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观后感

时间:2022-11-07 21:08:51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狗十三观后感4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狗十三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狗十三观后感4篇

狗十三观后感1

  1、青春的痛点

  有人说,这部电影里面,包含了所有青春的痛点。父母离异,家庭重组,隔代教育,中国式家长……

  李玩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有了新的家庭,母亲在影片里没有出现过。很容易就能看出,虽然爷爷奶奶对她很好,总是“碎女子”的袒护她,但是她的生活是孤独的。

  年迈的爷奶不懂凤凰台有什么好看的,不懂李玩给狗取名“爱因斯坦”是为何,不懂李玩为什么不能喝牛奶。

  就像李玩也不懂奶奶为什么从不出门一样,这是年龄的代沟,也是隔代教育的弊端。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不把李玩接到一起生活。看完之后知道了,因为这个父亲足够自私。他为了不让自己内疚,自私的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把李玩送走,理所当然为她不会接受自己的后妈和弟弟。

  然而他却从未想过,李玩真正想要的只是他的陪伴,家的温暖,不是像狗一样说送走就送走。

  2、大人的世界

  电影里有一幕场景是,李玩站在高放的自行车上,喊到:“高放,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在李玩心中,弄丢狗不愿意承认错误的爷爷不是大人,随便带回只狗让李玩相认的后妈不是大人,跟着其他人指鹿为马的奶奶不是大人,说话不算数的爸爸更不是大人。

  大人的'世界,李玩不懂。李玩简单的世界,大人也不懂。

  第一只爱因斯坦弄丢后,她找狗是因为想要尽够自己的努力。她并不是一定要找回爱因斯坦,她只是要为这个生命负责,大人们不懂。

  弟弟出生后,大人们觉得她会伤心,瞒了她两年。两年后,被随意带到一个溜冰场,父亲指着一个小男孩告诉她,这是你弟弟,为什么要隐瞒,李玩不懂。

  在大人的世界里,李玩总是那个不懂事的丫头。李玩天真的相信,在平行的世界里,大人这些错误终究会被纠正。

  3、成长的妥协

  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谋杀的正是孩子的天真。当13岁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纠正错误时,遭到的只是父亲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顿打,她懂了。

  当一直对楼上养鸟深信不疑的李玩,半夜看到这个学鸟叫的人被五花大绑送上精神病医院的车,她懂了。

  当因为拿了物理奖,央求父亲带她去找第二只爱因斯坦,到收养所却被告知爱因斯坦已经绝食自尽,她懂了。

  如果成长注定要伴着千疮万孔,那么她只能妥协。假装看懂了大人的世界,假装自己已经长大。

  所以有了李玩路上遇到第一只爱因斯坦的那声“对不起,认错了”。

  所以有了李玩大口吃下的那盆狗肉。

  还隐隐作痛的青春告诉她,她必须得学会习惯,学会麻木。毕竟,以后这样的事情多着呢。也许有一天,李玩也会选择遗忘,遗忘这反抗不得的青春。

  到底是青春的痛点太低,还是大人的世界我们不懂?

  假如可以,大人的世界,我宁愿选择永远不懂。

狗十三观后感2

  前几天我看了《狗十三》这部电影,看的过程中,心情一直处于低落状态,播完后也有一时回不到现实中。

  这部电影讲述了女主人公李玩曲折的青春成长历程。女主人公跟中国的一些家庭一样,都是离异家庭且女主人公跟大多数青春“小透明”一样,长相普通,痩痩小小,满头的青春痘,自己有点掖着藏着的小心思,是骨子里倔的一个女孩。本片内容跟电影名差不多,都是围绕养狗,丢狗,找狗,再一轮把狗送走写的,但那不过是浅薄表面上的引子。我将用几个对我印象很深的片段讲一下我的'感受。

  爷爷奶奶爱李玩,却连李玩喝牛奶会吐也不记得,爷爷亲口说:李玩是女孩,名字是随便起的,男孩的名字可不能随便。重男轻女的思想依旧在脑子里。

  爱你的人,偏偏就是折磨的你那个人。李玩喜欢物理,于是报了物理兴趣小组,但她父亲去学校擅自帮她改成了英语口语学习小组,因此两个人闹了矛盾,父亲为了哄李玩送了她一条狗,李玩迫于无奈最终妥协了。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五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一直坐在幼儿园门口望着右边的滑梯,当时就疯了似的想上去玩,但幼儿园教师就是不让,我在幼儿园好几天都没看见有人玩过,难道那就是个摆设?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上去滑了一下然后就被老师教育了。回到家后的第二天我拼了命不想去幼儿园,一边哭一边抱着楼梯柱子,但迫于父母的威压,还是不得不妥协。骂你是恨铁不成钢,打你是为你好,逼你做不喜欢的事是因为爱你。这是很多家长解决问题的方式,先找借口,再不行还可以物质补偿。

  爷爷弄丢了李玩的狗,却没有一句道歉。李玩只狠狠撂下一句“爷爷奶奶还不如一条狗”来证明自己的委屈。这时候如果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就要被扣上不懂事的帽子。“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这场“凶杀案”,每个人都是涉事者。

  大人们好像总是有各种招数来对待孩子,除了好好说话。只有看懂大人脸色的孩子才能在成人世界收到奖赏。就像李玩的堂姐,处事聪明,会察言观色,在长辈的世界里活得如鱼得水,大人一个眼色她就可以不再为李玩说话,慢慢地李玩也被逼成了这样。这里我想到了一个听了很多次的问题:“妈妈好还是爸爸好,不要问大人,要问小孩”。为什么要问小孩子?因为小孩子还保持着纯真,敢说,无所顾忌。因为小孩还没有收到大人世界的影响,因此小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最无邪也是很多人所向往的。

  讨厌的家长也有自己的苦衷。在车上,爸爸捂着李玩的眼睛默默地流泪,就好像有什么苦衷,可有苦衷就该被原谅吗?不!明明有更好的办法来保护一个孩子受伤的心,可他们为了圆谎选择扩大了伤口。是生活让他们乃至我们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孩子苛求的从来不是一个完美的家长,他们要的只是家长不要一边自私一边又说自己无可奈何。

  成长是个中性词,但最后人们把它变成了贬义词,教育这两个字多么重要啊!人的一生都押在了这上面,却也剥夺了反抗的权利,这是我唯一一部不想看懂的电影。

狗十三观后感3

  这是一部讲述一个女孩成长的故事。 自小父母离异的李玩被爸爸寄养在爷爷家,跟爷爷奶奶长大。爸爸为了李玩能够进入一个好的高中强制给爱好物理的李玩改到英语组,这招致李玩的不满。为了缓解紧张的父女关系,爸爸送了一条狗。李玩开始对小狗厌恶,然后同情,接受,照顾,喜欢,最后依赖,把它看成自己的精神寄托与要好朋友。

  狗丢了,家人弄了一条一模一样的狗来糊弄李玩,令李玩怒不可遏。爷爷因为小狗被李玩推倒,摔断了腿,多年不出门的奶奶因为寻找李玩迷了路,爸爸为此大动肝火,李玩在丢狗的委屈中知道自己的任性妄为给亲人带来的伤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知道狗可能找不回来了。于是开始接受这个现实,丢狗让李玩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人不仅仅只围绕自己转,个人感受固然重要,他人的感受亦是十分重要,亦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积极学习,积极生活。

  经过努力,李玩英语考了第一,激动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欢天喜地地以为爸爸会奖励自己为自己庆祝一下。爸爸明知电影本周不上映却还要表面欢喜地带李玩去,实际上只是无法开口而编造一个谎言骗李玩去参加儿子的一周岁生日。宴会上,看着爸爸忘情地给弟弟唱生日歌庆生,李玩懂事地拍着手庆祝,迎合地笑着,笑容里带着羡慕,努力而尴尬地笑着,笑里带着对爱的渴望,笑容渐渐消失,退出人群独坐到沙发上。考了好成绩本来今天是主角的,无缘无故杀出一个素未谋面的弟弟,抢走了本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刻,自己还要为他庆祝生日。凭什么,为什么,自己想要做的不能做,不想做的被强制去做,自己拼命努力懂事只是为了得到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却求而不得。我就是不高兴,不开心了,我不愿陪笑了,我想一个人静静。这里是李玩的第二次成长,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应强加在别人身上,自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幸福要建立在自身之上。典型的例子就是李玩得了省物理竞赛一等奖之后很淡定,没有跟周围的人说。

  李玩陪新弟弟玩,弟弟不小心哭。公园想陪弟弟玩,却被后妈制止。李玩明白无论她对弟弟再好后妈都不会在内心认可他,她想对弟弟好,是自己想对弟弟好,并不是为了讨好后妈。陪酒,吃狗肉,做这些不愿做的事都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最后一次成长,是关于遇见的狗是否是爱因斯坦,其实这只狗是不是爱因斯坦对李玩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她已经长大了,已经会照顾自己了,已经学会了如何被爱以及如何去爱人。

  片尾李玩的哭泣,我想要表达的是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委屈的宣泄,宣泄狗丢了,被大人欺骗,接受弟弟,敬酒,吃狗肉这些种种无能为力但必须接受的事情所积累的委屈。成长是痛苦的,成长意味着我们要接受一些我们看不惯接受不了还改变不了的事情。李玩的故事就是这么一个过程,看不惯看不惯的东西,不接受不能接受的东西,力所能及地去改变这些事情。

  我坚信李玩会有一个美好幸福的人生,因为她懂。

狗十三观后感4

  看了很多的电影,令人沉思的,让人感动的,烧脑的,以及迷惘的,还有那种像是理解了什么,却又仿佛什么又没有捕捉到。狗十三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只是唏嘘感叹。虽然是很早之前的电影,但是其中老电影般的画质,画外音的老旧质感,手持微晃的镜头,都是让我深陷其中,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经历,背景稍显复杂但并没有脱离生活,甚至于目前生活中也能寻找到李玩的影子,真实到这不是电影这就是生活。顺序的故事发展,带出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显现着那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我们知道怎么回事,但就世俗的观点和做法,我们越来越偏离正确的方向,哪怕明知道那是错的。导演把那些矛盾和常见的场景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不做任何评判,却把世俗的俗和脏赤裸裸的放在你的面前。

  有些情节还是有迹可循的,比如明明是大人犯的错,最后却是孩子在道歉,明明是大人不让喝酒,最后却大人让你喝的最多,明明答应你一定要去带你玩和看天文展,最后却只是安慰还说你不懂事,爱一人就把一个人的名字刻在身上的男孩,弄不清楚是爱还是喜欢的女孩,让你沉着冷静自己也不淡定的老师,从讨厌到喜欢的两条狗,溺爱的爷爷奶奶在最后成为了重男轻女的典型,假惺惺的后妈,看似懂事的姐姐,脾气暴躁的爸爸,总在伤害过后安慰,令他骄傲时夸奖,些许的父爱在世俗的规约下显得可笑,还有看穿一切世俗却无能为力被推着往前走,每一次反抗都是伤痕累累的主角,一个也被关心但是总被忽视的主角,一个不被理解和无人关注她内心的娇小女孩,只能守着两条被所有人嫌弃的狗相依为命,就是这样,然而这两条狗最后都走了。

  还有很多我不能理解的地方。比如那个学鸟叫的人,不爱喝牛奶爱吃泡面,身边的姐姐,十三表示什么年纪吗,当然最后再次相遇的爱因斯坦还是让这个看似平静的女孩独自哭泣,看着那个无助的.弟弟,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女孩变得孤独的呢,那次暴打之后吗,就像那个小男孩无数次想让身边的教练拉他一把,得到的却是教练的鼓励,无助在没人关注的时候就变成了绝望。说不上什么道德绑架,但这部电影却告诉我你给的不一定是别人需要的,在摸不清需求情况下的爱可能更多是一种伤害,对人对己都一样,但更多的是世俗制约下对这些爱的扭曲理解。电影不压抑,矛盾表现的没有那么突出和尖锐,然而看过后的深思让人压抑,成长就一定要失去吗?这部电影外文名叫爱因斯坦13,所以这令人无奈的成长是从爱因斯坦的到来开始和后来的再遇结束,由渴望理解和陪伴的终于是在某一个午后失去了某些东西后残忍地长大了吗?

  另外说一下演员,张雪迎演的真好,仅仅是中学生就有这样的演技和这样的情感张力,令人佩服,当然果靖霖拿捏得的很好,毕竟也是老戏骨了,导演的其他电影我也看过,镜头和人物都是那样地贴近生活,不过这一部貌似没有前面的那么让人跌宕起伏,但也不失为一部佳作。

【狗十三观后感】相关文章:

狗十三观后感11-03

《狗十三》观后感11-04

《狗十三》观后感(8篇)03-01

狗十三观后感500字06-08

狗十三观后感7篇11-07

狗十三观后感(7篇)11-07

《狗十三》观后感6篇12-06

狗十三观后感9篇12-13

狗十三观后感(6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