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黑龙江省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杭州(30°15′N,120°10′E)和甲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回答1-3题。
1.甲地经纬度位置是
A.30°15′N,15°W B.15°N,15°E
C.30°15′N,14°50′W D.O°15′S,14°50′W
2.杭州和甲地同处在白天的时间约为
A.1小时 B.2.5小时 C.3小时 D.5小时
3.当杭州日落时,甲地一垂直于地面的物体的影子朝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下图为某气候站绘制的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12月、6月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其中a、b分别代表方向不同的山坡面。回答4-6题。
4.甲、乙两图中,a和b曲线温度的测量坡面分别位于武夷山的
A.西北坡和东南坡 B.东南坡和西北坡 C.东北坡和西南坡 D.西南坡和东北坡
5.甲图中,在约 1400米以下,a曲线上各点气温低于同海拔b曲线上各点,其主要原因是
A.a处降水多 B.b处受暖流影响 C.a处受冬季风的影响 D.b处受台风的影响
6.—般来说,相同海拔高度上不同坡面之间的温差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其主要原因是海拔越高
A.受低空环流的影响越小 B.受海洋的调节能力越强
C.太阳辐射越强,弥补了坡面间的温差 D.空气越稀薄,大气保温能力越弱
读“西半球某地自然要素统计表”,判断回答7-8题。
平均海拔(m)
七月平均气温
(℃)
一月平均气温
(℃)
年均降水量
(mm)
280
27-32
-14
500-700
7.关于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B.降水偏少,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C.寒潮对该地的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D.该地无霜期较长,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
8.该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