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齐鲁晚报:评职称靠“拼关系”拼掉了什么?
四川省宜宾学院在职称评定中乱象迭出很多学术科研业绩评分在学科排名靠前者落选,而一些业绩评分远远低于他们的人却在名单当中。更有甚者,学校甚至专门出台政策,为“关系户”大开绿灯。(10月29日《中国青年报》)
高校职称评定沉疴已久。在职称评定中像在官场上一样“跑部钱进”,这在学术腐败甚嚣尘上的今天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宜宾学院丝毫不加掩饰地让本应唱主角的学术评价标准靠边站,将职称评定异化成一场拼关系的游戏,只不过是玩得比较出格而已。
从宜宾学院职称评定乱象中可以看出,在职称评定中,权力、人情、金钱、小团体利益都很重要,唯独学术本身却“没关系”,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实在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长期以来,在很多高校中行政权力可以随意插手学术事务,行政被放在比教学和科研更高的位置上,这为权力、人情、金钱等不正当的因素干预学术留下了空间,让真正有良心、有能力的研究者陷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窘境,其危害绝不止于对研究者个人的不公,更是对学术评价标准的扭曲。
与许多行业不同,职称在高校不仅仅关系到教师的待遇问题,更直接影响科研经费、交流进修等学术资源的分配。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让仅靠一支笔和几麻袋纸就能解决问题的陈景润式的低成本研究永远成为过去时。而能分到多少经费,往往是与研究者的职称直接挂钩的,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科研工作者能够在其研究道路上走多远。在这种情况下,职称评定如果不是根据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水平来进行,对科研资源的浪费也就在所难免。
学术评价标准被扭曲还导致了另外一个恶果即对于那些有志于学术的人来说,跑关系也是他们在国内学术圈必须掌握的“必修课”。靠跑关系评职称,靠跑关系申请课题,让身在其中的研究者们要兼职社会活动家和投机钻营者的角色。比如,报道中就说,不少老师为评职称提前一年就开始“活动”,打点关系,请客吃饭,给评委送礼。且不说并非所有的学术人才都能胜任这一要求,即便涉险过关,又有多少本应花在实验室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酒桌上?获得了职称评定的成功,却荒废了学术研究,对整个社会来说,这是失还是得?更何况,有些人评上副教授后,“就更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做科研,专心仕途了”,这无形中助长了高校对行政权力的追逐之风。
科学告诉人类自然的奥秘,人文引领人类精神的方向,技术改变人类生活的方式。这一切研究,都需要有一片纯净的学术土壤才能够实现。高校是社会创新的主要发源地,很难想象,在板结的学术土壤上能生长出一大批真正创新型的学术人才。长此以往,我们丧失的将不仅是创新动力和学术本身的未来,更是对整个社会发展釜底抽薪式的伤害。
作者:王昱
【齐鲁晚报:评职称靠“拼关系”拼掉了什么?】相关文章:
拼多多靠谱吗01-28
拼玩具04-28
拼赛车05-01
拼一拼,算一算05-02
拼赛车作文08-03
拼梦的作文08-09
拼魔方作文08-31
拼脸的作文11-04
拼模型作文11-04
拼的是细心作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