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一节物质的溶解教学设计(二)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基础上着重理解溶液②知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以及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③认识水溶液的某些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探究,学习对生活实际及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溶液的广泛用途与人生活息息相关。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有所了解2、教学重点::①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②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③知道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④知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3、教学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的形成4、课型:探究、讨论5、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过程:【引入】本节课起我们将共同学习溶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将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像我们将糖分散到水中形成糖水;将碘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碘酒等等。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将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交流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和应用。【教师引导】物质分散到水中情况是否一样?【演示实验】高锰酸钾、泥土、食用油在水中的分散【交流讨论】看情况可以提示从相同和不同之处入手分析 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悬浊液、乳浊液以及溶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溶液的概念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宏观特征不均一、不稳定不均一、不稳定均一、稳定分散在水里的微粒固体小颗粒液体小颗粒分子或离子共同点混合物
均匀——构成物质的粒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不断地运动、扩散、无规则运动到一定程度,均匀分散;稳定不易分离——只要水不蒸发还有温度不变,就不会分离成两种物质聚在一起。【总结】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练习】1、课本第159页第2题(目的:通过练习加深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2、课本第158页第1题【联系实际问题】1、为什么在溶液里进行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例如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固体就慢,在溶液中是由于粒子分散无规则运动,碰撞几率高。2、动物摄取养料:米 消化成 葡萄糖溶液蛋 消化成 味精一类物质——氨基酸油 消化成 肥皂一类物质3、植物获得养料:肥料有机物腐熟过程成为可溶物质。【活动与探究1】通过洗洁精洗去油污的探究活动认识乳化现象【阅读】课本155页拓展视野:乳化作用【引导】我们刚才探究的是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那么物质溶于水中溶液的温度是否会发生改变?【活动与探究2】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溶解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小结】物质溶解时可发生温度变化:溶解硝酸铵时温度会降低、溶解氢氧化钠时温度会升高(补充说明溶解浓硫酸时温度也是升高)【活动与探究3】加速溶解的方法先假设课后回家验证【作业】课本159页第5题【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宏观特征不均一、不稳定不均一、不稳定均一、稳定分散在水里的微粒固体小颗粒液体小颗粒分子或离子共同点混合物【教后小结】第二课时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交流讨论】课后159页家庭实验的完成【结论】1、溶解时不断搅拌2、加热3、研碎【教师讲述】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达到加快溶解的目的,形成溶液。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具有与纯水不同的性质。【联想与启示】1、 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归纳】1、凝固点降低2、沸点升高3、导电性增大【探究】是否溶液的导电性都增大?【演示实验】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水、食盐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结论】能导电的是食盐水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导电的是水、蔗糖水溶液【分析】食盐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Na+、Cl-、稀硫酸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所以能够导电;蔗糖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分子,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交流与讨论】1、你能对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现象做出解释吗?(氢氧化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Na+、OH-所以能够导电)2、许多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低,沸点比纯水高,一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这些现象在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中有什么应用?(冬天在汽车的散热器的冷却水常加入少量的乙二醇或甘油既可防止冬天水结冰,又可防止夏天水沸腾
[1] [2] 下一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一节物质的溶解教学设计二】相关文章: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教学反思11-09
教案-物质的溶解04-25
物质的溶解性(第一教时教案)04-25
沪教版小学英语教案11-09
《溶解度》教学设计04-25
沪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知识点12-18
第7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案04-25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教案设计08-25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