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侵权陷阱

时间:2018-12-31 12:00:00 资料大全 我要投稿

警惕侵权陷阱

近来,在一些专业技术和创意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智力陷阱”,

警惕侵权陷阱

。极少数单位以招聘为名,在收集求职者资料和组织面试的过程中,要求求职者提供成果展示,并以此窃取求职者劳动成果。

  笔试还是“免费劳动”?

  刘先生软件专业毕业,已经有5年的'工作经验。今年,由于工作环境不如意等诸多原因,准备跳槽,到某软件公司应聘程序员。该软件公司有四五十人规模,薪酬每月8000元,对此,刘先生觉得比较满意,是自己想要去的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流程非常严格,初试合格后,进入笔试阶段。笔试内容是使用JAVA语言,上机编写一段程序,时间不限,可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但不能相互交流,只要能完成目标。在一个面试的房间里,共有8名求职者,每个人的试题不同,几个年轻人无意中发现,看似8段程序,其实恰巧能整合成一个项目……

  笔试结束后,刘先生再也没有接到消息

资料共享平台

警惕侵权陷阱》(https://www.unjs.com)。据了解,其他的几个求职者也没有得到回音。

  [专家提醒]

  自己的策划案最好附上“版权声明”

  类似遭遇“智力陷阱”,也就是劳动成果被招聘方以招聘为由而窃取智力成果的情况时有发生。“智力陷阱”是指以招聘为名无偿占有应聘者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创意,甚至知识产权。专家提醒求职者,在不能判断招聘单位真实意图,又想取得工作的情况下,需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保护。主要方式有:

  1、提交策划案等劳动成果时要准备两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单位签字确认,以便将来能够证明劳动成果内容。

  2、提交策划案时附上“版权声明”,并要求招聘单位签收。最好声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策划案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使用本策划案或者将本策划案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警惕侵权陷阱】相关文章:

1.警惕“用工陷阱”

2.警惕收费陷阱

3.警惕试用陷阱

4.警惕面试陷阱

5.求职警惕诈骗 陷阱

6.警惕网络 “洋”陷阱

7.警惕!求职路上陷阱多

8.招聘陷阱:警惕“高薪诚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