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扩招就业压力大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
大学年年扩招,学费不断增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读书无用论也在不断滋长。面临高三冲刺的同学们,或多或少也受到影响。根据《高考金刊》的读者调查,有60%的同学对未来感觉迷茫,不知道如何选择大学和专业,不知道如何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高考金刊》记者本期采访了许多高中在校生、刚离开校园的大学毕业生或者已经工作多年的在职人士。就他们的经历,告诉同学们,如何理性地选择大学,如何看待所学专业,你的人生遥控器上,接下来该按哪个按钮。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
“知识改变命运”曾是我们笃信的一句励志名言,确实,在这一理念的召唤下,很多人成才,以自己掌握的知识找到了价值含量高的工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高校规模与招生数量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与大学人才供给出现结构性矛盾,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同学奋斗了多年,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甚至是更高的学历与学位,到头来却落得“毕业等于失业”的无奈境地。基于此,很多同学、家长开始对大学或者知识能否脱贫,能否改变命运产生了质疑,甚至有些家长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难道上大学已不再有用了吗?
人物:王飞,高三在校生
王飞是重庆万州某重点中学高三借读生,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为了让她在更好的环境下学习,妈妈辞职从老家山东来到万州照顾她,而爸爸留在老家给她挣学费。随着高考临近,成绩没有太大起色的王飞压力越发的大了起来,她不想高考了,想退学回老家随便找个工作。“我成绩一般,上本科基本是没什么希望的,现在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找工作都非常困难,专科就更不用说了。上次我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个故事:表弟是一个装修工,平均每月可以拿到3 000元左右。表哥大学毕业快一年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农民工表弟因而深有感触地说很庆幸自己没有考上大学。看到这个故事后我就想:既然大学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还不如现在就直接去工作,这样还可以减轻下父母的负担。我知道父母对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我现在还不敢把想法告诉他们,怕他们不同意。”
在同学们的来信以及电话中,我们了解到,像王飞这样的同学还不少。诚然,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缩小,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他同时强调说,大学毕业生工作几年后的薪水变动率远高于农民工,且在大学生身上人力资源的投入收益最终会得到体现。
《金刊》观点
读大学到底有没有用呢?我们认为,读大学还是有用的。其实,评判读书是否有用,收入不是唯一的杠杆。不能因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就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一方面,如果单纯从金钱或收入来考量读书是否有用,这是对读书、读大学的一种狭隘理解。读书、考大学,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改变。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工由于拥有一技之长,且有工作经验,其收入相对来说高一点十分正常,再说不少农民工工作量大、劳动强度也大,为何就不能有高收入呢?
此外,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收入低,应该综合分析原因,比如学非所用,或者说没有学到知识,师生共同“混课堂”。日前,《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9.1%的人感叹当今好老师不常有,66.7%的人感觉当下大学生不认真上课情况普遍。试问,这样的老师,能教出有价值的东西吗?这样的学生,能学到真知吗?一旦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如何胜任工作?再加上大学课程设置脱离现实,难怪用人单位常常埋怨当今的大学生眼高手低。
读书,读大学,当然要考虑就业、考虑收入,但还应该看到,不能从过于功利的角度看待读书和读大学。西汉的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虽然此处的读书是狭义的读“书”,但毋庸讳言,读书确实具有神奇的效力,它带给人们的丰盈思想确实难以尽述。
再说,对于贫寒子弟来说,读书、读大学仍然是改变命运的一大“捷径”。也许在今天,上大学没有数十年前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不读书更可怕,一个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人与一个没有上大学的人相比,其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
有这样一句话:“除了知识,你的其他任何东西,包括金钱、房子、车子甚至爱人等都会被别人非法剥夺或占有,唯有知识才不会被别人夺走,只有自己努力获得的知识完完全全属于自己。因为每一个人获取知识的程度都有差别,有的知识你有,而其他人没有;有的知识你没有,而其他人有。总而言之,我们要利用好现在的宝贵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抵制某些偏激言论的蛊惑,根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意图去努力,不断给自己补充新的营养(即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以后的就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优势,积累竞争的资本。
大学并非无用,只有不愿努力的学生才无用。
温馨提示
高考临近,随着复习时间的延长和复习难度的增加,部分同学感觉自己没有明显进步,觉得所学的知识越来越糊涂,心里产生焦虑,容易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产生弃学的念头。其实,这是高三复习期的正常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原期”。同学们只要树立信心,保持平和的心态,始终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就能够成功克服它。另外还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成绩不好,肯定考不上大学,因此就自暴自弃。据统计,2010年,全国不少省市的高考统招录取率达到创纪录的80%,因此,只要你不放弃,坚持参加完高考,基本上都有希望上大学。而不管是考上重本还是高职院校,只要你在大学里面努力学习知识、技能,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毕业后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专业,不等于就业
在“知识改变命运→大学、专业决定人生”这种直线思维的影响下,面对专业选择,考生、家长往往会犯难、焦虑。“走出学校就找到一份好工作”,相信每个学生、家长对此都喜闻乐见。然而,每年好专业的毕业生中,能遇到这种情况的毕竟是少数。那么,在那些曾经把专业等于就业,把就业等于前途的人看来,专业在此时俨然成了他们懊恼、沮丧的原因,成了阻碍他们成功的枷锁。对此,笔者想提醒大家,尽管专业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不能让它束缚了你的人生。
当然,有的同学可能会说,现在文科生的就业明明就比理科生差,专业有冷热之分,好多专业、行业都日趋饱和等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我们没法去改变的。圣雄甘地有这样一句名言:“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欲变世界,先变其身)。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自己。而且可以说,走向成功最关键的正是自己。
人物1: 丁子建,外交部公务员
丁子建一共参加过两次高考,第二次考的分数非常理想,他填报了厦门大学的历史系。尽管厦大的历史系也非常优秀,但之前家人都劝他改成新闻或者法学、中文这些更热门的专业。不过,他坚持了。
入学后,历史学的课堂的确有些枯燥。可是,他并没有因此后悔自己的选择,而是继续努力地学习。历史学的学习经常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并且对资料要精确、深刻地掌握。一次一次的论文、课题研究做下来,还不提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光是所读的书,涉及的知识广度就比大多数专业的学生丰富。
毕业后的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外交部正在招公务员,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去报考,最终通过考试,进入外交部工作。关于“裸考”通过的秘诀,他说了一句:“对于经常写论文、查资料的我来说,考申论就像浮云。”
人物2: 王宝,房地产公司设计部组长
王宝毕业于天津大学2004级环境工程专业,进入大学之前他特意冲国外环境专业就业火热去的。进入大学后,听到学长们分享经验,才发现国内环境专业的就业尚未形成市场。不过,他并没有因此疏于学习。大学几年,进学生会、组织活动、参加科技比赛、拿奖学金,该做的事他一点没闲着。
一般来说,他们环境工程的本科生大多是选择读研或者出国深造,学有所成之后再进研究所工作。王宝虽然没有打消过读研的念头,但他在学习期间有意将精力花在了民居、住宅而非水污染治理(这也是国内环境工程比较流行的方向)上。
王宝毕业那年,一家房地产公司到天津大学开招聘会,本来招聘的没有环境工程这个专业,但他还是大胆投了一份简历。没想到对方看中了他扎实的专业功底、开朗的性格以及团队协作、组织能力,很快就签下了他。毕业之后,王宝正式加入那家公司。9个月后,公司派给他一项比较重要的工程监督任务。他告诉记者,接下那个任务的时间内,担心、劳累、紧张甚至抓狂的滋味他都尝过了,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迅速成熟、成长起来。
从丁子建和王宝的事例可以看到,自己所选的专业,其总体就业形势不太好,可他们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无心向学,而是仍然踏实、专心地坚持下去。试想,如果你选择了一个并不喜欢或就业前景不太好的专业,只是由于种种因素你不得已选中了它。于是,大学里你就带着抵触情绪度过4年,这将是一件多么纠结多么遗憾的事情。最终为这件
【大学扩招就业压力大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相关文章:
大学扩招利弊谈05-04
真的值得吗?作文08-08
考上大学的说说05-02
上大学心情说说04-30
考上大学的句子经典04-11
高校扩招该不该?04-27
上大学后的心情说说11-16
考上大学祝贺词11-02
上大学祝福语10-25
考上大学恭喜的句子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