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文理分科之论:把“考生”变回“学生”

时间:2021-11-01 08:29:59 高考热讯 我要投稿

文理分科之论:把“考生”变回“学生”

   主持人:本报记者 柳 森

文理分科之论:把“考生”变回“学生”

  嘉 宾:黄玉峰中国大学网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兼职教授、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

  100多年前,中国首次引入西方现代中学课程架构,规定中学分文科和理科。其后,在时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的主张下,取消了中学文理分科。 之后几经反复,文理分合之辩历经百年涤荡,至今困扰着中学学子、父母及教育工作者。近日,当教育部就“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计于民,该议题再度引发广泛热议……

  柳森:在对高考制度的质疑声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呼声其实一直都有。现在我们该立足于何处来思考这一命题?

  黄玉峰:高中文理到底应该是“分”还是“合”?孔子所提出的“折中”的思考方法对我们不无启示。这个“折中”,并非我们今天常说的“折中主义”,而是取其两端,在“分”或“合”之间,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平衡点,既能为大家所接受,又能符合实际,决不非此即彼。

  这个“点”具体是什么?我想,就是《大学》开篇处所谓的“止于至善”吧。从教育的本质出发,从培养一个人的角度出发,思考我们到底应该培养怎样的国民。近一点,他能很好地适应外部世界的变化与发展,学会基本的生活与做人的道理。远一点,能够拥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素养,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基于这个出发点,我认为,凡今天中学课程设置所覆盖到的内容,都应该成为一个孩子构筑其人生与知识大厦的地基。不仅因为这一课程架构传承已久,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如果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知识序列较为完整地涉及到了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若能得其精髓,未来就能有一个较高的生活质量。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正是为了成就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为了每个人都能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吗?

  柳森:不过,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学生不无委屈地感叹,他们也想学得更活些、更开阔些,但现在即便分科,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他们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一旦不分了,负担岂不更大?

  黄玉峰:孩子们现在往往一听到学习,就会联想到考试,一学新的内容,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考纲,把知识分为三、六、九等,仿佛成了惊弓之鸟。但我想,关于不分科后是否会加重学生负担,我们一定不能过于机械地来推断。

  问题是负担究竟何来?我想,除了来自一种盲目而功利化的心态,关键还在于我们很多教法、学法、考法,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常常以机械化的训练、技术化的应试技巧,取代了兴趣的培养、潜能的激发,或以形式上的、缺乏思考深度的互动,代替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最近,我在教同学们学写古诗。写古诗有很多的规则,现在孩子接触得就少,但通过鼓励多读经典作品,帮助他们分析理解,孩子们纷纷感受到古典诗词凝练的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不仅写出了很多优美且不失深意的诗篇,而且乐此不疲,一点都没有感到“负担”。当一个人的兴趣和热情被激发,当他真心真意地全心投入其中,怎么会感到枯燥、痛苦、困乏呢?

  文理不分科亦是如此。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思考的欲望,一旦需要兼顾的科目多了,教学内容又更精炼了,对学生而言,通过切换不同的学科频道,既平衡了左右脑,激发出更多潜能,又提高了效率,更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同时,如果学习的科目更丰富、考法又更科学,还能进一步避免高考中“一门掉链子,全线溃败”情况的出现。

  柳森:您刚才力证了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必要性,但可行性更是一个难题。

  黄玉峰:现在大家之所以对文理不分科的可行性产生担心,一是因为担心美好的初衷最终被考试所异化,二是担心考试一多,最终评价规则一复杂,就容易出乱子。实际上,只要配套制度够周全,对公平、效率的损耗都可以控制到最低。

  现在想来,或许有两种思路比较可行。一种是将考试分层化,一层是统一的高中基本学业考试,考核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只要通过就能够毕业。二层才是高考,可以参考美国“高考”———SAT考试的标准测验,只考批评性阅读、数学和写作三项。第二种,则是全部作为高考考试科目,最后划出统一的分数线,或者更精细些,针对考文科或者理科不同大类专业的学生,学校可以制定标准,对考试成绩进行不同比例的折算后公平录取。

  考试科目的组合可以有很多种,但最关键的是,通过制度设计和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改良,包括录取渠道、标准的多元化,让孩子们从“考生”变回“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有所长,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而不仅仅是应试工具。

  柳森:1997年以来,您开创了复旦附中首届“文科实验班”,并延续至今。在您的班上,尽管同学们从高一开始就接受系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但大多没有偏科,相反,同学们学习上的诸多潜力都被开发了出来。

  黄玉峰:尽管我们有着“文科实验班”这一区别于其他班级的名号,但在带学生的过程中,我一直强调,我现在给你们加强人文素养的教学,可你们对于自己本身的兴趣爱好也一定要坚持住。只要他们认为,根据自己的情况,在高二分科时更适合选择以理科为高考志向,我同样支持。

  我也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到底能给我的学生们带去什么呢?整整四十年的教学心得告诉我,当阅读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就没有他视野和思考不可涉猎、触及之处。而我现在所做的,就是想把我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个真正的“读书人”、“爱书人”。文字是语言和思考的工具。阅读本身何尝不是操练思维的过程,何尝又不锻炼一个人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呢?正如人文和科学从来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文科与理科更不应简单割裂。

  高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求知欲最旺盛的黄金时期。如果我们能够为他们开启一扇扇窗,接受八面来风的滋养,那么在不断的思辨中被塑造起来的,不仅是更全面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还有一个平和、宽容、自由而又具有独立精神的灵魂,而他们的人生也将更充实、幸福。正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的,他们将能诗意地栖息在这块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