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 1
教材分析
本节重点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在兼顾学生已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初步感受金属的活动性。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重点内容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通过练习,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作了知识上的铺垫。
金属的化学性质(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
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贴近生活,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在本课题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了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学习金属的性质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而且整个课题的引入、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都完全由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知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
课前准备仪器药品
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过渡】观察上述化学反应可知:通常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还能与金属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溶液反应。现在我们先来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2Mg+O2 2MgO
4Al+3O2 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 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复习相关知识。
【引导复习、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能反应: 以镁、铝为代表。
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
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以金、银为代表。 回忆、记录、巩固相关知识。比较镁、铝、铁、铜、银、金的活泼程度差异。 1、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加深印象。
2、为金属与酸、盐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
【过渡】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我们可以从①能否反应②反应的激烈程度来探究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差异。 听讲 了解判断金属活动性差异的初步方法。
【设问】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探究活动1】
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提示】
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巡视、指导实验】 实验探究:
A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B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展示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 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有益的意见,让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设问】在镁、锌、铁、铜几种金属中,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 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
结论:可分为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和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这两类。 为后面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打下基础。
【过渡】在第五单元我们曾做过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反应后在铁钉表面有紫红色的铜产生,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应该比铜活泼。 培养学生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拓展学生思路。
【讲述】可以用金属和某些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实验桌上除刚才的实验药品外还有几种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同学们可以参考刚才的金属与酸反应的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来探究。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探究活动2】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巡视、指导实验】 实验探究:镁、锌、铁、铜分别与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设问】通过实验,结合上一个探究的结果,你能得出镁、锌、铁、铜、银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 讨论、交流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银。 通过学生间对话、师生间对话,使知识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
【展示】金属活动顺序
【设问】
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金属元素的位置与它的活动性有什么关系?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否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观察、记忆。
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规律。加强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设问】刚才做了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有的反应已经学过,如锌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类型相同吗?如果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 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置换反的应特点和规律。 理解、掌握置换反应的应特点和规律。
【课堂练习】
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2、家用铝锅、铁锅为什么不能用来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
3、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用化学方法帮他鉴别这枚银元的真假。 练习、巩固。 联系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运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体会“生活处处有化学”。
指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本课题。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启示和收获。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布置作业】
1、 庭小实验:收集几种金属,取少量分别放入几个小玻璃杯中,然后向各个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试根据现象判断这几种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2、课本14页第3题、5题。 记录。 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银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镁>锌>铁>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
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镁>锌>铁>铜>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
四、金属活动顺序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列)
自我总结金属活动顺序应用规律
五、置换反应(自我总结规律、特点)
六、自我评价(我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
教学建议:本课题内容较多,系统性强,建议用一节课以保证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探究、思考和交流,同时要加强练习,使学生充分消化本课题知识。
习题
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活泼的金属、或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2.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铝 C.硅 D.铁
3.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 ) 。
A.制造炊具 B.制防锈油漆 C.制铝合金窗 D.炼铝厂制造铝锭
4.少量钠应保存在( )。
A.密闭容器中 B.水中 C.煤油中 D.汽油中
5.下列关于金属Na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B.Na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
C.Na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 D.Na常温和加热时反应,产物一样
6.钠着火时,可用来灭火的物质或器材是 ( )。
A. 自来水 B. 沙土 C. 泡沫灭火器 D. 四氯化碳灭火器
7.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
A.铝的活泼性差 B.铝的还原性差
C.铝与氧气不反应 D.铝表面有氧化膜
8.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l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Al 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C.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 并不滴落
9.为了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以选取下列哪种溶液( ) 。
A.浓盐酸 B.硝酸 C.硫酸 D.浓氢氧化钠溶液
10.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
A. 钠熔点低 B. 钠的密度小 C. 钠的硬度小 D. 有强还原性
11.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 ( )。
A. (NH4)2SO4 B. NaHCO3 C. BaCl2 D. CuSO4
1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钠原子有强还原性,钠离子有弱氧化性
B. Na+离子浓度大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 由于钠很活泼,所以定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
D. 钠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13.将2.3 g钠放入100 g水中,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 等于2.3% B. 等于4% C. 大于2.3% D. 大于4%
14.分别将0.2 mol的Na、Mg、Al投入500 mL浓度为为0.2 mol/L的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 ( )。
A. 1:2:3 B. 1:1:1 C. 3:2:1 D. 2:1:1
15.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相等,则所取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1︰2 B 3︰2 C 3︰1 D 6︰1
16.把少量的金属钠分别放入钠放入CuSO4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17.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 ①钠浮在 原因是 ②钠熔化
原因是 ③小球 游动逐渐减小,最后 ;原因是
④发出 声音,原在是 ⑤滴入酚酞后溶
液 ,原因是 。
18. 写出下列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反程式)
(1)铁和水蒸气的反应
(2)铝和氧气的反应
(3)铝和盐酸的反应
(4)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 2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3.建立钠原子结构决定金属钠的性质的思想。
4.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化学的魅力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设计思路
整合由氯化钠制取氯气、溴和碘的制取线索,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钠,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现象,逐一分析并总结出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介绍钠的用途的基础上,简单介绍钠的氧化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由溴、碘和氯气的制取,推出它们和氯化钠之间的关系,再由电解熔融氯化钠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金属钠。
[板书] 2NaCl 2Na+Cl2↑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与讨论]对比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推测金属钠可能的性质。
[观察与思考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归纳、总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煤油大、0.97g/cm3。
二、钠的化学性质
1.可与氧气发生反应
4Na+O2=2Na2O
白色
[观察与思考2]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板书]
2Na+O2 Na2O2
过氧化钠,淡黄色
[叙述]同样是钠与氧气反应,但是反应条件不同时,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观察与思考3] 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然后向其中投入一小块(约绿豆粒般大小)金属钠,用表面皿盖在烧杯上,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熔点低,97.8℃。
二、钠的化学性质
2.可与水发生反应
2Na+2H2O=2NaOH+H2↑
[思考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的讨论,能解决下列问题:
1. 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
2.为何有些保存在煤油中的钠表面不是银白色的?
3.解释产生钠与水反应时现象的具体原因。
4.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取决于什么?
5.在所学知识中搜索有关反应的例子,要求因为反应条件不同而导致产物不同。(学生可能举例炭和氧气的反应等)
[过渡]钠作为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我们在生活中直接使用的.机会不大,那这种金属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三、钠的用途
1.做还原剂:用以将钛、锆、铌、钽等在国防工业上有重要用途的金属从其熔融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
TiCl4+4Na Ti+4NaCl
四氯化钛 钛
2.做电光源:高压钠灯。
3.制造合金:钠钾合金用做核反应堆的冷却剂和热交换剂。
4.做化工原料。
[过渡]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钠的一种氧化物――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
四、氧化钠
1.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
Na2O+H2O=2NaOH
2.与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练习]
1.金属钠应保存在( )
A.空气中 B.水中 C.煤油中 D.密闭容器中
答案:C。
2.钠应用于电光源是因为( )
A.钠很软 B.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
C.是一种强还原剂 D.那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答案:B。
3.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
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钠沉在水底; ③钠熔化成小球; ④钠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⑤发出嘶嘶的声音; 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⑤⑥
答案:D。
4.将2.3g钠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不考虑水的挥发)( )
A.等于2.3% B.等于4% C.大于2.3% ,小于4% D.不能确定
答案:B。
5.将1克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锌 B.铁 C.铝 D.钠
答案:C。
6.关于Na原子和钠离子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相差1个电子层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的半径比钠离子大 D.它们核内的质子数相同
答案:B。
7.一块表面已被氧化的钠,质量为10.8g,将其放入100mL水中,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则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6%。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 3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作业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_,熔点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小),硬度________(大、小)。
2、把小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石灰水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
B、有金属钙被还原出来
C、反应过程中钠浮在液面熔成小球
D、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
十、教学反思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3)理解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通过对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
(2)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
(1)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2)不同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性质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铝壶、铜导线等,引出课题:金属及其化合物。
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1)让学生观察金属制品,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介绍金属的光泽、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探究:分别加热镁条、铝片、铁丝、铜片,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
(2)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将镁条、锌粒、铁丝、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金属与酸的反应规律。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学习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
(1)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实验探究:分别向氧化铜、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2)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
实验探究: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
课堂小结
(1)总结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强调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预习下一节内容。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对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2)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难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不同金属化合物性质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展示一些金属制品的图片,如汽车、飞机、桥梁等,提问学生这些制品主要由哪些金属制成,从而引出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话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演示实验:分别加热镁条、铝片、铁丝、铜片,观察它们在空气中的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得出金属活动性与与氧气反应的关系。
(2)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演示:将镁条、锌粒、铁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
组织学生讨论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演示: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
(1)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介绍常见金属氧化物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
通过实验演示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让学生了解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2)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
实验探究:制备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铜,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
探究金属氢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以及受热分解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2)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课堂总结
(1)回顾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掌握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认识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的性质。
教学难点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氢氧化铝的两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铜导线、铝合金门窗等,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提问:你知道这些金属制品是由哪些金属制成的吗?它们具有哪些性质呢?
新课教学
金属氧化物
金属氢氧化物
金属盐
介绍常见金属氧化物的颜色、状态和用途。
实验探究:将氧化钙、氧化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的规律。
实验探究:制备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铜沉淀,观察现象。
介绍氢氧化铝的两性,通过实验验证氢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介绍常见金属盐的颜色、溶解性和用途。
实验探究: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观察现象。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分别将镁条、铝片、铁丝、铜片在空气中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总结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实验探究:将镁条、锌粒、铁丝、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
实验探究: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和规律。
学生观察和讨论常见金属的颜色、状态、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质。
教师总结金属的物理通性: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
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重要性,以及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查阅资料,了解金属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钠、铝、铁等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理解金属的通性和金属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学会运用化学实验和化学方程式来描述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归纳、推理等方法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钠、铝、铁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金属化合物的分类和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难点
铝的两性和铁的变价。
金属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金属材料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视频,引出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话题。
提问:你知道哪些常见的金属?它们有哪些用途?金属化合物又有哪些呢?
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观察铁粉的颜色,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写出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介绍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以及铁盐和亚铁盐的检验方法。
讲解铁的变价规律,以及不同价态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实验探究:将铝片分别放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写出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介绍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通过实验验证它们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讲解铝盐和偏铝酸盐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实验探究:观察钠的物理性质,将钠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介绍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通过实验对比它们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讲解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
学生回忆和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总结金属的通性: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能与氧气、酸、盐等发生反应。
金属的通性
钠及其化合物
铝及其化合物
铁及其化合物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通性、钠、铝、铁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强调金属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和实验方法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铁的变价规律。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掌握钠、铝、铁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学会金属与酸、盐等物质的反应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钠、铝、铁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金属与酸、盐等物质的反应规律。
教学难点
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
铁的不同价态化合物的转化。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铝壶、铜导线等,引出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话题。
提问学生对金属的认识,如金属的物理性质、常见的金属有哪些等。
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些金属样品,如钠、镁、铝、铁等,让学生观察金属的颜色、光泽、状态等。
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通过实验演示钠、镁、铝、铁等金属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让学生观察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金属与酸的.反应:通过实验演示锌、铁、镁等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金属与盐的反应:通过实验演示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讲解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钠的物理性质:展示钠的样品,让学生观察钠的颜色、光泽、状态等。
钠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演示钠与水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通过实验演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讲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铝的物理性质:展示铝的样品,让学生观察铝的颜色、光泽、状态等。
铝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演示铝与氧气、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通过实验演示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写出反应方程式,总结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
讲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的物理性质:展示铁的样品,让学生观察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等。
铁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演示铁与氧气、盐酸、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铁的不同价态化合物的转化:通过实验演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相互转化,让学生观察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课堂小结
总结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强调金属与酸、盐等物质的反应规律。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查阅资料,了解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通性,掌握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认识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
(2)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的性质。
难点
(1)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2)不同金属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金属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通性
(1)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铜导线、铝箔等,让学生观察并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如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将镁条、铝片、铁丝分别在空气中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将镁条、锌粒、铁丝分别放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实验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新的盐。
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1)介绍常见金属氧化物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如氧化铁是红色粉末,氧化铜是黑色粉末等。
(2)实验探究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将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观察现象。
实验二:将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
(1)实验探究制备金属氢氧化物。
实验一: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铁。
实验二: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铜。
(2)观察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铜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
(3)实验探究金属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将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观察现象。
实验二:将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金属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如金属氢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金属盐的性质
(1)介绍常见金属盐的颜色、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如氯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硫酸铜是蓝色晶体,易溶于水等。
(2)实验探究金属盐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将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观察现象。
实验二: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观察现象。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金属盐的化学性质,如金属盐与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金属盐与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金属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1)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和金属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2)以铁为例,画出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课堂总结
(1)总结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强调金属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注意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写一篇小论文。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3)认识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
(2)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的性质。
教学难点
(1)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2)不同金属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铝锅、铜导线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金属及其化合物。
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1)让学生观察金属制品,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如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介绍金属的用途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探究:分别将镁条、铝片、铁丝、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
(2)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将镁条、锌粒、铁丝分别放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金属与酸的反应规律。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学习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的性质
(1)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介绍常见金属氧化物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将氧化铜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总结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2)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
实验探究:制备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铜,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
分别将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总结金属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3)金属盐的性质
介绍常见金属盐的颜色、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将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盐的化学性质。
总结归纳
(1)总结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强调金属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预习下一节内容。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相关文章:
2017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05-06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05-02
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05-02
化学教案-碱金属05-02
固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性质04-29
《金属材料》化学教案05-06
镁、铝及其化合物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