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述职报告

时间:2024-08-07 00:18:58 资料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季度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三季度述职报告

       下午好!

今天我述职的题目是《用脑想事 用心做事》,

三季度述职报告

述职活动的开展,我才意识到一个问题,“原来,一个季度已经挥之而去,难免产生了‘轻轻地你走了,正如你轻轻地来’这样一种惆怅的无奈。当还在感慨“怎么就星期五了”、“怎么就到中秋节了”的时候,却发现现在只能“让秋风带走我的总结带来我的计划和述职”。

老实说,我有些困惑,困惑述职活动的必要性与实效性,倘若把写稿的时间加上活动开展的时间,差不多需要一个工作日。同时,我还有些害怕和痛苦,但这是一项不容商量和无法逃避的任务。于是,我开始思考:到底是自己对述职理解不够,还是活动本身还需要商榷呢?翻查词典,“述职”一词源于《孟子•梁惠王下》中有注:“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原指诸侯向天子陈述职守,现指下属向上级总结汇报及陈述阶段时间内的工作职责履行情况。简简单单的一个词、普普通通的一句解释,为何会让我们如此得痛苦和无奈呢?绞尽脑汁之后,我终于有了答案,原来让我痛苦的并不是述职本身,而是由述职带来的总结、反思与计划,是在习惯于向前走的过程中突然往回看的不爽与不悦。

害怕面对不足而乐于看到自己的长处,是人的天性。

基本不接受媒体采访的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在被人问及他成功的关键要素时,他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不停地总结和反思”。我突然明白,“总结和反思”,才是本次活动的关键内容和主要目的,而述职不过是“头脑风暴”的另一种方式罢了。我想一个月下来,一个季度结束之后,比“做了多少事”更重要的是“从中我学到了什么,我得到了什么,我进步了多少”,或许比“事务清单”更有成效的是“进步与成长列表”,比优点更重要的是不足,因为决定成败的一定是最矮的那块短板。通过述职,从工作中得到了什么,找到了哪些不足,获得了怎样经验与体会,哪怕只有一点,我想也是最好的收获,因为短板的逐渐变长也就意味着木桶可盛的水会越来越多,

资料共享平台

三季度述职报告》(https://www.unjs.com)。

就这样,我开始总结和回忆过去一个季度所做的工作,还有其间的得与失,不足和进步。可我有了一种空洞和茫然的感觉,假如我再一次列举出本季完成的主要工作,不免会让人产生一种盗版前次述职报告的猜测和疑惑,因为上一次列举的诸多事情,这个季度依然继续着,比如某某资质的申请,xx活动的开展或是什么办法的制定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综合部工作的特性,永远无法用数字或指标告诉别人,我们签订了多少金额的合同或是追回了多少万的欠款,在外人看来仿佛我们总是不断地重复着相似的几件事情,这也难怪我们常常被人简单地误解。坦白说,完成了什么工作,效果如何,领导可能比我们更清楚,要不然为何自评分与领导打分总是朝着正好相反的两个方向出发呢?

一项工作,哪怕是脑力活,如果始终用相同的思路、一样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不断地重复着,没有创新、缺乏思考,没有“追求更好”的理念和态度,那么它最终也将变成另一种体力劳动,不仅索然无味、毫无工作的乐趣还劳心又伤神。

我们都会不情愿地去做一件没有乐趣的事情,假如有一天工作也变得没有乐趣,那是多么得恐怖和不可想象。

《服务管理办法(讨论稿)》的煎熬,让我试着去寻找工作乐趣的方法与角度,说是“煎熬”并不夸张,不仅因为它经历了多次的“难产”,还因为它的最终完成是在连续三天颠簸的汽车上,还有高速公路上汽车突然故障熄火的有惊无险。讨论会上每个人天马行空式的发言,办法内部分内容的直接被否定,会议成果的未达预期,后期的单独沟通,每个部门的不同情况、观点、做法,加之每个人看问题角度的不同、沟通与表达方式的差异,让我感受到了其中的难度以及工作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方式的重要性,这些也正是乐趣所在。让我最为深刻明白的就是做事之前一定要“用脑想事”,因为只有想明白了、想清楚了,多问自己几个why和how,掌握好处理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效地与不同的人交流,才能更好地说服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人,才能让事情达到预期甚至更好的效果。

项目经理培训安排和联系好之后,偶然的一次出勤检查,

【三季度述职报告】相关文章:

采购述职报告03-13

法官述职报告01-15

述职报告存在的问题04-07

教学能手述职报告03-13

农行主任述职报告范文05-25

优秀教导主任述职报告12-15

商业系统述职报告06-21

政协委员述职报告05-25

个人述职报告(精选126篇)07-04

学校中层领导述职报告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