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常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常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常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2、促进教师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
二、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校教学教研组的情况,有很多优秀数学骨干教学的'带动,通过观摩课,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数教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教研组长教研组成员认真学习《数学课程》;
2、根据教研活动主题,主讲教师要确定研究课的内容,说课时间,上课时间和听课的时间;
3、上课教师做好充分准备,以吸引学生和听课教师;
4、教研组成员,先通过听上课教师说教材,说教学活动课程,大家根据讲课教师内容的呈现,从各自的认识和数学经验出发,给他提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让他及时的调整数学活动方案,准备教学资料及教学用具。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活动时间:11月14日:15:15—15:55
地点:四(1)班活动步骤与具体地注:
1、教研组长向组员明确本次教研活动任务;
2、由执教者说课;
3、观摩研讨课:四(1)班:《运算定律》。各个教师分工做好观摩记录:
(1)xxx:记录数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时性。
(2)xxx:记录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和人数;
(3)xx: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和人数;
(4)xx:记录学生的各种反映,各种表现的学生;
(5)xx:讲课教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与采取措施的处理办法。
4、教师评课并进行摘录:
组织教研组成员对照《教学课程标准》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动对本堂课进行记录、分析、评议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阶段:
根据xx老师提供的研究课例,全校教师就如何把“农村小学教学课堂有效教策略的研究”展开专题性大讨论,使老师们在交流沟通中互补经验,共享,在互相学习,相互交流中发现不足,带动教研活动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我们相信,只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我校本教研活动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果。
常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2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升阳小学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的创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时结合我乡小学教学实际,在全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的主题教研活动,本学期特制订了如下教研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要努力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教研活动,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重点,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创设 一种教师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文化氛围。为实现我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题的研究,保证各项教研活动有序开展,特制订创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各教研组分组分学科情况
1~3年级数学组
组长:高德秋 组员:xx
1~3年级语文组
组长:侯慧超 组员:xx
4~6年级数学组
组长:刘希芳 组员:xx
4~6年级语文组
组长:丛海燕 组员:xx
3~6年级英语组
组长:刘艺 组员:xx
3~6年品社、科学组
组长:龚淑霞 组员:xx
1~6年音乐、体育、美术组
组长:xx
组员:xx
村小教师也要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合理分组
本校各教研组(包括中心校)至少要搞小型活动三次,组内教师要讲三次教研课,在三次活动中组内成员必须亲自听课评课研讨,根据组别和自己的教研学科进行对号参与教研活动,同时做好主题教研手册的填写工作,每次活动应有过程,如:人数,具体内容,教学设计、导学案、研讨记录和相关材料,教导处参与指导和引领,村小人数少,每人讲一节公开课,课后集中评议。
上学期是提出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一主题,只是全体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两次教师集体说课,可以看出我们的研究还只停留在对主题的理论认识层面上,深入的还不够。本学期是我们每位教师在理论的指导下,真正意义上去深入课堂,通过课堂的实际操作,去发现问题,总结反思,积累经验的阶段。
三、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本学期我们要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标准,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和提高。本学期我们将会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进行学科培训(语数外)课前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学生都要预习哪些具体内容,1、2年级学生怎样养成各种行为习惯以及课前教师的导学案如何编写,小组成员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等。在学习中要求全员参与,做到学校有讲稿,教师有记录,做到学以致用。
2、扎实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备课是讲好每一节课的前提,现在大多数教师都把精力放在写教案上放在完成教案任务上,因此造成了教案的利用率不高,因此我建议每位教师要独立完成教案可以简单写,写出目标重难点,教学中所采用过的恰到的学法和教法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上以及课堂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本学期,每位教师至少编写5次导学案。
3、强化管理有效实施
a认真制定各校的主题教研方案和教师个人方案及教研组方案,要充分利用各教研组的三次活动教师认真填写主题教研手册,要充分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备课讲课评课反思交流等一系列教研活动,并负责组织教师撰写相关材料及材料的上交工作。
b村小教师尽管没有主题教研手册也要扎实开展校内的小型活动并保存相关一切过程性材料。
c各校的领导及教研组成员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参与主题教研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严格把关加强督导,只有领导重视教师才能深入研究,主题教研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本学期我们要结合各个教研组的教研进展情况进行必要的主题交流研讨。在落实教研活动的同时去总结和发现在主题教研中出现的新问题,集思广益求同存异不断达成共识,总结出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如课前预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课堂上预设和生成中的问题,学困生转化的问题等等。同时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充分引领作用。本学期我们将以语数外三大学科为突破口,把他们在教学中的思想、做法,以教研课的形式展示给大家,真正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村小也要根据自己的主题教研方案逐项落实工作,如要搞那些活动、怎样开展活动?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一定要把主题教研工作抓实,让教师有所学、有所想、有所动、全参与。
5、建立主题教研奖励机制
为了创造良好的.主题教研氛围,在教研活动中,要针对那些有思想、有创新、勤于探索和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6、总结提升提炼教学模式,本学期,我们要求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经验和体会。语数外学科教师本学期末要写出有关自主合作探究方面的研究论文(实际写)和分年级分学科的具体教学模式(以教研组为单位),各校要写出自己真实的主题阶段性教研成果以备集体交流。本学期11月末,学校要对各村小的教研工作进行检查包括听主题教研优质课等。
备注:在各项教研活动一定要把过程性材料保存好,如:学校主题教研方案、教师个人主题教研计划、各种活动记录、听课记录、教师的反思论文、学校的活动安排、总结材料、教学设计、说课稿等等。
四、教学模式整体架构(教学活动开展有序,课题研究有章可循,教导处特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整体架构,教无定法,不是万能的,只是从宏观上以引领作用,供大家参考。
注释说明: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和学具的准备(内容要有针对性)内容是什么、怎么预习,重在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课前预习要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特别是语文课必须做好充分的预习。
课上1、预习反馈、调整策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人少教师检查,人多以小组的形式组长汇报,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2、 激趣引入、导学求思
目的:
自然导入新课,总之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引出问题、引发思考,并提出新问题。(学生提出、导学案呈现)
3、 独立尝试、组内互助
目的:
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与问答。不能只是一些生硬的知识的填空。学生的组内互助建立在自己先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
4、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目的:
在自学、组内初步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解决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学生不能解决的、本课的疑点、难点,教师介入,点拨精讲,提升学生对新知的认识。
步骤:
⑴ 小组汇报自学情况,反馈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疑惑之处。 ⑵ 全班交流,讨论释疑。
⑶ 教师点拨、指导解疑。
⑷ 引导归纳、总结提升。
5、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目的:通过设计形式多样(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趣味性、开放性较强的情境)、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为学生创设应用相关知识、方法的机会,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
步骤:
⑴教师出示所设计的各种形式的练习。
⑵学生独立完成。
⑶组内交流,反馈疑点。
⑷全班交流。
⑸教师点评。
⑹留课外延伸性的拓展题目,供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6、课堂检测、总结反思
目的:
⑴了解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对教法、学法及易错、易混点进行反思,完善知识结构。
⑵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反思和知识梳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1、检查预习,了解疑难
2、全班交流。讨论释疑
3、教师点拨,指导解疑
4、引导归纳,总结重点
5、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6、课堂检测,总结反思
教学活动日程安排表
1、 常规教学:以推门听课的形式,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真正去落实和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研主题。时间9——11月
2、 乡内示范课:学科(语文、数学、英语)通过示范课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语数外三大学科的教学模式,为全乡教师以充分的引领。时间9月26日
3、各教研组小型教研活动三次时间在11月中旬前结束
4、 验收课;针对各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落实情况进行验收评比,每校1-2节课
常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3
一、教学工作计划
(一)各校要按照国家教育规划、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校历表、作息时间表等,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全省统一制定、市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课时安排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各校都要在学期开始前制定好总课程表,时间、责任人等都要明确和固定。以上各项计划要突出本校特色,对计划的落实要明确责任和检查措施。
(二)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教改重点、主要活动安排。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一次,开学前须由校委会或教师大会讨论通过,期中、期末检查执行情况。
(三)各学科组(教研组)要根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制订出本组的教学教研计划,学科组(教研组)工作计划一般包括学科组(教研组)工作目标、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以及教研活动安排、教师业务学习内容、课外活动安排等。每学期制订一次,开学一周内由学科组(教研组)长制订,本组教师讨论通过并予以实施。
(四)每个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校和学科组(教研组)的计划要求,在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订出学科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含单元或章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任务与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活动、教学进度、检测安排。学科教学计划由任课教师在开学一周内制订好,以供学校检查和在平时教学中落实。
二、备课(教学设计)
(一)集体备课。
1、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统一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问题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2、研究主要例题、习题、考核要求,调整课时安排;
3、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供别人参考;
4、检查个人备课情况。各学科教师每周要参加集体备课一次,由主备人提前写好教案,把每节课的要点、重难点、易混点及课堂教学设计等在会上讲述,其他教师对所讲内容提出疑问和讨论,作出相应变动和调整。每位教师要有集体备课的记录,补充完善教案,以供使用和检查。
(二)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了解教材编排体系与结构,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明确各单元、各章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
(三)重视教法与学法的研究与改进。要具体分析学生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注意学生的兴趣和意志特征;教学设计要注重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为主;教师要认真选择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坚持周前备课,认真写好教案,课前要复备。教师教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及关键点的分析;
3、教法与学法;
4、教具、学具的准备;
5、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包括教师的导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6、作业要求;
7、板书设计;
8、教学后记(反思)。
教案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书写规范,详略得当。教师不准抄教案、使用旧教案、现成教案或以书上圈点评注代替教案。
(五)选择适当的例题、习题。要精讲精练,选择深浅适当、有代表性的例题和习题,深入研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六)教师要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器材、设备和网络等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七)教案检查、展览。教务室或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教案检查,检查人要提出检查意见,查后要注明检查人姓名和日期,并加盖学校检查专用章或公章;检查后进行总结,必要时召开总结会;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教案展览。
三、课堂教学
(一)教师必须严格按课表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得擅自改动课表、私自调课或请他人上课。
(二)遵守课堂教学常规。教师必须课前准备好需用的教具,在上课前2分钟到达教室门前,按时上、下课,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规范使用上、下课礼貌用语,不得擅离课堂,不抽烟,不接打电话,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着装得体,教态亲切,使用普通话;尊重学生,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要耐心教育,不讽刺、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责令学生中途退出课堂。
(三)每堂课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1、目标明确,要求恰当;
2、讲授正确,深浅有度;
3、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4、讲练结合,环环紧扣;
5、师生互动,效果良好。
在具体的操作流程上,一般应包括以下八个环节:导入课题——出示目标——预习指导——检查效果——教师解疑——当堂训练——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等。其中教师讲解的时间文科一般不超过20分钟,理科一般不超过25分钟,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同的教学模式及学科,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流程,各学校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详细的课堂教学流程表,统一发给任课教师执行。
(四)加强学法指导。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积极利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精讲精练,讲练结合。适时捕捉教学信息,及时反馈,通过练习、讨论、实验等各种形式加强当堂巩固训练,训练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同时要兼顾训练的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位学生有所收获和提高。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节奏适宜,杜绝注入式、满堂灌。
(六)规范使用专业术语,把教材规定的知识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灵活,有激励性和启发性;板书规范,字迹工整,布局合理,简洁明了;教师上课时需讲解的例题、需演示的实验,都应事先做过。
(七)学校要常年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听课、评课制度化、经常化,听课记录与教研记录要规范(时间、主讲人、内容、分析与评价、意见与建议等)。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或观摩课,每位教师每周听课至少在一节以上(一节主备老师示范课或一节推门课)。尤其是示范课,要给予符合课改要求的量化打分,要通过点评促进教学。
(八)要加强自习课辅导,允许学生自己安排,不准讲课和变相讲课。
(九)让学生有组织的参与课堂教学评价,鼓励他们用简洁中肯的语言提出意见和建议,达到促进教师提高的目的。学生评教活动原则上期中、期末各一次。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一)作业布置要做到:
1、凡按教学计划开设的文字课程,都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作业要适量,以精为主,注意增加弹性作业;
2、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
3、课堂作业要在课内完成,课间、午休一律不留作业;
4、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少留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初中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个半小时;
5、书面作业的书写、格式要统一要求;
6、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严禁用作业体罚学生。
(二)作业量要求:语文每篇课文应有一次作业。初中每学期大作文8篇,小作文10篇;小学中、高年级每学期大作文8篇,小作文12篇;小学低年级造句练习或几句连贯成段练习每周一次;提倡学生写日记、周记;数学和英语每天应有一次作业;其他各科每周要有作业布置。
(三)作业坚持以教师批改为主,以学生互批互改为辅,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面批面改;批改要正确,批语要具体明确,重在指导和激励,评价恰当;批改的成绩记录一般分“优、良、中、差”四等,作文和自测性、考查性作业可打分数;批改文字表述要清楚规范,具有鼓励性,要有批改日期。教师发现学生知识上的漏洞或能力上的缺陷,要认真分析原因,并区分多数还是个别学生,分别采取补救措施加以解决。坚持全批全改,适当穿插面批。对作业错误之处要有明确、统一的符号,便于学生找出错误,予以订正。批改作业一律用红笔,改笔工整、书写规范、逐题批改,不得“一页一勾”,还应注明每次批改的日期。作文批改要有旁注和总批,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
(四)作业讲评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和激励性;对拖欠、缺交、马虎、抄袭作业的学生要及时批评教育,要求补做或重做,对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及时改正;学生学习任务要做到“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课外作业要有发必收,有收必阅,有阅必评,有错必纠。加强对口头、动手作业的检查,使口头、动手作业同样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学校对教师的作业批阅情况每周要普查一次。
(五)教师应建立作业批改记录。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个别纠正;较多学生出现的共性错误则要认真分析原因,作集体讲评,并及时补救薄弱环节。对学生在作业中的独特见解,给予鼓励表扬。
(六)正确、科学、合理、有效使用教辅资料。教师讲练习题应以课本和练习册为主,统一训练,不得强迫、诱导学生购买非必要的学习资料。尤其是毕业年级的教师要精心设计、编辑组合试题,不要盲目、不加选择的照搬照用现成复习资料。
(七)学校和班主任应统筹协调好学生活动性和实践性家庭作业。学科教师每周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活动性和实践性家庭作业各一次,应做好作业的反馈、评价和记载工作。活动性家庭作业可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学生利用放学后、双休日或节假日开展访问、调查、参观、远足、旅游、野餐、野营、演出、慰问、展览、竞赛、夏(冬)令营等活动。实践性家庭作业可安排学生利用放学后、双休日或节假日开展测量、统计、实验、制作、操作、创作、演唱、演奏、演讲、朗诵、采访、采集、编辑、养殖、种植、家政等方面的实践活动。班主任可将学生分成若干课外学习小组,使学生在课余可一起学习、讨论、研究和活动,以保证各类家庭作业的完成。
五、辅导与复习
(一)对各学科和学生的分类教学辅导,学校教务室或班主任应作出统筹安排,做到定人、定时、定地点,确定辅导内容、对象,提出辅导措施。在规定时间内,教师应下班级或到指定地点进行辅导,并做好辅导记录。
(二)辅导要因材施教,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既要辅导优等生,又要辅导学困生,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要关心和了解所教学生,摸清其家庭、社会环境、学习、生活、身体、智力等情况,确定“培优”和“补差”的对象,建立辅导档案,制订辅导计划,确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辅导目标、形式、内容、时间,确保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三)辅导的主要任务是解难释疑,查漏补缺;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打稳基础,讲求实效。教师要做到有热心、有耐心、有信心,加强学法指导和阅读指导。辅导要讲究实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辅导方法。
(四)辅导时间要合理安排,不得挤占其它学科,不影响学生离校,不得将学生带到教师宿舍进行个别辅导。严禁利用课外辅导加重学生负担,不得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不得收取辅导费(补课费)。
(五)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分析学生的情况下上好复习课,决不能简单重复旧知识,更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认真备好复习课,写好教案,重点是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指导思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重视平时复习。学完一课、一章或一单元后引导学生小结,使学生科学、灵活地抓住知识点,过好单元或章节关,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要抓好学期、学年复习。认真制订期末总复习计划、毕业年级(班)复习教学计划。指导学生自己动笔梳理知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教师要尽职尽责把好关,不给下段教学留下尾巴。
(六)初中毕业年级要研究中考的考试说明,掌握考试要点,把握命题方向。复习方法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不拼时间,不加重学生负担,讲求复习效果。
六、校本课程与课外活动
(一)学校应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鼓励人人参与校本教材的研发,发挥教师各自的特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构建自成体系、不断创新的校本课程系统。全镇中小学统一每周一至二节校本课,不得随意删减,要有校本课程表、校本课程设计人表及组织实施表。
(二)学校要精心筛选校本教案并进行整理,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资源库。每学期择优上报3—5篇到市教科中心,评选出优秀的教案。要体现“初编教材——上课试用——查找问题——再次修改——再次上课”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三)学校要根据师资和条件,建立好课外活动组织,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把开展课外活动与实施校本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如科技活动小组、社会实践调查组、学科竞赛组、书法美术组、文艺组、体育组等。任课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校本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小组活动。必要时可聘请校外教师辅导,还可以在学校和学科组(教研组)的安排下组织课外集体活动,如:科学讲座、读书会、心得报告会、诗歌朗诵会,书画展、科学晚会、影视评论等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每学期要培养若干特长突出的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要做到“四定四有”:即定教师、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内容,有计划、有教案、有记载、有总结。各学科教师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课外活动。每次课外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包括课外活动的人员、内容、方法、效果等。注意资料积累,期末认真总结。
(四)指导好课外阅读。学校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各班可组织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
七、考试与评价
(一)考试与评价要坚持可行、多元、全面、开放、因人而异的`原则,实现导向、激励、记录成长、反馈等功能。教学效果的评价可采用考查和考试等形式,要不断改革和完善考查、考试制度。注重日常考查(如课堂提问、当堂练习、实验操作、形成性检测等),适量组织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既要考查知识与技能,还要考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二)严格执行考试规定,不得擅自增加考试次数,严格控制考试时间。考查一般在单元或章节教学结束后进行。毕业年级和重点学科可实行月考。不能把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唯一手段,以防学生只重视分数而忽视能力的提高。要认真把好命题关,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试卷结构、考点覆盖面、题型和分值,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试题难度要适中,题量要适当,并科学制定评分标准。
(三)规范考试过程,严格考试纪律。平时要重视对学生的考风考纪教育,试题的命制、保管、监考、巡视等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堵塞作弊漏洞。期中、期末考试、毕业年级和重点学科的月考,要做到密封试卷,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流水作业阅卷,并仔细复核,以提高考试成绩的可信度。
(四)阅卷结束后,要及时细致准确的统计成绩,认真做好试卷与成绩分析,写出书面材料,及时讲评试卷,对教学薄弱环节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质量分析报告一般包括:考试目的;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总体情况,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考题及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弥补措施和改进教学的意见。统计分析工作可由学科教师单独或集体完成,并在同学科教师中进行反馈,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五)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毕业年级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在评价的基础上,应给学生的操行或综合素质确定等级。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要限定时间给予补救、辅导,并以校为单位进行补考。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期末考试(考查)成绩、操行和综合素质等级、教师评语应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并通知学生及其家长。
(六)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方式多样化(书面考试、口试、实践操作、观察、访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提倡运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
八、教学研究
(一)教学研究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校本教研规划,责任落实到人,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规划的实现,确保教研实效。建立健全教研组织,全镇小学以xx小学为基点,设立小学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各校设立相应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初中以校为单位设立各学科教研组。教研组每学期要制定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责任人。教师必须按时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活动要有记录。
(二)坚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全镇小学中心教研组、初中各学科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月都要有教研简报。校本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说课、上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研究课等)、听课与评课、教学论坛、教学经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学习先进教学经验、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校本教研活动要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为基本方法,不断完善与创新。各学校要定期推荐优秀教案和论文,统一上报市教科中心。
(三)要大兴学习之风,提倡教师多读书,每人每学期至少阅读一部教学专著,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外出学习,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搞好教师业务培训,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三字一机”(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计算机)训练和比赛。教师要有“五本”:教案本、教研记录本、听课记录本、教学反思本、写字练习本。
(四)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每位教师每周要写教学反思不少于一篇,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研论文,每个学校每年必须承担一项教育科研课题。
(五)每学期末学校要科学安排结束前的各项工作,组织教师搞好教学分析、工作总结、课题材料整理等,为下学期的工作奠定基础。
常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4
一、教学工作计划
(一)各校要按照国家教育规划、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校历表、作息时间表等,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全省统一制定、市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课时安排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各校都要在学期开始前制定好总课程表,时间、责任人等都要明确和固定。以上各项计划要突出本校特色,对计划的落实要明确责任和检查措施。
(二)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教改重点、主要活动安排。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一次,开学前须由校委会或教师大会讨论通过,期中、期末检查执行情况。
(三)各学科组(教研组)要根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制订出本组的教学教研计划,学科组(教研组)工作计划一般包括学科组(教研组)工作目标、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以及教研活动安排、教师业务学习内容、课外活动安排等。每学期制订一次,开学一周内由学科组(教研组)长制订,本组教师讨论通过并予以实施。
(四)每个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校和学科组(教研组)的计划要求,在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订出学科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含单元或章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任务与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活动、教学进度、检测安排。学科教学计划由任课教师在开学一周内制订好,以供学校检查和在平时教学中落实。
二、备课(教学设计)
(五)集体备课。
1.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统一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问题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2.研究主要例题、习题、考核要求,调整课时安排;
3.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供别人参考;
4.检查个人备课情况。各学科教师每周要参加集体备课一次,由主备人提前写好教案,把每节课的要点、重难点、易混点及课堂教学设计等在会上讲述,其他教师对所讲内容提出疑问和讨论,作出相应变动和调整。每位教师要有集体备课的记录,补充完善教案,以供使用和检查。
(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了解教材编排体系与结构,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明确各单元、各章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
(七)重视教法与学法的研究与改进。要具体分析学生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注意学生的兴趣和意志特征;教学设计要注重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为主;教师要认真选择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
(八)坚持周前备课,认真写好教案,课前要复备。教师教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及关键点的分析;
3.教法与学法;
4.教具、学具的准备;
5.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包括教师的导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6.作业要求;
7.板书设计;
8.教学后记(反思)。
教案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书写规范,详略得当。教师不准抄教案、使用旧教案、现成教案或以书上圈点评注代替教案。
(九)选择适当的例题、习题。要精讲精练,选择深浅适当、有代表性的例题和习题,深入研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十)教师要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器材、设备和网络等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十一)教案检查、展览。教务室或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教案检查,检查人要提出检查意见,查后要注明检查人姓名和日期,并加盖学校检查专用章或公章;检查后进行总结,必要时召开总结会;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教案展览。
三、课堂教学
(十二)教师必须严格按课表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得擅自改动课表、私自调课或请他人上课。
(十三)遵守课堂教学常规。教师必须课前准备好需用的教具,在上课前2分钟到达教室门前,按时上、下课,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规范使用上、下课礼貌用语,不得擅离课堂,不抽烟,不接打电话,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着装得体,教态亲切,使用普通话;尊重学生,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要耐心教育,不讽刺、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责令学生中途退出课堂。
(十四)每堂课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1.目标明确,要求恰当;
2.讲授正确,深浅有度;
3.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4.讲练结合,环环紧扣;
5.师生互动,效果良好。
在具体的操作流程上,一般应包括以下八个环节:导入课题--出示目标--预习指导--检查效果--教师解疑--当堂训练--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等。其中教师讲解的时间文科一般不超过20分钟,理科一般不超过25分钟,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同的教学模式及学科,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流程,各学校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详细的课堂教学流程表,统一发给任课教师执行。
(十五)加强学法指导。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积极利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十六)精讲精练,讲练结合。适时捕捉教学信息,及时反馈,通过练习、讨论、实验等各种形式加强当堂巩固训练,训练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同时要兼顾训练的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位学生有所收获和提高。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节奏适宜,杜绝注入式、满堂灌。
(十七)规范使用专业术语,把教材规定的知识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灵活,有激励性和启发性;板书规范,字迹工整,布局合理,简洁明了;教师上课时需讲解的例题、需演示的实验,都应事先做过。
(十八)学校要常年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听课、评课制度化、经常化,听课记录与教研记录要规范(时间、主讲人、内容、分析与评价、意见与建议等)。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或观摩课,每位教师每周听课至少在一节以上(一节主备老师示范课或一节推门课)。尤其是示范课,要给予符合课改要求的量化打分,要通过点评促进教学。
(十九)要加强自习课辅导,允许学生自己安排,不准讲课和变相讲课。
(二十)让学生有组织的参与课堂教学评价,鼓励他们用简洁中肯的语言提出意见和建议,达到促进教师提高的目的。学生评教活动原则上期中、期末各一次。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二十一)作业布置要做到:
1.凡按教学计划开设的文字课程,都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作业要适量,以精为主,注意增加弹性作业;
2.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
3.课堂作业要在课内完成,课间、午休一律不留作业;
4.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少留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初中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个半小时;
5.书面作业的书写、格式要统一要求;
6.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严禁用作业体罚学生。
(二十二)作业量要求:语文每篇课文应有一次作业。初中每学期大作文8篇,小作文10篇;小学中、高年级每学期大作文8篇,小作文12篇;小学低年级造句练习或几句连贯成段练习每周一次;提倡学生写日记、周记;数学和英语每天应有一次作业;其他各科每周要有作业布置。
(二十三)作业坚持以教师批改为主,以学生互批互改为辅,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面批面改;批改要正确,批语要具体明确,重在指导和激励,评价恰当;批改的成绩记录一般分“优、良、中、差”四等,作文和自测性、考查性作业可打分数;批改文字表述要清楚规范,具有鼓励性,要有批改日期。教师发现学生知识上的漏洞或能力上的缺陷,要认真分析原因,并区分多数还是个别学生,分别采取补救措施加以解决。坚持全批全改,适当穿插面批。对作业错误之处要有明确、统一的符号,便于学生找出错误,予以订正。批改作业一律用红笔,改笔工整、书写规范、逐题批改,不得“一页一勾”,还应注明每次批改的日期。作文批改要有旁注和总批,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
(二十四)作业讲评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和激励性;对拖欠、缺交、马虎、抄袭作业的学生要及时批评教育,要求补做或重做,对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及时改正;学生学习任务要做到“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课外作业要有发必收,有收必阅,有阅必评,有错必纠。加强对口头、动手作业的检查,使口头、动手作业同样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学校对教师的作业批阅情况每周要普查一次。
(二十五)教师应建立作业批改记录。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个别纠正;较多学生出现的共性错误则要认真分析原因,作集体讲评,并及时补救薄弱环节。对学生在作业中的独特见解,给予鼓励表扬。
(二十六)正确、科学、合理、有效使用教辅资料。教师讲练习题应以课本和练习册为主,统一训练,不得强迫、诱导学生购买非必要的学习资料。尤其是毕业年级的教师要精心设计、编辑组合试题,不要盲目、不加选择的照搬照用现成复习资料。
(二十七)学校和班主任应统筹协调好学生活动性和实践性家庭作业。学科教师每周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活动性和实践性家庭作业各一次,应做好作业的反馈、评价和记载工作。活动性家庭作业可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学生利用放学后、双休日或节假日开展访问、调查、参观、远足、旅游、野餐、野营、演出、慰问、展览、竞赛、夏(冬)令营等活动。实践性家庭作业可安排学生利用放学后、双休日或节假日开展测量、统计、实验、制作、操作、创作、演唱、演奏、演讲、朗诵、采访、采集、编辑、养殖、种植、家政等方面的实践活动。班主任可将学生分成若干课外学习小组,使学生在课余可一起学习、讨论、研究和活动,以保证各类家庭作业的完成。
五、辅导与复习
(二十八)对各学科和学生的分类教学辅导,学校教务室或班主任应作出统筹安排,做到定人、定时、定地点,确定辅导内容、对象,提出辅导措施。在规定时间内,教师应下班级或到指定地点进行辅导,并做好辅导记录。
(二十九)辅导要因材施教,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既要辅导优等生,又要辅导学困生,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要关心和了解所教学生,摸清其家庭、社会环境、学习、生活、身体、智力
等情况,确定“培优”和“补差”的对象,建立辅导档案,制订辅导计划,确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辅导目标、形式、内容、时间,确保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三十)辅导的主要任务是解难释疑,查漏补缺;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打稳基础,讲求实效。教师要做到有热心、有耐心、有信心,加强学法指导和阅读指导。辅导要讲究实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辅导方法。
(三十一)辅导时间要合理安排,不得挤占其它学科,不影响学生离校,不得将学生带到教师宿舍进行个别辅导。严禁利用课外辅导加重学生负担,不得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不得收取辅导费(补课费)。
(三十二)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分析学生的情况下上好复习课,决不能简单重复旧知识,更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认真备好复习课,写好教案,重点是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指导思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重视平时复习。学完一课、一章或一单元后引导学生小结,使学生科学、灵活地抓住知识点,过好单元或章节关,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要抓好学期、学年复习。认真制订期末总复习计划、毕业年级(班)复习教学计划。指导学生自己动笔梳理知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教师要尽职尽责把好关,不给下段教学留下尾巴。
(三十三)初中毕业年级要研究中考的考试说明,掌握考试要点,把握命题方向。复习方法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不拼时间,不加重学生负担,讲求复习效果。
六、校本课程与课外活动
(三十四)学校应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鼓励人人参与校本教材的研发,发挥教师各自的特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构建自成体系、不断创新的校本课程系统。全镇中小学统一每周一至二节校本课,不得随意删减,要有校本课程表、校本课程设计人表及组织实施表。
(三十五)学校要精心筛选校本教案并进行整理,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资源库。每学期择优上报3-5篇到市教科中心,评选出优秀的教案。要体现“初编教材--上课试用--查找问题--再次修改--再次上课”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三十六)学校要根据师资和条件,建立好课外活动组织,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把开展课外活动与实施校本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如科技活动小组、社会实践调查组、学科竞赛组、书法美术组、文艺组、体育组等。任课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校本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小组活动。必要时可聘请校外教师辅导,还可以在学校和学科组(教研组)的安排下组织课外集体活动,如:科学讲座、读书会、心得报告会、诗歌朗诵会,书画展、科学晚会、影视评论等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每学期要培养若干特长突出的.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要做到“四定四有”:即定教师、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内容,有计划、有教案、有记载、有总结。各学科教师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课外活动。每次课外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包括课外活动的人员、内容、方法、效果等。注意资料积累,期末认真总结。
(三十七)指导好课外阅读。学校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各班可组织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
七、考试与评价
(三十八)考试与评价要坚持可行、多元、全面、开放、因人而异的原则,实现导向、激励、记录成长、反馈等功能。教学效果的评价可采用考查和考试等形式,要不断改革和完善考查、考试制度。注重日常考查(如课堂提问、当堂练习、实验操作、形成性检测等),适量组织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既要考查知识与技能,还要考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三十九)严格执行考试规定,不得擅自增加考试次数,严格控制考试时间。考查一般在单元或章节教学结束后进行。毕业年级和重点学科可实行月考。不能把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唯一手段,以防学生只重视分数而忽视能力的提高。要认真把好命题关,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试卷结构、考点覆盖面、题型和分值,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试题难度要适中,题量要适当,并科学制定评分标准。
(四十)规范考试过程,严格考试纪律。平时要重视对学生的考风考纪教育,试题的命制、保管、监考、巡视等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堵塞作弊漏洞。期中、期末考试、毕业年级和重点学科的月考,要做到密封试卷,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流水作业阅卷,并仔细复核,以提高考试成绩的可信度。
(四十一)阅卷结束后,要及时细致准确的统计成绩,认真做好试卷与成绩分析,写出书面材料,及时讲评试卷,对教学薄弱环节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质量分析报告一般包括:考试目的;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总体情况,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考题及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弥补措施和改进教学的意见。统计分析工作可由学科教师单独或集体完成,并在同学科教师中进行反馈,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四十二)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毕业年级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在评价的基础上,应给学生的操行或综合素质确定等级。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要限定时间给予补救、辅导,并以校为单位进行补考。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期末考试(考查)成绩、操行和综合素质等级、教师评语应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并通知学生及其家长。
(四十三)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方式多样化(书面考试、口试、实践操作、观察、访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提倡运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
八、教学研究
(四十四)教学研究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校本教研规划,责任落实到人,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规划的实现,确保教研实效。建立健全教研组织,全镇小学以xx小学为基点,设立小学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各校设立相应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初中以校为单位设立各学科教研组。教研组每学期要制定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责任人。教师必须按时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活动要有记录。
(四十五)坚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全镇小学中心教研组、初中各学科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月都要有教研简报。校本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说课、上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研究课等)、听课与评课、教学论坛、教学经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学习先进教学经验、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校本教研活动要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为基本方法,不断完善与创新。各学校要定期推荐优秀教案和论文,统一上报市教科中心。
(四十六)要大兴学习之风,提倡教师多读书,每人每学期至少阅读一部教学专著,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外出学习,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搞好教师业务培训,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三字一机”(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计算机)训练和比赛。教师要有“五本”:教案本、教研记录本、听课记录本、教学反思本、写字练习本。
(四十七)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每位教师每周要写教学反思不少于一篇,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研论文,每个学校每年必须承担一项教育科研课题。
(四十八)每学期末学校要科学安排结束前的各项工作,组织教师搞好教学分析、工作总结、课题材料整理等,为下学期的工作奠定基础。
常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5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育人为根本,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基地,一研究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设计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教好每一名学生,应成为每名教师的施教理念。
二、活动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逐步改变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堂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授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做到课堂教学以育人为本,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新生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内容:
1、根据学校精神,制定此次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教研的方向,召开动员会,使大家明确目的和认识。
2、教研组集体研究本教研组的教研课题,制定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要结合实施方案、教研组的教研课题和个自的教学活动,制定个人学习研修计划,在实践中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总结提升教学实践经验。
3、教师集体备课,研讨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4、教师讲课,集体评课,找出问题,研究解决措施。
四、活动流程
1、周一集体备课,研讨最佳方案。
2、周五上午听课。
2、周五下午评课,找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
常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6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处行政报告中对“突出主题教研,提高常规教研的实效性”的要求,我校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主题教研为龙头,以研促教,以教辅研,教研与教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并以主题教研为途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在主题教研活动中,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共性较大的问题和前瞻性问题,并找出自身存在的诸多影响个人发展的思想问题,极大释放自身潜力,主动参与主题教研活动,做到人人是研究者、人人有教研主题、人人有教研成果。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探讨、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
二、研究内容
1、常规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有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问题或困惑作为主题教研的主线,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2、以课例为载体,引领老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课改适应能力。
3、引导教师主动反思自己教学实践过程,积极探索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工作目标
1、理论提升
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新理念武装头脑,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和提高。使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关注学生
主题教研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能力提高
以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通过教师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4、总结成果
通过主题教研解决新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和困惑,总结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形成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方法。
四、实施策略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使我校主题教研活动扎实有序的开展,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研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主题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主题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旭 刘哲
副组长:鲁彩霞
组 员:各教研组长
(二)强化管理,有效实施。
1、各教研组认真在本组内讨论确定教研主题,在学校主题教研领导组指导下,认真实施工作方案,落实活动计划,完成教研任务。
2、各教研组负责人及教师必须在主题教研过程中严格执行下列规定
(1)、各教研组按时完成主题选题工作。
(2)、严格按照主题教研工作实施步骤,组织教师围绕主题开展听评课活动,认真填写主题教研工作记录。
(3)、各教研组长要组织本组教师进行讲课、评课、反思、交流等一系列教研活动,并负责组织督促教师撰写整理相关材料及材料的收集上交。
(4)主题教研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到主题教研活动各个环节中去,组织备课、听课、研讨、反思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严格把关,加强督导,切实把主题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实施步骤
1、确定主题和主题方案的制定。20xx年9月1日——20xx年9月16日。各教研组长组织教师确定分主题并开始进行理论学习。
2、专题学习,课堂印证阶段。20xx年11月11日——20xx年11月24日。教研室组织“每人一节公开课活动”,提前安排好公开课日期、授课人、授课内容和授课地点。教研组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3、阶段总结,成果汇报阶段。20xx年11月25日——20xx年1月6日。教师个人针对参与主题教研活动进行反思,并在教研组内交流讨论。教研组长再结合本组主题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五、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到位。
为使我校主题教研活动扎实有序的开展,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研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主题教研工作小组。
2、过程管理到位。
学校对教研组和教师“主题教研工作”全程跟踪,确保各阶段工作落到实处。
常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7
一、指导思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我校各种各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不断升级,我校迁入新址后,各项教学工作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学生第一”的思想,扎实推进“高效课堂”模式研究,让教研的指向性和目的性更强,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谈固小学主题式教研实施方案,本学期先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初步实施,以研促教,以教辅研,教研与教学互相促进,从而最终实现带动全校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今后再适时在全校各学科推广。
二、主题确定的依据
为使主题式教研工作开展的有价值,通过主题式教研确实能够达到解决困惑、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主题的产生要符合以下要求。
1.主题的确定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学相关理论做支撑,教研目标清晰,可操作性强。
2.教研主题的确定要立足于常规教学或课堂教学实际,是我校教学过程中确确实实存在的问题,是为解决我校教学中的问题而确定的,主题确定后要开展至少一个学期的研究。
3.教研主题要有一定的普遍性,每位参与教研的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开展,而且对每位老师的工作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教研主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通过开展某项主题教研,能够促进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教师在某方面的专业发展,从而助力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5.教研主题的选取可以和正在进行的课题实验相结合,定位于课题实验的某个方面或其中的一个研究阶段。
6.教研主题的确定可以结合学生年龄及学段确定,对于我校以后相应学段学生普遍适用,成为经验推广借鉴。
三、实施步骤
1.主题确定阶段(20xx年3月16日—3月20日)
各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提炼研究主题,明确研究内容,填写“谈固小学教研主题申报表”,按学校要求制定好研究计划并完成研究主题的申报。
2.全面启动阶段(20xx年3月23日—3月27日)
筛选、确定研究主题后,全面启动研究工作。
3.深入研究阶段(20xx年3月30日—20xx年5月底)
主题教研与常规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日常工作和“课例”研讨为载体,按既定计划进行研究。
4.总结提高阶段(20xx年6月1日—6月30日)
各教研组除了要对研究的主题进行阶段性书面总结、学生成果展示,教导处将组织主题式教研阶段汇报交流会,促进各个教研组在主题式教研方面交流学习,让各个教研组展示本学期主题式教研开展的工作和成效。每位老师要积极撰写主题式教研论文,学校将择优向上级以上相关部门或刊物推荐。
四、主题式教研时间和教研组人员的确定
主题式教研要开展,各个教研组的日常集体教研也要进行,这两项工作各有侧重,为了保证两项工作不互相冲突,我们对每周的教研时间和教研内容进行调整,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开展主题教研时对现有的部分教研组进行调整。
1.教研时间安排:单周每个教研组自己进行常规集体教研,重点解决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常规性问题,参加人员不变,由本年级教研组长负责;双周开展主题式教研,每位老师把自己在实施主题式教研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收获以及自己采取的.做法和老师们进行交流,研讨交流的内容和要以本组确定的教研主题为主。
2.双周进行主题式教研时学校成立7个主题式教研组:
低年级语文组(低部老师结合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自主选择,人数在7人左右),低年级数学组(和低年级语文组要求相同),中年级语文组(三四年级语文老师),中年级数学组(三四年级数学老师),高年级语文组(五六年级语文老师),高年级数学组(五六年级数学老师),英语组(全体英语老师)。
低年级组由老师们重新推荐产生主题式教研组长;中、高年级语文和数学教研组,由原来的两个教研组长一起商讨并主持完成各项工作。
五、资料的整理:
为了保证主题式教研扎实有效的开展,同时也为了让各组的主题式教研成果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各组要做好以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按学校要求及时上交。
① 教研主题申报表,②优秀教学设计,③录课视频,④在主题式教研方面开展的工作的照片和其它视频资料,⑤主题式教研阶段总结材料,⑥教师优秀论文,⑦主题式教研活动记录表(每学期8次左右)。⑧开展主题研究参考的相关文字资料或教师学习文章。
【常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常规教研教学活动方案10-17
幼儿常规教研活动方案(精选8篇)03-10
教研活动实施方案05-13
教研活动实施方案04-05
小班常规教研活动方案范文(精选7篇)03-24
幼儿园常规教研活动方案(精选6篇)02-23
教研活动实施方案20篇10-31
小学教研活动周实施方案02-14
教研活动实施方案(精选9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