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子翻译应增强三种意识

时间:2023-04-30 06:30:47 高考辅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言句子翻译应增强三种意识

  文言文翻译主观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考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道题在高考中得分率历来不高。其实,要做好文言文句子翻译,除了掌握方法外,还应增强三种意识。

文言句子翻译应增强三种意识

  一、文本语境意识

  文言文翻译,从表面上看考查的仅仅是对一个句子的理解,而实际上,命题者选择的句子往往是理解全文的重点和关键。通过对这样一些句子的考查,能够看出我们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看出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翻译这样的句子时也应该联系全文尤其是上下文,把要翻译的句子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翻译。若能遵循语境,则可为译文带来便捷;若背离语境,则极容易造成误译。例如:

  ①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2007年天津卷)

  ②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2007年天津卷)

  对句①中的“‘夔一足’,非‘一足’也”,不少同学译成“夔的这只脚不是那是脚”,而对句②中的“有读史记者”则译成“有读过《史记》的人”,这都是不联系上下文造成的。只要观照一下上下文,就很容易发现“夔一足”是指夔一个人就足够了,“有读史记者”是指有读过史书的人,也就不会导致误译而失分了。

  由此看来,文言文翻译必须树立整体意识,要瞻前顾后而不能一叶障目,要全面观照而不能断章取义。只有联系上下文,把要翻译的句子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才能保证翻译符合文意,不失分。

  二、采点得分意识

  人们常说,打蛇要打七寸。就是说要善于抓住关键,文言文翻译也是如此,考生必须抓住翻译的关键点,增强得分意识,否则,就可能徒劳无功,写得多得分少。文言文翻译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式。

  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采分点,这几个采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包括固定句式)。文言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多义实词、常见虚词和偏义复词。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和省略句。翻译的时候,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能识别某个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反之,关键词语翻译错误或不准确;特殊句式不能识别,不知道它的特殊顺序、固定译法,那么就不能准确翻译这个文言句子,丢分也就在所难免了。

  请看下列高考试题:

  ③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2007年山东卷)

  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点:“异”,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何如”,固定短语,什么样,怎么样。准确把握了这两个词,就能准确翻译整个句子了。(译文: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

  ④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2007年辽宁卷)

  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翻译时一定要还原语序,否则,就不能得分。(译文: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

  三、联系教材意识

  考试中遇到的词语、句式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因此,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应该首先想到相关的课文内容,要善于联系,做到知识迁移。

  请看高考题:

  ⑤从衣文之媵七十人。(2007年湖南卷)

  句中的“衣”(yì,动词,穿)在教材中多次出现过:“七十者衣帛食肉”(《寡人之于国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勾践灭吴》)。“媵”(yìng,陪嫁的人)也在《阿房宫赋》中出现过:“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辇来于秦。”又如:

  ⑥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2007年上海卷)

  句中的“无几”(不久)在《促织》中出现过:“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卒”(最终)则多次出现过:“卒之东郭墦间”(《齐人有一妻一妾》),“卒与尸合”(《五人墓碑记》)。

  翻译时若能迅速联系教材,借鉴迁移,那么我们就可以又快又准地翻译句子。

  这也提醒我们:要想真正理解文言文某些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就得紧扣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文言知识,对于语文教材要做到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钻进去”就是要牢牢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做到熟能生巧;“跳出来”就是要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文言句子翻译应增强三种意识】相关文章:

如何增强团员意识02-01

增强宪法意识作文07-31

奥运心得体会:“后奥运时代”应强化三种意识04-30

图书编辑急需增强公关意识04-29

增强环保意识改进教学实验04-27

中考语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04-30

文言翻译的原则12-26

增强环境意识走生态矿业之路04-27

非典过后市民公德意识增强05-01

增强WTO意识做好文秘工作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