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特殊教育讲座观后感
。大学网整理了特殊教育的观后感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特殊教育讲座观后感
第一次发现手语的美是我的学生时代。毕业季,残疾人艺术团为即将告别校园的我们送来一台文艺演出。其中,听障孩子们表演的手语歌触动了我,他们打出的每一个手势都是那样婀娜,那样柔美和雅致,让我的心不自觉地沉浸其中。在这之前,我从来都不知道手语还可以化为一种艺术,便感动于听障孩子们带来的唯美的视觉盛宴。
再次发现手语的美,是听障孩子们用手语和我的一次交谈。
和大多数女孩一样,师范毕业后,我走进了教师队伍。若有什么不同,就是我走进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做了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
说实话,我是怀着些许不安来到这样一所学校的。上班的第一天,我沿着宽敞明亮的走廊走进了一间教室。孩子们围拢过来,用手语一字一句告诉我,因为他们听力残疾,做他们的老师会很辛苦;他们和我一样,除了没有听力之外……我默默地用目光追随孩子们打出的每一个手势,默默地用目光追随孩子们眼神里流露出来的纯净与真挚。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尽管孩子们在用手语和我交谈,可我分明感受到了孩子们用的是一颗心来表达情感啊。那一刻,我似乎体会到了所有生命里共同的愿望,共同的坚持,共同的快乐。也是在那一刻,我爱上了这样一群孩子,爱上了手语。
我用手语教孩子们学文化。为了让孩子们学好文化知识,我创设语言情境,让孩子们在语境中学习。为了让孩子们涉猎更多的文化知识,我在交往中发展和丰富孩子们的语言。我也常用手语告诉孩子们要爱生活,因为我希望他们能像小树一样健康茁壮地成长。
我用手语和孩子们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孩子们也是。他们遇到不懂的词句,会向我请教词句的意思,手语的表达方式。他们也常和我聊天,常用手语诉说他们心中的一些小悲伤,小盼望。他们与我的这种交流在我看来,不仅是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也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于这样的时候,我觉得我与孩子们的距离很近,很近,这是普通学校的老师无法感受得到的。
真好,有一种供这群失聪孩子与人交际和交流思想的手语。不知道是谁如此聪慧,为这样一群特殊孩子创造了不分国界、不分地域的手语,才使得他们有了交际和与人交流思想的语言形式。真好,我能够读懂孩子们的这种特殊语言形式。这让我觉得我比普通学校的老师多了一些幸福指数。
而今,手语已成了我和孩子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成了一种习惯。
一次,打出租车,我对着出租车司机打出“等一等”的手势,出租车从我身边缓缓驶过后,我才醒悟过来司机没有把车停下来的因由,之后,我笑了。原来,有些习惯是一种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行为。
也许,比起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的有限手语会让我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困难,一些阻碍,可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为这群失聪的孩子们打开知识门扉的愿望。如果水手的幸福在于战胜了风浪,那么,我的幸福应该就是我的执着,孩子们终于成长了,进步了,走进知识的殿堂了吧。
对于我的这些失聪的孩子们来说,我不只是引领他们学文化的老师,也是他们生活中的妈妈。
一位已经毕业的失聪女孩,随父母去外地打工。父母给她介绍一个男朋友,她却对她的父母说:“我要先问老师,听听老师的意见。”他们对我的亲近和信赖,对我的终生的托付,有些时候超过了他们的父母。
列夫·托尔斯泰说:“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特殊的职业,特殊的使命,给了我一份播撒爱和善的种子,也给了我一份满当当的幸福。
朋友好奇地问:要借助手势完成和一群听不见声音的孩子进行交流,能有多幸福呢?我这样说给朋友听:手语和你脸上的笑靥、眼里的笑意一样动人,手语还能够和有声音语言会心会意。我每天都使用“动人”和“会心会意”的手语,也是在享受一些附加的幸福。
特殊教育讲座观后感
我工作于宁远中学小学部,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并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
资料共享平台
《特殊教育讲座观后感》(https://www.unjs.com)。本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教育学校,也是一所特殊教育学生的随班就读学校。为了适应特殊教育,学校经常组织班主任进行特殊教育培训。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了解了特殊教育的相关理论及教育方法,同时也感受颇深,以下是我对特殊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一、 特殊教育的重要性
在人类尚无法根本控制残疾的当今社会里,总有10%的人或早或晚逃脱不了残疾的怪圈,天赋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之人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残疾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在受教育的机遇上不应该有先后、多寡、厚薄之别,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及其文明程度的窗口,而不是可有可无或施舍。从《宪法》到《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到《教育基本法》无一不渗透着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怀与具体要求。残疾儿童解决了入学问题不等于是受到了适合其身心特点与需要的教育,目前我国特殊教育领域一般分为特教班和随班就读,而且国家也特别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
二、 班主任身份的双重性
这一点十分重要,面对整个班的学生,我是一名普通学校的教师;面对随班就读学生来说,我又是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参加学校的特殊教育培训,并将其内化为我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我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提高了,教育观念更新了,树立了良好的道德风范,明白了对特殊教育孩子说话的艺术和技巧,并尽力走进了特殊孩子的心里,在短时间完成做好特殊教育老师的第一步。我深知对这样的特殊孩子来说,身教重于言教的含义,于是我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理,用自己的率先垂范为孩子们做一个好榜样,将枯燥的做人道理转化为我的外在言行,为他的做人上好第一课。
三、特殊教育学生教育的特殊方式
1、面向全体学生,侧重随班就读生。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长和发展,都能成才。学生能力有差别,但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让学生掉队。教师对学困生不能弃之不管,要更加关心和帮助,使之逐步赶上。
2、实施分层次教学。随班就读的学生在本学校虽然人数较少,但是他们毕竟和其他学生是有区别的,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教学中分层次,布置作业也可以分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通过接受教育得到发展。
3、引导、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法。改变现在已经陈旧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尝试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为主的方法,引导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将随班就读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4、因材施教,发现并培养特长生。随班就读生也有他的潜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和挖掘,找到他的优势智能和其他潜在能力,进行培养。现在有一种双超常教育理论,鼓励培养有特长的学生。特殊教育中也能出人才。鼓励发现和培养特长生,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
5、做到教育与康复相结合。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以及在运动、感知、言语、思维和个性等方面的主要缺陷,结合学生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训练、治疗、咨询和辅导。力求使学生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一位特教专家说:“残疾孩子的残疾不是他们的缺陷,残疾是他们的特质。”说得多好!我们没有必要消极,没理由倦怠,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我们就应该在这个岗位上努力工作,认真研究残疾学生的特质,挖掘他们的潜能,做到爱岗敬业,做好我们的分内事,尽到我们的责任,做一名有责任感的双重身份教师:对自己负责——做人要有责任感,做任何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学生负责——残疾学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我们的爱,需要我们的教育,我们应该对学生负责。“不得敷衍塞责”、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用我们的大爱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对社会负责——从事特殊教育是社会、是党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勇于担当,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所做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