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高考咏物诗复习学案

时间:2021-10-31 16:11:51 高考辅导 我要投稿

2009年高考咏物诗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2009年高考咏物诗复习学案

 

  1.咏物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物喻人、形神兼似的咏物诗,如苏轼的《红梅》(2004年北京卷)、陈维崧的《醉落魄咏鹰》(2007年安徽卷)等;另一类是描摹形象、只求形似的咏物诗,如骆宾王的《咏鹅》、张谓的《早梅》等。

 

  2.咏物诗标题一般是“咏(题)+物”的格式,如贺知章的《咏柳》、黄巢的《题菊花》;或直接以所咏之物为题,如苏轼的《海棠》(2007年重庆卷)。

  3.托物言志是咏物诗的本质特征,托物言志又叫“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是指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品格志向。如虞世南的《蝉》(2002年京皖卷)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明品格高洁的人不需任何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通过餐风饮露的秋蝉形象,表达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也流露了“飞难进”而欲飞、“响易沉”而仍欲响的不甘沉沦的奋进精神。李商隐的《咏蝉》中“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展示了一个怀才不遇、生活清贫的正直文人形象,谴责了当时整个政治集团。三位诗人均借咏蝉比兴,寄托个人不同身世遭遇。

  4.咏物明理是指凭借外物阐明某种道理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和咏物明理共同点:表意依托于物而意旨含蓄蕴藉。两者不同点:托物言志重在抒写主观情志;咏物明理重在说明客观道理。如罗隐咏物明理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借泾溪行舟阐明了安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行舟安全取决于驾舟人重视程度的道理。

  5.咏物诗除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外,还兼用拟人、比喻、双关等修辞,达到亦物亦人、形神兼备的佳境。如于谦的《石灰吟》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写石灰来之不易,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以拟人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非凡气度,也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以拟人手法表露了石灰甘愿献身的美德,展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末句中“清白”一语双关,画龙点睛,既指出石灰外部色彩,又高度概括了诗人崇高清白的人格。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的心愿和高洁磊落的襟怀。

  6.吟咏梅、菊、竹等意象的咏物诗,常隐喻正道直行、坚贞孤傲的节操。如元代王冕的《墨梅》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南宋郑思肖的《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以凌寒傲霜的菊花象征自己坚毅不屈的爱国情怀。清代郑燮的《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傲然挺立的劲竹形象正是坚贞不屈的诗人化身。

  【命题预测】

  咏物诗考查频率较高,2002—2008年高考共考查了11首咏物诗,选取的大都是以物喻人、形神兼似的咏物诗,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中谢枋得的《小孤山》。分析情感和分析手法是考查咏物诗的两种主流题型。托物言志是考查咏物诗的命题核心点,如2007年安徽卷就分别从“托物”和“言志”两个角度各设一题赏析《醉落魄咏鹰》词中表现手法与思想情感。

  【技法点拨】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广东卷)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解析】鉴赏咏物诗要从托物言志入手。首先,弄清所咏之物在形态、声音、色泽、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吕本中的《木芙蓉》和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都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其次,分析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揭示所咏之物特征的,答题时要用到“比喻、拟人、对比、衬托、象征”等表达技巧类术语。吕本中的《木芙蓉》和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都运用了拟人修辞描述木芙蓉。最后,分析作者借所咏之物抒发的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正道直行、坚贞孤傲、高洁超逸”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古诗鉴赏题就是要求分析作者借小孤山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谢枋得在《小孤山》一诗中借坚固高耸、砥柱中流的小孤山,表达了自己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