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时间:2024-10-17 18:27:21 资料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06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

2006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为了促使全市高三历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刻苦地钻研教材和考纲,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对各校高三历史的教学情况就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备课作业、试卷评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略和感受到高三历史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敬业爱岗的精神,同时我们针对各校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2006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任课教师全市共有15位,其中省溧中、光华中学、南中、埭中、戴中均有二位历史教师,市三中有四位教师,只有竹中是一位任课教师,从总体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新老教师搭配,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较为合理的教学格局。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大多数学校能坚持教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都有了较大的更新,课堂教学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计划方面:


优点:


1、省中、光华、竹中、戴中教学计划中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策略具体,教学课时安排详细、能落实到每一周。其中省中有明确的高考目标,力争在常州市区的优先名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光华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勾通,注重对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激励;南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进度中分两块:一快是课堂教学的进度表,内容包含新授课的中古史和单元复习课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另一快是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复习的内容安排,每一周都有学生阅读复习教材的安排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在此基础上进行行跟进性训练,以每单元25道选择题为题量,在安排表中请学生对照表格严格遵守。戴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教学策略讲究实效;竹中的计划扎实有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2、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进度基本一致,一般在2004年11月的期中考试前完成《中国古代史》新授课的教学和单元复习教学,期中考试后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必须完成中古史、中近史、中现史三册书的单元复习和主要专题的复习,期末参加常州市高三统考,教学任务比较艰巨,但在与高三教师的交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对完成今年的教学复习任务充满了信心。


问题:


1、省中的教学计划中措施不够具体详细,要切实进行集体备课,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


2、南中计划中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明确,要确定高考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三中计划中指导思想、教学思路和措施明确,教学课时安排详细,但教学设计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3、埭中教学内容能落实到每周、每一个知识点,但缺少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备课方面:


优点:


1、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除竹中只有一位任课教师外,其它学校均有二位或四位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大多数学校能进行共同研讨集体备课、坚持实行教学案一体化。


2、省中、光华、南中能精心设计每一节的教学案,既贴近高考、又贴近学生的实际,各校教学案基本上自成系列,教学案的质量较高。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高考精典题的解析,引导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的命题意图和趋向。南中教学案规范、合理、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注重结构图示的创新和设计,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三中和竹中的教学案也在不断地提高和优化。三中的学案设计切合学生的实际,选取的课堂思考题和训练题贴近学生的基础。


问题:


1、有些学校在教学案的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省中的学案中以填空的形式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有其可取的方面,但用大括号小括号的形式更利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网络式的知识体系,更便于学生记忆。


2、戴中教学案要进一步优化,要减少剪贴的成份,尽可能电子备课,努力形成备课组内教学案一体化的系列。


3、一些学校的教学案设计中缺少高考精典题一环的选取与回顾。


4、有些青年教师对教材、大纲的刻苦钻研、正确把握不够,集体备课后,不能很好地内化自己的东西。内功不够扎实。


课堂教学方面:


这一次高三历史教学调研共听了15位教师的课。历史课堂教学10节是优秀,优课率占66%,4节是良好,1节是一般。


      《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一览表》
 优秀良好一般备注
省中2  
光华2  
南中21 
三中111
戴中11 
埭中11 
竹中1  


优点:


1、大多数学校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念比较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二主”模式——教的主导和学的主体作用。能较好的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从宏观上让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之树,从微观上让学生了解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同时分析、理解、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因果关系。创设的问题情景和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性,能注意到分层教学;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教师的引导、点拔、归纳到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以“问题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问题的创设来构建知识体系,再通过基础知识、知识结构来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教学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注重“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思维方法的有效训练。


2、有些优秀教师能以学生为本,师生活动频繁,注重教学实效,在教学中不是把现成的历史结论抛给学生,而是一环套一环,步步诱导学生感受历史、感悟历史,让学生自己悟出结论、得出结论。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让学生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回答内容进行点评,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评价意识。南中、埭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状态良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和思考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时发出会心的的笑声,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3、各校除了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外,像光华、南中还坚持养成学生自主看书阅读教材的习惯,在中古代史新授课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中自主复习《中国近现代史》,并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考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滚动的自主复习的模式。


4、南中、三中在课堂上坚持进行纸笔训练,每一节课前教师先设计好一小张既能构建知识体系,又在知识体系上“挖空”可以“填空”的默写的材料进行训练。天天坚持下去必有成效,因为这样做既能督促学生不断地温习,又能构建知识体系和夯实主干基础知识。
以上说明这些教师能深入的钻研教材和大纲,积极地开动脑筋、精益求精地进行教学思路和策略的设计。他们对教学的执着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感动。


问题:

1、有个别教师讲课缺乏激情,仍以知识的罗列和知识的疏理为主,以自己的讲述和分析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主,甚至整个课堂教学一讲到底,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没有很好地或很少地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活学生历史的思维能力,教学观念依然很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的了无兴趣、索然无味。


2、有的学校虽然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认真设计了教案,但由于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而学生的思维不能被激活,有的教师教学的应变能力较欠缺,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关系处理得不好,教学效果不明显。


3、有的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状态。


4、有的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太少或没有,没有形成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对学生思维过程或回答的内容不能够作出很好的点评或点评不到位。学法指导的力度不够,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所想所做。


5、在课堂教学中一问一答的思维训练仍较多,纸笔训练不能很好地落实,很少进行纸笔训练。有的教师总认为纸笔训练太浪费时间,一道题目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教学进度和任务就无法完成了,没有处理好个别学生的思维训练与全体学生思维锻炼的关系。有的学校尽管已注意到纸笔训练,但无论是理念上还是操作层面上都不够到位。


6、历史试题讲评课的教学模式陈旧,有的教师没有进行认真的统计和分析,没有在课堂上向学生总体讲明这一次测试结果的基本情况,基本上是一讲到底,有的甚至还停留在讲答案对答案的层面上,取几个典型的错误教师自己讲答案、自己分析,很少甚至没有让学生展示自己错误或正确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起来讲述发言的机会极少,不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进行解题思路及方法的指导。
练习批改方面:


优点:


1、各校在学案中都能坚持一课一练,能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学案,并对学案进行全批全改,尤其是光华中学的教师注重学生学案中的质疑与反馈,对学生的质疑能做出及时的回答批语。省中教师精心设计和编写《2006届高三历史思维训练题》,每周2-3道主观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对此能坚持赋分批改。


2、光华、戴中、埭中每周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布置学生完成一至二道学科综合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能坚持赋分批改,戴中的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批改,找出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及时进行订正和补充。三中每周三利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每周训练,题量是25道选择题,三道主观题,及时批改反馈,精讲精析。


3、省中、光华、竹中等校教师能坚持将学生选择题中的错题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进行跟踪训练与滚动性训练。


4、埭中的李志良老师坚持要求学生,督促学生做好学案的预习工作,检查批改认真,落实到位。


问题:


1、有些学校的作业批改力度不够,大致批一个“勾”或一个“阅”字,主观题的批改没有做到赋分批改。


2、有的学校不能很好地精心选取设计训练题。教师做的题目没有达到一定的量。


3、有的教师布置了作业,但检查批改不到位,学案中学生开了天窗,也没有询问原因,听而任之。


4、练习题不能做到精练精讲精析精评。


教学建议和要求:


1、要加强对教纲、考试说明、教材的深入研究,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


综合分析历年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高屋建瓴地提高备考的针对性,认真分析2005年的高考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是命题人与教学第一线的的教师之间的桥梁),同时对历年来的高考上海卷和广东卷等进行深入的钻研,以把握2006年高考的命题思路、趋势和方向,

资料共享平台

2006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https://www.unjs.com)。要注意2006年《考试说明》新增加的内容(与2005年相比),并分析主要特点:


(1)增加与知识体系有关的内容:


(2)与热点内容有关;


(3)某一历史阶段重要的历史内容等。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样教师备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近几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信息说明:将降低试题难度。这个信息对复习备考的指导意义是:


一是重视基础、重视课本;二是要求学生遇到容易题和中档题不要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要拿足拿够这部分的分值;三是对照《考试说明》,认真通读教材。今年江苏的高考历史试题,较大地提高了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层次,加强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略(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 .com,请保留此标记。)降低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题量和分值。


2、夯实基础、重视能力、将识记——理解——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复习过程


近年来历史高考虽然注重能力的考查,但是必须依托基础。在教学复习中,针对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要“回归课本”,读书读书再读书,要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地阅读教材。要识记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进程。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记忆是基础,不是目的,运用才是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而理解是核心,在记忆和运用之间架起桥梁的就是理解,理解可以帮助更好的记忆,也只有理解了才能进行知识迁移运用,引导学生把复习的过程当成构建、整合知识的过程,把过去分散教学得来的知识,整理成比较系统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理解是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素质。在教学、复习中要把握好三者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学以致用。


在抓主干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图像图表的判读,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重视对历史地图,历史插图(人物图、文物图、漫画,照片)、表格等的复习训练。对于课本中小字部分也要重视起来,今年的高考试题有些考题就涉及到小字部分的内容,重视对小字部分的复习要成为师生们的共识。


3、要对传统的专题复习进行改造和和整合。


传统的专题复习从内容和形式来说有很多已较为成熟和完善,如中国古代史的制度经济、文化、民专题族关系、对外交往等专题,中国近现代史的被侵略专题及抗争、探索、发展、外交等专题,世界近现代史的资本主义发展、民族主义的发展、国际关系的演等专题,都是相当重要的主干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并非年年都考,但他们构成了思考问题的框架和背景,只有基础的主干知识搞扎实了,才能有变通和创新。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往往打破古今中外的框架,如今年江苏卷的材料解析题26题“ ”的考查就是跨越了古今中外,28题考查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也是跨越了世界近现代史的,这种新现象就要求我们应对传统的专题进行整合,以适应高考的需要。比如可以在 上将古代 和近现代 整合在一起,通过对比就可以发现一些新问题(民族矛盾这个概念在古代和近代的外延就一样),得出一些新结论(只有在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共同繁荣)。


4、要寻找专题或热点问题的交叉点。


“高考命题就是在知识交汇点上命题。”(尹宗禹语)我们在复习教学时往往是针对一个专题或热点进行复习,但高考命题则总是在多个热点的交叉点上设置题目,从而形成新的专题内容。如今年江苏卷的26题“ ”、27题的“民族统一战线问题”、29题的“ ”、30题的向西方学习中国近代化的问题等都体现了专题和热点问题的交叉,这样设置,既不回避热点,又考查了考生多方面的能力,既不让人感到意外,但想拿到高分还需要相当的实力,因此我们在平常复习时要有意识地寻找各个专题或热点之间的连接点和交汇点。
5、要从高中课程改革的角度探索高考试题命题的趋势和内容。


新课程改革大张旗鼓地进行,这对2006年的高考必然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所重视。今年的历史试题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命制,但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又明显体现出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接轨倾向。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完整的“体系性”的学科教学向“专题性”学科教学过渡。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要让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而高中的新课程则把原有的学科体系浓缩为数十个专题,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学生备考的难度要远低于备考体系的难度。任何体系都是由若个知识点组成的,从理论上说,任何两个以上的知识点都可以组合成为一个命题范围,因此,依据学科体系来命题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为专题本身已经把考试的方向明确下来了。专题教学和专题命题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要更多地尝试从学科专题的角度进行命题。


旧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材对所有的历史问题都提供了明确的结论,而新课程则相反,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对许多历史问题都没有提供现成的评价,给学生的学习留下了一个较多的思考空间。今年的广东卷已经采用了新课程的思路来进行命题操作,如“王安石教育改革”一题中的最后一问“你如何看待这些教育改革的措施”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教材中是没有丝毫涉及的,而且题目本身也没有提供任何材料供学生参考,考生只能凭自己的思考能力推断出答案。命题者在设计评分标准时给予了阅卷人较大的自主权――“如果看法与答案要点有差异,但是言之有理,也可以酌情给分”。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但要识记理解教材提供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思考这些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自己又能否得出另外的结论?这是与新课程所倡导的过程性目标相统一的。


另外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实际,适当引用新教材中的相关理念、相关的知识,创设新的情境和问题,设计符合课改理念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6、要注重探究“研究性学习”在高考命题中的趋势


近年来上海卷以“彰显能力立意、引领教改新潮”在全国范围内令人瞩目,取得了显著了成效。而坚持主干基础知识的学以致用,考察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是上海卷强调的命题原则,即试卷要检验考生学生的基础性和实效性。这方面的学习任务以往主要是通过接受性学习完成的,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中生学习的必由经历。探究性学习中的确立主题、收集材料、实验观察、调查研究、合作交流、多元论证等步骤和方法是基于接受学习之上的高层次学习活动,对于鼓励创新理念,培养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复习中要注重探究“研究性学习”在高考命题中的趋势,研究上海卷的这类题目,把这类题目作为范例,尝试研究性学习命题的形式和内容。


7、要注重纸笔训练、注重学法、大力加强学科能力的培养


每一节课要花4—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纸笔训练,这一份纸笔训练的材料须是上一节课主干知识的内容,设计的形式是以构建主干知识体系为主,把其中的重要知识点或历史概念“挖空”让学生填写,这样操作的目的一是为了督促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及时巩固,努力做到堂堂清,另一方面也养成学生多阅读教材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要注重选择题的实训。选择题要求以高考的25道题为训练量每周一练,每隔一天进行10道选择题的实训,及时批改,及时统计分析,及时反馈,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将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详细的剖析,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并让学生进行点评,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教师讲评时要注意审题、解题技巧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要将容易出错的题目汇集起来,下一次再进行滚动性的复习训练。


主观题复习中要求从提高效率的角度入手,要用一道题去复习一大片,而不是用10道题押高考一道题。努力做到: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二是要注意答题文字表述的规范性;三要注意总结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四是要以一带十,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五是要注重对高考中频繁出现的常考的知识点和比较型题目、开放性题目、图文地图类题目解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的训练,尤其是比较思维能力,让思路更开阔,更灵活。


8、结合教学和测试精讲精评、要加强审题和解题指导


高考的各类题型,都有一个审题问题。学生在审题中的失误,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消灭或减少审题上的失误,是比较常见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科成绩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平时复习、训练和测试讲评中,有意识地加强审题指导,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非常重要。评讲模式须急待改进,要构建一种新的试题练习讲评教学模式,建议课堂讲评的模式如下:


①小结整体情况、突出评讲要点        ②展示思维过程、分类评析原因
③力求由此及彼、寻求解题规律        ④创设变式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讲评时要讲出“五个W”【即讲出①此题考什么(即命题者的意图),②此题怎么考的,③此题应该怎样想(解题思路如何),④怎样把前面的知识带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迁移),⑤此题怎样改,变成一道新题(如何变换角度进行设问,举一反三)】,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师生对其回答进行点评分析,坚持集体讲评与个别讲评有机结合起来,要形成让学生学会自行分析试卷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教师尽可能要分析透彻、点拨归纳到位,以提高试题练习讲评的教学效益。


评要点晴,评是考的继续、练的补充。试题评析应科学正确,要评出试题的特征,要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讲要升华,讲思维要突出抓住关键题字,找准突破口,使之逐渐升华为技能方法,讲解题方法,探索过程,让学生从思维暴露过程中学会思考,领悟思维方法,并不断积累,逐渐内化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针对个别学生还要进行面评和学法指导。


9、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读教材


对中学生来讲,教材是教师讲课和高考命题的依托,也是学生获取系统的历史知识和从事课外阅读进一步开拓历史知识领域的基础。读好教材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指导:一、读目标,让学生了解全书的整体结构;二、读课文,让学生具体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三、读地图、插图,加强历史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四、读年表、查大事,树立时间观念。而这四个方面教师都须深入地钻研其方法,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看书、读书,养成会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并培养其记忆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掌握一、浓缩记忆法;二、奇特联想法;三、比较记忆法;四、顺次记忆法;五、特征记忆;六、谐音记忆法;七、自编口诀法;八、图示记忆法的要领和方法。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脑、动手进行思维和训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师生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评;教师则重点讲线索、讲阶段特征、讲线索结构、讲历史概念,并以近年高考题中的典型试题做示范、让学生学着去分析、去挖掘、去整理;要引导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来理解教材;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理解教材;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10、应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理想的历史教学应是“穿越时空的对话、思维火花的碰撞、文明薪火的传承”,其中“文明薪火的传承”则显示了历史教学的教化功能。教师要利用历史学科特有的优势,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交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要充分发挥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以组织者、参与者和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学习讨论,促进学生展开积极能动的学习活动。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对待学科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有耐心、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多看一眼,要不厌其烦,让他们感到你的真诚,使他们觉得你是真心的关心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要充分利用情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力。

【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05-25

高三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01-14

中学英语学科教学调查报告12-15

县教育局关于教育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01-15

教育学习调研报告04-07

商品市场调研报告06-01

中学最佳办学规模调研报告04-16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05-25

走访企业调研报告(精选10篇)03-12

调研报告的写作方法及技巧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