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观后感

时间:2024-11-12 13:42:42 晶敏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流浪地球2》观后感(通用27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2》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流浪地球2》观后感(通用27篇)

  《流浪地球2》观后感 1

  三个小时的电影剧情讲述了人类为了延续上古的文明至一千五百年之后,制定的让地球远离危险的第一步方案——摆脱月球引力,地球反向加速。随着太阳系的衰老,宇宙,恒星,行星都会因这太阳这颗恒星的突变而灭亡,地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家园,必须在末日来临前找到新的栖息地,自此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

  太空电梯,方舟空间战,军事无人机,月球基地…一系列令人震撼的大制作感受到了经费在燃烧,我认为,这可以说是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

  总能在其中看到一点外国科幻电影的影子。比如,三个新手村训练员第一次乘坐太空电梯安全带即将落下,他们紧张又好奇的心理,甚至表现出来的画面都和《星际迷航》很像。星际中男女主分别在自己位置坐下后,打趣中间的朋友缓解紧张的氛围。而这部电影中也是从这个角度表达新人的第一次上空间战的心理活动。

  但是其中最令我震撼的一幕,是550W量子计算机和数字化人类“丫丫”的U盘连接,却引爆了月球。当超计算达到最高算法时,全球联网时代,一台服务器达到数字化类人的程度足以让整个宇宙发生巨变。个人的举动引起地月颠覆,加之画面镜头拉远,从小朋友的眼中加速拉到太空电梯到月球到宇宙又回到量子计算机的聚焦探视眼,仿佛看到了宇宙的'尽头而宇宙的尽头就是自己。

  中国人讲的是团结,互助,是凝聚在一起干大事的魂。当缺少引爆引擎的时候,二百多人出征,为了地球活下去,为了人类活下去选择完成这个有去无回的任务。这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是嵌在心中的魂。

  话说回来,倒是思考到了一个问题,自然界变化莫测,正如片头的有人疑问一样,我们为何一定要拯救地球,拯救100年后的人类呢?也许太阳系外的某个文明也正在用他们的方式研究人类,用他们的语言记载着历史。太阳系衰老也是大自然顺应自己规律发展的结果。而人类为了自己生存解体了月球,此后还有木星危机,造成其他行星的破坏便是对的吗?不过反过来思考,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有在宇宙颠覆来临之时,留下文明的火种的权利,人类也有能力做到延续自己的文明。

  嗨,大小项目还都得是靠一个个坚守岗位的人,努力打工!建设美好社会!

  《流浪地球2》观后感 2

  作为流浪地球1的观众,必然不会错过这部续作,但又不是科幻技术流的爱好者,对各种科幻名词、技术问题没什么兴趣,所以这注定是一篇比较浅尝辄止的观感了。

  这部电影震撼,场面宏大,喜欢大片爽感的人,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电影。

  开头的太空电梯,中间的月球行走,结局的炸月球都是都是相当有看点的场景。

  令人泪目的剧情主要集中在刘德华的连接服务器和嗯,和死士炸月球的大场面上,倒计时读秒时令人血脉沸腾。

  优缺点也比较明显。

  先说缺点,流浪地球2塞的元素过多,它的主线是两条线,一条是移山计划,一条是数字生命,因为夹杂的元素过多,导致在中间的一段,情节有点乱且平,我旁边的.小姑娘在中间睡着了,却又在炸月球的时候醒过来开始哭,就很分裂。

  如此极端的反应,侧面反映出流浪地球2是一部缺点优点都特别明显的电影,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也会有。

  可能因为时长比较偏长,所以想把很多元素塞进去,最后导致的这个局面。

  但毫无疑问,它的特效是目前中国科幻电影里最顶尖的特效,和1相比,真实感和想象力都高了很多层次,第一个让我惊叹的点出现在太空电梯,飞速上升的爽感上,高潮部分则在月球的倒计的嗒嗒声。

  演员演技方面,沙溢展现了他的正常水平,让人泪目,

  吴京并不擅长文戏,所以他这次他聪明的增加了武戏的戏份,并且有一些搞笑情节,客观上减弱了他的文戏尬感,突出了个人的武戏优势,这点上我觉得很聪明,演技表现最好的当然是刘德华,他的眼神戏相对来说非常老练。

  1和2的呼应也很多,很有系列感。

  总体来说,喜欢科幻和特效大片电影的人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电影,但如果不喜欢的话,可能会觉得时间太长,中间部分有点无聊,

  至于说12哪个更强?

  当然2更强了,是值这个票价的,前提是题材对你的胃口。

  这部电影我感觉对中国科幻电影拍摄的突破是很有意义的,有点好莱坞科幻灾难片的范儿了

  《流浪地球2》观后感 3

  太阳进入末年,太阳系已经不适合地球生命,世界各国决定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即流浪地球计划。

  在这个浩大工程中有一些感人的瞬间:

  刘培强为了给妻儿留下地下城的名额,再次选择复役;

  图恒宇女儿因为车祸走了,只留下了数字生命卡,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可以让女儿拥有2分钟“生命”,图恒宇宁可犯错误,也要将女儿生命卡数据上传主机;

  周喆直在大会上关于一万五千年前那根股骨演讲:团结延续着文明火种;

  300名宇航员引爆核弹,当沙溢饰演的中国宇航员说到50岁以上中国宇航员出列,真的泪目了,不管是电影还是现实,真心感谢这些先辈们的`牺牲。

  电影真的太赞了,感谢撒花!

  《流浪地球2》观后感 4

  《流浪地球2》除了酷炫爽的特效,主打感情牌的剧情也非常令人动容。囊括了亲情、爱情、友情。细分到同事情、师生情、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人机情等。下面文字有少量剧透,但不影响观影体验。先说亲情和爱情。《地球1》中就提到过刘启(屈楚萧饰)的母亲韩朵朵,是因为严重的辐射病而去世的。观众都好奇韩朵朵跟刘培强(吴京饰)是如何相遇、相识、相知、相爱和相濡以沫的。《地球2》中把韩朵朵的部分补充完整了。难怪在首映时,屈楚萧说“老爸配不上老妈”(原话大致是这个意思)。女主韩朵朵的确是太优秀了。

  在选拔时她的成绩就比刘培强更优异。在刘培强跟破坏太空电梯的劫匪对打的时候,虽然主要镜头给到的是刘培强,刘培强也是出力最多的,但最终的胜利多亏了韩朵朵的加入。即便后来韩朵朵生病了,也在最大力度上支持了刘培强的'工作。她对生命的态度令人佩服,她最后的愿望令人动容。韩朵朵的精神永远是刘培强父子前行的明灯。小刘启的懂事,岳父韩子昂(吴孟达饰)的豁达,他们间的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虽然笔墨不多却丝丝入扣。图恒宇(刘德华饰)对女儿的爱超越了生命,虽然有走火入魔的嫌疑,父女情却让人泪目。

  师生情方面。第一对,师父张鹏(沙溢饰)见证了徒弟刘培强,工作上的成长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尤其是电影后面,张鹏不仅带头做出所有五十岁以上航天员赴死执行任务的表率,留住了众多年轻航天员的生命,为之后地球的航天事业留下了根基。还通过通讯设备,请同事把自己对徒弟的爱,用手势表达出来,更是给了刘培强生的机会,他们是亲如父子的师生情。第二对,周喆直(李雪健饰)和郝晓唏(朱颜曼滋饰)的师生情。正是老师周喆直的大胆放手和绝对信任,学生郝晓唏才能如此快速的成长,而且将良好的师生模式传承下来。

  同事情方面。刘培强多次救助身边的同事们。在太空电梯上,以一敌多,近身肉搏,压制住劫匪嚣张的气焰,为同事们争得时间。在月球上,把返航地球的位置留给同事们,自己坚持将剩下的核武器运送到指定位置,让给同事们生的机会。要不是遇到师父来月球支援,刘培强就真的交代在月球了。张鹏跟诺夫的友情和同事情,也是该片很大的看点。遇到危险时,他们间有着不需要商量的默契。执行任务时,他们都有着视死如归的心态。还有他们对年轻一辈航天员的呵护,难怪他们会成为最好的朋友。还有航天员们对刘培强和韩朵朵的帮扶。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机器人和它的主人间竟然还有人机情。比如,图恒宇的机器狗,对他不离不弃。还有,那个超级计算机为了跟人类更好的沟通,竟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部分思维方式,连说话的语气都变得幽默了。《流浪地球2》真的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充满爱的电影。友情提示,虽然片子的前面部分经常令人捧腹大笑,但片子的后面部分很费纸巾,请准备好。

  《流浪地球2》观后感 5

  首先肯定《流浪地球2》的道具与场景特效制作都很棒,堪称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从我们观众的视角看,已经不输世界顶级科幻制作了,起码是站在一个量级上了。当然背后类似电影的工业流程优化与成本控制应该不是一两部《流浪地球》就能够赶上的。

  但是,转折来了,我个人认为电影剧情里,在联合国那个国际舞台上,充斥了太多生硬的中国盛气凌人式的台词,比如李雪健在会场对国际组织负责人的那句“我们不是在和你商量,而是通知你!”,还有很多类似的.“硬”价值观输出。这种桥段可能让部分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一时爽,我却觉得有点尬。如果当下的中国硬实力确实是世界顶尖了,你用这个台词也没硬伤,好莱坞科幻电影就经常是他们一个英雄拯救了全人类,但那是以美国这几十年打遍全球无敌手的军事实力为话语权背景的,简单说人家也是有一点资本的。以中国当下的实力说这些台词更给人口嗨的感觉,虽然电影故事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但时间不是还没到嘛。有句话大家都熟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相传了两千多年,这是汉朝两名武将陈汤与甘延寿出征遥远的康居(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境内)把匈奴王郅之单于斩首示众之后才说的话。先将匈奴王斩首了,再说这狠话,西域各国心服口服,如果你过去了又没把郅之单于的人头挂在马上,你说这话谁理你?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被好莱坞电影洗脑了这么多年,他们的套路也看腻了,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灌输价值观的方式更加隐秘,更加随风潜入夜,这是就是他们的高明之处。很多他想灌输给你的“道理”,他不会在台词里明说,而是通过给你展示一个包装好故事,把你朝那个认知上引导,让你通过情节自我感悟出那个“道理”,事后你还觉得这是你独立思考的结果,润物细无声啊。

  以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的吸引力,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本参与进来,会形成一个资本与电影制作的良性迭代循环,讲更多的好看的故事给全世界听,这也是文化软实力输出的极佳途径。

  《流浪地球2》观后感 6

  三个小时,对于血糖有点偏高,频繁如厕的我来讲,一直坐着很是考验。只想说这电影让人全程无尿点,这部片子从神性还是人性,科幻还是科技,感性还是理智,浮夸还是瓷实,文艺还是工业风格上,均作出了最优解,我一直以为诺兰的《星际穿越》是连他自己都无法超越的一个对人类未来预判的细化,而《流浪地球2》的导演郭凡,则不光在对人类未来的预判上可以和诺兰不分伯仲,少了教类这样神性的牵制后,郭凡导演将我们《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看似笨拙,实则智慧、踏实、集体坚定意志力,为达目的不计付出的人性至美表达的瓷实且淋漓尽致!这是我们中国电影的希望,一直以为我们国家出不了我喜欢的“诺兰”,但郭凡给出了一部完美电影所有要素,每一个细节都打动人心。让我忍不住在这深夜,来感叹这电影。

  一般电影要打破第一部深入人心更进一层的效果太难了。流浪1里,我们已经看到国家强大的工业力量的体现,那是国人人心所向,我们对我们自身工业发展的速度和强度的骄傲,1正是触及国人这一内心情感,虽然不够宏达,但仍然让我们燃起了对我们国家科幻电影的热情,流浪1就像是星星之火,认识并定调国人胃口,流浪2则彻底开挂。看多了西方灾难片上帝视角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论调,在我心中,一直是没有共情和认可,我只把他们归结为爆米花式电影,所展现出的神性早已沦为资本附庸。流浪2的实力就是把西方那套神性和个人英雄主义去掉,不走西方灾难科幻片的套路,自己摸索一条科幻与现实结合的道路前行。特别是作为主角的刘培强,并没有作为最后去启动机械核爆的人,而是听从师傅的意见不扭捏不回头,直接坐上了去往地球空间站返回舱离开即将核爆的月球。这就是人性真实表达,因为他在地球上还有亲人更有他和韩朵朵的孩子。而启动核爆也不是某一个人,而是300人的集体行动,并没有过多突出谁,非常欣赏这样的真实。

  在地球和月球“移山行动”中体现出一点一滴瓷实的工业和科技化发展的进程中,在真实和科技感上,整个团队是下了深厚的功夫的,顾问团队里终于有了科学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这份实在,看出我们编剧和导演功力的强悍,他们不仅把故事砸得瓷实,更把工业技术呈现得细致且经得住推敲,我旁边的一位年轻人也说,相当于给大家科普了一次天体物理课。如果说流浪1的成功里有我们爱国的一份情感,那么流浪2目前的高评分状态,则像极了一位天资一般的娃,在别人玩耍时睡觉时仍然百分百努力,终于坐上了第一的宝座,但没有停歇,不为别人,只为更好地认识、革新和超越自己。所以我相信中国科幻电影一定会有更加美好未来,因为有这样的`电影人在不放过自己,在不断努力!

  在电影里对于人类未来这一宏大而又现实的命题,导演给出了两种选择:

  1、数字永生上传意识派;

  2、“移山计划”也就是后期的“流浪地球”派。

  这两派的争夺感贯穿全剧,从2044年的太空电梯恐袭和2058年的月球发动机过载爆炸必须炸掉月球,再到,最后用数字意识启动了地球的移动,正式开始地球流浪之旅,无不充斥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声音。这虽是科幻,但绝对来自现实,我们现在的人类能否离开数字而存活于世,已经不可能了。看看发达国家和我们中国,一个小孩从一降生所具有的身份信息,就表示终身活着就不可能离开大数据了。当你在知道地球在太阳系内快自我毁灭时,但有种方法,只需要你肉体灭失,而将大脑所有意识甚至你自己都未知的潜意识抽取出来,上传到终极的网络端,将你身体各项数据在网络上真实模拟出来,一个人即一个宇宙,在那里面你就是虚拟世界的王,你就可以用量子计算机语言永生,不再有痛苦,不再有时间,甚至通过算法不再有任何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更不会有时下困扰年轻人的婚恋问题,那你会不会被吸引?而这就是在我们现实世界前年开始最热的元宇宙概念。电影里面科研所马主任的一句话“人死了就是死了,她不在了,她没有经历这世界的各种外在内在的交换,你给她数字的一生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这两派别争端,也表达了导演所要阐述的:首先你得是活生生的人,你才能有真实感知下建立起的多样人性。而在数字世界里,我们有了安逸的一切,谁还有意愿再去奋斗再去开辟星辰大海,大脑的懒惰性以一切不消耗能量为目的,这是人类的本能,如果真的沉迷其中,那活着的人,或者没有资本可以去永生意识中躺平称王的人,彻底泛自由化,谁还愿意努力了,我们国人还能通过怎样的形式来继承我们5000年文明——有别于其他教义最大的区别文明,也是最质朴一点,互相协作互相为着共同奋斗目标的集体主义意志!电影在这一点上的确很有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认同我们文明的一脉相承性,也就认同了我们集体的意志和智慧。我个人认为这是这部科幻电影的根基!

  但导演也没有全盘否定“数字意识”,最后让北京的根服务器发动起来,拯救地球的正是图恒宇在死前上传的自己意识,图恒宇意识代表的是对网络的约束行为和力量,他和女儿的意识合二为一,量子计算机550w,也就是第一部里面的“莫斯”,不再是他为了5岁女儿永生而成为她女儿意识的载体,那只供小孩子恣意挥洒情绪差点毁灭地球的工具。因为导演深信我们人类可以一直牢牢把控网络和人工智能安全这一红线,不会在数字化的世界里迷失人类自身。

  如果说流浪1我们看到了结果地球可以去流浪,那流浪2则严谨的演示,我们经历了哪些磨难经受住了哪些考验,才能走出太阳系。“我们信,我们的孩子才会信,我们这代人不行了,还有一百代人可以取移山”这可能是我们大多数国人坚信的理念。

  电影里面除了上面的贯穿主线,还有人类和核武的关系。当世界上互联网重启遇到阻碍,因为每个国家的核武器密码都有自己一套防护墙系统和密码系统,解密成了大家为设立共同密码最头痛的问题。三体里有句话,“人类生存产生文明后,最大的发展障碍是自身!”而李雪健老师也在剧中贡献了一个金句“人类把最精密的保密系统都用在了彼此的毁灭上!”的确如此,我们人类文明起点源于一段大腿腿骨骨折后的愈合,在那样的原始社会大自然有它的法则,如果动物身体主要骨头骨折了,就会如同今天非洲草原上狮子家族,受伤无法愈合的家族成员会被抛弃,等待这些动物的将是被吃掉或者细菌病毒感染后死掉。但在1.5万年前,有一块属于人类的大腿肱骨有了骨折愈合后的痕迹,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位原始人在断腿后,家族成员没有遵循属于动物的自然法则,而是他得到了家族的照料,有人替他包扎和清理伤口,保证他没有被感染,保证他有吃的,保证他不被家族抛弃被其它动物吃掉的安全。这就是文明!文明就是我们能团结一致,以共同感情为基础,互相给与安全感,互相支持帮助着度过所有的难关。在电影里,在是否交出核武器密码的联合国大会上,李雪健老师引用了这个例子,形容人类又再一次回到了是否延续文明的起点上。同时影片为了相互呼应这样的理念,将自愿去月球引爆核武器的三百人——这样为文明延续,悲壮而又义无反顾的群体身影,导演用近景镜头细腻表现出每个人按下按钮的不同手式(因每个国家核弹引爆方式不同)和几千枚核弹同时爆炸的强光远景,将悲壮与潇洒完美结合。

  总之,这部电影虽然科幻,却有触动人心的真实,希望电影里那样悲惨的地球未来永远也不要有,也希望人类在量子领域有更多突破,早点实现电影里面所畅想的量子计算机工业化,让工业发展脱离人力资源本身的制约去到更高更远的地方。佩服创作团队,同时感叹下,书到用时方恨少,文科僧看这电影还是有点点在逻辑上吃力。哈哈,凌晨一点了,用了两小时写了一堆,词不达意处太多了。除了看电影看来得抓紧读书了。ps:黑人小哥出镜地方,是我忍着嘘嘘感觉笑的,大家也可以体会下,这酸爽。另外刘培强madeinchina的爱情好赞。明天有空二刷

  《流浪地球2》观后感 7

  《流浪地球2》除了酷炫爽的特效,主打感情牌的剧情也非常令人动容。囊括了亲情、爱情、友情。细分到同事情、师生情、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人机情等。下面文字有少量剧透,但不影响观影体验。先说亲情和爱情。《流浪地球1》中就提到过刘启的母亲韩朵朵,是因为严重的辐射病而去世的。观众都好奇韩朵朵跟刘培强是如何相遇、相识、相知、相爱和相濡以沫的。《流浪地球2》中把韩朵朵的部分补充完整了。难怪在首映时,屈楚萧说“老爸配不上老妈”。女主韩朵朵的确是太优秀了。

  在选拔时她的成绩就比刘培强更优异。在刘培强跟破坏太空电梯的劫匪对打的时候,虽然主要镜头给到的是刘培强,刘培强也是出力最多的,但最终的胜利多亏了韩朵朵的加入。即便后来韩朵朵生病了,也在力度上支持了刘培强的工作。她对生命的态度令人佩服,她最后的愿望令人动容。韩朵朵的精神永远是刘培强父子前行的明灯。小刘启的懂事,岳父韩子昂的'豁达,他们间的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虽然笔墨不多却丝丝入扣。图恒宇对女儿的爱超越了生命,虽然有走火入魔的嫌疑,父女情却让人泪目。

  师生情方面。第一对,师父张鹏见证了徒弟刘培强,工作上的成长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尤其是电影后面,张鹏不仅带头做出所有五十岁以上航天员赴死执行任务的表率,留住了众多年轻航天员的生命,为之后地球的航天事业留下了根基。还通过通讯设备,请同事把自己对徒弟的爱,用手势表达出来,更是给了刘培强生的机会,他们是亲如父子的师生情。第二对,周粗焙秃孪竦氖ι椤U抢鲜χ粗钡拇蟮ǚ攀趾途孕湃危孪癫拍苋绱丝焖俚某沙ぃ医己玫氖ιJ酱邢吕础/p>

  同事情方面。刘培强多次救助身边的同事们。在太空电梯上,以一敌多,近身肉搏,压制住劫匪嚣张的气焰,为同事们争得时间。在月球上,把返航地球的位置留给同事们,自己坚持将剩下的核武器运送到指定位置,让给同事们生的机会。要不是遇到师父来月球支援,刘培强就真的交代在月球了。张鹏跟诺夫的友情和同事情,也是该片很大的看点。遇到危险时,他们间有着不需要商量的默契。执行任务时,他们都有着视死如归的心态。还有他们对年轻一辈航天员的呵护,难怪他们会成为的朋友。还有航天员们对刘培强和韩朵朵的帮扶。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机器人和它的主人间竟然还有人机情。比如,图恒宇的机器狗,对他不离不弃。还有,那个超级计算机为了跟人类更好的沟通,竟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部分思维方式,连说话的语气都变得幽默了。《流浪地球2》真的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充满爱的电影。友情提示,虽然片子的前面部分经常令人捧腹大笑,但片子的后面部分很费纸巾,请准备好。

  《流浪地球2》观后感 8

  如果记忆可以移植寒假,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去看了电影《流浪地球2》。电影展示了许多未来科技,给我印象最深是电影对电子生命的探讨。影片中,小女孩“丫丫”出了车祸,她爸爸把她的.一段记忆移植到网络上,让她成为了电子生命。丫丫在网络上生存,可以和现实存在的丫丫爸爸互动。这让我觉得很震撼,把记忆移植到网上真是一...

  《流浪地球2》观后感 9

  刚看完《流浪地球2》回到家,继续蹭一下《流浪地球2》的热度。看完以后,有以下几点感受:

  关于特效。《流浪地球2》的特效制作水平,在我个人看来,至少达全世界科幻电影第一梯队的水平。而国产科幻电影无出其右。

  关于剧情。剧情确实有一些烧脑,有些人反应没看懂,我也有所理解了,因为说实话,我也没有完全看得懂,特别是数字生命这条线。但没有完全看懂不等于否定这是一部好的科幻电影。在我看来,所有观众都能完全看懂的科幻,就不能称之为科幻了。

  关于科学逻辑。说实话来讲,流浪地球的很多科学逻辑,如果真要按某些所谓专业人士的分析,确实缺乏理论依据,不够严谨,这一点必须承认。但有一点必须要说清楚,这样的人如果始终是以同样严苛的标准来评判所有科幻电影,那我尊重他个人的了解。毕竟每个人对于电影作品的评判都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但如果只是在评价《流浪地球2》的时候拿着放大镜,那就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是故意抹黑了。

  关于剧中的感情线。我记着在看这部片子之前,有看到过一条差评,说到过球2中放进了过多的感情戏,而且很多情节过于煽情。对于这样的评价,我只回应:纯属瞎扯淡。

  关于输出中国价值观。《流浪地球2》所演绎的中国独有的价值观,似乎戳到某些人的肺管子,让这些人感觉如临大敌,寝食难安。多少年来,美西方利用其舆论霸权以及文化产业霸权,对我们疯狂输出西方价值观,也从未见这些人出来振臂高呼,而当我们开始输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的时候,就好像踩到了某些人的尾巴,汪汪直叫。

  最后,我想说。电影好不好,要自己去看过才知道,饭只有吃在嘴里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口味。

  《流浪地球2》观后感 10

  看每部电影都觉得自己确实看明白了一些东西,也明白自己更多东西没有看明白,然而大都不了了之。流浪地球2是唯一一个让我思考要不要去二刷和独立思考更多的电影。于是写了很久写完了我的一些观后感,结果如下:

  一方面,确实让我思考地更深了,甚至看的时候没想到的`东西再写观后感的时候竟然抿出来了。只是太耗时耗力了。

  另一方面,看完影评和解析才知道,很多关键点,我一刷完全没有看明白,比如Moss是正是邪;Moss造成灾难的意图所在和经过的量子计算;Moss和科学院(马兆、图恒宇)、政府(周喆直)的关系;周喆直的“我相信我们的人”;周喆直“有人在帮我们”;Moss称图恒宇是“唯一的变数”......

  我很菜,自以为懂了其实很多都没看懂。但是还是发出来我幼稚的一些独立思考罢!不枉我为球2写了这么多。

  它真的是载入史册的好电影。

  《流浪地球2》观后感 11

  昨晚去看了《流浪地球2》,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11点了,怎么说呢,逻辑上确实比较混乱,因场景太过于宏大,每一条线,每个场景无法去深入的讲述,加上剪辑快速切换,让人目不暇接,路上听许多人讲没看懂。

  我是没看彩蛋就出来了的,所以后面关于莫斯的彩蛋和图恒宇这些,我是没有看到的。个人感觉,特效这块比第一部有进步,国产科幻工业化天花板又提升了一些。

  电影分两条线来叙说故事,吴京饰演的刘培强从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父亲,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试图用数字生命计划让女儿另类重生,这也代表着两种选择,两个方向,两人惟一的交集便是在刘培强面试领航者号航天员的时候,刘培强为了让家人获得入住地下城的资格去参加选拔,而图恒宇是作为面试官(隔着块单面玻璃),出门的时候两人相向而过,这也是两条线惟一一次交汇。

  但也正是这一次交汇,让图恒宇坚定了让女儿另类重生的想法,两个父亲,做了相同的选择,这是做为一个父亲的责任,就是自己的小孩。刘培强选择离开地球去领航者号服役,而让家人拥有了活下去的机会。图恒宇则是通过550C让女儿另类重生,拥有了完整的一生,而不仅仅只是两分钟。

  同样的,承担责任的场景还有沙溢饰演的张鹏,也贡献了全片惟一的泪点,为保护年轻的航天员,他选择站了出来,去完成有去无回的任务,那句:五十岁以上的航天飞行中队成员出列,让人泪目。

  还有图恒宇重启北京互联网根服务器的.时候,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而他在临死的时候上传了自己的意识进入了数字空间,在数字空间里完成了自己未完的,这也是责任。

  中国人的责任感,向来是很强烈的,特别是男人,可以为了小家、大家、国家不惜牺牲自己,而电影中也没有了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没有了靠个人拯救的情节,有的只是团结、协作、互助、责任,每个人都在完成自己的责任,或有退缩,但终将向前。

  而中国人背负的责任,也终将打败所有的,为生存迎来转机。

  危难来临之时,只有责任。那是一句重锤,无时无刻的提醒我们,去完成属于自己的责任,当的责任,当夫妻的责任,当职员的责任。

  《流浪地球2》观后感 12

  昨天看了流浪地球2,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周老师讲述的一万五千年前一个大腿骨折的原始人痊愈的故事。在遥远的古代,古人一旦摔断腿就意味着死亡,因为腿断了不能跑了,可能被野兽吃掉,也可能无法外出寻觅食物饿死,但是一万五千年的一个古人他摔断了腿,却活下来了,骨头愈合了,这说明在他受伤期间有人照顾他,管他吃喝,有人保护他,让他远离野兽的威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让人类繁衍生存下来,让人类文明延续下来。

  故事讲完回归今天的主题,月球马上要撞击地球了,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地球上全部的核武器都拿出来,放到月球,让月球爆裂,从而解除地球被月球撞击的威胁。原本各个国家都不配合,都舍不得拿出自己的核武器,毕竟那是一国护本的重器,但是现在人类面临共同的威胁,必须团结互助才能解决眼前的危机,周老师讲过这个故事后所有人都感到地球是大家的地球,当人类面临共同的灾难,当地球面临被毁灭的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必须团结起来,危机当前唯有责任,所以各国享应号召拿出了自己国家的核武器。

  地球上全部的核武器被运送到了月球,也被安置好了,但是这些核武器是不同年代制造了,最后难题集结在引爆密码上,因时间太过紧急无法把全部密码解密,可是距离月球撞击地球的时间越来越近,怎么办,怎么完成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个将军提出了最后的解决方案——人工引爆,这就意味着需要派人飞到月球人工引爆核武器,意味着用一些人的命换更多的人活下来,这个时刻没有人退缩,纷纷举手:我去!我去!看到这里我眼睛湿润了,脑子里马上闪出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些勇敢的人们,你们值得被载入史册,永远受后世敬仰!

  电影结束后,走出影院,看到天空很蓝,看到街边的绿树红花,觉得这一切好美好!我们觉得一些理所当然的的事情,我们日常平平淡淡的生活,也许正是某个特殊阶段人们心里的梦想家园,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理想生活!想起来最近刚看的《三体》里的一段对话:

  你有没有一觉醒来发现周围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没有。

  那这是一个偶然!

  愿我们永远生活在这个“偶然”中!

  《流浪地球2》观后感 13

  太阳持续膨胀、变大,预计在一百年后吞噬地球,到那时,人类将会有灭顶之灾,人类文明的星火就会中断。全球各国决定联合起来,共同携手渡过难关,创建了“移山计划”(后更名为“流浪地球计划”),打算先放逐月球,让地球摆脱月球的引力,然后在地球上建许多发动机,使地球离开太阳系,开启流浪生活,却遭到了一些人的阻拦。一些英雄人物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启动了发动机,保卫了地球。于是,地球在危难关头启程了,踏上了自己的流浪之旅……

  这部科幻片长达三小时,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不禁让人泪如雨下。在这部精彩影片中,有视死如归,英勇无畏,勇敢保卫地球的刘培强;有爱护徒弟,不畏牺牲,义无反顾的去月球引爆核武器的张鹏;还有非常爱自己女儿,不惜一切代价创造数字生命丫丫,最后“战死”深海的'图恒宇……这些普通人英勇无畏的举动常使人泪流满面,不禁让人感叹到:这世间的英雄是如此的勇敢,尽管他们只是一些平凡的人,但他们最终还是保卫了地球。

  有人问:“数字生命到底是什么的一种概念?”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数字生命在图恒宇眼中是原本死去的丫丫,只不过没有了肉体,因为他不愿接受死了的现实。而在图恒宇的老师——马兆的眼里来看,数字生命只不过是将人生前的意识转移到机器里面再创造一个人。这方面也尤其体现了图恒宇的爱女之情。

  这部影片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哲理:团结就是力量;要爱自己的家人;要向为人民利益而壮烈牺牲的烈士学习;遇到事情不能放弃,坚持才是胜利……

  但愿影片里的地球能找到新家园,人们永远开心、快乐的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和鲜花的世界里……

  《流浪地球2》观后感 14

  因为《流浪地球》就是一部蛮成功的片子,所以对《流浪地球2》,我观影前的期待并不高,尤其我没有阅读过原著(只是表弟大概给我讲过梗概),所以我之前倾向于认为这部片子很容易成为“冲击-反应”模型的又一个例证:出现了生存危机,然后克服它。这样的结构几乎可以说是大多数科幻影片的框架,在这样的框架下,虽然刘慈欣的原著足够有想象力,但也很容易落入俗套。

  但是,《流浪地球2》在其叙事中,把这个框架本身给尽可能放到了背景的图层上,除了颇具想象力的种种方案,生存危机与克服方案之间如何勾连也被大大地强调了,在我看来,生存危机在这部影片中并不仅仅是主角们(全人类)所要克服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危机本身对于人类社会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这个讨论是相当具有政治哲学层面的意义的。

  我在看到周喆直的部分时,总是会想到霍布斯,他哲学的出发点是“自我保存”,人处在普遍的生存困境之下——即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自我保存是人的第一需要,但由于资源的不足和标准的缺位,最终这种状态和自我保存的诉求会使得个体之间充斥着无休止的争斗,一个更有名的说法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这个表达后来被恩格斯用来描述“现代市民社会”中的竞争行为。

  所以,对于个体而言,危机的存在意味着与他人的持续敌对,由于这种危机具有普遍性,这其实构成了对于人类全体的一种挑战,也很有可能毁掉人类自身。

  在我看来,《流浪地球2》其实把这个问题以一种非常极端的形式呈现出来了,其中的危机不是针对个体的、漫长的、需要经过长期争斗而显现的,而是针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迫在眉睫的、完全可以被广泛感知的生存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流浪地球2》认为,全人类应当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危机。

  无疑,这样一种方案是带有很强的中国人的思维色彩的,比如对于没有后代的人,要求他们也自觉参与到人类文明延续中我觉得多少有点道德绑架;还比如,在地下城的部分,我认为东亚文化圈的人们大多会珍惜这个进入地下城的机会,但是西方人我就觉得未必了——新冠疫情中各国的政策区别可以成为一个例证;再比如,在最后征召航天员的时候,出列的除了五常,其他都是在历史上长期受中国影响的国家(韩国、泰国、新加坡),这固然有针对特定海外市场的考虑,但其实从我们的文化特质出发,五十岁以上航天员的牺牲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类似“斑羚飞渡”式的危机方案想象,年龄,在其中成为了选拔中唯一关键的指标。

  年龄在这个状况下的凸显,让我联想到了电影中贯穿始终的倒计时,人类文明的延续,就是延长人类文明终结的倒计时,为了让倒计时期望更长的人活下去,倒计时期望更短的人在《流浪地球2》中选择了牺牲自我,这种倒计时的普遍出现一方面与屡屡出现的预警信号相呼应,很有科幻色彩,因为我不太懂技术,这方面不多谈;另一方面,这样一种时间的借喻揭示了流浪地球方案最终能够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亲缘。

  张强和刘培强,以及和最后站张强旁边那位年轻的中国航天员,他们之间的年龄和代际差异在我看来是与刘培强和刘启、图恒宇和图丫丫形成同构的暗示,父辈为了子女辈的.生存,选择了牺牲,亲缘在其中占到的力量可以说是绝对的,没有刘启,刘培强就没有再次入伍的动机;没有对图丫丫数字生命的期待,图恒宇也不会在大伤之后再度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所以在这样的视角下,张强在最后对刘培强的拯救,绝不仅仅是为了赚观众的眼泪,而是导演持续地在告诉我们流浪地球计划之所以能够成功、无数仁人志士之所以愿意舍身取义,并不是单纯因为单纯的意识形态目的、被视作崇高的人类文明的使命感或者被屡屡批判的“宏大叙事”,而是具体、美好、充满了爱的生命体验,亲缘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部分,通过对父辈倒计时的抹杀,子女辈的倒计时得以延长,将这个过程在微观的时间序列上不断重复,从而实现了宏观时间序列上人类文明倒计时的延长。

  但我并不认为,亲缘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如果我们只关注刘培强和图恒宇,那这部电影不过是对《飓风营救》的模仿,如果我们将他们二人对亲情的重视视作内核,那么这部片子也注定无法超越《星际穿越》,相较于诺兰团队,我觉得《流浪地球2》呈现更丰富的地方在于,他讲述了刘培强们和图恒宇们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同样是拯救人类,库帕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但是刘培强和图恒宇是一个缩影,我们有理由相信很多人的经历与他们是类似的,前者在天灾中失去了亲人,后者则可以看作被行政力量压制的(思想上的)反对派,但是他们可以在灾难面前能够将自己的诉求与人类的诉求统合起来,这不是他们个人的功劳,周喆直这样的政治人物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所以,我们回到最开始霍布斯的问题,个体面对的生存危机持续加总,最终反映为人类全体的生存危机,《流浪地球2》其实再次回到了霍布斯的解决方案中,即建立一整套强有力的秩序,从而实现人类的团结。但这种团结所需要的前提是相当困难的,首先是对危机一以贯之的普遍察觉,这个在《流浪地球》原著中体现得很明显,在离开太阳系后,不少人认为太阳并不会膨胀,又重新返航,并杀死了相关的政治家和科学家——这绝非通过粗暴的舆论管控就能统合,共识向来是脆弱的;其次,是能够在制度设计层面最大程度地将社会成员纳入到这一计划中,微观的个体的动机、能力、意愿能够有机会接入到这个宏观的社会体制中,图恒宇就是很典型的例证,他从思想上讲是不符合政治要求的,但是他也能够被团结到一起,当这种微观层面的接口不存在,就会产生大量的反对者,比如影片开始在非洲的反对者和后来人工智能推广后下岗的大量产业工人(他们还采用了卢德主义的抗争方式),他们并不像刘培强和图恒宇那样幸运,影片在这些不幸的广大群众身上的表达非常克制,个中缘由大家自行体会。

  总之,我认为《流浪地球2》最有价值的地方其实是在于其人文色彩的这一段,科幻题材为这样一个涉及到人本性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具体而紧张的场景,相较于对技术伦理的探讨这样一种相对具体且潮流的讨论,我觉得本文谈到的这个问题是更像是历史脉络中的一根卡住的鱼刺,技术的革新似乎并不能化掉它。我们从丛林中走出,在心理上大概已经无法认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正义性,那么,在当下具体的历史背景下,我们面对着怎样的挑战、甚至是危机?又如何设计一种使得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足够安全感的方案?这才是《流浪地球2》它相较于其他的科幻片更具价值的地方所在。

  《流浪地球2》观后感 15

  春节假期闲暇之余,有幸和家人们一起观看了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2》,这部电影是流浪地球的前传,讲述了太阳危机爆发后,人们为了帮助地球摆脱困境,寻找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家园而大胆地开启流浪地球计划,通过摧毁月球引力,建造巨大推进器,使地球摆脱太阳危机。在此计划中,一代代年轻人再次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在冲突与分歧之中做出选择,一次次在生死关头与命运拼搏,用自己的血泪书写流浪地球时代的传奇。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喆直,他是联合政府的中国代表,他坚毅、果断,在面对月球危机,联合政府乱成一团时,他依然淡定自若,坚定不移地推进移山计划,带领中国科研团队扛下了建设月球发动机的重任。在月球碎片一步步逼近地球,人心惶惶之时,他呼吁大家团结,告诉人们危难当前是责任。他关于“人类股骨”的演讲铿锵有力,说出了人民的心声,不仅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支持,也赢得了人类延续的可能。

  “我相信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不计存亡,不论虚实!”在移山计划的最后环节,我们中国北京的网络通信设备出现问题,当所有人都在指责我们时,当所有人都准备时,他选择坚持,选择相信。当然也有人说他是盲目,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那是我们的中国自信、中国力量,那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服输的气概!果然,在最后关头,我们的.中国团队成功完成任务。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我们看到了他挺拔伟岸的身姿,那是中国人的骄傲。

  “我相信会看到蓝天、白云,会看到鲜花挂满枝头。”“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我选择希望。”周喆直的话是我们人类的心声,更是我们对美好明天的期待!是的,我们人类的美好明天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选择希望,选择相信,选择团结,选择携手并进去共同守卫我们的地球家园,要让蓝天、白云常在,要让鲜花挂满枝头,要让人类文明的希望得到延续和传承!

  《流浪地球2》观后感 16

  流浪地球的叙事背景宏大,很多设定充满新意,从电影设计来看,后面还会有三和四,有类似星际穿越的设定。

  看了第一部的原因,在一些情节来说不可避免就会可预测(吴京在月球坍塌后逃生活下来)。有些段落也略显俗套(在最后一秒终于联网成功,拯救世界)。

  有一点我的悲伤是,在面对世界末日时,是有少数人去决定大多数人命运的。“数字化人类”和“流量地球”的选择,从电影设定来说,“数字化人类”给了每一个人活在“虚拟”中的机会,且从最后刘得华的结果上看,也不糟糕。流浪地球,最后是一半人的牺牲(他们没有去地下城的机会)。这些选择,究竟如何正确,又对谁公平。

  做选择的'权利在少数人的手上。月球即将突破洛希极限,地球发射器的准备工作没做好,这时点火地球立刻完蛋,不点还有三天时间等死。但是少数人替大家做了决定,这很可能剥夺大多数人最后三天的生命时光。我认为这部片子充满了浓浓的个人英雄主义(吴京选择一个人在月球上放置最后的五枚核弹,中国代表选择倒计时结束就发动发射器)

  《流浪地球2》观后感 17

  昨天特意到影院看了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如果制片方还打算推出《流浪地球3》的话,三部《流浪地球》就可构成“流浪”系列电影了。先说说观影感受吧,《流浪地球2》似乎没有网友评说的那么好,当然也不差,考虑到它是国产科幻大片的第二步(部),我打70分以资鼓励吧。

  《流浪地球2》的优点是,它有个硬核的科幻故事,布景有模有样,几条故事线同时展开,颇有宏大的叙事感。稍显遗憾的是,故事的主线条不是太清晰,几条线像在平均用力。再就是,电影开头的空战戏很突兀,它好像只是为表现科幻大片的炫目感拼装上去的。即使把这段空战戏剪掉,其实也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甚至还会让故事更紧凑。

  有人说,两部《流浪地球》电影把国产科幻电影拉升到了世界级的高度。这话很振奋人心,但我们不宜盲目乐观,更不可因此自矜。

  客观评价,《流浪地球2》被称之为国产科幻片的高峰没问题,但和好莱坞科幻大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的。首先,故事讲得一般,没有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感觉;其次,背景交代得不够清晰,对科幻的解析有些单薄;再就是,节奏有些拖沓,再剪掉30分钟可能会更好。片子虽有这些不足,但瑕不掩瑜,《流浪地球》系列为中国科幻电影开了好头,可喜可贺!

  我一直都喜欢看科幻电影,科幻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瑰丽的想象。这种想象给人一种脑洞大开的感觉,《黑客帝国》《人猿星球》《侏罗纪公园》《终结者》《源代码》《第六日》《阿凡达》莫不如是。科幻电影的制作团队在不遗余力地展示这种瑰丽的想象,其中,电脑技术的运用越发普及、已臻化境。制作团队所有努力的目的只有一个,把观众吸引进影院。

  电影吸引人与打动人是有区别的。科幻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在科幻,可打动人的地方却不是科幻,科幻外壳包装下的人性与情感才是科幻电影的动人所在。以《流浪地球2》为例,我最喜欢的桥段是科学家图恒宇(刘德华饰)对已过世女儿的不舍与牵挂。

  话虽如此说,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没有嫁接科学与文学的创作力,也就没有科幻电影本身;没有科幻电影,自然也不会有科幻视角下的人性与情感。从这个角度看,科幻电影吸引人的地方与打动人的地方是皮与毛的关系。

  好的科幻电影离不开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科幻概念,《第六日》讲的是克隆人,《终结者讲》的是时空穿越,《源代码》讲的是多维时空。把科幻概念故事化,就有了科幻文学,有了科幻电影的剧本。科幻故事是文学在科学领域的跨界,写科幻故事的作者不简单啊,不了解尖端科学就无法实现文学跨界,没有好的文采,这跨界也成不了文学。好在现在中国已有了以刘慈欣、郝景芳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科幻小说作家。

  科幻电影历来都是电影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IT技术与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科幻电影会制作得更精致,更有魅力,它的市场前景也将更为广阔。已有两部《流浪地球》电影的信心加持,国产科幻电影前景一片光明,国产科幻电影的春天就要来了。走在国产科幻电影前列的本土科幻文学自然不甘落后,也将迎来属于它的春天,它的春天甚至会比国产科幻电影的春天来得还要早。

  如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本土科幻文学作家呢?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不妨让大学文学系的学生与理工科的学生宿舍混搭,大家有事没事聊一聊,说不定就聊出点火花来了。对科幻文学作家而言,文学与科学的碰撞越早越好,在大学阶段完全可以预热一下。当然,学理工科的人只要愿意,也可以拿起笔写写科幻故事。

  《流浪地球2》观后感 18

  《流浪地球》观后感《流浪地球》是一部在中国大卖的一部电影,是为数不多成功的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之所以成功,与演员优秀的`演技和史诗级的特效分不开,当然,剧情的引人入胜也是原因之一。这部影片主要讲很多年以后,太阳即将熄灭,于是人们便启用了流浪地球计划,意图来到别的星球来生存。但当经过木星时,...

  《流浪地球2》观后感 19

  最开始时对《流浪地球2》兴趣并不大,以为是续集,因为原著后面故事中的氦闪危机实在太黑暗,不忍卒读。

  但最终上映的是前传,倒是让人有些意外和欣喜,昨天晚上,一家人去了电影院看了三个小时的影院版,今天找空写点观后感。(下面的序号仅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代表顺序)

  1.质量不输好莱坞,甩开《阿凡达》几条街。

  2.影片的立意立足于本土文化,暗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

  3.数字生命,这是影片给人带来的最大震撼,不仅图恒宇父女最后成了数字生命体,连曾经为军犬的机器狗“笨笨”也可能是个数字生命体。

  4.MOSS的演化历程是个暗线,还有不清晰的地方,甚至影院版最后有个1分钟左右的场景是将人工智能封存在北极,只有MOSS安装在领航空间站上。这个前因没有交代清楚,或许也是给下一部埋下伏笔。

  5.MOSS可能已经是四维或者五维的生命体了,否则怎么会向人类不断的制造灾难的同时有对人类发出预警,预警是通过中微子实验室告知人类的,而《星际穿越》似乎是通过引力波发送信息的`,这里应该是致敬了《星际穿越》。

  6.图丫丫从最开始的20分钟生命到后来的70年寿命,似乎暗示着数字生命也是有寿命的,他和人类应该是共生的,没有了人类,数字生命也无法存活。这个可能也是周先生敢于在倒计时结束时点火的底气,就是告诉MOSS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颇有执剑人罗辑博士的意味。

  7.从头到尾频繁出现的摄像头和摄像头中间的红点,还有周先生多次看向摄像头,以及与摄像头的对视,意味深长啊!周先生的认知应该也是一条暗线,他什么时候发现这件事情的,都是有文章可做的。而周先生口中的“我们的人一定会完成任务,无论虚实”,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啊!我们的人都是哪些人?虚实又暗指哪些?

  8.结尾的彩蛋给未来下一部电影提供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尤其白发苍苍的周先生,光头的图恒宇。

  9.张鹏和诺夫口中教他们的“王老师”,以他们00后的年龄,我猜编剧应该暗指的是我们的太空教师:“王亚平老师”。

  10.MOSS既给人类制造灾难,又去给人类预警,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也是一条暗线,它其实已经处于上帝视角了,我能想到的类似的情节就是唐僧西天取经,神仙们派坐骑下凡制造八十一难,但最后又拯救唐僧。不知道是否有同样的考虑?在MOSS眼中,人类也需要经过重重的磨难才能达到希望的彼岸?

  11.片首的数字生命实验室里以及图丫丫临死前身上各种传感器应该是未来的脑机接口,它可以读取人的思维和记忆,这项技术现在还非常初级,电影里图恒宇也通过这个记录了2037年他自己的思维和记忆,这样才是数字生命形成的一个基础。这项技术现在想想也有点细思恐极的感觉!

  据说有4个小时到完整版本,看未来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看到?

  《流浪地球2》观后感 20

  期待许久的《流浪地球2》终于上映了,正值正月初二,迫不及待的就定了电影票,上午场人少,前后左右都可以错开坐,带好口罩不要吃东西。影院是密闭空间,做好防护还是很有必要的。四年前我就看过第一部,有些基础,第二部看起来就没那么费劲了。毕竟看科幻电影是有门槛的,需要知道些相关的知识。

  观影后颇有感受,特别是其中的科幻场景非常震撼。开场就是战斗机处在飞行状态,速度飞快,但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是J20,此时我非常激动,碍于面子没吼出声来,能在科幻电影上看到我们自己的飞机,我感到特别自豪。事后了解下来其中还有俄罗斯的苏57和美国的F35。太空电梯的`场面很宏大,快速上升的感觉很真实。那种速度的飙升感,看的我都感觉头晕目眩。镜头切换到室内近景打斗时,我又看到一样让我惊奇的东西,机械外骨骼。曾经在军事节目中,看到过边防解放军配备了机械外骨骼。导演竟然将解放军最先进的设备放到了电影里,瞬间感觉这不仅仅是在看科幻电影,这是在看科技电影呀。有一个发射炮的镜头,我甚至认为那是电磁炮,电磁炮可是现在最先进的武器呀。

  空间站坠落时又让我从兴奋劲头切换到了末日悲哀中来,巨大无比的空间站坠落下来砸到地球著名建筑上时,我感觉地球要被毁灭了,人类末日就要来到了,我绝望到了极点。那种绝望不是太阳核闪这种外部原因造成的,而是人类内部互相之间不团结造成的。像极了疫情之初,有的国家控制病毒传染时的拉胯,自私自利拖了人类进步的后腿。

  《流浪地球2》拍摄两部了,里面有很多外国人面孔。看得出原著作者大刘(刘慈欣)和导演郭帆都是现实主义者。太空灾难,人类面临生存危机,必须是全球联动。没有什么神奇力量能拯救,也不能就做一条船独自逃跑。全球的国家都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只有劲儿往一块儿使才能挽救,只要能活着,我们就带着地球去流浪。

  “50岁以上的中国航天中队的飞行员出列”这是流浪地球2里的一句台词,简简单单的一句台词,感动了很多中国人。这句话也许只有真正的中国人才能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这是大我的集体主义精神,为了集体牺牲自我。曾经先烈们为了子孙后代的延绵,不断的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保存革命火种,才有了现在的繁华盛世。而在未来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将永远传续下去,华夏文明将生生世世繁衍不息!

  《流浪地球2》观后感 21

  流浪是什么?是冒险,是不稳定,是丢掉过去,是追逐未来,追逐一个看不到的未来。

  有人说,成千上百年来我们都过着安定的生活,为什么偏偏到了我这一代,就要流浪,就要放弃舒适,放弃原有的运行规则?但有没有一种可能,现在的舒适安定是偶然,是转瞬即逝的光,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流浪才是常态?在人类两百万年的进化历史中,也就是近一万年才开始出现定居生活,此前都是无尽的流浪和冒险。记得小时候,奶奶经常跟我说“你们这代人最幸福了”,上课时老师也会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成长于二战的祖辈都感受过战争的残酷,他们体验的不一定是直接的战火燃烧,也可能是被侵略者统治的绝望,被上位者剥削的痛苦,被同行者背叛的无助,成长于冷战期间的父母辈也以为自己已经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战火没有烧在生养他的大地,但战后建设的贫穷和艰辛不断提醒他们美好生活还在远方,不知何时到来的外部威胁也一直盘绕在头顶。现在,可算是最好的时代了,当然仅仅是于我们而言,世界的纷纷扰扰还是不断提醒着我们,这不是常态,我们只是截至目前看似最幸运的那代,但永远不知道,明天是否会有比人类战争更可怕的事情到来。

  那么,流浪可怕吗?当然可怕,人对未知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孤独的恐惧会被无限放大,因为孤独者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他的任何情绪都会变得无限大。如果是两个人呢?他们也会恐惧,但他们能产生其他情感羁绊,可能是亲情、友情或爱情,也可能是厌恶或仇恨,无论如何,他们的情感世界里不会只剩下恐惧,这就是抱团取暖的重要性,也是人类变成群居动物的原因,就算是天降猛男,也有生老病死的一天,如果一直都是孤单一人,他那变异的孤勇基因也无法流传。所以流浪固然可怕,但只要有人陪着,恐惧就能淡化,甚至随着人数变多,恐惧也会变少,因为要考虑的事情也会变多。有人嘲讽集体主义是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这种对集体主义的否定,可以推断出他们对个人主义的认可。然而从人类史来看,集体主义是支撑人类繁衍生息的自发观念,个人主义似乎有点开历史的倒车,而且是史前史。龙应台说“不要大国崛起,只要小民尊严”,其实这根本不是少数人和多数人的`矛盾,而是一个整体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没有作为一个集体的国家提供的长期安全庇护,逐步解决好马斯洛理论的底层需求,哪来小民“挺直腰杆子”的尊严?而且什么是利益,利益就是人的欲望,但正如独处未知中的恐惧无限大一样,人的欲望也是无限大的,当满足了基本生存,人们就会想要更好的生活,而“更好”是没有尽头,所以满足每一个人的利益,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也有人认为“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今朝有酒今朝醉,为什么要牺牲当前的利益,为根本享用不到的长远利益而服务?因为历史会记住的,只要洪水被疏导,只要大地上还有人,就会有人记得是谁造成这一切,不然秦桧也不至于被打了那么多年。人和未来的联系不仅仅是跟自己后代的血缘联系,还有记忆。有一种说法是,所有动物都只是DNA的宿体,DNA会控制人的思维来延续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假设这些“今朝醉”们是人类中的变异体,那么还有另一部分常态化认同繁衍的人群,他们必然会穷尽所有方法来实现人类的延续。也有人认为,人类人性太过丑恶,毁灭了就毁灭了,不值得留存,自以为是地试图把控和终结他人的正在努力和奋斗的人生,那么只能说,这些人本身就是人性丑恶的代表,人性美好的那部分是向着光明前进,而不是轻易放弃、堕入黑暗,如果眼前看不到光明,那就用黑色的双眼去寻找,人性的美好就是体现在不懈寻找光明的过程。

  想来,这两类的人就是不能理解“五十岁以上出列”这段剧情的人了。我并不是一个喜欢科幻类文学或艺术的人,从来没看过刘慈欣的任何一部小说,也没看过球1,高中物理本来就在60悬崖边挣扎,开始学天体运动公式之后,测验考试直接不及格,所以这部剧最初完全不在我选择的范围内,反而是网上对“五十岁”这一段剧情的争论勾起了我的兴趣。私以为,从“五十岁出列”和炸月球这两段剧情所体现出的情感是全剧的精髓,也是全剧最感人之处,让我眼泪忍不住地淌。网上争论焦点大多集中于“牺牲的自由意志”上,这也折射出一种社会观念,工作就是为了挣钱,没有其他任何意义,“何必呢”成为工作的心理底色。有时我们加班加到死的时候,也会在小群里发“唔通拿命搏咩”,但说是这么说,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还是必须干。同理,剧中的这些航天员是军人,保家卫国就是这份职业的使命,“随时可能牺牲”是在他们入伍之时就应该做好的心理准备。至于说,年纪大凭什么就要优先牺牲,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请允许我狂妄地猜想一下,他们的家庭多少是有点不幸。一般正常家庭里,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爱护是很自然的事,只是有时那种关心会过了火,带着强制性和压迫性,或者是过多的宠溺和给予,其造成的结果多少让人难以接受。这让我联想到最近看到的“社会化抚养”话题,虽然不完全认可里面的一些观点和方式,但我觉得,让小孩子年幼时在安全和教学均有保障的寄宿学校参加集体生活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能培养起人的独立人格,也更能让人如何学会与他人相处,虽然从成人的角度看来,是强制孩子独立,会让孩子有被抛弃感,但从小孩子的角度看来,也许只是换了个地方跟不同的人玩而已,关键还是看父母和孩子在相处的时间内如何交流与引导。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这也只是我个人经历的一些感想,不科学也不全面。

  在争论中,有一类人让我很反感,也让我觉得很可笑,他们高高在上,说电影本身就有门槛,对看不懂的人横加指责。在我看来,他们指责别人的话,一样可以用在他们自己身上。在我看来,看不懂或不喜欢球2的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人从一开始就不接受剧情的设定,认为把地球开走是一件很荒谬的事,代表人物是我朋友的爸爸,他老人家“睡了两大觉”的评价差点让我错过这部好剧,这可能也是这部电影票房不够高的原因,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一样,特别是一些年纪稍大的人经历太多现实,对未知浪漫的想象力和对高科技的接受能力确实会不如年轻人;第二类是无法集中精力的人,现在太多人被短视频腐蚀,看三五分钟的视频都嫌长,我看到有人评价说电影太冗长、多线叙事说不清,但我却觉得这个信息量的输出刚刚好,而且还有让我处理信息的空闲,比如我就觉得电影为了控制时长,剪得有点多,后半段有些剧情确实衔接得不太好,不过基本逻辑是完整的,缺少的部分完全可以根据其他剧情线索脑补出来;第三类人属于智力挑战者,他们看电影是为了看懂其背后的科技技术,而非剧情本身,然而术业有专攻,如果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哪怕智商爆表也很难实现在观影时做专业的分析和计算。

  我个人之所以不喜欢科幻类题材,因为我自己就是第三类人,总想挑战自己有限的智力,钻科学的牛角尖,忽略剧情的“真香”。但我觉得,那也不是我的错,毕竟我小时候科幻类书籍比科幻片多,看书的时候,大量页面文字充斥着科学推理,我的天!谁看得下去啊!跟书籍不同,科幻片多了视觉上的冲击,冲淡了科学的凝重感,所以也能让人有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剧情当中,我纯粹是个追剧情的视觉动物,并没把这部剧当作科幻片看,对我来说,这就是一部浪漫主义背景的现实主义题材剧,这可能就是我能看得进去并且喜欢的原因吧。之前看《上帝掷骰子吗?》时,我就悟出看书新方式,物理不好,那就把这本书当历史书、哲学书来看,尽管文字是二维的,但其蕴含的内容本身是高维的,人也是有主观能动性,为什么要受限于已知的条条框框里?

  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跟文学艺术是一样的,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观众也有一千个刘培强、张鹏和图恒宇,看不懂或者不喜欢一个艺术作品,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为什么要陷入互相攻击的狂热当中呢?

  唉……

  《流浪地球2》观后感 22

  是的,《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我已经看了。本文是我观影后的简单感受,不是影评,没有剧透、不是推广,可以放心服用。

  先说结论,值得冲的硬核科幻巨作!已经准备二刷了。

  事情是这样的,《流浪地球2》这周三在北京举行了一场点映,我有幸受到科普界的朋友邀请,也参加了。到了现场才发现,来的很多都是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和专家学者,其中很多大牛都是这部影片的科学顾问。这次点映的标题也很应景:「要相信科学」。昨天后知后觉的了解到,原来我们是《流浪地球2》的首批观众,这个活动甚至还上了微博热搜。

  这当然体现了片方对于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但其实这也正是这部电影最核心的两部分:科学和人。

  大刘(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之所以硬核,是因为他能把很多复杂的科学原理讲的生动形象,同时还有理可循,并不是放飞自我的乱编。

  作为芯片与计算机行业的从业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体》里秦始皇人列计算机的那部分描写,从二进制、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单元、到冯诺依曼架构、再到软硬件读写,所有描述和真实的计算机几乎一丝不差,非常到位。

  正是因为这种符合科学原理的描述,让整个故事看起来非常合理。我虽然不是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的专家,但我想在那些学科的专家眼中,大刘的科幻小说(的绝大部分)应该也是非常合理的.。这应该是「科幻」和「玄幻」的最主要区别。

  说回电影,《流浪地球2》很好的继承了大刘科幻小说里对科学原理的尊重,没有手撕鬼子,也没有刀枪不入的英雄,充满了对未来的幻想,又没有跳出科学那条最远的边界。

  出乎意料的是,电影里的一个关键道具竟然启发了我的科研思路,这里暂时先不展开。简言之,某关键道具的关键功能,在电影里是科幻出来的,但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或许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大概率没人研究过。看电影的过程中,我突然有一种脑袋里小灯泡点亮的感觉。如果我之后真的做了这个研究,就得把《流浪地球2》写到论文的致谢里了。

  说完科学,再说说人。这里的人,不只是科学家,更是更广义的人性。我一直认为,科学和人性是不可分割的。在之前写《图灵:当一个天才,有多难》的时候,我就尝试从科学和人性两个角度去重新观察这位计算机之父、不世出的天才。其实在图灵的眼中,人性已经是未来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这才需要通过「图灵测试」来区分到底是人、还是机器模拟的人工智能。

  人性,也是大刘的科幻小说里最核心的要素,也是戏剧冲突的本质来源。既然说到人性,在真实世界中就不可能非黑即白,而是有很多灰色的部分。有温暖的,比如信仰、爱情、亲情;也有阴暗的,比如仇恨、自私、贪婪。

  如果说,科学构成了这部电影的主干,那么人性就是这部电影的灵魂。

  记住这句话: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在观影过程中,我泪目了N次。不仅是我,观影结束后大家在交流,其实都或多或少的落泪了。印象中我看电影或者电视剧泪目,还是在看《勇敢的心》里,梅尔吉普森说「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看《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爬出下水道在雨中仰天长啸;看《潜伏》里,余则成在机场看到车里的翠平。

  更有趣的是,看《流浪地球2》这N次泪目,竟然是因为不同的原因。电影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击中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内心柔软的地方。大家看完这个片子,也可以回来在留言区说说,有没有哪个情节让你猛汉落泪。

  此外,特效震撼、演员全员演技在线,还有一些彩蛋,大家可以去影院自己体验。

  影片结束后,导演团队还和现场观众进行了沟通交流,我也有幸聊了下自己的观点,以上就是当时观点的整理,外加一些补充的内容。祝大家观影愉快。

  《流浪地球2》观后感 23

  昨晚,妈妈带我到电影院观看了电影《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地球本来是围绕太阳转的一颗小行星,可是因为太阳即将毁灭将会吞噬地球,同时地球表面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下八十几度,宛若整个南极。人类只能住在地表层负一百多层电的地球里面,人类决定将整个地球打包走,亡命宇宙。为此人类在全球制造了1万多台很大的推进器向机,帮助地球改变转向,用时2500年,到达宇宙里的新家园。

  他们在前进的路上碰到了木星,木星有很大的引力,吸引着地球的大气层,而且强大的引力会将球和木星相撞,并且将地球瓦解掉。人类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让地球不撞到木星,很快就要到世界末了。全球政府也发布通知让各国救援先锋的`人都回家跟家人相聚等待着地球灭亡时刻的到来。

  中国救援队在最绝望的时刻想出了一个办法:因为木星上有很多氢气,点火发射火力到木星上点木星氢气,让火力冲爆力推开地球不让地球撞击木星。为此其中几位队友,在执行这个任务中丧命有几位身受重伤,历尽千辛万苦,可惜已发射的火力离木星还差五千公里。

  就在最后一丝希望破灭的时候,一位中国的宇宙飞行员决定点燃宇宙飞船,然后自己带着飞船上燃料飞到木星上点燃木星,可是国际政府因为那个飞船里有很多重要的文件和人类的文明种子,让他弃地球。这位飞行员为了地球上的三十五亿人类还是独自将飞船飞到了木星上,引爆氢气黑洞并且光牺牲了,他的牺牲换来了地球的获救。

  看完这个电影,我觉得人类真的很团结一心,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大家都挺身而出。这种精神很得我学习。

  《流浪地球2》观后感 24

  在看电影之前,我就对《流浪地球2》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长表示疑惑,觉得影片时间太长了,观众真的坐得住吗?

  故事在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合力在地球上制造推进器,离开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的背景下展开。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并为后续展开铺垫。

  整个故事的架构很宏大,三条主线交错前进,交代了刘培强的成长和历练,图恒宇对数字生命的'执着和坚持,还有周老师作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的行动中的坚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节上的叙述,又有小的细节上的描写,总体上还是很吸引人的。

  作为普通观众,观影体验良好。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特效画面震撼,特别是开场部分,有一种世界末日又充满希望的感觉。在人物的情感描述上,包括对家人,对国家,对地球等,没有过分的煽情和渲染,比如张鹏在引爆核弹时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地球还挺美好的。另外对数字生命的讨论也很吸引人,对于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能要在续集中有更多的讨论。

  不好的点也是有的,因为故事丰满,想要把它讲明白,就需要很多细节,需要很多时间,观众也容易抓不住重点。

  看到快结束时,有人提前离开了,但是更多的人选择继续留下来,或坐或站,把它看完,并且耐心等待彩蛋。这也许就代表了观众们对这部电影的真实看法吧。

  《流浪地球2》观后感 25

  《流浪地球2》这是根据刘慈欣的作品改编的拯救地球电影。其背景是太阳即将毁灭,人类正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的家园,但太空之路岌岌可危,为了拯救地球,一位辗转反侧的地球时代年轻人再次挺身而出,展开了分秒必争的生死之战。

  太宏伟了!“离开电影院的时候,我不由得感叹。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我自己旅行,仿佛置身于科幻世界。广袤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巨大的发射器、废墟的地面………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杂而不乱。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间,但丝毫不影响现在的我们细细品味。

  希望是什么?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在电影中,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喆直,在面对世界人类的不幸时做出了选择,我不由得尊敬他。整个大地剧烈摇晃的时候,每个人都失去了平衡倒下了,只有他站稳了,像丰碑一样。

  他说。 “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既不牺牲,也不考虑存亡。其背后折射出的,正是那句“危机迫在眉睫,只是有责任”。他相信中国宇航员即使牺牲生命,也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他相信人类的勇气能够超越时间、超越现在、超越未来。坚持不懈,奋斗到底,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封锁之路,也是必由之路。

  回到现实,心中充满了喜悦。我忍不住想起这三年的瘟疫。这次疫情见证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气、责任感和希望。疫情是现实版的《流浪地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但我们每个人面对灾难的勇气是希望。

  为人们排忧解难的钟南山院士可能也曾担心这次疫情能否顺利度过。去武汉支援的医务人员、志愿者、人民子弟兵……他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家;迅速建造船舱的建筑工人,他们不知道工程的.速度,是否赶上病毒的传播速度,我们也不知道,能等柳暗花明的瞬间吗?一切似乎都是未知的。

  直面我们新冠灾祸的勇气,凝聚成希望和力量。所以最后我们成功瘟疫,见证了平凡人的伟大和奇迹。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抱有希望,就能跨越,引导你走向平坦的道路。大多数情况下,坚持是盲目的、无意义的,可能看不到希望。但是,我们还是会一步一步,努力尝试。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勇气是无限的。

  就像电影最后一个蛋说的,谁天生就不勇敢,因为有人想保护谁就变得勇敢。

  《流浪地球2》观后感 26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最大的惊喜就是地球2的上映,作为流浪地球的影迷,早早的就在网络上关注到了流浪地球2上映的消息,并且还为高质量的预告片惊喜不已。昨天终于如愿以偿观看了整部影片,作为人自己的科幻大片,能够在影院当中欣赏到如此高水准的电影作品真,真的是一件欢欣鼓舞的事情!

  很多的影评说这应该是一部可以划时代的佳作,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来讲,我没有能力分析特效优劣与否,总之看着震撼就好了;我也没有办法细说剧情的逻辑瑕疵,总之看着就好了;更没有水平评价电影的制作水准,总之看着情绪激昂就好了。如果让一个普通人给一个电影做一个评价的话,我想大多数人先手要表达的一定会是,好看或者是不好看这样一个观感,而我给流浪地球2的观感就是,这部电影真是太好看了!同样的,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如果想看到更多的这样好看的电影,那就赶快去电影院买票支持流浪地球2吧。

  整部电影虽然有将近3个小时的'时长,但是剧情紧凑、张弛有度,整场观看下来在剧情的流畅度上来讲没有一点走神跑偏的地方,说实话我是一直憋尿到最后的,因为不舍得错过剧情的重要部分。电影的特效场面非常棒,无论是战斗机的空中对战,还是如蜜蜂般的无人机集群,当然还有太空电梯、空间站、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技术成果的展现,都有极其强烈的真实感,场面宏大,效果强烈,完全不输国外的所谓科幻大片。作为一个标准的80后,我依稀记得当初看到星球大战时那种视觉上的冲击与想象力上的震撼,现在我们可以的说,流浪地球系列给了我当时同样的感觉。

  一部好的作品,一定会给观赏者以情感上的共鸣,寻求情感共鸣实际上就是大多数艺术创作的最初的目的。之所以为流浪地球2特别的感动,是因为这不仅是一个中国式的故事,更是一部反应现实世界英雄观的史诗。他告诉了我们一个与以往电影里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那就是拯救世界从来不是一件快乐或幸福的事情,在拯救世界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牺牲、失去、甚至是毁灭。

  无论是拯救世界的英雄本人,还是被拯救的普通人,在拯救世界的过程中他们都要经历万般的痛苦与千种的磨难,即使是最后成功了,也要背负着苦难继续坚毅的前行,正如电影中刘培强在给儿子留言时把摄像机转向太空自己掩面哭泣的画面。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延续,从来不是某一位英雄的长生不老与力挽狂澜,而是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锲而不舍的与。刘培强的父母之于张鹏,张鹏之于刘培强,刘培强之于刘启,马兆之于图恒宇,无不是薪火相传,英雄不灭。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传承的精神,一个民族甚至说整个人类才能够不断前行、屹立不倒。正如西方的那句谚语所讲“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的内核也不是一个所谓的英雄能够单独创造的,而是所有人,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既然拯救世界是那么的痛苦和艰辛,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要前仆后继的去牺牲和奋斗呢?电影中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爱和。为什么电影的主角是刘培强和图恒宇,因为在电影里他们的爱最真挚。电影最后刘培强的独白为流浪地球1中他选择自我牺牲解释了因果。而图恒宇的故事线明显要引出更大的剧情起伏,从对妻女的世情俗爱中超脱的图恒宇在拯救世界那一刻也完成了爱的进化。虽然肉体已经死去,但是数字化的图恒宇父女,必将在未来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们的存在也为电影的哲学主题进一步升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非常期待流浪地球的后续电影继续保持高水准的制作水平,给我们以更大的惊喜和精神愉悦!

  流浪地球2是一部不会让你在电影院开怀大笑的电影,电影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让你一笑了之,它想要带给你的东西更多,如果你仔细品味,它能够带给你的东西更多。快乐只是人类所有情绪当中的一种罢了,而作为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形式之一的电影,我们在电影中所要的情感共鸣绝不仅仅是快乐一种,还应该有悲伤、愤怒等很多其他的感情方式,期待中国电影能够有更多的优秀作品,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文化活动更加多元!

  《流浪地球2》观后感 27

  昨晚去看了《流浪地球2》,八点的场,一个人。买票的时候,看着手机屏幕上一个个偶数“已买”,让我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买?还是不买?买了周围要都是情侣,就我一个光棍多尴尬,那自己真的就是去“流浪”了。正在自己犹豫之际,座位图上突然冒出来一个孤零零“已买”,我立刻抢下那个空位旁边的空位,让那一排又成了一个完整的偶数排列。

  到了电影院,我才发现是自己多想了,来看电影的大多是孩子带着父母,父母带着孩子,情侣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在没有坐满的影院里,也就寥寥几对。坐在我右手边的是三十岁左右的儿子带着五六十岁的母亲,左手边的是一个年轻的爸爸,自己和媳妇没有回老家,有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要照顾,上午媳妇过来看了,自己在家照顾孩子,晚上轮到自己过来看,媳妇在家照顾孩子。还有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在前排后排莺歌燕舞,看到他们的时候我内心泛起阵阵不祥预感,害怕电影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活蹦乱跳”,不过后来电影开始后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好,正片开始了”,我喊了一声,提醒一下还在低头私语的观众们。

  开篇,沙溢和吴京走在破旧的城市里,祭奠在地球内战中死去的沙溢的“哥哥”,末日氛围拉满,结束后,沙溢和吴京坐上战机返回基地的过程中,着实惊艳,国内其他空战片子应该好好借鉴一下,战机飞过的视觉冲击力,和周围建筑的压迫感瞬间扑面而来,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导演的审美确实在线。而后的太空电梯给人的.机械感和科技感,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快速上升时画面的不断切换,心情就像坐过山车急速下坠时的感觉,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爽”,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我看了这么多吴京拍过的电影、电视剧,感觉他演纯动作片挺好,感情戏特别是说话比较多感情戏,总感觉很生硬(个人观点)。

  紧接着就是数字生命一派要毁掉太空电梯的场景,当机库里无人机出来的时候,我真的是头皮发麻,这个头、这威力——符合逻辑,同时也反映了科技发展的双面性,这一段有空战,感觉时间有点短,可能与想要突出量子计算机快速夺回控制权有关,不过这段的精彩还是必须点赞的,把当时的的紧张状态突出出来,同时指挥室里负责人的紧张状态和下边沙溢一群人的云淡风轻产生鲜明对比,难道是为了突出他们身经百战,敏锐发现各种不对?这里他们没有反映出无人机突然自己攻击自己人的惊愕,只有迅速投入战斗的机敏,看到这里,我想把它拓展一下,这一段就可以拍一部电影了,最终战场就是抢夺太空电梯空中制权,哈哈。而这部电影给我的另一个惊艳就是:你以为的努力可能真的是白费力气,你以为的惊艳后面还有惊艳在等着你。太空基地被毁,掉落下来的时候我心里一阵心疼,想想我现在的心情肯定是不适合生活在末世阶段,什么都心疼、不舍得怎么了得,当时其实有个疑惑,太空基地被毁那太空电梯的绳索是不是应该也掉下来,那得是四条多长的线呀。

  有武戏,那肯定也要有文戏。这部电影惊艳的另一部分就是文戏处理的也很到位。要推动一项事情的前进那必须要有个统一的思想作为前提,在联合政府的最终决策下,准备实施逐月和移山计划,但有个实施的前提,就是行星发动机的正常运行,从这里开始剧情就没有开头那么令人炫目的视觉特效了,更多的是人物感情和实施“流浪地球”的前期工作准备,这里的剧情个人感觉推进比较慢,应该也是一部分人说想睡觉的一个原因,我是比较喜欢这部电影的但在看这一段时也玩了好多次手机,另一个原因也许是时长太长了,按道理普通电影这个时候已经要开始高潮并且趋向结束了,这里才刚刚开始,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里这样安排片子就显的更加的立体,主线人物也更加鲜明(但还是希望能缩减一点)。

  再往后看,如果看过大刘其他作品的话,你会发现,大刘对人类渺小有着深刻认识。在人类刚刚宣布“移山计划”改为“流浪地球”计划后不久,“逐月计划”就因行星发动机过载爆炸而宣告失败,并在一定时间内月球要撞上地球,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要实施一系列举措,这一连串的事情发生,顿时让人感到人类真的太渺小了,自然界一个随便的变数对于人类而言可能都是灭顶之灾,所以一定要爱护好家园,如果它没了,你所奋斗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就像就像老马在淹死之前把密码器交给德华说: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这句话当时直击我的内心,片中无论是先遣队还是后补队,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完成任务的目的都是为了给子孙后代一条“生路”,因为一切的璀璨和美好都要有人去继承去欣赏才有意义。还有一段就是在实施炸毁月球计划时李雪健老师说的:人类研究先进的技术,都只是为了对付自己人。还有就是他举例说一万七千年前发现的人类断后又愈合的人类腿骨。这一段,其实就是突出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是命运共同体,要合作共赢。

  最后的场景,一趟只有单程票的旅程——引爆核弹。看的内心很复杂,特别是核弹引爆的那一瞬间,白色的圆球覆盖整个屏幕,我不由自主的热泪盈眶,它让我想到了辛劳付出的父辈们,也让我再次思考活着的意义。人生真的很短很短,而我们享受的是人生的过程,也许它并不美好,但是对于平凡的普罗大众,平安的度过一生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写在最后。有人说看了想睡的,用一段一位影评人的话来说:如果你看了半小时或者1小时睡着了,说明这个类型的电影不适合你;如果你睡了3个小时,说明你是去睡觉的和电影本身没有关系。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有深度,有逻辑,有世界观,值得你为它花电影票。

【《流浪地球2》观后感】相关文章:

《流浪地球2》观后心得(精选48篇)02-23

《流浪地球2》观后心得(14篇)02-08

流浪地球作文12-02

《流浪地球2》观后感[经典]02-18

《流浪地球2》观后感06-25

《流浪地球2》观后感04-20

流浪地球2观后感05-06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06-08

《流浪地球2》观后心得(通用32篇)03-29

流浪地球2观后感(精选33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