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时间:2022-12-04 17:33:49 德育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5篇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

  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围绕我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狠抓课堂教学、构建全新理念、力求办出特色。广大教师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全校学生主动合作、勇于创新;课题实验硕果累累、成绩斐然;教学设施倾力投入、逐年改善。

  一、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德育工作职责,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

  1.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负责、大队辅导员落实、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每位成员都有对口的负责年级,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既分工负责,又能团结协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确立德育目标,根据目标修订学校德育工作规划,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制订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凸显德育工作层次性的《德育工作三年规划》,并且每年都严格按照德育规划,详细制定德育工作计划,计划能与规划相衔接,落实好,并在年底进行总结,找出差距,总结经验。德育工作内容严格按照中央的文件精神进行落实,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优良传统教育为主线,贯穿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将弘扬民族精神和树立现代意识相结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课外实践活动、三级教育网络等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全方位的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在不断完善教师师德的监督、检查、奖励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1、学校修订和完善了《安固小学德育工作制度》、《安固小学德育工作考核细则及奖惩制度》、《值周领导岗位职责》、《值周教师岗位职责》、《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班级管理细则及奖惩办法》、《班级公物管理条例》、《教师行为十不准》、《结构工资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确保德育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学校党支部与每位教师签订了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书》,德育处根据本校实际,与每个班级签订《班级管理(学生行为规范)责任书》、《学生安全教育责任书》和《班级公物管理责任书》。

  2、学校致力于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师德投诉制度》,通过各类座谈会、家长委员会、行风评议员、校长信箱等多种途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取信于学生,取信于家长,取信于社会。通过扎实的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塑造了教师健全的人格,加强了教师角色的责任感,我校已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作风务实、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敬业爱生、教书育人蔚然成风。

  三、注重学科的平衡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注重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将学校的骨干教师分布在各学科中,以点带面,起到辐射作用,积极带领其他教师作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注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配备,如:刘银珠老师任品德组教研组长,以带动提高该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使其更能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常识的教育,重视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加强诚信教育等,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德育情感与德育体验。在心灵对话中享受品德教育的真与诚。

  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校本培训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我们主要采用集体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还利用一切机会,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有派德育骨干参加市、县、学区班主任工作培训,如总辅导员骆良水老师参加市辅导员培训和县班主任培训、孙少如老师(现调螺阳中心小学)参加县班主任培训。

  4、建立“学习型组织”,创“书香校园”。学校坚持每学期向全体教师推荐书籍,如《反思性教学策略》、《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爱的教育》、《把信送给加西亚》等,让教师养成读书、思考、研究的习惯。

  四、挖掘学科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教学全过程

  1、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以身教立德

  (1)我校积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广大教师以身作则,自觉将育人职责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

  (2)全校教师将饱满的热情投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做到以蓬勃旺盛的工作热情感染学生,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

  (3)教师们从认真备课开始,规范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规范板书、严格作业批改要求。

  (4)坚持以关爱和鼓励影响、教育孩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受到熏陶,学会关爱。

  2、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教学养德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重视各门学科中德育目标的达成,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过程。

  学校大力建设“书香校园”, 从“诵读古诗文、学做儒雅人”入手,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敏而好学,乐以忘忧——以参与修德。

  目前,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包括:作文、奥数、美术、舞蹈、信息技术、书法等。全校学生参与率达100%。校园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少先队的特色活动,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学校的艺术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让有才艺的学生都能找到展现自我和体验成功的舞台。学校的艺术节有合唱、舞蹈、体操、乐器、书法、绘画等不同门类的表演,许多节目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极大程度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特长。而且在六·一儿童节我校积极承办、参加学区汇演,学校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赏识,被信任的快乐,让学生在广阔的大舞台上更加自强、自信。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兴趣、爱好、特长普遍得到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教育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五、广泛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增强德育载体效能。

  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生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学校少先队在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切入点,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突破口,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引导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体验社会角色,如模拟法庭、小交警上岗等在亲历体验中享受教育的情与理。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践活动中的体验环节,从而把德育内化为学生自身品质的活动过程。培养出健康活泼,博趣自信,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小学生。

  1、感恩行动在队员身边

  教师节之际,学校少先队倡导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老师递上一杯茶、送上一本干净整齐的作业、亲手制作一张贺卡、献上一首小诗等等,使孩子们从点滴小事中懂得知恩,学会感恩。

  在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以“妈妈,辛苦了”,“感谢您——爸爸、妈妈”等为主题的活动,让队员们当一日“小管家”,当一天“爸爸、妈妈”,做打扫房间、洗衣、做饭、买菜等家务活,为自己的亲人洗脚,体验父母的辛苦,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分忧,学习生活自理的本领。

  六年级的同学在临近毕业之时,都会在各班的组织下,召开以感谢母校、感念师恩为主题的中队会,借此机会,让孩子回顾这六年的学习生涯,回忆这校园里曾发生过的一幕幕,从而激发他们对母校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2、安全教育活动

  “3.29”全国教育安全日,学校组织队员们学习到消防知识,大家都在中队内展开学习交流,写出心得体会,并积极参加“消防安全”征文活动。

  学校在“11.9”消防安全日组织队员们开展消防演习活动,使队员亲自体验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尝试合理使用灭火器,知道煤气罐着火扑灭方式,从而掌握更多的消防知识和提高了自防自救的能力。

  3、环保教育体验活动

  环境意识是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学校是传播人类精神财富、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场所。

  通过体验环保活动,呼吁大家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水源地迫在眉睫,带动及影响身边每个人,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爱护和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人类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好地促进人文环境发展。

  我校的原六(3)环保特色中队,在中队辅导员骆红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定期开展绿色环保行动,通过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绿护绿的环保教育。环保中队聘请农大的学生为校外辅导员,他们曾参观农大生态校园,和校外辅导员进行交流学习,在中队干部的积极带动下,队员们走上街头主动擦栏杆;走进社区打扫卫生;在环保日和环保月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倡导绿色环保从我做起,队员们树立起环保责任意识,并时刻警示自己要规范环保行为。

  六、坚持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认真贯彻“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五五”普法进程,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在优化育人环境中取得明显成效。校领导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校园创安工作及普法教育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把普法教育与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人人争当文明学生。学校还坚持定期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教育政策、法规;采取集中学习、专家讲座、观看录像片、座谈讨论、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2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2)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

  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3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寓传统美德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礼仪之帮,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优良的传统美德,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奉行的一条道德准则。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日常口语的教学,让学生从小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如教材中,问候语:“good morning!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英语中的“thank you!excuse me”经常出现,教师可利用这些礼貌用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身教重于言教”,课堂用语讲究文明、礼貌,在叫学生回答时或坐下时常用“please”,请学生帮忙时说“excuse me”,学生帮了你或回答时不忘了对他说“thank you!”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orry”等,教师这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同时也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对培养学生养成文明、讲礼貌的文明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寓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中不同话题。创设不同的情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习惯教育。谈论体育活动,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不怕困难,坚持锻炼;谈论时间,让学生在课文故事学习中学会珍惜时间,安排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等。

  3、寓社会美德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社会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是我们国人的骄傲。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全面渗透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等美德教育是我们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谈论职业,让学生知道每种职业都是社会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人人平等,人人都在为社会作贡献,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歌曲i cansing a rainbow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了欣赏彩虹、唱彩虹歌的乐趣之后,告诉学生:彩虹虽然美丽,但现在很少见了,因为空气变的越来越不清洁了,我们人人都要做环保卫士才能看到彩虹。学习动物一单元时,我适时告诉学生:鸟类和其它有益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要多关心他们、保护他们。

  4、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新标准英语是一套集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刻领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

  多年来,我随时随地地收集与课文中人物有关的素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及时穿插到教学中去,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思想教育。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

  整套小学英语教材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如谈论节日时,在学生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是十三亿华夏子孙最隆重的节日,庆祝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情况,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谈论动物时,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整齐有序地参观动物园,就可教育学生在参加小组、班集体、学校各种活动中都要个人服从集体,努力为集体增光添彩;在课堂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由此再让学生讨论你该怎样做才是热爱集体,让学生联系实际,用实际行动来关心集体,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

  5、寓意志培养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顽强刻苦地学习,要鼓励学生勇于同困难作斗争,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要持之以恒,坚定学好英语的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但进行思想教育并不是简单、枯燥、乏味的说教,而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巧妙地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中,这样所取得的教育效果远比单一说教的教育方式要理想得多。

  如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到学生中普遍有一种怕苦怕累的情绪,觉得自己一天到晚在学习,一年到头是学习,好象自己是天下最辛苦的人。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实际,上课时有意向学生提问:“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year?”学生答:“there are 365 days.”又问“how many days do you go to school?”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了。我趁势引导学生算一笔帐,请他们说出一年中所有的假日,用英文一一在黑板上列出new year’s day (1),may day(3),national day (3),spring festival (3),weekend (2×52=104),summer holiday (50),winter holiday (20),围绕这个列式,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英语数字表达法、节日的名称以及用英文加减法等,而且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接着再问how many days do you go to school in a year?学生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这时教师就感慨地说:how happy you are!此时不需多言,学生明白了他们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要珍惜光阴,努力学习。

  6、寓理想教育于外语教学之中。

  理想就是奋斗的目标。要培养学生树立为祖国学好英语的远大理想,当今世界处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外,还必须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科学文化,开发本民族的智力。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外语这门工具。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扩大,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一切文明成果,学习和掌握

  英语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教师要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德育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网络的高手。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4

  回顾这一学期的教育工作,感觉收获颇丰。由于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深入开展,使我在教育实践中有很大收益,教育思想也得到很大提高。下面我就工作实际进行以下总结:

  一、组织学生课内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新教材中的每一课几乎都有观察、实践、讨论部分,我以小组形式充分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涉及、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地把教师由说明者、讲述者、指导者转向服务者、咨询者和提供帮助的人。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的好与不好,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以及多少有价值的问题。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点,课中多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课堂结束前再让学生提出学习后的感想或还有什么疑问之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引导他们亲身去探究。另外,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出结论也很重要。在评价时,我会特意表扬那些在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有创新方法的学生。我常对学生说,老师看重的是你如何去研究,采取了哪些方法,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心理学表明,错误和失败的经历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不是只有成功才有价值。

  二、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在科学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深有感触的是科学教材在编排上很好地讲科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学生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科学知识并不是单一呈现出来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科学有了更直接的认识。而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张把课堂教给学生,这种做法不仅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快乐,不知不觉中,师生的交流也更加和谐了,教育也更加有效了。

  总之,过去的一年中,有付出,有收获,新的一年里,我将接着过去的经验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为新课程的改革和学生的未来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5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在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多采用“放羊式”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对学生从思想上灌输道德的方式方法欠缺,小学体育教学也忽视道德教育的环节,有种“闭门修道”的态势,并且体育教学研修较少,体育教师多通过自身的摸索来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教学模式,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仅无法实现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也无法实现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就体育教师而言,在长期闲散的环境开展教学,使得自身工作态度的散漫与对学生责任心的下降,这样的结果造成了教师自身素质得不到提高,还严重的阻碍了体育教学事业和德育教育的发展;还一部分教师以单纯的技术观点教学,而把情感的陶冶放在次要的位置,最终把体育教育的“育人”变为“传技”。这种现象阻碍了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针对诸多不良现象和状况,我们应该细致的分析德育教育在山区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渗透,充分了解德育教育之于体育教育的形式、特点以及重要意义并及时的调整体育教师的心态,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促进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现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着重要意义,有效的渗透不仅促进了体育教育和道德教育事业的双重发展,也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道德水平;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表现以下两点: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现的基本形式

  1、德育在体育教学理念中的体现

  健康第一,既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头一条就说: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①新课程指的健康是与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健康定义是相一致的,即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为贯彻健康第一新理念,体育教学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和科学的健身锻炼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坚持经常锻炼,增强终身体育意识;要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让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要搞一些适度挫折教育,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克服一个个困难,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的挑战。

  2、德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自控能力和协调能力。各种体育游戏,如“通过敌人封锁线”、“炸碉堡”等游戏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怀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些

  教学内容会时不时的对参加者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如长跑时出现“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比赛中对方犯规,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集体项目中如4×100m接力配合不够默契,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比赛节节胜利时,谨慎从事,还是骄傲自大等。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不断实现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

  3、德育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体育教学一般都在体育场、馆内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课前整队集合,体育班委向老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整合、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②显而易见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校纪

  校规和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

  4、德育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体现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取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赛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到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予期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有成就感,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有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直至取得成功为止。

  (二)德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现的特点

  1、直接参与性

  直接参与是体育教学的特点,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例如,跳箱、跳马、跨栏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艺术体操和各种健美操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各种球类活动可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作为体育教师要避免“贴标签”式的空洞“说教”,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直接参与和各种体育运动内在育人作用,并善于利用学生喜欢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寓育人于体育运动和教学之中。

  2、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是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师里听讲,而是在运动场馆中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因此,使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并且容易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到诸多外在因素(如天气、场地、车辆)的干扰和影响。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问题,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于是,便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机会,体育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机会”,因势利导,教书育人。

  3、理论联系实际性

  理论联系实际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必须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并且是在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同时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

  这是由于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运动心理负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完美发展,就必须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生理、心理两者同步发生,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育体与育心相结合。

  体育运动的这一社会学特征表明,学生在从事各种体育运动时按照一定规律与道德标准担任某种角色履行某种职责和义务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过程。因此,在学校体育中,应根据其教书育人的这一社会性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社会学的育人作用。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体育课本身是对身体活动的实践。而实践又是德育活动的根本特性。要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可能脱离体育活动,凌驾于体育活动之上。因此,学生需要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去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养成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

  (二)系统性原则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要考虑其系统性,决不能随意、随便地进行。就一堂体育课而言,它的教育性是通过身体活动来体现的,其深刻程度及教育性大小与否,也是通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来决定的。而某些内容又需要反复进行,步步深化。只有经过反复的、长期的教育感染、熏陶和磨练,才会收到一定的效果。这就是说它的内容和形式既要考虑其包容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德育的内在规律,只有掌握了德育的系统性,才能保证体育活动中“德育目标,一以贯之;德育内容,循序渐进。”

  (三)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要求体育课冲破旧的、僵化的思想,不断发展新思维、新观念。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6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2)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7

  一、我校德育渗透的途径的情况

  (一)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介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教师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4、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5、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初中有13门学科,。这些学科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穿3年。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2、学科德育的实施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3、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这次我们分析了中小学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德育渗透的情况。总体上看,课程改革方案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已作了归纳。这里仅举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为例作为说明。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步得到体现。

  (三)学科德育渗透中的问题及原因

  课程教材改革几年来,我校各科的德育渗透虽然取得不少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学科德育内在联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难以形成“合力”。

  各学科智育的任务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载体”也就不同,学科德育往往容易强调自身特点,各行其事,难以形成合力。以中学为例,同一年级学科一般都在十门或十门以上,但所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就很容易重复,或有的过深,有的过浅,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综合实现它们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难成合力,不利于学校德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年级面临着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同样需要研究它们德育之间纵向有的机联系。

  2、学科德育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留下“断裂层”。一是教师之间的不平衡。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差别是很大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总的来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随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二是年级之间不平衡。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学科德育的纵向之间,横向之间的衔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断裂层。

  对于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还来不及作深入的探讨,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几点:一是整个教育体系尚未彻底摆脱单纯应试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尚未完整地确立,突出表现在考试评价、招生、招工的机制上,教书与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学科渗透德育有时就变得可有可无。二是学科德育总体协调不够,除了课程标准制订中的问题外,编写教材、培训师资、教学研究三者之间也有脱节现象存在。

  二、学科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古人说,写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如一次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学生在搞小动作,暗示多次未改,我将他叫上讲台,请他在黑板上左手画长方形,右手画正方形,并且左右手同时进行,学生试多次后表示画不出来。我问:这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借事明理,没有批评、训斥,让学生懂得了道理。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深挖思想根源,严而无格;一强调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保持一致,教学中就“报喜不报忧”,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只讲国家在学科领域的成就,不谈其差距。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视德育。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既要讲古代灿烂文明,又要讲当前四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要讲改革开放的意义,又要强调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必要性;既要赞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坏的严重性等。让学生既为之鼓舞,又为之忧心,进而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4、注意“四点”,增强效果。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总之,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德育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网络的专家。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8

  新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又即将结束了。在新的形式下德育工作凸显出了其重要位置。体育教师在传播运动技能、运动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德育工作的渗透,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

  利用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提出本次课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

  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些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努力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理论课教学中,体育教材也有鲜明的思想性。如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利用教学中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法起着主导作用,它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必备条件,是体育课组织工作重点,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

  利用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课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具有活动范围大、组织工作复杂,干扰因素与偶发事件多的特点,因而教学难度大。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点评,以达到育人的目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时常伴有偶发事件的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篇三:体育学科德育工作总结体育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本期我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适时地将德育工作融入体育教学工作中,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使每位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并已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和锻炼,更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校整体工作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工作越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为一名新时期条件下的小学体育教师,我亦积极投身到此项工作中,进行了一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在学生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如下;

  一、身为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作起。

  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学生思想水平和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教师本身素质,因此,自己平时非常注意自身思想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除定时了解上级对学生青年工作的一些纲领性文件,尽可能多地向其他同事、领导请教学习外,还经常性的翻阅和查找一些关于学生德育工作以及做人道理方面的资料,用以提高自身修养,提高思想层次,获取更多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方法,以达到“全方位育人,多方面成才”的教育目的。

  通过本阶段的德育导师工作,首先使自己思想意识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开展学生工作中能够站在更高的思想高度来考虑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更能和学生融入到一起。

  二、在处理学生工作的具体实践中。

  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完善过去,在没有实行德育工作之前作起学生工作来,有时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由于和学生接触没有那么紧密,有些处理学生工作的方法方式只是在自己的头脑中觉得应该是怎样,没有完全深入了解学生想法,没有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理解问题,没有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许多事情处理起来,执行起来,觉得非常难于下手,有时甚至事倍功半。在实行了德育教学之后,觉得茅塞顿开,以前许许多多的学生工作问题仿佛豁然开朗了。通过前段时间的工作,的确

  使自己明白和深入理解了关于在学校全面实行德育工作的良苦用心。学生工作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将学生心里所想的所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管理工作、我们的教育事业,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才能够顺利实现。让打好学生基础、丰富学生知识、了解做人道理的初级阶段,到了毕业前一年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较高层次阶段。还应及时发现学生中隐含的急待解决的问题苗头,抓住时机尽快解决。同时,可以尽快的了解学生本身,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工作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进行。总之,通过本阶段德育工作,使自己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经验,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三、思维方式的改进提高,的确使自己受益匪浅。

  在新形势社会条件下,作为教师本人,应该是学生行动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自己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个人形象和个人修养的培养,努力以一腔爱心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我觉得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没有丝毫私利目的的爱。

  首先,爱就是了解。爱就是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学生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基于此种认识,自己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如:建立学生个人档案,适时让学生记周记,定时批改,进行接力谈心等。对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其次,我认为爱就是关怀,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的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意接受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师爱要公平、全面,“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亦同样需要爱。在这一点上,自己深有体会。在四年级有一名女生,非常老实本分不善言语、内向拘谨,不爱运动,我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向班内其他同学了解,得知其性格和爱好,便积极主动的对她进行沟通和辅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爱就是尊重。虽然教师与学生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地位,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理解学生要从他们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想法,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里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信任感。第四,爱就是责任,师爱既蕴涵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要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道理,基于此点,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非常注意教学过程这一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外,还在德育工作中倾注了百分的热情,平时着重对学生思想认识水平、道德规范以及做人道理等方面下大力气去展开工作,通过近一学期的教育引导,产生了明显效果。

  以上是自己通过近一个学期在德育工作中取得的一点心得体会,取得了一点点进步和收获,但同时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困惑,但我坚信壮志和热情是我们伟大教育事业辅翼,因我拥有美好的憧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志向和对工作的那份执着,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锐意进取,以更为出色的工作成绩向学校汇报。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9

  学期反思教育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培育成为历史的继承者和新生活的开拓者,使受教育者尽可能多地占有先人创造的精神文化成果,使之能在一个较高的历史基点展望未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注意渗透德育方面的教育,争取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型人才。

  一、在对待他人的态度方面

  由于今天我担任的是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对学习的习惯、要求一概不知,所以对他们习惯养成也成了我教学中的重点,首先给学生灌输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思想,老师尊重学生,学生也要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在他人发言时要学会倾听,见到他人时要主动礼貌问好。另外学会客观评价同学的优点与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还有同学之间要团结协作,学会与别人合作、相处,以及友好的竞争意识。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教育

  新课标下的实践教材,非常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常结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及时融“得”于教。如,在学习了100以内数后,教材在练习题中安排了100位小同学排队报数的'场景,让学生依次填出每位小朋友报的数,待学生填完后我及时提到:“看看这些同学站队多精神,你有什么感受?”一个问题问得学生个个神采飞扬,有的夸他们站的整齐,有的夸他们声音宏亮,还有的说到我们以后站队她要像他们这样,学生能说到这些我感到很高兴。再如,教学“第几”时,教材安排了公园门口的游客排队买票,谁也不抢不挤,相信孩子们认识到这一点后,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排队的情况他们会遵守秩序的。还有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育学生主动动手去实践,才会发现真理,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育学生养成早晨按时床,不赖床的习惯,并且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在教学“分类”时,教育学生做事要有条理,而且学会整理自己的学具、文具及书房等。还有在教学“9加几”时,借助学生开运动会的场景,教育学生要积极锻炼身体。

  三、升温、让赏识更趋理性,让学生的品质发展在一条拨动的曲线上内化成型。

  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只是一个开端,有了这个开端,还要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深入研究,进行一番“具体而微”的深入思索探讨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叛逆心理增强,对老师的赏识会漠然,只有以更趋理性的方式深入学生内心。

  1、尊重个性,赏识个性。

  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受家庭文化的感染,个人爱好的趋使,社会生活的影响,每个学生都会呈现出他最真实的一面,这是教育者必须要面对的,而且必须要尊重;这是教师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哲理思索,不能按照自我偏见而漠视了一些学生。个性无好坏之别。但却须指出的是对社会和他人影响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在尊重承认的基础上,引导向前完善,使之符合社会规范。

  班级建设需要用每个学生的才能,可谓是人尽其才,这样个性便可以发挥出其作用,教师这时赞识,会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发展的机会。教师要有多元文化修养。

  2唤起自尊,树立自信。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靠一两次赏识远不足以实现目标。教师必须做的是抛砖引玉,通过热情洋溢的欣赏来唤起学生的自尊,使其内化为学生自我品格的一部分。事实对比: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心理会形成障碍,缺乏一种成就感,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所以做事得过且过,最终自我放弃;而受到表扬和赏识的学生则不然,心中洋溢着一种激情,做事积极主动,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且经常会有所收获,久而形成一种内驱力,不断地促使自己进步.可见自尊需要呵护,赏识正是促使自尊最好的途径.而学生具备了自信的品质后,会对任何时都充满信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0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看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渗透德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入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渗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入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入行爱祖国受社会主义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熟悉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入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看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入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入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复习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天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计算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1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时很注意从有利于揭示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构建实验组织教学,但往往忽视科学教育教学的思想教育内涵,甚至在科学教育教学时与思想教育相抵触,使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如在三年级的《神奇的水》一课教学时,学生都知道水的一些相关特性,但是认识上还是相对来说比较表面。为了让学生认识水具有表面张力,我又准备了两组实验,以及一个体验游戏,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课上学生观察种子,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活动。我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科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科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教学《尽可能多的提问题》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观察物体,,比一比哪一组提出的问题最多。这样既发挥了个体的才智又注重了小组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这些点滴,那么德育在我们的课堂上无处不在。像教学《校园里的植物》,向学生介绍我国我国丰富的林木资源,《有序的生态系统》通过表演情景剧等方式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其实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也可能会被遗忘。但是优良的品格一旦形成,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是具有真正健全人格的人,才可能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我们也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2

  我们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下面我就谈谈我在平时是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的。

  一、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师生关系的主动者。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老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使命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能靠华丽、空洞的辞藻,要靠自己得体的仪态、良好的行为。因为中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还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最终取得了较好结果。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人物美,用感人的艺术形象、崇高的思想感情净化心灵,纯正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深的道德情操。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让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爱作者所爱,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不失时机的把思想教育寓于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不仅学到了英语语言知识,而且受到了思想教育。这对于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人才,贯彻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引导学生发掘英语语言及文章的深层内涵,并恰当地使其与现实生活结合,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面狭窄,疏离倾向严重,社会适应能力差,很需要在教育中弥补这一欠缺。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具有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而德育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要具有现实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发掘其内容的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英语教师,在教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把握机会,在恰当的时候穿插进德育教育,使我们的学生不但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心理也都好,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3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本期我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适时地将德育导师制工作纳入了我校学生管理总体工作中,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使每位德育导师都经受了锻炼,增加了学生工作经验,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校整体工作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工作越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为一名新时期条件下的小学教师,特别是搞学生工作的教师,我亦积极投身到此项工作中,并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在学生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提出来,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作为一名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学生工作的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作起。

  俗语说: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学生思想水平和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教师本身素质,范文写作因此,自己平时非常注意自身思想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除定时了解党对学生青年工作的一些纲领性文件,尽可能多地向其他同事、领导请教学习外,还经常性的翻阅和查找一些关于学生德育工作以及做人道理方面的资料,用以提高自身修养,提高思想层次,获取更多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方法,以达到“全方位育人,多方面成才”的教育目的。

  通过本阶段的德育导师工作,首先使自己思想意识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开展学生工作中能够站在更高的思想高度来考虑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工作起来,感到非常得心应手。

  二、在处理学生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过去,在没有实行德育导师制工作之前作起学生工作来,有时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由于和学生接触没有那么紧密,有些处理学生工作的方法方式只是在自己的头脑中觉得应该是怎样,没有完全深入了解学生想法,没有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理解问题,没有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许多事情处理起来,执行起来,觉得非常难于下手,有时甚至事倍功半。在实行了德育导师制之后,觉得茅塞顿开,以前许许多多的学生工作问题仿佛豁然开朗了。

  通过前段时间的工作,的确使自己明白和深入理解了学校党委关于在我校全面实行德育导师制工作的良苦用心。学生工作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将学生心里所想的所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管理工作、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全方为育人、多方面成才”的教育理念,才能够顺利实现。针对此点,我为自己这一德育小组的学生制订了一个发展规划,其中本学期和下学期两个阶段作为了解学生,打好学生基础、丰富学生知识、了解做人道理的初级阶段,到了毕业前一年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较高层次阶段。

  针对这一构想,自己本期首先在本德育小组试行了“周记制,为每个小组学生准备了一本周记本每周一次定时上交,每篇必读,同时认真批改。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隐含的急待解决的问题苗头,抓住时机尽快解决。第三,可以尽快的了解学生本身,通过周记的批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工作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进行。其次除在整个德育小组中召开每周一次的定时例会外,本期为迅速了解本组的每位学生,除建立了每位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外,还实施了“接力谈心”活动,一但有了时间都会找本组的某个成员进行交谈,面对面的相互沟通思想,多方位的了解学生,多渠道的了解他们的每一个想法,以利于把握以后的工作方向。

  总之,通过本阶段德育导师工作,使自己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经验,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从而,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感到得心应手。

  三、思维方式的改进提高,的确使自己受益匪浅。

  在新形势社会条件下,作为学生导师的教师本人,应该是学生行动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自己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个人形象和个人修养的培养,努力以一腔爱心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我觉得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没有丝毫私利目的的爱。

  首先,爱就是了解。爱就是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学生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基于此种认识,自己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如:建立学生个人档案,适时让学生记周记,定时批改,进行接力谈心等。对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其次,我认为爱就是关怀,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的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意接受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师爱要公平、全面,“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亦同样需要爱。在这一点上,自己深有体会。

  我们小组有一名学生名叫马庆功,非常老实本分不善言语、内向拘谨,家庭非常困难,但他本人从来没有向我说过,我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向班内组内其他同学了解,得知其家庭状况,便与系内领导一起商量,与学生处联系,将勤工俭学打扫教室的工作分配给了他一份,这样既解决了他的一些实际困难,又表达了学校以及系领导老师对他的关心,收到良好效果。

  第三爱就是尊重。虽然教师与学生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地位,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理解学生要从他们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想法,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里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信任感。如:我们小组的姚兴力同学,平时对系里的许多工作、活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思进取,通过与他的交谈,我了解到他在许多方面很有想法和见解,我就寻求机会,让他进入我们系红缨体育俱乐部社团工作,这样,既让他得到了锻炼,调动了他的工作热情,又给系部工作、社团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取得了一举几得的功效。

  第四,爱就是责任,师爱既蕴涵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要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道理,基于此点,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非常注意教学过程这一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外,还在德育工作中倾注了百分的热情,平时着重对学生思想认识水平、道德规范以及做人道理等方面下大力气去展开工作,通过近一学期的教育引导,产生了明显效果。

  以上是自己通过近一个学期在德育导师制工作中取得的一点心得体会,取得了一点点进步和收获,但同时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困惑,但我坚信壮志和热情是我们伟大教育事业辅翼,因我拥有美好的憧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志向和对工作的那份执着,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锐意进取、百尺竿头,以更为出色的工作成绩向党组织、学校汇报。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4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xxx周年,本学期的德育工作也开展了诸多的活动,凸现出鲜明的主题。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在新区政府的指导下,我校的德育工作以坚持科学发展、弘扬常熟精神、打造幸福教育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保持了传统的教育内容,又开展了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的德育工作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科任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一、师德教育放在首位。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今年又是全省师德建设年,我校始终能将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深刻认识到要办好教育,要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和造就一支师德优、业务精、作风正、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通过组织政治学习,大力宣讲优秀教师的事迹,引导教师学习他们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爱执教,刻苦钻研,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高尚师德。学校将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坚决制止体罚和变相体罚、禁止有偿家教、杜绝以教谋私等作为师德教育的重点,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改正。

  二、队伍建设得到重视。

  能贯彻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认真执行《常熟市班主任一日常规基本要求》,结合当前社会上的教育热点话题和学校实际开展研讨反思,引导班主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树立“三心”,即:“爱心、耐心、信心”;坚持“三不”,即:“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每周安排好德育工作,指导记载好《班主任手册》,重视对新班主任的指导,从平时的检查中指出存在的问题。继续开展“20111”学习活动,并将这项工作作为班主任的常规活动。从完成情况看,好多班主任还少主动及时。坚持班主任月工作汇报制度,做好每月的工作考核,使班主任工作规范化、方法艺术化、教育多样化,整体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本学期,推荐王维洁老师参加市骨干班主任培训,推荐王春花参加苏州“小学班主任工作技能高级研修班”。同时,王春花老师参加了世茂实小协作区班主任风采比赛,分读书演讲、情境答辩、教育随笔、才艺展示四个部分,最终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三、特色活动争创先进。

  1.“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系列活动。结合全市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在全体队员中深入推进“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主题活动,通过发倡议书、队员社区环保实践、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增强队员环保意识,引导队员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引导全校少先队员为学校、家庭、社区环境整治出谋划策,积极争做“文明小使者”,通过小手拉大手,营造文明风尚,促进家长、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共同参与到大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让“文明小使者”当好现代文明的倡导者、传播者。先后组织了发放倡议书、包干区卫生保洁、清除垃圾死角、争当文明小主人承诺签名活动,发放了《学生家庭宅前屋后卫生状况调查表》。组织参加了碧溪新区“小手拉大手”征文、摄影比赛,评比了20个卫生先进家庭。团支部组织开展了“我为学校美化作贡献”志愿者服务活动。4月8日下午组织三到六年级学生代表举行“清洁校园告别陋习,治理环境走向文明”签名活动。4月12日下午组织六年级学生到振兴路进行拾捡垃圾。4月29日,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位保健医生来校对一、五年级学生作了卫生保健知识讲座。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5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

  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

  开德育教育,故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养成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1、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小组实验《磁跌》,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我就叫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

  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吸引起大头钉来。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断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细致等等。这些细节、点滴都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提醒要求来实现,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并要贯穿始终。又如: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上课,要求他们进出教室时应做到“静、轻、快”,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持洁净,与同学共同分享实验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认识到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

  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比如:我在教学《灯泡亮了》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最后请每一组都进行展示,这样既注重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个体。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4、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件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课上学生观察种子,学生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活动,我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5、参观考察,渗透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励学生把学习科学知识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与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是全面体现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走出教室,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结合教材,开展考察、参观、调查等,例如:在讲到水域污染和保护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河水为什么会污染的第一手资料,我带领学生到家乡居民区密集的地方及排放污水的地方观察,他们发现河水的颜色、水中的漂浮物等就从感性上懂得了什么叫河水的污染。接着又实地考察了污染的原因,研讨了河水污染的危害。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紧迫。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上点滴的论述只是我在一学期科学教学中体会较深的方面。我认为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优良的品格、良好的品质一旦形成,那将会受益终生,但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当今所学的知识也许可会被遗忘。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0xx秋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2-01

小学学科德育总结12-01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05-21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07-02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5篇)12-05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3篇)06-30

美术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1-22

音乐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1-22

英语学科德育工作总结01-2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5篇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

  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围绕我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狠抓课堂教学、构建全新理念、力求办出特色。广大教师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全校学生主动合作、勇于创新;课题实验硕果累累、成绩斐然;教学设施倾力投入、逐年改善。

  一、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德育工作职责,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

  1.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负责、大队辅导员落实、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每位成员都有对口的负责年级,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既分工负责,又能团结协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确立德育目标,根据目标修订学校德育工作规划,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制订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凸显德育工作层次性的《德育工作三年规划》,并且每年都严格按照德育规划,详细制定德育工作计划,计划能与规划相衔接,落实好,并在年底进行总结,找出差距,总结经验。德育工作内容严格按照中央的文件精神进行落实,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优良传统教育为主线,贯穿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将弘扬民族精神和树立现代意识相结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课外实践活动、三级教育网络等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全方位的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在不断完善教师师德的监督、检查、奖励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1、学校修订和完善了《安固小学德育工作制度》、《安固小学德育工作考核细则及奖惩制度》、《值周领导岗位职责》、《值周教师岗位职责》、《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班级管理细则及奖惩办法》、《班级公物管理条例》、《教师行为十不准》、《结构工资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确保德育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学校党支部与每位教师签订了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书》,德育处根据本校实际,与每个班级签订《班级管理(学生行为规范)责任书》、《学生安全教育责任书》和《班级公物管理责任书》。

  2、学校致力于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师德投诉制度》,通过各类座谈会、家长委员会、行风评议员、校长信箱等多种途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取信于学生,取信于家长,取信于社会。通过扎实的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塑造了教师健全的人格,加强了教师角色的责任感,我校已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作风务实、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敬业爱生、教书育人蔚然成风。

  三、注重学科的平衡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注重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将学校的骨干教师分布在各学科中,以点带面,起到辐射作用,积极带领其他教师作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注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配备,如:刘银珠老师任品德组教研组长,以带动提高该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使其更能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常识的教育,重视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加强诚信教育等,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德育情感与德育体验。在心灵对话中享受品德教育的真与诚。

  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校本培训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我们主要采用集体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还利用一切机会,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有派德育骨干参加市、县、学区班主任工作培训,如总辅导员骆良水老师参加市辅导员培训和县班主任培训、孙少如老师(现调螺阳中心小学)参加县班主任培训。

  4、建立“学习型组织”,创“书香校园”。学校坚持每学期向全体教师推荐书籍,如《反思性教学策略》、《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爱的教育》、《把信送给加西亚》等,让教师养成读书、思考、研究的习惯。

  四、挖掘学科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教学全过程

  1、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以身教立德

  (1)我校积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广大教师以身作则,自觉将育人职责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

  (2)全校教师将饱满的热情投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做到以蓬勃旺盛的工作热情感染学生,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

  (3)教师们从认真备课开始,规范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规范板书、严格作业批改要求。

  (4)坚持以关爱和鼓励影响、教育孩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受到熏陶,学会关爱。

  2、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教学养德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重视各门学科中德育目标的达成,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过程。

  学校大力建设“书香校园”, 从“诵读古诗文、学做儒雅人”入手,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敏而好学,乐以忘忧——以参与修德。

  目前,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包括:作文、奥数、美术、舞蹈、信息技术、书法等。全校学生参与率达100%。校园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少先队的特色活动,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学校的艺术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让有才艺的学生都能找到展现自我和体验成功的舞台。学校的艺术节有合唱、舞蹈、体操、乐器、书法、绘画等不同门类的表演,许多节目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极大程度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特长。而且在六·一儿童节我校积极承办、参加学区汇演,学校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赏识,被信任的快乐,让学生在广阔的大舞台上更加自强、自信。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兴趣、爱好、特长普遍得到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教育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五、广泛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增强德育载体效能。

  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生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学校少先队在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切入点,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突破口,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引导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体验社会角色,如模拟法庭、小交警上岗等在亲历体验中享受教育的情与理。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践活动中的体验环节,从而把德育内化为学生自身品质的活动过程。培养出健康活泼,博趣自信,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小学生。

  1、感恩行动在队员身边

  教师节之际,学校少先队倡导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老师递上一杯茶、送上一本干净整齐的作业、亲手制作一张贺卡、献上一首小诗等等,使孩子们从点滴小事中懂得知恩,学会感恩。

  在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以“妈妈,辛苦了”,“感谢您——爸爸、妈妈”等为主题的活动,让队员们当一日“小管家”,当一天“爸爸、妈妈”,做打扫房间、洗衣、做饭、买菜等家务活,为自己的亲人洗脚,体验父母的辛苦,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分忧,学习生活自理的本领。

  六年级的同学在临近毕业之时,都会在各班的组织下,召开以感谢母校、感念师恩为主题的中队会,借此机会,让孩子回顾这六年的学习生涯,回忆这校园里曾发生过的一幕幕,从而激发他们对母校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2、安全教育活动

  “3.29”全国教育安全日,学校组织队员们学习到消防知识,大家都在中队内展开学习交流,写出心得体会,并积极参加“消防安全”征文活动。

  学校在“11.9”消防安全日组织队员们开展消防演习活动,使队员亲自体验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尝试合理使用灭火器,知道煤气罐着火扑灭方式,从而掌握更多的消防知识和提高了自防自救的能力。

  3、环保教育体验活动

  环境意识是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学校是传播人类精神财富、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场所。

  通过体验环保活动,呼吁大家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水源地迫在眉睫,带动及影响身边每个人,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爱护和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人类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好地促进人文环境发展。

  我校的原六(3)环保特色中队,在中队辅导员骆红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定期开展绿色环保行动,通过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绿护绿的环保教育。环保中队聘请农大的学生为校外辅导员,他们曾参观农大生态校园,和校外辅导员进行交流学习,在中队干部的积极带动下,队员们走上街头主动擦栏杆;走进社区打扫卫生;在环保日和环保月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倡导绿色环保从我做起,队员们树立起环保责任意识,并时刻警示自己要规范环保行为。

  六、坚持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认真贯彻“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五五”普法进程,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在优化育人环境中取得明显成效。校领导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校园创安工作及普法教育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把普法教育与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人人争当文明学生。学校还坚持定期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教育政策、法规;采取集中学习、专家讲座、观看录像片、座谈讨论、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2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2)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

  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3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寓传统美德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礼仪之帮,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优良的传统美德,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奉行的一条道德准则。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日常口语的教学,让学生从小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如教材中,问候语:“good morning!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英语中的“thank you!excuse me”经常出现,教师可利用这些礼貌用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身教重于言教”,课堂用语讲究文明、礼貌,在叫学生回答时或坐下时常用“please”,请学生帮忙时说“excuse me”,学生帮了你或回答时不忘了对他说“thank you!”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orry”等,教师这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同时也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对培养学生养成文明、讲礼貌的文明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寓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中不同话题。创设不同的情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习惯教育。谈论体育活动,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不怕困难,坚持锻炼;谈论时间,让学生在课文故事学习中学会珍惜时间,安排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等。

  3、寓社会美德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社会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是我们国人的骄傲。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全面渗透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等美德教育是我们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谈论职业,让学生知道每种职业都是社会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人人平等,人人都在为社会作贡献,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歌曲i cansing a rainbow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了欣赏彩虹、唱彩虹歌的乐趣之后,告诉学生:彩虹虽然美丽,但现在很少见了,因为空气变的越来越不清洁了,我们人人都要做环保卫士才能看到彩虹。学习动物一单元时,我适时告诉学生:鸟类和其它有益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要多关心他们、保护他们。

  4、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新标准英语是一套集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刻领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

  多年来,我随时随地地收集与课文中人物有关的素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及时穿插到教学中去,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思想教育。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

  整套小学英语教材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如谈论节日时,在学生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是十三亿华夏子孙最隆重的节日,庆祝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情况,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谈论动物时,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整齐有序地参观动物园,就可教育学生在参加小组、班集体、学校各种活动中都要个人服从集体,努力为集体增光添彩;在课堂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由此再让学生讨论你该怎样做才是热爱集体,让学生联系实际,用实际行动来关心集体,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

  5、寓意志培养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顽强刻苦地学习,要鼓励学生勇于同困难作斗争,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要持之以恒,坚定学好英语的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但进行思想教育并不是简单、枯燥、乏味的说教,而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巧妙地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中,这样所取得的教育效果远比单一说教的教育方式要理想得多。

  如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到学生中普遍有一种怕苦怕累的情绪,觉得自己一天到晚在学习,一年到头是学习,好象自己是天下最辛苦的人。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实际,上课时有意向学生提问:“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year?”学生答:“there are 365 days.”又问“how many days do you go to school?”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了。我趁势引导学生算一笔帐,请他们说出一年中所有的假日,用英文一一在黑板上列出new year’s day (1),may day(3),national day (3),spring festival (3),weekend (2×52=104),summer holiday (50),winter holiday (20),围绕这个列式,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英语数字表达法、节日的名称以及用英文加减法等,而且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接着再问how many days do you go to school in a year?学生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这时教师就感慨地说:how happy you are!此时不需多言,学生明白了他们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要珍惜光阴,努力学习。

  6、寓理想教育于外语教学之中。

  理想就是奋斗的目标。要培养学生树立为祖国学好英语的远大理想,当今世界处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外,还必须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科学文化,开发本民族的智力。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外语这门工具。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扩大,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一切文明成果,学习和掌握

  英语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教师要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德育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网络的高手。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4

  回顾这一学期的教育工作,感觉收获颇丰。由于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深入开展,使我在教育实践中有很大收益,教育思想也得到很大提高。下面我就工作实际进行以下总结:

  一、组织学生课内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新教材中的每一课几乎都有观察、实践、讨论部分,我以小组形式充分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涉及、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地把教师由说明者、讲述者、指导者转向服务者、咨询者和提供帮助的人。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的好与不好,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以及多少有价值的问题。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点,课中多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课堂结束前再让学生提出学习后的感想或还有什么疑问之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引导他们亲身去探究。另外,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出结论也很重要。在评价时,我会特意表扬那些在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有创新方法的学生。我常对学生说,老师看重的是你如何去研究,采取了哪些方法,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心理学表明,错误和失败的经历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不是只有成功才有价值。

  二、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在科学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深有感触的是科学教材在编排上很好地讲科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学生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科学知识并不是单一呈现出来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科学有了更直接的认识。而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张把课堂教给学生,这种做法不仅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快乐,不知不觉中,师生的交流也更加和谐了,教育也更加有效了。

  总之,过去的一年中,有付出,有收获,新的一年里,我将接着过去的经验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为新课程的改革和学生的未来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5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在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多采用“放羊式”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对学生从思想上灌输道德的方式方法欠缺,小学体育教学也忽视道德教育的环节,有种“闭门修道”的态势,并且体育教学研修较少,体育教师多通过自身的摸索来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教学模式,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仅无法实现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也无法实现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就体育教师而言,在长期闲散的环境开展教学,使得自身工作态度的散漫与对学生责任心的下降,这样的结果造成了教师自身素质得不到提高,还严重的阻碍了体育教学事业和德育教育的发展;还一部分教师以单纯的技术观点教学,而把情感的陶冶放在次要的位置,最终把体育教育的“育人”变为“传技”。这种现象阻碍了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针对诸多不良现象和状况,我们应该细致的分析德育教育在山区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渗透,充分了解德育教育之于体育教育的形式、特点以及重要意义并及时的调整体育教师的心态,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促进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现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着重要意义,有效的渗透不仅促进了体育教育和道德教育事业的双重发展,也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道德水平;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表现以下两点: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现的基本形式

  1、德育在体育教学理念中的体现

  健康第一,既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头一条就说: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①新课程指的健康是与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健康定义是相一致的,即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为贯彻健康第一新理念,体育教学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和科学的健身锻炼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坚持经常锻炼,增强终身体育意识;要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让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要搞一些适度挫折教育,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克服一个个困难,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的挑战。

  2、德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自控能力和协调能力。各种体育游戏,如“通过敌人封锁线”、“炸碉堡”等游戏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怀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些

  教学内容会时不时的对参加者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如长跑时出现“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比赛中对方犯规,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集体项目中如4×100m接力配合不够默契,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比赛节节胜利时,谨慎从事,还是骄傲自大等。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不断实现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

  3、德育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体育教学一般都在体育场、馆内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课前整队集合,体育班委向老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整合、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②显而易见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校纪

  校规和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

  4、德育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体现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取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赛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到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予期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有成就感,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有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直至取得成功为止。

  (二)德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现的特点

  1、直接参与性

  直接参与是体育教学的特点,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例如,跳箱、跳马、跨栏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艺术体操和各种健美操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各种球类活动可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作为体育教师要避免“贴标签”式的空洞“说教”,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直接参与和各种体育运动内在育人作用,并善于利用学生喜欢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寓育人于体育运动和教学之中。

  2、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是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师里听讲,而是在运动场馆中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因此,使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并且容易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到诸多外在因素(如天气、场地、车辆)的干扰和影响。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问题,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于是,便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机会,体育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机会”,因势利导,教书育人。

  3、理论联系实际性

  理论联系实际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必须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并且是在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同时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

  这是由于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运动心理负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完美发展,就必须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生理、心理两者同步发生,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育体与育心相结合。

  体育运动的这一社会学特征表明,学生在从事各种体育运动时按照一定规律与道德标准担任某种角色履行某种职责和义务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过程。因此,在学校体育中,应根据其教书育人的这一社会性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社会学的育人作用。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体育课本身是对身体活动的实践。而实践又是德育活动的根本特性。要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可能脱离体育活动,凌驾于体育活动之上。因此,学生需要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去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养成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

  (二)系统性原则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要考虑其系统性,决不能随意、随便地进行。就一堂体育课而言,它的教育性是通过身体活动来体现的,其深刻程度及教育性大小与否,也是通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来决定的。而某些内容又需要反复进行,步步深化。只有经过反复的、长期的教育感染、熏陶和磨练,才会收到一定的效果。这就是说它的内容和形式既要考虑其包容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德育的内在规律,只有掌握了德育的系统性,才能保证体育活动中“德育目标,一以贯之;德育内容,循序渐进。”

  (三)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要求体育课冲破旧的、僵化的思想,不断发展新思维、新观念。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6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2)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7

  一、我校德育渗透的途径的情况

  (一)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介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教师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4、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5、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初中有13门学科,。这些学科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穿3年。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2、学科德育的实施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3、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这次我们分析了中小学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德育渗透的情况。总体上看,课程改革方案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已作了归纳。这里仅举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为例作为说明。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步得到体现。

  (三)学科德育渗透中的问题及原因

  课程教材改革几年来,我校各科的德育渗透虽然取得不少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学科德育内在联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难以形成“合力”。

  各学科智育的任务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载体”也就不同,学科德育往往容易强调自身特点,各行其事,难以形成合力。以中学为例,同一年级学科一般都在十门或十门以上,但所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就很容易重复,或有的过深,有的过浅,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综合实现它们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难成合力,不利于学校德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年级面临着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同样需要研究它们德育之间纵向有的机联系。

  2、学科德育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留下“断裂层”。一是教师之间的不平衡。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差别是很大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总的来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随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二是年级之间不平衡。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学科德育的纵向之间,横向之间的衔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断裂层。

  对于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还来不及作深入的探讨,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几点:一是整个教育体系尚未彻底摆脱单纯应试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尚未完整地确立,突出表现在考试评价、招生、招工的机制上,教书与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学科渗透德育有时就变得可有可无。二是学科德育总体协调不够,除了课程标准制订中的问题外,编写教材、培训师资、教学研究三者之间也有脱节现象存在。

  二、学科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古人说,写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如一次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学生在搞小动作,暗示多次未改,我将他叫上讲台,请他在黑板上左手画长方形,右手画正方形,并且左右手同时进行,学生试多次后表示画不出来。我问:这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借事明理,没有批评、训斥,让学生懂得了道理。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深挖思想根源,严而无格;一强调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保持一致,教学中就“报喜不报忧”,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只讲国家在学科领域的成就,不谈其差距。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视德育。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既要讲古代灿烂文明,又要讲当前四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要讲改革开放的意义,又要强调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必要性;既要赞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坏的严重性等。让学生既为之鼓舞,又为之忧心,进而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4、注意“四点”,增强效果。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总之,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德育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网络的专家。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8

  新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又即将结束了。在新的形式下德育工作凸显出了其重要位置。体育教师在传播运动技能、运动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德育工作的渗透,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

  利用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提出本次课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

  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些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努力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理论课教学中,体育教材也有鲜明的思想性。如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利用教学中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法起着主导作用,它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必备条件,是体育课组织工作重点,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

  利用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课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具有活动范围大、组织工作复杂,干扰因素与偶发事件多的特点,因而教学难度大。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点评,以达到育人的目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时常伴有偶发事件的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篇三:体育学科德育工作总结体育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本期我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适时地将德育工作融入体育教学工作中,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使每位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并已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和锻炼,更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校整体工作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工作越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为一名新时期条件下的小学体育教师,我亦积极投身到此项工作中,进行了一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在学生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如下;

  一、身为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作起。

  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学生思想水平和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教师本身素质,因此,自己平时非常注意自身思想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除定时了解上级对学生青年工作的一些纲领性文件,尽可能多地向其他同事、领导请教学习外,还经常性的翻阅和查找一些关于学生德育工作以及做人道理方面的资料,用以提高自身修养,提高思想层次,获取更多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方法,以达到“全方位育人,多方面成才”的教育目的。

  通过本阶段的德育导师工作,首先使自己思想意识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开展学生工作中能够站在更高的思想高度来考虑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更能和学生融入到一起。

  二、在处理学生工作的具体实践中。

  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完善过去,在没有实行德育工作之前作起学生工作来,有时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由于和学生接触没有那么紧密,有些处理学生工作的方法方式只是在自己的头脑中觉得应该是怎样,没有完全深入了解学生想法,没有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理解问题,没有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许多事情处理起来,执行起来,觉得非常难于下手,有时甚至事倍功半。在实行了德育教学之后,觉得茅塞顿开,以前许许多多的学生工作问题仿佛豁然开朗了。通过前段时间的工作,的确

  使自己明白和深入理解了关于在学校全面实行德育工作的良苦用心。学生工作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将学生心里所想的所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管理工作、我们的教育事业,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才能够顺利实现。让打好学生基础、丰富学生知识、了解做人道理的初级阶段,到了毕业前一年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较高层次阶段。还应及时发现学生中隐含的急待解决的问题苗头,抓住时机尽快解决。同时,可以尽快的了解学生本身,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工作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进行。总之,通过本阶段德育工作,使自己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经验,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三、思维方式的改进提高,的确使自己受益匪浅。

  在新形势社会条件下,作为教师本人,应该是学生行动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自己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个人形象和个人修养的培养,努力以一腔爱心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我觉得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没有丝毫私利目的的爱。

  首先,爱就是了解。爱就是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学生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基于此种认识,自己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如:建立学生个人档案,适时让学生记周记,定时批改,进行接力谈心等。对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其次,我认为爱就是关怀,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的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意接受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师爱要公平、全面,“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亦同样需要爱。在这一点上,自己深有体会。在四年级有一名女生,非常老实本分不善言语、内向拘谨,不爱运动,我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向班内其他同学了解,得知其性格和爱好,便积极主动的对她进行沟通和辅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爱就是尊重。虽然教师与学生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地位,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理解学生要从他们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想法,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里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信任感。第四,爱就是责任,师爱既蕴涵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要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道理,基于此点,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非常注意教学过程这一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外,还在德育工作中倾注了百分的热情,平时着重对学生思想认识水平、道德规范以及做人道理等方面下大力气去展开工作,通过近一学期的教育引导,产生了明显效果。

  以上是自己通过近一个学期在德育工作中取得的一点心得体会,取得了一点点进步和收获,但同时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困惑,但我坚信壮志和热情是我们伟大教育事业辅翼,因我拥有美好的憧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志向和对工作的那份执着,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锐意进取,以更为出色的工作成绩向学校汇报。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9

  学期反思教育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培育成为历史的继承者和新生活的开拓者,使受教育者尽可能多地占有先人创造的精神文化成果,使之能在一个较高的历史基点展望未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注意渗透德育方面的教育,争取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型人才。

  一、在对待他人的态度方面

  由于今天我担任的是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对学习的习惯、要求一概不知,所以对他们习惯养成也成了我教学中的重点,首先给学生灌输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思想,老师尊重学生,学生也要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在他人发言时要学会倾听,见到他人时要主动礼貌问好。另外学会客观评价同学的优点与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还有同学之间要团结协作,学会与别人合作、相处,以及友好的竞争意识。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教育

  新课标下的实践教材,非常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常结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及时融“得”于教。如,在学习了100以内数后,教材在练习题中安排了100位小同学排队报数的'场景,让学生依次填出每位小朋友报的数,待学生填完后我及时提到:“看看这些同学站队多精神,你有什么感受?”一个问题问得学生个个神采飞扬,有的夸他们站的整齐,有的夸他们声音宏亮,还有的说到我们以后站队她要像他们这样,学生能说到这些我感到很高兴。再如,教学“第几”时,教材安排了公园门口的游客排队买票,谁也不抢不挤,相信孩子们认识到这一点后,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排队的情况他们会遵守秩序的。还有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育学生主动动手去实践,才会发现真理,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育学生养成早晨按时床,不赖床的习惯,并且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在教学“分类”时,教育学生做事要有条理,而且学会整理自己的学具、文具及书房等。还有在教学“9加几”时,借助学生开运动会的场景,教育学生要积极锻炼身体。

  三、升温、让赏识更趋理性,让学生的品质发展在一条拨动的曲线上内化成型。

  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只是一个开端,有了这个开端,还要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深入研究,进行一番“具体而微”的深入思索探讨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叛逆心理增强,对老师的赏识会漠然,只有以更趋理性的方式深入学生内心。

  1、尊重个性,赏识个性。

  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受家庭文化的感染,个人爱好的趋使,社会生活的影响,每个学生都会呈现出他最真实的一面,这是教育者必须要面对的,而且必须要尊重;这是教师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哲理思索,不能按照自我偏见而漠视了一些学生。个性无好坏之别。但却须指出的是对社会和他人影响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在尊重承认的基础上,引导向前完善,使之符合社会规范。

  班级建设需要用每个学生的才能,可谓是人尽其才,这样个性便可以发挥出其作用,教师这时赞识,会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发展的机会。教师要有多元文化修养。

  2唤起自尊,树立自信。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靠一两次赏识远不足以实现目标。教师必须做的是抛砖引玉,通过热情洋溢的欣赏来唤起学生的自尊,使其内化为学生自我品格的一部分。事实对比: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心理会形成障碍,缺乏一种成就感,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所以做事得过且过,最终自我放弃;而受到表扬和赏识的学生则不然,心中洋溢着一种激情,做事积极主动,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且经常会有所收获,久而形成一种内驱力,不断地促使自己进步.可见自尊需要呵护,赏识正是促使自尊最好的途径.而学生具备了自信的品质后,会对任何时都充满信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0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看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渗透德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入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渗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入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入行爱祖国受社会主义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熟悉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入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看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入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入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复习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天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计算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1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时很注意从有利于揭示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构建实验组织教学,但往往忽视科学教育教学的思想教育内涵,甚至在科学教育教学时与思想教育相抵触,使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如在三年级的《神奇的水》一课教学时,学生都知道水的一些相关特性,但是认识上还是相对来说比较表面。为了让学生认识水具有表面张力,我又准备了两组实验,以及一个体验游戏,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课上学生观察种子,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活动。我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科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科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教学《尽可能多的提问题》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观察物体,,比一比哪一组提出的问题最多。这样既发挥了个体的才智又注重了小组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这些点滴,那么德育在我们的课堂上无处不在。像教学《校园里的植物》,向学生介绍我国我国丰富的林木资源,《有序的生态系统》通过表演情景剧等方式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其实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也可能会被遗忘。但是优良的品格一旦形成,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是具有真正健全人格的人,才可能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我们也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2

  我们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下面我就谈谈我在平时是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的。

  一、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师生关系的主动者。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老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使命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能靠华丽、空洞的辞藻,要靠自己得体的仪态、良好的行为。因为中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还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最终取得了较好结果。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人物美,用感人的艺术形象、崇高的思想感情净化心灵,纯正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深的道德情操。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让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爱作者所爱,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不失时机的把思想教育寓于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不仅学到了英语语言知识,而且受到了思想教育。这对于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人才,贯彻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引导学生发掘英语语言及文章的深层内涵,并恰当地使其与现实生活结合,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面狭窄,疏离倾向严重,社会适应能力差,很需要在教育中弥补这一欠缺。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具有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而德育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要具有现实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发掘其内容的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英语教师,在教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把握机会,在恰当的时候穿插进德育教育,使我们的学生不但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心理也都好,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3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本期我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适时地将德育导师制工作纳入了我校学生管理总体工作中,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使每位德育导师都经受了锻炼,增加了学生工作经验,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校整体工作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工作越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为一名新时期条件下的小学教师,特别是搞学生工作的教师,我亦积极投身到此项工作中,并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在学生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提出来,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作为一名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学生工作的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作起。

  俗语说: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学生思想水平和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教师本身素质,范文写作因此,自己平时非常注意自身思想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除定时了解党对学生青年工作的一些纲领性文件,尽可能多地向其他同事、领导请教学习外,还经常性的翻阅和查找一些关于学生德育工作以及做人道理方面的资料,用以提高自身修养,提高思想层次,获取更多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方法,以达到“全方位育人,多方面成才”的教育目的。

  通过本阶段的德育导师工作,首先使自己思想意识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开展学生工作中能够站在更高的思想高度来考虑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工作起来,感到非常得心应手。

  二、在处理学生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过去,在没有实行德育导师制工作之前作起学生工作来,有时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由于和学生接触没有那么紧密,有些处理学生工作的方法方式只是在自己的头脑中觉得应该是怎样,没有完全深入了解学生想法,没有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理解问题,没有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许多事情处理起来,执行起来,觉得非常难于下手,有时甚至事倍功半。在实行了德育导师制之后,觉得茅塞顿开,以前许许多多的学生工作问题仿佛豁然开朗了。

  通过前段时间的工作,的确使自己明白和深入理解了学校党委关于在我校全面实行德育导师制工作的良苦用心。学生工作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将学生心里所想的所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管理工作、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全方为育人、多方面成才”的教育理念,才能够顺利实现。针对此点,我为自己这一德育小组的学生制订了一个发展规划,其中本学期和下学期两个阶段作为了解学生,打好学生基础、丰富学生知识、了解做人道理的初级阶段,到了毕业前一年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较高层次阶段。

  针对这一构想,自己本期首先在本德育小组试行了“周记制,为每个小组学生准备了一本周记本每周一次定时上交,每篇必读,同时认真批改。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隐含的急待解决的问题苗头,抓住时机尽快解决。第三,可以尽快的了解学生本身,通过周记的批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工作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进行。其次除在整个德育小组中召开每周一次的定时例会外,本期为迅速了解本组的每位学生,除建立了每位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外,还实施了“接力谈心”活动,一但有了时间都会找本组的某个成员进行交谈,面对面的相互沟通思想,多方位的了解学生,多渠道的了解他们的每一个想法,以利于把握以后的工作方向。

  总之,通过本阶段德育导师工作,使自己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经验,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从而,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感到得心应手。

  三、思维方式的改进提高,的确使自己受益匪浅。

  在新形势社会条件下,作为学生导师的教师本人,应该是学生行动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自己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个人形象和个人修养的培养,努力以一腔爱心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我觉得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没有丝毫私利目的的爱。

  首先,爱就是了解。爱就是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学生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基于此种认识,自己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如:建立学生个人档案,适时让学生记周记,定时批改,进行接力谈心等。对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其次,我认为爱就是关怀,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的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意接受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师爱要公平、全面,“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亦同样需要爱。在这一点上,自己深有体会。

  我们小组有一名学生名叫马庆功,非常老实本分不善言语、内向拘谨,家庭非常困难,但他本人从来没有向我说过,我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向班内组内其他同学了解,得知其家庭状况,便与系内领导一起商量,与学生处联系,将勤工俭学打扫教室的工作分配给了他一份,这样既解决了他的一些实际困难,又表达了学校以及系领导老师对他的关心,收到良好效果。

  第三爱就是尊重。虽然教师与学生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地位,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理解学生要从他们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想法,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里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信任感。如:我们小组的姚兴力同学,平时对系里的许多工作、活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思进取,通过与他的交谈,我了解到他在许多方面很有想法和见解,我就寻求机会,让他进入我们系红缨体育俱乐部社团工作,这样,既让他得到了锻炼,调动了他的工作热情,又给系部工作、社团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取得了一举几得的功效。

  第四,爱就是责任,师爱既蕴涵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要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道理,基于此点,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非常注意教学过程这一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外,还在德育工作中倾注了百分的热情,平时着重对学生思想认识水平、道德规范以及做人道理等方面下大力气去展开工作,通过近一学期的教育引导,产生了明显效果。

  以上是自己通过近一个学期在德育导师制工作中取得的一点心得体会,取得了一点点进步和收获,但同时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困惑,但我坚信壮志和热情是我们伟大教育事业辅翼,因我拥有美好的憧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志向和对工作的那份执着,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锐意进取、百尺竿头,以更为出色的工作成绩向党组织、学校汇报。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4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xxx周年,本学期的德育工作也开展了诸多的活动,凸现出鲜明的主题。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在新区政府的指导下,我校的德育工作以坚持科学发展、弘扬常熟精神、打造幸福教育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保持了传统的教育内容,又开展了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的德育工作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科任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一、师德教育放在首位。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今年又是全省师德建设年,我校始终能将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深刻认识到要办好教育,要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和造就一支师德优、业务精、作风正、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通过组织政治学习,大力宣讲优秀教师的事迹,引导教师学习他们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爱执教,刻苦钻研,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高尚师德。学校将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坚决制止体罚和变相体罚、禁止有偿家教、杜绝以教谋私等作为师德教育的重点,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改正。

  二、队伍建设得到重视。

  能贯彻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认真执行《常熟市班主任一日常规基本要求》,结合当前社会上的教育热点话题和学校实际开展研讨反思,引导班主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树立“三心”,即:“爱心、耐心、信心”;坚持“三不”,即:“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每周安排好德育工作,指导记载好《班主任手册》,重视对新班主任的指导,从平时的检查中指出存在的问题。继续开展“20111”学习活动,并将这项工作作为班主任的常规活动。从完成情况看,好多班主任还少主动及时。坚持班主任月工作汇报制度,做好每月的工作考核,使班主任工作规范化、方法艺术化、教育多样化,整体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本学期,推荐王维洁老师参加市骨干班主任培训,推荐王春花参加苏州“小学班主任工作技能高级研修班”。同时,王春花老师参加了世茂实小协作区班主任风采比赛,分读书演讲、情境答辩、教育随笔、才艺展示四个部分,最终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三、特色活动争创先进。

  1.“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系列活动。结合全市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在全体队员中深入推进“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主题活动,通过发倡议书、队员社区环保实践、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增强队员环保意识,引导队员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引导全校少先队员为学校、家庭、社区环境整治出谋划策,积极争做“文明小使者”,通过小手拉大手,营造文明风尚,促进家长、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共同参与到大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让“文明小使者”当好现代文明的倡导者、传播者。先后组织了发放倡议书、包干区卫生保洁、清除垃圾死角、争当文明小主人承诺签名活动,发放了《学生家庭宅前屋后卫生状况调查表》。组织参加了碧溪新区“小手拉大手”征文、摄影比赛,评比了20个卫生先进家庭。团支部组织开展了“我为学校美化作贡献”志愿者服务活动。4月8日下午组织三到六年级学生代表举行“清洁校园告别陋习,治理环境走向文明”签名活动。4月12日下午组织六年级学生到振兴路进行拾捡垃圾。4月29日,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位保健医生来校对一、五年级学生作了卫生保健知识讲座。

小学学科德育工作总结15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

  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

  开德育教育,故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养成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1、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小组实验《磁跌》,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我就叫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

  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吸引起大头钉来。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断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细致等等。这些细节、点滴都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提醒要求来实现,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并要贯穿始终。又如: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上课,要求他们进出教室时应做到“静、轻、快”,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持洁净,与同学共同分享实验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认识到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

  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比如:我在教学《灯泡亮了》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最后请每一组都进行展示,这样既注重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个体。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4、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件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课上学生观察种子,学生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活动,我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5、参观考察,渗透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励学生把学习科学知识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与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是全面体现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走出教室,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结合教材,开展考察、参观、调查等,例如:在讲到水域污染和保护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河水为什么会污染的第一手资料,我带领学生到家乡居民区密集的地方及排放污水的地方观察,他们发现河水的颜色、水中的漂浮物等就从感性上懂得了什么叫河水的污染。接着又实地考察了污染的原因,研讨了河水污染的危害。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紧迫。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上点滴的论述只是我在一学期科学教学中体会较深的方面。我认为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优良的品格、良好的品质一旦形成,那将会受益终生,但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当今所学的知识也许可会被遗忘。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0xx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