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学会理解本课“假想”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3、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推想的依据。
4、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增长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
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图片、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19课“黄河象”。(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处理生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时注意生字的读音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陈列、发掘、古生物大厅、化石、砾石、冲积、一瞬间、碧空、挣扎、炙烤、万里无云、骨骼、尾椎、下颌、假想
3.分别找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可或请教同学和老师。(2)画出带有生字的生词;反复读一读并试着理解。(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肃省发现的。科学家依据象化石假想了它的来历。
三、练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课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学生:骨骼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9课黄河象。(板书课题:黄河象)
3、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1自然段)
1.合作学习第1自然段。
(l)静静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些语言中你体会出这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点?把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词句标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讨论的重点句子:
a.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c.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d.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4)朗读体会特点。师问: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高大 完整。师归纳板书:骨骼样子 高大 完整)
2、齐读这些语句,再次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3、(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4、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
5、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第三段(最后两个自然段)
1、师问: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现并挖掘的?[学生:1973年 甘肃(发现 挖掘)]。
2、师问: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读第○7、○8自然段。)
3、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教师归纳板书:发掘化石)
4、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学生:在第○8自然段的第4句。) 5、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
师板书:斜插沙土 脚踩砾石。
6、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师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二段(○2—○6自然段)
1、师问:什么是假想?
生答:假设、想象。
2、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着重肯定两点:一是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二是从骨头关联的情况,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
3、科学家从哪几步假想了黄河象的来历?
讨论得出四层:
(1)当时的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
(2)黄河象怎样来到小河边。
(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4)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4、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天气酷热,动物干渴,需要喝水,就会来到河边。再加上看到“脚踩着石头”,作者就会完全可以想象出,大象不小心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就会有了前面那悲惨的一幕。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象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又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却漫漫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化石)
3、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4、如果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生自由回答)
(五)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出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六)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课文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七)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语文《黄河象》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黄河象》教案03-27
黄河象教案02-28
《黄河象》教案04-24
语文与象共舞的课程教案设计04-27
五年级语文黄河象04-30
《黄河象》教学设计05-01
《黄河象》课时教案04-30
称象小学语文教案设计08-29
《黄河象》的教学反思范文04-30
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学设计「人教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