《千字文》教案

时间:2022-11-06 06:43:52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千字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千字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千字文》教案

  教材说明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

  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千字文》是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构思精巧、宛转有致,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作人处事的道理,其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

  学习目标

  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学习策略:

  1、朗读学习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背诗导入:

  师:我们会背很多的唐诗。下面我们把背诵的《唐诗三百首》中的诗背诵一下。注意打好节拍。生齐背。(王奕丹、赵雪菲领诵)

  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

  《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千字文》。

  2、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国学启蒙教材,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构思精巧、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有条不紊的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以及作人处事等方面的知识和道理,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3、听故事:

  相传,梁武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学习,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思如泉涌,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二、学习前五节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千字文前两部分的诵读。(拿好材料认真听)

  字正腔圆

  知读音

  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动动笔圈起来。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

  4、听朗读录音,注意小声跟读。

  5、教师强调重要字词的读音,然后学生齐读文章第一节。

  手舞足蹈

  读韵律

  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ɑ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用手打节奏。

  1、全体学生拍手读: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天

  地

  玄黄(男:玄黄)

  女:宇

  宙

  洪荒(男:洪荒)

  的

  3、小组合作尝试打不同的节拍来读。

  古时候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奥妙!既有好听的韵,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叫作韵律美了!

  三读成诵

  知其意

  1、遇到疑问标出来,小组间相互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2、教师点拨讲解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3、小组间进行诵读竞赛,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三、继续学习后四节

  课件学习后四节。

  1、你知道什么地方出产的黄金最好?什么地方的玉最好?

  2、你知道最好的宝剑是什么剑吗?你知道最好的宝珠什么?

  3、你最喜欢的水果和蔬菜是什么?古人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四、总体读第一部分

  有节奏打节拍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

  古人的诗唱出来更好听呢!我们来欣赏一下。(播放课件)

  唱出来的《千字文》真好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习一下。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关于宇宙的形成,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在科学界一般以大爆炸理论为主,认为宇宙来源于一场150亿年前的爆炸,各种物质四散开来形成了现在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天地和星体。

  其实,类似这样的说法,在中国上古时代的很多神话传说中也可以找到,比如《山海经》所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这里的盘古,我们可以把他认为是一种原始的能量,而不能简单地把他作为一个人或这神来看待。盘古在经历“一日九变”之后,身体各个部分或上升到天空、或降落到地面,由此形成了太空和地表的各种物质。这种观点从基本上来说,是与现代宇宙学物质无处不在,没有物质就没有宇宙空间的理论互相吻合的。

  另外,《淮南子》中有:“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溟滓始牙,蒙鸿滋萌,岁在摄提,元气肇始。”《老子》中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等记载,这些文字已经把宇宙的形成过程描绘的很细致、清楚了,宇宙是从无中产生的,起初像一个鸡蛋,中间有一种无始以来汇聚能量,有一天,它突然爆发了,这样就行成了阴阳、天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宇宙这个概念,是我们中国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宇指的是空间、宙指的是时间,合在一起就是时空的概念

  。(《淮南子》:“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这个概念在西方,是由爱因斯坦才提出来的,而我们现在在《千字文》上就看到了,也就是说在这方面我们又比西方高明了两千多年。

  玄的意思是黑色,用在这里表示高空的深青色彩;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流域,土质呈微黄色,所以说是“天地玄黄”。关于宇宙的形成,上面已经提到,按现在的说法是在150亿年前生成的,在古代,还没有现在各种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来进行科学的观测和测量,所以只能用一个形容词“洪荒”来代表那个极为遥远的年代,相当与佛教上“无始”的概念。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宇宙、太阳系形成,日月开始按一定的轨道运行。盈昃在这里是为了押韵作倒装来用,盈是充满;昃是太阳偏西,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太阳从东边生气,到西边落下,地球上的一个白昼就这样过去。然后月亮升起来了,因为它在围绕地球运行的方位的不同,所以出现了“月有阴晴圆缺”的现象。在晴天的夜晚,星汉灿烂,像一盘围棋一样布满了天空。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日月交替,冷暖更迭,四季周而复始地变换,先民们在春夏辛勤地劳作,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把庄稼、稻谷颗粒归仓,储存起来用以度过漫长而严寒的冬天。这些天文、气象的常识,是古人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来观测和总结得到的。

  说到“秋收冬藏”,在现在科技发达的时代,这个自然界过去被认为不可逆转的规律,已经被彻底打破了。比如现在的反季节蔬菜、瓜果,就是这样,完全可以做到四季可种、可收、可藏,这是科学的进步带给我们生活上的方便和好处。但是,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高了,人们就开始懒惰起来,种田的人少了,也就不知道什么是高粱、什么是玉米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现在这种现象是越来越普遍了。过去我在农村老家,就有支农的大学生经常闹把麦苗当杂草铲除掉的笑话,这在我父母那种年纪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容忍同时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远古,年和岁是有区别的。“岁”表示今年某一节气到明年同一节气之间的这段时间,而“年”指的是今年正月初一至明年正月初一这12个月(云尘子按:在实际应用中,有的是从上一年的立春到下一年的立春作为一年)。这里“闰余成岁”指的是后者,是年的意思。中国古代的历法,相传是由黄帝确定的(云尘子按:相传更早的伏羲氏时代已经有了历法),经过不断地修订,到夏朝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形式: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叫做夏历或农历。因为月亮圆缺交替一次是29天多一点,所以,每月设定为29天或30天,这样一年12个月最多才360天,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大约365.25天少,因此,就通过设置闰月来调节,根据计算来设定,每个闰年都是多一个月。为了使太阳运行规律与月亮圆缺统一起来,又用二十四节气来加以联系。由于实际上地球绕太阳一周与实际的一年相比所用的时间要多出来一点,所以设置了闰月,每隔数年在2月份多加出一天,以保持历法的准确。(云尘子按:以上蓝字部分是云尘子所加,后面的红字部分是原文,有错误,请不要看)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闰余成岁”的意思,闰字在这里当余数讲。

  基本的历法规定好了,还要以一定的顺序标明月份的变化,以区分四季和节气的变迁,这就用到了“律吕”这个概念。据《宋史》载:“昔黄帝作律吕,以调阴阳之声,以候天地之气”,律本是一种用来调整、校对乐器音质的一种工具,由从低到高次第排列的管子组成,按我的想象应该和笙差不多,奇数(阳)的6只称作律(阳六),偶数(阴)的称作吕(阴六),这里阴阳的定义牵扯到《易经》方面的问题,因为不在题目范畴之内,所以权且略过。我们只要明白,当初是黄帝用阴阳12个音律来代表一年12个月份就可以了。所谓“调阳”就是调和阴阳,安排好年月的时序关系。因为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以月亮的盈亏为月叫阴历;以太阳为基准,地球绕行一周为年叫阳历。这一点是和西元的历法是不同的。

  三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是两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云彩上升到,遇到冷空气凝结,当形成水滴,自身越来越重,不能继续在空中飘浮后就会落下来形成降雨;初冬依附在草木枝叶上的露水,因为严寒的缘故,就会变成薄薄的冰霜,这就是《诗经》上所谓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过用文学的语言形容起来就很优美了。

  过去有的书上关于“金生丽水”的丽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浙江的丽水县(市);一种是指金沙江。其实这两种解释都对,但都不确切,或者说擗解的过于程式化、具体化了,我以为“丽水”应该引申为水量丰沛、河流众多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往往黄金的储量多而容易开采。因为古代没有机械化的挖掘、勘探设备,所以获取黄金只能使用原始的“淘金”法,在临岸的浅水处人工筛选。古诗上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描写的就是淘金工人劳作的场面,当然如果按为人处事等方面来讲,则是另有寓指,别具深意了。

  “玉出昆岗”

  中国的古籍中把昆仑山称为“群玉之山”,认为昆仑山是盛产玉石的地方。古人认为玉是天地精气的结晶,是人神进行沟通的中介,对玉石很看重,便把玉石制成的饰物生前佩戴、死后殉葬,如历史上“金缕玉衣”这里面包含了一定的宗教色彩。至于由玉引出的“完璧归赵”的故事,更是为世人所耳熟能详了。

  类似于古代的“淘金”,古代采玉的途径主要是靠“捞玉”:莽莽昆仑山脉有众多的河流分布,夏季山上的积雪消融,原生玉石就会被洪水携带奔流到地面,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到秋季河水渐落,“水落石出”,易于发现拣拾;此外还有在古河道和山脚砾石层中挖玉的,不过比之前者就困难得多了。

  同样“金生丽水”一样,“玉出昆岗”也是泛指像昆仑山这样的崇山峻岭中多蕴藏有无暇美玉。因为自古盛产玉石的地方不止“昆岗”,一处,比如有名的和阗地区。在古代,为了方便将玉石从遥远的新疆运送到中原地区,便开辟了类似“丝绸之路”的横贯东西的“玉石之路”(昆山玉路、和田玉路)。

  四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在冷兵器时代,剑被尊为百器之王,无论骚人墨客还是武勇匹夫都乐于佩带,所以名剑往往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相传春秋战国时,越国的国君允常聘请当时著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为其制作佩剑,一共做了5把,分别是:湛卢、巨阙、胜邪、墨阳、纯钩。(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欧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技巧,造为大刑(型)三、小刑(型)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钩,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以巨阙最为珍贵,因而千字文有“剑号巨阙”之说。另外,《史记》荆轲刺秦王使用的“鱼肠”剑,据传也为欧冶子作铸。

  关于欧冶子铸剑,民间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如当初他铸剑的时候,炉膛里的铁汁迟迟不能流出,古人迷信,以为是炉神作祟,便把自己的妻子推入炉膛祭神,才得以成功。后来,同时代的干将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当他的妻子莫邪听到她讲述欧冶子夫妇的事迹后,毅然效法欧妻,舍身祭炉,所以人们把打造出来的两口宝剑称为干将、莫邪。不过,在众多的名剑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当数“湛卢”,相传这口剑是欧冶子在福建深山用特有的“神铁”、“圣水”锻制而成,历时三年,据据《越绝书》载“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为了测验宝剑的锋利,欧冶子信守一挥,将一块巨石轰然辟为两半,。后来这把剑被越王命名为“湛卢”,那座山也因此被称为湛卢山,那块石头则被人称之为“试剑石”,是现在著名的“湛卢三峰十六景”之一。据说后来湛卢剑屡易其主后,到晋代为名将周处所得,后由其子孙转赠给抗金英雄岳飞,自岳飞**亭遇害,湛卢宝剑就失传了。另,杜甫有诗云“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可见在唐代,湛卢在当时已经被作为名贵兵器的代称而广泛使用了。

  “珠称夜光”夜光珠即夜明珠,在珠宝珍玩中,以此珠最为价值连城。古书上记载,夜明珠除了会发光,还能解百毒、趋吉避凶,能防腐,更是吉祥富贵的象徵,所以古代的君王,都以拥有夜明珠为傲。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为宴请刚从突厥归来的隋炀帝的皇后萧氏,为此,他命令工匠把宫殿装饰一新,并且到处设灯火和蜡烛,把夜晚的宫殿照得如同白昼。万万没想到,萧氏却指责说,宫殿里灯火过多,只觉得黑烟缭绕,烟气逼人,虽然华丽,但不舒服。她接着夸口说,过去隋王朝在举行类似活动的时候,从来不用这些东西,而是在宫殿内外悬挂120颗夜明珠,珍奇华贵,光彩照人。此外,清代慈禧太后死后,也曾用口含夜明珠的方法来防止尸体腐##败,后被军阀孙殿英所盗。这故事些都为夜明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而在古代,夜明珠的价值是凌驾与其他珍玩器物之上的,

  “珠称夜光”就是这个意思。

【《千字文》教案】相关文章:

千字文教案01-03

经典千字文03-09

千字文原文及解释03-05

千字文的轶事典故03-05

智永千字文带解释03-08

千字文诵读与赏析教学计划04-27

《千字文》心得体会(精选13篇)01-04

读《千字文》有感02-08

千字文的读后感12-09

千字文读后感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