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时间:2023-07-31 16:13:04 秀雯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通用12篇)

  为了确保活动能成功举办,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为某一活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大家知道活动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通用12篇)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1

  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设置了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活动类课程中规定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即在高中阶段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按照教育部的课程计划并结合实际,制定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方案。为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切实开展起来,特制定本学期活动计划如下:

  一、 宣传动员

  学校在开学初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就“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以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等进行指导性的宣讲。要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一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综合性内容为主,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础目标,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性和使命感的课程。

  二、 加强领导管理,优化人员配置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切实落实《课程计划》的有关要求,将“研究性学习”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排进课表,深入课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将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密切配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具有各种聪明才智的学生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并得到应有的培养。

  三、 时间安排

  研究性学习每周三节课,集中安排在周六上午。根据需要,也可以因时制宜利用其他时间。

  四、 实施过程

  初拟个人课题方案,指导教师可提出可供学生研究的课题,每学科每人至少三个。教研室汇总印成课题指南发给学生。指导教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每位任课教师应承担两个以上课题组的指导任务。

  选定课题后,各课题组自主开展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随时跟踪指导。学期末每个课题组都必须有成果。成果可以是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也可以是一件模型、一个展报、一次演讲等其他形式。各小组经评议给出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

  指导教师要写1—2份研究性学习案例;班主任代表班级课题实验指导小组根据本班课题实验的情况撰写总结报告;年级组长根据本年级具体实施情况撰写年级学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总结报告;教研室撰写学校“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2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小学三年级起,在必修课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研究性学习指导思想:

  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与生活相关的自然问题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重视学习过程中书本知识学习与行为实践活动的平衡和结合。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活动为中介,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活动去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和自由地创造。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问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兴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探究的出发点,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研究性活动中。

  〈三〉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智慧潜能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潜能,也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类探究方式,关注自然、走向社会、发现自我,开发多方面的智慧潜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现代教育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转变。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一〉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积极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简单的操作实践,品尝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获得问题探究的初步经验,激发对自然与社会问题探究的兴趣,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心理倾向。

  (二〉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小学生应当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发展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包括:针对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闯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采集基本的信息、数据:运用信息和数据对问题作出简单但合理的解释或回答,用明白的话语与同伴交流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与心得,展示成果。

  〈三〉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克服依赖心理,养成认真完成分工的自觉性,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

  〈四)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在研究性学习中,初步形成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养成凡事认真思考的习惯,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够认真实践、尝试、探究:不怕困难与挫折,不轻易放弃探究: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等。

  〈五〉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小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初步形成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包括:初步形成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注意个人行为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后果,初步形成关注社会进步的意识,懂得社会发展人人有责的基本道理等。

  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与一般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

  (一)学习内容选择

  1、尊重兴趣爱好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探究内容,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持续并有效开展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确定方向,积极地投入探究。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不仅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动力,也是充分发挥他们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的前提。教师在活动指导中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可供学生自我选择和个性发展的空间,不宜硬性规定研究的内容和题目。可以通过开设科普讲座、推荐科技书籍、介绍科学人物等途径和方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形成问题。在学生中产生研究的兴趣和愿望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出研究的题目和思路。

  2、关注生活实际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此同时,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活动和探究的范围又有较大的局限性。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掘适合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探究题材,是有效地选择和组织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各种问题。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3、鼓励动手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研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更多地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多一点学生的亲身体验,少一点教师的知识传授:多一点实地调查和实验,少一点书面资料的研究整理:多一点手脑并用,少一点纯思维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和情境,要深入城出、注重实用,避免单纯的名词术语的讲解和记忆。

  (二)学习内容设计

  1、由扶到放原则

  小学生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志向,需要有适当的引导和鼓励。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问题可以是来自学生,也可以由教师提出,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学校和教师可以提出一定的选题范围指导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根据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设计活动内容。在校内外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社会生活中,都包含着可以探讨研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资利用的丰富素材,应予以充分注意和发掘。农村、信息资源、环境特点,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多地与乡土教育、劳技教育、手工制作以及当地的生产、科技活动等结合进行。要注意选择和利用一些时间性、季节性较强的事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社会热点问题或突发事件,比较引人注目,可及时用以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对于农作物栽培等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的活动,要掌握情况。预先设计安排,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这是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

  3、逐步积累,资源共享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校可以根据校内外教育资源和本校的实施情况,总结积累有关材料,逐步构建有地区文化特点和学校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系列:并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探究项目留有足够的余地。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是学生、教师共同学习、探究的过程,也是合作、分事的过程。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使不同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施围内共享资源。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过程、操作要点和经验体会通过案例形式总结出来,并分别从学生小组、指导教师、学校管理等不同层面或角度予以反映,在实践中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良好作用。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具体方法上,对教与学双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确保研究性学习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

  〈一〉基本要求

  1、全员参与。要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全过程中的自主性,特别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不能以学科成绩落后等理由,限制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2、任务驱动。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

  3、形式多样。要从地区、学校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适合自己特点的实施办法。提倡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其它指定领域,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学校、班级、少先队活动整合起来实施。

  4、课内外结合。需要利用一部分课内时间,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或由学生边进行交流研讨等:也需要利用较多的课外时间,包括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由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研究活动。

  小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不强,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缺乏,思想单纯,因而活动范围应以校内、家庭和所在村队为主:活动的组织应以教师带领下的集体活动和在教师或家长能有效控制范围内的分组活动或个别活动为主。

  〈二〉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包括小组合作探究、个人独立探究以及在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中展开的合作研究等等。

  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应采取小组合作形式"研究小组,聘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研究小组一般由本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结合,也可组织跨班级甚至跨年级的小组。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指导技能,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并取得预期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

  1、针对小学生的经验背景和知识基础,在研究性学习开始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例如,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如何记录与统计数据等等,以便于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研究过程。

  2、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或小组要进行辅导,创设必要条件校外活动前要特别做好安全防拖教育,使学生既能大胆进行探究活动,进行人际交往,义能很好地自我保护。

  3、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4、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会面临既不能多臂,又不能不管的两难局面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做法,注意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允许学生在方法运用和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别,不要求全责备。

  五、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一〉评价原则

  1、正面评价。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每一步的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和维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重视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动手实践和参与、体验情况,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通过自评、互评来改进学习,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评价结果也不宜给出数值成绩。

  3、重视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亲自参与探索性活动、开展人际交往,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所传授的经验。

  〈二〉评价内容

  1、学习态度。主要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如学生是否认真参加课题组每一次活动、主动提出设想和建议、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认真查找相关资料、准时完成学习计划、不怕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等。

  2、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如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和别人一起分享成果,在小组中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等。

  3、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快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如是否敢于提出问题,以独特和新颖的方式着手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善于观察记录、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资料、积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等。

  〈三〉评价时需要注意的儿个问题

  1、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和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2、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要鼓励学生的新想法,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促进广大学生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六、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管理。

  1、学校应建立起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过程洛实、实施检查等项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2、要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统筹、协调上的作用,强调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建立起必要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实行对研究性学习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教师是研究性学习有效实施的关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有关的教育研究、教师培训11机构都要十分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把它放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要求并不断提高质量的关键位置上来。要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的培训计划,并切实加以落实。

  1、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促使教师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培训中,要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尤其要让教师在不同类型的案例剖析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

  2、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设置研究性学习,本身就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学校要把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与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研究探索结合起来,并通过鼓励、支持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实施问题的探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教师耍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条件、受学生欢迎的研究专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3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性质及目标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的一门课程。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置,在于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检,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是指独立于学科的综合性的课题研究,包括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项目设计、社会调查、问题追踪、考察报告等。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应关注以下几点:

  ①研究课题的选择范围要向学生整体的生活世界开放,挖掘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中蕴含的探究课题。

  ②无论学生确立的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努力实现三者的内在整合。

  ③注意转换研究的视角,使学生有机会直接面对并处理“生活”、“生存”、“生命”等一系列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区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城市变迁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和人与人的关系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音乐、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伴互助、合作与交流、同学关系研究等方面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核磁共振、组织行为等方面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

  1、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活动以课题小组合作研究为基本组织和实施形式。每组一般由同一班内的6~10人组成(条件成熟后可跨班进行建组),原则上每班不超过10个课题,一名教师指导课题小组数不超过3个。课题组内要进行课题分工和角色分工,即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的课题工作,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个角色,确保真正参与课题研究。如组长、协调员、资源管理员、信息技术员等,既各展所长,又密切配合,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2、时间安排: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课时时间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在周六、周日继续进行

  3、实施步骤: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六个阶段:

  (1)培训教育阶段(12月份):对于初一学生,由于是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学校和班级应通过讲座、板报、案例介绍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论指导和必要的技术指导。

  (2)选择课题阶段(次年1月—2月):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必须是学生的、必须是生活的、必须是可研究的。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

  (3)制定计划阶段(2月份)。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预期成果等,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确定研究计划。

  (4)研究实施阶段(3月—4月)。三月上旬,各班级要安排专门时间举行开题报告会,论证课题可行性。然后根据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要各司其职,通过图书馆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指导教师要提醒学生做好文字记录和拍照、摄像、录音、资料下载等工作。

  (5)整理总结阶段(4月份)。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作出处理,如发现还缺少材料,要继续补充搜集。在此阶段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提炼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以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四月下旬,各班级要安排专门时间举行结题答辩会,评选出优秀课题,向年级组推荐。

  (6)展示评价(5月份)。学校和年级组要提供平台,让学生通过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模型制作、主题演讲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与学生共同评价研究活动。

  4、课程管理

  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由学校政教处和年级组组织实施,班主任为本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对学生外出研究活动要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好安全预案。班主任和课题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确定,并对研究性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

  四、课程学分评定

  1、参与性: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不能得规定学分。

  2、过程性:重在考察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表现、感悟及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态度与精神。研究性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

  3、发展性:重在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增长情况。 4、规范性:学分的认定由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政教处审核组成,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制度,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4

  本学期我担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任务,这门功课对我来讲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第一次正式接触课本,作为一门功课来授课。所以我们也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和学生。

  一、指导思想: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小去,在“做”、“实验”、“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小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培养创新人才的全新课程。它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设计,有的放矢的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让学生既掌握各科基础知识,又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选择小学习,在生活小发展,在探索小创新。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儿童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接触社会的`范围较广,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较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操作为主。设计“拼搭”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拼一拼,搭一搭,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通过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其特征认识。通过观察、触摸等形式,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形,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生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答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理念。

  5、使学生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方法措施:

  1、指导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中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讨论,鼓励学生说真话、展示自己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经验,允许学生节外生枝,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观点,变教师传授为引导、帮助、促进,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一起成长。

  2、积极探索多种实施模式,体现学科特点。把交流与指导密切结合,互相渗透,灵活运用,注意组织活动的周密性,减少预设性,增强对生成性的关注与把握。注重课程活动设计的容量与难度,符合本年级学生的特点与兴趣。注重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发挥合作中的探索、分享效应,提升与扩展活动的内涵。

  3、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建立有利于综合实践课实施的支持网络,打破学校界限,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更加充分地利用社会与家庭资源。更多地和少先队活动、班主任搞的活动、学校的有关活动相结合,以整合的观点看待问题、发挥他们的作用。

  五、本学期活动安排:周活动安排

  1——2:阐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出台背景、目的、意义,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般步骤。

  3——9:网络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研究。

  10——15:小学生消费透视调查报告”。

  15——18: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的影响”。

  19——20:小学生应养成的良好习惯。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5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我国富饶、美丽,有许许多多珍珠散落在祖国各地,通过在班级开展研究性学习,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从文中蕴含的句子,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使得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欣赏美的文字同时,深深地爱祖国,产生努力学习,回报祖国,报效祖国。

  2、课题的意义:

  由于3年级学生小,从来没有到过西沙群岛,无法从文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所以通过查阅资料,阅读课文,交流,探讨,研究,访问,调查,全班展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文字蕴含的句子,重点是学会欣赏本文,掌握本文的结构和了解西沙群岛富饶,发学生的共鸣。通过亲身实践,较为全面地了解西沙群岛,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热爱家庭的情感。

  3、课题介绍: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小孩子喜欢大自然的美特点相适应,正适合中年级的小学生,学生从富饶的西沙群岛受到启示,有所发现,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调查、查阅资料,阅读课文,交流,讨论,展示等活动所得一些知识,让学生明白从文字的句子中产生美的共鸣,身临其境的感受西沙群岛富饶。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的情感。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知识与能力:学会赏析优美的文学作品,从文中蕴含的句子中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体会写景物的生动。体会如何运用细腻的语言描绘眼中的美。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小组合作、分工、选定研究的课题。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收集图文资料,并且在小组内回报交流,形成研究成果。通过全班分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所得,完成课文的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身临其境的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的情感。在自学、自学研究、交流、探究中感受文中句子蕴含富饶的西沙群岛。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1.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的初级阶段,对自然的认识重要性与自己的关系处于一个朦胧的时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正在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关键时期。

  2.他们在学习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强,思维活跃。

  3.在次课题中,利用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学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题和小孩子喜欢美丽的祖国的特点相适应,正适合中年级的小学生,学生从富饶的西沙群岛受到启示,有所发现,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

  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学会赏析文字优美的文学作品,体会写景的生动

  2、学会观察身边的事,体会运用细腻语言描写的好处。

  3、从文中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升华到爱家乡、爱家庭、爱祖国的情感。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1.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

  2.一些相关的图片。

  3.课外资料。

  4.课文的语音资料。

  六、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搜集相关西沙群岛自然、资源方面的资料。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图片、辅助研究的量表和样张。

  学生准备:根据本小组的研究课题和分工,收集相关的资源图片和文字,以及美丽祖国、家乡方面的课外资料。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2、听介绍、提出自己的疑难和想法小组交流课堂讨论。

  动员和培训,激发兴趣,选定课题。用第一篇为例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

  第一周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

  1、学生学习课文,全班分组选定小组课题后。通过再次自学课文,结合课文,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形成个人的研究方向。

  2、交流、研讨,初步产生小组合作内容。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2.指导成立小组学习。

  第一周成立课题组

  1、小组合作,继续结合课文,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方面的图文资料。

  2、确定研究内容,选定课题。

  指导帮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1.每组6-8个人,小组成员民主推选一个组长。

  2.在第一次小组会议后,各成员就分头分工合作进行相关课题的初步准备。

  3.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每个小组完成课题研究作业。

  1.指导学生召开小组会议。

  2.重点指导小组分工协作相关问题。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汇报活动,简单反思。填写表格、收集各方面资料。如:根据本小组分工和自己的研究方向来收集西沙群岛风光、动植物、矿场资源图片;收集关于课文和研究资料上关于描写动西沙群岛富饶方面的优美词语或句子;收集描写西沙群岛富饶的短文;收集美丽家乡、祖国方面的拓展资料。

  2、写一些活动的体会小组内部讨论、交换意见,小组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方案

  3、开题报告和评审。

  4、用手抄报、电子版报、ppt等形式呈现实践过程和成果。

  4、班级内各小组根据成果演示研究成果。

  1、过程指导:研究方法的使用指导。

  2、指导学生用文字、手抄报、电子版报、ppt等形式呈现实践过程和成果。

  3、引导小组交流展示、分享活动收获。

  4、班级展示,演示本小组的研究成果,从文中的优美的句子真正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富饶,产生心临其境的感受。

  第二周至四周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很受学生青睐的。因为从学生的兴趣、态度、意识等方面来看,由于研究性学习一改以往学科课程单一的学习模式,跳跃的进行知识技能的整合,注重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融入社会,这对于知识能力尚浅又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机遇和挑战。既可以挑战他们的勇气,又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研究性学习还需要大环境的配合,既要学校的支持,还要家长的支持。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给定学生一个的主题,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研究性学习,绝大部分同学很有兴趣地参与其中,但也有极少数学生显得不积极主动,这时候需要教师们去鼓励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融入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来。小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这样的方式很感兴趣,但是由于家庭和学校的沟通不足,某些家长对这样的活动不理解,导致某部分同学无法上网查阅资料,甚至有的学生条件有限,连西沙群岛方面的书籍都无法查阅和记录西沙群岛富饶的短文和图片等,无法体验整个研究过程。由于是小学三年级阶段的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涉及的研究方法并不明确,只能由教师们来提供量表及样张来辅助他们研究。随着研究的进行,逐步渗透怎样选择自己课题的研究方法的思想。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6

  一、指导思想: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以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3.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乐趣,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学会寻找信息源,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三、课程设置。

  本学期研究性学习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每个学生至少完成1个课题研究,每周安排3个课时,本学期共58课时。

  四、研究性课题:

  采用教师提供选题与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教师提供的参考选题有:

  1、序号课题名称指导老师

  广告与文化

  陆巧娣、张同江

  施孝丹、袁莉娜

  吴燕玉

  2.按揭贷款问题

  王斌、金立亚

  顾海燕、吴芬

  唐儒洁

  3.商业、交通选址与函数最值研究

  4.圆周率“π”的应用

  5.deve1opinganadcampaign周征、冯双松、徐小玲、徐德友

  6.enteringane

  (一)研究实践体验阶段(第八—第十五周)

  ①第八周——十一周(10月22日—11月16日)、第十三周—第十五周(11月26日—12月14日):以课题研究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收集课题研究资料,课题组组长要每周向指导教师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并取得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课题研究小组组长填写研究性学习每周活动记录表。

  ②第十二周(11月23日周五下午第四节课):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召开研究性学习中期交流汇报会。每个学生要求写一份中期研究报告。

  (二)总结、表达、交流、评价阶段(第十六—第十八周)

  ①第十六周(12月21日周五下午第四节课):个人、小组进行总结,要求每个学生撰写研究体会。每个小组合作写一份课题研究报告。各研究主题召开成果展示、交流、论文汇报会。教务处派专人到场拍照记录,并以此作为评选优秀研究性学习小组及优秀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依据。

  ②第十七周(12月28日周五下午第四节课):各指导教师推荐一优秀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年段研究性学习答辩并制作成果展示展板。

  ③第十八周(12月31日—08年1月4日):各课题小组整理“研究性学习资料袋”,交教务处存档。

  ④第十九周(08年1月7日-1月11日):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写好本学期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交教务处。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我校将广泛宣传、全面发动、严格执行初小新课程计划和方案,以全新的教学观,帮助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的方式,通过探索性、自研性、开创性的学习和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生活的能力,并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的时代新人。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具备了相当的信息技术素养,也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信息化的今天,据初步统计家有计算机的学生平均每班有10多位,平时有机会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就更多了,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相当的了解或已具备相当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局限于信息技术课所掌握的内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两级分化比较显。在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上,有的学生一点即通,而且能举一反三,应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羊的作用;但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需反复练习。本学期应加强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它的教学目标有:

  1、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经验,感受书本同社会实际的联系;

  2、学习搜集资料利用资料的方法,学习提出假设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

  5、培养协作学习精神,养成协作学习习惯;

  6、关心时事,关心身边的生活,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7、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当小,让学生多了解历史,使他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努力学习各科知识,从小抱有远大理想,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实施。天文学、自然科学、航天航空以及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

  8、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9、熟悉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具备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能力。

  四、过程与方法:

  1、能针对研究性学习的具体任务需求,综合地从课本、网络搜索等几个渠道收集信息,并筛选和利用信息;

  2、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或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

  3、能够围绕研究主题,综合利用博客工具制作简单的研究成果;

  4、在展示与评议小认识作品,反思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过程小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并保持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5、初步形成有目的地选择、判断信息和有个性地表达信息的意识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责任意识,具有初步的对网络虚拟世界小的人际关系的良好认识;

  6、充分利用新教材,体现新纲要精神,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意识,努力提高每位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7、继续对学生的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和信息技术安全教育,抓好机房管理,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好上机记录;

  8、继续强化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操作,继续执行每天课上课前5分钟汉字录入常规训练;

  9、注意学练结合,学玩结合,适当穿插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安排(周)

  1—3:你知道我有多高吗。

  4—6:在游戏中学习。

  7—10:拼搭。

  11—13:摸几何图形。

  14—17:多彩的春天——用数学。

  18:00研究乐园。

  19:00丰收的时刻——小学学习小结。

  20:00我们的足迹。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8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意具体目标的实现:

  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努力求知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是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学习中,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六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所涉及的面相当广泛,既可以是属于传统学科的,也可以是属于新兴学科的;既可以是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的,又可以偏重于文献研究或思辨的。温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级市。是浙南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温州所独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环境,这为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了培养学会选择、自主发展的学生,我校的研究性学习采用课题研究模式。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外广阔的社会课堂,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创新的思维方法、创造技能、写课题报告等,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之一。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和评价阶段。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1)确定学习主题

  学校教师根据社会及周边环境、文化背景、学科知识等拟定几个宏观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之一,经自主考虑或教师相关指导后,在此选题范围内自己确定具体课题。最后由学校根据学生选题内容合并类似课题,确定学生分组名单,一般由2~4人组成课题小组(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选出组长,负责课题组人员分工。学校根据小组选题内容为小组指定指导老师,老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

  (2)制定活动方案

  研究性学习主题确定以后,师生要对活动项目或课题进行讨论,着手制定具体、可行、有效的活动实施方案。在此阶段,学习小组要填写开题报告:包括题目、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人员分工以及具体的每一阶段的时间安排、成果展示等内容。

  2、实践体验阶段

  (1)搜集和分析文字信息资料,开展实地考察、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等工作,进行初步的交流。本阶段教师主要指导任务是确保学生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应注意强化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信心,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调节或其他必要的帮助。

  (2)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并认真规范地填写相应表格。学生根据初步的活动和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上交中期报告,并上交《活动情况记录表》和《调查记录表》。

  3、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完善中期报告,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课题结题后,要有相应的论文,还要有相应的研究工作报告,要认真总结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体会,汇报研究思路、过程和成果。每位学生上交一份个人总结,主要描述个人的参与工作、贡献和体会。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4、评价阶段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在研究过程中的三个环节开展,包括开题报告表、中期报告、结题报告以及相应表格的完成。

  开题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方向的清晰,研究手段选择的有效性,查阅资料数量和质量,对资料的研究和利用;学生研究态度的主动性、协作能力和完成任务的情况。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原始资料积累和整理情况、研究问题的表述、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指导老师负责汇总,将开题评审的成绩、学生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统一汇总,对每个学生作最后的成绩评价。

  五、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认定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应该包括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部门审核等程序,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验证制度,防止弄虚作假。

  学分认定依据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主题和方案;二是要有体现研究过程的记录或佐证材料;三是要有研究的结果实物或书面报告;四是要有研究性学习的学时保证。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9

  一、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落实《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条例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保证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五到位:课程落实到位,教师指导到位,学生组织到位,活动实施到位,过程管理到位。特拟定本实施方案,以规范教师的指导行为和学生的研究活动。

  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及组织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界、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筛选信息和有效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元研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道德;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活动的指导,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加强学科间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面,改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了终身求学的学习观念。通过过程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与观察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与交流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在活动过程中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培养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原则: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具有开放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小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10人以下的课题小组为主要的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研究为主。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导和评价的作用,重点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尊重学生的自主创造力。

  三、阶段目标

  高一年级:以培养学习“问题意识”为核心,以学科内知识为载体,组织问题的背景材料研究与学习。年级以主题讲座、组织参观、专家访问、现象观察、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文献资料收集等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思考与分析社会、生产、生活现状,发掘问题,提出问题。体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注重学科内综合为主。

  高二年级:以培养学生实践、创造能力为核心,以“课题式研究”为载体,使学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自主设计与进行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确定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背景综述与研究,寻找解决的最佳方案与途径,选择研究成果的合适表述方式等。使学生了解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了解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科技文化的综合,注重以文理课程综合为主。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

  (略)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的具体分工

  1.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日常管理

  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制订,检查和落实。对全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管理,对活动场地活动设备的组织与协调,为学生创造活动的便利条件。负责组织和协调年级和班主任对活动的指导与具体管理,做好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教育,为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负责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与管理。

  2.教学管理处与学生工作处——组织与具体实施

  教学管理处与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包括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培训,学生选题开题的指导,课题的结题与交流,并负责对全校老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培训。

  3.班主任——班级管理

  班主任要协助好本班级的学习动员、学习经验交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参加与报名组织工作,落实活动的常规教育等。

  4.指导教师——具体课题管理

  指导老师负责对自己所指导的课题进行全程指导,管理与评价,为学生提供帮助、建议和鼓励,并具体指导学生最终整理、撰写出论文或做出其它研究成果,对本课题成员作出学分评定的'初步意见。

  5.研究性学习学生管理委员会——自主管理

  学生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强调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动的质量。研究性学习学生管理委员会协助学校管理小组的老师,对课题进行过程性指导与管理,及时将学生的研究进展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指导各课题小组中课题组长与组员合理分工,协调研究,相互促进,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六、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

  (1)选题阶段:

  ①由学科备课组教师提供推荐的研究课题,然后由学生选择、参考或自主拟定课题,并最后确定研究课题。

  ②学生根据课题的类别与性质,自由组成课题研究小组,选举课题组长。

  ③教学管理处负责对全年级学生进行指导,并开设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讲座;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负责对课题组长进行培训与指导,对研究过程进行全程管理与协调。

  ④课题小组进行课题的前期背景研究,拟定研究方案。

  (2)开题阶段:

  ①学生进行开题报告的写作,并进行组间开题报告的论证。

  ②在教师组织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组间开题报告的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并填写“开题报告评价表”。

  ③学生针对开题阶段的研究情况填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

  ④每位学生就这部分的研究写一份“开题阶段研究心得”。

  ⑤指导教师就这一阶段的指导写一份“教学设计”。

  (3)研究过程阶段:

  ①学生根据课题的内容,选择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每利用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小组就填写一份“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

  ②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如果进行了调查、访谈、实验或外出活动,学生应在“公用、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管理用表”中下载相关表格进行填写,并将其装入“研究性学习(普通)档案袋”中。

  ③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每一次出席情况、活动情况和完成任务情况,都要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研究档案”袋上进行记录。

  ④指导教师就这一阶段的指导写一份“教学设计”。

  (4)结题阶段:

  ①学生进行结题报告的写作。

  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组间的结题报告的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并填写“结题报告评价表”。

  ③在所有研究小组中选择出色的小组,在年级的“结题汇报会”上进行展示。

  ④每位学生就这部分的研究写一份“结题阶段研究心得”。

  ⑤学生针对结题阶段的研究情况填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

  ⑥指导教师就这一阶段的指导写一份“教学设计”。

  ⑦“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对研究结果进行展示,并推荐参加各类比赛。

  七、研究性学习课程各年级推进日程

  (略)

  八、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评价

  参见《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管理手册》、《研究性学习学生活动手册》

  九、研究性学习的论文答辩会

  优秀论文答辩会初步评委组成:校内资深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题指导教师。

  优秀论文答辩会最终评委组成:成立优秀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校内资深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高校专家组成。

  研究性学习优秀论文设为三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奖励办法:优秀课题指导教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加分,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优秀课题论文或成果:优先送上级部门进行专业评比。

  优秀课题学生发放《优秀研究性学习论文获奖证书》。

  十、研究性学习专项经费及教师的工作量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经费支持与配备,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专项经费每年约150000元,其中校外科研经费50000元。

  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

  指导教师:以学生实报时间进行累计,每40分钟为一课时,课时津贴以学科辅导课标准进行计算。

  年级组长、班主任:以实际组织活动课时计算。

  专家讲座:按照外请专家的标准进行。

  成果计算:

  研究性学习优秀论文答辩会:一等奖(150元/篇)、二等奖(100元/篇)、三等奖(50元/篇)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10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因为这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模块,本模块题材为学习英语的策略与方法,内容和情节都很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语言简单易懂,非常有利于开展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讨论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促使学生更有意识地自觉学习英语。本模块的1earning to 1earn栏目介绍了如何利用各种方式学习英语。在阅读讨论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学生能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英语。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纬目标阐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活背景知识,强化讨论学习英语的方法技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参加活动,经历研究的过程。

  (2)学生通过研究活动培养自主能力和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学生通过和小组同伴的协作互助经历合作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应用英语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实现语言结构与运用能力的全面转型,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参加各种英语活动,克服困难,在新环境中进一步树立准确的语言学习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1、本班是初二的学生,针对熟悉的话题,英语的听说能力较为熟练。

  2、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这一话题已经做过课前资料收集,有较强的表达欲望。

  3、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汇报这一学习方式已经较为熟悉,并且在评价环节,能够积极地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质疑和评价。

  4、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描述学生关于本课教学的知识起点。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学好英语,以课本为载体,通过小组之间的协作去收集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展览交流、上传资料、网站建设等活动来达到目标。

  学生可能的选题:

  (1)如何掌握英语词汇,巧记单词;

  (2)如何提高英语听力;

  (3)如何有效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

  (4)怎样加强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

  (5)怎样加强英语的写作能力。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

  通过小组之间的协作去收集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展览交流、上传资料、网站建设等活动来达到目标。

  五、资源设计

  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网站、辅助研究的量表和样张。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笔、纸、图片、课件等。

  六、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在这里先概述一下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学生活动学习课文内容后,了解课文介绍、掌握老师的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和想法。教师活动激发兴趣,选定课题范例引路,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从听说读写四方面举例指导学生如何操做。揭示研究内容,选定课题:初中生该如何学习英语起止时间第1周第二提出和选择课阶段题课题准备全班讨论提出子课题(头脑风暴)阅读的理解能力;

  第1周阶段成立课题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根据附表1,形成小组的实施方案分组指导:成立小组的原则、技巧等介绍,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等提供附表1:“如何学好英语”研究计划书组织开题报告和评审第2周第3周形成小组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和评审小组内部讨论、交换意见,小组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方案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摘抄、自主学习、收集各方面资料

  2、分组讨论

  3、写一些学习、讨论的体会过程指导:研究方法的使用指导第3~5周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讨论,我们组织海报展览交流,收集整理了不少资料。建立相关网站等今天,“初中生如何学好英语”活动终于迎来填写评价量表了回报展示课,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们的劳后续活动反思交流动成果吧!

  评价表:附表2评价量表总结: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出色,展示的作品丰富多彩,充分显示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同学们在本次活动中也懂得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希望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表现得更加出色。提供讨论区BBS各个小组汇报。

  七、总结

  提高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意见与建议(在研究性学习结束时,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进行填写)。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给定学生一个的主题,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研究性学习,绝大部分同学很有兴趣地参与其中,但也有极少数学生显得不积极主动,这时候需要教师们去鼓励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融入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来。

  中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这样的方式很感兴趣,但是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及英语基础太差,导致某部分同学不能体验整个研究过程。

  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以前没有过相似经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涉及的研究方法并不明确,只能由教师们来提供量表及样张来辅助他们研究。随着研究的进行,逐步渗透怎样选择自己课题的研究方法的思想。

  学生们经历了这次研究性学习后,热情高涨,各小组非常团结,因此准备在下学期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11

  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自创的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某些课题或专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本方式,着眼于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促进学习的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最终促使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一、课程目标及整体结构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包含多方面的活动和内容,尤其注重鼓励学生发展下列品质和能力:

  1、通过发现、研究、尝试解决生活实际、工农业发展、工程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型课题,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外广阔的社会课堂学习空间,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发展学生特长。

  2、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技竞争能力。

  3、提高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参观、访问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完善学生的自主人格。

  5、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渐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

  6、通过对研究方向的选择和初中,树立全新的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初步确立将来发展的方向。

  (二)课程整体结构

  在课程安排上,分年级和阶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构成系列:每周5课时,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高一年级:

  (1)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性、研究性活动课和应用型的小课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学校、教师在课题研究方向适当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支持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设计的课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学习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了解研究性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区别。

  (2)教师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紧紧结合科技教育和实际问题展开学生自创性的研究型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

  2、高二上学期:

  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科技、生产、生活等某一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研究,拓宽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初步确立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打下一定的基础,形成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一)研究课题的实施

  1.课题的产生

  学校每学期在学生、教师中开展征集研究课题工作(高一在开学后进行),尝试建立课题库,供学生选择课题时参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确定研究课题。

  2.选题和成立研究小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短期和长期课题,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每班组成5—6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

  (2)根据活动小组确定的'课题,选择合适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

  (3)每位指导老师一般指导1—2个研究性学习小组。

  (4)小组推荐小组长一名,组长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安排具体分工,明确任务。

  3、研究方案的制定

  研究课题或问题确立后,指导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考名称,学生阅读讨论,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小组长先负责组织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对课题的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后,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研究主题;

  (2)课题名称;

  (3)课题组长;

  (4)课题组成员;

  (5)导师;

  (6)简要背景说明;

  (7)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8)预期的成果与完成时间;

  (9)活动计划,包括任务分工、活动步骤、计划访问专家和活动需要的条件等等。

  4、课题结题或中期结题

  课题结题后,除有相应的论文、作品、建议之外,还要有相应的研究工作报告或研究报告,总结研究过程所做的工作,参与课题的研究体会,汇报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取得的成果。课题结题或中期结题完成后,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答辩会;答辩结束,选择比较好的小组,组织全年级答辩会,实现成果共享。

  5、成果展示、综合评价

  学生完成研究成果后,学校组织教师听取各课题组成果报告。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总结报告》,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简明阐述小组研究的意义、经过、及取得成果(包括参考资料摘要)和吸取教训、感受。过程中必须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手段,配合展板、实物、照片等。报告完成后,小组成员回答教师组和专家提问。评选出若干优秀的课题,进行校内展示和装订成册,作为可供低届学生的进行参考、参阅的有用资料,以此增强学生的荣誉成就感,也以此鼓励其他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二)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1、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各年级要协助做好本年级各班的研究型课题的学习动员。学校教科处要组织全体教师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研究性学习。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每周1节,(课内1节,课外3节)。每个研究小组一般要有固定的校内活动地点。活动可以在校内外合适的地方开展,鼓励,引导学生节、假日坚持研究性学习。

  3、研究课小组活动时,可以使用学校已有资料。研究性学习所缺资料,必须经指导教师审核,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由学生购买。学生在校期间去校外调查、参观,必须由指导老师统一安排,比较大的活动要经学校批准方能实施。

  4、各班要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学习领导小组,每班学习委员任组长。

  三、 成果评定和学分认定

  1、研究性学习课题评价基本要求

  研究性学习与模块学习相比,不论是学习的问题、途径、甚至学习的成果呈现都远远超越了原有课堂和教师的封闭状态,因此在学习评价方面,更要突出其过程化、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

  重视三个环节:开题阶段的评价,主要评价课题形成的问题意识,课题的可行性,合理性;学习探索阶段,主要评价信息的集取与处理,针对学习问题开展的实践活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同伴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小组的整体精神等;结题阶段,主要评价凝炼观点和科学论证的能力,语言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针对问题的反思与总结能力。

  2、研究性学习学分确认

  研究性学习的学分,分配到课题上。若每个课题学习达到合格以上,可取得相应的学分。完成三个课题,每个课题5分。

  3、评估表的使用,可以分阶段进行,也可以在探讨阶段多次评估,然后在结题时进行综合评估。任何阶段的评估都要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的方向,掌握研究的技能。学生对评估不满意,允许学生申请复议,最后由评定小组确定。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12

  一、课程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改革学校现有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中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必修课。我校实施该课程的目标有多重指向:

  一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三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开拓新的教育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方面

  (1)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

  (3)培养与学校生活、职业生活和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工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

  (4)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2、教师方面

  (1)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4)培养科研能力。

  3、学校方面

  (1)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

  (2)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索该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学校课程体系。

  (3)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索学校培训教师的新模式。

  (4)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开拓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

  (二)、阶段目标和主要内容

  高一年级:通过教师的参与,使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想像力及实践能力,学会寻找信息源,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高二年级:通过教师的.协助,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会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具有独立、合作开展工作的能力以及多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高三年级:通过教师的指导,以综合性跨学科研究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研究性学习与未来相结合,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目标,尝试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拓展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

  三、课程设置

  高中三年研究性学习的必修学分为15分,分三年学习,其中高一年级6学分,高二年级6学分,高三年级3学分。整个高中阶段,学生要完成5个课题的研究,每个课题3学分,54课时,其中高一年级完成2个课题,高二年级完成2个课题,高三年级完成1个课题,每周安排3个课时。

  四、实施原则

  高中三年的研究性学习,突出我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体现我们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上按照分清层次、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来规划与构建。

  本课程旨在构建一种积极、主动、自主的教学活动,学校对课程的实施和完成负有责任。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而不是刻意追求大纲以外的新知识。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它不要求所有学生的研究结果都创新,但却要求激发和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精神。原则上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

  1、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放性。学习空间是开放的,要求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学习途径是开放,可以通过检索计算机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媒体,走访社会有关部门、单位、采访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等多种途径学习。学习结论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3、主动性。学生主动选择课题题目,课题方案的设计、实施、解决以及课题结题报告,都要求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导和评估作用。

  4、过程性。与注重结果的现有教育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研究过程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身体验与收获。

  5、研究性。本课程的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强调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但并不要求其研究结果一定都要创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研究创造能力。

  五、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分析学校特色和传统优势,结合本地自然条件与人文资源,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2、课题的实施

  (1)准备阶段

  ①动员学生、教师、家长。

  ②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开设一些学术讲座(学校层面)。

  ③进行科研方法指导(学校层面)。

  ④组织专门的管理体系。

  (2)选题阶段

  ①教师选题:年级组教师以班主任为主,在年级组内分别寻找其他学科教师2—3人,自由组合成为指导教师小组。同指导小组教师共同协商确定一个涉及教师所属不同学科的研究主题。教师小组对所选主题进行备课,写好备课笔记。教师小组进行主题展示,注明题号,吸引学生申报选题。

  ②学生选题:学生根据教师的主题展示,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班主任宣布分组名单。学生组成小组,推举组长。

  ③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学生和指导教师见面,了解指导教师对主题的构想说明。学生小组开始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人士等,确定自己具体的研究子课题(即确定与主题有关的更小的研究领域)。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学生小组的课题,并指导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教师根据与学生讨论的结果,撰写指导各小组研究的教案。

  (3)实施阶段

  ①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并认真规范地填写相应表格。

  ②学生定期和指导教师见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

  ③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记录本,随时记录研究情况与各方面的收获。

  (4)课题成果展示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确定总结的内容,选择最合适、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

  ②成果形式不拘,格式要规范,内容要具体,鼓励创新。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着作权法》,反对简单的抄袭或对资料做剪贴。

  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研究成果一份、其他方面收获总结一份、收集到的资料索引一份、课题涉及的科学术语词汇表一份、课题实施过程中所有原始资料一份。

  ④最后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经过、论据和结论、效果分析,后附资料索引目录。

  ⑤以课题组为单位,在指导老师组织下,各小组将研究结果进行展示交流,同学对各组成果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⑥展示必须用PowerPoint演示,还可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展板、投影、录像、实物等)。

  ⑦每个学生交一份个人总结,600字左右,主要描述个人的参与工作和贡献。

  ⑧上述材料使用文字编辑软件、用16K纸打印,于答辩前两天交给指导老师。

  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题组评议改进并完成研究报告,做答辩前准备。

  (5)年级答辩、报告会

  ①答辩按主题分类,一个主题下的各相关课题在一起答辩。

  ②答辩时间:每组15分钟(10分钟报告,5分钟提问讨论)。

  ③答辩程序:

  小组代表报告本组研究内容、经过及取得的成果。

  小组代表作英文摘要报告。

  小组成员回答答辩教师组的指导老师和专家的提问。(由哪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由答辩教师组的指导老师、专家临场指定。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时,其他同学可帮助操作演示设备。)

  答辩后由答辩教师组的指导老师和专家进行评议、打分,并填写答辩记录表。

  (6)学生成绩评定

  ①学生根据评价表自评,并呈交个人工作记录本。

  ②学生小组展开互评,评出每个学生的分数等第。班主任老师负责汇总:将开题评审的成绩、学生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统一汇总,根据学校规定的不同权重,对每个学生作最后的成绩评定。

  (7)学年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各学生课题组与教师指导小组上交情况总结一份。

  学校各部门写好工作总结一份。

  六、课程管理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和教师课题指导小组,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师资状况,各部门及各条线均参与研究性学习,进行统一的布置和管理。各部门、各条线各司其职,教务处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具体管理、实施,制定各种管理措施;政教处负责班级和学生管理;教科室负责科研、课题和相关信息及技术指导;学校总务负责后勤保障和有关服务;教师指导小组工作由学校领导小组和学生课题组考核评价;学生课题小组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指导小组考核;学校图书馆和电教中心做好信息和资料的支持工作。

  2、研究性学习为学校必修课。课程记入教师常规考核,每周两课时以及一次备课。

  七、课程评价

  1、对学生

  (1)学生态度:主动性、创意、协作、完成任务情况、采纳他人意见等。

  (2)学生资料研究能力:查阅资料数量和质量,使用新技术,向周围人请教,对资料的研究和利用等。

  (3)学生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的清晰,研究方案的可行,研究手段的选择,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种现象的解释,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和发挥,科学术语的使用,各种软件的使用等。

  (4)书面文字材料:原始资料的保存和整理,研究问题的表述、总结等书面材料的质量等。

  (5)答辩:报告的结构,主要观点的突出,对内容的理解,论据的质量,仪态和表达能力等。

  2、对教师

  (1)态度:主动性,与其他老师协作,指导的到位与及时,与学生的平等民主关系,事先认真准备等。

  (2)指导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的困难,善于点拨学生的创造火花和欲望,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能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材料,了解校内外教育资源,能指导学生规范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能认真备课撰写教案等。

  (3)继续学习:主动学习本学科前沿知识,关心相关学科知识内容,会使用各种新技术学习,能开设有关科研方法和本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

  八、保障措施

  1、学校将成立研究性课程实施的领导小组、开发小组和研究组,负责课程的研究、开发和教师培训,确定实施步骤和日程安排,制定评价方式和标准,使课程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我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2、学校将对现有的图书、设备进行整理,统一调配,妥善安排教室、实验室和机房的使用,尽可能在图书设备上增加经费收入,保证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空间和条件。

  3、学校将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抓手”和关键,能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是评价我校教师合格与否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4、学校召开高一年级家长会,宣传课程开设的意义和目的,强调安全问题,取得家长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支持。

  5、学校要求行政、总务各部门都要树立为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主动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服务和支持。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03-06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12-07

研究性学习方案(精选11篇)04-29

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02-14

研究性学习工作实施方案03-06

BJ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08-3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要求论文09-15

研究性学习活动工作计划06-08

研究性学习总结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