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教案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能读图说明欧洲西部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并能在图上指出主要的岛屿、半岛、海湾、海峡和内海
2、 读图熟悉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3、 了解欧洲西部实际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
4、 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繁荣的地区并分析原因,熟悉本区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各国经济发展概况、特点;繁荣的旅游业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欧洲西部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我们地球上有这么一个地区,它的面积只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这个地区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大家猜一猜,这是哪个地理区域呢?
一、 位置和范围、国家
1、 展示“世界地图”,指出欧洲西部的范围:即欧洲的西半部。
2、 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说明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按如下步骤进行:
(1) 欧洲西部的北、南、西分别濒临什么海或洋?
(2) 欧洲西部的东面与什么大陆相连?这种三面临海,一面连陆的的'分布可称作什么?
(3) 欧洲西部最南端的纬度大约是多少?最北端的纬度大约是多少?在五带中大部分处于什么温度带?
(4) 学生小结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特点
3、 观察“欧洲西部图“,思考:欧洲西部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这对欧洲西部的气候和经济有什么影响?(讨论)
4、 引导学生在“欧洲西部地形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主要岛屿、半岛、海峡和海湾及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
5、 设问:欧洲西部各国,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大多属于何种性质的国家?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
1、 引导学生阅读P54图2-26,设问: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欧洲西部的经济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
(过渡)欧洲西部作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2、 学生阅读P54文字,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发达的经济可以从工业、农业、发达的交通业等方面说明
3、 一学生朗读P55“阅读”,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教师结合有关资料适当补充说明。(见教参P77)
(过渡)欧洲西部发达的经济还可以从其繁荣的旅游业表现出来
三、繁荣的旅游业
学生自读,思考:
1、 欧洲西部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有哪些丰富的旅游资源?
2、 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熟悉欧洲西部主要的旅游资源
3、 讨论:欧洲西部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4、 学生自读P56“阅读”,了解瑞士的自然风光和德国的啤酒节
5、 完成P56活动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见基训、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大致了解我国农业结构。
2、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3、培养学生利用图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重点】科技兴农
【教学难点】调整农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我国农业生产各部门目前的状况。这节课,我们把我国农业的整体情况作一个总结。要讲发展,首先要知道基础,要了解我国的农业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农业很落后,广大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提问)谁能说说我国农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启发学生讨论我国农业方面的成就。
(讲述)首先要逐步的吃饱穿暖,那就要大力地提高主要农产品的产量。
(课件展示)1999年我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表、中国粮食总产量的增长、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增长图
随着人们的吃饱穿暖,人们还要吃好穿好,这就要不断地丰富农作物的品种。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的种类在冬季和夏季有什么不同?能大概说一说为什么吗?
(讨论)我们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耕地的数量几乎没有增加,而人口增加的很快,农业生产不仅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这是怎么回事?
(回答):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综上所述,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已基本摆脱了贫困,这不能不说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农业机械化的录像,加深对中国农业巨大成就的印象。
(讲述)我国农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生产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也就是说,还没有实现现代化;这有许多的因素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资源,而我国的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镇发展,工矿业、交通、水利等各项事业都还要继续占用一部分农业用地。因此,今后我国的农业用地不仅不能增加,还可能减少。
(课件展示)图片:中国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增长。
指导学生分析:我国农业想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发展,是不可能的。
(提问)我国农业今后应如何发展?
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谁愿意为政府出谋划策?
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讲述)什么叫做农业结构呢?我们把不同部门在农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关系叫做农业结构。
(课件展示)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
图中所示,我国农业各部门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畜牧业只占27%,这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状况差异很大。再看林业和渔业(让学生读出所占的比例),它们所占的比例太小了。而林业和渔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许多畜、林、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很高,作为商品的经济价值也很高,这可以使从事这方面生产的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讲述)请大家阅读教材中的“广西宜州市杨家屯农民调整农业结构见成效”。
(讲述)从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中可以看出,林业和渔业所占比例太小,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
(提问)大家想的`办法很好,但如何保证既能提高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请学生思考回答(科技兴农)。
(提问)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农业会产生哪些深刻的影响呢?
(课件展示)农业机械化、喷灌、农业机器人、大棚种植等的图片及录像
请学生阅读“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阅读材料
(讲述)科技兴农的结果,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讲述)农业现代化,不只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只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农业现代化是指从育种到农产品推向市场,从生产到组织、管理的全面现代化。到现在为止,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在采用以手工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离农业的现代化还相去甚远。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当地农业生产使用了哪些农具?其中有哪些是现代农业机械?(除了农具外,其他如育秧、灌溉方式、管理方法等都可以讨论)。
(讲述)所以,要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就必须加快各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讲述)目前,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个体分散的经营模式,不能够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提问)阅读教材中的材料“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我国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好了,我们下面小结一下,我国农业发展在哪些方面有较大的潜力?
请学生小结。
(提问)同学们,我们想出这么多办法,按着这些办法发展,今后我国农业会怎么样呢?
请学生畅想。
(讲述)在耕地有可能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抓紧了粮食生产,以保证人民最基本的粮食需要,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以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各种农产品要力争高产、优质、高效,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这个过程中,农业逐步现代化了,农村会有许多的劳动力富余出来,这怎么办呢?我们也想想办法吧。
请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概括。
(讲述)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1.5亿人。现在他们主要有两个出路:涌向城市,成为流动人口;这会产生许多问题。再者,近年来,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兴起,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可能转移到乡镇企业和服务行业。这样,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就业出路,也使农村的工业、商业、交通、建筑、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已同附近城市没有什么区别,生活条件甚至比附近城市居民还好。
(阅读)请学生阅读教材最后的选学部分内容。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的成就、存在问题和开发的潜力所在,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下面,我们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蓬勃发展当中结束这节课。
(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图华西村的图片,同时教师讲解华西村的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发展成就
二、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1.农业结构的概念
2.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
三、科技兴农
四、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五、农业发展前景
教后记:
本节课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总结,并概括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课堂传授中较好把握了这一关键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做了较好的处理,整个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分析透彻。(2)教法得当,灵活多样。教案根据本节教材特点,采用启发、复习、归纳、延伸等多种方法,自始至终以教师启发贯穿全过程,引导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教学。(2)将多媒体有机地溶于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德育目标
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 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 教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进取精神。
教学建议
关于四季的划分的 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这里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然后,引导学生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最后,指出我国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关于五带的划分的 教学建议
这部分 教学内容,可以从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引入。要求学生明确五带划分的界限和依据,掌握地球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最后, 教师指出五带划分的 地理意义。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 教学建议
正午太阳高度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 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是产生正午太阳高度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直接原因。在课堂 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然后找出变化规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内可获得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的出现,要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定。 教师在 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的 教学建议
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 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中《二分二至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从晨昏线的位置变化入手,分析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对比,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需要强调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不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夜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昼现象;昼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夜现象。从赤道到两极的任何地点,昼夜长短都会出现由极大值到极小值的周期性变化。只有赤道上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全年昼夜平分。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复习地球公转运动中有关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知识,引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 教学〗
1. 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2. 提问:分别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讲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4.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冬至日 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春、秋分日 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昼夜长短变化的 教学〗
1. 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
2. 提问: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北京冬、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分析说明在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
3. 讲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夏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渐短昼渐长;冬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圈)经过南北极点,与某条经线圈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
4.板书: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秋分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 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
冬至日 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四季划分的 教学〗
1. 读图:《二十四节气与四季》
2. 提问: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3. 讲解: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每转过90°划分为一个季节;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体的划分时间上有先有后。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开始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4.板书:四季的划分:我国 以“四立”划分
欧美 以“二分二至”划分
〖五带划分的 教学〗
1. 读图:《五带的划分》
2. 提问:说出五带的划分界线和划分的依据。
3. 讲解:在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它是人们研究地球表面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础。
4.板书:五带的划分:名称和界限
划分的依据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
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其同纬度的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
【活动步骤】
理解极昼和极夜的产生的原因
理解产生极昼和极夜有何规律
地球公转的规律(尤其是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线速度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停留时间的相应变化)
描绘发生极昼时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
查找与以上资料相关的媒体资料(图片,录像等)
制作多媒体演示材料
制作能说明本主题原因的模型
【成果展示】
可以选择这样两种方式:
(1)制作出演示模型,把极昼和极夜相关的知识制作成板报
(2)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中东
案例设置目的
(1)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地区和国家出发,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2)围绕西亚之所以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及宗教文化差异问题逐一铺陈展开,并采取揉和的方法,将本区的气候特征、经济发展、居民特征和国家风俗习惯等内容连带写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重点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总结规律、原因分析、信息判断等项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以及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掌握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二洋三洲五海之地,东西方交通要道;丝绸之路。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读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4.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标:根据收集到的图片、新闻等一些资料,对中东地区有所了解;通过图片、地图了解三洲五海之地;将收集到的有关中东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一些地理概念。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料观及人地协调观念;明确在各国、各民族关系中,应强调对话而非对抗,呼吁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
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丰富的石油资源。
教学难点
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播放录像。教师课前搜集有关录像,如第一部分“千年争端,今日焦点”。看录像时,要求学生记录并思考:(1)西亚的地理概念是什么?(2)西亚地区的千年争端因何而起?(3)西亚成为今日焦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三洲五海之地
教师提问:西亚地理位置具有什么特点,使其成为东西方势力争夺的热点?讨论并回答。向学生阐明“西亚”概念和名称起源。
引导学生指图说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义和具体位置,并指出本区还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教师应特别指出“里海”与其它四海的不同,并强调“海洋”与“湖泊”以及“内流湖”在概念上的差别。
提问:读图说出“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
(1)同为两大洲界线;(2)土耳其与埃及因此成为地跨两大洲的国家;(3)欧洲通往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海上道路因苏伊士运河而大大缩短,方便了西方国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和资源掠夺。如课时允许,还可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和与埃及经济的关系作补充介绍。
二、丰富的石油资源
提问:提到西亚就不能不提到石油,而为什么说西亚是世界石油宝库呢?建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地图和“活动”课文入手,从空间(分布)和数量(储量、产量、出口量)两方面探求结论。
教学中要注意不同形式地图的作用,如通过读西亚石油分布图,可使学生明确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可对照世界政区图,由学生说出主要的产油国。
教师应由此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可由此初步探讨单一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知识综合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并渗透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目标。
可引导学生结合本区地形、气候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这些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干旱缺水,高原山地为主——灌溉农业及牧业——经济落后贫困)
(2)石油枯竭后,他们的经济出路又在哪里?(发散讨论)
三、石油输出路线:
1、西亚——地中海和红海沿岸——西殴和北美。
2、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流洋——马六甲海峡——日本。
3、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流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殴和北美。
四、匮乏的水资源
1、从本区气候特征入手,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在西亚地区,水资源比石油资源更宝贵?进而讨论水资源匮乏会对本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本区水资源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进而分析“为什么说西亚一直在为水而战?”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依靠战争,西亚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建议以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和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为例,加深学生对良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地关系的认识;还可以举从邻近的土耳其等富水国家输水的例子。)
五、文化差异
1、建议以录像、图片资料等直观素材介绍三大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2、让学生收集有关阿拉伯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资料,在课上相互交流。
3、通过录像,活动——巴勒斯坦问题”,开展以下讨论:
(1)谈谈你对阿以冲突的认识?(或为什么说阿以冲突是西亚问题的.核心?)
(2)你认为世界各国发生矛盾时,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解决才是最明智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紧围绕长期的热点地区和三洲五海之地这两个问题展开。西亚这里是世界争端的焦点,认识这里的自然地理特征,了解当地的人文文化,学习石油资源,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是意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这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将对学生终身学习地理乃至其他知识产生深远的影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了《西亚》这节内容,我们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有用吗?从西亚经济的发展中学习可以借鉴的经验,就是对我们有用的知识。而这样的知识是极富有生命力的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1、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学情分析
农村学生视野相对狭窄,但对日本这个国家并不陌生,只是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学生对这节课应该存有较大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2)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够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3)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图片、查找文字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处理资料,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日本的轮廓组成
2、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多火山的国家 。
教学过程;略
初中地理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并且学会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中判断方向的不同方法。
(2)了解图例和注记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在地图上判断方向,能在野外辨别方向;会绘制教室平面图和校园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中判断方向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在经纬网地图和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演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学生打开绘图本,标注当天的日期,依惯例写出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
2.问上课的此时我们看太阳是往哪个方向看?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提问】养成记地理日记的习惯;复习旧知,从生活中引出今天的课题。
过渡:
在陌生的地方(野外)怎样判断方向?学生交流
我们今天主要来研究地图上的方向。
【学习目的】体验生活中的地理。
新授:
(一)一般地图的.方向判断
你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吗?你会判断不同地点的相对方向吗?教师板图。
学生说明判断方向的步骤和关键点。
【设计】1.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判断方向的方法。2.一般地图方向的判读对学生来说最大的难点是“参照点”问题,所以,讲清楚参照点是关键。
(二)有指向标地图的方向判断
1.所有地图的方向都可以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吗?(展示学生中秋节搜集的门票地图,用箭头标注了北方。)
2.为什么有的地图要标注指向标。
3.怎样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学生同桌交流、回答。
4.通过学生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判断指向标地图方向的方法。
(三)经纬网地图的方向判断
1.还记得经线和纬线指示的方向吗?(经纬仪教具展示不同角度看经线纬线的指示方向)
2.怎样在画有经纬线的图上判断方向呢?板图展示。(复习旧知,期待做错的同学说出或画出自己的想法)
4.学生练题
学生回答。学生板图画方向。
【设计目的】1.经纬线地图方向的判读是难点,尤其是两极地区的地图判读,毕竟,对于七年级的小孩子来说,空间想象力是很有限的,教具的适当运用,可以化难为易,直观、生动的展示难点内容。2.鼓励学生说出错误答案,对他和其他同学都有好处,老师能从中发现问题所在,使教学更有针对性。3.编题可锻炼学生从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四)小结
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找不到北了。”来说明找不到方向、摸不清头绪、不知怎么做等等。这句话对你今天学习方向有没有启发呢?
【初中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的教案01-05
初中地理教案04-14
初中地理教案:地形05-03
【荐】初中地理教案01-11
初中地理教案【热】01-13
【热】初中地理教案01-08
初中地理教案【热门】01-09
初中地理教案【荐】02-15
初中地理备课教案05-01
初中教学地理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