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评论:“打造特色”应为多校联考的重点
浦家齐
高校自主招生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如今已形成了几组多校联考并立的局面。当几年前,自主招生还处于高校各自命题考试的时候,舆论对这种成本高、命题不规范、并导致考生疲于奔命的做法指责颇多,多校联考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本应起到缓解矛盾的作用,然而这一制度一经实施,却出人意料地引来了更加强烈的指责。
细究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认为自主招生已经陷入了一场几所高校抱团跟其他高校“联手圈地抢生源”的战争之中。
现在,又到了部署明年自主招生工作的时候,多校联考之路要不要继续走下去?
其实,停止实行多校联考是容易的,但是多校联考无疑是一个进步,它至少在降低考试成本、增加考生入围机会方面发挥了作用,况且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并非不可克服。不能因为某项新举措带来了新问题,就匆忙决定改弦更张。
针对今年联考中所暴露的问题,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曾在一篇题为《高校联考向何处去?》的评论中设计过一个便捷的解决办法,即由教育部将目前几个自主招生联盟融于一炉,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参看《科学时报》2011年10月13日)。这种方案虽然易行,也可以消释许多矛盾,但却在很大程度上使自主招生回归于应试教育。如果实施,自主招生究竟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设置的,就令人生疑了。
在笔者看来,全国各高校的自主招生选拔组合成的几大联考,重要的是每一组合都应该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对于争夺生源,我们不应笼统反对,我们要反对的是用不正当手段争夺生源。多校联考无疑是几所高校的考试共同体,但不应该是利益共同体,选拔标准不应该与统一高考趋同化而忽视特质人才,更不应该陷于抢高分生源的鏖战而争相提前圈定高分考生。
笔者设想,应该允许一所高校同时挂靠于两大联考,即同时承认两大联考的成绩。特别是如果不同的联考能体现出不同的特色,那么一所高校就有理由通过挂靠于两大联考,选拔到不同特色的考生。
近年来,很多人警觉到自主招生正在向应试教育靠拢,如果它只是在“命题比统一高考更难”这一点上与统一高考拉开距离,那么自主招生的推行,只会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并使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愈发沉重。据说,今年国内的三大联考都是委托考试院命题。换句话说,自主招生与统一高考的试卷乃是同一所“工厂”的“产品”。自主招生如果不能对应试教育有所遏制,无益于招收与统一高考不同品质的考生,它就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
如果自主招生考试想要体现与统一高考不同的品质,就必须采用不同“品牌”的试卷。笔者不同意刘海峰教授说的自主招生联考“即使被称为‘小高考’也不要紧”的观点,如果联考不得不走上“小高考”之路,那就不仅是联考的命运问题,更将是自主招生的命运问题了。
在此,笔者建议教育部先试点支持一组联考,责成其中一所高校牵头组建命题委员会,由该校聘请专家,包括其他高校和中学的教师(但必须排除有考试院工作经历的专家)进行命题。在现阶段,使自主招生命题与考试院脱钩,对于扭转应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在自主招生尚不成熟的阶段,宁可命题有不够规范的缺点,也不能容忍它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
我们没有理由担心那些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多年的教师,仅由于缺乏高考命题的经验,就会出致命的纰漏。事实上,现在由考试院组织专家命题的统一高考试卷,也时而发生着这样那样的纰漏。
在现阶段,我们不可能通过全面推行自主招生而取消高考,自主招生所关注的只是一个局部,统领全局的仍然是高考。但是自主招生的推行必将对其造成影响。例如,在自主招生联考的实践中,会为高考改革提供可以采纳的经验。下一步甚至可以考虑某一二种联考向非自主招生高校延伸,即通过了联考但在面试环节淘汰下来的一部分考生,可以凭联考成绩而不经过统一高考,直接被非自主招生的高校所录取。
也就是说,联考不仅适用于自主招生,也部分地适用于其他部分的高校招生,一部分非自主招生的院校也可挂靠于联考而取得一定比例的生源。
笔者也不同意将自主招生挪到统一高考之后,即以统一高考取代自主招生笔试的设计。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实行自主招生与统一高考脱钩,而不应该考虑统一高考向自主招生渗透。相反地,下一步的探索应该是将某一两种高校联考打造为与统一高考并行而各具特色的招生考试。
总之,多校联考尽管有缺点,但仍然是一项好的举措。应该鼓励现有的几组联考所覆盖的高校稳步增加,也许还会产生另外的联考形式,但是不应该提倡新推出过多品种的联考。应该把打造联考特色,作为现阶段多校联考思考的重点。
(科学时报)
中国大学网 http://www.unjs.com【评论:“打造特色”应为多校联考的重点】相关文章:
打造特色景区方案03-02
打造特色班级方案(精选12篇)11-22
一校一特色方案(通用14篇)01-03
一校一特色方案范文(精选9篇)09-20
西城重点校之北京西师附小05-07
一校一特色实施方案(精选5篇)09-20
小学足球特色校实施方案(精选6篇)11-23
被评论最多的说说11-01
新闻评论的特点07-20
Remark:评论,意见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