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8:九零后眼中的奥运年
2008是平凡的一年,安详而和平,2008又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中很多人或许一生才能经历一次的事情都在2008年发生了。其中有振奋人心的,也有让人沮丧的。不管怎么说,2008即将离我们而去,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我们一起盘点2008,盘点又一年的岁月。
一月一日:新课改
新课改不是2008年1月1日开始的,而是2008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是一个完整的新课改首年。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东西:课本变薄了,书的本数变多了;课程减少了,每节课的内容增加了;知识点的安排更合理了,同一个知识点被拆散在若干本书里讲;分了必修和选修,只不过,必修和选修高考似乎都要考。
据说新课改这种生物是一群专家学者经过无数个通宵不眠之夜弄出来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和集中人类最优秀文化遗产的智慧成果,但是不管他们怎么吹嘘新课改的优越性,最终结果还是要靠老师和学生去检验。或许这些专家宣称,你们不按照新课改走是因为没有领会精神,但是,如果大部分学校的大部分老师教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新课改是一种大脑进水的产品,那么怎么说这个产品也是渗水的。不过可喜的是,教大部分学生的老师中的大部分所在的学校中的大部分都认为,新课改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合理的。因此,新课改在一片或褒或贬的声音中走过了第一年。
高考不息,高中不止,当高考指挥棒没有改变的时候,一切新课改都是纸老虎,但是,谁知道当纸老虎穿上了真的虎皮大衣,会不会让指挥棒略微偏移?对于北京来说,2008,直到12月31日,都没有答案。
腊月二十八:雪灾
雪在下,雪在下,雪在下。面对雪灾大考,我们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黑暗。虽然没有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皑皑白雪,在狰狞之后,也会默默为英魂祝福。基础设施薄弱,灾害预警系统瘫痪,能源储备不足,应急交通尚未建立,一场雪灾,犹如一场大考,考验着这个国家系统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人性中的本质是善良和怜悯,大雪封路,车如孤岛,畅通的高速公路两边优美的风景此时成为了绝望的具象。有老人在探望子女的路上,有孩子带着孩子在归家的憧憬中,有因公出差被阻途中,也有蜜月之旅搁浅路途。有抱怨,有失望,但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温暖。
人情温暖不能获得考试的加分,雪灾大考之后,问题被暴露,也逐渐被解决。如果有天,我们可以不通过大考就能发现存在的问题,或许考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生活虽然平淡,但是幸福,我们的总理,也不会如此辛苦。
五月十二日:汶川地动山摇
我想,这个世界上知道“汶川”这个地方的人有99%都是在五月十二日之后,能够正确读出这个词中文发音的人恐怕也是从这个时候才知道这是中国的一个地方。
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让我们在悲痛之中看到了希望。相比2003年SARS流行,直到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的新闻媒体才开始报道。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CCTV立即停止了一切正常播出的节目,对汶川的灾情进行直播,在那段时间,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全世界的记者都在转载我们的新闻——这在以前是相反的,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的情况都要查看国外媒体的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地震中遇难的百姓全国哀悼,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或许这只是一个“决定”,但是就好像让我们下一个“从此要好好学习”的决定如此困难一样,仅仅是一个决定,已经体现了态度——至少,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豁达和态度。
地震中生命的爱与奇迹构成了幸存者和遇难者的主旋律。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身体保持喂奶的姿势,老师为了挽救讲台下的四个学生用身躯挡住了水泥石板——我曾经和一位老师聊天,这是为什么?答曰:“本能”。是啊,爱能决定一切,范跑跑固然值得讨论,但是,如果人在灾害面前还能理性到如此程度,那我们平时的挚爱,挚友,是不是也都是一具骷髅可以取代呢?本能,或许真的是这样。
一百所希望小学,不能改变什么,但是的确是一种态度。
金色八月:奥运的提前丰收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但是北京这个地方已经永久和2008绑定,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奥运——这的确是一件好事。八月八日开始的日子,就好像昨天一样,历历在目。我不敢说100%的人都在关注奥运,但是如果一个人在那个月中完全没有关注奥运,我真的不知道他是如何活下来的。51块金牌被我们津津乐道,金牌总数从头到尾保持第一也创造了中国红的神话。
我不知道奥运会落幕的一瞬间,有多少人在流泪。或许有得了8块金牌的喜悦,或许有一分惜败的遗憾,或许有难忘岁月的感动,或许有就此告别体坛的失落。除了运动场,或许奥运大厦里所有人都在流泪,或许还有更多更多的为奥运付出的人,他们都在流泪——因为,一件事情终于完成,虽然还有太多的善后工作,但是至少,这一场大戏已经结束,他们流泪,不是因为获得了什么,也不是因为成就了什么,而是很简单——他们付出过。
或许奥运结束的时候我也想哭,但是我没有哭的理由——我没有为奥运做过什么。是啊,只有付出,才会有流泪的感觉。没有付出,尽管兴奋,甚至疯狂,过后,却只有苍白。
奥运留给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超乎我们的想象。
黑色十月:奶
如果生活中到处都是危机,我们可以相信谁?
奶粉事件是谁的责任,如何善后都不重要,现代社会,能用钱摆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我们可以相信谁?我们的生活如何继续?
早上起床,想到黑心棉;穿衣出门,想到劣质布料;上公交车,想到空气污染;到了学校,想到豆腐渣工程;吃午饭,蔬菜有残留农药,鳝鱼被喂过避孕药,猪肉被注过水,吃的鸡翅可能是六个翅膀的鸡长出来的。当我们的生活缺乏了基本的信任,我们会用很多钱买“绿色鸡蛋”,过所谓的“绿色生活”。当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基本的信任,我们安全了,我们拒绝去菜市场买菜,我们拒绝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所有手段,我们用厚厚的防盗门防止外人的进入,却隔绝了我们自己与外界的交流。于是网上的交流开始兴起,我不禁问一句——我们应该信任人,还是信任一个ID?
生活就是如此,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随时不安全的,谁也不知道现在站的位置会不会突然变成一个黑洞吞噬自己。于是对于一个悲观论者来说,活着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们每天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把握生活中的每一分钟,就好像歌里唱的“把每天,当世界末日来相爱”。如果我们的存在,能够给他人带来一些快乐,给别人增加一点快乐,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做出一点贡献,或许就是最大的理由。
生活总体上是平淡的,信任他人,信任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
经济危机
如果你不挣钱,那么你感受这个词的唯一机会就是政治课本了。
近期人们讨论的热点都是哪种工作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至少我知道,因为经济危机,打车的人都少了,所以出租车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没有受到影响的行业,普遍认为“教育行业”首当其冲。
21世纪最稀缺的是什么?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教育!如此简单的,脍炙人口的道理已经被大家接受。一个家庭,父母节衣缩食都要给孩子念书的事例已经不再能上报纸(因为太多),清华大学“不让任何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不是应当,而是必须。在这样一个教育优先的年代,或许只有教育行业才能挡得住经济危机。
别忘记,为教育行业付出最多的孩子的父母,或许都是做着收到经济危机影响的职业。每一分钱,都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在经济危机的今天,教育成本变相提高,拿什么面对辛勤的父母拿出的教育资金?成绩乎?素质乎?钱仍然是要花的,花了钱,是为了避免二十年后更大的经济危机。
或许我们都憧憬以后可以挣很多很多钱,可当我们站在大街上望着满眼的招聘广告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上似乎只有两类工作:不想干的和不能干的。有人供我们上学,有人给我们提供温暖的学习生活环境,不是应当的,也不是必须的——如果这都不能算爱,如果这都不值得我们感谢,情何以堪。
经济危机,我们可以不关心全球经济的走向,但是应该问问我们的父母,是不是最近挺困难,我,又能帮他们做点什么。
九零后
2008年,第一代九零后迎来了成人礼,度过了或许是平淡的十八岁生日。从2008开始的十年里,每一年都会有九零后,迎来自己人生的独立日。
今年的奥运冠军中,已经不乏九零后的孩子。我记得我小时候,看到运动员都叫“叔叔阿姨”,后来,发现他们都是和我一样大的“八零后”,再到即将过去的2008,许多运动员都已经是和侄子一样大的了。
未来的十年,九零后也将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他们中的一些,将继续在学业上深造,成为科学家,文学家;或者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创业,为人来创造福祉。我想,更为可能的情况是,他们从事的事业是我无法预知,甚至无法想象的——就好像十年前,有谁能想到教育业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甚至三年前,又有谁能想到,会有《九零后》这本书;一个月前,有谁能想到,这本书上会有《盘点2008》的文章呢?
盘点我的2008,我只是一个默默的旁观者,迎接九零后的崛起和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