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通用11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通用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1
半夜骤醒,满脑子都是电影的场景和情节,似乎还没有一部科幻片给我如此大的冲击,实事求是地说,《流浪地球2》做到了。本对续作没抱有太大希望,考虑到孩子的科普教育才组队去看了这部电影,没想到却震撼无比,让人无法自拔。
开篇的空战和太空电梯宏大场景,誉为世界顶级的水平亳不夸张,除了二十多年前看的《真实的谎言》、《独立日》外,再没感受过同等的震撼。中国电影技术,特别是科幻电影起步虽晚,典型的中式技术爆炸风格,壮哉!
文明和种族的延续,是很难把控的科幻主题,在我看来,国内也只有刘慈欣、王晋康才有成功的作品。《流浪地球》于我高考那年的暑假刊载于《科幻世界》,用发动机推动地球逃离太阳吞噬,流浪于宇宙,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是对当时缓解高三压力的我的巨大奖励。可是当时年纪尚幼,对主题没有过多的思考。
《流浪地球2》并非1的续集,而是前传。片中李雪健老师饰演的中国外交发言人的角色用一万五千年前一根股骨断裂愈合的故事提醒人类抱团,在付出内斗的惨痛代价后,在毁灭面前,人类方能抱团互信。人类文明,是怀疑和战争的文明,也是牺牲和成就的文明,既有毁灭地球N次的核弹,也有关键时刻选择用生命引爆月球,以牺牲换取希望的决绝。
影片以人类内斗开始,数字生命还是实体延续,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只是不同理解认知的.争执与斗争,双方都认为是最好的拯救方式。片中以数字生命关键时刻联通全球网络以启动地球发动机的方式,完成了两种观念的融合。
文明和种族的延续,是残酷,是小我的牺牲。跳脱人情伦理的束缚,就像以抽签为主,辅以特殊贡献决定进入地下城的名额的方式。不考虑老弱妇孺的残忍,却是延续主题下的科学选择。这是影片没有刻意强调却在进入地下城的队伍中隐射的主题之一。
中式的拯救世界,必然是全人类的奋斗努力结果,境界上远高于美式的超级英雄,逻辑上也更加合理。在危机关头,在中国的倡导下,不同肤色的舍命合作,传达出一种非霸权的世界领袖风格。
观看这部电影,孩子们未必能看懂全部,却必然在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科幻,绝非简单的消遣,而是一种前瞻性的思考。给岁月以文明,给文明以岁月,都是我们正在做的事。终有一日,面对危机,人类必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2
腊月二十八两娃回来就订了大年初一的票,还在家又看了一遍《流浪地球1》。今天去影院看《流浪地球2》,原来2是1的前传。
《流浪地球2》除了超酷炫爽的特效,主打感情牌的剧情也非常令人动容。囊括了亲情、爱情、友情。细分到同事情、师生情、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人机情等。
电影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大尺度,气势恢宏的'。想表达的东西很多,科幻、人类团结,甚至人工智能的反叛,但要表达的核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相互团结,人定胜天,感觉很有格局。
人会消亡,但是人类会永存。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自身,在这次太阳危机面前。人类又一次选择合作,一部分人通过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人类的暂时安全。可以说这部电影对「给文明以岁月」和「给岁月以文明」进行了深入探讨。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3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系列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从第一步的震撼到第二步的璀璨。对于中国科幻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计划建上万台行星发动机,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影片相对于第一步场面更加宏大,刘慈欣的`想象力真的佩服。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4
一部时隔4年的续作要怎么超越前作?技术上来说几乎不可能,这部电影做了两个尝试,一个是将续作变成前传,另一个是讲一个更好的故事。那么《流浪地球2》做到超越了么?我的评价是不够惊艳,但确实有个更好的故事。
《流浪地球1》在2019年上映的时候制作水准是令人惊艳的,但故事结构很简单,基本上就是流水账式的遇到挑战,面对挑战,战胜挑战的过程。如果对全球政治有一定了解的人恐怕都会有个疑问:地球人真的能那么团结吗?巴别塔或许是个神话故事,但其中的内核却是相当真实——哪怕是全人类的危机,也不可能立刻达成一致,更不可能毫无分歧。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各国的影视作品只能回避这种分歧,凸显以本国的英雄和队伍的方式来拍摄,即回避了分歧的处理,又凸显了本国的优越性。
而《流浪地球2》在挑战这种情况,试图向观众呈现一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斗争,又不断妥协,最终实现蹒跚前进,团结大多数的过程。
作为一部电影,这种矛盾切忌多而杂,结构要简单,但框架要足够大。而《流浪地球2》选择的矛盾是以图恒宇为代表的“数字生命”理念和以周喆直、马兆为代表的“自然生命”理念之间对于什么是“活着”的定义之争。而刘培强一众领航员则是燃烧自己,为这两种理念提供动力和空间的“英雄”。
那么这两种理念的斗争以什么标准来进行争论呢?我的理解是“哪种方式能使得人类文明得以继承,并不断发展”。
这样的议题对于一般人而言过于宏大了,为了不使故事变得过于抽象和空洞,故事就得在叙事上强调时间的跨度——整个“流浪地球”的计划是2500年!需要十代人的努力,愚公移山也不过如此了。于是这个矛盾落地的方式就变成了普通人到底要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子孙的未来,还是用“数字生命”让自己在互联网上“永生”?
理论上讲,“数字生命”是大资产家和部分精英阶层的最佳选择,因为“数字生命”必然不是一个全人类都能参与的计划,资源和算力显然不允许做到这一点。照理来说,支持这个几乎的只有极少部分人。但事实可能真的如电影所呈现的那样,很多底层人员却会去支持这个计划,因为他们本就觉得自己的“自然生命”一无所有,但如果拼一把,让自己获得可以上传记忆,进而获得“永生”的机会,那就是一本万利!
对于这样的诱惑,抗议算什么,关监狱算什么,就是死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恐怖袭击,试图以阻滞“流浪地球计划”的方式让“数字生命”的方案得以通过。
说个衍生内容,西方对于灾难的习惯定式是“诺亚方舟”式保留火种;而“流浪地球”计划的核心却是带着“家”一起创造未来!我更认同“流浪地球”计划,你呢?
回到故事。那么这两种“选择”到底谁胜利了呢?故事表现出来的结果是这两种选择都完成了各自的“可行性实验“,并且仍然在不断的推进者。从电影的'结尾看,“数字生命”线路要由图恒宇在暗处不断向前,而“自然生命”路线则以责任的不断传承的形式在明处继续。
这个结果是一个不断斗争,又不断妥协的结果。斗争体现在不断的破坏和否定,因为时间的紧迫、超高的难度以及伦理的冲突,难以同时在这两种选择中分配资源;而不断的妥协是以刘培强为代表的“执行者”不断的处理因这些斗争而不断产生的危机而实现的,他们保证了这种斗争没有沦为彻底的毁灭。
在个过程中,图恒宇已经失去了他的亲人,而刘培强不得不面对失去爱人,并且离开孩子的情景,同样是对于关系的丧失,图恒宇选择重新解释“何为生命,何为活着”,而刘培强则选择接受现实。作为一名咨询师,我都能理解这两种选择,很多时候,人性可以很复杂,但这种复杂本身没有对错,只是很多时候个人的能力、经验和认知没办法去实现这种复杂背后的需求。
作为这一部电影的结尾大概是可以令人遐想的,但却为第三部挖了个“巨坑”——要怎么体现这两种选择的最终胜利呢?对于我来说,理解电影尚且不敢说透彻,就更难想到解决方向了。只有期待下一部不会用一个”共同敌人“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推荐指数是4星,因为光制作水准就值50以内的票价,其次这种有别于“西式拯救“的答案也令人耳目一新。但这个故事的矛盾尽管已经尽可能的去落地了,但叙述出来的效果仍然显得过于单薄而难以引发普遍的共鸣,故事讲得还不够好,哪怕加上我的理解恐怕也不够令人体会到这其中的复杂与深刻。所以要不要观影,看个人吧。如果有疑问或者不同见解,欢迎和我进行交流讨论。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5
到底如何才算是活着?是以肉身的形式活在世上,还是精神存活于虚拟世界,头脑永生?在责任与家人之间该如何抉择?面对灾难,我们是该得过且过,苟活一世,还是拼尽全力,赌那最渺茫的一线生机?看完《流浪地球2》后,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得到答案。
公元2044年,一个灾祸横行,人心惶惶的时代。太阳极速衰老之下,地球危在旦夕。人类分成两派,一派崇尚虚拟永生,以舍弃肉身,上传意识的方式换得永久的生命;一派认为死亡即是终点,却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起点,只有肉身存活于世,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活着。争执不下之下,两派同时开始行动。量子计算机与行星发动机同时研发,便如一杆天平,无论那边稍出纰漏便将被彻底舍弃,如同弃子。
太空电梯,一项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成为了地月之间的大动脉,为推离月球,减免引力提供保障,于2044年被袭,几近被毁。2047年,几经周折,赶工赶期完成的三大月球推力器莫明发生过载,产生爆炸,将月球推向地球。全球潮汐失控,月球冲向地球,引力即将失控,撕天裂地。冥冥中,某种特殊的力量似乎在阻止着地球的流浪。
导弹满天,无人机遮天蔽日,地面上人群慌乱,有兵士举枪反击,有空军登机作战,防空系统射出一条条火红弹链,如同上帝之鞭一般打出满天火花,仍是挡不住在天际划出一条条弹道的导弹。天空烟尘弥漫,忽的暗淡,全世界仿佛都寂静了,呆望着天空猛地坠落。
一只U盘插入接口,男人长出了一口气,不顾屋外严厉的警告,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整整十四年,从天黑到黎明,一版版公式写满屋中的角角落落,一次次沉思,一次次暴怒,一次次惊喜,一次次失落,他终于在虚拟世界中,给了自己女儿完整的一生。他闭上眼,在责任与家人之间,他还是做出了抉择。
电影中一字未谈“勇气”,却处处彰显勇气。无论是在“天空陨落”时,全世界都在质疑“流浪地球”计划,撤走建设力量,独坐在长椅上的'老人扭头看向身边的学生,眼神中带着不可置疑的坚定:“有些事不得不做,这便是责任”。纵使踽踽独行,纵使举世皆敌,那些不得不做的事便是义不容辞。中国独立支撑在七个月内封顶行星发动机便是责任之下的独行之勇;在重连北京互联网根服务器时,大水翻涌而入,各种仪器闪烁间,天旋地转,原本昏暗的房间霎时一片碧蓝,房间中的男人颤抖着手将一个不断变换着数字的密码器推给屋外的男人,他的眼神逐渐暗淡,却并没有绝望,输入这最后一组密码便是将地球推出安全距离的唯一途径,屋外的男人用力伸手,呼应他的却只有冰冷的海水。天灾之下,舍一人之命换万人之命,没有公平,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付出。可有人愿意,纵然放下情感,放下梦想,放下生命,担起责任的那一刻,勇气便占据了全部。危难当头舍身换密码便是对责任之下的担当之勇。
洁白的月球表面,千年不变的明月却已支离破碎,巨大的陨石一颗颗的砸向那蔚蓝的,它曾经守护着的星球,忽的火光闪过,密密麻麻的陨石群内出现了一个个渺茫的身影,白发苍苍的飞行员跳下船舱,走向闪烁红光的核弹,人类积攒了数百年的终极毁灭武器,现今却要用来拯救人类自身。最后的告别还历历在目,老人面目严肃地压下身边小辈举起的手,“把全人类的命运放在你们手上,我可不放心。”他大声吼出:“中国航天大队,50岁以上的出列。”这不仅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必死之处,更是将未来的希冀全部托付给年轻一辈。月球上,闪烁着红光的按钮被最后拍下,寂静无声,一朵朵白色的巨大蘑菇云吞没了那一个个苍老的身影,也将全人类的希望托起。老一辈人谈奉献,奉献之下并非没有索取,他们所希望的只是那如同朝阳一般的年轻一代能拥有光明的未来,哪怕残阳如血,即将堕入深渊……
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科幻电影,却处处反映着当下现实:全球发生的暴乱、恐慌;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种种共同瘟疫、灾难;大国之间剑拔弩张,和平共处成为过去,核战争一触即发;老一辈的无私奉献,新一代的努力成长。所有的所有都令人深思。作为青年一代,处于和平的当下,于我们目光所不及处仍处处存在危机。不要懈怠,不要沉溺,不要以为当下的安乐将会是长久之计。古人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一颗危机之心,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危机。所以啊,坚定前行吧,永葆希望,不要停留,只有在前行中不断磨砺,才能在真正的危机时挺身而出,成为所有人都向往的英雄。人类的勇气会不断谱写新的生命赞歌。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6
花三小时看完了“流浪地球2”,感慨颇多。首先,我想说的是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很难想象国内的科幻片能够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大大超越了我的期待值,无论是编剧、特效、演技都在线,还不适时宜地进行了“文化输出”,片中更多地是强调每一个人的奉献,而不是漂亮国鼓吹的孤胆英雄。
不过,所谓人无完人,片无完片,我们也能看到这部电影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拍摄镜头、剪辑与配乐,甚至刘德华与女儿的故事线都有一点借鉴电影“星际穿越”的痕迹;又比如整个剧本故事线颇多,使得导演不得不剪掉太多细节来把故事压缩到三小时,这使得没有看过“流浪地球1”的朋友们产生了故事情节的跳跃;再比如片中宏大场景的特效制作得很好,但对于细节特效的刻画还是有很多需要提高真实度的地方,玻璃碎裂划伤人的细节,太空中月球上人的步态,海水灌入网络机房的细节等都需要改进。无论如何,这部时间紧任务多的情况下制作完成的电影总体能达到这样一个高水准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其实并不主要是这部电影的制作,而是影片中两大对立派别支持的观点。“流浪地球派”坚定地认为要实施流浪地球计划,从而达到避开太阳危机,把地球推移到宇宙更安全的区域中,他们甚至喊出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而相对的“数字生命派”则支持”意识上传”、”生命数字化”,认为只要把人类的意识都上传了,那么大家就都永生了,完美避过太阳危机。
对于这两种观点,我联想到了两点,一点是来源于宗教的“升向天堂”或者“羽化飞仙”,或者来源于外星生命学说的所谓“升维”,从这些概念中我联想到“数字生命派”支持的是不是就是一种“升维”呢?在一个虚拟的“天堂”生活,逃脱人世间的苦难难道不美吗?第二点则是谁又能证明现在我们所在的世界是真实的'呢?不是另一种更高维生命制造的“数字化生命”?如果真实的情况确实我们已经是“数字化生命”,那“流浪地球”计划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虽然,我觉得“流浪地球派”的执著与牺牲确实值得敬佩,但我依然比较赞成“数字生命派”的观点。不过,我不太赞成“数字生命派”用恐怖主义活动来与“流浪地球派”对抗,我甚至觉得这是大可不必的,因为这两派中间无法逾越的鸿沟无非是一个载体,如果能寻找到一种载体,依然能把每一个“数字生命”灌入其中,而实体化,那两派的问题就解决了,既然已经造了那么强大的推进器与飞船,对于“流浪地球派”来说,造一个能够飞跃到另一个宜居星球,然后把上传的意识下载到另一个星球的克隆体中的难度应该来说会比流浪地球计划要更有可行性。
当然,我不支持“流浪地球派”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要完成这个计划很多人会被牺牲。因为计划造成地球停转,使得很多人不得不迁徙到地下城,这些人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饥饿、劫掠甚至因为辐射而患癌症死亡,另外还有不少人会为了实施这个计划而牺牲,这些人即便到了地下城也会可能会面临弱肉强食的处境,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你愿意看到你的亲人,朋友,或者自己去面对那样的状况吗?更何况那样的牺牲不一定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其实,“生命数字化”在现在已经正在进行中了,马斯克的脑机芯片与殖民火星计划就是奔这个而去的,我们现在大力开展的ARVR,也正是在为这个铺垫更真实的虚拟场景。按照科技的发展速度,或许十年之内,“生命数字化”技术就会突飞猛进到可以实施的地步,倘若我们真的遇到这样一场灾难,在抉择时你会如何选择呢?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7
抱着验证的心态去看完了电影《流浪地球2》,看之前看到影评两级分化,一派说很好看,感动人心;另一派说不好看,整个节奏太哆嗦,容易睡着。
我看完验证的感受是偏向后者,整个片子节奏确实太平缓,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卫家园的主题思想,使用了两条主线,一条是拯救地球的现实,一条是数字人类的.永生,整部片子看完记忆点很模糊,不像《流浪地球1》有很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点,比如“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一度成为当时朋友圈刷屏的热点。
这也说明对于内容创作的作品,没有人能够保证持续的受到观众的好评,而从事内容创作者的每一个人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就连我这个每天坚持日更写小作文的,也算是一个内容创作者吧,我还把这件事定位一件日更十年的行为艺术,只要有一天断更就算挑战失败,我每次开始写完当天的小作文,第二天不知道写什么,但是,我一定我要写点什么,因此,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想吐槽电影怎么样,而是感叹,生而为人,只要想好好活着,每天都是挑战,哪有什么一劳永逸啊。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8
今年的春节比往年丰富多彩,没有疫情的捆绑,大家都像夏季天暖脱衣的孩子,格外放松自如,天气也格适应人,有结伴旅游形成了扎堆,有烟花纵放消除以往的'不快,而我不想动不想扎堆,眼馋正月出的电影《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等,前天晚邀好一起看了《流浪地球2》。
该片全长3个小时,画面感震撼,
空间站的云宵电梯题冈设计出乎常人设想,科技感爆棚,让人有穿越时空的视野感觉。为了机械无法替代的人类文明保留并延续发展,屡屡遭遇反对派的暗中打击,让人猝不及防,画面十分震撼壮观养眼。特别是战斗机垂直极速追赶导弹扣人心弦,多次努力还是没保护好电梯导致空间倒塌砸向地球,场面悲状!
由于“太阳危机”,月球轨道改变,导致月球渐渐砸入地球,对地球形成灾难性毁灭,人类将面临末日灾难与人类文明长存生命存续下来,人类早就预料设想避灾,全球各国放下恩怨罕见团结,共同打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的时代,将地球推出太阳系。
可是设计计划赶不上变化,月球提前砸向地球,人类不得不急忙瓦解月球,面对命运,人类只能选取赶死队前往月球。故事情节感人,场面急迫让人气迫。为了地球不让月球碎片损伤地面人类,紧急启动行星发动机推开地球,可在各国不同密码解锁迟迟不能连成一起,让人心弦紧张!同时用moss电子生命引导情节让人更加体现人类对自主文明的敬重。遐想连连。
整整三个小时,画面几乎无尿点,题冈极致稀罕,还有种震撼画面太多压缩时间的感觉,使得整场电影的连贯性有敷衍的感觉,电子生命moss设想新意,场中众多情节画面,但还是没有易懂的表达,让人雨蒙蒙感觉。也许这是我感觉不足的地方。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9
大年初一,看了流浪地球2。第一个感触是自己的渺小。在宇宙中,人类只是沧海一粟,这样那样的烦恼更加是一粒尘埃。所以我们为啥要烦恼呢。想想看,太阳系马上要爆炸了,这个事情对比,上班的压力简直是不值一提,为啥不趁着世界和平,搞点自己喜欢的,反正活下来的.都是幸运儿,而我不一定是其中一个,过得开心,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还有一个感触还是自己的渺小,力量的渺小。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灾难来了,两难之际,我应该如何抉择,世界上无能为力的事情太多了,自己能掌控的,还是要努力去控制,趁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10
我们看到的是别人的享受,但我们看不到别人的牺牲。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因果就是公平。
我们有时候会劝别人放下,其实需要放下的都放不下,只有自然而然的才会不执念,但是我们所认为的别人的执念又怎么知道不是自己在执念?想去做的就放手去做吧。
“地球”只有一个,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对大自然保持敬畏。
个人的努力不值一提,团队的力量才可以发挥无限可能。相信自己的'队友——“我们的人一定会完成任务的。”
从历史上看,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而事实是人类把最精密的保密系统,都用在了自我毁灭上。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出路。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11
流浪地球2其实是流浪地球前传。能值回票价;比1更好看,无论从格局、特效或故事情节上都更胜一筹;最后的彩蛋一定要看完,是画龙点睛之笔,不看到最后是不能完全理解整个影片的结构的.。
一句话概括流浪地球2: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打底,以如何在危机中延续人类文明为主题,产生了保护实体生命还是将生命虚拟化的分歧,人类将以何种形式存在?文明将选择哪个方向演进?地球将驶向何方?整个影片我用一二三来概括。
一个危机:太阳即将毁灭;
两个选择:地球星际迁移寻找新的"太阳"或者数字化,意识到"云端"永存;
三条主线:刘培强故事线;图恒宇故事线;周喆直故事线。
影片的第一个小时我感觉有点乱,抓不住影片的.主线,感觉跳来跳去没有头绪,后来才发现是有三条独立主线交错进行的,在影片的结尾才把所有的疑惑全部解开,像打通影片的任督二脉一般醍醐灌顶。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04-20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通用20篇)03-31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通用7篇)02-06
《流浪地球2》观后心得(14篇)02-08
《流浪地球2》观后心得(精选48篇)02-23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11-25
对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12-05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05-29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