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科学教案

时间:2023-01-06 09:23:04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科学教案(精选10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科学教案(精选10篇)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知识)

  2、能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能力)

  3、在活动中较专注的操作,并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情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A4纸幼儿每人一张、玩具积木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看!是什么?(纸)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画画、剪纸、折纸等)”

  2、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张纸的用处特别的多,它的神奇之处你一会儿也会慢慢的发现。现在你先想办法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试一试。”;(幼儿每人一张纸,自由探索)

  3、初步尝试发现纸可以承重

  (1)“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都能让纸站起来,那这张神奇的纸上能不能放东西呢?”(能或不能)

  (2)“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那请你拿一个玩具先来试一试”(幼儿动手尝试)

  (3)“刚刚我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站的特别稳,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引导幼儿发现,放玩具时要靠近角会更稳)

  二、幼儿探索记录,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重量的关系

  1、“没放稳的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现在都能放好一块儿积木。那还能再继续放吗?”(幼儿猜测)

  2、幼儿尝试用记录单记录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1)“这个还得小朋友自己来尝试。现在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单,看这是这1次的意思,这是折2次的意思,这是折3次的意思。请你尝试完之后,数一数你折一次时能放几块积木,在记录单上画出来(用○表示)”(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我发现这个小朋友放了?块(最多的)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放的(个别幼儿介绍经验)“那如果把这张纸再对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请你来试一试,别忘了记录”(幼儿再次尝试)

  (3)“我发现你们放的积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稳了。如果再对折一次,折3次的时候,你觉得你能放几块积木呢?”(幼儿猜测)

  (4)“好,那你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放的像你说的那么多”(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记录)

  3、教师小结

  (1)“现在来观察一下你的操作单,折几次时放的'积木最多(3次)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在前面桌子上出示分别折1次、2次、3次时的造型,请幼儿观察“看,这张纸变得越来越小了,但是它每条边的厚度都增加了,所以站的也就更稳了。”

  延伸活动:

  1、发现纸的不同折法

  “今天我们用的都是对折的方法来试验,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呢?(幼儿说,教师出示折扇子的方法和卷筒)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站起来的?上面能放东西吗?”(可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

  2、环保“那这张纸和我们做了游戏之后,它还可以用来(画画、剪纸等)我们平时用的纸都是用树木来做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保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想法:

  1、利用身边经常看到的事物作为科学活动的内容是《新纲要》科学活动的要求之一,纸是非常普遍的东西,容易收集和准备。

  2、活动与环保、动手能力、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3、撇开平常人们对纸的'了解,从纸的另一面出发,让幼儿尝试探索学习,感觉到科学的神奇。

  活动目标:

  1、在实践和操作过程中,发散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探索的欲望。

  2、尝试中愿意接受新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尝试让洞越来越大的方法。

  4、喜欢活动,愿意参与。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纸若干、剪刀、垃圾筒、小熊和幼儿人数相同、大的小动物若干、泡沫垫子和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尝试

  1、老师出示一张纸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来和纸做游戏,用剪刀在纸的中间开一扇门,让小熊从你的门中走过去。

  2、想想看,你会怎么剪?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想法。

  3、幼儿尝试,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二、探索

  1、其他大个子的小动物也想进门,你动动脑筋试试看让它也能从你开的门里走过。

  2、幼儿可以在原来的纸上进行修改,也可以再取一张纸。

  3、巡回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把交叉剪的方法和幼儿共同分享,帮助幼儿解决困难。

  三、再次探索体验

  1、我也想进门,请你们用刚才学会的方法继续开动一休的小脑袋,让门开的更大一点,让我也走过去。

  2、和幼儿共同尝试,分享交流,探索让洞变大的方法。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

  2、能大胆进行猜想并记录,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体验莫比乌斯圈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准备

  纸条、纸圈、剪刀、固体胶、课件、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看,我今天带来一张长方形纸条,谁会把它变成一个圈?

  (个别幼儿直接把纸条两端对接,做成普通纸圈)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吗?

  今天我也用纸条变了一个圈,小朋友看一下它与小朋友变的圈有什么不同?

  幼儿讲述后教师,一个拧过一个没拧过。

  我们把这个圈称为一号圈,另一个圈称为二号圈。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认识莫比乌斯圈,了解它的特征。

  现在我请小朋友在一号圈和二号圈上来画线,你会有什么发现呢??

  在画的时候要从接缝这里开始,最后再回到这里。

  幼儿操作后个别回答,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幼儿讲述后教师:其实这个纸圈,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莫比乌斯圈,是很久以前一个叫莫比乌斯的人发现的,所以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现象一。

  现在莫比乌斯圈要来和小朋友变魔术了,那如果我沿着刚才小朋友画的线把它剪开,然后卡擦卡擦剪到头,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想,教师记录)你想来亲自动手试一下吗?提操作要求:使用剪刀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剪到手指。

  如果剪好了可以高高举起来,让我们一一下。

  幼儿操作后讲述,你剪好的结果和刚才猜的一样吗?

  :原来莫比乌斯圈往中间剪开后,变成了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圈。

  四、第三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现象二。

  师:你们想想看,如果这个大的纸圈再在中间剪开,又有什么变化呢?

  你想来试一下吗?(幼儿猜测后操作并记录)展示幼儿记录表,个别幼儿介绍。

  教师:在第一次剪成的大纸圈上再次中间剪开,变成两个套在一起的莫比乌斯圈。

  六、,观看课件,了解生活中的莫比乌斯圈。

  今天我们认识了神奇的莫比乌斯圈,那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其实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藏着许多莫比乌斯圈,我们一看吧。

  立交桥:避免行人车辆的拥挤。

  过山车:更加刺激好玩。

  传送带:减少反复的摩擦工作,增加传送距离和面积……

  原来人们利用莫比乌斯圈的原理,建造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好。

  七、结束活动

  莫比乌斯圈这么神奇,我们还可以找一找什么物体的建造运用了这个原理。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纸的不同变化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2、大胆地动手操作并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白纸、纸杯、积木

  活动过程:

  一、猜测引题

  1、(出示三座不同纸质的纸桥)这里有三座不同的纸搭成的纸桥,这是一座?(面巾纸桥)这座呢?最后一座呢?

  问:这三座纸桥谁的力气大,顶住的积木多?

  2、到底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我们用积木比一比。(我们应该把积木放在什么位置呢?)

  3、为什么纸板桥能顶住积木?

  二、第一次操作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一张薄薄的白纸变成大力士顶住一块积木呢?等会就请你们去试一试,出发之前听好老师的要求:

  ①、请你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试一试②、等老师拍手时把纸和积木放回箩筐里。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用照相机记录幼儿的方法)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白纸变成大力士的?

  3、交流分享

  (1)你的纸桥能顶住一块积木了吗?你是用什么办法的?

  (2)老师还把小朋友的方法用照片拍下来了,我们一起看一看。(展示照片里的方法)

  4、小结:原来通过手折、卷改变纸的形状它就能顶住积木。

  三、第二次操作

  1、你们的纸桥能顶住更多的积木吗?

  等会再请你们去试一试。出发之前同样听好我的`要求:

  ①、不要把积木放在桥墩上,要放在桥面的中间②、当老师拍手是把的桥留在桌面上然后回到座位上。

  2、幼儿操作

  3、分享交流:

  谁来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纸桥变牢固的?(你一开始就用这个办法的吗?)

  你们都用什么办法让纸桥能顶住更多的积木的?

  4、小结:一张白白的纸多折几次后它就能顶住更多的积木。

  四、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的自己的努力把薄薄的白纸变成能顶住积木的大力士,等会区角活动时请你们拿各种不同的纸去试一试。另外也请你们想想,怎样让面巾纸也变成能拎的动瓶子的大力士。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冬天到了,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爱流鼻涕,尽管在幼儿园老师都会帮小朋友擦鼻涕,但有些家长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会在小朋友包里放一些卫生纸,以备不时之需,但有几次我发现小朋友特别喜欢在座位上坐着把纸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虽然当时老师有提醒过小朋友不要撕纸,但好像作用都不太大,于是我将开展一场纸的主题活动来告诉幼儿纸的用途以及满足幼儿对纸的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纸的种类与用途。

  2鼓励幼儿发现现象,提出问题。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掌握纸的用途

  活动准备

  面巾纸白纸报纸等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魔术棒纸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魔术棒,让幼儿闭眼睛,变出与纸有关的图片,让幼儿睁开眼睛,引发幼儿的兴趣、提问:小朋友都看见了些什么?

  2引导幼儿通过观看,接触来发现纸的不同、

  二,高潮部分

  (1)组织幼儿集中讨论

  1小朋友还见过哪些纸?还知道哪些纸呢?

  2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和一样的地方。

  3这些纸都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2)教师引入

  1由魔术棒变出纸张,老师展示各种纸,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引导幼儿在教室里寻找有没有和老师手里的纸是一样的',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敏锐度、

  (3)游戏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小朋友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三,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回家探索发现其它的纸还有什么用途?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只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孩子的发现是无穷无尽的,幼儿只有在亲自实践中去探索发现,才能对获得的只是掌握扎实,同时我也深切的感觉到了家园配合的重要性与便利性,家长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给幼儿,再让幼儿转述给老师和小朋友,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活动设计的基础来源于幼儿身边的物品——纸。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幼儿常常用它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上有了明显地发展,他们已不满足于已经发现的几种玩法、用法,而是喜欢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纸时,幼儿常用平面的纸折扇子;到了大班下学期,如果再请他们折扇子,则多数采用摺摺皱的方法。在剪、贴、画、折的各项活动中幼儿显示出很大的热情,根据幼儿的兴趣,我设计了“神奇的会站立的纸“这节课。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变化与承受图书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打印纸若干。

  2、图书多本

  3、小组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画画、折纸、玩游戏等等)。

  师:瞧,小朋友你们前面也有一张纸,它们都是躺着的,它们好想粘起来呀?你们能有什么方法帮助它们站起来吗?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

  幼:把纸对折,然后竖起来,它就站起来了。

  幼:我把他折扇子那样折,折了三次,它就站起来了。

  幼:我把它卷起来,它就站起来了。

  3、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纸真的很神奇,纸通过了折纸、卷的方法,改变了它原来的`形状之后,它就可以站起来了。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

  1、这些纸要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它还邀请了一些图书和它一起来玩游戏,

  师:就是让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图书。

  2、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本图书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图书的。

  3、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图书的数量。

  4、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图书,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图书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本图书。

  5、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四人一组试一试,每一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本图书。

  三、交流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设置挑战,再次尝试,比一比谁放的图书最多。

  2、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图书?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图书,不能碰桌子。

  四、交流

  1、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2、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教学反思: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他们常常用它来画画、做手工作品等。可大班幼儿已有了明显创造性,他们喜欢去探索新的玩法、用法。因此在科学活动《神奇的会站立的纸》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了不同折法的纸所承受的力也不同的经验。

  首先,第一环节是让小朋友想办法怎样才能让纸站起来。因为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折纸经验,所以,这个环节对幼儿来说是不成问题的。果然,每个幼儿都能想出至少一种的方法,有的折了一个圆柱体、有的在纸的中间折了一个折痕、也有的索性折出了一个尖尖的宝塔……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已有的经验和具体的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探究让纸站起来的方法。接下来的一环节是让幼儿探索纸的承受力,把事先准备好的书放在折好的纸上,看看谁的纸承受的书最多。在活动中,孩子们兴致极高,都想试试是不是自己的纸承受的力量最大。然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自己的方法。先完成的幼儿与同伴互相自主的交流、分享,共同探索纸的承受力,获取具体经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更换新的纸,因为在第一个环节中已经折过的纸有了折痕对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这样就影响了实验的结果。

  活动将近尾声时我请上来两名书放最多的幼儿进行比赛来选出一名最佳魔法师,下面的幼儿数着越来越多的书都兴奋不已,最多的是一位男孩子一共放了8本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激发了幼儿的强烈探索欲。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纸经过加工后可以变成其它功能。

  2.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3.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活动准备:

  白纸若干、纸的变化图。

  活动过程:

  1.交流导入

  (1)交流纸的特点。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请幼儿说一说,这张纸有什么特点?

  小结:纸很薄,很轻,是白色的。

  (2)交流纸的用途。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

  小结: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写字、画画、做手工……

  (3)引发对纸的畅想。

  师: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

  2.探索

  (1)了解改造纸的方法

  师:请你们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一张白纸?让它变得更漂亮或者有其它用途?

  小结:用折叠、染色、刷油……这些方法都能把白纸变得更漂亮,更有趣。

  (2)师: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来尝试改变白纸,看看改变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3.探究改变形状后纸的新功能

  (1)学习折叠瓦楞形;

  (2)比较折叠成瓦楞状纸前后纸的变化;

  师:白纸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什么变化?

  小结:白纸折叠这成的这种形状叫瓦楞状,我们叫瓦楞状纸。

  4.探索瓦楞状纸的功能和本领。

  (1)请幼儿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观察记录表内。

  (2)放一放:取两本厚一些的书,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书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可以选择身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回形针、橡皮)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看看能承受多少重量,记录在记录在观察记录表内。

  摸一摸: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别。记录在记录在观察记录表内。

  小结:白纸做成瓦楞状纸后变的比白纸受重和隔热效果好些了。

  活动延伸:

  幼儿在科学区学做幼儿用书p10页的折纸,想想为什么纸会站起来。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制作纸桌,在模仿、观察、比较中发现纸桌的秘密。

  2、喜欢手工活动,乐于探索与实践。

  【活动准备】泡沫垫、长方形纸、篮子、积木、篮子、长方形纸、胶棒、黑板、盛满水的杯子等。

  (孩子人数、坐形、折纸试孩子、操作要求)

  【活动过程】

  说说纸的用途——初步尝试两张纸变纸桌,鼓励幼儿制作各种造型的桌腿——探索不同造型的纸桌腿对桌面承重能力的影响——尝试改进桌腿造型,提高桌面承重能力——师生共同小结。

  一、说说纸的用途。

  小朋友,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两张纸,那谁来告诉老师,纸有什么用呢?(小结)可是今天,张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软软的纸,来做一张能站起来的一条腿的桌子!

  二、初步尝试两张纸变纸桌,鼓励幼儿制作各种造型的纸桌腿。

  1、讨论:如何做一张一条腿的纸桌。

  小朋友都知道,桌子由哪两部分组成?桌子腿一般有几根?一根腿的桌子怎样才能站的稳呢?你准备怎么来做这条腿呢?(讨论:除了用卷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做桌子腿呢?)

  2、尝试制作:现在就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来做一做、试一试,看看谁的桌子最先立起来,做的又稳当又牢固!

  3、探索各种形状的桌腿:现在很多小朋友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那谁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做的桌腿,让它站起来呢?你的桌腿是什么形状的呢?

  集中讨论:“我的纸桌站起来了”。(用语言表述或结合实物表述)

  用折的方法:将纸对折立起来变XX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三折变成XX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四折变XX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卷成XX型

  三、探索不同造形的纸桌腿对桌面承重能力的影响。

  1。、小朋友的作品都已经完成了,那现在老师来检验一下谁的纸桌最牢固!

  2、请小朋友轻轻的`在纸桌上平放积木,看那种造型的纸桌放的积木最多!

  3、幼儿报数:你的纸桌放了几块积木,它是什么形状的?讨论:为什么他的桌子上能放这么多积木?我们来看,他的纸桌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你们发现那种形状的纸桌更结实,放的积木更多一些?

  四、尝试改进桌腿造型,提高桌面承重能力。

  1、小朋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让纸桌腿变得更牢固、更结实?放上更多的积木呢?我们还可以怎样来制作纸桌腿呢?

  2。、小朋友又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就让我们再来试一试!

  3、小结:纸的本领真大,通过折圈的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软软的纸竟然可以站起来,变成一张结实的桌子!而且在制作中,我们也发现了圆柱体的桌腿比其他形状的桌子腿更牢固,桌面上放的积木更多,承受重量的本领最大。还有什么形状的桌腿也像圆柱体一样,有一个支撑面,在桌子可以放更多的积木呢?(老师演示)下课以后,小朋友可以想一想,试一试,看还能不能制作出更结实的纸桌,能放上更多的积木,我们把纸桌的形状和放积木的数量记录下来,下一个星期咱们进行纸桌大力士比赛,好不好!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探索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

  2、能制作莫比乌斯圈,并能大胆进行猜想和尝试记录。

  3、体验莫比乌斯圈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准备:纸条、纸圈、剪刀、固体胶、课件、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

  以手指游戏引入纸圈。(教师用食指和大拇指变化出一个圈、两个圈、许多圈导入课题--纸圈。

  1、出示纸条,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师纸条也想变成圈,你们能不能帮助纸条变出圈?鼓励用多种方法,可以跟别人的不一样等。)

  2、幼儿尝试做纸圈。(幼儿做出的纸圈都一样)

  3、教师以魔术的形式展示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设疑

  1、幼儿第一次尝试剪圈,让幼儿体会挫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

  2、画线对比

  教师提出要求:在两个圈上分别画线,从接头处开始画,到起点处结束,可以在里面画也可以在外面画。可以两人合作,一个人转圈,一个人画线。

  师: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莫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红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结合PPT总结出莫比乌斯圈的第一个特征:普通圈有2条边2个面,莫比乌斯圈只有1条边1个面。

  3、实验总结出莫比乌斯圈的第二个特点:沿线剪开普通圈,变成一样大的两个圈,莫比乌斯圈变成有两个接口的大圈。

  4、尝试自己制作莫比乌斯圈。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莫比乌斯圈。是德国科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莫比乌斯圈。

  三、探索

  沿着莫比乌斯圈的二等分线剪开和三等分线剪开会有神奇的结果。出示记录单:

  1、出示课件,教师讲解记录单。

  2、猜测普通的圈沿剪线剪开会怎么样。(记录)

  老师示范剪法。

  幼儿尝试剪普通的圈。

  3、幼儿猜测莫比乌斯圈沿着这条线剪开会怎么样。教师和幼儿一起记录。

  (1)幼儿自己剪剪看看。

  (2)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看一下,现在的莫比乌斯圈有几个接口?

  (3)它的结果跟你猜的一样吗?

  (4)教师小结:一个麦比乌斯圈沿着中间的线剪开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而且有了两个接口的.麦比乌斯圈。

  4、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1)幼儿猜测,教师和幼儿一起记录。

  (2)幼儿剪剪看看。教师指导。

  (3)幼儿讲述结果。

  (4)小结:今天我们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学家。发现了莫比乌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画有一条线的莫比乌斯圈剪开后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圈。画有两条线的莫比乌斯圈剪开后变成了一个大一个小两个套在一起的莫比乌斯圈。

  四、拓展

  1、观看课件了解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莫比乌斯圈不光好玩还很有用呢,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其实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藏着许多莫比乌斯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立交桥:避免行人车辆的拥挤。

  过山车:更加刺激好玩。

  传送带:减少反复的摩擦工作,增加传送距离和面积……

  2、观看课件了解莫比乌斯圈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原来莫比乌斯圈不仅给生活带来了方便,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还利用它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继续展示PPT)。

  5、延伸

  瞧,老师这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三条线和四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呢。你知道沿着他们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吗?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科学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部分——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摸(比较隔热能力)。第三部分——研讨,纸改造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学生分析

  基于上一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却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在动手能力方面,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观看微视频后才能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基于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需要教师有效组织,提升小组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防腐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基于观察,交流纸的特点。

  纸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具有多种。这是一张非常常见的白纸,说一说,这张纸具有什么特点?

  预设:白色、很薄、轻等。

  2.基于纸的特点,交流纸的用途。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

  预设:写字、画画、折纸、手工……

  3.基于现有特点,引发对纸的畅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呢?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小问题引领学生分析纸的特点、交流纸的作用,引发对纸的特点及其用途的思考,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

  (一)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1.交流改造纸的方法。

  请同学们大胆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改造一张白纸?

  预设:折叠、染色、刷油……

  2.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看看改造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设计意图:对纸改造的案例对于学生来讲其实并不陌生,比如包汉堡包的纸,套在豆浆杯外的纸套,快递包装箱等。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思考如何改造一张纸使它具有新的功能,使学生开始关注纸的特点。此过程在提升学生参与广度的同时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

  (二)探究改变形状后纸的新功能

  1.折纸。

  (1)教师示范折叠方法(或播放微视频),明确注意事项。

  (2)学生折纸。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便于实验操作的瓦楞状纸,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2.观察中发现纸的新特点。

  (1)(教师拿着折好的纸)请仔细看一看(教师示范从不同角度观看),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预设:学生回答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或纸的宽度发生了变化。

  (2)我们将这种形状称之为瓦楞状,折叠出来的纸就叫瓦楞纸。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瓦楞状纸的特点,丰富学生对瓦楞状纸形状的认识,同时又为后面活动中仔细观察、详细描述做示范。

  3.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

  瓦楞状纸都具有哪些全新的功能和神奇的本领呢?让我们通过动手做实验去寻找它的新功能。

  (1)任务介绍。

  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内。

  放一放:取两本字典(或厚一些的书或其他等高的物品)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字典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可以选择身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回形针、橡皮)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少重量。

  摸一摸: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别。(此处提醒学生留意不要打翻水杯,小心热水烫手)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而通过示范指导引领学生认识规范操作的细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现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精确意识的培养。

  (2)明确要求。

  边做边完成记录表,同时将自己其他方面的发现及时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注意事项:

  实验要一步一步做,不要急于求成。

  仔细观察、感受,有什么发现就记录什么。

  与同学交流要轻声。

  在“摸一摸”环节,小心别烫伤自己,别烫伤同学。

  (3)学生活动。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评价,引领学生有序开展实验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领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形成对实验活动的正确认识,为有效观察做铺垫。在观察活动中,如有个别学生未能有效开展对瓦楞状纸的观察,教师要适当介入指导,避免这部分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

  三、研讨

  (一)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1.出示班级记录表。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相信同学们对于纸经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的变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接下来一起分享我们的发现。

  2.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学生先汇报记录表上已有的选项,接着再补充其他的发现。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整合对瓦楞状纸零散的认识,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二)瓦楞状纸的应用

  1.观察纸箱中的瓦楞状纸。

  白纸通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与折叠前有了很多新的功能。在生活中,老师发现瓦楞状纸有很多的应用之处。(下发小纸箱)请仔细看这个纸箱,你能找到里面的瓦楞状纸吗?

  2.学生观察并上台展示自己的发现。

  3.引领学生思考:用瓦楞状纸做纸箱有什么优点?

  预设:瓦楞状纸能承受更重的重量,能使纸箱变得更加坚固。

  4.引领拓展。

  在生活中,人们还将瓦楞状纸的特点应用在杯垫、杯套制作中(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寻找物品中的瓦楞状纸,分析物品运用了瓦楞状纸的什么特性,描述这个特征会使物品具有什么优点,从而使学生从全新角度认识到材料特点决定材料用途。

  四、拓展

  今天,我们将纸改变了形状,发现纸产生了这么多新的功能。试想一下,若我们在纸的表面刷上一层油做成油纸,然后分别在普通纸、油纸上不断滴水,又会有哪些新的情况(图文介绍)?请同学们课后做一做,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拓展性科学实践任务,将科学实践引向课外。这样将巩固学生的探究方法、丰富学生对纸这一材料的认识以及探索新材料的兴趣。

  板书设计

  神奇的纸

  光滑、硬硬的、不能弹回来不光滑、软软的、能弹回

  最多能放3个回形针能放好多盒回形针

  不能支撑物体支撑能力好

  不能隔热能隔热

【《神奇的纸》中班科学优质课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09-25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03-03

《神奇的纸圈》大班科学教案10-31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01-09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6篇03-03

中班科学教案:玩玩纸01-09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磁铁01-12

中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纸03-07

中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纸》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