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春潮》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潮》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春潮》观后感1
郝蕾的演技,不需要我多铺陈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同时有两条命,一条命是给表演艺术的,一条是给生活和自己生命本身的。
对于表演一直充满热情和信仰的郝蕾,她勇于尝试在影视作品中,大胆挑战不同的角色,以达到自我突破,同时也让观众在荧幕上看到,和生活完全不一样的郝蕾。
郝蕾一直认为,真正好的表演,不是你释放专业演技,而是你要演人。所以在看不同时期郝蕾的作品,最后留在观众印象里,都是她饰演的丰满人物,以及那个人物下蕴藏的深刻故事。
当然,表演表演,表面的容颜,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演的方向。随着时间沉淀着年龄,郝蕾也在选角时,希望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现阶段状态和年纪的角色。依然是郝蕾的原话,她说,什么年纪,就得演什么样的戏。
所以当《春潮》剧本放到郝蕾手中时,她从《春潮》看到三代人共生的人生轨迹,决定选择出演《春潮》。
结果当然是郝蕾依然没有让人失望,她在影片中大部分看似冷漠的表演,光眼神泛起的`一丝泪花,就能让观众感受到郝蕾饰演的人物背后,压负着多么沉重的一段往事和挣扎。
影片当然也有矛盾冲突明显的戏份,当我们都以为人物要排山倒海发泄时,我们却看到郝蕾用极为收敛的表演,把原本要火山喷发的情绪,积压在有限的台词里,通过饱满的情绪演绎出来,呈现的效果,更能让观众感受到母女间误解和冲突之深,已经到了彼此不屑吵嘴的地步。
《春潮》观后感2
首先说说演员们,表演很棒,尤其要夸夸小演员,演得非常灵动。p.s郝蕾女士声音好好听哦,见到真人真的十分满足了!
然后是电影本身,节奏很慢,更像是一个纪录片式的故事。如果要说有什么很激烈的地方的话,一定是郝蕾女士徒手猛捏仙人掌了,看着手都在隐隐作痛。
影片中的郭建波是沉默的,沉默地退让,沉默着反抗。最后那一大段长独白特别有意思,明明是在对病床上的人说,但文学化的用词又像是她在写作。一开始我觉得别扭,但慢慢又感觉她在和我直接对话,我完全被拉进去了,这个人正在向我讲述她的痛苦,像一个诗人那样,用最精确、最狠绝的词汇控诉着她的母亲。
故事虽然是在讲两代人的.母女关系,但并没有把父亲这个角色抛弃,或者说,她们之间的矛盾其实都源于父亲,是母亲对他的恨,女儿对他的爱。你说纪明岚恨郭建波吗?我觉得是恨的,因为她的存在永远都在提醒她,自己当时做出的选择的代价。
你说爱她吗?我觉得也是爱的,否则也不会帮她照顾女儿。爱恨存在于她们身体里,两者矛盾又共生,恨让她们消散,爱让她们聚合。
春潮是什么呢?我得不到明确的定义。我仅能知道的是,它让冰化成水,裹挟着我们四处流淌。
《春潮》观后感3
电影海报上的那句“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你和世界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相当明确地为我们点明了影片的主旨——即深入挖掘原生家庭中的母女关系。
影片中,女儿作为一名报社记者,大龄未婚,无力平衡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长期寄住在母亲家中。与母亲的言语冲突似乎时刻都能够爆发,这使她长久的有种寄人篱下的'感受。随着情节的推进,她身上的遮蔽被一层一层地剥去,显露出掩藏在心底的伤疤。
然而,当这些只属于自己的私人回忆也终要被母亲剥夺时,无力与愤懑同时冲上她的心头。导演用手抓仙人掌这一个镜头表现那种无力摆脱原生家庭的愤懑和痛苦,滴下的鲜血证明自己还活着,满手的刺既是自我封闭的疼痛表现,也是对于不争现实的无力反抗。
小孙女婉婷从小与姥姥一起长大,聪明伶俐,常常口出妙语引人发笑,然而表面的客观开朗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面对母亲和姥姥的明争暗斗,她过早地承担了缓解家庭矛盾的任务,奋力填补两代人之间的罅隙。
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太过沉重,她也没有办法摆脱这些原生家庭带给她的烙印。因此在得知母亲曾经在怀孕期想要打掉她的时候,在剪破了姥姥的演出道具被她臭骂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痛哭。但这样的状态并未持续太久,因为她很清楚自己在这个家中所处的地位。明理、懂事,既然无法摆脱,就只能选择顺从。
《春潮》观后感4
作为入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竞赛单元作品,杨荔钠导演的《春潮》无疑是当仁不让的重头戏,不仅仅因为主演是郝蕾、金燕玲这样众口皆碑的演技派,更因为这部电影自身的质量,足以让很多人心服口服。
而早在一个月前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影片《春潮》就曾入围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并获得了最佳摄影奖。这部极具作者风格的`影片因其对家庭关系的探讨和对于女性身份、地位的思考在同类型影片中显得极具特色。
电影《春潮》讲述了祖孙三代女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故事。日常的家庭生活难掩三人之间的冲突与摩擦,姥姥(金燕玲饰)性情刚烈直爽,在外备受爱戴,在家却判若两人,频频诘难女儿;女儿郭建波(郝蕾饰)疼爱孩子,在孩子面前温暖开朗,而对待母亲,却又选择隐忍和克制;小孙女婉婷古灵精怪,但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之中,过早地学会了面对家庭关系的不和谐,被迫充当成人关系中的润滑剂。三人之间看似血浓于水,实则在家庭生活中矛盾冲突不断。
《春潮》观后感5
把郝蕾比作动物园里的长颈鹿,这真是绝妙的比喻!一方面知识观念使她能够超越庸常之人的视角看到更多,看得更广,也看得更透彻,此乃长脖子;另一方面,长颈鹿不会飞,它的四肢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同时它也被透明的“墙”关在狭小的笼子里,丧失了自由——向上,无法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向四周,无法改变或是逃离。这样的身心矛盾,直接导致了长颈鹿迫不得已的沉默。
郝蕾饰演的妈妈面对周遭的.一切,以及嘶鸣的羔羊,姥姥,报以冷眼与沉默。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妈妈。沉默,并非没有态度,恰恰相反,这既是郝蕾,同时也是导演本人,明确而坚定的态度。我们无法要求长颈鹿们放弃沉默,因为这是他们坚守的仅存的自由!姥姥病倒了,羔羊终于不再嘶鸣,郝蕾终于逮到机会滔滔不绝一吐为快,不再沉默的长颈鹿,这一刻她的确实现了真正的自由。
《春潮》也并非臻于完美,我想,有两个肉眼可见的方面可以再进一步打磨。一方面过多的手持镜头,不仅会在生理上影响观众,而且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表达,静止、稳定的镜头也自有其妙处。另一方面是滥用人物镜面成像的倾向,一种手法用得过多,那么每次的意义就被大大削弱,同时这也与红衣女子起着相同的作用,是否多余,这是个问题。
愿你我皆为长颈鹿,不再沉默。
《春潮》观后感6
文艺片用一种偏戏剧性的手法,安排剧情的矛盾冲突,人物关系,也贴切于生活场景,用一种比较平常化的镜头构成方式让观众植入场景中,传递给观众的情感。
这部影片也算是稍微有起色的一部文艺片,但是相比较于其它国产文艺片还是略逊一筹。在内容的`关注焦点上会让人有一些误解,特别是从预告片可能更偏向于讲述“性侵”这一类型题材,但是成片却把这一题材作为导火索,把这作为了一个冲突点。其实影片更多的是讲述一个家庭的纠纷,祖孙三代人,一头是长辈一头是孩子,而这家人都因为各种的关系而没有了男人,孩子的姥姥在内在外两种性格,在外和蔼可亲在家就是一副强势的模样,使得母女俩经常闹纠纷,懂事的孙女从小就有一副大人般的世界观念,三代人只要待在一起不是吵架就是打架。剧情就比较环绕式,整个过程都在围绕着一家人的争吵,直到后面关于姥姥的性格转折点还是过于突然,导演安排了一场生病住院,一段很长的内心独白,解开心结。
在写实的电影画面中安排了结尾的潮水,涓涓细流到大水塘,女孩跳进水塘玩耍,突然就从一个真实画面跳转到半真半虚的场景中,偏向于浮夸的艺术化表现,当然这样安排也有可能是为了衬题。在摄影方面以及剪接的处理上,基本上使用的手持镜头,贴近于平常的环境,也没有刻意升华场景表现,大多数场景也没有刻意追求轴线以及匹配剪辑,基本由一个固定角度长镜头组成。
《春潮》观后感7
春潮,顾名思义,指春天的潮水。春天的海水在引力的作用下,迅速上涨,一定时间过后,又快速褪去,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影片《春潮》所讲述的故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姥姥、母亲和孙女,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甜蜜和谐,而是波涛汹涌加暗流涌动。从貌似平静到偶有摩擦,从分歧不止到矛盾爆发,从偃旗息鼓到回归平静,也如同春天的'潮水一般,无休无止,从上一代人延续到了下一代人的身上。影片的故事,围绕着姥姥、母亲和孙女这三位主人公而展开。
姥姥离婚多年,从事社区工作,闲暇时间喜欢唱歌,在家里组织合唱队排练,同学聚会更是要高歌一曲;而母亲是当地报社的记者,性格沉稳,采访报道了不少负面新闻,不凑巧的是也离了婚;孙女还在上学,可说是人小鬼大、十分机灵,读书考试样样全能,是班里名副其实的学霸。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三人,也将从小到大、从大到老,这三段不同的人生阅历交汇在一起,在时间的包裹下,每个人都褪去了善意的伪装,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春潮》观后感】相关文章:
如何设计课文春潮的教案08-26
四年级语文春潮12-09
春潮涌动-临城县第二小学反思教研特色谈12-10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春潮》教学设计12-08
“激情闽江夜 共舞青春潮” 2009年新年联欢晚会12-13
激情闽江夜 共舞青春潮”2009新年联欢晚会隆重举行12-14
男人上路观后感观后感12-17
《飞屋环游记观后感》观后感12-20
喜福会观后感(附英文观后感)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