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北外签署战略共同体协议 可互认学分互免学费

时间:2023-05-06 16:15:30 高考热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大北外签署战略共同体协议 可互认学分互免学费

  本报讯(记者周逸梅)昨天下午,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战略共同体合作框架协议。这是我国第一个高校战略共同体,双方将互为“第二校园”,互相开放相关课程,互认学分并互免学费,相互提供优秀研究生生源,互派教师,共同研发项目等。

人大北外签署战略共同体协议 可互认学分互免学费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而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战略合作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基本涵盖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按照协议,双方共同研究、开发“联合培养国际组织高端人才”项目、“高级复合型笔译人才”项目;针对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的各类高端人才培养项目,双方共同开发法语课程资源、培养语言类师资力量。

  根据合作协议,两校会加强学术研究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互补效应,组建跨语种、跨学科的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协商共享有关社会资源,共同联合开展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合作,形成多方合作机制。

  发挥北京外国语大学地区语种完整的优势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国际关系、社会经济学科研究优势,组建团队或研究中心,从文化和价值观层面研究重要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努力成为公共外交与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的智库。

  高校战略共同体协议

  (部分内容)

  开放课程

  双方将互为“第二校园”,互相开放相关课程,人大向北外开放人文类、社会科学类精品课程。北外向人大开放部分语言外语类精品课程,并协助人大制定人民大学学生外语口语标准。每学期两校互相允许一定数量的学生自由选择对方学校的课程,人数逐年增加。

  互免学费

  在两所学校互相开放的课程范围内,双方学生选修课程的学分有效,双方互认对方学分。在两所学校互相开放的课程范围内,两校学生选课学习互免学费。

  互派教师

  在各自急需的高端人才培养领域,互派优秀教师独立承担或共同参与课程教学任务,并在该教师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减免等优惠政策。

  优先录取

  根据需要,双方每年互相推荐相关专业免试优秀生源到对方学校,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招生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方学生。

  共建智库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继续大力在本协议框架下进一步推动“国才智库工程”,吸引一批具有全球思维、国际视野的管理者和研究人员,不断产生产出优秀成果,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经济发展与公共外交智库。

  对话·人大校长陈雨露

  两校计划联合招收研究生

  问:人大和北外合作酝酿的原因是什么?

  陈雨露:两个大学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都承接了重要项目,但是各自的探索中发现,改革的思路没有打开,视野不够深入,很难进行系统性变革。在人才培养上很难挖掘出巨大的推动力和潜力。

  对于北外来说,光有语言培训是不行的,还需要经济金融、国际政治外交、国际传播等方面的培训,而这些恰恰是人民大学的强势学科。

  问:合作后将会有什么样的突破成果?

  陈雨露:首先,我们希望能共同做一个中国大学英语口语标准。这个标准出台后将首先在两所学校实行,让毕业生的英语口语交流没有太大障碍,希望以后能成为一个全国标准。

  问:是否有联合招生培养的计划?

  陈雨露:现在国际组织为中国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高级公务员职务,但是这需要精通三国语言以及很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两所学校已经分别探索,但是力度还不够。现在计划共建一个项目,在研究生阶段联合招生。目前正在等待教育部批准。今后可能会有更多联合招生的项目。

  问:在本科阶段目前无法联合招生,那么如何进行联合培养?

  陈雨露:本科层面,主要是通过辅修学位的办法,比如你是人大的学生,以后还可得到北外的辅修学位证书。反过来也一样。

  以前我们也进行过普通的互选课程合作,但实际操作上,由于要支付费用和学分互认的问题,推行起来有障碍。现在我们实现了学分互认、学费互免的办法。第一批两所学校将互相接受对方院校500名学生联合培养,等到机制体制理顺后,规模会迅速扩大。

【人大北外签署战略共同体协议 可互认学分互免学费】相关文章:

对高职院校间开展学分互认的探讨教育论文05-02

苏浙沪有望实现“高考联考” 高校学分互认04-30

武大华科协议互认学分 打造汉版牛津剑桥04-28

上海西南片19所高校联合办学:研究生学分可互认04-28

北大清华等9所高校将互认本科课程学分04-29

香港留学 实现与内地高校文凭互认04-29

互名04-29

互折04-29

中国与加拿大六省互认高教学位04-30

认证认可国际互认制度进入新阶段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