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高校招生普遍存在“外地歧视”

时间:2021-08-06 15:36:08 高考热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世界各国高校招生普遍存在“外地歧视”

  【核心提示】审视高考招生中的“外地歧视”以及诸如此类的教育问题时,不能仅仅贴上“对或错”的道德标签,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前因后果和基本性质进行客观判断。唯有如此,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改革政策。

  高校招生在我国备受关注,其公平性牵动着每位国人的神经。其中,“外地歧视”是热议话题之一,如北京大学因招收的北京生源学生比例偏高,而于每年高考季被推置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国外高校招生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外地歧视”?笔者试图以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与日本为例加以阐述。

  美日公立高校的“外地学生”均需额外缴费

  美国没有联邦政府设立的大学,由各州政府设立并负担主要经费的州立高校系统提供了整个社会80%左右的高等教育机会。在州立高校的`招生中,存在明显的“外地歧视”:2—3年学制社区学院完全服务于本地居民;4年学制州立大学最初以本州居民为招生对象,原则上不招收外州学生(包括外国留学生)。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州立大学不招收外州学生的原则逐渐被打破,招收外州学生的州立大学越来越多。但是,州立大学中外州学生所占学生数的比例仍然很低。另外,外州学生需要在支付正常学费的基础上,额外缴纳一笔不菲的费用。以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的各高校为例,2011—2012年度的正常学费为5000—6000美元,外州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再缴纳700—800美元的费用。

  日本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统仅提供了整个社会30%左右的高等教育机会,其中,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分别占20%和10%左右。日本的国立大学相当于我国的部委属大学,公立大学相当于我国的地方本科院校或美国的州立大学。日本公立大学由地方政府设立并提供财政经费,对“外地学生”实行入学限制。目前,虽然没有任何公立大学公布具体的招生限制比例或操作程序,但是其网站公布的招生简章上都明确标示了“外地学生”需要额外缴纳的费用。以东京都所属的公立大学首都大学东京为例,“外地学生”在2011—2012学年度需比本地学生多缴纳1倍的入学金:本地学生的入学金为14.1万日元;“外地学生”却为28.2万日元。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国立大学都是全国统一招生,高校所在地的本地学生在招生名额与学费方面没有任何优惠。

  谁付费谁受益

  美国州立大学与日本公立大学为何实行“外地歧视”?因为需要保障本地学生的就学机会。政府财政拨给大学的经费主要源于当地税收,而地方税收取之于当地居民。谁付费谁受益,因此,美国与日本从未有人抗议过大学长期存在的“外地歧视”问题。同时,日本国立大学招生不实行“外地歧视”也与其财政来源密切相关:除学费与科研费等大学自筹经费外,其余经费皆来自中央政府。

  从国外公立高校招生中的“外地歧视”现象及其理论基础出发,应该如何审视我国公立大学招生中的“外地歧视”?与日本非常类似,我国公立大学分为部委属大学与地方高校两种类型。地方高校只招收本地学生,外地生源属于交换招生,这也可以说是“外地歧视”。但是,我国也很少有人认为地方高校招生的“外地歧视”现象有失公平。这说明,谁付费谁受益的高校招生原则在我国也广为接受。因此,该原则也应该是支配我国部委属大学招生名额地区分配的理论基础。我国部委属大学(如北京大学)与日本国立大学一样是中央政府设立并负担经费,既然日本国立大学招生中不存在“外地歧视”,我国部委属大学为何要实行“外地歧视”?

  财政来源导致“外地歧视”

  实质上,北京大学多招北京籍学生也是谁付费谁受益原则运行的结果。刚刚恢复高考之初,我国部委属重点大学的财政经费大部分来自中央政府,因而在高校所在地的招生比例并不高,大都在10%—15%。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初,这类大学的财政来源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之一是,来自大学所在地政府的财政拨款迅速增加,比如“985工程”的配套资金等。当然,当地政府增加财政投资并非白尽义务,其中的重要交换条件之一即要求这些重点大学增加当地生源比例。故而,这些大学中的本地生源比例剧增,大多增至30%—40%,还有一些高校竟高达50%左右。不过,从2004年左右开始,中央政府对部委属重点大学财政投资的规模与比例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这些重点大学开始有意识地逐渐缩小在高校所在地的招生比例。

  当然,有些相关问题还需结合其他因素深入探讨。例如,我国部委属重点大学最初10%—15%的本地名额是否仍有不公平之嫌?当时,部委属重点大学是否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财政补贴?而且,如果部委属重点大学的地区分布合理,各校的教学质量相近,那么,各校在所在地多招收一些学生也不会导致任何实质上的机会不公平。

  审视高考招生中的“外地歧视”以及诸如此类的教育问题时,不能仅仅贴上“对或错”的道德标签,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前因后果和基本性质进行客观判断。唯有如此,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改革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报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世界各国高校招生普遍存在“外地歧视”】相关文章:

高校自主招生时间表01-13

歧视的近义词01-17

高校招生办工作总结 -总结01-01

歧视的近义词和反义词_歧视词语造句大全01-10

分享高考志愿填报及高校招生常识30问答01-15

东莞一制衣厂拒招湖北人(无视劳动法,歧视外地人)01-14

歧视的反义词是什么-学习用歧视进行造句01-16

IT行业对女生的歧视问题01-10

歧视的近义词是什么09-30

盘点职场女性普遍存在的压力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