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袁隆平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袁隆平教案设计1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3、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4、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能训目标:
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情感目标:
学习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能概括所选的典型事例,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设想: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袁隆平的资料。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分析写作特色,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4、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古话,叫作“民以食为天”,离开了粮食,也就没有了我们这个活生生的世界,那么,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与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的增产增收,他耗费了大半生心血,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真正理解一个大写的“人”字的含义。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文体简介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的特点是:真实性、典型性、新闻性、生动性、评论性。
三、读准字音,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1、读准字音
籼(xiān)稻 黔(qián)阳 衣钵(bō) 矢(shǐ)志不移 兵不解(jiě)甲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鉴于:考虑到。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夜不能寐:深夜了还不能睡觉。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也说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四、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齐读前三段,熟悉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由于其贡献卓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文标题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了水稻杂交优势的人,所以在国际上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文作为一则人物通讯,在文章的开头交代了袁隆平的简介,体现了写人物通讯时首先要交代人物简介。
2、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略读课文,并在略读过程中思考:本文报道了袁隆平的什么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3、分析结构,把握大意
请同学们划分段落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脉络清晰,按总体简介~研究历程~突出贡献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介绍袁隆平的简历及贡献。
第二部分(第4—28段):选择典型事例介绍袁隆平培养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历程。
第三部分(第29—40段):袁隆平研究成果的优越性和世界影响与地位。
4、袁隆平在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事件?
明确:第一件事(第4—12段):看了向福财翻山越岭,心里非常沉重,激发了袁隆平对水稻的研究。
第二件事(第13—21段):写袁隆平确定研究课题“杂交水稻”和初步展开研究,提出“三系配套”理论。
第三件事(第22—26段):写“文革”期间袁隆平的不寻常遭遇。
第四件事(第27—28段):写袁隆平的三系配套研究成功并且投入新的战争。
五、解读探究本文写作特点
1、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
请大家快速地把课文阅读一遍,概括一下,看看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
明确: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交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尤其是写他在这不幸的十年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当奋斗九年,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2、生动的细节描写
于细微处见精神。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请同学们感受,文章在叙述典型事例时,哪些细节描写最生动、最感人?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写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3、数字说话
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物通讯中,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运用了数字的句子画上记号,并谈谈你对文章中多次用数字说话的体会。
明确: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总结:
1、典型事例可以充分的表现人物形象。
2、细节描写加强了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不少。
3、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
六、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
2、在语言方面,消息概括性强,而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
3、通讯文体比较自由;
4、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表现手法不同,消息多用叙述和描写,而通讯还可以抒情和议论,文学色彩比较浓厚;
6、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七、全文总结归纳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八、布置作业
1、掌握生字词和通讯的特点。
2、完成这篇课文的基础训练。
九、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文章结构:总体简介~研究历程~突出贡献
事 例精 神
思考“怎样使人们不挨饿”社会责任感典型事例
提出“三系”理论严谨态度、执着的精神细节描写
文革中不寻常的遭遇不畏艰难、矢志不移、献身精神运用数字
成功后投入新战斗奋斗不息
袁隆平教案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课文以“访谈录”的形式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主要从袁隆平决定研究杂交水稻的原因,研究过程的艰辛以及他乐观开朗的个性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几个方面进行采访的。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本课时,可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自己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搜集和运用有关资料。
3、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访谈录”的体裁,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搜集和运用资料补充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搜集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20世纪初期,我国人民还过着饥肠辘辘的贫困生活。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解决了人民的饥饿问题,为了感谢他为人类做出重大的成就,中国还以他的名字发射了一颗卫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袁隆平)。对了,他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认生字,纠正读音
域(yù) 峻(jùn) 僻(pì) 挫(cuò)
穗(suì) 杆(gǎn) 摄(shè)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严峻:严厉,严肃。
童心不泯:泯,消灭,丧失。本课形容袁隆平平时乐观开朗的个性。
老骥伏枥: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3)指明轮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①指名读学生搜集的资料
②师补充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他主要成就表现在杂家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方面。
袁隆平院士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影响。他虽然年满80岁,仍让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和应用。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袁隆平院士的事迹。
板书设计:
17 袁隆平访谈录
1.认识生字词
2.交流资料
课时作业: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挫(cuò zuò) 穗(huì suì) 摄(shè niè)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艰辛-----(艰苦) 偏僻-----(偏远)
反义词:失败-----( ) 创新-----( )
第 二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袁隆平院士取得的科研成果,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袁隆平院士。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度边思考:
①从体裁上看,本文友什么特点?
②袁隆平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可以看出?
2.分组交流
3.合作交流,师引导
①文章是访谈录,记录了访谈的过程,是主持人提问,被采访者回答的形式来组织内容的。
②指名回答课文中袁隆平回答主持人的语句。
学生交流,师小结袁隆平先生的特点。
a、热爱祖国,关心人民:我国人口众多,而且还不断增加,而土地使用面积不多,而且不断地减少,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粮食问题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b、不怕困难,不败失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花去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他不怕困难与失败,从失败中寻找出路,印证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名言。
c、开朗乐观,虽然一辈子进行科学研究,可个性却像小孩子一样,童心未泯。
d、敢于创新,袁隆平谈到创新的时候用了“不断’,说明他对“创新”非常重视。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同桌互读
②指名互读,读袁隆平的话也不要过分强调激情,应以朴实,充满智慧的语调为主。
四、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另选采访对象,小组商量采访内容。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访谈录,也知道了袁隆平科学探索的艰辛。希望同学在学习到路上要有创新精神和一往如前得壮志。
【袁隆平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袁隆平优秀作文600字06-19
袁隆平爷爷作文400字07-11
袁隆平作文600字06-16
袁隆平坚守作文800字06-05
悼念袁隆平优秀作文600字06-18
缅怀袁隆平爷爷作文1000字06-19
怀念袁隆平作文800字06-11
致敬袁隆平作文800字06-08
袁隆平作文范文800字06-05
感恩袁隆平作文2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