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在内容和要求方面没有大的变化,实验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使得教材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变化:
(1)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通过列举大量现实生活中具有圆锥体特征实物直观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的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当学生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体如此特征的实物,从而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加强了对图形特征,体积、方法的探索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更侧重于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体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实验教材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有关自主探索和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学情分析:
加强了学习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再通过实验和推理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如:联系圆柱体公式鼓励学生猜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积的教学是按照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的思路设计的,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试验和推理,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
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与圆柱不等高不等底的圆锥,沙子和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援助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出示圆锥的几何图形,学生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3、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公式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1.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1)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沙子和水
(2)实验要求
做一做:实验时先往圆锥里装满水往圆柱里倒,直到把圆柱里得倒满水为止。
比一比:实验前比一比援助和圆锥底面和高的.关系。
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试验,边实验边做记录
3.学生汇报试验结果
4.分析数据,做出判断
观察全班数据,发现了大多数情况下圆柱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沙和水
5.进一步观察分析,什么情况下圆柱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沙和水
6.教师强调:只要是等底等高的就存在上面的现象。
7.师演示(实验)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板书:V圆柱=3V圆锥或V圆锥=1/3V圆柱
8.你们能用字幕表示他们的关系么?
V圆锥=1/3V圆柱=1/3sh
9.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二)解决实际问题
导言: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学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解决一下实际问题。
出示例3:
(1)指名读题,分析题意
(2)指两名同学板演,其他齐做
(3)汇报,说解题思路
(4)拓展:如果就给出这堆沙子,没有任何数据,说说你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三)质疑
三、巩固练习
(一)实战训练营:填空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的圆柱体体积的(),所以圆锥体的体积()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原来圆柱体积的(),削去部分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
4、一个圆锥体体积是5.4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二)数学门诊部:判断对错
1、两个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他们的体积也相等.()
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3、圆柱的体积一定大于圆锥的体积。()
4、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体积,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1/3。()
(三)求下列圆锥的体积
1、底面半径是2cm,高是8cm
2、底面直径是2dm,高是5.8dm
3、底面周长是6.28cm,高是7.6cm
4、高是16dm,底面直径是高的5/8。
(四)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圆锥形小麦堆,底面周长是31.4m,高是4m,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50kg,那么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
(五)维训练题
一个圆锥形的小麦堆,量得其占地面积是12平方米,高是1.8米,把这堆小麦装入一个粮仓里,正好站这个粮仓容积的2/15,这个粮仓得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练习四3478题
板书设计圆锥体的体积
V圆柱=3V圆锥或V圆锥=1/3V圆柱
V圆锥=1/3V圆柱=1/3sh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学生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圆锥形萝卜、绳子,每个小组一个计算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模型、沙土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桌上那个白萝卜,它是什么形体吗?(圆柱体),现在,如是假设它的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你怎样求它的体积呢?求出体积后,问: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你们有办法吗?说一说什么样的圆锥体才算最大呢?(与原来的圆柱体萝卜等底等高)
二、探究新知
1、实践猜想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动手削萝卜,比比哪一组削得最漂亮?
学生削完后,问:谁来猜猜,现在削成的圆锥体积与刚才圆柱有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猜测的?
生1:我猜圆锥的体积可能等于原来那个萝卜体积的,就是5立方厘米。
生2:我猜圆锥的体积可能等于原来那个萝卜体积的,就是10立方厘米。我是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在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所以我认为圆锥的体积也是圆柱体积的。
生3: 我猜圆锥的体积可能等于原来那个萝卜体积的,就是6立方厘米,是把削去的萝卜拼起来和圆锥体萝卜进行比较,发现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大约是圆锥体积的2倍。
生4: 我猜圆锥的体积可能等于原来那个萝卜体积的,就是8立方厘米,我是估计的。
师:那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猜想呢?
生5:我可以把削成的圆锥与削去的萝卜都拿去称,再比较它们的重量。
生6:我把圆锥体萝卜浸入盛有水的圆柱容器里,算出它的体积,再把削去部分的萝卜也浸入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里,根据水面上升的'高度求出它的体积就知道了。
生7:我可以把刚才那个圆柱体萝卜和削成的圆锥休萝卜分别挖成空心的然后把空圆锥萝卜盛满水倒入圆柱体萝卜中,分别算出体积后进行比较。
生8:我可以用桌上的这些学具来验证。再让学生比比哪种方法最合适?
2、实验验证。师:好,现在让我们利用学具来验证一下自己猜想,请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比比哪组实验最准确?
3、汇报归纳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认真探讨,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实验的?生:我用圆柱装满沙把它倒入圆锥中,刚好倒了3杯。
生:我用圆锥装三次沙,刚好装满这个圆柱。
师:这个实验说明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生:说明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4立方米,那么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师: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V=SH,那么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应样计算?
生: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SH
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刚才我们削的那个圆锥的体积应该是多少了吗?
4、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完成。
5、教师小结。
三、扩展应用。
(一)、基本练习。
1、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测量圆锥体学具,求出体积,并说说高是怎么量的?
3、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们体积是多少?
(二)扩展练习。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底面积是2平方分米,高是()分米?
2、圆锥形的容器高12厘米,容器中盛满水,如果水全部倒入等底的圆柱容器中,水面高是( )
四、归纳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五、作业。
选择题。(1)两个体积相等的等底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一定是圆柱的( )。
(2)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棒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
供选答案:(1)3倍(2)(3)(4)2倍
教学反思:
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动”中获新知。“动”是孩子的天性,每位孩子都充满了“动”的欲望。由于几何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求积公式、形成空间观念,都必须有大量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积累。所以教材在编排这一知识块的时候,就已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性练习。教学时,教者能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摆、剪、折、量、画、分割、拼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二、在“动”中求发展。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者先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实验方法,当学生由于受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影响,思维受阻时,教者向学生提议:用桌上学具来验证。同时推荐一些实验用品:水或沙、尺等。让学生在实验中选择并设置疑问: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获得了知识的结果,而且经历了知识面发展、发生的过程,同时加强并巩固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力。
三、在“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的主动建构过程,其本质是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把书本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必须由学生亲身参与,学生在动手中运用感官参与学习,自觉主动地去操作、去学习,在浓厚的动手实践中不仅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篇3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所讲的《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实验版,第十二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甘做学生的朋友,引导其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探究”全面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自主探究所学的内容,完全改变过去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教材我想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中倒水或沙的实验,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即就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例2是已知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沙子的体积。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个例子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前面学生对圆锥、圆柱立体图形的特征已进行了学习,对其特征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可以熟练地计算圆柱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 识 技能: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情 感 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能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六、教法选择
利用多媒体、观察法、实验法、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
七、学法指导
观察实验 —合作探究—达标反馈— 归纳总结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若干、水和沙土。
九.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 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并请学生说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2. 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动画情景故事(配音乐):
盛夏的一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热得喘不过气来,都想吃点解暑的东西。漂亮的小白兔去冷饮店买了一块圆柱形的冰麒麟,聪明的狐狸拿着一块圆锥形的冰麒麟想和它交换…… (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块冰麒麟等底等高)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小白兔上当了吗?
问题二:狐狸和小白兔怎样交换才算公平?
3.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节课,然后帮帮小白兔好吗?
【自主探索,动手实验】
出示思考题: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小组是怎样实验的?
1. 小组实验。按照实验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多媒体课件展示)
每四人为一小组,各小组长带领三个成员动手操作实验,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
2. 全班交流。
组织收集信息 —— 引导整理信息 —— 参与处理信息
3. 引导反思。实验过程让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各抒己见。
4. 公式推导。
全班同学集体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实验过程,并结合自己的实验活动试着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或者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1/3。
用字母表示为: V=1/3sh
5.思考:如果要计算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那些条件?
6.问题解决。
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条件?(课件出示:等底等高)
【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例2:建筑工地上有许多沙子,堆起来近似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
有多少立方米?(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具体解题过程让同学们自己大显身手,个别学生可以上讲台板演,然后教师作最后讲评。
【练习巩固】课件出示,师生共同完成。
一.判断。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 )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 ( ) 3、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 。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
二.填表。
已 知 条 件 体积
圆锥底面半径2厘米,高9厘米
圆锥底面直径6厘米,高3厘米
圆锥底面周长6.28分米,高6分米
【拓展延伸】:
有一根底面直径是6厘米,长是15厘米的圆柱形钢材,要把它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零件。要削去钢材多少立方厘米?
【质疑问难,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圆锥的体积有哪些新的认识?请谈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作业布置】
课本25页第3、5、8题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篇4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且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六年级学生基本都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一特点,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一改以前教师演示或在教师指令下做试验的方式,采取给学生提供材料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上课伊始,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探讨试验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高涨。在解决问题时,通过“扶”而不是“包办代替”,使学生在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真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注意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空间,使学生充分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在分组观察、实验操作、测量等基础上,自主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3.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直觉猜想——试验探究——合作交流——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是探究学习的'一个基本方法,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探究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同时,课堂中,启发学生提问、猜想、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铅锤
学生准备 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 沙子或水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1.提问激趣。
师:怎样计算这个铅锤的体积?(出示铅锤)
预设
生:可以用“排水法”。把铅锤放入盛水的量杯中(水未溢出),根据水面的先后变化求出铅锤的体积。
师:怎样求出沙堆的体积?(课件出示例3沙堆图)
预设
生1:用“排水法”好像不行。
生2:把圆锥形沙堆改变形状,堆成正方体,测出它的棱长后计算它的体积。
生3:把圆锥形沙堆改变形状,堆成长方体,测出它的长、宽、高后计算它的体积。
生4:把圆锥形沙堆改变形状,堆成圆柱,测出它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出它的底面积后计算它的体积。
2.导入新知。
师:大家都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求这堆沙子的体积,但如果我们在计算沙堆体积之前,必须把沙子重新堆放成以前学过的几何形体,这样做又麻烦又不容易成功,看来我们还需要寻求一种更普遍、更科学、更便利的求圆锥的体积的方法。(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1.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哪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
(学生大胆猜想,可能与圆柱的体积有关)
2.探究圆锥的体积要借助一个什么样的圆柱来研究这一问题呢?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并说出观点:应该选择一个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更为合适。
3.课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的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
4.方法指导。
议一议:怎样借助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探究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呢?
(各组同学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形容器)
预设
生1:把圆柱形容器装满水,再倒入圆锥形容器中,看可以正好装满几个圆锥形容器。
生2:把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再倒入圆柱形容器中,看正好几次可以倒满。
生3:选用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模型和圆锥模型,先用“排水法”分别求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再算出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几倍,并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
5.操作交流。
(1)分组试验。
请同学们分组试验。(学生试验,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师:谁能汇报一下自己小组的试验结果?
预设
生:在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的情况下,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向圆柱形容器里倒,倒了3次,正好倒满。
师:通过试验,你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
生1: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生2: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3倍。
6.推导公式。
师:结合自己的试验结果,说一说计算圆锥的体积时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预设
生1:需要知道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生2: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和高也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
师:你认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属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领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圆柱体体积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应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让学习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看一看祝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这是一个圆锥体
2、师:你们能不能用以前的办法求出这个圆锥体的体积呢?
生:可以,我们可以用排水法来求出它的体积
师:如果是一个很大的一个圆锥体还用这种办法,会怎样?
生:能求出来但会很麻烦
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就共同研究求圆锥体体积的办法(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推导公式
1、师:同学们,想求圆锥体的体积它会与哪些图形有关呢?
生:圆柱体
2、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选择能够推导出圆锥体体积公式的学具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小组合作)
学生汇报:我们组选择一个圆锥体、一个圆柱体和一些水进行实验,我们发现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5倍多一些。
师:其他种和他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谁还愿意汇报
生:我们小组选择了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圆柱体和一些大米进行实验我们发现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生汇报:我们小组也选择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圆柱体和一些细沙进行实验。我们把细沙装满圆锥体后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内,正好倒了三次没有剩余。我们得出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2、师:为什么你们在实验的时候都用圆锥体和圆柱体,得到的是两种不同的结论呢?
生:因为第一组用的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所以得到的结论和我们两组不同。
3、师:只有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存在这样的关系。即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如果用字母V来表示圆锥体的体积,s表示它的底面积,h表示它的高。V=1/3sh。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 )
(2)圆柱体的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 ( )
(3)圆锥体的高是圆柱体的高的3倍,它们的体积相同。 ( )
2、解决问题
(1)有一个圆柱体它的体积是36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是多少?
(2)有一个圆锥体沙堆,底面积是18平方米,高6米求沙堆的体积?
(3)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30立方分米,底面积是20平方分米,求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我以高昂的激情,丰富的执教经验,幽默风趣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不失为一节让人回味的好课。
1、难点分散。
针对学生对圆锥体刚刚有了初步的认识,又有了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的基础,对圆锥体的体积的计算没有充分的认识。教者采用了直观的导入:出示一个圆锥体,提问:“你认识这个物体吗?谁能用以前的学习方法,求出它的体积?”学生回答后。教者紧接又发问:“如果是较大的物体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引人入胜的问话,强烈的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最佳境界。
2、导入的新颖。
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了有序的思维境地,教者将问题抛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自主地实验。在实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交流,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空间,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得以自由的发表。教师的适时的点拨,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即: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关系才存在----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
3、教学手段和练习配套。
教者用考一考、请听题等手段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强化。一方面,使学生的情绪围着教者的教学目标转,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每个人都能进行有效的思维;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认知过程看,符合了直观——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
4、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重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不是结论,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始终处在思维十分活跃的状态中,高潮迭起,一波连着一波,让人体会到了新课标下的新课堂的教学魅力。教者的教学魅力尽现于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第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与不等底等高的圆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1/3Sh
拿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进行实验。为什么倒3次不能刚好倒,和刚才不一样呢?
强调:“等底等高”。
问: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
练习: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
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说明:不要漏乘1/3,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 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 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教学反思
俗话说“眼见为实”,所以相对于课件演示而言,教师在全班演示会更直观,结论也更具信服性。
俗话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相对于看教师演示与自己亲自动手实验,亲身经历探究印象会更深刻。
课堂如果以4——6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全班至少得有9套以上教具。可我校现有教具数量不够。如果要求学生课前自制教具,他们暂时无法制作出与圆柱等底等高高的圆锥。所以只好改为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仅用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是不严谨的,所以课堂上必须让学生历经多次不同实验后才能得到正确结论。根据学校现有教具,今天我准备了两套不同大小的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作为器材。在实验中,我不仅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将圆锥内的水倒3次可以注满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同时,还让他们看到圆柱内的水再反倒回等底等高的圆锥时要倒3次。不仅自己示范演示,也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最后,我还用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做实验,强调实验结果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因为实验环节落实较好,全班作业正确率高。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的: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合作精神。
2、知识目标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积。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
重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关键
公式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和圆锥体必须是等底等高,则它们之间才存在必然的'关系。
活动一:比大小
活动目的:激发求知欲望。
课件播放: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春笋也从睡梦中醒来,三只可爱的小熊猫来到竹林中踩竹笋,它们都踩到了一只竹笋。熊猫都都说:今天我踩的竹笋是最大的。熊猫眯眯听了不服气的说:谁说的,第一大的应该是我的竹笋。熊猫花花也不甘示弱的说:不对,不对,我的竹笋应该是第一大!
师:竹林里的争论还在继续着,同学们,到底三只熊猫的竹笋谁的最大呢?让我们来猜一猜吧!
师:我们光是猜,说服力并不强,那么能找到什么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活动二:议一议
活动目的: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讨论、交流、探究,从而发现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关。
1、出示课题
2、找圆锥体和学过的什么体有相似之处
3、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的关系。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使学生系统掌握关于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关系,熟练运用所学公式计算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幻灯片、电脑制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人复习内容;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的复习;
板书课题
2.圆柱体的体积怎么求?
板书:V圆柱=Sh
3.圆锥体的体积怎么求?
板书:V圆锥=1/3 Sh
4.公式中的 s、h分别表示什么?1/3表示什么?
小结:求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首先要正确应用公式。
板书:正确应用公式
当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底面积,只给出底面的半径、直径或周长时,求它们的.体积必须先求出什么?
二、基础练习
根据已知条件求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底面积(幻灯出示)
计算这些形体的体积:
(1)S底=1.5 平方米 h=5 米 求V圆柱
(2)S底=1.5 平方米 h=5 米 求V圆锥
(3)r=10分米 h=2 米 求V圆柱
(4)C=6.28米 h=6 米 求V圆锥
(1)、 (2)两题条件相同,所求不同;
板书:2. 圆锥体积一定要乘 1/3
(3)、 (4)两题都要先求出底面积;
板书:单位名称要统一
三、实际应用练习:
我们还可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幻灯出示)
1.一根圆柱形钢材长2米,底面周长为6.28厘米,如果1立方厘米钢重8克,100根这样的钢材重多少千克?
默读后问同学:做这道题前有没有准备工作要做?(单位要统一)
2.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直径4米,高1.5米,按每立方米麦重700千克算,这堆麦重多少千克?
默读后问同学:要注意麦堆是什么形状?
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余在本子上自练;
3.小结:在解这两题时都用到了什么计算?
四、 提高练习:
(幻灯出示)在一只底面半径为30厘米的圆柱形水桶里,放入一段底面半径为10厘米的圆锥形钢材,水面升高了5厘米,这段钢材高为多少?
(电脑出示图案)观察水面变化情况,求什么?
1.钢材是什么形状?求圆锥体的高用什么方法?h=3V/S,3V表示什么?
2. S可以通过哪个条件求?( r=10厘米)
3.体积是什么呢?(电脑屏幕逐步演示)
(1)当钢材放入时水面上升,取出时水面下降,和什么有关?
(2)放入时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3)圆锥体占据了水桶里哪一部分水的体积?
(4)上升的水的体积等于什么?
(5)求圆锥形钢材的体积就是求什么?
(6)求这部分水的体积可通过哪些条件求?(r=30厘米,h=5厘米)
(7)板演,同学自练;
五、圆柱体、圆锥体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电脑出示画面、公式)
1.当圆柱体与圆锥体等底等高时,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逆向)
2.当圆柱体与圆锥体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当圆柱体与圆锥体体积相等,高也相等时,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底面积的1/3,圆锥底面积是圆柱底面积的3倍。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篇9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9页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例1。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67页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6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练习。
口答练习三第1题。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7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8页上面的图)
(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6)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
8.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2.做练习三第4题。学生书面练习,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3题及数训。
六、板书:
圆锥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
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它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圆柱体积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0~4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圆锥的各部分名称,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经历认识圆锥和探索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了解圆锥和圆柱之间的联系获得探索数学公式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了解圆锥的特点,探索并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的高和圆锥体积公式中Sh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具学具: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型容器,一些沙子。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主持学生指名叫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
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主持炫我两分钟,使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引入本节所学知识。】
二、创设情境
1.教师先出示一个圆柱形容器,提问:如果想知道这个容器的容积,怎么办?
2.出示问题情境
最近老师家准备装修,准备了一堆沙子,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大家和我一起解决好吗?(出示沙堆图片),这堆沙子的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工人告诉我要用6立方米沙子,我不知道我准备的这些沙子够不够?怎样计算这堆沙子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谈话、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求知欲望。】
三、探究新知
尝试小研究一(课前):了解圆锥的特点
1.观察圆锥形的物体或图片,它们有哪些特点?
我的发现
2.圆锥由1个( )面和1个( )面2个面组成,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 ) 。
3.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用字母( )表示。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篇11
目 标:
1、理解和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求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乐于与人合作的情趣。
重 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方法
难 点:
公式的推导
准 备:
沙,圆柱教具若干个,圆锥一个,其中要有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教 程:
一、准备
同学们,我们以前研究过一些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呢?
二、诱发
课件演示稻谷丰收的景象。师述:稻谷丰收了,农民伯伯忙着收割稻谷,他们把收好的稻谷堆成一个这样的图形(圆锥形谷堆),同学们你们认识吗?你能算出这堆稻谷的体积吗?它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探究释疑
1、初次猜想
⑴根据我们所学过的内容,请同学们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⑵圆锥的体积是否能用“底面积×高”来计算呢
⑶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底面积×高”不是圆锥的体积,而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2、再次猜想
⑴通过模型演示,
⑵根据学生回答,从而得到如下结论:
圆锥的体积 = ×圆柱的体积(等底等高)
3、分组实验进行验证
⑴让学生用三个不同的圆柱体和一个圆锥(其中必有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进行实验。
⑵分组讨论,分组汇报
圆锥的体积 = ×圆柱的体积(等底等高)
用字母表示:V=1/3Sh
4、联系实际,进行运用
⑴出示例1,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
⑵教学例2、课件出示:
麦收季节,张小红把她家收的小麦堆成一个近似圆锥的麦堆,又给出测量的数据,让学生看图编一道求小麦重量的应用题。
编好后,分组讨论计算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四、转化
1、基础题
⑴下面有四组图形,你能根据每组图形中左图的体积,求出右图的体积吗?为什么?
24立方米 9立方米 12立方米
⑵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提高题
有一块正方体的木材,它的棱长是9分米,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被削去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题
把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和底面直径、高都是6厘米的圆柱形铁块,熔铸成一个直圆锥体,如果这个直圆锥体和圆柱的底面大小一样,这个直圆锥体的高是多少厘米?(得数保留整数)
五、应用
1、 基础题:P44-T3、4
2、 提高题:P45-T10
3、 思考题:P45-T11、12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主题图、圆柱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 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πr2h)
4、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5、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6页的第1题:
2、练习五的第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四、全课总结: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习惯。
重点:
进一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及应用
难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图形?你能说说有关它们的知识吗?
2、学生说,教师板书:
圆锥圆柱
特征1个底面2个
扇形侧面展开长方形
体积V=1/3SHV=SH
二、提出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和目标
三、课堂练习
(一)基本训练
1、填空课本1----2(独立完成后校对)
2、圆锥的体积计算
已知:底面积、直径、周长与高求体积(小黑板出示)
(二)综合训练:
1、判断
(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的1/3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都可用V=SH
(3)一个圆柱形容器盛满汽油有2.5升,这个容器的容积就是2.5升
(4)圆锥的体积是否4立方厘米,底面积是6平方厘米,那么高是4厘米
2、应用:练习四第45题任选一题
3、发展题:独立思考后校对
四、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圆锥的体积教案02-24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4-03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5-14
《圆锥体积》教学反思04-02
《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优秀12-21
圆柱和圆锥体积教案08-26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