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观后感(通用16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功勋》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功勋》观后感 1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这是电视剧《功勋》引人深思的片头。我们不禁要问:英雄从何而来?先锋从何而来?看完电视剧《功勋》,相信每个人心中自有答案。
李延年,能文能武,这不是他成为英雄的先决条件,让他坚定不移为国家为民族而战的忠诚,才是他排除万难,以牺牲一切的决心和信念战胜敌人的决定性条件。
朝鲜战场上,面对敌人攻心战术,面对战士思想的波动,李延年没有采取高压政策,而是与战士们推心置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个人利益出发,引导战士站在家国大局的高度理解战争的意义,成功扭转思想极端的战士的认知,为他们重塑理想信念,为队伍凝聚起了巨大力量。李延年坚持“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的先进思想,教育挽救小战士。当小安东舍生忘死冲锋的时候,他心中想的不再是小我,而是李延年教他的懂得的“国家主权和人民的安危”。
战争年代,英雄辈出,在今天我们看来,所有为国家民族而战的前辈都是英雄,李延年就是这些英雄中的先锋。战场上,他几次独自整编被敌人打散的队伍,以少胜多,力克顽敌,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前辈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每一次创新发展都需要有先锋的引领。
谁是先锋?先锋出自何处?
没有哪一所学校专门培养先锋,更没有哪一个公司、工厂专门生产先锋。先锋来自于平凡,来自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无畏无惧的奉献精神。在新时代国家建设大军中,在各条战线上不乏。他们脚踏实地,不断探索,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经过岁月的磨砺,有一天,他们会突然呈现出惊艳的成绩。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成为先锋的条件,最终,谁能成为真正的先锋,取决于自我约束力,取决于奉献精神的多寡,取决于信念是否坚定,更取决于对事业、对公司的忠诚度。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并身体力行去实践,在自己的岗位上去拼搏,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才有可能像李延年和袁隆平等国士一样,成为人人敬仰的先锋。
作为一名望美员工,尽管我们很平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精进探索,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始终如一的忠诚,忠诚于团队,忠诚于信念,我们的未来一样不平凡。
《功勋》观后感 2
《功勋》是我的朋友推荐的一部电视剧,由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改编,6集讲述一个人物故事的拼盘剧。分为八个单元:《李延年》《于敏》《张富清》《黄旭华》《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剧集短小精悍,人物真实事迹感人,主角配角表演到位。
我很喜欢的《于敏》单元,它一开始就展现了于敏的一个选择。于敏放弃了准备很久的.出国留学机会,加入氢弹研究小组。当时,选择做研究意味着隐姓埋名,无法正式介绍自己职业,甚至对家人都要严格保密。而关于氢弹研究,当时中国没有先例,也没有资金用于实验,要从理论开始一点点摸索。于敏带领团队克服种种困难,摆脱美国期刊误导,建立我国自主的氢弹理论模型。克服恶劣的环境安排氢弹制造、各种数据监测仪器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包装氢弹试验顺利进行。然而在最终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引爆后,满街红旗飘扬,人们欢呼雀跃,锣鼓喧天地庆祝时,于敏却因为保密原则无法和妻子孩子分享他的自豪和喜悦,让人破防。我国当时的科研工作者就是凭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才让我国科技一点点追赶美苏大国,直到今天!
后续印象很深的是周迅主演的《屠呦呦》单元。二十世纪60年代,疟疾横行。国内外均无针对疟疾的有效药。此时,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中药所“523”课题组组长,攻关目标是抑制抗疟药物头号种子常山碱的毒副作用。然而此研究进展并不乐观,屠呦呦主动提出更换思路,寻找其它有效的抗疟新药。屠呦呦从民间收集针对疟疾的各种偏方,逐一筛选验证,终于找到青蒿。再从青蒿分离提取无毒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经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青蒿素对抗疟疾有效且无毒副作用,完成了国内抗疟疾药物从零到一的转变。屠呦呦凭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坚持,在医学上有所突破,获得传世功勋。
从他们的故事里,我发现是热爱在支持他们不断前进。热爱让他们克服现实的恶劣条件,甘愿隐姓埋名,一直默默付出,不断努力,将个人梦想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不断思考创新,最终在平凡中成就伟大。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热爱自己的工作,主动对问题进行复盘,不断充实自己,一步步变得更好,为公司、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功勋》观后感 3
电视剧《功勋》前段时间热播,收视率高涨口碑极佳。该剧用不同的叙事风格,生动、清晰地描写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精彩的人生故事。该剧总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能文能武的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每一个故事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观看完《功勋》后,我的内心充满了奋进的力量,不论是做国家领土的守卫者还是国防事业建设者,不论是做“男女同酬”推动者还是做抗疟新药的研发者,不论是做浩瀚宇宙的探索者还是粮食增产的助力者,心中想着念着的始终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强。他们的梦想不止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是将个人理想与共和国命运紧密串联,用行动诠释“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他们为国,为民,为全人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为了梦想的实现而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们坚定执着,饱含激情,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生的承诺,执着追求,持之以恒,且百折不挠。我们要学习他们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我们要礼赞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品格,向时代楷模致敬。
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人格力量高山仰止,中华民族一路苦难辉煌历程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离不开这些功勋模范为代表的各行各业默默付出、日夜奋战的每一位参与者,他们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愧为炎黄的优秀子孙!“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们就是国家的英雄,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学习老一辈楷模,志存高远、求真务实,拼搏奉献、勇于创新,无私无畏、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勇攀事业高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做出优秀的成绩,努力为河北交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功勋》观后感 4
《功勋》绝对是近几年主旋律剧目中的佼佼者。自开播起,就掀起了一片叫好声。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八个单元故事,每一个单元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其中申纪兰单元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个质朴、热情、能干、胆大同时赋予时代感召力的功勋女性的事迹令人感慨万千。
《申纪兰的提案》单元开篇即不落俗套,引人入胜。初嫁人妇的申纪兰面对村里男人去打跑返乡团而庄稼无人收割的节骨眼,毅然决然地带领全村的姐妹们一起下地干活、收割庄稼,保住了全村人的口粮。看到西沟村的群众朝不保夕的生活状况,她把自己的纺花技术传授给姐妹们,自己亲自去县里凭借高超的纺花技能争取到纺花任务,带领姐妹们纺花换小米,向妇女解放迈进了积极一步。正如李队长所说“前方流血打仗的是战斗英雄,后方流汗的是劳动英雄”,从她担任西沟村妇救会主任起,这个有担当的人物形象愈发鲜活起来。她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学认字、写字到在李队长指导下帮她接生,到她可以接过接生的衣钵,申纪兰在鼓励西沟村群众打破传统偏见的同时,也在不停提升自己。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申纪兰后来说“女人不是天生生娃的,新社会男女都一样,女人就该走出家门,男人能干甚咱女人就能干甚”。最可喜的是这次身边的姐妹们不再半信半疑,而是欢喜地赞同地一致点头“嗯”!
从下地干活到纺花组再到妇救会,《功勋》以递进式的语态塑造申纪兰先锋人设,她犹如时代的火炬手照亮了千千万万暗夜中内心挣扎的旧社会妇女,在黎明之前拧成一股绳地奋勇向前。申纪兰是一个时代的功勋之臣,但她又不止在那个年代,在我们繁华盛世,更需要她这样像光一样的火炬手,她是如此鲜活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善良、执着,有自己的彷徨、痛苦,但更多的`是勇敢、担当。新时代呼唤更多这样的火炬手,指引我们继往开来,在盛世繁华的路上勇往直前。
在单元片尾,看到现代女性就业率、女研究生占比、平均寿命等都有了质的飞跃,不由得泪湿眼眶。这是很多女性先锋一步步斗争起来的,她们敢于冲破偏见,闯出不一样的天地,作为新时代女性,我们更要挺起腰杆,要有自豪感,有勇气向不平等说不。申纪兰带领西沟姐妹们走出的一小步,就是全国女性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在此向所有为男女平等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功勋》观后感 5
电视剧《功勋》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整天,脑海里都浮现剧中人一个个牺牲时的场景。最震撼我心灵的,不是金天一、春兰、乔老板、项政委、梅津和卓越的牺牲,而是剧中年仅七岁的巧丫的牺牲。
剧中巧丫戏份并不多,是廖飞和卓越先后租住的康西公馆的老板娘的女儿,聪明可爱,廖飞和卓越都先后教过她学写字,她对廖、卓二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卓越准备离开新京去东林镇潜伏,外出办事出门前答应巧丫给她买糖人回来。巧丫开心地等着姐姐回来,等来的却是带兵去康西公馆抓卓越的黑木茨。年幼的巧丫由高兴变得恐惧,然而当黑木茨把大院里的人都赶去屋子里监视时,巧丫选择了院子一个角落躲藏起来。卓越满怀喜悦拿着买好的糖人回来,走到大门口时,巧丫从角落冲出来提醒卓越不要进大院,黑木茨残忍地枪杀了巧丫。
那句“姐姐,姐姐你别过来,有日本人,他们要抓你!”以及中枪后喊出的一声“姐。”,让卓越难以接受活泼可爱的巧丫瞬间死在她面前,顿时泪流满面,买的糖人也掉落在地上。若不是巧丫的妈妈还有叔叔冲出来和日本鬼子拼命,全部被枪杀,巧丫妈妈临死前提醒卓越快逃,恐怕她还难以回过神来。
直至廖飞协助卓越脱险,帮她更换成日本医生的身份,在火车站送别后,卓越离去时泪流满面,仍难从悲痛中释怀,镜头回放巧丫死前的那两句话。巧丫的死让卓越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残忍,也激发了她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决心要出色完成谍报任务。
第十九集开头这火车站离别的一幕,让我也不禁热泪长流。说不清楚为什么,心里堵得慌。是剧情太伤感,还是我太难过。
再次听柳云龙唱的《功勋》,在那深沉、激昂的片尾歌声中缓缓站起身来。
《功勋》的确在剧情方面有不少的漏洞和缺憾,即便如此,这部电视作品依然是成功的,特别是演员精彩出色的演绎,使该剧从人性化的角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活的人物,不论好坏形象都很真实。通过他们各自的命运告诉我们,是罪恶的战争把人类本是美好的感情变成仇恨和伤痛;把智慧和才华变成杀戳的帮凶。它告诉我们要铭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珍贵,而我们只有用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奋斗,让她强大、繁荣,永远不受侵略。
《功勋》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来,他们离观众并不远。
不过,在最危险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
祖国的强大,让他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争的恐惧和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会让他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艰难,永远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功勋》观后感 6
《功勋》摒除了"人物传记"的惯用叙事手法,集中阐述八位功勋人物取得成就时的高光时刻。八位主人公来自不同行业领域,性格也不尽相同,不同导演的拍摄风格各异,将带给观众多样的情感冲击。在片方发布的预告片中,伴随着郭涛饰演的张富清沧桑有力的画外音,八位主演饰演的功勋人物依次现身,他们是在不同行业领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画面在稻田、山间、医院、战场、实验室等不同场景切换,一段段往昔的峥嵘岁月就是对功勋人物"忠诚、执着、朴实"品格的生动记录和诠释。
《功勋》用单元剧的`形式,将首批八位功勋人物的人生华彩篇章与共和国命运串联起来。在预告片的结尾,王雷饰演的李延年发出的呐喊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祖国会记得我们,亲人会感激我们,是我们让他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是我们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不容欺辱!"因为他们,中国人不再饿肚子;因为他们,中国人有了上天下海的能力;因为他们,中国人过上了和平幸福健康的生活。是他们的永不言弃才换来这无数个感动瞬间,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的伟大功绩!"
每个单元的主角成为海报的主视觉,造型均紧密贴合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比如,李延年背后是熊熊战火,展现了其战斗英雄本色;于敏背后的一排排灯阵是他一生验算各种数据的象征;黄旭华背后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而他们的亲友、恩师们也依次出现在每张海报的下半部分,显示着他们的成功背后离不开家人、同事、领导、战友的理解与支持。海报下方的文字,也向观众传递了主旨:向功勋人物致敬,礼赞功勋人物的品格,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弘扬功勋模范精神。
《功勋》观后感 7
在《功勋》里,不仅八位传主的形象光彩照人,他们的亲友和同事也熠熠生辉。在家人群像中,从孙玉芹到邓哲,传主的妻子和丈夫们,在爱人为国担当的时候,他们默默地承受着分别之苦、扛起家庭的重担。《功勋》开始于七连高呼“保卫千千万万个二妞”宣言,收束于袁隆平对妈妈的告慰。在首尾相应之中,作品含蓄地揭示了在英杰自强不息的背后,有厚德载物的脉脉支撑。在同事群像中,李延年深得营长、教导员和团长的信任,于敏的自信有郝国志的力挺、陆杰的协助,孙家栋的担当有钱学森的信赖、李东海的嘱托,申纪兰的勇气来自李华的提携和韩记者的指点,黄旭华的设计有刘宏元、赵达生的分担,袁隆平的实验有陈洪新的肯定和谭胖公的'付出。《功勋》并未回避“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凉薄,更展现了木秀于林林必护之的温厚。
《功勋》不仅是一组赞美诗,还是一道思考题。在这部作品里,故事基本上都发生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那是新中国创基立业、爬坡过坎的时期。剧中的主人公大多处在物质条件短缺的条件下,艰难困苦如影随形。可以说,《功勋》弘扬的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穷且益坚的精神底蕴。穷且益坚不易,达而益坚更难。今天,在新中国经过70多年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之时,在国家实力和物质条件强大充裕的条件下,我们如何保持坚毅的进取精神,如何创造新的功勋,这或许是《功勋》带领我们在缅怀英雄前贤功绩之后,留下的思考。
《功勋》观后感 8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这个让我们吃了饱饭的人。他是我们一直爱戴的一个人,同时他也是爱了我们一辈子的人。虽然他在今年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会永远铭记他,他就是袁隆平先。
2021年5月22日,“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的袁隆平离开了,享年91岁。巨匠陨落,举世哀恸。他的辞世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之脊梁”,必将被我们永远铭记。最近观看了《功勋之袁隆平的梦》,让我感触良多。
袁隆平先生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旷古烁今,“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功勋》观后感 9
近段时间,我和父母观看了电视剧《功勋》。该片主要讲述了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于敏、申纪兰、张富清、孙家栋、黄旭华、袁隆平、屠呦呦八位功勋人物,在不同的行业领域为祖国的发展默默耕耘、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故事。
在这八位人物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在那个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年代,可想而知研究卫星是多么困难。孙家栋临危受命,召集中科院等十八位科技工作者开启课题。起初大家意见不一致,经常有分歧,后来他们统一认识、分工合作,携手攻克重重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并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为中国航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那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做个插头儿就能忙几个月,更别说研发卫星上天了,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孙家栋作为总体设计部负责人,图纸上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他自己勾勒,没日没夜的工作。他每天只睡三到四个小时,即使高烧39度晕倒在外,也从未请假。出于工作的特殊性,回家面对妻子的`质问“你去干什么去了?”时也只能编造各种理由。后来因为政治问题被工宣队抓住,不能参与卫星的研发工作,他就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站在研发室外面,为同事们及时提供数据分析和帮助。我敬佩他这股坚韧不拔的心劲儿,为了实现“骑着单车上月亮”的理想,任劳任怨甘心付出自己的所有。
反观自己,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儿小问题就退缩,真是太不应该了。我要沉下心来,学习孙家栋先生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踏踏实实的把学习搞好,才会无悔于自己的少年时代。
《功勋》观后感 10
《功勋》里第一部真是难得的以我军政工干部为主角的好片。政治工作是我军建军强军最鲜明特色之一,在党史军史上发挥了极大作用,遗憾的是之前表现政工干部的片子太少了,尤其是主角。
上甘岭》的指导员、《大决战》的罗帅都只是次要角色,不过细看可以感悟他们的作用;《东进序曲》的黄主任戏份很重,但主要表现统战工作。《亮剑》的赵政委其实真只是“管生活〞,见不到什么政治工作。《集结号》的指导员更是凑数。这次《功勋》全面展现了一个优秀政工干部该是什么样,什么叫军政双全。
这里面的献礼剧很多,每一步都是尽量复原每个人物背后真实的故事,这一部功勋还是很符合,很优秀的。
现在看到了周迅的屠呦呦板块,周迅的演技真的很好,我认为,用最质朴的造型,最接地气的演技才能让观众有代入感,周迅把科学家严谨大胆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真的很优秀。
在看张富清单元,非常令人感动,一位普通人把为国家为党的`奉献做到了最极限,是每个普通人、党员干部应该学习的典范,确实配得上共和国的功勋,向张富清前辈致敬!刚开始没怎么看明白,跟李延年和于敏比好似没有那么出彩,越往后看越明白,张富清不但是战争年代的战斗英雄,更是普通人在普通甚至是艰苦工作岗位上的战斗英雄,真真正正共和国栋梁、功勋。感谢国家给这样的同志颁发共和国勋章。
李延年局部,各个人物鲜明,性格立场有始有终,剧情每集都有自己的核心矛盾。李延年局部看出了关键是导演,毛导太牛了,编剧好、道具好,各种拍摄方式也新潮。
可以说是中国的“兄弟连〞,每一集都可以扩充到一部电影。6集李延年合并剪辑后就是一部优秀的成熟的战争电影。而且比某湖精彩,如果考虑到是现实人物改写,那精彩程度更加升级。
此后的雷佳音局部因为与上级和同事以及家庭的关系,颇具看点,有紧张有幽默。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先辈的奋斗结果,他们被写在历史上,他们的功勋我们也会永远记得。
《功勋》观后感 11
电视剧《功勋》讲述了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故事,他们或在贫困的基层默默地奉献,或隐姓埋名为国家科研做出突出的贡献,或从战场走向基层继续为人民服务,发光发热。
《功勋》既尊重时代真实的逻辑,又忠于功勋人物生而为人的情感。《功勋》人物,有“柴米油盐”,也有儿女情长。剧中细密的情节与细腻的情感让我感受到了功勋人物平凡细碎的“生活的毛边”。
《无名英雄于敏》从于敏与妻子孙玉芹的家庭生活讲起,于敏一离家便数月、对工作三缄其口,孙玉芹包揽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十月怀胎一朝临盆那晚,孙玉芹把熟睡的大女儿托付给邻居,独自一人提着脸盆、待产包步行去医院。氢弹爆炸成功,大街上人群欢呼雀跃,依然要保守秘密的.于敏只能借口发工资让妻子买一只烤鸭庆祝,而妻子则把工资做了各种生活分配,回到家中收听广播,于敏流下了泪水,他无法向妻子说明原因,只是要了一杯酒……
《孙家栋的天路》单元中妻子孕后期直到生产,孙家栋都在戈壁上与“东风二号”死磕。再进家门时,孩子已落地,妻子一人扛着家里全部家务。曾经,妻子也会为承受离别之苦闹点小情绪,为丈夫不肯吐露工作的详情而气恼,但在偶然被告知那是一项“伟大事业”后,她从此成为丈夫事业的头号支持者、捍卫者。一位位科学家的背后,是家人们义无反顾的奉献与付出。“其实这家,你是功勋。”这句台词是剧中于敏对妻子的心疼和抚慰,也是对科研人员家属的崇高致敬。
《功勋》让我深刻认识到功勋人物一生都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功勋的家人们也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正是有功勋家庭这样舍小家为大家、乐于奉献的精神,新中国才能又快又好地建设起来。
《功勋》观后感 12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最近一直在刷到这句话,之前没怎么在意,但在10月1日国庆晚会胡歌的微电影让我对它开始有印象,而这两天的《功勋》剧集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功勋》的第一篇章讲的.是7连指导员李延年,精彩的剧情,逼真的画面,还原度极高的音效,每一帧都是电影质感,这一篇章总共有6集,每一集都有泪点。
作为指导员,感觉他就是全能的,他了解每个战士的基本情况,更相信他的兵,所以他能理解小安东的所作所为,所以会有后面的“锄奸行动”,让那六个战士成了真正的。英雄。
他足智多谋,跟连长相得益彰,一个想到头,一个就能把尾给做完美了,所以有了他们配合完美的夺下364.6高地。
他勇敢无畏,为了能支援八连、九连,不顾炮火纷飞,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做了一次试验,得出了敌人炮火的规律以及保护自己的方式,成功保住高地……
最后的最后,三个连只剩下几个人了,还能记得宁死不当俘虏,要拿着最后一颗手榴弹冲进敌群,好在,集结号响起,他们成功活了下来。
当然,如果没有一如既往信任他的上级领导,他的工作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完成,比如差点就被人临阵换将,比如那次完美的“锄奸行动”。
很可惜,这双手没能写出心中那份感动的十分之一,那一群群都只是孩子,大多数人把生命定格在了最年轻的时候,只能说,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新闻报导,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运回辽宁沈阳,时隔72年,他们终于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只是归来仍是少年。虽说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但中国人讲究的还是叶落归根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而今天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
《功勋》观后感 13
近期收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电视剧《功勋》,讲述了首批8位共和国功勋获得者的纪实故事。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著名导演沈严、林楠、杨文军、毛卫宁、康洪雷、闫建刚、杨阳、郑晓龙分别担任单元纪实剧导演,8名导演共同完成的一部史诗力作,分别是《能文能武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其中印象颇深的是第四单元《黄旭华的深潜》。
“沉潜三十年,为华铸重剑”的黄旭华,1926年3月出生在广东,从小的志愿是学医,然而“七七事变”的爆发,日军的侵略,无休的炮火让他对未来有了新的方向。“弱国就要受人家的欺凌,受人家的宰割。”“我要制造军舰,抵御外国从海上进来的侵略。”年轻时候的黄旭华怀揣科学救国的理想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58年我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黄旭华被选中成为29人队伍中的一员,29个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的人就这样挑起了国家核潜艇的开拓任务。
黄旭华告别新婚的妻子和其他28位同事来到了一个荒芜凄凉、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开始了30年的`“隐居研究”,34岁,他投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发事业担任了“总设计师”的职位;46岁,他参与设计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下潜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64岁,他亲自登艇参与深潜试验,克服水压的不适,成为总设计师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的世界第一人。在这与世隔绝的小岛上,黄旭华还写了一篇打油诗以作纪念“花甲痴翁,志探龙宫, 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1957年——1985年,近30年的时间,黄旭华一次也没有回过家,父亲和二哥去世他也没有回去,父亲去世前都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工作。直至工作公开以后,黄旭华来到父亲坟前请求父亲的原谅,有人曾问他如何理解“忠孝不能两全”,他坚定地回答“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词作家闫肃曾这样评价黄老:“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如今95岁的黄老,仍坚持到研究所工作,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为鼓励装备科研人员不断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他向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为推动装备研制事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黄旭华院士为年轻科技工作者授课,他寄语青年员工要拼搏进取、开拓创新,为铸就国之重器再创辉煌、再立新功,黄旭华院士将个人所获得的各级各类奖项奖金逾2000万元几乎全部捐献出来,用于国家的教育、科研及科普事业。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他们用毕生的付出换来我们的岁月静好,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大国脊梁”,也是这个时代最该追的偶像。
《功勋》观后感 14
《功勋》绝对是近几年主旋律剧目中的佼佼者。自开播起,就掀起了一片叫好声。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八个单元故事,每一个单元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其中申纪兰单元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个质朴、热情、能干、胆大同时赋予时代感召力的功勋女性的事迹令人感慨万千。
《申纪兰的提案》单元开篇即不落俗套,引人入胜。初嫁人妇的申纪兰面对村里男人去打跑返乡团而庄稼无人收割的节骨眼,毅然决然地带领全村的姐妹们一起下地干活、收割庄稼,保住了全村人的口粮。看到西沟村的群众朝不保夕的生活状况,她把自己的纺花技术传授给姐妹们,自己亲自去县里凭借高超的纺花技能争取到纺花任务,带领姐妹们纺花换小米,向妇女解放迈进了积极一步。正如李队长所说“前方流血打仗的是战斗英雄,后方流汗的是劳动英雄”,从她担任西沟村妇救会主任起,这个有担当的人物形象愈发鲜活起来。她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学认字、写字到在李队长指导下帮她接生,到她可以接过接生的衣钵,申纪兰在鼓励西沟村群众打破传统偏见的同时,也在不停提升自己。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申纪兰后来说“女人不是天生生娃的,新社会男女都一样,女人就该走出家门,男人能干甚咱女人就能干甚”。最可喜的.是这次身边的姐妹们不再半信半疑,而是欢喜地赞同地一致点头“嗯”!
从下地干活到纺花组再到妇救会,《功勋》以递进式的语态塑造申纪兰先锋人设,她犹如时代的火炬手照亮了千千万万暗夜中内心挣扎的旧社会妇女,在黎明之前拧成一股绳地奋勇向前。申纪兰是一个时代的功勋之臣,但她又不止在那个年代,在我们繁华盛世,更需要她这样像光一样的火炬手,她是如此鲜活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善良、执着,有自己的彷徨、痛苦,但更多的是勇敢、担当。新时代呼唤更多这样的火炬手,指引我们继往开来,在盛世繁华的路上勇往直前。
在单元片尾,看到现代女性就业率、女研究生占比、平均寿命等都有了质的飞跃,不由得泪湿眼眶。这是很多女性先锋一步步斗争起来的,她们敢于冲破偏见,闯出不一样的天地,作为新时代女性,我们更要挺起腰杆,要有自豪感,有勇气向不平等说不。申纪兰带领西沟姐妹们走出的一小步,就是全国女性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在此向所有为男女平等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功勋》观后感 15
《功勋》用八个单元记录了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于敏、申纪兰、孙家栋、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的事迹。早在立项之初,《功勋》总导演郑晓龙就表示,八个单元的剧组有着一致约定:要尊重时代真实的逻辑,也要忠于功勋人物生而为人的情感。只有如此,才能拍出老百姓爱看的作品。
所以,观众看到的《功勋》人物,有“柴米油盐”,也有儿女情长。比如于敏,这是一个观众陌生的功勋人物,又从事着枯燥的氢弹理论研究,如此“隐姓埋名”献身国防的故事怎么讲?《无名英雄于敏》是从于敏与妻子孙玉芹的家庭生活讲起,于敏一离家便数月、对工作三缄其口,倪妮饰演的孙玉芹包揽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十月怀胎一朝临盆那晚,孙玉芹把熟睡的大女儿托付给邻居,独自一人提着脸盆、待产包步行去医院。单元最后一集,氢弹爆炸成功,大街上人群欢呼雀跃,依然要保守秘密的于敏只能借口发工资让妻子买一只烤鸭庆祝,而妻子则把工资做了各种生活分配,回到家中收听广播,于敏流下了泪水,他无法向妻子说明原因,只是要了一杯酒……在这个故事里,如果说氢弹理论研究是国家层面的叙事,那么在国家命运宏大主题的背后,普通人情感的微观视角,便构建起了有血有肉的故事张力。
在《屠呦呦的礼物》中,观众看到了屠呦呦作为一位科学家视科研如命的一面,也看到了她作为妻子、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一面。张颂文饰演的屠呦呦丈夫李廷钊,为了让妻子专注事业,一人包揽所有的家事。剧中用细密的情节与细腻的情感,来表现平凡细碎的“生活的毛边”。在夫妻之间,不仅有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更有对事业前途、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剧作用观星象作为夫妻二人对话的'场景,当两人在深夜仰望星空,畅想未来时,屠呦呦对李廷钊说:“你觉得人会老吗?我觉得不会,信奉科学和真理的人永远不会老!”这样的描写,既有科研工作者特有的浪漫情怀,又不显得刻意。
《孙家栋的天路》单元也没有忘记刻画“军功章的另一半”。妻子孕后期直到生产,孙家栋都在戈壁上与“东风二号”死磕。再进家门时,孩子已落地,妻子一人扛着家里全部家务。曾经,妻子也会为承受分离苦闹点小情绪,为丈夫不肯吐露工作的详情而气恼,但在偶然被告知那是一项“伟大事业”后,她从此成为丈夫事业的头号支持者、捍卫者。
一位位科学家的背后,是家人们义无反顾的奉献与付出。“其实这家,你是功勋。”这句台词是剧中于敏对妻子的心疼和抚慰,也是主创们对科研人员家属的崇高致敬。正是有了这些绵密扎实的生活化描摹,才拉近了功勋人物与普通观众的距离,英模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符号化形象,而是有着七情六欲、真实情感的平凡人。
《功勋》观后感 16
在观看《功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不仅有这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而且其背后的女性形象,也是令人感到啧啧称奇。比如说小安东遇到的二妞,于敏的妻子孙玉芹,再有便是张富清的妻子孙玉兰等,这些女性人物,心地善良,勤俭持家,坚贞不屈,支持丈夫的事业,都是堪称中国女性的优秀代表。但是,在今天的社会为何很难看到了?难道真的是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具体情况,且看下文细细道来。
首先,社会的进步发展,男女平等,女性越来越自主,独立意识很强。尽管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很多女性,或者妻子的形象,那么的温柔善良,默默支持丈夫的事业,觉得很是难能可贵。如二妞将小安东养大,而孙玉芹在丈夫常年搞科研的过程中,安心照顾家庭,抚养孩子,独自承担主要的家庭责任。同时,张富清的.妻子,秉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心理,一辈子追随他东奔西走,吃了很多苦,好在家庭没有破碎。但是,电视剧终究不是现实的人生,自然会采用很多艺术的手段加工和美化。另外,这些女性都是从旧社会、旧道德中刚走出来,受到传统的思想影响很大,依然在家庭中将丈夫的地位和事业摆在很高的位置,故而各自分工明确。不像今天,男女都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女性的社会压力更大,人们的家庭观念也在淡化,不婚不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今昔对比,差距太大。
其次,社会女权主义的兴起,也会使得一部分女性迷失自我。在今天社会,女性接受的教育越来越高,自主意识变得很强,再加上受到女权主义的影响,不愿意受到传统家庭观念和旧道德的束缚。同时,工作和事业上的压力,也使得很多女性不能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当然,也有一部分女性,长期沉浸在痴心妄想之中,希望嫁给富二代,或者一夜致富走上令人羡慕的高大上生活,对于普通的家庭生活也就不那么上心了,更谈不上责任和付出。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既要看到积极进步的一面,也需要立足于现实,过上脚踏实地的生活,摒弃幻想,开启幸福的人生道路。
【《功勋》观后感】相关文章:
无言功勋05-01
功勋词语解析05-21
功勋观后感04-08
《功勋》观后感11-06
功勋观后感12-05
《功勋》的观后感04-30
《功勋》观后感04-30
观看《功勋》观后感04-30
看《功勋》的观后感04-29
《功勋》的观后感范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