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培训课程活动方案(精选12篇)
为了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阐明活动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活动方法等的企划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活动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培训课程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训课程活动方案 篇1
遵照《长沙市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长沙市中小学校本培训指导意见》和区教育局指示精神,区教科中心关于《芙蓉区中小学教师20xx年暑假新课程培训实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讲求实效,全面落实教师培训工作。
二、目标与要求
1、了解课程改革背景、理念与目标,重点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目标。
2、掌握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3、究并实践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三、培训内容
新课程培训,包括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重点对有效性教学进行研究探讨。具体内容:
1、我对新教材的感悟;
2、新课程教学中,我尝试了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3、班主任工作反思和优秀经验交流;
4、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
5、自选新课程的某一对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认真学习,用眉批、旁批和尾批的形式进行自主研修;
6、进行教育叙事,讲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感受最深的事情;
7、围绕课题、课例进行研讨,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好的建议;
8、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专业为依托,找出自身的不足,然后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制定个人成长和发展计划,谈谈自己在本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有何收获(如精神、心灵、人际交往、荣誉等);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还需要什么?应该如何去努力?
9、对在新课程环境下理想的.教师队伍的思考;
10、对新课程环境下学校管理模式的思考等。
11、参加全区的资源在线培训;
四、培训对象
全校所有在职在岗的教师。
五、培训安排
1、全员校本培训,7月12日起,时间一周,由学校组织。
2、市级各类培训,按上级发的通知要求落实。
3、资源在线培训,7月14日,大同二小校本培训。
4、区级集中培训,8月底9月初,由区教科中心组织,具体安排看通知。
六、培训方式
根据“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基本要求,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运用专家讲座、课例研讨、教学反思、小组讨论、教育叙事、合作学习和自主研修等方式进行。
七、工作内容与任务
1、制定暑期校本培训计划。
2、落实培训具体内容、方式、施训人员、培训资料及进度安排等。
3、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4、建立档案管理。
八、保障措施
1、谭菜花校长为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
2、成立暑期培训工作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研室主任
组员:书记副校长白教导处主任
大队部主任工会主席总务主任
九、具体安排
内容形式时间具体执行人行政负责人
感悟新教材沙龙探讨半天教研组长
班主任工作反思和经验交流在线资源观看半天
追寻名师足迹全体老师会上交流半天何莎主任
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育叙事小组交流一天年级组长
综合实践《身边的垃圾探讨》课堂教学观摩课例研讨半天龙泉
制定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自主研修一天半每位老师
学习一篇新课程文章,并用眉批和尾批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悟自主研修一天半每位老师
贯彻落实教育局“全区教学工作暨期末结束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讨论一天每位老师
培训课程活动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基本依据,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培养目标
1、通过新课程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理解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任务、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明确教师应具有的素质。使全体教师掌握新课程教学与原有课程重大变化。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
2、通过培训,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富有活力、创新力强的新型师资队伍,培养一支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我校的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训内容
以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为主要内容,具体内容是:
(1)集中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标与实验稿区别。重点学习和了解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具体的课程内容和评估标准等内容,给每位数学教师下发一份新课程和实验稿增加、删减以及名词变化情况材料,使教师通晓新课程的内容和变化,再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2)学习和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有关教材的结构、内容、特点和教法等,新教材教学设计与典型案例分析。借助课堂,反复研究,领会新教材编写意图,尽快把握新教材内容,将自己的教学设计贴合新教材的要求。
(3)学习教材编写考虑的问题;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加强学生思考方法的引导,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关注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关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探究等问题。
四、组织与管理
1、改进培训模式,以校本培训为基础。新课程集中培训完成之后,我们立足教学一线,组织广大教师开展自学反思、听实验课、讲示范课,使他们在自学反思中逐步成长和成熟,全面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培训时坚持专题辅导与合作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集中培训与长期自学成才相结合;提倡参与式、对话式、探究式的培训方式;在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时,把备课、说课、做课、评课“四课”作为活动载体。此外,积极探索和完善定向自修式等多种模式,努力构建起一个灵活开放、优势互补、既方便教师又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培训体系。
2、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培训管理
建立培训目标管理制度。将教师培训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评估细则,将完成情况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新课程师资培训成绩考核制度。撰写一篇体现素质教育观念的案例反思性文章;进行一次课程改革通识性知识考试。对新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说课;做一次教材的研究课。
3、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发培训资源
按照“边培训、边研究、边开发、边建设”的原则,积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研究开发适合教师高质量的培训资源,实现师资培训手段的突破。开辟“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相关网页,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培训课程活动方案 篇3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和《海南省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琼教师【xx】23号)的文件精神,为促进我校班主任整体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按教育厅关于组织中小学班主任参加培训考试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1、通过校本班主任培训,建立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和举行班主任培训考试
2、通过专题讲座和典型案例分析,提高全体受训者的综合素质,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和要求,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3、通过团队辅导技术和个人咨询技术的学习,初步掌握中学生心理和思想教育的新方式、方法,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二、培训对象
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的全体教师。
三、培训与内容
1、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及政策法规
2、班级管理
3、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
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5、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6、教师素质与班主任工作艺术
7、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8、团队辅导技术
9、个人咨询技术
四、培训时间和地点
1、时间:
2、地点:本校
五、评估考核
参加培训的老师要按国家与省有关规定完成30个学时的必修课程培训,并参加9月份省组织的统一考试。
培训课程活动方案 篇4
一、培训目标
20xx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济南、青岛、济宁、日照、威海、莱芜、滨州、菏泽、德州)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山东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的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的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山东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
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省项目办将制定、下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教师团队、技术人员工作手册和学员学习手册;制定优秀、合格组织单位(市和学校)、指导教师、学员评价标准,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学习标准,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指标。高中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本人《继续教育证书》记A类学分10分。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指导教师、参训学员由所在市和任职学校进行通报。
研修过程中,研修主页每天公布各市、各学校参与研修情况的实时数据。研修工作结束后,各高中学校向本市教育局提交研修总结报告,各市教育局向省厅提交总结报告;两批研修任务完成后,依据研修平台后台管理数据和各市总结报告形成培训工作的总结评价。依据有关标准评选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学校,优秀班级,优秀学员,优秀指导教师。
培训课程活动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课改的精神要求,结合教师教学的实践体验,开展园内多层面、多形式的园本培训,以改变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在优化教学过程中,强调活动的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教师要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发展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幼儿的人格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题。
通过本课程培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接受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培训,拓展教师的.视野,努力提高全园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
二、培训原则
1.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
2.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3.专家讲授与个性讲授相结合;
4.个人反思与小组研讨相结合。
三、培养目标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聚焦活动为主线,紧密结合课程改革的实践,提升我园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整体素质与综合素质。
四、课程设置的主要特色
我们在自己的长期办园实践中,以艺术为特色,积极拓展幼儿艺术的内涵,形成一定的研究基础。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已形成了有关幼儿艺术特色活动系列活动方案,结累了幼儿艺术活动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丰富的艺术研究资料,为实施我园的园本培训进行了充分准备,夯实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园本培训的方案设置是站在我园整体发展高度,认真分析了本园艺术特色发展定位,总结传承特色和成绩的基础上,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重新审视教学改革,以儿童整体素质的发展需要来确定我园的园本培训课程,并引进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来指导幼儿园全方位的改革工作,围绕国内外艺术教学模式的界定、理论价值、方法、本质特点等等进行,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与归纳,研究总结幼儿艺术活动的策略、运作机制、组织形式和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等方面指导策略,提出如何实现师生、环境及家园等有效互动。
五、培训内容
对于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探讨
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
教师艺术技能的培训项目:如声乐、绘画、手工、钢琴、舞蹈等。
探索手工活动指导策略
探索奥尔夫音乐活动设计的课例研究
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以转变观念为前提——教育理念内化教学行为
以幼儿本位为标尺——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发展
以撰写个案为基础——寻找理论与实践结合点
以课例研究为杠杆——落实到教学活动主阵地
以课题研讨为载体——研训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具体实践活动如下:
1.集中授课。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听专家、经验型老师讲座,进行主题式的分组研讨。
2.现场观摩。组织开展艺术课例研究实践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向全园展示;向县展示的艺术活动观摩课。
3.专家点评。请专家对现场课例实践活动进行点评、分析,在专家的指导下,大家从不同视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调整自身教育行为和策略。
4.案例分析。针对教育教学中各种问题收集各种案例,积累经验进行总结,并进行分析和梳理,形成案例集。
5.课题引领。我们请专家、科研室、园内外同行等对问题实施针对性辅导,将园本科研成果转化为园本培训的课程资源。
七、培训对象:
本园教师
八、培训实施与要求:
1.按时到位,组长做好考勤记录;缺席2次以上,取消学分;
2.认真参加每次培训活动,做好相关记录;
3.积极参加研讨交流,主动发言,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及时完成作业,真实反映学习成果。
培训课程活动方案 篇6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xx年版)。为全面宣传、学习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做好课程标准及按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培训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员培训”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覆盖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培训对象
培训分为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两大类。
(一)通识培训的对象: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分管局长,基教科(股)长、教研室主任、电教馆馆长以及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
(二)学科培训的对象: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
三、培训学科
小学数学(人教、苏教、北师大)
初中数学(上海科技、人教、北师大)
小学英语(上教牛津、人教)
初中英语(人教、外研社、译林)
音乐(小学、初中)(人教、人音、湘艺、花城)
体育(小学、初中)(人教、华师大)
美术(小学、初中)(人教、人美、湘美)
初中化学(人教)
初中生物(人教、苏教、北师大)
初中地理(人教、商务、湘教)
初中物理(人教、上科技、上科技粤教、北师大)
新教材培训重点是20xx年x月始担任起始年级教学的教师。
四、培训内容
(一)十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总结与回顾,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课程标准修订的要求;
(二)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修订依据;
(三)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践;
(四)义务教育相关学科课程标准(20xx年版)解读及新教材培训;
(五)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xx年版)教材案例研讨。
五、培训方式
培训工作全省统一组织,采用集中培训、远程实时视频培训及在线自主收看培训视频等多元的培训方式和方法,覆盖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
(一)集中培训
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培训的各学科遴选200名骨干教师(含教研员)集中到主会场参加培训。
(二)远程实时视频培训
集中培训时,将利用安徽教育网和安徽基础的远程培训平台,实时直播。全省各市的.初中、小学教师集中在当地分会场收看主会场的远程实时视频,同步参加培训。
参加方式:在安徽基础和安徽教育网上均设有远程培训链接,点击“义务教育新课标暨新教材远程培训”图标进入当日的远程培训列表页面,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参加培训。
各分会场务必在培训开始前半个小时登陆远程培训平台,提前下载培训课件,避免在培训开始后下载课件影响收看效果。
(三)在线自主收看培训视频
远程实时视频培训结束后,专家的讲课内容将放在安徽基础,未及时参加培训的教师可通过网络在线自主学习或利用光盘学习完成培训任务。
各学科均安排时间开展网上答疑。
六、培训组织管理
(一)各市要认真组织相关学科所有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及时收看,确保培训全覆盖,并做好考勤和收看情况记录。
(二)本次远程培训的技术支持由全省各级电教系统承担。各市要按照已经下发的有关文件落实好分会场和技术人员,安排好本地各分会场收看的学科版本日程表,确保远程培训平稳、有序地接收。
远程培训总负责人:省电教馆
技术支持:省电教馆
技术支持:省信息中心
(三)教育厅基教处、省教科院和省电教馆在培训期间将派专人赴各市抽查培训情况。
七、培训时间
从20xx年xx月xx日开始到xx月xx日结束。原则上每个学科1天培训时间。
上午:8:30开始。同一学科不分版本,在同一主会场集中现场培训,现场转播。
下午:14:30开始。同一学科分版本,同时在不同的会场集中现场培训,现场转播。每个学科最多同时提供三个会场(含上午两个会场)。
培训课程活动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新课程理念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根本目的,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善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培训对象
全县小学教师。
三、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内容及有关政策,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研究,使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具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四、培训原则
1、全员培训原则。
学校所有一线教师人人参加培训。起始年级专任教师的培训先行,并逐步扩展到其他专任教师。
2、学研结合的原则。
针对新课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确定研究专题,以研促学,以学促改,以改促得,以得促教。
3、主体性原则。
在培训中积极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反思。
五、培训内容
1、新教材培训。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课程功能、课程评价、价值取向和要求等方面的特点。
2、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培训。重点学习和研究各学科的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
3、通识性培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为重点,学习新一轮课改的教学理念,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措施等。
总之,把以上内容归纳为三个题目:《新教材培训》(35学时)、《学科课程标准培训》(35学时)、《新课程通识性培训》(50学时)。
六、培训时间
8月27日~1月15日
七、培训形式与管理
以集中培训为辐射点(实验教师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全员培训为目标。
1、“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原则上按进入新课程的进度实施,即承担新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进入一批,培训一批。培训时坚持专题辅导与合作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应用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在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时,把备课、说课、做课、评课、教学设计作为活动载体。“通识性培训”原则上是全员一次性实施,于04年12月前完成。
2、考核基本要求。
(1)《新教材培训》考核要求:参与培训活动;完成自学任务,写好笔记,对一些主要问题写出自己的心得。
(2)《新课程标准培训》考核要求:参与培训活动;完成自学任务;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并做一节新教材研究课。
(3)《新课程通识性培训》基本要求:参与培训活动,完成自学任务,写好笔记;撰写一篇反思性文章;进行一次课程改革通识性知识考试。
3、通过培训,考核合格,记相应学分。此学分既作为“十五”继续教育学分,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上岗必备条件。
培训课程活动方案 篇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意见,按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我县小学起始年级自xxxx年秋季、初中、高中起始年级自20xx年秋季全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上级关于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工作安排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课改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新课程改革实验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统筹规划。为使课改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各学校要成立实验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实施课改实验工作。
二、组建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实施新课改
为保障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学校要选派得力教师实施课改工作。小学起始年级实施新课改的教师要求年龄在30周岁以下,第一学历为中师及以上学历,且教学思想先进,业务能力强,有协作精神。
三、加强教师培训,为课改实验做好准备
(一)培训原则: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二)培训内容: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相关政策、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
通识培训的专题主要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与教师评价”、“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与学校的发展”等。
学科培训:面向各学科教师,分学科进行,结合学科特点和基本要求探讨新的课程理念及其实施。学科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⑴新课程标准解读,包括课程标准介绍、与现行大纲的比较。
⑵教材培训,包括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
⑶教材具体内容解析,即结合章、节的具体内容分册逐步进行分析等。
⑷教学实施研讨,包括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教学过程指导,教师组织、教学原则、策略与方法等。
⑸根据各学校需要和实验进展情况,组织课例讨论和相关专题研讨。
(四)培训的主要途径及材料:由于当前“非典”的影响,由原来的聘请专家培训,改为以学校自己组织培训为主。一是学习教育局为启动新课改编写的《教会学生学习课改的宗旨》、《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的使命》、《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三本学习材料;二是学习山东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教材;三是组织教师观看新课程的培训光盘;四是搞好校本培训;五是组织小规模的县级培训。充分发挥我县省、市、县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观摩课进行培训。
四、培训的时间安排及要求
xxxx年秋进入新课改的学校,通识培训要求在七月中旬前完成,学科培训要求八月中旬前完成。八月中旬县组织检查验收,八月底省组织检查验收(培训的具体安排见附表)。
为使今年各小学的培训落到实处,各学校要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培训计划,确定好实验教师。计划和名单于6月25日前报教育局师训股。
培训课程活动方案 篇9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xx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通知》(教师厅函[20xx]5号),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为确保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于20xx年秋季全面展开,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立足甘肃实际,借鉴先期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和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和教学要求,增强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了解和掌握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逐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完善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体系,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各普通高中学校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内容与对象
(一)培训学科: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门学科。
(二)培训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总体情况及各学科课程方案的介绍;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介绍;各学科有关重要内容的解读;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有关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辅导;教学评价方法的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等。
(三)培训对象:20xx年我省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民办高中,下同)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分学科参加)、省市县高中学科教研员,共计约1.5万人。
三、培训时间
(一)准备阶段:6月5日—7月20日,各市(州)完成各学科班级组织工作,组织对班主任、辅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训,配发课程资源,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各项准备。
(二)培训阶段:7月28日—8月6日,组织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教师学习。每天5学时,共计50学时。其中学习视频课程2小时,在线学习、交流和研讨时间不少于3小时。
(三)总结阶段:8月7日—8月17日。各市(州)培训主管部门将本地区培训工作总结报告(电子版)报送至“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
四、培训组织与管理
(一)本次远程培训工作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省教育厅专门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由分管副厅长担任小组组长,成员由省教育厅基教处、师范处、财务处、民教处、督导室,省教科所、省电教中心负责人以及十四个市(州)教育局负责人。省教育厅成立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执行办公室),执行办公室设在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项目执行办公室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和省项目管理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我省培训实施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协调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组织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组织培训者培训,加强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省教育厅成立巡视督查组,对各地培训工作进行巡视、指导与督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二)网络培训服务平台的主要职责。“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挂靠在中央电教馆)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工作。通过招标机制遴选有关专门网培训机构提供远程培训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具体任务分配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负责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学科;北京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负责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负责思想政治、信息技术学科。
网络平台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参与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和培训光盘制作,协助专家团队进行教学,组织专家在线辅导、远程答疑,提供教务管理服务,制作操作指南,配合培训者培训的实施,组织在线研讨和提供培训信息交流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三)各市(州)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分解、细化我省的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区针对培训工作的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市直高中的培训工作;成立检查小组,对各县(市区)培训工作的准备、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向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和省教育厅上报本辖区辅导教师、班主任、联络员、参训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审核各县、区呈报的学员培训成绩报表;为本辖区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并对本地区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四)各县(市区)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本县(市区)学校、教师分布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县(市区)集中学习点(以下称为“学习中心”);做好本县(市区)各“学习中心”班主任、指导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的遴选工作;及时向所在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本县(市区)班主任、指导教师、联络员、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制定本县(市区)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相关措施和应急预案,对培训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做好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选派辅导教师的接待和在各学习中心的分配工作;做好本县(市区)普通高中教师参与培训的相关信息的收集、存档、上报工作。
(五)普通高中的校长、“学习中心”配备的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是培训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对顺利实施和完成本次远程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全面负责该中心培训期间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对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按时参加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和管理本班学习活动,了解本班学员学习进度,记录学员学习活动参与情况,对跟进不足的学员进行督促,检查审核作业。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负责本班学习指导,组织并引领学员研讨,点评并推荐优秀作业,编辑并提交学习简报。各地要选择富有经验和责任心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担任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已进入实验省区的高中课改优秀教师承担辅导工作。同时,要切实发挥教研部门的力量,要求各市(州)教研部门积极总结和利用在“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教师教学远程研修”平台中开展的两次研修经验,保证本次培训的顺利实施。
(六)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网络技术人员,其职责是:密切配合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开展工作,协助行政部门、班主任、辅导教师进行管理与辅导,解决学员在注册及学习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做好本地的技术保障工作。
五、培训原则及方式
(一)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进入新课程的高中一年级各学科教师进行系统的全员岗前培训,原则上各学科任教教师都必须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系统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二)组织方式:采取班级化组织管理。组班方式以县为单位,分学科组班(网上虚拟班级)。每个班不超过100人,设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各1名。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组织学员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学科集中参训。各市(州)、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若干“学习中心”,组织学员集中培训。
各市(州)、县(市区)高中学科教研员、各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按相应学科组班进行学习。
(三)学习方式:由市(州)、县(市区)集中安排学员在“学习中心”学习。其学习形式主要包括:通过多媒体投影在线或离线(dvd光盘播放)集体收看专家主讲的视频课程;辅导教师组织学员针对专家授课内容结合各自教学实践开展网下的研讨和交流;学员个人借助可上网的计算机自学网上的拓展性课程资源和相关学习资料,参与网上的案例研讨和专题讨论,提出问题或咨询,接受专家的问题解答和教学指导;按要求完成相关作业等。
(四)辅导方式:本地研讨、在线交流与专家答疑相结合。本地研讨应在班主任与辅导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在线交流应在本地研讨的基础上,在课程专家团队的主持和指导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交流和专题讨论。针对各地学员学习研讨和交流中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由课程专家集中答疑指导。
六、培训实施及流程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工作从20xx年6月启动,分阶段、分学科逐步推进。具体实施步骤为:
(一)6月10日前,各市(州)应负责将参加本次培训的不同学科的教师人数(含高中学科教研员、各高中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设施设备的数量及技术状况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上报“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另外,各市(州)对各县(市区)学校上报的上述信息数据进行认真审核,按照参训学员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设立和确定“学习中心”。(注:“学习中心”在冠名时可以其所在学校为基础,冠以“xx高级中学学习中心”、“xx学校学习中心”等),确定学习中心负责人与技术保障人员。指定“学习中心”所在学校的一名校长和两名副校长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培训期间该“学习中心”培训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二)6月11日,省教育厅将通过视频会议方式,组织进行对管理者进行培训,一是部署我省“国培计划——20xx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工作;二是对各市(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学习中心”负责人、技术保障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培训流程,各级培训管理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
(三)6月20日前,各市(州)按附件2的信息上报要求(相关表格请在省科所网站下载:xxx.com),完成统计参加培训相关信息:
1.将各县(市区)应接受培训的教师按学科进行编班,原则上每个学科为一个班,并确定每个培训班级培训期间所在的“学习中心”。对于学员人数超出50人以上的较大班级,可再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学习组,便于组织网下的交流、研讨。
2.为每个培训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和培训辅导教师,对人数较少的小学科,可二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
3.各市(州)指定一名同志作为联络员,负责与“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接洽工作。
(四)7月1日前,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帐号分配到我省;7月10日前,完成辅导教师、班主任的注册报名工作;7月20日前完成学员注册报名工作,以便学员及早体验网络平台操作。7月22日班主任在各学校校长的配合下完成审核确认工作,7月24日之前,“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将确认信息(线下)上报给平台,7月25日完成用户调整工作。
(五)7月 15日前,省教育厅将组织全省培训者培训,届时邀请国家学科课程专家及网络平台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对我省班主任与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培训者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培训组织流程、培训辅导者工作职责、课程主要内容、讲解课程特点、组织交流研讨与辅导答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教务管理与技术操作办法与流程、学习简报内容与编制、与课程专家组交流沟通及信息反馈形式与办法。期间,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准备。
在此期间网络服务平台应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相关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向市(州)教育局送达各络视频课程的dvd光盘,各市(州)教育局根据县区上报的“学习中心(学校)”数向各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送,最终逐级配送给辖区内各“学习中心”的培训点。
2.完成计算机网络检测、dvd光盘播放测试、学员网上注册、分班、预览相关课程资源等工作。
(六)7月28日至8月6日,培训工作正式实施。在此期间,各“学习中心”负责人(校长、副校长)、班主任,应认真组织本中心的教师按照网络远程培训课程表的安排到指定的培训点集中进行培训;班主任负责对参训学员集中培训的考勤和日常管理。辅导教师在业务上具体指导参训学员的网上学习和组织网下集体研讨、交流等活动。
(七)网上远程培训工作结束10天内,辅导教师应根据有关规定,综合评定出学员的培训成绩并交给班主任;班主任经审核无疑义后应将学员培训课程、课时、成绩等信息呈交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归档保存,作为学员进行继续教育登记和颁发结业合格证书的凭据。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学习中心”对培训工作做出认真的总结,对培训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纳入本年度“教师培训年”评选表彰活动中。
七、培训考核与发证
对成绩合格的学员,省教育厅颁发由教育部监制的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合格证书,同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为了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省教育厅成立了项目管理小组,并在省教科所成立了项目执行办公室,由省教科所负责组织实施。各地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协调当地的培训工作。各相关部门和组织管理、辅导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责,确保远程培训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各普通高中校长要特别重视本次培训工作,保证每位教师完整参加培训全过程,并严格实行持证上岗。
(二)质量保障。培训期间,省教育厅将组织人员分赴各地检查、督促培训工作。省教科所要组织省级专家团队深入培训现场指导培训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培训结束时要提交高质量的评估报告。
(三)应急保障。各地要认真做好培训的准备工作,对突发情况要做到快速有效应对。对黑客、病毒攻击等导致培训无法进行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尽快恢复正常;对培训过程中出现停电、设备故障及其他突发情况等,要有应急措施,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
(四)经费保障。
本次活动经费采用分级负担:
1.本次培训的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组织、网络平台支持服务及管理等费用由教育部安排专项经费;
2.省教育厅负担本次培训中管理者培训费用,班主任与指导教师培训费用(不含交通费),督查指导工作、省级管理组织费用以及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的工作补助等费用;对于在培训中获得优秀的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3.各市(州)承担本次活动中各县(市区)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的集中培训费用,市级管理组织以及督查指导工作等费用;
4.各县(市区)及各校承担本次活动中对各“学习中心”班主任与指导教师集中培训费用,县级管理组织以及督查指导,场地、设备使用维护及其它费用(上网费、电费等)。
本次活动不向培训教师收取任何费用。
九、其他
本实施方案的解释权归省教育厅“甘肃省普通高中课改试验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如需咨询相关问题请与办公室联系。
培训课程活动方案 篇10
一、培训目的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新课程师资培训以及新课程实验的实施,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二、培训方式
以“校本培训、研训一体”的组织模式为主,在“自修——反思”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强调亲身体验,强调案例分析,强调参与——分享,强调教师诊断,强调合作交流等能调动广大教师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使教师在“做中学”,在教学实践中领悟的`培训方式。
三、培训规划
第一阶段:20xx年上学期,作好学习动员。制定个人研修发展目标,邀请专家讲学,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第二阶段:20xx年下学期,集中听辅导讲座一次,自修自研《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和《新教材将给教师带来些什么》。
第三阶段:20xx年上学期,集中听辅导讲座一次,自修自研《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和《课程的反思与重建》。
第四阶段:20xx年9月~10月,自修自研《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并每人撰写一篇论文或写一份教案。
第五阶段:20xx年11月,学校全面考核评价。
四、考核方法
1、新课程师资培训采取三级考核的方法:
⑴自评自结。
教师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采取积极的行动,在亲自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自我评价,自我总结。
⑵教师互评。
在自评自结的基础上,以年级组为单位,采用“换位思考、角色转换”的方式进行。
⑶校长导评。
由校长组织评价小组对教师是否达到阶段发展目标给予评定,对教师下一步发展作出规划,指明发展方向。
2、考核指标:
⑴报告册四部分分值
①要点笔录60分
②练习与思考10分
③质疑与交流10分
④成果展示20分
⑵综合分的计算。
综合分计算为:自评分×40%+小组考核分×60%。
⑶学校综合评价。
学校评价小组根据其综合得分,结合获奖情况与近两年的工作实际作出综合评价。
五、奖惩措施
1、对综合考核达到合格以上的教师,统一办理新课程通知培训结业证书,并纳入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记7分)。
2、凡未达到合格以上标准者,不予颁发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3、对综合考核达到优秀的教师,由学校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奖励。
4、对不合格教师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达到合格标准。
5、新课程通识培训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当年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
⑴学校成立由屈楚湘校长任组长,书记和各行政领导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培训和考核工作的领导。
⑵成立由主管教学副校长张宏安为组长,教务处和各年级组长组成的工作(考核评价)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和考核评价。
2、落实经费。
学校在资金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骋请专家讲座,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解决培训生活及相关费用。
培训课程活动方案 篇11
一、如何认识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而进行的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开放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见德树中学《学生手册》P77-79页)
二、课程目标
这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通过课程的实施,同时实现多个方面的教育目标,这些教育目标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1、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社会、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4、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7、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中都必须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善于对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拓与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进展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特色的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要求教师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要求教师是学习型的教师
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任何观念、知识、技术和能力都会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此长彼消,在当今迅速变化的社会,有哪一种观念、知识、技术和能力可以长久不衰?在学习化的社会中,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教师要变传道授业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拓展者,必须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观念,具有超前的教学观念,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才能有效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由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创新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挑战,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善于学习,具有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在探索中实践,边干边学。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2、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管理技能和科研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形式,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对其学习的内涵、意义、乃至怎么选题,怎么实施等都;是陌生的,教师的宣传、鼓励、指导的艺术,以及能力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的热情和课题研究的质量。从研究性学习启动、选题、立题、实施、结题、成果展示等过程都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组织驾驭能力。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从态度上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自然、对社会的热爱。教师要在学生懈怠和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信心和力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怕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品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追求成功的欲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从能力上引导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选择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从方法上引导学生以科学求真务实的态度进行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从方法态度上,让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基本方法,科学的思维品质,科学的设计和操作方法。
3、教师要具有发展性的评价观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助推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学习,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学习形式,要求教师本着发展性、形成性的评价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学习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着眼于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进行重过程的评价和过程中的评价。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实践参与,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学生意志力,团结协作精神,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创新并及时给予肯定。评价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主体性发挥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互动、学生自评的情境,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字生学会反思,学会评价他人、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基于以上的认识,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并将研究性学习的观念、方法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着眼于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突破“研究性学习,一个现实的课题”而努力,进而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高一年级“社会调查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流程。
1、课程的组织形式
“调查研究课程”为德树中学在高一年级开设的学校课程,列为必修课程,每周利用一个半天的时间。课程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排入课程表,由教导处统一安排,课程以调查研究为主要活动内容,由三部分组成:辅导报告(讲座)、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课程开始时,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和本校教师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介绍调查研究的基本知识;课程围绕三个方面(自然与环境、社会与人、科学与生活),每学期确定2~3个专题,小组的活动在专题范围内,题目自行拟定;调查的范围在成都市,日常的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不仅对课程实施全程的监控,同时接受学生邀请为学生提供指导,这是一门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的课程。
整个课程是从辅导报告开始的,在得到初步指导和培训后,学生在上述专题内,自主确定一个感兴趣的题目,根据调查研究设计的要求,自行设计一个调查研究的。
培训课程活动方案 篇12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校提出的“继续保持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在全县的领先地位,初步凸显学校的艺术特色”。我们致力于建构适应学校特点、适合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
二、设置依据
1、我校以“高素质、高质量、高效益”为办学目标,以“合格+特长、科学+人文、规范+自主、人脑+电脑”为特色,以“厚德砺志、博学笃行”为校训,让每一个厚中人都具有开阔的胸怀与视野、全面的素质与富有个性发展的特长。真正体现了作为学校主人的教师与学生在学校教育哲学上的认同。
2、学生需求的评估:我校经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我校学生的需要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主要集中在这样几方面:高雅的气质、独特的个性、全面的素质。我们做过相关的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学校开设艺术校本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需求,最大程度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也需要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来保障。
3、评估学校的课程资源。我校是新建学校,占地10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589多平方米,共投入约6000多万元,校内绿树成阴,明亮广阔,两个广场坐落有致,为我校校园环境的艺术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学校计算机室,语言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舞蹈室、阅览室等功能室为开展艺术校本课程提供了完善设备。宽带网的`建成和使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了信息源。校内闭路电视、演播室为学生开展艺术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设备。
三、指导思想
以促进学生全面的、主动的、有个性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为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实行开放性的办学模式,丰富和发展学校办学的内涵,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让个体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均衡地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公民素质,陶冶人的情操,培养有较强适应力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实行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发展目标,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为总体目标。
(一)具体目标:
1、学生发面:
(1)通过校本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发展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校本教育,努力培养其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间。
(3)通过校本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陶冶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教师方面: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意识;
(2)提高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学校方面: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2)培养各类有个性的特长生;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1、需要与实效相整合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既要遵循课程开发规律,又要讲求课程实施效益。
2、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应增强课程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同时还应使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实现内容的综合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综合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有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选择、创新的权利。
3、自主与自愿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4、灵活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地对内容形式进行调整,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课程结构与内容
校本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是与课堂学科教学课程并存的重要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校本教育必须渗透于各科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1、课程结构设置
开设的选修的科目有12门,在分类上一般有如下几种:
(1)、兴趣特长辅导类。根据学生的需要,培养其的兴趣爱好,发展其特长。文学社、书法、绘画等。
(2)、学科辅导类。各学科课外辅导提优、补差
(3)、课外延伸类。专题讲座,使学生学有所长。《古代诗歌赏析》《古代散文阅读》《英语语法讲座》
(4)、学术讲座类。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题介绍,培养兴趣。《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世界热点问题追踪》《科普讲座》
2、课时安排
每周一节课,以一个学年为一个周期。
3、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打破年龄界限和班级次序,按兴趣进行分组改革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学习状况选择不同的项目,让学生学有所得、各展所长。
七、组织形式与管理体制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强对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对图书馆、实验室、电脑室等功能室的建设,开发好校本课程案例,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八、课程实施步骤与技术流程
1、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目标;
2、建构本校校本课程的框架设想;
3、形成学校校本课程方案;
4、组织实施课程方案:
(1)、师资的培养:观看校本录象,开设学习讲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
(2)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①教导处对各类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讨论评估,确定开设的科目和开设的时间,并安排指导老师。
②组织好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任务,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或课程实施计划并严格执行。并由教导处审核备案。
③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该课程的特点,制定方案;加强集体备课,制作教学用具,达到资源优化和共享。
④组织好校本课程开发,要求积极参与市级、县级的课程研究。
⑤组织好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如一年一度的“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元旦文艺演出、元旦书画作品展等活动。记录好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的获奖名单、先进事迹、荣誉称号等等。
九、课程实施的支撑条件
1、构建高雅的校园文化
通过建设育人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通过构建学校的文化特色、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通过构建各种保障制度,使学生在高雅的教育中充分地、有个性地发展。
2、构建评价体系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评价以学生评教、学校检查教案、学生作业等方式进行。
(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的方法有检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
3、完善校本课程的资源支持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校本课程案例集等等,为今后的课程开展提供有利的应用和借鉴作用。
【培训课程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培训学校课程方案(精选6篇)04-24
课程教学培训方案(精选12篇)07-12
培训课程方案范文(精选6篇)04-14
学校新课程标准培训方案08-05
培训学校课程开发方案(精选5篇)04-22
夏至课程活动方案(精选5篇)06-21
课程活动方案范文(精选11篇)10-01
老年课程活动方案(精选12篇)10-07
育人课程活动方案(精选8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