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时间:2021-03-05 20:15:43 资料大全 我要投稿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000字(通用14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000字(通用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000字(通用14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

  孤冷寂静的夜空,几颗冷艳刺眼的星星杂乱地抛撒夜空,银色的星辉泻满大地,内心泛起阵阵凄凉。一轮残月无力地垂挂夜空,朦胧的月夜忽而化为一道清脆的声响,移步寻去,碧绿如水的玉片闪耀者攫人心魄的幽光,竟是一块碎了的美玉。依旧是一片幽静,天地顿失光辉,惟有残月照着碎玉,碎玉映着残月。幽绿与惨白,一幅多么凄凉而又令人生畏的画面啊!穆斯林的葬礼,简单朴素,却总也透着无限的神圣,让人对那一个灵魂的消失而叹惋。葬去的不是人,是那一段缠绵凄婉的爱情。

  一家两代人的情感历程,历经风雨,竟也殊途同归,走到了一起。韩子齐嗜玉如命,他对玉的痴迷甚至过于“玉魔”老先生。为了护住他的玉,他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他到了英国,连同他妻子的妹妹梁冰玉。再那战乱的年代,在纳粹疯狂的轰炸下,他与她走到了一起。是的,他爱玉,但他也清楚地知道人也许比玉要重要。战争结束,他回国,此时还多了一个孩子,韩新月。他的妻子纵有再多的委屈,面对自己的妹妹,自己的丈夫,再面对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她又好再说什么呢?只是梁冰玉知道这个家是容不下她的了,于是韩新月便失去了亲生母亲的一路陪伴。她还不知道她每天叫着的妈只是她的姨。就这样,一代人的恩怨情仇已经落幕,一代人的悲欢离合又在上演。

  韩新月,生来就是一段悲剧。一个不甚疼爱自己的“妈”,一颗脆弱的心脏,一段旷世的师生恋。她自有倾城倾国的美貌,也有纯洁高雅的志趣。天生丽质,朴素之中尽显高雅,一腔纯正的英语,一颗向往英语的心,紧紧地将她与自己的老师—楚雁潮联系在一起。然而她也不曾料到,一段美好的恋情才刚刚开始,她就不得不退到幕后。那颗脆弱的心,终于经受不住世事的磨折,只留下那段凄美的爱情。她向往巴西木,她却没有巴西木的顽强。她的一生就如此短暂,她就要离开心爱的人儿,在天国将他守望。此时她甚至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她还不知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她亲生母亲同样在将她守望。韩新月,新月照雁潮,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开始,从他们相爱的那一刻起,冥冥之中上天似乎已经注定韩新月要到天国将楚雁潮照亮。于是她去了,一袭素衣,归于穆斯林简单的坟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百年沧桑,皆成座笑谈。而那两代人的哀怨情愁,却总深深地萦绕心间,不能挥去。那本不存在的家庭因流浪汉韩子齐的到来而组建,从而上演出这感人肺腑的穆斯林的葬礼。落叶归根,韩新月的离去,已预示着这幕剧的帷幕已经落下,而其他人的故事还在继续。

  玉碎,月落,潮涌,潮落。月夜幽幽,四野苍茫。碎玉跌落潮间,潮水悄然退去,新月沉入江海,天地幽静。高高的山冈上,穆斯林的坟墓淡淡地见证着这一切……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2

  信仰,是人们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已经很久没能静下心来好好看完一本书了,也已经很久没有哪一本能让我有如痴如醉,魂牵梦萦的感觉了。疫情宅家期间,我邂逅了一本名为《穆斯林的葬礼》的书,这本书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与其它我所喜欢的书不同,这本书的结局其实带着几分悲情的色彩——新月因为心脏病离开她爱得深沉的那个人,离开了她还没到达的远方;韩子奇最终还是没能守护住自己用尽一生去保护的珍品。但正如书中所说“即使人的一生中全是悲剧也是幸运的。”他们的幸运在于这一路上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他们有梦想亦有信仰。

  其实最初我听到《穆斯林的葬礼》这个书名时,并不感兴趣,因为感觉穆斯林离我很遥远,而且有事这么不吉利的字眼“葬礼”。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这种想法就在我脑海里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为奇珍斋的地方,那里的景犹如仙境,那里的玉都洁白无瑕,那是故事开始的地方,也是我旅程开始的第一站。

  也许有很多人会为《穆斯林的葬礼》中凄美的爱情而沉沦;或许有很多人会被它巧妙的叙述方式所折服;可我却对它所展现出的坚不可摧的信仰而着迷。可能看完书的你们会觉得韩子奇太懦弱,碧儿太不近人情。但懦弱如韩子奇,会在奇珍斋遭遇危险时挺身而出;冷血如碧儿,却也曾温婉贤惠,苦苦撑着奇珍斋等了韩子奇十年。如果有一个东西可以让人改变自己,我想这必是信仰。韩子奇对玉的传承是他的信仰,这信仰会让他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碧儿作为一个穆斯林,她的信仰是对真主的信仰,面对丈夫的背叛,这信仰战胜了亲情,使碧儿成了一个控制欲强,甚至在我们看来有点心理扭曲的人。可也就是这信仰,在亲人离去时,陪着她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个真正的人,可以不相信任何宗教,但必须要有信仰。于新月而言,信仰是一盏灯,照亮她前行的路,点亮她的希望,这是她对生命的信仰。信仰于玉儿而言,是追求自由,追求平等,她用青春换来成长和坚强。在这本书中,作者塑造的都是小人物,可这些小人物都有自己最无法割舍的信仰。那是对宗教的崇尚,对技艺的传承,亦或是对生命的、对自我的追求。我们每个人不过是大城市中的小人物,但依就感受着信仰的力量。

  总会有一天,家人会离去,朋友会走散,爱人会分别。走到最后,回头看,一路陪你的只有你心中的信仰。

  命已天注定,福乃自己求。若你无法改变命运,你就请你怀揣你的信仰,一路向前。

  一曲哀歌,道不尽两代人的苦难艰辛:一路向前,展望小人物的伟大信仰。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3

  刚刚看完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为作者真挚而丰厚的情感所打动,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50字。让我初步了解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文中塑造的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着我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我身边也有几个穆斯林的朋友,他(她)们有着棱角分明的面部形态,有着他(她)们民族中所具备的坚毅,有着他(她)们饮食中不可侵犯的独特,有着他(她)们血脉中不能混乱的洁净。我尊重他(她)们,因为他(她)们有信仰,有对自己的灵魂的约束。

  第二天,我就参加了生活中的穆斯林的葬礼,也许是受小说的影响,第一次想亲眼近距离的了解一下他们葬礼的一些礼节。事先知道,他们不希望其他民族的人出现在逝人入殓的时候,尊重他们的习俗,我没有前往观看。但是,我见识了一段诵经的场面,此景庄严而肃穆。

  逝者的棺木摆在西方,阿訇手拿经书站在棺木前,读后感《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50字》。亲属们身穿洁白的孝服,依次面向西方逝者所在的方向跪拜,由清真寺中的主持呼唤着逝者的孝子孝孙们的名字,依次前往接经。被叫到名字的人,先接一下阿訇手中的经书,然后双手敷脸一下,随后,双手置于眼前做看书状,虔诚的吟诵。诵经者不同的是,穆斯林中的女性接经后要跪诵。另外,没有到场的亲属,要由在现场的亲人代诵超度,可能是以示亲人对逝者的怀念吧。穆斯林的团结精神是有目共睹的,同民族者每次都跟随着阿訇一遍遍的做着同一动作,口中个个念念有词。看到此情此景,禁不住对这个民族的敬意油然而生。

  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由于刚看过小说,想到他们诵的大概是《》中的片段: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年,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做试验!

  ——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词

  亲爱的穆斯林朋友们,不知道我猜的对不对。

  穆斯林的葬礼上的情节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只是我亲眼目睹的其中的一小片段。记录下来。

  目送灵车缓缓的驶向山上已经准备好的墓地,默默的用汉人的方式送上我对穆斯林朋友之母的哀悼吧:虔诚的低下头,弯下腰,行一个礼,祈祷老人家,请一路走好!早登极乐!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4

  之所以被《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每一章回的名字。月梦、玉魔、月冷、玉殇、月清、玉别、月魂本以为是一本带着宗教色彩的书,没想到一开始便用如此清冷哀怨的字眼震慑住了我。细细看完了这本书,内心复杂,道不清是什么滋味。再启卷,品之,掩卷,深思,心中才有了一丝了然。

  这本书讲述了北京的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在世代变迁中的兴衰沉浮。两代人围绕着玉的爱情纠葛是故事的主线,而最后意料之中的悲剧,爱情、亲情乃至整个家族的悲剧是由他们心中的恨、痛、无奈、苦楚酿成的苦果。月与玉相间、两代人的故事相互穿插,时空的变换,游离在两个年代之间,仿若身临其境,让人倍感惊喜。

  初读此书,对爱情的理解与认识还带着小女孩特有的偏激、不成熟。直到读了第二遍、第三遍,才正视理解了韩子奇与冰玉的爱情,也不再那么盲目地去看待一个人。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恶人。立场的不同让他们走上了不同的路。没有永远的对,也没有永远的错,只有永远的爱。这大抵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玉,象征着财富、地位、身份。

  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是风雅高洁的象征,古人多以玉来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气节。君子比德于玉就是这个寓意。玉,确实醉人。虽没有钻石的璀璨,宝石的富贵,水晶的晶莹,但它神秘,精致,宥永,富有生命力。

  在我看来,玉和月也是代表着两个时代。君璧、冰玉,两个以玉为名的美丽女子,相互扶持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只因为时代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对爱情、对人生的态度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旧代妇女的代表,碧儿虽然有着旧时代女性的自强、能干、坚韧,但她的迂腐、落后、不包容、嫉恨,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束缚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的姐妹的反目成仇,勾画了先进与愚昧之间的鸿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书中凄美的爱情也为人所津津乐道。它虽美,却透着无穷无尽的无奈与悲哀。韩子奇,被玉俘虏的一个假回族。他的一生,琢玉,卖玉,护玉,守玉,爱玉。视玉如命。我相信他对发妻是有感情的,但他真正的爱情是能够和他产生共鸣的人,也就是冰玉。他们的爱情没有错,错在他们的年代,错在他们相爱的时间。这是一段苦缘,甚至还牵扯到了下一代,但他们是无辜的。冰玉不能接受带有瑕疵的爱情而远走高飞,现在看来,当初他们义无反顾的爱情真叫人觉得敬佩。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5

  一钩新月,弯弯的,尖尖的,清清的,亮亮的.,永远在天空中闪耀,而你,却早早地离开了人世。《穆斯林的葬礼》是我在初中时读的一本书。当我看到书名时,我就觉得这本书里是一个清冷的故事,好像新月一般。阅读过程中,我慢慢地被新月这个人物所吸引。

  重檐淡月浑如水,浸寒香一片小窗里。并不是出生在声名显赫的家族,只是在一个家境略好的家庭生长,也许由于父亲职业的原因,使新月有宛如玉盘一样的脸庞。长相清秀,成绩优异,家境优越,把她培养成了宛如明月一样皎洁,梅花一样高傲的人。她是全家人的掌中宝,她是众人赞叹的天之骄女,在别人眼中,她就是幸运的代表。好像所有的幸运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不给自己留退路的她是值得敬佩的。

  谢却荼蘼,一片明月如水。她的幸运仿佛为后来的悲伤奠定了基础,仿佛她之前经受了太多的好运,而今,所有的不公都向她砸来。疾病的困扰,学业的中断,母亲的冷言,使她感到恍惚,又使她感到迷茫。幸好还有来自楚老师、哥哥及嫂子的关怀,还有她的父亲、姑妈,唯有那份最珍贵的母爱却迟迟不能到达。可以说,新月在这段时期成长了,心智更加成熟,但她经历过“拥透帘残月”的孤寂,来自虚无的疼痛,或许自己独自用被子拭去两行清泪,独自承受的酸楚,怎不教清泪不长流,空自凝噎呢?或许正是因为她有着丁香一样的幽愁,才吸引了楚雁潮对她的思恋。

  她默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尽这雨巷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最终,她走了,带着刚揭开的事实走了,带着不舍和遗憾。一直以来都没有享受过母爱的她,一直以来都都生活在谎言下的她,刚接触到爱情又马上破灭的她,一开始的幸运好像注定了最后的悲剧,一声声的痛哭包含着亲人对她的思念和不舍。楚雁潮最后的疯狂举动诠释了什么是爱,从来没有这种情感的韩太太愣在了一旁。“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明月中”。这段恋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泪如疤。“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最凄美的爱情在这里产生,却以一个生命的终结和一个人的心死为代价,短暂地终结了。

  或许应该把仓央嘉措的这几句诗送给这两代人,毕竟他们都有一段不该开始的爱情故事:

  如果今生未曾相见,我们就不会新生爱恋

  如果今生未曾相知,我们就不会彼此相思

  如果今生未曾相伴,我们就不会彼此相欠

  如果今生未曾相爱,我们就不会彼此抛弃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6

  人生的舞台,悲剧,喜剧,喜剧,悲剧......轮番演出,不受昼夜,无尽无休......

  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数十年间的兴替,命运沉浮纠缠把毫无干系的人的生命连在一起,发生在不同时代,却有相似的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在书中主人公悲欢离合的背后是不同宗教信仰文化的碰撞,在如此背景之下,难掩作者在当时特定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与追求。曲终掩卷,悲剧收场,叹奈何。荣辱兴衰皆随尘埃落下,消失在滚滚历史长河。

  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似。

  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梁亦清,原是回族琢玉艺人,医生最新于玉器,因为精心雕刻的玉器受损而气急攻心而死。梁亦清育有两女:长女君璧和此女冰玉,他的徒弟韩子奇继承师业娶了长女,日寇侵华,韩子奇携妻妹来到伦敦,并日久生情,后又诞下一女取名“新月”,回国后,君璧难以接受事实,使冰玉留下女儿后远走他乡,新月日渐长大,恋上班主任楚雁潮,却得不到家人同意,之后因病去世,弥留之际,才得知亲生母亲留给她的书信,感受到了真正的母爱。多年以后,冰月回来,站在已被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博雅”宅门前,却发现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在文章最后,也是最令我动容的地方“梁冰玉轻轻的走过去,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女儿,和那个人一样,暮色悄悄的降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为一体,满目雄浑的黑色,满园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淡的,朦胧的,若有若无的”作者对景色细腻清新的叙述,将一位木器对女儿新月的思念之情烘托到了极致。月光下,树影旁,是楚雁潮在拉小提琴,“如诉如泣”“如梦如烟”的琴声述说着的是一个心碎之人对挚爱的深切眷恋,就像他所弹奏的琴曲“梁祝”一样感情凄凉婉转,每读起二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总是令人唏嘘叹惋,新月一生坎坷,当遇见真爱时,却已身患重病,又因宗教不同和父母一代的纠葛而受到梁君壁的阻挠,习俗的冲突,观念的冲突,离乱的悲歌,个体在命运的齿轮下身不由己的选择造成了他们悲惨的局面。

  作者霍达用冷静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剧,这也是我不愿再次看这本书的原因。宗教的传统,爱恨的交织,在历史长河中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汇与分歧构成了这个宏大又哀伤的恋情故事,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的是以往的仇恨,隔阂,留在心底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正如文末所写的那一轮高悬于墨夜空中的新月一般。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飘渺。

  当经历了生离死别,看透了悲欢离合之后,弹起的琴声回荡于天地之间,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7

  当我第一眼看到《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乳白色的封皮时,便喜欢上了它。虽然厚重,但捧在手中,却也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就这样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读完,我却不知该怎样评价书中所展现的人物。作者霍达用她柔婉细腻的笔调和深刻的内涵,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有时,我甚至在想,是不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真的有这么一群人,经历着书中所记叙的种种?

  我对玉所知尚少,却也能深刻地感受到小说中“玉王”韩子奇对玉的热爱。玉,浓郁,深沉,厚重,也正是韩子奇一生的写照。头顶着世人赞誉的光环,背负着妻子的愤怒与人生的凄凉,他沉默不发一言,艰难地走在人生的路上。几次大起大落,几番尘世起伏,仍然没有磨锐他醇厚的内心。他的人生路是彷徨的,有过快乐幸福,也有过悲伤失措。临终前,韩子奇的内心仍然在因为女儿的死、古玉被毁等等而自责后悔,愧疚悲戚。他的生命尽头所叨念的“清真言”,是不是对自己生命的一个反省与感慨呢?

  我为单纯美丽温婉的韩新月和才华横溢的楚雁潮的爱情悲剧感到深深的惋惜。韩新月,虽然纯真,善良,但命运却没有因此而眷顾她。十九岁女孩儿的生命因病逐渐消逝着,但她全然不知,对未名湖仍然充满期望,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对自己的人生仍然充满希望。楚雁潮虽然家庭出身不好,却始终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将鲁迅的著作译成英文版。恐怕也正是这种儒雅而坚强的气息,才吸引了新月吧。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在新月重病时,楚雁潮仍然对她不离不弃,给予她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与老师楚雁潮真挚的爱情,看似遥远,却给了她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勇气和力量。还记得那段对话:“老师,庄子为什么要给五百年前的骷髅‘起死’?”

  “也许,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虽然艰难,生命毕竟可贵。庄子认为人生应该像鲲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多想我是庄子,多想我是楚雁潮,在悲伤的时候,再给新月“起死”,让她再重新生活一次,不负曾经有过的遗憾。

  很厚的一本书,捧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礼,既是一场葬礼,更是一种新生。无论一生圆不圆满,无论一生有没有遗憾,死亡就是人们最终的归宿。但是,每一场祭奠亡魂的葬礼,又何尝不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新生呢?

  穆斯林的葬礼,一场伟大而又凄美的悲剧。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8

  这是一本大名鼎鼎的书,曾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因而它出此刻太多书单的推荐里。宗教与历史总是有些沉重,甚至让人窒息,“1258年,旭烈兀攻占巴格达。”,因而它以往安静地躺在我的iPad和kindle里。

  直到有一天,我最终翻开了它,阅读了它,抛开宗教的外衣和沉重的寓意,仅仅注视书中人物充满吊诡的人生,才又一次领悟,有些人总是轻轻地出此刻我们的生命里,就像是天边一朵云进入了视野,离开的时候却总是撕心裂肺、重如泰山。

  韩子奇,最早出此刻故事中的名字叫“易卜拉欣”,这是一个经名。他刻苦钻研、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直到临死才吐露自我的身世,性格上存在很多反转。仅仅因为去讨一口水喝,他是那样偶然地出此刻梁家的生活里,又仅仅因为打破一只玉碗,他又紧紧镶嵌融合在梁氏姐妹的生命里,直至死亡。

  韩新月和楚雁潮,他们的相遇充满了戏剧性,就像是舞台剧一段简便的独白,并没有预示出杯具的结尾。可从此以后,所有的一切便开始急转直下。韩新月在临死之前最想见的人是楚雁潮,楚雁潮在韩新月葬礼十余年之后仍旧动情地拉着《梁祝》。

  还有不能忽略的韩天星,他对所有的人都饱含热爱,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品尝生活的苦果。那里面有缺少父爱的童年、因故夭折的求学之路、失去爱人的痛苦、对妹妹的无能为力、还有对平淡生活的理解。他遇上的所有的人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死亡,不仅仅是人类无法躲避的最终归宿和沉重话题,更是作家对人物命运的惯用处理方式。比如余华的小说中多是死亡的盛宴、莫言的小说里又充满杀戮的狂欢。没有什么比死亡更能清理一个人的命运了。因而小说中人物的离去总是伴随着沉重、心碎的、令人唏嘘的死亡。

  小说来自于现实的演绎。同小说中一样,一些人的到来总是风轻云淡,让人有可是是生命中普通一天的错觉;同小说中不一样,他们的离开并非仅仅是死亡,还有仅仅是离开。但无论是死亡还是离开,最终的结局都是淡忘——这是人的本能:记住完美,忘记悲伤。在现实中,也许楚雁潮仍会去韩新月的墓地拉《梁祝》,但终究会锁住悲伤。这才是人之常情。从更大的道义上讲,对死者的最大不辜负正是好好地活。

  所以,淡忘才是最沉重的离开,沉重到一些人仿佛从来没有出现。

  有人说,这本书中感情过渡得不自然,无论是韩子奇和梁冰玉还是韩新月和楚雁潮,他们之间的感情进展的总是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韩子奇和梁冰玉之前没有任何兆头,却在半章之内成了夫妻。在这点上,我认为作家是了解自我作品的缺陷的,正如陈忠实必须明白《白鹿原》中田小娥闹鬼的情节破坏了小说的整体性,在反复修改之后依然决定这样写,那必须是蕴含深意的,就像是断臂的维纳斯。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9

  我喜欢读小说,喜欢享受读完一本厚厚的小说后的成功感,喜欢品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喜欢去体会里面阐述的一些道理。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一部曾获过“茅盾文学奖”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

  还记得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是在高一,开始就特别喜欢作者的名字“霍达”,他给了我一种十分豁达的感觉,本以为她的书也一样的豁达,然而我错了……

  怎么也忘不了在漆黑的夜晚,房间里只有台灯那微弱又明亮的灯光,我的周围除了习题集外还有一张张擦完泪水的面巾纸……午夜1:46分,我闭着哭红的双眼,沉重的合上了这部让我心系的著作……

  一个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一样交错复杂的爱情悲剧。回族的女作家霍达用50余万字把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用平凡的词句展现在读者眼前,使我在其中留恋往返,久不能寐。

  韩子奇:从一个流浪天涯的“耶梯目”到名满京都、闪耀英伦的中国“玉王”,其人生创业饱含艰辛,终获成功;但在个人情感上却至死都是一个失败者,面对妻子梁君璧以及亲手拉扯成人的妻妹梁冰玉,主人公在始料未及的战争年代产生了不同的情感纠隔,最终不能自持,含恨而终。

  韩新月:一个十九岁的花季少女聪慧而美丽,却在还未绽放时就过早的调谢。令人惋惜悲伤。她与她的大学教师相爱,是那样的单纯,然而灾难却正在向她悄悄走来。虽然先天的疾病夺去了她的肉体生命。但养母段然拒绝她与楚雁潮的爱情却使她的精神生命永远不能苏醒。

  梁君璧:一个深受旧社会束缚的无知女性,用她自私的观念毁掉了天星和亲月一双儿女的爱情。新月以随风而去,而天星仍在,看着母亲为他精心布置的婚姻,他又能怎么办?也许这就是真主的安排吧!

  楚雁潮:韩新月的大学教师,语言功底很深,着手翻译著作,同韩新月相爱却遭到世俗伦理和宗教信仰的双重阻碍,却依然爱得执着。

  楚雁潮的痴,新月的情,韩子齐的无奈,韩太太的信仰,冰玉的爱……那都是牵我心的线,文字是没有生命的 ,但是它却把我泪扯了出来,好像我在经历着所有故事的发生。我为之动情为其流泪。给我最深的还是楚雁潮和新月的那份爱情,韩子齐与新月的父女情,天星与新月的兄妹情。人,最为之动容的还不是情吗?亲情,友情,爱情……

  我佩服霍达的思维,这部小说结构安排巧妙,让两条不同时空的线索交错发展,最后很自然地汇合在一起,序曲和尾声也前后照应,使整部作品显得缜密严整,浑然一体,可见作家匠心独具。全书语言清丽优美,意味深长,读来如品清茗,回味无穷。

  好的文字,精细的思路总是一次次的吸引我闲时拿起这部著作,再次去书中的世界里游历……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0

  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读完了一直摆在案头的《穆斯林的葬礼》,这也是本不喜欢读书的我,第一次完整的读完一本书。良久,难以卸下心头的沉重,我长长地舒了口气,但仍然有种如噎在喉的感觉。厚厚的一本书,厚厚的一段情,有578页,捧在手里,我仿佛能听到她发出的呐喊声,那是对信仰的呼唤,那是对生命的呼唤!我仿佛看到了一条长河,一条玉的长河,一条人生的长河,一条命运的长河,一条悲剧的长河!

  这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吗?要不然,怎能刻画的如此精细,像是琢玉一般。这本书本身就是一块玉,一块沾满了鲜血的玉,她太压抑了,让人难受的喘不过气来,但是她又太精彩了,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都那么丰满,那么有生命力。

  有人说这本书是描述了新月的一生,描述了一场交错扭曲的爱情悲剧,我觉得更赞成是在描述韩子奇的一生,他才是整个悲剧的导演。他并没有回回血统,只是吐罗耶定巴巴收养的孤儿,之后随着信了真主,成了穆斯林,但是他真的信奉安拉吗?在遇到梁亦清的之后,着魔似的对玉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放弃了到麦加圣地的朝觐。在楚雁潮向新月求爱之时,他因教规默许了君壁执意的反对,而他自己算是穆斯林吗?不算!他和玉儿结合,是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还是为了战胜战争带来的绝望与恐惧?如果不是和玉儿结合,回家之后他的良心便不会负债,苦苦等了他十年的君璧便不会那么不近人情。如果不是和玉儿结合,便不会有新月,新月便不会受那么多与生俱来的苦。君璧是一个有血性的女人,他容忍不了这一切,想让她向对待天星一样对待新月,那可能吗?新月一直渴望“妈妈”的爱,却一直被冷眼相待,她从小到大都不知道原因,或许就是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才会后天患上了心脏病,才会衍生出跟楚雁潮那让人扼腕的爱情。于是新月的痛苦也是韩子奇的痛苦……

  在韩子奇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直在重复“我害怕,我害怕···”,是的,他害怕面对真主的拷问,他甚至害怕面对自己,他无时不刻不在怀疑自己的行为,怀疑自己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生是孤独的,是充满了恐惧和未知的。

  这是一部沉重的书,沉重的让我没有勇气去重新翻开她,我会怀念坚强美丽、怀揣理想信念的韩新月,怀念才华横溢、富有责任感的楚雁潮,怀念面对生活的窘境勇于担当却因不伦之恋陷入无边苦海的韩子奇,怀念一言不发却很有男子汉气概的韩天星,怀念伶牙俐齿、极富统治欲的梁君壁,怀念敢爱敢恨、勇于追求新生活的梁冰玉,怀念朴实无华、任劳任怨的姑妈,怀念热情如火、痴情执着的奥利弗……

  书读完了,一切终将褪去,皈依历史的尘埃,但是对信仰、对自由、对生命的呼唤,必将像寒山寺的钟声,穿越千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大胆的追求我们的信仰吧,大胆追求我们的梦想吧,大胆追求我们的爱情吧,趁着我们还年轻!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1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初中时读过一本书,叫《穆斯林的葬礼》。它是我最喜欢,也是另我感动最深的一本书,至今,我还对它记忆忧心仿佛昨天还在看这本书呢!生命的挽歌总有一种爱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情让人无言以对,韩新目一个唯美的易碎,或许从易碎种,才让我永久的回味书中所述的纯洁的爱情与无畏的生命。无意间看到这本书,无意间看了它,却再也无法从中拔出来,一任泪流满面,它不煽情,但却感人,感人至深,我一口气读完它,但只是在想悲哀为什么总是挥不去,我被他深深的吸引了,它让我看到人性的弱点,人生的无奈,更重要的是由爱而衬托出生命的价值!这本书里,两条轨迹穿插着前行—“月”与“玉”,两允人,不同的人生的道路,不同,但又那么的相似,是悲字溢满心头的苦涩,或是被感动良久的悲楚,命运无情,生命也是如此的脆弱,我真想用我的眼泪来祭奠这白纸黑字,着无尽的爱。梁冰玉,韩之奇,上一代的爱情没有幸福,有谁能体会。看着小心越可爱而安详的脸庞,而断然离去的冰玉的心情呢?

  更有许多感受,当他重回故居为了女儿,却只能面对一片连坟都难以发现的“墓地”的悲楚呢?正义,何以能让你生,或是灭呢?正义站在新月身边,但同时死神也降临,正义有时候是那么脆弱连同脆弱的生命,一并离去,为什么?为什么?复仇失去了理智,上一代的一个悲剧,一个宿命,有轮回到下一代的身上,时代的悲哀已将一切掩埋,没人理解这样的家庭。曾受战火的洗礼,灵魂和呻吟毁灭的人?逃离了战火,梁冰玉猛然的发沉:比战争更恐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一个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兴衰,那么无力地控制着人生,那么有力的诠释着生命,人生仇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清无畏……人生从来没有轮回度过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正如历史,他是人的足迹,但并不是所有留下足迹的人都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生命的挽歌,在逝去之时唱起,易人拉欣的流浪,至后来的韩志奇流浪,本来就是一种悲哀,女儿的离逝,正如那含苞带放的花蕊。花还未开,花枝失折了。永远不能弥补。葬礼时一切的终结,也是一切的起点。没有人知道,葬礼的哀歌在为谁而唱,为谁而熄?一条是私怨不停的不归路,一条是爱恨分明的死胡同,韩子琪而韩子琪,就这样被生命捉弄,新月与子淇儿女之间无尽的爱。但也无法改变决定的事实。或许新月一开始就错了,韩新月与楚艳潮,更是一个错误,在那战火连天的年代,放不下浪漫—即使在东北大圆内未明湖畔!她的师生恋只能走向死忙,生命在宿命前是那么的无力。即使有楚老师深情的呼喊,点燃她生的希望,也不能改变现实,冷酷的“母亲”韩子琪投入仇人门下,我只是深感佩服,而一丝一毫之前也飘然入心,直到读到新月之亡,已经不住流泪,为什么生命如此脆弱不堪一击?久久没有为一本书感动了,是他让我找到了一份纯真的感动,哪一点希望那一份爱,以及那一缕生命,生命的挽歌为谁而唱,生命的挽歌为谁而鸣。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2

  多年前,我就曾听朋友介绍过,说有一本叫《穆斯林的葬礼》的长篇小说很不错,可一直没时间找来看,最近一偶然的机会得到了这本书,很厚的一本精装书,拿在手上,沉甸甸的;然而读完之后,心里更是沉甸甸的,让人神思穿越,心潮难平,伤痛不已,泪湿衣衫。因为这书中流淌着的是一条玉的长河、命运的长河和人生的哀歌。在书里,你能看到历史风云、时代变迁、家仇国恨、生死绝恋和人性的弱点、人生的无奈以及生命的价值。

  玉,象征财富、身份和地位;月,象征纯洁、善良和明净。小说以“玉”和“月”分别代表两种人生、两个时代,并一章写“玉”一章写“月”,交替进行,一环扣一环发展情节,巧妙地将“玉”与“月”的线索贯穿于整部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倾心写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荣获了中国文学的最高奖——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以独特的视觉、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和冷峻的笔法,将一个穆斯林家庭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展示给了读者,深情回望了民族与国家这段历程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华夏文明与伊斯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书中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作品清新流畅,质朴无华;含蓄蕴藉,如泣如诉;笔触细腻,直抵人心;曲终掩卷,荡气回肠。

  书中作者用沉雄壮阔、奇巧诡谲的篇章布局,巧妙地构织起“玉”和“月”两条在不同时空中平行发展而后又相互交接的线索,并使之贯穿整部小说。“玉”以韩子奇为核心人物,展示梁家三代人视玉如命,为玉而生,为玉而死的家族兴衰、命运沉浮的历史悲歌、家国情怀、爱恨情仇;而“月”又是以韩新月为主体,叙写了她在韩家奇妙而谜一般的身世,以及她与自己的老师楚雁潮之间纯洁、动人、凄美、悲切的爱情。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玉”碎“月”落,“玉”因历史的残酷和时代的悲剧而虽历经千难万劫终未能保住,而“月”却因身世的凄悲和宗教的无情而陨落。

  《穆斯林的葬礼》,从美学意义上看,它具有崇高而完整的悲剧美的艺术感染力!它从书名上就为此书的情节发展走向和全书的结局定了调——“玉”(韩子奇)、“月”(韩新月)最终都被时代、命运和宗教双双送进了穆斯林的葬礼中,他们的悲剧人生揭示了历史的悲剧、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家庭的悲剧、宗教人性的悲剧和爱情的悲剧。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读到纯美的新月在黎明来临时死去,人们是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的;而韩子奇用心血和生命换来的、“可遇而不可求的国宝,任何一件都堪与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媲美!”的绝世美玉遭遇覆巢之灾是,人们的心脏受到了死亡般的重创,几近停跳,这种摧肝裂胆、苍天泣血的艺术魅力,不正是悲剧的美学意义之所在吗?!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3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闲暇之时品读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无法释手。当我把全书仔细研读后,泄出压在心头的沉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容量,深刻的内涵以及冷峻的文笔,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我的心灵,曲终掩卷,荡气回肠。正如刘白羽先生所说,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的诗篇,充满悲剧的美感。过去的生活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

  作者笔下的主要人物,既是人间曾经有过的,也是她所憧憬的。作者追求美,那是人的本性,人们本能地而并非理智地向往纯美纯情的意境,美不必强迫人接受。不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的前人名句就不会这样传之久远,深入人心。一个中年女作家,能够有这样强大的驾驭历史、挥洒人生、驱使命运,写作沉雄浑厚、凝练典雅的创造力,达到了惊人地步,令人叹为观止!我仔细品味着作者为什么掌握了这种美,我发现,作者是一个有自己美学观的人。读这部书,有如读《巴黎圣母院》,奇谲诡辩,奥妙无穷。这是玉的长河,不,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想到新月为了追逐梦想而付出的努力;想到天星为了追求爱情而提起的勇气;想到韩子奇为了儿女的前途而无私的奉献……这些无不牵动着我的心,渴望自己也能够像新月那样,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飞向梦想的蓝天!但是到新月之死,我实在无法抑制,不得不流下眼泪。人生并非十全十美,我们只有在短暂的生命长河中完成自己的向往与本应该做的事情,才不至于愧对自己,愧对他人。人生的真谛如此深邃,如此动情,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只是需要我们选择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一页一页读下来,围绕着这一条清澈而晶莹的玉的长河,梁君壁、韩子奇、梁亦清等各有鲜明的性格,各有独特的内心世界。但在这庞杂的人生之林中,却扬起穆斯林美的灵魂,响起一支幽幽的乐曲,一个形象轻盈而出——新月,唯有这一形象令我印象最为深刻,正是这一纯洁的灵魂、幽静的灵魂、美的灵魂,本来是一道活泼的小溪,却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难,命运的剧变由此掀开……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人们的心正是从悲剧之美中得到净化。在尾声部分,梁冰玉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现在门边,洁白的皮肤,俊秀的脸庞,黑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正吃惊地看着她。‘新月!新月……‘她一把抱住了少女……”

  是的,默默苍天,沉沉大地,过去的生活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我们要向前看,看到未来,看到希望,不能拘泥于过去的一切,人生如此短暂,我们要好好珍惜,毕竟,那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展望充满着希望的未来吧,为此而不懈努力,奋勇向前!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4

  是的,一天半的时间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哇塞。累的我啊,容我缓缓,压一压波浪壮阔的心绪。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上半年一直热衷于名人名家随笔的我,却改投到长篇小说的行列。我骄傲自满的内心回答是:段位提高了,眼光高了,心气高啦,想挑战一些自己无法企及的作品。

  似乎从我爱逛书店开始,《穆斯林的葬礼》都会出现在“流行书籍”里面。这也说明人家已经红了很久,可惜我都是怀着不同民族不想了解或者说害怕读不懂的抵触心理与之来个绕道而行。如果没有管老师的大力“叫卖”,宣传它写作编排的精心与精妙,我想我近期都不会跟它见面,更不会快速地爱上它。(冰美人的美丽,只会让我敬而远之,嘿嘿!自我定式的可怕也是在于此!)

  说实话,我第一遍看它的序曲—月梦,真的是云里雾里。里面就写那个“她”,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全部读完,才大拍脑门儿,哇……,原来是玉儿。作者真会讲故事。

  这本书的编排真是奇了,我觉得吧,看它,就是在播玉米皮。一层叠着一层,交错中还透着有序,有点八卦阵的味道,读者一不小心还会跳进坑里。一个章节是讲抗战时期的事儿,另一个章节就将1960年前后的事儿。别看它是讲不同时空、不同主人公的事儿,但是命运似乎都出奇的一致。里面人物一个一个的天真、淳朴,经过一系列事件的炼狱,再到最后灵魂被纳进天园。看着看着,我的眼泪也随着新月的死去而流出,花一样的年纪,花一样的未来,什么都没了,哎!

  虽然它是悲剧,但是我非常认同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关于悲剧的认识: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

  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的大写的“人”。

  对于我比较关心的写话技巧,霍达女士也做了真诚的回答:我至今弄不清楚我运用了什么技巧,也弄不清楚这本书按时下很流行的说法归属什么流派。我无意在作品中渲染民族色彩,只是因为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民族之中,它就必然带有自己的色彩。我无意在作品中铺陈某一职业的特点,只是因为主人公从事那样的职业,它就必然顽强地展示那些特点。我无意借宗教来搞一点儿“魔幻”或“神秘”气氛,只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和宗教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现实联系,它时时笼罩在某种气氛之中。我无意在作品中阐发什么主题,只是把心中要说的话说出来,别人怎么理解都可以。我无意在作品中刻意雕琢、精心编织“悬念”之类,只是因为这些人物一旦活起来,我就身不由己,我不能干涉他们,只能按照他们运行的轨道前进。是他们主宰了我,而不是相反。(自悟:霍老姐真是敢说,女汉子一枚!5个“无意”把我读得哑口无言,好吧,我承认,人家讲故事的水平确实一流,自谦的品行也是一流。

  最后还是老规矩,来点美文摘录,提高一下自己审美情趣,哈哈哈!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000字(通用14篇)】相关文章:

1.《穆斯林的葬礼》的读书笔记

2.关于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3.《穆斯林的葬礼》的读书笔记摘抄

4.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4篇

5.《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800字

6.《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600字

7.《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500字

8.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2000字

9.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