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文章。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刚川》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刚川》观后感 篇1
“砰!砰!”金刚川的上空,一架架美国轰炸机投下炸弹,爆炸声响起,河水被高高溅起,那座桥又被炸裂了;美军正得意,桥又修好了……观看电影《金刚川》,中国军人不屈服的刚毅和不怕死的壮举,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金刚川》是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影片,它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成,以一座决定战争胜负的桥作为线索,故事主角是守桥的志愿军战士,他们一次又一次建桥修桥,却一次次被美国飞机炸毁,战士们最后以血肉之躯搭起“人桥”,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战争奇迹。
为表现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暴的民族风骨和舍生忘死的民族血性,导演借鉴了黑泽明《罗生门》的叙事手法,通过三个观点讲述一个故事,影片分四个片段:第一段《士兵》,从修桥战士的视角来讲述,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战士们一次又一次跳入水中把桥修好;第二段《对手》,从美国轰炸机飞行员希尔的视角来讲述,看到桥梁一次次被炸毁,却一次次奇迹般被修好,感到难以置信,他十分瞧不起中国军队,最后却被年轻的炮兵张飞一炮炸死;第三段《高炮班》把场景转移到玉米地里,从一群炮兵的视角来讲述守护大桥的故事,张飞含泪埋掉关班长的骨灰,却被希尔炸掉一条胳膊和一条腿,他把木棍插进腿里当假肢,硬撑着走向炮台,用最后几颗炮弹将飞机打下来;第四段《桥》,美国飞机两小时投下上千炸弹将桥炸毁,不到半小时桥又奇迹般修好,到底怎么回事?导演把镜头转向河里,原来是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搭起“人桥”,让大部队顺利通过了金刚川。
看完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影片通过三个视角的叙事,让观众们感受到守桥的艰险和战争的残酷,我也被志愿军战士们在绝境中做出种种英雄壮举所感动。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们凭借着无畏勇气和坚定信念,告诉全世界:这场拉锯战赢的一定是咱们!
是的,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人那不可思议的建桥速度,铸造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民族精神。一个参战的美国飞行员惊叹:“我知道你们不信神,但你们的`确创造出神迹!”美国将领布雷德利也感叹:“这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是的,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人那舍生忘死的战斗意志,彻底扫除了任人宰割的百年耻辱,彻底丢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抗美援朝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被打趴下以后,第一次可以站起来跟世界列强抗争的战争。
《金刚川》观后感 篇2
电影《金刚川》不同于展现绞肉机似的战场画面,却把视角聚焦在战场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战士身上,他们的友谊、信仰与牺牲,好像讲述的就是身边战友的故事,更加令人久久不能平静。剧情简单,但以小博大。影片所表达的抗美援朝的精神,是所有中华儿女都能够感受到的。
看完电影《金刚川》,久久不能平静,感动于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拼搏,以血肉之躯保卫祖国的和平安宁。现在回想起影片中的几个情节,还是不由得湿润眼眶。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中国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一个个无名英雄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桥过江的故事,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金刚川》以四个不同的视角,展现了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战士在金刚川上补桥过江,抗击美军的战争故事。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以高炮连为视角讲述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最主要的两个人物是两名高炮手关磊和张飞。他俩是师徒也是战友,但在我看来他俩胜似血脉相连的兄弟。在关磊开玩笑地说出那句:想要这个炮位,用十发炮弹来换。而张飞则认真地回答说:可以。其实观众们都知道这个炮位早已暴露,是敌机下一次的攻击对象,但当那句可以说出时,我的眼角湿润了高炮连的战士们不畏牺牲,用仅有的两门武器和几十发炮弹,抵御美军接二连三的侦察机、轰炸机,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在夜里点燃火把,将自己视为敌机的活靶子,只为换取战友们能够快速过江。这一段将高炮连的战士们刻画的有血有肉、有痛有泪,将志愿军战士们无畏牺牲,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展现的淋漓尽致。
正如电影中美军接二连三炸桥失败后所说的那句话:不可能才是他们最厉害的'武器。是的,在当时军事力量悬殊的战争中,我们凭的不是武器,是亿万万中国人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决心,是我们无畏牺牲,只为换取后代和平安宁的信仰。正是有了这些,我们最终才能将美国人拉在板门店前谈判。
抗美援朝期间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住机枪的黄继光,熊熊烈火中为不暴露目标壮烈牺牲的邱少云
今日的我们何尝不是受着昨日先烈们的护佑,才能生活在如今这美好的和平年代。
在那个年代,我们的祖国尚无如今这般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中国人的精神,就是无可争议的神话!无论何时何地,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中国人,都可以让列强们看一下,中国人这道人墙,永远都炸不塌,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步伐,没有谁可以阻挡!
《金刚川》观后感 篇3
《金刚川》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志愿军大部队要过江支援阵地,但江上只有一座木桥,美军反复轰炸,志愿军工兵连反复修,以血肉之躯维护着关键的木桥,最终还是让大部队成功过江,到达前线阵地。最后一部分是对于主题的升华,也是影片所散发的精神力量溢出的一部分,很感人。
电影的名字叫《金刚川》,但其实电影所选择的故事,是金城战役中的一个小切片,所以这部电影其实是以一个小视角,来展现宏大的精神,电影其实讲的就是牺牲,就像电影里的一句台词“那一年我们才十七八岁,可我们都不怕死”。志愿军战士是因为不惧牺牲,才守护了那座关键的长木桥,所以我才说,用牺牲精神筑成我们最坚固的长桥。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贪于玩乐,虚度光阴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树立责任感,具有凝聚力,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成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欢林肯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来,有无数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祖国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满怀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我们敬爱的钟爷爷,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自己扛住危险,把安全带给全国人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富裕、无忧的生活,让现代中学生的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为了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耐心整理好每一条笔记,勤奋背好每一篇课文,严谨对待每一道题……前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们“为中华之安全而读书”。刻苦学习,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像我们的偶像那样报效祖国。
他们是楷模,是榜样,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
曾经给晚清执掌海关几十年的英国人赫德在1900年曾经说过一段话,别看当时的中国人看起来愚昧落后,可50年后,中国人的军队一定会震撼世界。有一首曾经谣传是晚清海军将领萨镇冰老人的诗可以为证:‘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
《金刚川》观后感 篇4
国庆档余热尚未散尽,一部名叫《金刚川》的电影就已定档10月25日!
电影是管虎继《八佰》之后又一重磅作品,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张译、吴京、李九霄主演,邓超特别出演。
与《八佰》一样,《金刚川》同为战争题材电影。影片聚焦抗美援朝,讲述在波涛暗涌的金刚川上发生的一场鲜为人知的生死较量,一场热血澎湃的战争往事。
在最具话题热度的题材和超强主创团队的加持下,直接成为了一部未映先火的影片,而且电影选择在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公映,致敬志愿军战士,意义非凡
以生命起誓 坚守金刚桥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金城战役打响后,为了保障向金城前线输送战力,军用后勤物资需要运送到前线。
金刚山是朝鲜半岛的第一名山,金刚川发源于此山,故而得名。而金刚川,便是运送的必经之地。河面宽窄,水流湍急。河上原有的一座大桥,在美军的飞机狂轰滥炸下,彻底报废。
没有桥就等于切断了前线部队的生命线。志愿者们的任务,就是要架起这座载重桥,誓死捍卫这座交通要塞,输送后勤物资。
当敌我实力及其悬殊的情况下,志愿者们依然勇往直前,传递着中国军人的荣耀;当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时,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精神长城,誓死做到人在桥在。
超强主创 打造史诗级影片
《金刚川》被称为2020年的史诗级战争片。由管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擅长刻画战争故事的三位硬核导演的合作,令影迷万分期待。
管虎的《八佰》才刚刚大爆,郭帆的《流浪地球》和路阳导演的《绣春刀》都是票房口碑俱佳的影片。
而主演阵容更是聚集了三位中生代演员的中坚力量吴京、张译、邓超,他们的票房号召力和演技更是有目共睹。影帝邓超的.特别出演,为影片增色不少。
与以往的战争片角度不同,除了尽可能展现当年这段实力悬殊的较量,《金刚川》更着重以个体角度去感受战争,更在意人物细节的把控,力求观众能与角色产生共情。看到战争的残酷,才更加懂得先烈牺牲的伟大。
管虎导演解读到:其实我们的主题是牺牲。中国人之所以能在板门店谈判,凭的不是武器装备,凭的是勇气和牺牲。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我希望能把抗美援朝精神之本给到观众。
《金刚川》首支预告中,志愿军战士们以通过那座桥为共同目标。融世代血肉金刚,换当下风平浪静。也是电影想要传递给观众的精神,即便身处和平年代,依然能够通过电影去感受战争的残酷和真实,去接近、理解每个为祖国牺牲的先烈。
10月23日,《金刚川》震撼上映,一起来电影院,感知这段鲜为人知的战争往事。
《金刚川》观后感 篇5
2020年10月23日,电影《金刚川》正式上映,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躯无悔许国的故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一次听到、唱起这首志愿军战歌,就让我们感受到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慷慨激昂、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场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赞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课本照进现实,校园里传承“英雄赞歌”。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的邱少云、黄继光。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英雄们面对艰难困苦时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互联网时代同样需要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把传统课本文化教育传承和发扬下去,还可以把各类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搬上互联网,让群众能够更直观地“切身”感受中国近代史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让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在心中牢牢扎根。
从电视走入生活,全社会唱响“英雄赞歌”。今天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守护的、用热血捍卫的`、用生命换来的,是他们所热爱的土地、国家和未来。抗美援朝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和实际的“口号”,而应当融入各类活动之中,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领域,推动抗美援朝精神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引导群众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大力唱响爱国主义正气歌。
从口号变为行动,工作中践行“英雄赞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动有落实。对英雄的怀念,就是把我们的敬国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汇聚成洪流,成为磅礴的“中国力量”。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个人生死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永远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把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提振干事。
创业激情的不竭动力,转化为在工作岗位上爱国报国的具体行动,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一步步埋头苦干,以超常的气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干事干成事。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让我们共同把这曲赞歌一直传唱下去。
《金刚川》观后感 篇6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都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炮火硝烟的战场,那个英雄先烈抛洒热血的年代。对于那段历史而言,或许更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教科书上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我们只记得他们都拥有同一个名字,“最可爱的人”。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70 年前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在陌生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换来了祖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换来了今天中华民族山河无恙。
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取材于真实历史的影片《金刚川》上映。影片从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场金城战役之前,渡金刚川,修金刚川桥为主线故事展开。金刚川战斗规模虽小,却关系着金城战役主战场的整体局势。当时后勤运输线要保证物资供给,而金刚川则是运送至前线的必经之地。它位于金城前线附近,最宽处达 60 米,水流湍急,不借助桥梁根本无法通行。为保障燕山部队主力能在大决战打响之前顺利渡河,负责掩护的炮兵连与负责修桥的工兵连在金刚川上与敌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
从接到任务到第二天凌晨大部队顺利过桥,整个过程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美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一次又一次的快速修桥,无时无刻都是
生与死的较量,一个战士倒下去,千百个战士站起来,最终用血肉之躯搭起了一座通向光明的军魂之桥。“那一年,我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俺们这些人,真的没一个怕死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旁白,没有艺术的杜撰,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真实感言,是志愿军战士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中国军人力量的体现,是老一辈革命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志愿军在金刚川上搭了一座生命之桥,影片在观众心里搭了一座触动心灵之桥。经历过生死的人,更惜生命可贵;经历战争的人,方知和平珍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世界从没有一刻真正的远离战争。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无比庆幸,不用担忧头顶上飞机轰炸,不用担心流弹、炮弹在耳边轰鸣,不用睁开眼睛就看到血淋淋的场面和无尽的厮杀,不用生活在血腥的恐惧之中。我们能在这个时代感叹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给了我们内心安宁的底气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可以脱离祖国而单独存在,我们有今天这样的生活环境,要感谢伟大的祖国。要知道,这个国家也曾伤痕累累,如今日新月异的面貌,是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现在幸福安宁的生活,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正视历史,珍爱和平,传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对先烈最
诚挚的尊重,就是把珍惜两个字放在心里,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珍惜他们用牺牲换来的美好的今天。
《金刚川》观后感 篇7
近日,电影《金刚川》于全国各大影院上映,掀起了观影热浪,这部电影是以抗美援朝为背景,讲述了当时志愿军在对我军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顶着敌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躯顽强抵抗,抢渡金刚川的英勇故事。电影生动再现了当时战争的艰辛与残酷,让我感受到了英雄先烈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观影后我颇有感触。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影片中最让我震撼的场面之一是我军工兵连接到命令,在第二天凌晨六点前要修好桥供大部队过桥,到达金城主战场。在美军反复轰炸,数次摧毁桥梁的.情况下,我军一次又一次快速修复桥梁,为的就是通过那座桥,为的就是坚守保证完成任务的承诺和保家卫国的初心,最终创造了战争的奇迹。金刚川胜利证明,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凝聚亿万群众不断走向胜利。因此,我们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风雨不改,坚守初心。
强化担当作为。影片中为保证完成上级的命令,保证让大部队在规定的时间内过桥,我军工兵连连长、步兵连连长、高炮班班长主动积极当担,发挥先锋作用,带领着战士们以血肉筑起那座英雄桥梁,为最后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当勇担使命,主动承担责任,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克服庸懒散,要下决心解决好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问题,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而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我们要勇于承认,并敢于承担责任,不躲闪、不回避、不推诿,然后积极主动地查找原因、总结教训、改正错误,从而提升工作水平。
汇聚团结磅礴力量。在美军反复轰炸,数次摧毁桥梁的情况下,我军一次又一次快速修复桥梁,这仅靠军队战士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依靠全军协作,影片中工兵连修桥,炮兵连反击,步兵连掩护,各司其职于战地齐心协力,抵御敌军,最后我军战士用他们的躯体架起了生命之桥,让大部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过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协作,有劲往一处使,才能事半功倍。要培养团队意识、团结意识、协作意识,以身作则,做有利于团结协作的事。
《金刚川》电影重现了我军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让我们共同把这曲赞歌一直传唱下去,传承每一位英雄的精神,铭记每一位牺牲的英雄。
《金刚川》观后感 篇8
10月23日在全国各大公映的电影《金刚川》,掀起了观影热浪。影片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感染力,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着眼于战争即将胜利前的战地一隅,以三连协作架桥为切入点,折射出了战争的艰辛与残酷,歌颂英雄先烈精神的同时,向牺牲的英雄先烈致以崇高敬意。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呼唤广大基层干部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要求提升自身作风建设。
坚持不懈“党建引领+初心坚守”绝不松懈。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之一,应当是我军接到命令,要在敌人的`轰炸封锁下,架起一座载重桥,为我军争取到对岸去的时间,参加金城战役。从接到命令的那天起,我军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通过那座桥”,坚守着“保证完成任务”的、“保家卫国”的初心,最终创造了战争的奇迹。时光流逝,英雄精神永存,广大基层干部应当着眼自身,聚焦作风建设,在工作中把握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党领导一切”于日常工作中,在繁琐工作之余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常“洗洗澡”,多“正衣冠”,风雨不改,坚守初心。不问万古流芳,但求此心勇敢。
石破天惊“先锋旗帜+使命担当”处变不惊。为保证完成上级的命令,保证让军队在8天内过桥,我军工兵连连长、步兵连连长、炮兵连连长积极发挥先锋作用,让不倒的英雄旗帜飘扬在战场上,带领着战士们以血肉筑起那座“英雄”桥梁,为最后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0年后的今天,广大基层干部,应当积极响应先进的“先锋”召唤,常悟先进精神,常学先进事迹。同时,广大基层干部也应当“勇担使命”,主动承担责任,在会面临危险的工作岗位上处变不惊,切实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力求工作成果石破天惊。愿护百姓安康,必保山河皆安。
求真务实“团队协作+工作落实”堡垒坚实。要想完成8天内架起通往战场的桥梁,获得战争全面胜利,仅靠军队战士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绝不可能,必须依靠全军协作,电影中,工兵、炮兵、步兵三连协作,工兵连修桥,炮兵连反击,步兵连掩护,凭借着“石榴籽”一样的团队精神紧紧“抱”在一起,才终于在每天落300多发的岩里渡口架起了一座炸不垮的桥梁,更筑起了我们英雄的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今天,广大基层干部也应当在工作中凝心聚力,加强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抓好落实,用每个人的努力,筑起坚实的堡垒。勿忘战友同在,且将慷慨前行。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电影《金刚川》中每一个英雄传递的精神都值得传承,每一个牺牲都值得被铭记,我们有理由坚信,只要党旗飘扬,我们就能让高山低头,让河流让道,让天堑变通途。时光流逝,精神永存,能唤醒广大基层干部的初心,提升作风建设,才应该是这部电影的价值所在。
《金刚川》观后感 篇9
近日,电影《金刚川》燃爆荧屏,上映首日票房过亿,实力演员组成的“金刚天团”演技炸裂,获得观众连连点赞。该剧以抗美援朝为题材,通过士兵、对手、高炮班、桥四个视角,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身无悔许国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精神值得我们基层干部笃学慎思、明辨尚行。
学其信仰如钢铁般坚不可催。克莱尔说,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援助朝鲜兄弟民族的解放斗争,保卫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全亚洲人民的利益,我们志愿开赴朝鲜战场……”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誓词,也是他们打赢这场战争的信念所在。电影中士兵说,“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在他们身上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句大话。现实生活中,面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实社会,诱惑多、欲望多,身在基层的我们,面对艰苦的条件、繁忙的工作要心中有党,行动为民,学其信仰坚定,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在风雨中为心中的'阳光奋斗。
学其团结如利剑般削铁如泥。《金刚川》主演张译说,“中国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团结都是第一位的”。《三国演义》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传为佳话。《金刚川》里,张飞和老关也上演着“义结金兰”的生死之交。张译说,角色起名叫张飞和老关,也是为了表达“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精神主旨。电影中“桥”,是战士们用团结筑起的钢铁之桥,他们不计生死,拼命架桥,诠释出中国人的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精神是融于血液,植于灵魂的。基层工作往往是既繁多又细碎,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我们要做一枚绣花针,与同事、群众团结好,将手中工作一一串起,化单打独斗为集体奋斗,为了共同的中国梦作贡献。
学其坚毅如峭壁青松般挺直。曹植在《白马篇》中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说的是面对国家民族大义,舍生取义,为国牺牲的坚毅。那坚毅是什么?在我看来,坚毅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棵青松,盎然屹立,任尔东南西北风;是关班长面对敌军战机,向死而生,操控大炮,最后被炸得粉碎;是张飞拖着残缺身体,单枪匹马,炸掉敌军飞机……和平年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也并非坦途,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钉钉子”精神,吃得了苦,受得了挫折,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在基层实践中挥洒青春激情,在基层舞台上演绎无限精彩,让个人的价值在为民服务中得到最大升华。
《金刚川》观后感 篇10
20xx年10月23日,电影《金刚川》上映当天,我和厂机关的40名同志在阜康电影院共同观看了这部献礼抗美援朝70周年的爱国主义影片。
金刚川是一条江,水深4米,水流湍急。江上有一座桥,电影讲的便是炸桥和修桥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53年7月12日。
志愿军战士必须在凌晨5点全部过江,江对岸是金城主战场,那里,我军和美军正在进行一场生死对弈。能否保证桥的安全让支援部队迅速通过金刚川成为了关键。
电影对同一时间、同一事件进行了不同视角的描述:士兵——我军侦察兵视角、对手——美军飞行员视角、炮兵——我军高炮班视角、桥——一座桥反复被轰炸、如火如荼修复的视角。
刚开始看的时候没有理解,很多镜头是重复的,看着看着就懂了。
演员张译无疑是影片中最出彩的角色,一条腿、一只胳膊炸没了,他用燃烧的火止血,用木棍支撑着身体穿过玉米地,走到战友们全部牺牲的炮位上,拿弹、压弹、瞄准、开火,一个人完成了原本6个人的操作,把嚣张的敌机打了下来。他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铁骨铮铮的硬汉,什么是自我牺牲,什么是百折不挠,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同样出彩的还有演员吴京、邓超。
战争是残酷的、惨烈的,牺牲两个字贯穿了整部影片。
一支莫合烟、一个哨子传递着战友间的相互关怀,那是争相赴死、铁骨柔情;弥留之际留言“不要管我,快修桥”听得观众揪心不已;男女互生情愫,对讲机中一句“前线见”,却是阴阳两隔再难相见;那五枚信号弹、那一堆熊熊燃起的火焰是炮兵主动暴露自己、吸引敌机、保护部队,那是他们与敌人共死的战书。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还有一个场面十分震撼,敌军“丧门神”反复炸桥,志愿军反复修桥。最终,当桥体被美军摧毁后,为了保证大部队按时过江,志愿军战士用身体架起了一座四层的血肉之桥!镜头之下,会水的战士脚踩在水底的桥桩上,完全被水淹没,他们托举着第二层,第二层战士托举着第三层,第三层、第四层战士托举起桥面。
这是一座美军再也无法摧毁的人桥,这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这是保家卫国的情怀。这座桥,粉粹了侵略者的'阴谋,将他们赶出了国土,保卫了祖国的安宁,换回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画面为证,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电影院里鸦雀无声。
在我们脸上,泪水长流。
心中,似有惊雷炸响!
影片最后,是迎接志愿军战士遗骸回国的真实场景。
山河无恙,英雄不巧,吾辈当自强!
《我的祖国》的歌声响起。——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我们缓缓起立,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致敬!
《金刚川》观后感 篇11
电影《金刚川》的故事主要讲述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金城战役”期间,志愿军某部战士们为了向前线输送战力,在敌军的炮火下坚守金刚桥的故事。
影片分“士兵、对手、高炮、桥”四个段落,以步兵、炮兵、工兵的不同角度分头呈现战役里的同一天,用不同人物置身于特定时间、特定地域、亲身参与整个过程而且身临其境的感知,去告诉观众、引导观众,从而获得观众的共鸣。始终聚焦普通士兵的讲述方式,以战争的局部、时代的细节,始终凝视关于“牺牲”的诸多问题:七十年前,英勇的战士们何以无惧牺牲慷慨赴死?七十年后回首,又该如何去致敬那样的牺牲,我们能否真正地、从心底理解时代的钢铁意志,英雄的热血与眼泪?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在影片《金刚川》中,那个身体被炸断的连长,牺牲前依然在嘱托战士“快修桥”;昂着头直面敌军扫射的高炮班长;还有那个被炸掉一只手和一只脚的高炮排长,死也要死在炮位上;当然,还有那些充当“人桥”的志愿军战士们。他们就是当年那些志愿军勇士的代表,也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
冲击感极强的个体叙事,代替了磅礴的集体叙述。我们从普通人的心门认领这些情感,随着血泪体会战争的残酷艰难,以及由此迸发的对国、对民、对战友至坚至淳的情感。渺小的人与庞大的战争之间,充满细腻的连接,微小的通道。战争的局部,细胞般完整传递出极限的意志、情感。《金刚川》最让人动容的地方就在这里。比起以往主旋律战争电影里一个个伟光正但形象扁平的英雄战士,本片中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几个角色似乎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金刚川》有很大程度的艺术化加工,影片的选择并非一比一再现历史,而是进行历史的`浓缩。虽然《金刚川》在刻画战争残酷与英雄悲壮上很精彩、很刻骨,但和真正的历史比起又略显稚气,毕竟电影是艺术,而历史才是记录。《金刚川》展现了无数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以及浓浓的战友情,电影中充满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细节,让人感动之余,也加深了年轻一辈对抗美援朝的印象。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展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敢于战胜一切敌人的决心和坚定信念,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和平时代,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岁月静好;更应牢记抗美援朝精神,为中华民族在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中勇毅奋进、不懈斗争。
《金刚川》观后感 篇12
原来英雄是这般模样!“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们要通过一条名叫金刚川的河,才能赶往金城参加最后一场大型战役。此前志愿军们修建的一座木桥屡遭美军炸毁。电影《金刚川》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四个不同视角——士兵、对手、高炮班、桥——叙述了志愿军渡河的过程。
影片以志愿军老兵和美国老兵的口述贯穿,在过去与现今的时空中穿梭,带我们回望抗美援朝那段令人铭记的历史。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炮班张排长临死前血透衣衫、目光坚定,和千万勇士以血肉之躯,筑成人桥让轻步兵过河的画面。
高炮班张排长为给师父关班长报仇,更为了大部队顺利过河,在手脚被炸得血肉模糊之际,仍拖着残躯,不顾一切地于纷飞战火中向敌机开炮。他的身躯仿佛也融入熊熊烈火:张排长心中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爱和对美军的恨,亦化作烈火熊熊燃烧——火,愈烈;心,愈坚!大火烧干了他的鲜血,他的身躯被牢牢凝结在炮位上。
他,成了一座雕像!这,是他的英雄主义!志愿军过河前夕,美军一次又一次派轰炸机炸毁桥体,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又一次次用双手筑起木桥。战况紧急,浓烟滚滚,最终,我们的战士们就以一尊尊血肉之躯撑起了一座飞渡之桥!而每一位战士肩上扛着的,又哪里是一块块木板啊?是责任,是使命,是新中国和人民的安宁!
我看见战士们的肩是颤抖的,我看见战士们的心是坚定的,我看见战士们身后的`人民是幸福的!这,就是他们的英雄主义!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
七十年过去,战火灰飞烟灭,血河重归澄澈,但山河仍未平静。疫魔袭卷而来,剥去神秘的外衣,露出狰狞的面孔,扰乱了百姓的安宁。
新时代的英雄们换上白衣战甲,逆行出征,奔赴抗疫前线。以“病人都送到我这儿来”为口号,以“守护人民”为己任,在黑暗中与未知搏斗,在摸索中和瘟疫斗争。浑身裹成“大白”,是人间大爱的天使;脸上道道勒痕,是英雄坚守的勋章。以生命守护生命,取胜一场场战役,他们,我们,为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复兴砥砺前行。
这,是他们,也是我们的英雄主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都有于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甘愿奉献牺牲的优秀儿女,他们的精神汇聚成黄河长江,浩气磅礴,一泻千里;他们的基因凝成三山五岳,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战士们拼搏奋战的场景至今绘在我心中,每当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能够挑剔饭菜是幸福的;能够早起上学是幸福的;能够坐着写下这段文字是幸福的。从小,我总觉得英雄是威风凛凛、战甲闪亮的,但当脑海中闪过的一张张炮灰覆盖的脸,一张张勒痕纵横的脸,我意识到,英雄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原来,英雄是这般模样。
他们从未远去,一直守护着我们。
《金刚川》观后感 篇13
关乎战局的渡江任务、转瞬即逝的行动机会、随时来袭的轰炸机群……在重重困难的阻碍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秉承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精神信念,通过严密部署、高效执行和誓死护卫,圆满完成了金刚川渡江作战任务,为金城战役的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电影《金刚川》在现存桥梁安静伫立在金刚川两岸的画面中落下帷幕,但那段用血肉和信念铸就的历史却必须被我们永远铭记。
铭记历史,是对先人的感恩与缅怀。我们所拥有的“今天”,正是先人曾深切盼望且为之奋斗的“明天”。没有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就无法实现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没有治国谋士的殚精竭虑,就无法创造转瞬即逝的发展机会。遗忘历史意味着将先人的夙愿付之东流;否定历史意味着将先人的信念践踏崩坏。纵然先人在战斗过程中从未想过后人将对自己如何感怀敬服,但我们却须为他们的付出与牺牲给予感念与珍惜。不念历史者不懂珍惜,不懂珍惜者不得机遇;不得机遇者无谓未来。牢记历史,感怀英烈,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实现目标,正是对历史和先人最好的报答。
铭记历史,是对自身的反思与鞭策。历史经验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和理论的提炼,能够在人困惑时指点迷津,能够在人迷惘时使人清醒,无疑是前人留给我们最好的知识财富。商业讲究第一桶金的运作,学业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任何事物都无法脱离历史的沉淀而凭空诞生。为什么“甲”使用了这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取得进展?为什么“乙”付出了这样的劳动和成本去完成任务?在与历史对话和思辨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置身于因果循环中晓理躬行,进而获得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知晓情境,才能执行计划、实现目标;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增长本领、创造未来。
铭记历史,是对后人的教诲与警醒。从近代的侵略战争和资源掠夺,到如今的贸易争端和文化渗透,西方国家企图遏制中国发展、削弱中国力量的野心从未消失。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国家通过舆论控制、影视输出、学术兜售等各种方式向中国输出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以此达到遏制中国传统文化、弱化中国民族精神的目的。外界诱惑此起彼伏、教育后世任重道远,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任务刻不容缓。铭记历史,不是宣扬沙文主义,也不是煽动民族仇恨,而是教导后人客观分析国际形势,理性对待国际关系,在和平中谋求发展,在稳定中实现复兴。我们既是历史教育的接受者,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只有铭记历史,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往事不追,来路熹微。只有铭记历史,保持清醒,才能在浪潮涌动的历史长河中保持前进的方向,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金刚川》观后感 篇14
电影《金刚川》改编自真实事件。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影片围绕金刚川上的一座简易桥,通过炸桥、修桥、守桥、过桥这件并不算小的小事,歌颂志愿军伟大的牺牲精神。
影片中场景布置、烟火与音效特技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演员演技表现也不俗,可以说,具备大片的元素。
但是影片的故事情节比较单一,而这恰恰是一部影片最致命的硬伤,换句话说,两个小时的电影,其实只有四十分钟左右的容量。这也跟影片采用了非线性多单元叙事结构有关,影片被生硬地分割成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往金城方向的志愿军步兵部队;第二单元:进行空中轰炸的'敌人;第三单元:守桥的高炮班;第三单元:桥以及修桥的工兵连。在这四个单元中,还加了很多解释说明的字幕,感觉有些乱。
这四个单元的逻辑是:围绕桥,步兵的核心是过桥;敌人是炸桥;高炮班是守桥;工兵连是修桥。如果是采用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方式展开,影片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步兵连行军至距离金刚川桥不远处的树林,美军两架B26轰炸机轰炸桥;美军两架海盗飞机前来侦察;美军榴弹炮轰炸桥体但炸偏炸到密林里的步兵连;美军榴弹炮在主角飞行员希尔的校准下炸到桥;飞行员希尔为年轻飞行员报仇摧毁了关班长的炮位;张飞又为关班长报仇打伤了希尔和他的飞机;志愿军远处的喀秋莎火箭炮反击美军榴弹炮;飞行员希尔私自换了一架新飞机来找张飞决斗;水里的延时炸弹爆炸炸死了高连长和女通讯员;飞行员希尔呼叫B29来轰炸同时自己被张飞击中。
假如用线性来叙事,故事比较简单。当然,可以采用穿插来完成这个线性的叙事,这样就比较完整,同时,可以增加其他细节丰富内容。而采用非线性多单元来叙事后,反而觉得不完整,感觉更像是把录像带倒回去重放一样,有点像让人猜谜又把谜底放在旁边一样。同时,影片似乎还缺乏主导故事进程的主角。总之,是失望大于惊喜。
这种非线性多单元叙事不是不可以用,本意当然是想通过不同的剧中人共同说明一件事,本片只能看做是一种电影新叙述的尝试。比较成功的有《敦刻尔克》,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详述,感兴趣的不妨去网上看看《敦刻尔克》这部影片。
最后,正是志愿军这种视死如归的自我牺牲精神,才换来之后长达70年的和平和安宁,我们应当珍惜。致敬英雄!岁月悠长,山河无恙。但愿世间再无战争,因为和平养育无限生机。
【《金刚川》观后感】相关文章:
金刚川观后感11-03
金刚川观后感03-05
《金刚川》观后感11-03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03-28
金刚川观后感13篇11-28
金刚川观后感精选20篇04-25
《金刚川》观后感13篇11-24
《金刚川》观后感15篇11-03
《金刚川》观后感精选15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