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舟记》观后感800字

时间:2023-05-07 01:20:41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编舟记》观后感800字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编舟记》观后感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编舟记》观后感800字

  刚看到这个电影标题的时候觉得有些奇怪,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越发觉得没有比这个更贴切的标题了。

  简单来说,《编舟记》讲述了一群人制作一本名叫《大渡海》的词典的故事。

  这本词典的名字和电影名一样富有深意。

  用文中一个人物的话来说,词语的海洋浩瀚无边,词典是那片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人类靠着这叶名为词典的扁舟航海,找寻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言语。那是找到独一无二的奇迹,献给想与人关联期望渡过浩淼大海人们的词典,那就是《大渡海》。

  《大渡海》即是词语海洋中的一叶扁舟,而《编舟记》即是编辑《大渡海》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光也是一个不擅言语的人,甚至不擅到和人的日常沟通都是问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坚持13年完成了词典的工作,表面木讷沉默的他内心却深爱着人类的语言,不得不引人深思。

  对于纸质词典,人们大多数的印象都是古董,刻板,仿佛是脱离了社会进步的一个残留的不起眼的工具。就连电影拍摄的1995年,那时手机电脑还未流行至现在这种普遍程度,人们都对词典的看法是古旧、没有市场,何况今天呢。电子词典越来越丰富,手机的词典app越来越进步,纸质词典似乎除了教师和学生没了用武之地。虽说电子数码方便快捷,但是这样快餐的文化真的好吗?

  相信电影《编舟记》就给出了答案。它没有把电子产品和纸质产品相比较,只是单纯地描写了编辑词典的过程。让屏幕前习惯快餐文化的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和追求。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小说《三体》中一位老教授的话,教授是搞物理基础研究的,那时他与一名学生谈起他的女儿时说了一句话:她(女儿)太聪明了,但是搞基础研究,不笨不行啊。(记忆可能和原话存在出入,但大意是这样。)

  可能我们也一样,有时候搞学问,不慢不行啊。

  高中的时候很喜欢《现代汉语词典》,那时有什么不懂就会先去这本词典中找,俨然当成了百度在用。不懂的词语,不懂的典故,不懂的生物知识,只要查相关的词语,解释里总能告诉我答案。

  或者没事干了,也可以当作课外书来看,随便翻翻,看看插图,感觉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只要汉语中存在相关的词汇,词典中都有。

  当时只觉得好玩。

  看完电影之后却突然想翻回第一页看看编辑名单了。

  一本成功的词典背后,支撑它的可能是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坚持。

  电影最后主编的去世让人深感遗憾。当看到主编进医院检查时就嗅到了flag的气息,最后还是没有赶上。虽说有一点心理准备,但看到词典发布会的时候主编的照片摆在一角,还是让人心里狠狠难受了一下。

  虽然严酷,但现实中像主编这样为编辑词典奉献了一生的人,肯定更是大有人在。

  文中的主人公编辑心切,梦到自己孤身在一片大海中收集词语,可大海无边无际,词语散落得密密麻麻看不到尽头,最终越走越深被词语的海洋吞噬。

  一个人面对这么庞大的海洋实在太渺小了。

  但是最后历经13年,主人公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不得不说真的很伟大。

【《编舟记》观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核舟记的反思08-13

《核舟记》教案01-15

核舟记教案04-02

核舟记教案06-10

核舟记105-02

核舟记教案04-28

《核舟记》.设计.05-02

23核舟记05-01

核舟记 教案05-02

《核舟记》教学反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