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通用12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 篇1
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运动会体操比赛录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看,咱们鸡公岭小学的运动会开幕啦,小朋友们多高兴哪,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载歌载舞,迈着整齐的步伐整队入场,这是二年级的同学,现在入场的是三年级的同学,向我们走来的是四年级的同学。热闹的开幕式结束了,首先进行的是体操比赛,小朋友们列成3个整齐的方阵,正展示着他们的风采。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
2.收集信息。
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汇报,老师课件:(每个方阵多少人,又从哪些信息能知道呢?)谁能说得更准确更完整一些。横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每行有几个人,(课件闪烁行。)竖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有几行。(课件闪烁有几行。)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现在你自己能再说一遍吗?(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
3.独立试做。
(课件展示完整题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好,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在草稿本上试着列式计算吧!(师巡视,抽生板演答案。)
4.交流汇报。
好了,都完成了吗?我们来看黑板上的这几种解法,自己对照一下,还有不同做法的请自己写到黑板上来。好了,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解法,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问题。(师:生①很有想像力,他先把这三个方阵的同学集合在一起(课件),先求整个方阵每行的人数10乘3等于30人,有8行,再乘8,就等于240人。
还有什么疑问吗?他的回答你们满意吗?生③的想法更是与众不同了,他把队形作了这样的变换(课件),然后我们站到旁边来看,每一行是8乘3等于24人,有10行,再乘10就等于240人。
好了,还有什么疑问吗?那老师还有个疑问,一直憋在心里边很着急?就是这种方法里的'108是什么意思呢?803又是什么意思呢?哦,我明白了,你是先求的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的3个方阵的人数对吧,好,谢谢你。(大家还有疑问吗?)
好了,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求出了三个方阵一共的人数,那么这三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谁来说说看?(好吧,请小组的四位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第一种方法是先算的一个方阵的人数,再算的三个方阵的人数;第二种方法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第三种方法也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再算出一共的人数。嗯,你说得太好了,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我们再来看这几位同学的算式,他们全都是列的综合算式对吧,那么他们的解题思路与上面这几种比较怎么样?这个和哪种是一样的,这个呢?)同学们,明确了解题思路,你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这三种方法吗?今后我们列式时也可以用综合算式。
好了,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积极开动脑筋,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种探究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练习1.
他们能想到不同的方法,你们能行吗?那好吧,这儿有个关于鸡蛋的问题,李阿姨在超市上班,这么多的鸡蛋,李阿姨准备一个一个的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教教她吗?请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现在在草稿本上试着做一做,看李阿姨最喜欢谁的方法。
学生汇报:给大家介绍介绍?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通过认真思考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李阿姨高兴极啦,因为不用一个一个的数啦,猜一猜李阿姨会用谁的方法呢?为什么?(因为这种方法简单一些)对,李阿姨就是这样想的,今后我们在想办法的时候怎么简单就怎么做,不必舍近求远。
有了大家的帮助,李阿姨工作起来特别带劲,可是,不一会儿,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她又遇到难题了:我们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们家3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这儿有三个算式,我该选哪一个呢?
1.3712=444(千克)
2.37312=1332(千克)
3.373=111(千克)
这儿有三个算式,我们用手势来帮李阿姨做个选择吧。大家都选的2哪,李阿姨还是有点不明白,不是说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嘛,乘12就行了呀,应该是1才对呀。
噢,听了你的介绍,李阿姨总算明白啦!她们家一年要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呀?想想看,我们地球村有多少个李阿姨这样的家庭哪,你想对李阿姨说些什么吗?
你们说得太好了,李阿姨一定会照你们说的话去做的。
3.星期天,李阿姨家和朋友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玩耍,成人票15元,儿童票7元,这是李阿姨买票时计算票价的算式,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猜一猜她们一共有多少人吗?(图片)
154=60(元)
72=14(元)
60+14=74(元)
把你们猜的结果大大的写在草稿本上,1、2、3、举起来老师看看,你们都是写的6个吗?谁来说说你的理由。你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路清晰,吐字清楚,声音响亮,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掌声送给他。
刚才,我们帮李阿姨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其实啊,我们也可以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本每页有多少行,每行有多少个字,你们没数过吧,哈哈,老师就数了,你看:
4.添上一个条件和问题,使他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我们用的作文本纸每页有20行,每行可以写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
呀,同学们开动脑筋,编成了这么多的应用题,老师也想来编一个,可不可以,可以呀,那注意听好了:这次上课呀,我写的教案有1500个字,猜猜我怎么提问?(课件)要写几页?你能列式吗?草稿本上做做。完全正确,老师为你鼓掌。
好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谁来评
板书:
《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方法指导:
引导法,提示法,学会观察,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具体内容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一顿营养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开始。对将近10个小时不停消耗能量却没有补充的身体来说,早餐格外重要。早餐唤醒了身体,开启了身体高效的新陈代谢;早餐能把能量最先供给到大脑,以便让我们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断力进行一天的工作、学习。不吃早餐,不仅会营养失衡、引起胃肠疾病,还会出现身体不适、容易衰老、精神无法集中等各种问题,所以,要想学习好,早餐要吃好哦!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深入理解,体会方法
(1)一共要考(90)个,已经烤了(36)个,剩下(54)个没有烤,每次烤9个,剩下的要烤(6)次。
(2)在图示中,把要考的90个看做一个整体,分成(已烤的)和(剩下的)两部分,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必须先求出(剩下的量),再用剩下的数量除以每次烤的数量9个,就是要烤的(次数)。
《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 篇3
【课标要求】
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程序实例引入,理解程序是什么;
(2)了解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工作原理;(3)熟悉VB编程环境。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利用计算机程序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程序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升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识。(2)进一步深化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认识,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从而养成健康、有效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是与常用的工具软件的使用和网络应用有关。对于计算机编程知识相对比较陌生,对自己编程来解决问题,既感觉新奇,又担心程序设计的技术难度。鉴于这样的情况,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全认识计算机编程,但他们在现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在修改程序的基础上,在VB中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感受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学习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法的延续,与第三章内容紧密相联。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执行过程以及编写程序的基本过程有所了解,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内容的衔接部分。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本节共分3个课时完成,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编辑执行一段简单实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体验程序的编制环境、方式和作用,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计算机程序工作的基本机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讲授新知→交流评价→课堂总结→实践拓展”这一条主线索来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环境】计算机房。
【教学过程】略。
《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国标版六年级下册教科书P71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具]
每生印一张例1的方格纸/学生准备剪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情激思。
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阿普顿,让他计算一下这只灯泡的容积是多少。阿普顿是普林顿大学数学系高材生,又在德国深造了一年,数学素养相当不错。他拿着这只梨形的灯泡,打量了好半天,又特地找来皮尺,上下量了尺寸,画出了各种示意图,还列出了一道又一道的算式。一个钟头过去了。爱迪生着急了,跑来问他算出来了没有。“正算到一半。”阿普顿慌忙回答,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角上滚了下来。“才算到一半?”爱迪生十分诧异,走近一看,哎呀,在阿普顿的面前,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算式。“何必这么复杂呢?”爱迪生微笑着说,“你把这只灯泡装满水,再把水倒在量杯里,量杯量出来的水的体积,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容积。”
“哦!”阿普顿恍然大悟。他飞快地跑进实验室,不到1分钟,没有经过任何运算,就把灯泡的容积准确地求出来了。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受到了哪些启发呢?
小结:今天我们也要学习爱迪生和他的助手阿普顿,巧妙地运用一定的策略来解决一些陌生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四年级:列表法、还原法;五年级:列举法、还原法;六年级:替换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出示例1
师:首先请大家欣赏2个平面图形,以前我们学过吗?生:没有
师: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呢?(生发挥想象力回答,但要说明的是平面图形)
2.引导交流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它们的什么可能相等?生:面积
师:怎样比较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谁来说说看。
生:可能说“数方格/折剪拼移转”(如学生讲到数方格,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方格补好)
师:好,现在就请大家拿出手头的图形,同桌协商选用哪种方法,然后分好工,每人完成一个平面图形的操作,然后放在一起验证一下。(同桌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3.指导验证。
师:验证下来,发现,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确实相等的同学学举手!
你们组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指名回答。
学生说想的过程,并投影出示学生的作业纸。(生可能回答上半圆平移下来就是下半圆,他们的面积吻合;“花瓶”突出来的半圆就是瓶口凹下去的半圆,只要分别把他们旋转180度就可以了)
师表扬。
师演示刚才学生说的过程。
师:这样旋转和平移后都变成了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变成长方形后面积确实————相等!为什么?
生:长和宽一样,所以面积一样。
(长是5格,宽是4格,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都是20格。)
师再次演示变化过程,提问:在2个图形变化的过程中,他们什么不变?(面积)都把他变成了什么图形的面积?生:长方形。
有没有用“数的方法”?
师小结:刚才我们为了更好的比较两者的面积,运用了解决问题的一个什么策略呢?是的,是把两个未学过的图形(复杂繁琐的)转化成已学过的'(简单的)两个面积相同的长方形来比较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又一个策略——转化。(板书:转化)
4.出示练一练。
师:下面,我们继续看一组图形:出示p72练一练。
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解题关键:平移前后周长不变)
集体交流校对方法,并演示。
5.回顾知识,体验转化
(1)师:同学们,其实“转化”的策略并不神秘,在我们以前图形学习中就曾经很多次运用了“转化”的策略,你能回想出哪些呢?
同学们合作交流,将自己思考的内容在组内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正确与否,同时从别人的发言中丰富自己的认识。指名回答,生可能会说:
推导三角形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推导梯形时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推导圆面积时,把圆面积转化成长方形。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推导的过程,并相应演示推导过程。
(2)我们除了在图形变化中运用转化,在计算中也同样适用。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等等。
若学生不能说出算理的转化过程,师先出示1.25*7.8=?1/7除以2/9是多少,让学生在算的过程中再次体会转化的重要性
然后出示试一试:计算1/2+1/4+1/8+1/16
师:(1)这些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回答,并强调单位“1”相同。
(2)相邻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后一个是前一个的1/2)
师我们一起来画图表示看看。师根据题目依次画图。
师:你能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看图解答。
指名回答。1-1/16=15/16(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师提示:求阴影部分,空白部分又是多少呢?)
比较: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他是如何进行转化的?
如果再添一个分数+1/32呢?
(3)小结:“转化”中一种常见、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碰到问题时,可以积极地使用“转化”策略来解决。
三、拓展运用,提升策略。
1、师: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转化策略用得好?
2、请大家在书上完成练习十四的1,2,3,然后集体校对,进行星级评定(合计5道,五星级评评定)。
第1题:
(1)学生数一数,得出结果。(15场)
(2)交流简便思路,学生最初可能有两种情况。
生1:用“顺加”的方法:8+4+2+1=15场。
生2:用“倒减”的方法:16-1=15场
对于第二种方法,学生可能只是猜测,需要通过举例去证明。
(3)如果有64支球队参加比赛,产生冠军要比赛多少场?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后汇报。
(4)教师讲授:16支球队中只有1支球队是冠军,其他15支球队都要先后被淘汰,所以一共要进行16-1=15(场)比赛。照此类推,64支球队参加比赛,产生冠军要进行64-1=63(场)比赛。
第2题:(演示直接校对)追问:怎么想到转化的方法的?
第3题:(重点讲评八卦图)
已知该八卦图的半径是五厘米,求红色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解答(思路:转化成2个圆的周长)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转化”随时随地都在我们身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愿意运用转化的策略吗?为什么?
生回答出示: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
复杂转化为简单,陌生转化为熟悉,
抽象转化为具体,未知转化为已知。
掌握转化的策略,对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多位数学家说过:“什么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师小结:当然,有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我们想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五、课堂作业
1、练习十四第3题(1)
2、练习十四第4题:有三堆围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黑子与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1/3是白子。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
S三角形——S平行四边形
S圆形——S长方形
小数乘法——整数乘法
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觉“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替换策略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对替换前后数量关系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有谁带了钢笔吗?
老师真是健忘啊,今天忘了带钢笔,谁能借老师用一下?
要不这样吧,有谁愿意让老师用一枝铅笔来换你的钢笔?(学生困惑)
(严肃,让学生觉得真换)
怎么啦?(学生说说)
是啊!
那你倒是说说看希望老师拿几枝铅笔,你才肯和我交换?
为什么?(老师:成交!)
用铅笔换钢笔依据
板书:十枝铅笔---------换(黄色粉笔写)---------一支钢笔(价格相当)
那你说说看为什么非要老师用十支铅笔才肯换呢?
(引导学生说出价钱差不多)
紧接板书:价格相当
十枝铅笔和一支钢笔价格相当,这正是公平交换的前提和依据。
板书:依据
师:闹了半天,你当老师来做生意了吧.不,可别小看这个"换"字,交换的换,替换的换,就是这个换字,它确是蕴涵着一种的数学方法。而且这个方法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代就有位7岁的孩子使用了这种换的方法,被传为一段千古佳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二、温故知新:
课件打开到曹冲称象图片。
对,课前大家已经熟悉了这个故事。那谁能告诉我,曹冲是怎么解决称大象体重这个难题的呢?
(他用什么替换了什么?)
你能联系上面情节讲一讲它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呢?
(鼓励性评价:真聪明)
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作为替换的依据。
那曹冲是怎样来保证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呢?
板书:一堆石头---------替换----------一头大象(重量相同)
曹冲称象的故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替换确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对,替换。
板书:添上----替换两字
三、协作创新
曹冲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谈到三国,大家一定都知道赤壁大战吧。这场著名的战斗主要是在水上进行的。
三国时期的水上兵器比较多,有走舸,艨艟,斗舰和楼船等等,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简略介绍其中的走舸和楼船。)
赤壁大战,东吴向前方军营增派105名援军。如果用10艘走舸和1艘楼船来运,一次就可以运完。每条走舸乘坐的士兵人数是楼船上士兵人数的1/5。那每艘走舸装了多少士兵,楼船上又装了多少士兵呢?
题目看不清楚的话,可以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纸,上面也有。
生一起读题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这道题目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题目下面的要求,来亲身体验一下替换。
同桌合作:
1用什么替换什么?(把题目中替换的双方圈一圈)
2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在题目关键句的'下面画一画)
3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分别把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写一写,也可以用图画或者线段图表示)
小组交流:
知道怎么替换了的同学请举手
你们在替换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替换有什么好处啊?
请你在四人小组里面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同学们是不是想的都和你一样?
1替换有什么好处?
2你替换的方法和其他同学完全一样吗?
结合课件画面讲解,板书
一艘楼船--替换--5艘走舸(每条走舸乘坐的士兵数量是楼船上士兵人数的1/5)
课件展示:
替换前
(10走舸与1楼船横排,出示数量关系:10艘走舸和1艘楼船上一共装了105名士兵)
替换后
(15走舸,出示数量关系:15艘走舸一共装了105名士兵)让学生计算。并讲一讲过程(数量关系)。
(注重:有什么不同的见解):还有其他的替换方法吗?(课件要可以在两种方法间自由切换)
两种方法都讲解完后,让学生说说替换的好处。
四、巩固立新: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东吴又准备用船和马车同时向军营输送粮草,已知每条运粮船比每辆马车能多运15袋粮食,2条运粮船和5辆马车水陆并进,刚好能把100袋粮食一次运到军营,每条运粮船和每辆马车各运了多少袋粮食?
这个问题还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吗?
请学生说说如何替换?
板书:一条运粮船----------替换----------(一辆马车+15袋)
让学生在自备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实物投影展示替换方法。(最好选文字和图画各一份)
数学是需要简洁和凝练的,看赵老师怎么来做。。。
强调计算的时候是个倒推的过程,是先减还是先除,不能忘记什么?
课件演示思考过程。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己列算式解答。
请学生说说替换的好处。
五、博古通今:
学校阅览室为了让大家能阅读三国的故事,进了3套《四大名著》和8本《三国演义》,一共花费了410.4元。每本《三国演义》比每套《四大名著》便宜31.2元。分别求《三国演义》和《四大名著》的单价。
学生独立完成
让一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力求作出示意图)。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把四大名著换成三国演义
并让学生体会把三国演义换成四大名著虽然也可以计算,但是比较繁琐。
六、自编自演:
大家家里都买过名著没有?小红她也想买些书来阅读,所以她就把平时的零花钱都放到储蓄罐里储存起来。
请大家开动脑筋,根据5角硬币1元硬币储蓄罐三个词语,抽象出一道可以用替换策略解决的应用题。(可适当加上数据条件)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准备以后经常使用这个策略吗?说说原因。对于这个策略,你有什么要提醒在座的各位同学的呢?经验也可以。
《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 篇6
设计说明
学习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本教学设计一方面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1.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内容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重要目标。因此本设计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理解题意、找出关键条件、确定解题策略、检验解答结果几个步骤,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交流和探究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题策略。
在教学例5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尤其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再通过表述让学生理解“进一法”的道理;最后结合教材67页“做一做”中的2题,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法”还是“去尾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口算卡片
学生准备演算纸口算卡片不同颜色的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说得数)
25÷8=34÷7=27÷9=19÷3=
2.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复习口算,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以便引出新知识。
⊙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5。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1)(出示课件)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例题中你们获取了哪些有效的数学信息呢?(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最多”和“至少”分别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理解“最多”和“至少”的含义)
(4)学生思考并列出算式,集体交流。(教师板书算式)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得数用什么作单位?
然后汇报。
预设生1:22表示一共有22人,4表示每4人坐一条船,5表示可以坐5条船,2表示还多出2人。
生2: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是“条”,2表示多出2人,单位是“人”。
(6)教师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
2.探究解题方法。
(1)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说明理由。
预设生1:我认为需要租5条船,因为商是5,表示5条船。
生2:我认为安排5条船不够,多出的2人坐不下。
生3:我认为应该租6条船,5条船能坐20人,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所以一共要租6条船。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上结果,并最终确定答案。
(4)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计算。
《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感受策略
1.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动画《曹冲称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质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称大象,没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杀掉大象。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曹冲究竟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板书:策略)
2.小结:曹冲想到把大象转化成同样重量的石头,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体重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很多策略。(板书:解决问题)
[说明:教材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重在相对集中地介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经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题策略。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对策略的含义并不清楚。教学一开始,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动画片《曹冲称象》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选择合适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
二、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
1.学会列表。
谈话:我校同学在小书虫俱乐部成员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了读书快乐,快乐读书的各项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大家利用假期到文具店购买笔记本。(出示例题情境图)
引导: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将信息进行整理;从问题出发,找到有关联的信息。
引导:老师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出示表格:
可以先把题目中小明买笔记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谁的信息?(小华)5本填在哪里?多少元填在哪里?完成下列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回顾: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在同一行?(买的本数和钱数是对应的,3本用的钱数是18元)
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清楚、简洁)
[说明: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收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按一定的结构填写在表格里。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初步设想整理信息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题目中的信息对应地填写在表格里。]
2.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根据表格的第一行,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1本的价钱)再看表格的第二行,求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条件?(1本的价钱)
提问: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学生列式:183=6(元)
65=30(元)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尝试从问题想起,列式解答。
提问:刚才我们是根据表格从条件想起的。如果从问题出发,可以怎样想呢?(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提问:这样想该怎样列式?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1)从条件想起: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价钱。
(2)从问题想起:要求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说明:为什么要列表?列表有什么好处?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地感觉清晰、简洁上,还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时,注意充分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表格的每一行,体会既可以从条件出发想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想条件,初步明确地感受综合法和分析法这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表格是合理的、必要的,从而形成对这一解题策略的体验。]
三、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验策略
1.列表解决问题。
出示:如果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他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吗?(学生自己填表)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引导学生分别从条件和问题想起。
全班交流,列式解答。
2.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问: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你体会到什么?(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容易)
谈话: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和表格,如果把两次的表格合并起来,可以得到: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小军
()本
42元
我们把这张表格再简化:
3本18元
5本()元
()本42元
学生在书上第66页填出括号里的数。
观察: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本数与钱数对应,每本价钱不变)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买几本,都要先算出什么?
观察:从上往下看,又发现什么?(本数增加,要付的总数增加)如果买10本,要付的'钱跟42元比会怎样?
[说明: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列表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进一步体验策略是及时而有效的。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经历对数量关系的完整认识,更清晰地体会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策略,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四、解决问题,巩固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略)
2.书法长卷。
介绍:我校的才女邱叶红同学是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小书法家。为迎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专门书写了2008米书法长卷,已经被载入上海吉尼斯大全。
出示信息:邱叶红同学为迎接北京奥运会书写2008米书法长卷,一个星期写了21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10天能写多少米?
学生独立列表整理信息,并列式解答。
3.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重点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4.投篮比赛。
出示相关信息:姚明在两场比赛中投篮30次,投中21次,得分为42分。奥尼尔在三场比赛中投篮40次,投中30次,得分为60分。
解决下面的问题:
(1)假设姚明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下面的五场比赛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
(2)姚明平均每场比奥尼尔多得多少分?
[说明:练习以教材为基础,同时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问题,着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列表的策略。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不管具体的问题情境怎样变化,列表的方法都是必要的,从而能够自觉地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牙签,表格,飞镖和靶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曾经两次学到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策略”是什么意思吗?(指名答:方法)那么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策略吗?(画图,列表)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上课题)
二.教学例1
师:看看今天都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
屏幕出示例题及其场景图,自主读题。
师: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做什么事情?(指名回答)
师: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你们觉得王大叔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拿出你们手上的牙签,每根牙签代替一根1米长的栅栏,动手来围围看。(同桌合作摆牙签,教师巡视)
指名说说他们围成了几种不同的长方形。估计学生可能有的结果:1种,2种,3种……(记录学生汇报的结果)
师:究竟王大叔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了?老师现在也不知道,不过通过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了。
师:如何能一个不落的将所有的围法都找出来了?你们觉得可以从几开始考虑?(指名回答)
生:可以从宽是1米开始考虑,先用18÷2=9,然后把9分下来,长8宽1;长7宽2(板书学生说的内容)
师:你们觉得接下来会是多少?(学生齐答:长6宽3,长5宽4)
(可能有学生会继续说长4宽5,让学生自己去想要不要长4宽5,让学生明白一般情况长都大于宽,长4宽5实际上就是长5宽4。)
拿出课前准备的表(教材P63)
师: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的列举到表上去?动手做做看。(板书:一一列举)
集体订正列表,各拿一份按顺序列举的和没有按顺序列举的表在实物展示台上让学生去比较,使他们明确列举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现在知道了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吗?(齐答)
指出:刚才我们帮王大叔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将结果一个一个的列举出来,并且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列举的,所以我们把这个策略叫做:有序的一一列举。(板书)
师:如果你是王大叔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围法?
生:第4种(长5宽4)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4种围法围成的长方形羊圈最大,王大叔就能养更多的羊子。
师:什么时候面积最大?(周长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长和宽差的越大,面积就越小)
三.教学例2
师:王大叔的问题解决好了,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
屏幕出示例2及其场景图。
师:“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可以订阅1本,可以订阅2本,还可以订阅3本)
师:你们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有序的一一列举)
师:列举时,你打算先考虑订阅几本的情况,然后再订阅几本的情况?
(从只订阅1本的情况考虑)
师:如果只订阅1本,有几种不同的订阅方法?是哪几种?(3种)
如果订阅2本的话,有几种不同的订阅方法?分别是哪几种?(指名回答,3种,让学生明白这个地方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列举:《科学世界》《七彩文学》,《科学世界》《数学乐园》,《七彩文学》《数学乐园》)
如果订阅3本的话,有几种不同的订阅方法?(1种)
师:那么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订阅方法?(7种)
师: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表(教材P64上的),用打“√”表示订法,动手做一做,完成这个表格。
(教师巡视,对于困难的学生可作适当的指导)
指名到实物展示台来完成表格,集体订正。
师:怎么从这张表中看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怎么看?(竖着看,一列就是一种订阅方法)
师:通过一一列举,不但能看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订法,而且还能看出每种订法分别订的什么书。要得到全部答案,你觉得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说出:要有序,不重复,不遗漏)(板书)
四.游戏完成练一练
师:帮王大叔解决了两个问题,有解决了订杂志的问题,咱们来做个小游戏吧!
拿出飞镖和靶盘,让学生认识一下靶盘及其环数的分布(与P64练一练靶盘一样)
师:咱们来做个投飞镖的游戏,看看能投中多少环。
师:每人投中两次,请3-4名学生到前面来参加游戏,一个一个依次的投。
学生投镖,教师注意记录结果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投了。如果小华现在来投的话,也投中两次,你觉得小华可能会得到多少环?把可能出现的结果一一的列举在课堂练习本上。(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转化策略对学习的作用,能有意识、有目的、适当地运用转化策略。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观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这儿有一个图形,你能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你是怎么求的?为什么这样做呢?通过转化,我们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了规则的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出示练习十六第4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提问:在刚才的做题、交流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发现?
二、新授,尝试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学生观察。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你会做这道题吗?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答,交流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能不能转化成更简单的算式?
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出要求: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吗?
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提问:这时该怎么做呢?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和刚才的方法比较,这2种方法哪种更简单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有时候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2.练一练
三、练习运用转化策略
1.练习十六第5题比较几种方法哪种更简单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2.练习十六第6题
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明确图中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单场淘汰制就是每场比赛都要淘汰1支球队。
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计算方法吗?
进一步提问: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3.练习十六第7、8、10题
四、总结故事启迪,领悟转化的技巧
五、指导完成思考题
弄清27+19的和就是最大长方形的长与宽的长度之和。
作业布置练习十六第9、11、12、13题
《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 篇10
一、课程标准
初步地掌握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认知: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技能:1.能在高级语言编程环境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2.初步理解计算机程序的执行目的。情感: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重点:帮助学生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难点:读懂计算机程序代码。
三、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是与常用的工具软件的使用和网络应用有关。对于计算机编程知识,他们以前可能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同时,因为陌生,他们往往会把其看作一种神秘而遥不可及的事物。因此,强调计算机程序与生活的关系的必不可少。再者,他们在现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对于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了解起来应该是不会太困难。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除了使用通用工具软件(如文字处理、图表处理或多媒体加工软件等)进行信息处理以外,直接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也是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是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延续,与第三章内容紧密相联。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以前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因此,只要求学生对这种方法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执行过程以及编写程序的基本过程有所了解,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内容的衔接部分。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除了应用计算机的工具软件处理许多事情之外,相当部分的现实问题也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加以解决,实现一些个性化的信息处理方式。本节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3个课时完成,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后续的课时将带领学生编制一些简单实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体验程序的编制环境、方式及作用,了解程序的基本元素和编制过程,从而进一步认识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2)了解算法在整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读懂简单程序代码,理解代码执行目的。
五、教学理念
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强调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评价隐含于学习过程之中。
六、教学策略
营造和谐生活化的计算机程序体验课。通过一定的课堂情景的创设和学生探究、体验活动,力求让学生首先体会到计算机程序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的不可替代性,并产生自己动手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愿望。进而了解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有能力和有意愿把这样的方法真正地溶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最后能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良好的利用技术优势为自己生活服务的意识和相应的信息技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讲授新知→交流评价→实践拓展→课堂总结”这么一条主线索来开展教学活动。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极域电子教室等。
八、教学过程:略。
九、教学反思:
就整堂课来说,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老师分析、讲解基础上,让学生从自学到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直到最终完成程序,逐步体验程序编写的过程;通过对比学习法完成了初步理解计算机程序的执行目的的目标。
2、本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局面,合作讨论为辅,学生动手机会多,教学效果较好。
3、舍弃教材的案例,选用身边的出租车计价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根据学习的流程对案例分析研究最终完成程序编写,体验了编程的乐趣,为下步学习算法和程序设计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学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数学上的算法没有完全掌握,更不太熟悉VB编制环境,此过程遇到疑难,导致步步跟不上,对后续教学造成部分学生兴趣不高。
2、提升拓展效果不明显。
《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的例题及随后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列表整理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收集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准备:会议日程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同学们平时爱读书吗?
介绍乌鸦喝水的故事,并提问:乌鸦用什么巧妙的办法解决了喝水的问题?
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并提问:曹冲用了什么办法在不伤害象的基础上称出了象的重量?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揭题:在学习生活中,策略就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体验列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2.出示例题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出:可以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相关的条件并列表进行整理。
4.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整理。
5.同桌交流,初次比较。
以“简明准确地表示出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为标准,评价同学们的成果,引导形成下面的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6.利用上表分析数量关系:要解决“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
7.请学生回忆自己的思考过程,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8.小军用42元买练习本,他买了多少本?先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9.合并比较。
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
3本→18元
5本→(30)元
(7)本→42元
启发:细心观察,有何发现?
10.小结。
三、实际应用,巩固策略
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在书-卜填表,再解答。
(2)展示两个学生填写的表格及算式。
(3)提问:列表整理信息时要注意什么?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析数量关系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策略
给出条件和问题,由学生自己根据问题选择条件,并列表整理,再解答检验。
条件如下:问题如下:
拖把每把15元黑板擦5个15元(1)15把扫把用去多少元?
足球每个、56元扫把6把42元(2)25盒粉笔用去多少元?
篮球每个48元粉笔4盒16元(3)买6个足球的钱可以买几个篮球?
(4)买6个足球的钱可以买8个排球,每个排球多少元?
五、总结回顾,反思策略
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进一步体验列表的价值。
《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让同学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同学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同学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扮演录像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亲切谈话: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助解决。
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
二(1)班一些同学为安排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待同学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同学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同学研讨解决新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
1.发明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扮演情境,吸引同学“进场”。接着,定格在扮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画外音)。
2.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同学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
师生活动
到困难的同学与伙伴交流意见。
3.组织交流。
请同学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同学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同学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注意留给同学充分的时间。
1.组织交流。
鼓励同学展示自身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同学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考虑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
①5×6×8②5×6×(5+3)③5×6×7+5×6
④5×6×7+30⑤30×8⑥30×5+30×3
同学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同学探索的欲望,增强同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
1.请同学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3、4题中的问题。
(1)要求同学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那一个。
解决问题时,假如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同学,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身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同学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略)
【《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通用10篇)01-07
解决问题的作文08-23
解决问题作文07-21
《解决问题》教案02-11
【精】解决问题作文01-10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4-06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02-24
客服解决问题心得11-18
用智慧解决问题作文08-10
《面积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