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修辞意义”的解读与训练

时间:2023-04-30 06:24:15 高考辅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学作品阅读“修辞意义”的解读与训练

  高屋建瓴·题型盘点

文学作品阅读“修辞意义”的解读与训练

  在《课标》和《考纲》中关于修辞方面的指导和考查要求,通常是放在“形式”之类的,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布局谋篇等往往糅合在一起,而在高考命题中,一般单独列出,在2007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板块中,则占着“形式”考查的主导地位。这是因为,这种知识在文本中体现,可以是词句,可以是段章,也可以上升为写作

手法。

  这种题型在试卷中的拟制,就篇幅来说,主要有如下三种:

 

  ①例句类修辞考查。例如2007年福建卷第12题:“请指出‘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就是摘取文中的一个典型句子来检测,其标志是“这句话”。

  ②语段类修辞考查。例如2007年安徽卷第17题:“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涉及两段,分别赏析,比上面那种单句性题型的文字篇幅增加了一半。

  ③篇章类修辞的考查。例如2007年全国卷Ⅱ第17题:“为了表现海南岛古今的巨大的变化,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涉及全文“多处”,是整体性的修辞检测。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中的修辞题,在“形式”考查中,就2007年来说,是位于命题之首的,专项修辞考查7题,连带性修辞考查3题,总分值达51分。有的省市干脆以它为重点,如湖南卷选择性的修辞题竟达14分,占整个试卷分值近1/10。因为这种题型既易于命题,又易于评阅。估计在2008年文学作品阅读考查中,仍会占着重要地位。

 

  修辞类题型的特点,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梯度明显。修辞考查题在拟制中,往往包括两个层级,一是何种或哪些修辞手法,这是认定,主要是要求指出修辞格的名称,如比喻、拟人、对比等;二是有何作用,效果怎样,意义如何,是分析鉴赏,又深了一层。这两个层级是有梯度的,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在高考中,是不可能单独考查“认定”性修辞这一浅层次知识的,掌握了这一命题规律,有利于我们明确答题步骤。

  二是难易适中。修辞类题型在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中,难度既不大,也不小。不大是指命题角度不可能有什么超乎寻常的变化,答案呈现也不可能令人难以捉摸,既可以考查学生指认和文字表述能力,又能够让考生方向明确,表述规律并不复杂,因为修辞的作用有规律,再结合语境和内容,一般答来是比较顺手的,得分往往偏高。

  三是风险不大。这主要是从命题角度来说的,修辞类试题,就文本来说,随处可用,就答案来说,易于呈现,很少有争议,难以成为社会反响的焦点,尤其是在整体命题中,还可以作为调节剂来调控这一板块的难易度。修辞题既然有了这么多优点,何乐而不命之呢?这正是修辞题在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中居高不下的深层原因。

  身临其境·专攻实例

  宏村:不曾远去的歌声

  (节选)

  邬凤英

  认识宏村是从一套《徽州风光》明信片开始的,那是几幅摄影作品,很美:青砖、青石、黑瓦、白墙,静的水,幽的巷,青石板铺就的干净小街,一条小溪如玉带从门前穿过,薄雾晨曦中,悄然林立着高墙楼阁,幽深庭院,远山若隐若现,相依相偎。

  于是,这个叫“宏村”的村子,仿佛洁白的宣纸上浅墨的隶书,让人有一份掩饰不住的心驰神往——这就是我梦想中的田园生活!一种强烈的冲动牵引着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立即动身,拎个小包就踏上南下的火车,仿佛回家似的。

  到达宏村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清澈如镜的南湖和月沼,倒映着高墙深院、柳树垂荫和蓝天白云,那种一见钟情的狂喜,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深切体会。

 

  踏在青石板铺就的小道上,两边是高耸的山墙,墙面已经泛出陈年往月的霉腐味。抚上去,一股透心的凉直浸指尖。经历许多风吹雨打,墙上的石灰已经剥落,兀自向岁月诉说着沧桑世变。

  我穿行在馥郁的风里。一扇扇木门,一柱柱石雕,都压成历史的照片,淡青泛黄。巷底吹来久远的风,仿佛长发飘动在秋阳,雕花的窗棂光影婆娑,我在细密的花纹里拾拣历史的麦穗。顺着流水,顺着浮在水面上的梦和夕阳的余晖,我来到承志堂——宏村最完好的古民居,也是皖南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承志堂号称“民间的博物馆”,据说,修建它曾耗去了100两黄金和400两白银。

  光线从高高的天井洒下来,幻化成一团团的光晕,越发显得房间深邃,旧式的座钟投影成模糊的一镜菱花,昔日的儒商之气成了青瓷与旧玉,在橱窗与货架间静默,满腹心事欲说还休。故主们早已化作村外青山中的黄土,“光阴”的叹息总是若隐若现,犹如不曾远去的歌声,隐隐唱在你心里的最深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

重数”,雕梁画栋、饰窗镂门的后面,有多少悲欢离合?徽商常年在外面奔波,甚至一去数十年不归,留下佳人翘首远盼,朝看雀喜夜卜灯花。这高墙厚壁却又是小窗窄门的建筑风格,还不是为了更好地与外面隔绝,防止红杏出墙?那频频出现在徽派建筑中,供女子闲倚栏杆、临波顾影、凭栏思亲的“美人靠”,其实是孤清寂寞的代名词。当地

有一句谚语:“一世夫妻三年半。”谚语将离多聚少的感情生活一言以蔽之。也正因为如此,在古徽州造就的却是数以千计的贞节牌坊。

  心头多少有一些叫“感动”的情思掠过,为徽州女人,我宁愿相信她们像《桔子红了》中的太太,守望的是一份农耕时代的爱情——情窦初开时的约会、相思渐远时的鸿雁传书、过尽千帆时的厮守,惊心动魄的心灵杀戮里,却也包含着惊心动魄的美,一如这些雕梁画栋的老房子或村头古老的牌坊,成为经典。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更愿意把自己幻想成梁山伯和祝英台、张生和崔莺莺。

  走出老屋,黄昏中的宏村少了游人如织的喧闹,倒显出她的质朴来:水流潺潺,清渠绕户,不时有人在流经门前的溪水边刷洗餐具和蔬菜,可谓“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来”。不由羡慕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可以看山,可以戏水,可以抒发思古之幽情,可以享受现代文明的种种好处。虽不富足,却气定神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寓性情于自然中,仿佛生活在仙境中。

  当南湖再次映入眼帘时,残阳有了一丝血色,这样绮丽的色彩恰好打在南湖书院的瓦脊上,又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宏村的美时时都被水波擦洗得纤尘不染,这样的纯净哪怕看上一眼,都会一辈子不忘。

 

  (选自《湛江日报》2007年3月25日)

   1.文章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第五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加以分析。

 

   3.第六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倒数第二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

 

   5.文章开头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如虎添翼·技巧向导

  (1)要掌握规律。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是最为普遍的,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后者优势最为明显;可以是某个局部性的考查,也可以是全篇性的命题。

  何种题型,考查何种修辞,也往往没有定规,千变万化,不拘一格,但有一点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不仅涉及何种或哪些修辞手法,更主要的是无一例外地都会考查“有何作用”,前者是浅层次的,后者才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这里必须明确一点,即题干中出现的“作用”、“效果”、“好处”、“意义”等概念,其答题角度都是完全相同的。对于这种形式题,各种修辞所及的“作用”类知识,应该说是有规律的,也即某种修辞的功用,无论用于何种内容的文学作品,无论用于文本的何处,产生的作用,都应是相同的。这里包括:①比喻“形象具体贴切”;②拟人“生动传神活泼”;③反问“有力而强化语气”;④对偶“结构整齐而匀称”;⑤对比“增加内容深度”;⑥反语“强化

幽默讽刺”。明确了各自的作用规律,应试时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具体的人事物景等内容,也就很容易作答了,例如“专攻实例”中的第1题,是考查标题所用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前者是认定,关键词是“歌声”,而“宏村”又是一个地方,与“歌声”联系起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这里还含有一种转换关系的辞格,如“宏村如一首美妙而不曾

远去的歌声”,有比喻,有通感,它们合为一体,其效果也就不难概括了。该题有点难度,关键是修辞的认定。认定时,还要适当变通,即加比喻词“如”,使之明朗化,这也是规律。这样,答案就比较清楚了:“运用比喻、通感的手法,将视觉形象化为听觉美感,富有音乐美和引人之趣。”

   (2)要抓住标志。这是从修辞特点角度来说的。无论何种修辞,都会有显现的标志,也即体现某种修辞手法的关键词语,这里包括:比喻性词语、人格化词语(动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或句式或段落(排比)、问号(反问或设问)、字数相同结构一致(对偶)、有成对反义词(对比)、正话反说(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反语)。这些标志,除了排比段而外,涉及的语境篇幅一般不长,判断的难度不大。在某一处(段、句)出现了多种修辞手法,这就要抓住主要辞格,主要的标志就是:出现频率高,所占文字多。切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例如“专攻实例”中的第2题,题干“何种”表明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这就比较明显了,还要进行“分析”,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怎样运用这种修辞的,要通过若干关键词语的认定来说明,也即抓标志的方法,这里的标志包括比喻词和喻体两个方面,前二者运用了暗喻,比喻词分别是“成”和“仿佛”,后者运用了借喻;二是运用这种修辞有何作用,还要结合语句内容来谈,弄清句意和作者的感情意向是前提。这样,答案就十分清楚了:“这里运用了比

【文学作品阅读“修辞意义”的解读与训练】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训练设计04-30

关联理论与广告修辞话语的解读04-28

中考语文复习修辞训练04-30

英语移就修辞格的解读及翻译04-27

校园文学作品中的仿拟修辞研究04-28

双重意义修辞的主要意义映射类型探析04-26

朱熹论修辞本质的实践意义04-28

浅析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04-30

中考语文阅读文学作品04-30

试论英语反复的修辞意义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