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资料

时间:2023-01-10 14:23:56 资料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精选5篇)

  人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心理健康知识资料。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心理健康知识资料(精选5篇),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精选5篇)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一: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人建立良好关系,能谅解他人,辨别是非,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

  目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综合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观点看,青少年心理健康起码应具有如下标准:

  1、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 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3、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保持相对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并能战胜困难。

  5、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 担责任。

  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项统计显示:要求提供心理咨询或矫治的'来访青少年中30%是由于学习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而团省委的一次调查数据也显示:有68.9%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21.5%的学生“说不清”,仅有9.5%的学生轻松地感到学习“没有压力”,有35.9%的中学生已经把“学习太累”当做自己学习劲头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对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通常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从心理上分析得少,以简单、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盲目追求升学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包括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

  传统文化倍加推崇的师生关系被打破,更使青少年失去可容健康心灵成长的大片土壤。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交流互动减少,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渐行渐远,而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及有偿家教、鄙视成绩差的学生等现象更使师生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调查中,有71.7%的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一般”,甚至有6.5%的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差”,这种现象客观存在,且已不是局部、暂时的个别现象。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其中,影响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则当数父母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经济状况及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在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教师及团委书记的个别访谈中了解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来自生活困难或单亲家庭。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张大生更是一语中的: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家庭。

  在许多人看来,暴力行为和学校是不沾边儿的事,但严峻的事实是:校园中的确存在着暴力行为。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了解到,在他们接待的来访青少年中,因受校园暴力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且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抢劫,即高年级在校生或流失生向低年级学生索要钱财,被抢者如果没有钱或者钱少就会被殴打,而被抢者由于遭到威胁往往不敢向老师或家长反映,导致实施抢劫者愈发猖狂。而学校及家长往往将预防校园暴力的重点对准校外,却忽视了同为学生的校内施暴者。校园中的抢劫现象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心理上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许多被抢学生日后想起当时情景仍感到很害怕。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二: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是人生的一个必然和重要行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1、要学会有利他奉献的人生观的.培养。

  2、学会角色扮演的心理调适

  3、对竞争与合作要有正确的认识

  4、接受自己,悦纳他人。

  5、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度情、理、法。

  6、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三:

  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要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从根本上避免外在的、强制的、过度的教育,并给孩子以情感上的支持。

  要注重同伴之间的关系。青少年渴望同伴间的友情,同伴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父母、教师的影响,要通过有效的外部干预和帮助增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要突出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要在高起点上塑造教师完美人格,加强师德建设,增进师生感情;要依靠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和工作网络,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适应能力训练;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班主任、校医等相关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寻求医疗帮助的能力。

  优化社会环境。要在全社会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尊重青少年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要逐步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心理援救体制,有针对性地指导青少年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如何自我调适;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特别是心理辅导或咨询人员的资格认证体系。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四:

  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1)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

  (3)既能悦纳本身,也能悦纳他人;

  (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

  (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

  (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

  (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包括: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

  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

  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

  ④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大环境里,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人是自然万物的灵长,是自然的杰作。人有极高的'潜能。我们人人都具有象体育运动员邓亚萍、郎平那样的灵敏准确的感觉与反应,那样的承受能力;象小品喜剧演员赵本山、洛桑那样的充满着极大的活力与幽默;象电视节目主持人王雪纯、大专辩论会上优秀的辩手那样流畅的语言能力;象思想家孔子、科学家爱因斯坦那样的思辩能力;象文学家郭沫若那样的想象能力;象能记住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数的人那样的记忆能力;象恋爱中的少男少女那样的精神涣发、乐观;象健康教练马华那样的健美;象登上珠穆郎玛峰的运动员那样的毅力;象百岁长寿老人那样健康,无病;象生活中的李兰文那样服装整洁。象慈父、慈母对待子女那样是建设性的、是善的;

  人本来可以是无压抑的人,是不受其内在的压抑驱使而自我决定其行动的人。如果他想喝酒就喝,并且喝的有滋有味。他并不是必须经常喝酒,不喝酒就难受的人。也不是不能喝酒的人,一喝酒就难受的人;

  人本来可以是心想事成的人,是应付自如的人。他没有犹豫,马上可以决断。他每一言行都是理智高效的。是用一只手也可以战胜世界的人。如果他想考大学就能一心一意地复习,考上大学,并且能考上一个名牌大学……

  我们每一个人本应心理健康如上所述,但由于我们在生命历程中所受到的心理伤害。生活中的所谓正常人,其实并不在人的最佳状态,只是处于人的最佳状态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我们实际离自然赋予我们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anmin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让我们运用心理科学保持我们自己和亲戚朋友的心理健康,以较好的身心状态工作、生活,享受人生。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五: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误区。

  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多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小学生授课。教学辅导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科知识的系统讲授,而在于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特别重视小学生的参与性和活动性,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于参与和活动之中。

  2、与班队会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地接触小学生,通过谈心、交流,深入小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内心体验和烦恼;把握小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倾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队会。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活动及各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与辅导,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3、建立心理辅导室进行个案教育。心理辅导室由专职教师负责,持证上岗。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要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和适合儿童的特点。对辅导的对象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做好记录,尽量让所取得的资料详实。同时应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学会放松,让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听音乐、体育锻炼等方法调节;学会倾诉。让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找人倾诉,或者通过写日记的形式,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学会行为改变,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不良行为进行训练、进行塑造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之目的。

  4、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深化心理品质教育。

  据调查,目前上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不了解如何教育好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5、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精心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功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相关文章:

网络的安全知识资料大全11-09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03-20

关于春联的资料12-14

寒衣节学习资料11-04

元宵节的资料02-21

关于清明节资料03-13

安徒生的资料简介08-16

关于元宵节的资料02-27

冬至手抄报资料12-23

火灾安全知识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