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观后感

时间:2023-09-07 06:54:43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环太平洋》观后感[热门]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太平洋》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环太平洋》观后感[热门]

《环太平洋》观后感1

  昨天上完古筝课,我和老爸去福建大剧院电影院看《环太平洋》,这是一部惊险中带着恐怖的科幻大片,因为怕里面的怪兽,我经常要捂住眼睛。对于科幻恐怖片我真是又爱又怕,爱中带怕,怕中带爱。以前看《20xx》也有这种感觉。我给《环太平洋》9.9分!怪兽画的太恐怖啦!有的像翼龙,有的像章鱼,它们要不就是恐龙的后代,要不就是水母的后代。

  这部片子实际上就说人类要环保卫生,不要乱扔垃圾,因为怪兽最喜欢的就是肮脏的'地方,而且片中最脏的地方就是中国的香港,是怪兽的最爱,这简直是对香港最大的鄙视,最大的侮辱!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部片子的第二个主题就是说进化论,怪兽从第一代进化到第六代,人类的机甲也从第一代进化到第五代,人类和怪兽的斗争真是连绵不绝,无休无止。听说导演还想拍续集,这很正常,因为他们可以进化到N代。

  第三,这部电影很明显地是在炫耀美国和日本,贬低中国,还有俄罗斯。不仅中国和俄罗斯的机甲不堪一击,一下就被怪兽灭了,太菜了!而美国和日本的机甲却十分威风,打得怪兽落花流水,美国帅哥和日本美女拯救了人类,拯救了香港!而且,美国的那个将军十分英勇,和董存瑞炸碉堡一样,和日本的神风特攻队一样,为了掩护队友,自杀攻击怪兽,这部电影把美国军人吹上了天!《阿凡达》却是贬低美国军人的,把美军比喻成无耻的拆迁队。所以,《阿凡达》要比《环太平洋》高尚一些,因为它会自我批评。

《环太平洋》观后感2

  首先,如果你有喜欢的熊孩子请一定带他去电影院看imax这会成为他一生的美好回忆(对小朋友来说这个剧本的程度也应该恰到好处)。

  1.双驾驶员同步的设定绝对是神来之笔,把战斗中人机互动画面的操作感和冲击力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2.只有中国机是三驾驶员这个设定略带腹黑地萌。机体设计也很炫酷。虽然说实话,打起来有一点像猴子。

  3. 中国小红和俄罗斯烟囱头在雨夜从香港海域出战那一段,小红的主驾驶用略带粤语口音的普通话喊“三点钟!”的时候真是燃得我心潮澎湃。

  4.我不是萝莉控但是mana酱那个蓝色大衣+黑袜红鞋真的很赞。

  5.全片大量stereotype,其强度反而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定位准确,富有诚意的大片。

  6.小剧情滥俗而且用力略过度,但基本上都不多余,尤其没有莫名其妙的所谓人物塑造。

  7.我没有特意留心但我不记得看到了任何植入式广告(真实商标非常破坏视觉效果)。连餐厅的纸盒装饮料都是架空设计。诚意+1

  8.非要复盘战略和战术的话,蠢不蠢?是很蠢,科不科学?当然不科学。(我保证比你能看出来的不科学十倍)不过只要怀着一颗吐槽的心,这些都是乐趣的一部分……

  9.主题音乐深入脑海。

《环太平洋》观后感3

  暂且不谈片面的艺术性,哥儿魔的电影最吸引我的,首先是那种稀奇古怪的瑰丽想象,这种想象包括他创造的奇幻生物,以及他设想的某些场景和道具。据说,每拍一部电影,他自己都会有一本厚厚的手记,里面画满了他脑海中的创意。

  在哥儿魔的每部作品中,基本上都有一个集中展示他怪趣(或“怪癖”)的场景——仿佛是托罗为同好者准备的一场同嗨晚会——最典型的.如《地狱男爵2》里的怪物市场(TrollMarket)。能玩视觉或特效的导演有很多,但自身亲力亲为参与设计的却很少,而这种带有导演印记的设计感,观众终究是能感受得到的,那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激情”(Passion)。

  对于《环太平洋》中的两大主角:机甲与怪兽,哥儿魔无疑是有激情的,可以说从小爱到大。在他成长的六、七十年代,墨西哥引进了大量的日本特摄影视作品,在其中泡大的托罗,很小的时候就土法自制了一个哥斯拉特摄道具,这回手握近两亿美元的制作费,还不把怪兽做得精细到极点么?

《环太平洋》观后感4

  对不起~一兴奋就上纲上线了哈。

  我想说的是,越是技术宅向的导演,越应该懂得物尽其用;暴敛天物这种人神共愤的没品行为应该属于某些二货导演,而不应该是自诩极客达人的哥儿魔。而且,作为资深宅,自然该懂得宅男们的恶趣味。片中机甲与怪兽的肉搏战,就算是片中最嗨的香港夜战,如果“危险流浪者”不亮出那把冷兵器,我还真嗨不起来。主要原因,在于托罗老师的动作设计太单调了,而且没有悬念,缺乏紧张感。

  我们不用要求对战双方像中国功夫片那般奇招尽出,而是说能否在符合各自物理设定的情况下,延伸出一些既新颖又理所当然的动作设计来。言语一时难以说清,试举一例为证:彼得·杰克逊《金刚》中大战霸王龙的段落,是个人认为西方导演在动作编排上的最高成就。小到符合角色生理特征但又出人意料的动作细节,大到整个场景一波三折的曲折设计,乃至动作连贯起来看的双方战略战术,无不考虑精到,是那种让人一边悬着心(紧张)一边拍大腿(兴奋)的设计。《环太平洋》中的香港大战,就欠缺这样的.火候。托罗可能没有意料到,他所表现的画面更多是刺激了观众的破坏欲,而非对机甲与怪兽纯粹战斗的观赏欲——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感觉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我认为后者是主要的,前者只是后者的附带效果。

《环太平洋》观后感5

  自从看完了环太平洋,我就忍不住去搜环太平洋二雷霆再起,并在今天看完了怪兽片也能这么燃,跟你一样,也是记者们来阻止虫洞里的怪兽,但值得高兴的是,第一个虫洞已经关上了,并且十年都没有出现痕迹,十年之后有很多人想要。偷取废弃机甲的零件给自己的机甲安装可被太平洋总监给逮住了,于是一名黑人教官训练猎人以防万一,纽特也是一个员工,他想制造无人机假,但是他的.老板不同意。

  于是它用自己研发的怪兽制造了一个无人机甲,并且用那些机甲不择手段被迫制造的冲动,至此,那些无人机甲门开始打开虫洞了,美国的火奴鲁鲁,中国的香港日本的东京已经发出了从虫洞出现的警告,好在科学家们及时关闭了,他们才没酿成更大的火,但还有三只怪兽已经从东京爬出来了。

  他们的目标就是富士山卖,因为复试上有大量的稀有元素,他们的血液如果沾上稀有元素,会释放十亿吨的毒气,地球上的生物无一生还,人类再次出动了机甲猎人复仇了。军刀雅典娜英勇保护者和凤凰游击士怪兽也组合大起来,大怪兽,但最后还是达到人类的团结之下,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团结,因为操控机器人是需要两个人的想法,和思维一样,神经元要连接内部,不能发生矛盾,不然整个团队就会垮掉了,比如划龙舟的时候不团结的话,十个男人也可能划不过十个女人,所以团结很重要,团结的力量是最大的力量,人多力量大,要时时刻刻的记住。

《环太平洋》观后感6

  说到底,哥儿魔在本片中所表现的,还是好莱坞电影自早期西部片一脉相承下来的“简单化”动作模式,机甲与怪兽打架的方式,不过牛仔们那种“打一拳,晃一晃,再打一拳,扑倒”模式的翻版。现实中的.打架的确不像咱们功夫片那种注重招式往来拆解,但对《环太平洋》这样的奇观电影而言,希望它在动作上也有奇妙展现,应该不算过分的要求。

  对哥儿魔而言,这种要求尤其不算过分,因为他过往作品中已经有不少很嗨的动作桥段,比如《地狱男爵》中克焰人(KarlRuprecht Kroenen)的袖剑与拐剑,《地狱男爵2》中Nuada王子的双刀与长枪,都是不输于港式功夫的令人叫绝的动作设计。即使拿托罗钟情的、相对不那么灵动的墨西哥式摔跤来说,也有N多肉搏绝技可借鉴,像片中这般傻大个似地互抡拳头,实在不是那么geeky。

  除开动作设计本身,对于爽爆的动作片而言,不同动作场景之间,还得有个累进叠加效应,也即前一个动作场景应当印发对下一个场景更高的期待、而最终的场景又真能达到期望的高度。《环太平洋》在香港夜战达到一个高峰后,后面就乱了套。最后的海底大战,无论从视觉刺激、还是情绪感染力来说,都乏善可陈,成为一个让人颇为泄气的反高潮。

《环太平洋》观后感7

  如果哥儿魔对这一题材没有情怀就算了,明明是有执着的迷恋,却没能一嗨到底引发爽爆体验,何解?

  我觉得是托罗老师太认真了,太想将这题材一炮打响了,为此在一些细枝末节的真实程度上耗费了大量精力,相对忽略了整体桥段编排的趣味性。比如说,片中的战斗有些过于突出双方体型写实性的“巨”与“重”,却忽略了人家怪兽既然长那么大体型、其生理机能必然已能适应那么大负荷的运动。金刚比一般大猩猩重N倍,却一样能做出普通大猩猩那样迅猛的动作,就是这个道理。而且,正因为有“巨重”的感官提示在先,如果有能表现出暂时突破体格重量的.动作——比如更多翻滚技、腾挪技、游走技什么的——那样的场景才有出人意料的惊艳效果,而这种“操!这都能玩出来!”的感觉正是让人爽爆嗨翻的玩意。

  此外,我还怀疑,由于投资巨大,哥儿魔有些受制于商业大片游戏规则。比如对于人类机甲部分过于认真以至于有些沉重,企图以此激发更多普通观众同仇敌忾的情绪。可这种沉重和托罗惯有的怪趣甚至恶趣味——以两个耍宝科学家及郎·普尔曼饰演的怪兽商人为代表——是难以兼容的,在我看来,这两种情绪在片中有些相互抵销,影响了对本片连贯而整体的观感。如果放开手脚,纯粹按fanboy的模式玩,我们小时候一手拿机甲一手拿怪兽时梦想的各种匪夷所思的战斗场景,未始不能实现。

《环太平洋》观后感8

  “怪兽来了!”今年暑假上映的《环太平洋》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却不知这部电影片段的真正含义。看过电影一定知道博士和怪兽通感后说的话:“这些怪兽在恐龙时代来过地球,它们认为那时地球的环境不易它们生存,现在地球环境不断遭到人类自己的破坏,特别是一氧化碳增高,它们觉得很合适就开始来地球猎杀食物。”

  为什么一氧化碳增高?是因为人类大量排放废气。现在排放的废气已导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这就是人类造的孽啊!

  我们刚刚也做过一份环保调查记录,也发现了许多污染。我们的中国,雾霾、沙尘暴、酸雨……这些天气灾害都是我们自己贪图小利,随随便便酿成的。现在南部干旱,农田开裂,农民的`饮水都有困难;北部洪涝,农田、房屋被淹,人民的生命、财产都受到威胁。我们为我们人类侵犯大自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请大家醒悟吧!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大自然,但是我们能控制自己,不要再去侵犯地球,不要再去侵犯大自然,不要再破坏我们唯一生存的环境了!环保说说容易实际难,就像高尔基说的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但是只要你付出了,就一定可以化为现实。大家只要有环保的梦想,就一定可以去实现,“怪兽永远没有机会来地球”。

《环太平洋》观后感9

  比如说机甲与怪物的区分度,各有特色应该是这类影片追求的境界;而之前发布的一系列设计图,也证明托罗先生的确有这样的'野心。可是,电影中我们却没有看到足够鲜明的特色。从怪兽方面说,如果他们不是一个一个上来、而是扎堆上,我估计很难把他们逐个区分开来,影片对于不同怪兽的作战方式缺乏独到精心的设计,特别是肉搏战时,分别以猩猩和蜥蜴为设计模仿对象的怪兽,是否该有不同的搏击模式?除了个别场景(如三叉尾巴与飞天巨翼),片中出现的怪兽给人的印象是面目模糊、缺乏个性。

  最可惜的是机甲,按理说最应该有个性、而且也应该最容易表现出个性的,最后也没能让人觉得有多不同。片中出现的俄、美、中、澳四国机甲,分别代表四代不同的设计理念,在动能及武器装备上也存在差异;然而在实际战斗中,它们的区别可不是那么明显。“危险流浪者”号是英雄机甲,需要更多出场机会可以理解,但哥儿魔也未免让它有太多逞能的机会了,特别是在与最先进的五代机型(澳大利亚的“尤里卡突袭者”)同场作战时,无论是动能还是法宝,都压过了后者。大哥,如果前期设计的系统差异最后表现不出来,那还费那么个劲设计干啥呢?如果英雄最终靠顽强或智慧取胜,可以理解;但让本来无法突破硬件设置的机甲也像“燃烧小宇宙”一样突然无敌,还真接受不了。这让研究过前期资料、且为哥儿魔能如此细致考虑而欣慰的影迷们,有一种受伤的感觉。

《环太平洋》观后感10

  这几天,我看了一部动人心弦的电影——《环太平洋》。这部电影精彩,刺激,非常好看。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太平洋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一只怪兽由太平洋海底的一个洞穴中出现,接着攻击了城市。有三座城市毁灭于旦。自从这一次遭受到巨型怪兽的攻击后,此后数十年间,不断有怪兽从海底的未知世界冒出,攻击洛杉矶等太平洋沿海城市。怪兽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攻击次数也越来越频繁,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人类世界笼罩在死亡与恐惧的.阴影下。为了保住城市,人们决定制造出自己的怪兽——机甲战士。每个机甲战士必须由两名人类技师操控。机甲装备有厚重的铁甲与最先进的攻击武器。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怪兽终于被消灭,用来传送怪兽的缺口也被炸毁,世界又恢复了和平。

  我最喜欢本片的主人翁:罗利。当他的哥哥亚希被怪兽杀死时,他愤怒极了,开启能量大炮把怪兽轰死,自己一人驾驶机甲来到浅滩;当麻子沉溺在记忆中迷失神智,准备发射大炮炸毁基地时,是他奋不顾身闯进麻子的记忆里,用尽了一切办法,终于将她唤醒,同时也阻止了一场灾难发生;影片要结束时,他们进入缺口,为了不让麻子受到伤害,他先让麻子坐救生舱逃了出去,自己却留在机甲里引爆炸弹,要知道那随时可能送命。罗利是个伟大的人。

  看了这部电影,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像罗利一样,有着不服输的精神,努力为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战”!

【《环太平洋》观后感】相关文章:

《环太平洋雷霆再起》经典台词09-14

环太平洋六大精彩看点04-30

《环太平洋》观后感11-05

环太平洋观后感06-01

环太平洋观后感11-08

环太平洋观后感范文09-16

环太平洋观后感9篇11-16

《环太平洋》观后感7篇11-15

环太平洋观后感13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