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精选11篇)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对学生而言,可以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自我评价,明确 努力方向;对教师而言,通过表现性评价,可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调整教学, 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希望能帮助到您。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1
【活动背景】
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人们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信息,尤其是数字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调查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活动目的】
为学生提供调查统计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统计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学会统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建议使用时间】五年级第二学期。
【表现性任务】
“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任务与指导语:
1、独立向周围的学生和家长了解他们都喜欢哪些类型的电视节目,并作好原始记录。
2、小组合作,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制成小组调查结果统计表。
3、针对你们小组的调查结果,独立阐述以下两个问题:
(1)从调查统计表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2)将你对该信息的看法写下来。
4、仔细阅读表
认真、真实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组员的互相评价。
附:
表1:评价指导
表2:个人的原始调查记录表
表3:小组的调查情况统计表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2
【活动程序】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进行调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原始数据。
2、利用课堂上的35分钟时间:
(1)学生小组合作,将每个组员的数据合计,填写本小组的统计表。
(2)根据本小组的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独立的分析,并对自己的看法作出说明。
(3)学生自我评价,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并将评价记录在表5中。
3、课堂上的最后5分钟,教师进行活动的总结。
【实施情况及反思】
情景一:在独立调查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积极,踏踏实实地进行了必要的调查与统计,获得了真实的数据。但从学生的反映中可以得知,其中也不乏那些根本没有调查、胡乱编造数据之人。
反思一: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人们常常依据调查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决策,因此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对决策的正确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小学生限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往往不能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上面的情景使我反思,并认识到:
1、以往在进行统计知识的教学时,虽然注意到统计与现实生产生活的联系,但在使学生感受统计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知道统计的数据是不可以随意编造和涂改的这一方面着力不够;
2、在今后的教学、设计调查统计类的表现性任务以及开展这类数学实践活动时,应更多地将调查统计与某种决策相联系,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会到调查统计求真求实的重要性。
情景二:活动开始一段时间后,教师发现较多小组的成员都是“各自为政”,只是将自己的数据抄上去。于是不得不叫大家暂停,教师再一次说明小组的统计表应怎样填写。
反思二:上面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活动的有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教师过高估计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任务中的表格3(小组的统计表)的填写方法,未能交待得很清楚;二地相当部分学生也未认真理解指导语的.含义,导致部分小组不知该如何填写本小组的统计表,误以为是将自己的原始记录表中数据抄上去即可。
其实,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心理和经验的限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很可能是比较片面、比较不成熟的,因此教师在制定指导语和讲解任务的要求时,要力求清楚简洁,适应该年龄段的学生,便于学生理解。任务的要求是否明确、易于让学生掌握,直接关系到表现性评价的成功与否。同时,从该情景中也促使我发现,在设计好表现性任务之后,最好应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知道任务的内容和要求,观察他们在理解方面存在哪些困难,征询他们的意见,以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待形成比较合适的初稿后再予以小范围实施。
情景三:在小组合作填写小组的统计表时,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的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采用“一人报数,其余人记录;全体组员报完数后大家再一起加”的方式。能用合作分工的方法统计本组的总数据的几乎没有。
反思三:针对上述情景,活动结束后有老师提出:活动的有效性太低,学生未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教师未在方法方面进行相关的指导。
但我认为:在表现性任务进行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做的是一个组织者和调控者,而非方法的指导者。在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活动的主角,学生的表现如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表现性评价(自评与小组内互评)以及教师的总结反馈加以指导,但不是在活动进行时告诉学生你应该怎样做效率才高。相关的方法指导应放在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反馈环节,效能应体现在下一次活动中,这也才能体现出表现性评价的特点:促进学生思考与实践、在思考与实践中反思、发展。
在开展表现性评价时,如果学生表现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其实也在提示教师: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及时调整自身平时的教学策略,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情景四:学生在小组合作统计时计算速度相当慢,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最后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对信息的阐释、自评、组员的互评等都显得比较匆忙,并且教师已没有时间进行活动的总结,只好放到第二天的早读再总结。
反思四: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比较费时费力的评价方式,因此在活动时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实践、反思、评价。在本活动中由于教师高估学生的计算能力,未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所以在计算时浪费了相当多不必要浪费的时间,既使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也干扰了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导致在表现性评价中占重要地位的自评与互评的效果都难以得到保障,教师的及时反馈也难以落实。
【结语】
在多次的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表现性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从内涵上与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息息相通。尽管它有着费时费力、管理难度大、对老师要求高、评价结论的一致性相对较差等不足,但在小学生数学实践活动中引进它,将它作为现有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制度的一种补充,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日常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而这些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刘兼、孙晓天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周卫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3
背景:
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调查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形成统计观念,并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
活动目的:
为学生提供调查统计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统计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表现性任务:
“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调查统计活动。
任务与指导语:
独立向周围的学生和家长了解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并作好原始记录。
小组合作,将每个组员的数据合计,填写小组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数据进行分析,并独立阐述看法。
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活动程序: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进行调查,并记录原始数据。
课堂上小组合作完成数据合计和统计表填写。
学生独立分析数据,阐述看法,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进行总结。
实施情况及反思:
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了统计调查的全过程,但部分学生在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存在不认真或编造数据的情况。反思中提到,未来应更多地将统计与决策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4
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北京市大兴区实验小学积极探索创新评价方式,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活动。
活动内容: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置了丰富多样、充满趣味的活动。
一年级:“文明小天使”,通过情景模拟展示文明行为。
二年级:“友谊小达人”,讲述友爱故事,分享关爱与包容。
三年级:描述端午节习俗,反映各地文化异同。
四年级:“法治故事和法制宣传”,绘制法治宣传画,讲述法治故事。
五年级:“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回顾近代史,感受奋斗精神。
六年级:“毕业季感言”,表达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畅谈未来愿景。
效果:
这些活动不仅检测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5
背景:
江阴市为全面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制定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艺术素质测评实施方案。
测评内容:
艺术素质过程评价:包括学生参与艺术课程学习、艺术课外活动、发展艺术特长等情况,按音乐、美术学科三年平均成绩分科计分。
艺术学科素养考核:采用机考形式,考核音乐、美术基本素养,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操作题。
实施步骤:
分阶段实施考核,每学年末进行成绩公示并告知家长。
学校建立平时成绩电子档案,录入测评系统。
艺术学科素养考核时间为每学年特定时间段,补考由学校组织。
评价效果:
该方案通过过程评价和学科素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水平,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提升了艺术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6
背景:
在天河区华康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实践能力,教师设计了一次“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调查统计活动。
活动目的:
为学生提供调查统计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统计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表现性任务:
独立向周围的学生和家长了解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并作好原始记录。
小组合作,将每个组员的数据合计,填写小组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数据进行分析,并独立阐述自己的看法。
仔细阅读评价指导,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活动程序: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并记录原始数据。
课堂上,小组合作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并阐述看法。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教师进行总结。
反思:
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实践能力,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未认真调查、数据编造、小组合作不够默契等。教师反思后认为,未来应更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同时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的估计和指导语的清晰度。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7
背景:
北京市大兴区实验小学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为了贯彻“双减”政策,推动素质教育发展,设计了道德与法治期末表现性评价活动。
活动设计: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如一年级的“文明小天使”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展示文明行为;二年级的“友谊小达人”活动,讲述友爱故事,分享关爱与包容;五年级围绕“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主题,回顾近代史,感受革命先烈精神等。
效果:
这些活动不仅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8
背景:
以牛津英语上海版4BM2U3 Home life单元的第三课时Earth Hour为例,该课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旨在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目标:
能熟练朗读含特定字母组合的单词,运用核心词汇和句型进行询问、应答与描述,并介绍Earth Hour中家庭成员的'活动。
表现性任务:
学生在Earth Hour的语境中,通过照片的展示,用现在进行时及一般现在时对家庭成员在Earth Hour中的活动进行介绍。
评价量表:
设计了口头汇报评价量表,从语音语调、词汇运用、句型结构、内容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效果:
这种表现性评价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9
活动名称:
“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调查统计活动
活动背景:
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收集、处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应使学生熟悉统计调查的基本思想方法,形成统计观念和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活动目的:
为学生提供调查统计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统计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学会统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建议使用时间:
五年级第二学期
表现性任务:
独立向周围的学生和家长了解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并做好原始记录。
小组合作,将调查结果整理并制成小组调查结果统计表。
针对小组的调查结果,独立阐述以下两个问题:
从调查统计表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将你对该信息的看法写下来。
仔细阅读评价指导,认真、真实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组员的互相评价。
活动程序: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进行调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原始数据。
课堂上,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的填写,并进行数据分析。
学生独立阐述调查结果和自己的看法,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
教师进行活动总结,强调统计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实施情况及反思:
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但存在部分学生未真实调查、编造数据的情况。反思后,教师认为应加强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同时,在任务设计时,应更清晰地说明统计表的填写方法,避免误解。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10
活动名称:
Earth Hour 口头汇报
活动背景:
Earth Hour 是学生每年都会经历的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能熟练朗读含特定字母组合的单词,并归纳发音规律。
能熟练运用核心词汇进行询问、应答与描述。
能正确运用核心句型对正在做的事情进行询问和描述。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与习惯。
表现性任务:
学生在“Earth Hour”的语境中,通过照片的展示,用现在进行时及一般现在时对家庭成员在 Earth Hour 这一小时中正在做的.事情以及平时这个时间会做的事情进行介绍。
评价量表:
设计口头汇报评价量表,从语音语调、词汇运用、句型结构、内容连贯性和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活动程序:
学生准备 Earth Hour 的相关照片和介绍内容。
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汇报,其他同学和教师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评分。
教师总结汇报情况,强调环保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 11
活动名称:
生物节律(生物钟)的测定
活动背景:
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部的一种周期性变化,对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通过测定生物节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奥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掌握生物节律的基本概念。
学会测定生物节律的方法。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表现性任务:
学生分组进行生物节律的`测定,记录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某些生理或行为变化(如睡眠-觉醒周期、体温变化等),并尝试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评价方法和原则:
采用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兼顾个人表现。
重视探究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等。
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答辩式评价,评估其对生物节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活动程序:
学生分组讨论测定方案,明确分工和时间安排。
进行生物节律的测定,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小组内讨论并撰写测定报告,准备答辩。
在课堂上进行答辩,其他同学和教师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分。
教师总结活动情况,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生物节律的奥秘。
【表现性评价实施案例】相关文章:
表现性评价在与文本对话中的运用04-29
小学品德与社会表现性学习评价总结05-01
学员故事-实施案例04-27
甲醇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案例分析04-29
小肥羊SOA实施案例引发的IT思考变革04-26
如何评价ERP实施的效果04-30
农业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研究04-25
农业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研究04-25
区域景观结构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与案例研究04-29
浅析实施案例教学应把握的三个环节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