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时间:2023-03-27 10:13:47 晓怡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通用19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通用19篇)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将弧形竹片垒高,积累有关垒高的经验。

  2.能注意观察、学习他人的经验。

  3.尝试与同伴进行分工合作,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弧形竹片若干;长条竹片、扭扭棒若干;课件《叠罗汉、叠酒杯等》。

  活动过程

  1.介绍材料:弧形竹片,请幼儿自由摆弄弧形竹片。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竹片的形状:弯弯的,半圆形的)

  (把竹片朝上和朝下)竹片这样摆是怎样的?(是拱形,凹形)

  请你摸摸竹片,摸起来感觉怎样?(滑滑的)

  (2)请小朋友来玩玩这些小竹片,想想可以怎么玩?

  (3)幼儿自由摆弄弧形竹片,教师观察指导。

  (4)展示幼儿活动照片,交流、分享玩竹片的方法,引导幼儿观看垒高竹片的照片,并请幼儿介绍是怎样将竹片垒高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能开动脑筋,想出许多办法把竹片摆了很多好看的造型。有的小朋友将竹片平面摆放成各种图案:如,天上的云朵、长长的火车、山洞、蝴蝶……;有的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将竹片垒的高高的。

  2.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将竹片垒高。

  教师:你还有不一样的办法也能让这些小竹片垒得高,站得稳吗?

  (1)提出操作要求:

  ①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将小竹片垒得高,并且站得稳。

  ②不怕困难,勇于挑战。

  ③要珍惜同伴和自己的作品,小心不碰倒作品。

  (2)幼儿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方法将小竹片垒高。

  (3)引导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垒高经验。(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小竹片垒高,你的小竹片站得稳吗?)

  教师小结:我们在垒高的时候有许多好办法。可以将竹片的凹面朝上、可以将小竹片的拱形朝上、还可以将小竹片平躺着,一片一片小心对齐垒高;将竹片交叉叠放,找准重心小心的垒高;用左右对称、围合搭建等方法都可以将小竹片垒高站稳。

  小朋友真聪明!学会了用那么多办法把小竹片搭的高高站得稳稳的。有的小朋友失败了也不放弃,敢于挑战自己,真是好样的。

  3.创意搭建比赛。幼儿两两合作,以小组形式进行垒高比赛,尝试用多种方法垒高。

  (1)教师:我们知道了有这么多方法都可以将小竹片垒得高站得稳。我们来一次垒高比赛。这次我们邀请一个旁边的朋友合作,两个人一起搭建一个作品进行比赛,看看哪一组的搭建作品垒的最高,站的最稳,造型最漂亮!

  (2)提出操作要求,进行比赛。

  ①学习别人的方法或自己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进行搭建。

  ②遵守比赛规则。听到老师的指令后,统一开始垒高,听到老师的指令后,即刻停止垒高。(违反规则的就算搭的很棒也不能得到奖励。)

  (3)教师和幼儿一同欣赏、评价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用目测互相欣赏、比较。)

  提问(个别幼儿):

  ①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老师也觉得你很棒,我也对你的作品很满意)

  ②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搭的?

  (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学习了别人的方法搭出来的)

  ③你搭了几次才搭成功的?

  (做事情就要像你一样,不怕困难、勇于挑战自己,你看,最后你成功了。大家给你掌声)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比赛中表现都很棒,有的小朋友敢于挑战,用了好多种方法搭建,有的小朋友会注意观察、学习朋友的方法搭建宝塔,还有的小朋友能与同伴合作搭建。只要大家坚持不放弃,勇于尝试,不怕困难,大胆动脑、动手就能搭出很高而且站的很稳,造型有很漂亮的作品。

  5.请幼儿欣赏课件《叠罗汉、叠酒杯等》。

  教师: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也是用这个方法来搭高的。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叠罗汉、叠酒杯的录像。

  6.延伸活动:请幼儿用两种或三种材料搭建宝塔。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长条竹片、扭扭棒,请小朋友用刚才我们学会的方法来搭建高楼。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通过有计划的分工合作,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2、探索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垒高,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及使用测量工具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牛奶盒40个(4份);

  卷尺一个;

  记号笔(红黑各一只);

  记录纸;黑板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形成小组 交代任务,四人一组进行小组游戏,并给小组起名。 师在黑板上设计表格,并将每队自己确定的.标记请队员画在表格上。如(草莓队、西瓜队等) 提出游戏要求:四人合作垒高,要求垒的稳,所有的牛奶盒必须搭完,铃声响游戏结束。 二、初次合作垒高

  幼儿垒高,教师巡视。

  三、小结

  初次垒高 成功了吗?为什么成功?成功用什么标记表示;失败又可以用什么表示。 请每组派代表在表格中作好记录。 讨论为什么垒的有高有矮?(不一样的搭法有不一样的高度)

  四、再次垒高

  提出新的要求,又高又稳。

  五、讨论

  1、哪组最高?怎么看出来?

  2、测量。师示范测量,幼儿在表格中记录。

  3、为什么一样多的牛奶盒会搭的不一样高。

  六、第三次垒高,决出冠亚军

  幼儿自己测量垒高成绩,记录在表格中,决出冠亚军。 讨论用什么标记表示,如五角星、三角形等。

  七、集体讨论

  怎么样才能垒的高又稳? 高:竖起来的层数越多越高。 稳:底部要搭的牢固,可以两个横放在一起。 还要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积木垒高活动知道如何使积木可以垒得又高又稳,初步感知建筑原理;

  2.喜欢参与垒高活动,提高耐心及求胜心。

  活动准备:

  1.彩色长条形积木每人20块;

  2.照相机、直尺;

  3.奖状。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趣。

  小朋友,你们玩过垒高游戏吗?想不想玩?

  二、讲解游戏规则。

  1.每人20块积木,教师说开始的时候才能开始。

  2.将积木垒高,看谁垒得又高又稳。

  3.积木不仅要垒得高,而且不能倒,否则就不算,老师用尺子进行测量。

  三、幼儿自由进行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垒高比赛。

  1.看谁垒得又高又稳。

  2.竞赛后,教师通过尺子的测量宣布比赛结果。

  3.颁发奖状。

  活动反思:虽说垒高活动最适合小班的孩子进行,但小班孩子对于垒高他只会注重结果,而且找不到任何规律,只会毫无目的地随便垒。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垒高似乎很简单,但是垒高游戏中其实还蕴含着简单的建筑原理,这是只有大班孩子才能感知并且尝试进行的,所以,我还是决定在大班开展了这次活动。当孩子们一看到彩色长条形积木得知要进行垒高比赛的时候全都显得很兴奋,并且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在教师讲解游戏规则的时候,孩子们并不是听得很认真,全都专注于积木,在那里数积木。(由于是大班的孩子,教师觉得孩子们能够自己分配积木,所以将积木分发在了桌子中间,请小朋友自己从中间数20块放在自己的前面)

  由此可见,教师分发积木的时间选择不恰当,应该在讲解好要求后再进行分配,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不会分散了。在接下来的垒高练习中,发现有的.孩子只追求垒得高,将积木竖竖地一个个往上面垒,结果没垒几个就倒了;有的孩子虽然垒得比较稳,但是却垒得很低,没有高度可言,这两种孩子其实都是失败的。我也发现有的孩子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垒高,他们在尝试如何可以垒得又高又稳,一次失败了再来一次,真的很不错。虽然我发现了问题,但是我没有马上指出,我决定通过比赛来让孩子们自己经验,得到提升。在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结果正如我预期的一样,有的孩子没垒一会就倒了,有的垒得很低,有的孩子却垒得又高又稳。我给垒得最高的3个孩子颁发了奖状,然后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他们能够得奖,最后请获奖的孩子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孩子们在研讨的过程中感知到了要垒得又高又稳,底部是关键,最下面的要最宽,然后越来越窄,而且垒的时候要非常有耐心,否则,积木会被自己碰倒。

  在了经验后,孩子们再一次进行了尝试,这次,效果都很好呢!由此可见,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经验是一项非常好的教育手段,远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多了。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建筑科学的神奇,感受建筑的美。

  2、认识世界各地著名的高的建筑物。

  3、积极尝试垒高游戏,探索垒高的方法。

  活动准备

  比萨斜塔、自由女神、埃菲尔铁塔、帝国大厦、台北101、广州塔、迪拜塔等世界至高建筑物的图片,积木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拓视野。

  师:地球上的人口不断增加,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面容纳更多的人,所以现代的建筑物在不断地往上“长高”,加上世界各国为了追求“世界第一高”的美名,也在不断地修建更高的房子,因此好多的高楼都成为了当地地标性的建筑,同时也反映出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发达的水平。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越来越来高的`建筑物吧!(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古时代的意大利人建造了比萨斜塔,塔高56米,它是当时意大利最高的建筑,由于它建成之后是斜的,因而得名比萨斜塔。依照当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我们要对意大利人竖起大拇指!

  在巴黎有一座举世闻名的铁塔——埃菲尔铁塔,铁塔高312米。请幼儿说说它的造型和结构以及它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修建的房子也越来越高。台北的101大厦,高达508米,有100多层楼。

  在广州有一座被当地人昵称为“小蛮腰”的电视塔,它的身高是600米,请幼儿们仔细观察,它为什么会被昵称为“小蛮腰”呢?它又是什么材料建造的?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是矗立在阿联酋的迪拜塔,它身高828米。哇,该有多高呢?

  二、说一说:世界上还有很多很高的建筑物,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呢?

  三、比高游戏:请幼儿将比萨斜塔、迪拜塔、小蛮腰、101大厦、埃菲尔铁塔等依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看看谁排得又快又准。

  四、垒高比赛:请幼儿玩垒积木的游戏,看谁垒得最高。分享交流垒高的方法和技巧。

  活动应变

  可以收集废旧纸杯进行垒高比赛,既环保,又安全,而且可以锻炼幼儿的构建能力。

  活动延伸

  找找自己家乡最高的建筑。

  区角活动

  益智区:将积木放在区域内,请幼儿玩垒积木游戏,看看谁垒得最高。

  语言区:提供《地上100层的房子》中《揭秘名建筑》系列供幼儿阅读。

  环境创设

  将比萨斜塔、迪拜塔、小蛮腰、101大厦、埃菲尔铁塔等图片贴在主题展示区,请幼儿欣赏这些建筑的美。

  家园同步

  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玩垒积木的游戏,以此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随机教育

  现代的建筑物越来越高,城市里的房子也是越来越高,幼儿在高层建筑物上游玩时一定要更加注意安全!

  相关链接

  在网上搜一搜吉尼斯世界纪录,看看世界上还有哪些“建筑物之最”。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又稳又高的垒高方法,体验垒高建筑游戏的乐趣。

  2、积极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能使用目测的测量方法进行建筑的比较。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自己探索又稳又高的垒高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活动难点: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垒高的方法,并能积极地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1、垒高纸杯每组20个。

  2、教学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题,激发兴趣

  今天早上有一只小猪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它的房子被暴风雨吹到了,它想请我们的小朋友帮帮忙,帮它造一间新房子。

  教师:造房子会用到什么材料?幼儿自由讨论。

  (二)介绍操作材料,商讨操作要求

  1.(出示纸杯)介绍操作材料。

  教师:这是什么?(纸杯)。用纸杯代替砖块。

  2.第一次操作:看谁垒得稳稳的。

  过渡语:老师给每组准备了10个纸杯,现在请你们用这些纸杯去试试用什么方法造的房子才会稳稳的。

  3.教师提出游戏操作要求。

  (1)二人一组,互相合作。

  (2)声音要轻,注意控制好自己的音量。

  (3)保护好自己的,也不能影响别人的。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5.交流操作情况:

  提问:(1)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把10个纸杯垒得稳稳的?(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2)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垒高方法。

  (3)比一比哪幢房子最稳,为什么?

  6.教师小结:要想把房子垒得稳就要尝试不同的办法,比如说:地基要打得稳,在垒的时候每搭一个纸杯都要搭搭齐搭搭稳。

  (三)课件欣赏—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小朋友们造的房子都很棒,也很稳,一些叔叔阿姨也设计了很多的房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感受建筑的伟大与神奇)。

  (四)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看谁垒的又高又稳

  1.探讨垒的又高又稳的方法。

  提问:欣赏了这么多好看的房子,说说这些房子都有什么特点?

  2.第二次操作:有高有稳的房子。

  过渡语:现在我请小朋友再来造一次房子,我要给你们增加一些难度,我们要把10个纸杯变成20个,看看哪一组造的房子又高又稳。

  3.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视。

  4.交流操作情况:

  (1)提问:你们是怎么把房子垒得又高又稳的?

  追问:谁还用了其他不同的方法?(引导幼儿要用和别人不一样的垒高方法)

  (2)看看哪幢房子比较高,那幢房子比较矮?你们是怎么知道垒高建筑物高度的?(引导孩子目测,肯定孩子用目测的方法。)

  五、结束部分

  刚刚我们小朋友帮小猪造了它的新房子,小猪很高兴。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游戏你们能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名真正的设计师,造一幢真正又高又稳又漂亮的房子。现在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外面看看我们这个美丽的幼儿园。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通过有计划的分工合作,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2、探索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垒高,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及使用测量工具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牛奶盒40个(4份);卷尺一个;记号笔(红黑各一只);记录纸;黑板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形成小组

  交代任务,四人一组进行小组游戏,并给小组起名。

  师在黑板上设计表格,并将每队自己确定的标记请队员画在表格上。如(草莓队、西瓜队等)

  提出游戏要求:四人合作垒高,要求垒的稳,所有的牛奶盒必须搭完,铃声响游戏结束。

  二、初次合作垒高

  幼儿垒高,教师巡视。

  三、小结初次垒高

  成功了吗?为什么成功?成功用什么标记表示;失败又可以用什么表示。

  请每组派代表在表格中作好记录。

  讨论为什么垒的有高有矮?(不一样的搭法有不一样的高度)

  四、再次垒高

  提出新的'要求,又高又稳。

  五、讨论

  1、哪组最高?怎么看出来?

  2、测量。师示范测量,幼儿在表格中记录。

  3、为什么一样多的牛奶盒会搭的不一样高。

  六、第三次垒高,决出冠亚军

  幼儿自己测量垒高成绩,记录在表格中,决出冠亚军。

  讨论用什么标记表示,如五角星、三角形等。

  七、集体讨论

  怎么样才能垒的高又稳?

  高:竖起来的层数越多越高。

  稳:底部要搭的牢固,可以两个横放在一起。

  还要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7

  工作准备:

  粉红塔

  直接目的:

  初步感知三维物体体积的变化

  间接目的:

  1、培养专注的观察力。

  2、培养手眼协调及手指抓、捏的动作控制能力。

  3、为数学兴学习做准备。

  4、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操作过程:

  1、教师介绍工作,取教具。(散放)

  取教具方法:取从最小的开始,小的单手握拿,大的`双手拿,左手在下右手在上。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3、取最大的与最小的进行命名、对比。“这两个比较,这是大的(说三遍),这是小的(三遍)”。

  4、三段式教学。

  5、取中间的两个进行对比。

  6、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垒高。

  7、垒好后双手由下至上“从下到上,越来越小”双手由上至下“从上到下,越来越大。”

  8、从上取下,并从小到大的排序。

  9、收教具。送时,从大到小。

  活动延伸:

  粉红塔与形式卡

  吸引力:

  垒高的过程。

  错误订正:

  排序。

  注意事项:

  大小的对比。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独立能力。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活动。独立完成。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准备一桶积木。

  活动过程

  1、 每个孩子发一桶积木。

  2、 老师在一边启发孩子的想法,

  3、 让孩子自己动手垒出自己想象的.建筑。

  教学反思

  1、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及一些建筑,让孩子联想到怎么垒出自己心理想的形状,

  2、整堂课幼儿的学习兴趣很浓,师幼互动较多,幼儿语言表达机会较多、参与性高。

  不足之处:应该再发挥一下幼儿思维,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孩子到下一环节。应让孩子敢于创作自己的建筑。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复习不同的形状。

  2.积极动脑,大胆发言。

  3.提高肢体的表现能力。

  4.享受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形式:

  全班/小组

  活动准备:

  布偶、积木、录音机、音乐磁带。

  形状图片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活动过程

  1.出示活动1的4块积木,问幼儿还记不记得他们来自积木王国。告诉幼儿积木王国里的积木们今天都出去工作了,当美美(出示布偶)来到王国,没有看见积木,她感到很失望。美美问幼儿能不能扮演积木。

  2.教师出示四种图片卡,与幼儿依次讨论如何用身体表现出这四种形状的特点,并对幼儿的提议进行尝试。

  3.老师播放音乐,幼儿随着音乐自由漫步,当老师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或长方形的图片卡时,幼儿可以用不同方法表达该形状,例如用身体扮三角形,与同学手拉手成为圆形,合作躺在地上组成正方形等。

  4.幼儿每创作一种形状,布偶美美都表示赞赏,并谢谢他们。

  总结分享

  请幼儿说说自己最满意哪个形状的创作。

  活动评价

  1.能用自己的身体或者与同伴合作表达不同的'图形。

  2.能投入集体游戏。

  活动建议

  1、制作亲子活动单,请幼儿将家中各种形状的物品一一记录下来,并进行统计。

  2、在益智区投放一定数量的火柴棒,供幼儿在分区活动时间自由摆弄,尝试摆出各种形状。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2、学习辨别10以内的单双数。

  3、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

  活动重点:理解单双数的含义,辨别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难点:辨别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准备:五子棋若干,数字卡片两套,蓝色、红色圆形卡片若干。

  教法设计:演示法游戏法

  学法指导:指导幼儿两个两个做朋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好,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出示五子棋。数一数,我一把拿了几个五子棋?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

  复习数字与物品数量一一对应。

  二、探索单双数

  1、现在,老师要给他们找好朋友,要二个二个做朋友,看他们能不能都找到好朋友?

  2、教师示范:1,2,3,4个数字的找朋友方法,全部找到朋友的用笔画对号记录。

  12√34√

  3、发放操作材料和记录单,幼儿分组探索。

  剩下的'数字宝宝,我想请小朋友们来给他找朋友,还要做好记录。

  明确小组分工,谁摆圆形卡片,谁记录等。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结果。

  谁愿意把你们组的结果告诉大家,那些数字宝宝全都找到了好朋友?

  5、请个别幼儿扮演,检验幼儿的探索结果。

  三、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1、全部能找到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数。我们来把他们装进红色圈圈里。

  2、不能全部找到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单数。我们来把他们装进蓝色的圈圈里。

  四、教手指游戏

  边学习单双数儿歌,边做手指游戏。

  拉大锯、扯大锯,1、3、5、去看戏,7也去、9也去,就是不带双数去。双数宝宝不生气,2、4、6、来演戏,8也去、10也去,羞得单数不看戏。1、3、5、7、9单数好朋友;2、4、6、8、10双数好朋友。

  五、操作幼儿用书,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课,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性,通过教师示范引导,让幼儿明白了怎样去操作,而且强调必须两个两个做朋友,进一步让幼儿明确摆法,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来完成,并在摆的过程中把双数用红笔圈起来,把单数用蓝笔圈出来。总体效果较好,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层次性,但在幼儿操作中总担心幼儿会乱,不敢大胆放手尝试。

  【活动点评】

  本节活动环节紧凑,教师通过演示法、游戏法,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单双数的含义,能辨别10以内的单双数,也感受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乐趣。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2、能清晰地表达观察的内容,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

  3、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活动准备】

  正方体小积木;“积木房”图片若干;记录用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话建筑,赢积木。

  导语: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老房子和新建筑,你喜欢怎样的房子,为什么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欢的房子?

  过渡:今天我们就用积木来造房子!每组的桌上有几块积木呀?够不够造一幢房子?

  那就请你们就分成4组在数积木游戏中赢取更多的积木。

  二、争回答,数积木。

  (一)数数相同数量的积木房。

  导语:听清题目哟!(出示相同数量积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出题:我用积木造了4幢房子,请你们用好方法数一数,每幢房子各由几块积木建成的?

  形式:将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呈现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对的为本组加上一块积木。

  验证:移去屋顶,拆层演示

  重点提问: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块?一共有几块?

  小结:数量相同的积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积木被其他积木挡住了,我们不容易发现,点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不多数,也不漏数看不见的那些积木。

  (二)找找躲起来的积木块。

  导语:有的小组领先了,有的小组暂时落后,不过没关系,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里有些积木很顽皮,像玩捉迷藏一样躲了起来。让我们仔细观察,把藏起来的积木找出来。

  出题:准备好了吗?请问这幢房子有几层?每一层有几块?共有几块积木建成?

  重点:移去屋顶,拆层演示,帮助幼儿学会数隐藏起来的积木块。

  小结:房子一层层往上造,如果上层有几块积木,那这些积木下一定也有几块积木

  三、造房子,数“砖块”。

  (一)造幢房子把分数。

  导语:经过两轮的比赛,哪一队的领先了呢?请每组朋友用你们现有的积木造一幢房子。然后我们一起来数数你们的房子由几块积木建成,共得到了几分。

  重点:鼓励各组建造出点数上有难度(有多层、有重叠)的房屋

  集体点数时一层一层数清楚。

  (二)学做小小建筑师。

  导语:(出示建房图纸)你们造房子、数积木的本领都那么大。那你们能不能在根据图纸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钟内造出与图上一模一样的房子,并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他是由几块积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队派一个代表挑选喜欢的图纸,用积木搭出与图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点观察:每组搭的房子是否与图纸上的一样,各组搭建、点数的方法。

  验证:他们搭的房子与图纸上的一样吗?记录的对不对呢?

  小结:虽然各队拿到的图纸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是同一幢房子从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四、延伸。

  小小建筑师们让我们回去建造更多独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们你是用几块积木建成的好不好!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较为顺利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还成为了我园计算专题组的“一课多研”研讨的课例,反思一路走来获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觉得有:

  a)关注细节的设计

  计算活动教具多,对环节间的小结语要求也高,在这一次组织活动前教案在我的脑海中一次次的“过电影”,把握了每一个环节的细节要点(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状况、每一次小结重点提炼和梳理的内容、重难点落实的方式)。“细节决定成败”,活动前我让一个个环节都顺溜了,我想这也是活动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b)注重互动的有效性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教学重点:十几加几、减几。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0+6=16 10+7=17

  11-1=10 16-6=10 17-7=10

  11-10=1 16-10=6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13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1、一个纸盒,内装若干长方体、正方体积木,正方体积木若干。

  2、ppt。

  3、作业纸和笔。

  三、 活动过程:

  (一)复习几何形体的特征

  1、出示一口袋,玩“摸摸奇妙盒子”游戏。

  师:老师想请小朋友在口袋里摸一摸,看看这个口袋里有什么?(积木)。 师:说一说:我摸到一个积木,它是长方体(正方体)的。

  2、取出幼儿所摸的积木,全体幼儿验证。

  3、出示ppt,玩“看图说图形”的游戏。

  (二)学习数立方体。

  1、出示若干正方体积木,并堆成楼房。

  师:这座楼房是由什么形状的积木堆成的?那它有多少块呢?请小朋友先自己来数一数,然后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将“楼房”拆开,让幼儿数一数,并说出总数。 重点让幼儿观察藏在后面的立方体。

  3、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

  师:图上有多少立方体呢?请每组小朋友互相合作数一数并把你们一组得到的答案填在老师发给小朋友的记录纸上,如果有困难你们可以用老师发给你们的正方体积木按图拼搭,再数数后记录。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的图形是由几个正方体组长的。

  (三)幼儿操作练习。

  1、幼儿每人一张立体图形,看图在括号里记录相应的数。

  师:刚才数正方体时都是小朋友合作完成的`,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自己来数数图上的正反方体有多少,并把答案写在括号内。

  2、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点评。

  大班数学:数积木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区角活动和游戏中,孩子很喜欢用积木经行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听到孩子有这样的讨论:“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为什么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积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积木比我多”。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中间的积木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少。 于是针对孩子空间逻辑的发展,设计了这节以培养孩子有条理推测数量和挑战空间逻辑的活动。我觉得这个题材对发展幼儿空间方面的计算能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设计了此次教学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我将目标设定为: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难点: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四、说活动准备

  1、一个纸盒,内装若干长方体、正方体积木,正方体积木若干。

  2、ppt。

  3、作业纸和笔。

  五、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幼儿在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数立体积木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几何形体的特征

  1、出示一口袋,玩“摸摸奇妙盒子”游戏。

  2、取出幼儿所摸的积木,全体幼儿验证。

  3、出示ppt,玩“看图说图形”的游戏。

  (二)学习数立方体。

  1、出示若干正方体积木,并堆成楼房。

  2、将“楼房”拆开,让幼儿数一数,并说出总数。 重点让幼儿观察藏在后面的立方体。

  3、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的图形是由几个正方体组长的。

  (三)幼儿操作练习。

  1、幼儿每人一张立体图形,看图在括号里记录相应的数。

  2、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点评。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看图理解图意。

  2、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

  3、学习短句:“请你给我一块积木,好吗?”

  4、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引导幼儿在图片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有谁?(我们给他们取个名字:一个叫红红,一个叫冬冬)他们在干什么?

  二、看图学短句

  师:这两个小朋友在玩积木,看看红红搭的是什么?她搭好了吗?你知道她问冬冬什么?(放录音)

  师:红红是怎么说的?你们会说吗?(幼儿集体说几遍)

  三、听故事,理解图意

  师:红红和冬冬真是有礼貌的好宝宝,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样记的。(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四、总结师:红红没有积木,她没有去抢别人的,她是问别人借的。我们小朋友以后没有玩具玩,也可以向别人借,借到东西还要说“谢谢”,会懂得谦让人,做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搭积木》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知道与小朋友游戏时也要使用礼貌用语,友好地玩游戏。孩子们现在已经熟悉幼儿园内的.生活了,玩玩具并不陌生,可是总有孩子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学会观察图片,并能用简单的词汇讲述图片内容,知道与小朋友游戏时也使用礼貌语言,友好地玩游戏。重点提醒了幼儿使用“谢谢!”“别客气!”“请你给我…好吗?”等短语和别人交往。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15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讲的是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他想把房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课文小中见大,从搭积木生发开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心灵。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4、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5、通过游戏过关巩固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让学生感受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揭题导入

  激情引趣,揭题导入。(出示积木)你们瞧,这是什么?你搭过积木吗?你都搭过什么?

  过渡:真棒!小朋友都是搭积木的能手。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平平跟大家认识,他可是搭积木的高手!

  揭题。(出示课题:平平搭积木)谁能把课题读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

  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三读课文,边读边想:平平搭了几间房子?都给谁住?

  2、读准字音,再读句段

  读准字音

  学生找出难读的音,会读的学生教读。

  学生读诗句:“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反馈,交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读准轻声音节:呢、啊。

  学生读诗句:“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说一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读其他的字。

  3、指导看图

  平平,这些房子给谁住?

  “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自由朗读

  男女生比赛。

  自主识字

  游戏:摘苹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当个小小的建筑师,建设美丽的家园吗?

  我们知道,造房子之前要先选材料。瞧!老师这里的材料真不少,如果你能叫出名字,那它就是你的了!

  二、复习生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哪些话是奶奶说的?哪些是平平说的话?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三、谈话

  你知道平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你喜欢他吗?

  全班分角色朗读

  四、写字指导

  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

  教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业”的笔顺。)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五、说话练习,扩展延伸

  结合画面,配乐朗读

  很多很多的房子,很高很高的山。

  很清很清的.河水,很绿很绿的树。

  看画面天空,

  很红很红的很大很大的,

  很很的路,

  六、看画面说句子,用上下面的短语

  很美很美的花,很长很长的火车

  很绿很绿的小草,很小很小的珍珠

  七、说话练习

  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进行说话比赛。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能认知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平”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读好问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平平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初步建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

  生字教学和朗读。

  教学难点:

  生字识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认知“平、搭”

  1、小朋友喜欢搭积木吗?你们会搭什么?指名说。

  2、出示课件,有位小朋友正在搭积木,你们瞧!齐读“搭积木”。

  3、谁有好方法协助大家记住这个“搭”?指名读。

  4、这位小朋友就叫平平,出示“平平”。大家叫叫他,跟他打声招呼。

  5、这就是今天俺们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平平搭积木。

  二、游戏识字。

  1、请小朋友打开书本找到108页,自身读读课文请出今天俺要认知的生字婴幼儿。大家可以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招待他,再跟他打打招呼。(巡视指导读正确)

  2、生字婴幼儿在大家的热情邀请下来到了俺们面前,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指名读(正音)、开小火车读。

  3、咦!拼音助手都回家了,你还能认出俺们的生字婴幼儿吗?谁认出来就能得到老师搭的房子。指名读

  4、俺们的.生字婴幼儿也要回家了,快快拿出作业纸,一边叫着他的名字,一边把她送回家。

  5、反馈,同学一边指着生字,一边叫他的名字。假如对了就说婴幼儿回家了,假如错了就说++婴幼儿没回家。

  6、俺们的生字婴幼儿都回家了,婴幼儿的妈妈请俺向你们说声谢谢。“谢谢小朋友!”引导小朋友有礼貌的回应。

  7、俺们的婴幼儿在回家的途中还交了好多朋友,你们认知吗?自身读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1、小朋友把房子送给了生字婴幼儿,平平也搭了四间房子呢,你们瞧!(课件出示四间房子)

  2、快来问问平平为什么要搭四间房子?出示:“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1)自由读,读正确。

  (2)指名读,重点指导读正确。

  (3)指名读。(指导同学当不同的角色来读)你是奶奶,你来问一问。

  3、听,平平是怎么回答的,课件出示平平的声音:一间给……

  (1)出示第三段,请小朋友们自身读一读,读正确。

  (2)分句指导,把你读得最好的那一句读给大家听。(爷爷很爱看书。奶奶可喜欢平平了。爸爸妈妈多恩爱啊!)板帖头饰。

  4、连起来读,老师来当奶奶,你们就是平平了。(同桌读)

  三、学习第四、五段:

  1、指着板贴说啊,平平的房子分完了,一家人都有了房子,该休息一下了吧?。

  2、同学:还有一间呢?

  3、“还有一间啊”,教师画一个大问号?谁来问一问呀?出示:“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指导朗读。(你很想知道;你非常想知道;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4、小朋友,你也有一间小房子,你想给谁住呢?(同学自由发挥)

  5、平平是给谁住呢?请小朋友们找开书本第108页,把第十三课认认真真地读一读,你会找到答案的。

  6、把你找到答案告诉大家,相机出示:“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点出“没有房子”

  7、指导朗读。谁会读这句话?

  指名读(“啊”要读得轻而短。你真有爱心。你是个好小朋友。你很关心他人。你能为他人着想,真了不起。)

  8、平平,搭呀搭呀,搭了很多很多的房子。出示: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指导朗读。(啊,平平搭了那么多房子。平平真热心。)这下子哪些人有房子住了?(爷爷、妈妈、姐姐、奶奶……)

  四、书写:

  1、你喜欢平平吗?喜欢就亲亲热热地叫他一声吧!。

  2、小朋友们这么喜欢平平,俺们就来写一写他的名字吧!

  3、范写。

  4、同学书写。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17

  一、活动目标

  1.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2.能清晰地表达观察的内容,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

  二、活动准备

  正方体小积木;“积木房”图片若干;记录用纸和笔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老房子和新建筑,你喜欢怎样的房子,为什么呢?

  师:想不想造一幢喜欢的房子?

  师:今天我们就用积木来造房子!每组的桌上有几块积木呀?够不够造一幢房子?那就请你们就分成4组在数积木游戏中赢取更多的积木。

  (二)基本部分

  1.争回答,数积木

  数数相同数量的积木房

  师:我用积木造了4幢房子,请你们用好方法数一数,每幢房子各由几块积木建成的?(出示相同数量积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请幼儿将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呈现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对的为本组加上一块积木。

  小结:数量相同的积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积木被其他积木挡住了,我们不容易发现,点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不多数,也不漏数看不见的那些积木。

  2.找找躲起来的积木块

  师:有的小组领先了,有的小组暂时落后,不过没关系,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里有些积木很顽皮,像玩捉迷藏一样躲了起来。让我们仔细观察,把藏起来的积木找出来。

  师:请问这幢房子有几层?每一层有几块?共有几块积木建成?

  重点:移去屋顶,拆层演示,帮助幼儿学会数隐藏起来的积木块。

  小结:房子一层层往上造,如果上层有几块积木,那这些积木下一定也有几块积木

  3.造房子,数“砖块”

  (1)造幢房子把分数

  师:经过两轮的比赛,哪一队的领先了呢?请每组朋友用你们现有的积木造一幢房子,然后我们一起来数数你们的房子由几块积木建成,共得到了几分。、

  (2)学做小小建筑师

  师:(出示建房图纸)你们造房子、数积木的本领都那么大。那你们能不能在根据图纸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钟内造出与图上一模一样的房子,并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他是由几块积木建成的呢?

  小结:虽然各队拿到的图纸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是同一幢房子从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三)结束部分

  师总结。小小建筑师们让我们回去建造更多独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们你是用几块积木建成的好不好!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算式卡片

  一、复习铺垫

  1.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玩具?(展示积木)想玩吗?不过老师要先考考你们。

  2.出示算式卡片。学生口答。10+5= 10+8= 4+3= 5+1= 6+2= 1+7= 7-2= 8-3= 7-4= 9-4= 6-3= 8-1= 3.谁能用积木表示13?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谁来试一试?其他人用小棒代替摆。

  4.用算式怎样表示?10+3=13 3+10=13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呀!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解决问题

  1、(出示挂图)你们看,笑笑和淘气也来搭积木了,他们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2、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15 18-2=16

  3、为什么这样列?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左边是十块,右边是三块,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3+2=15

  生:先是搭18块,拿走了2块是十六块,所以就是18-2=16

  4、谁还有不同算法的.吗?

  生:我是接着往下数的,13,14,15,所以13+2=15

  生:我是用摆小棒数的。

  5、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动脑思考帮助笑笑和淘气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1.试一试

  14+5 =()

  17-6=()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用小棒摆出14,一捆零4根,再摆5根,一共是一捆零9根,所以14+5=19

  生:先摆一捆零7根小棒,再拿走6根,还剩下一捆零1根,所以17-6=11 2.你们真是太棒了!笑笑还遇到了一个难题要请小朋友们帮帮忙。(出示小棒图11 18)请你任意添加或拿走小棒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并记录下来

  4.小组汇报,上台展示。(得到的算式有:11+1=12 11+2=13 11+3=14 11+4=15

  11+5=16

  11+6=17 11+7=18 11+8=19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5.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6.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出你们善于动脑子思考的结果。

  这么多的算式的计算,只和哪个数位有关?(个位)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师:你们帮笑笑这么大的忙,要带你们到游乐场玩“碰碰车”。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3.每小组选一组来做

  4.小组汇报结果

  (二)摘苹果游戏

  1淘气小朋友要请你们吃苹果,但是有条件,谁算对了才能“摘苹果吃”。

  2出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算式卡片,师生游戏。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具准备:

  每两个学生准备20块正规的小正方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玩过搭积木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搭积木》。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积木增减游戏。”

  1.老师说说游戏规则:两人20块积木(同桌互相合作),每次谁来先玩,有石头剪刀布来定输赢。赢的同学先来玩,输的同学做小老师,看看对方说对了吗。每个同学一边玩,一边说:“先摆几块,再放几块(或拿走几块),现在有几块?”摆放积木一定要平放在桌子上。

  2.学生动手搭一搭。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中学乐,学生脑海里呈现对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计算,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出示课件

  (1)我们来看看笑笑在做什么?

  ①说说图的意思?----先摆13块,再放2块

  ②问:现在有多少块?

  ③你能列出算式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积木摆一摆),在书本P74上写一写。

  ④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3+2=?(板书)

  ⑤请一个学生在计算器摆一摆这里的积木。----先在个位摆上3个珠子,在十位上摆1个珠子。

  (师分别用黄色粉笔在个位上描一描,十位用白色)

  ⑥可是笑笑再放多2块积木,那么这个2又在哪个位上?——个位。

  你怎么知道的!---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所以在个位摆上2个珠子,之前个位上有3颗珠子,后来再个位上放多2个,所以个位现在有5个珠子,十位上还是1。

  刚才我们通过摆珠子,帮笑笑列出算式,还求出得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计算的时候,不能随身带计算器,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先算个位上的数,再算十位上的数。---15 13 + 2 = 15

  【设计意图】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2)看淘气是怎样摆积木?

  ①说说图的意思?

  问:剩下多少块积木

  (原来有多少块积木,你怎样知道是18块?可淘气拿走了2块)

  ②学生汇报,你能不能说说你计算的过程? 18—2=16

  (引导学生说出18、2的个、十位)

  ③教师说明:我们在计算器摆一摆,原来有18块,18表示1个十和8个一, 2表示什么?(生:2个一)。

  因为淘气是拿走2块,所以,老师在哪个位上拿走2 块?(生:个位)。当老师拿走了两块之后,计算器变成多少?(生:16)。

  看看同学们算的,跟老师从计算器摆的结果怎样?---一样

  那么我们怎样在算式里计算出16呢?先18上的个位上的8减去个位上的2,所以个位剩下6颗,(黑板写6),在来看,十位上的1有没有拿走,所以十位上的1不变,直接写1, 现在这个数是16。

  (3)总结算法。

  ①学生试着总结。

  ②教师订正并板书。

  三、巩固新知

  1.书本做一做

  (1)动手写一写,在书本写一写

  (2)学生汇报

  (3)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书本说一说

  (1)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完成。每组分别有个数字,谁能先写完,就能出来分别跟其他组的同学相碰,哪组列得算式越多,加的星星越多。

  (2)学生汇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玩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搭积木 13+2=15或2+13=15

  18-2=16

  不进位加法——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不退位减法——把个位上的数相减

【中班科学活动:《怎样垒得高》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快快垒起来教案04-25

幼儿园大班科学《垒高》教案设计08-26

垒高自己作文03-06

垒高自己作文03-06

垒高自己1000字作文11-16

去垒高自己初中作文10-10

垒高自己的作文800字10-09

中班科学教案动物怎样睡觉08-12

中班科学教案动物怎样过冬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