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读后感

时间:2024-09-10 12:19:23 资料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团圆》读后感(通用8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团圆》读后感(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团圆》读后感(通用8篇)

  《小团圆》读后感1

  多年来,我一直是张爱玲的粉丝,一直为“是张爱玲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是金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哥哥辩论。

  前些日,看了张爱玲的《小团圆》,感觉非常不好。没想到一个这样自成一格的名作家,成为文坛泰斗级的人物,晚年会写出这样糟的东西。也许只能说是江郎才尽了。

  整部小说给人的感觉很杂乱,记流水帐式的,象繁忙的岁月中随心赶写出来的日记。而细节处,明显得和年青时期的作品重复。爱情不及以前写的婉约美好,而是突兀的,龌龊的。用的一些词汇,还算生动,但令人倒味口。特别是两处露骨的性描写。

  她的青年时期,也写了一些有关性的.。因为当时刚刚引入西方思维,在当时的读者来说,是时尚和前卫,对于现代读者来说,是司空见惯。而在《小团圆》中,为了偏面追逐引人,再以一个老妇人的身份来写,就太不合时易了。英雄出少年的作家写得出更青春更激情的床上戏。

  对于她和胡兰成的爱情,以前因为有幻想的余地,虽然明知胡是汉奸,也还能容忍。现在,弄清了来龙去脉,大失所望:胡对她并没有爱,也许,只有些惜才罢了。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她和胡分手后,和一个导演,大约叫弧桑吧,一段情,最终也是以对方抛弃她而告终。这对于一个清高孤傲的女子来说,是毕生污点。

  这段文字,且莫让其他张迷看到。我怕人砸我黑砖。

  但其实,我心里更难受。一座心中的圣塔,就这样轰然倒下。

  《小团圆》读后感2

  《小团圆》结构显得有些儿乱,不过还是张爱玲一贯的风格:作品气氛总是充满着讥讽,那样的不屑,那样的冰冷,似乎作者是跳出三界外在看世界看人间。很独特。她的作品没什么大东西,而这些小东西又似乎不能深想,很哲学。她和她的作品,总是让人心情很沉重,很忧伤。

  《小团圆》里有几段话我非常喜欢:

  国家主义是二十世纪的`一个普遍的宗教。她不信教。

  国家主义不过是一个过程。我们从前在汉唐已经有过了的。

  这话人家听着总是遮羞的话。在国际间你三千年五千年的文化也没用,非要能打,肯打,才看得起你。

  但是没命还讲什么?总要活着才这样那样。

  她没想通,好在她最大的本事是能够永远存为悬案。也许要到老才会触机顿悟。她相信只有那样的信念才靠得住,因为是自己体验到的,不是人云亦云。先搁在那里,乱就乱点,整理出来的体系未必可靠。

  先搁在那里,乱就乱点,

  的体系未必可靠。——是不是正因为这样,张爱玲的《小团圆》有些乱呢?到底也没整理个完完整整?但这毕竟是靠得住的她自己体验到的,所以还是让人动容的。

  看这本书满目的惆怅与忧伤,只见别离不见团聚,为什么叫《小团圆》呢?难道是情感终有了个了结,哪怕是分离,也要呼之为团圆么?也许就是这样的不圆满,才呼之为小?张爱玲说,写出来,总会有一个看得懂的人。我想,我大约不是那个看得懂的人。

  《小团圆》读后感3

  昨天终于把《小团圆》给看完了,很晦涩,不好读懂,特别是张爱玲写的他和她,如果稍不用心去读,就不下去了。

  这个书真不是畅销书,读者应该很少,因为太难读了。比世界名著都难读许多倍。

  读完整本书,发现张爱玲的文笔还是不错的。起码现在的作者很少能够有这种水平。把无聊的内容写成一部比较经典的小说。

  九莉是本书的主角,她的身边有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她母球蕊秋,一个是之雍。

  九莉的母亲的优点是九莉身上没有的,即使她母亲很有耐心的'教她。她还是不上路。

  九莉的初恋之雍是个花花公子。我想不通的是,九莉分手后,还要寄钱给她花,他不是深深伤了九莉的心吗,九莉怎么这么没有用,又是去挽回这段感情,又是寄钱给他用。九莉不是谈恋爱的高手,她怎么会写出如此多的爱情小说呢,看来她的幻想能力很强。还是她把之雍的爱情都写出来了呢?我觉得应该是后者,之雍写信告诉他如果和女人交往。

  这种事情,九莉都可以忍受。她到底爱他什么呢,人不是都说爱情是自私的,但是九莉在于她的爱情,是个博爱的。她都可以忍受与别的女人一起分享男人。她的爱情是个变态,扭曲的,其实,她很轻松的与之雍分手了,她还是很爱之雍,她在寂寞的时候,无法忘记他的一切。她还是相当痛苦的。她为什么这么痛苦呢,是因为她没有真正的爱情,她没有品尝过真正的两个人的热爱。

  张爱玲的小说,我想我会只看这一本了,她的书对我来说,没有多大的学习的东西。

  《小团圆》读后感4

  《小团圆》是一部标准的自传,以第三人称叙述的自己的半个人生,以告慰自己的心灵。

  序中所说,张爱玲多次修改《小团圆》,却在好友劝诫下不予发表这篇文章,因文章中所提及人物,大多是玲的家人,人们不由得对号入座——确实是这样。而人物隐私之描写,包括同性恋,不伦私情,婚外恋情,等,无不坦诚外露,人们大抵会当个八卦报来读,而很难单纯把这本书看做一篇小说——我也是如此。

  我很赞同她对于胡兰成的描写,有一种类似偷窥的微妙感。但他的出场却描写的相对简单,简单的没有太多感情色彩,褒义词只有一个:略显英气。另有一段写他坐在沙发上,是个特写的镜头。九莉看到他的侧面,心里生出了点意思。他们在一起是必然,情场老手如果捕捉不到异性发散的气息,那就跟胖子不爱吃饭一样,是不可能的'事。

  《小团圆》在进行了三分之一的时候,男主角邵之雍终于出现,一本书都读去了半指厚。而在这之前,女主角九莉生活中的零碎都有描述,香港求学,遇见战事。间杂着生母蕊秋的情史若干,女学生的生活轶事,家族私事等

  现实中很多事情都是很险恶的,但不去想,就能开开心心地生活下去。但在《小团圆》这个自传中,张的爱情以盲目的形式出现,以被骗为过程,最终又以被抛弃为结尾。感觉还是挺可惜的。

  《小团圆》读后感5

  《小团圆》看完了第二遍。

  现在看书,总是习惯于先初略翻过,再来细读。

  大学的时间很多,看书的时间却远远少于以前。也许正因为如此,文学书籍看得越来越少了。

  这本小团圆,初翻时,容易看得云里雾里,主要是时空变换太快,一会儿南京,一会儿香港,一会儿上海,一会儿小时候,一会儿读书时,一会儿又是抗日时。再细看时,明白了套路,便清楚了好多。可以细细品味爱玲笔下,种种细微的心理感触。

  其实挺喜欢,爱玲式的笔调,时时如露珠般闪现的句子。很喜欢爱玲,她是那么一个真实的人!

  刚开始看了介绍,说里面写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一交往过程,便想看看。实际看来,注意力全不在此。直到全书过了一半,他才出现。其实,全书更象是张爱玲一部自传,只是编年全被打散。把这些珠子按顺序串起来,便可以看到一个小女孩子的成长,最后成为一个被针扎在胸口,仍复平静的人。

  爱玲的原话是:欣喜起来若狂,悲伤起来却不觉得,木木的。

  其实想想!

  我便也是如此。当一些事情发生,心中抑郁,但仍平复。

  又能怎么样呢?如同多年前的月亮,像朵云被信笺上的水浸湿过,只留下一团晕黄。那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故事,也终将成为一个晕黄的月亮,淡淡的,在记忆里温暖着彼此。

  所以,总须有个好的结束方式,以免回忆时,自己受不了。

  《小团圆》读后感6

  在我的脑海中,张爱玲一直是站在那里,持一个潇洒而苍凉的手势,淡淡的看着那个十里洋场般华美的上海。

  《小团圆》一书是张爱玲的自画像,书中的人、事、物、景都是她生命中所经历的种种,从创作主体心态的角度来看,张爱玲早年的身世影响了其人格心理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她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体验。曾有女学者赵园评价张爱玲的创作风格:“张爱玲的艺术才能,使她在诸种矛盾的艺术因素间,找到并组成了她所需要的那一种和谐、统一。

  这里最基本也最足构成“特色”的,是旧小说情调和现代趣味的统一。”在这本书中,主人公的成长环境,其母亲的对其创作风格影响深远,从而形成了中国旧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不同情调的融合。十里洋场的繁华与浮夸,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被完美的融合进东方旧世纪的生活习惯当中,或许有人认为张爱玲的小说未必写的动人,但是却是写的最适宜的'。

  张爱玲的小说中金钱、婚姻、性爱是很重要的话题,在小团圆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其父挥霍致使家业破败,生活日益变得苦难,而母亲和父亲之间结束的婚姻也使得张爱玲对婚姻产生了怀疑。在社会中人性的缺失使作者备受煎熬,而人性当中的虚伪和残忍也在其小说中得到了反映。张爱玲以敏锐的目光审视着现实,选择两性关系作为切入点,讲述着大都市里的小市民恋爱与婚姻的故事,冷冷地告诉人们:人间无爱,至多只有一层温情的面纱。她笔下的女性是为了“谋生”而“成家”的女人,而非追求自我价值的强者和天真烂漫的情种。

  正如很多人所言,《小团圆》中的张爱玲像一位洞悟人生而又难以接近的“巫女”,以冷峭、阴郁甚至有些刻薄恶毒的眼光注视着社会与人生,揭示了人性阴暗的一角。

  《小团圆》读后感7

  是有感,其实不过是读张爱玲书时冒出的杂感。

  在看《小团圆》之前,并未看过什么她的小说。而我所知道的张爱玲,也只是那一个与胡兰成有着旷世绝恋的人。

  直至买回这本书,翻开前言,看到张爱玲的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先生写的话,才明白这本书的男女主角有着胡与张二人的影子,也有些张爱玲自传体小说的意味。

  与我想象的不同,张的笔触细腻,且没有什么繁重的描写。只是我觉得文字有些隐晦——自然是要隐晦的,当时张爱玲并不想让别人看出文中的“邵之雍”就是胡,而“九莉”就是她。一开始时,我认为一二章有些生涩,有些不明所以,读起来有点吃力——或许是还没有习惯张爱玲的笔风,也或许是因为里面人物框架太大。

  但之后便开始感觉顺畅——也需要读书人的全神贯注。

  好笑的是,《小团圆》共十一章,我看到第三章时才发现,第一章就已出现的`人物“蕊秋”——我本以为她与女主角九莉同龄——其实她是九莉的母亲。我对我的后知后觉哭笑不得,只能在心里喊一声“天哪。”张爱玲并没有明确说明蕊秋与九莉的关系,并且九莉一直称她母亲为二婶,醒悟之后只觉自己该重新看一遍《小团圆》了。

  自然,《小团圆》有她出色的地方。

  有一次去朋友家,翻她买的小说,才看了开头便知结尾了,早已没了读下去的兴致,这时莫名想起《小团圆》,《小团圆》吸引我,它让我想接着读——这是神奇的一点,尽管我不知道原因。

  看到《小团圆》最后一页时,我发现结尾和开头是同一段话,读起来感觉奇妙又特别。

  我想,我需要多看几遍《小团圆》才会明白其中的某些东西,而这本书值得我一读再读。

  《小团圆》读后感8

  看张爱玲,体会到一句话,何谓“强极则辱,慧极必伤”。她为何就不能有一会儿糊涂的时候?她为何就不能在这滚滚红尘里有一会儿的麻醉沉迷?

  “她觉得过了童年就没有这么平安过。时间过得悠长,无穷无尽,是个金色的沙漠,浩浩荡荡一无所有。只有嘹亮的音乐,过去未来重门洞开,永生大概只能是这样,这一段时间与生命里无论什么别的事都不一样,因此与任何别的事都不相干。她不过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梦的河上划船,随时可以上岸”

  这是她跟胡南成恋爱后写的一段话,“永生大概只能是这样”,可想爱对于她生命的意义,然而在这样的时刻,她想到的亦是随时可以上岸。“因此与任何别的事都不相干”可以看出,这几乎等同于她的信仰,信仰又怎么能和现实的生活有任何关系呢?

  说她红颜薄命亦是对的。张爱玲的美是在骨子里的,是近似于与莲花,与月光,与雪山般代表的美,是清冷的.美,是出世的美,是几乎靠近于神的美。与世俗中令人温暖的美是相反的,因此她的美只能存在于意境之中,远观之中。然而这便是她的命运了,她若不屑改变,如不能英年早逝,就只能悄然孤身终老。

  古往今来,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女子还有如林黛玉,如李清照,当然前者只是创造出来的人物。艺术家有才华,创造出传世的文学作品的多不其数,然而能将自己的人生也写成一部著作的,又有多少呢?

  张爱玲的美,是以生命作为代价,是以幸福作为祭品,来追求的美。难怪胡南成的书里,总叹她惊为天人,字里行间透露出跟她在一起的沾沾自喜,然而真正要陪着在身边的,却还是小胡,小苏或是其他的女子。你说他矛盾吗?其实真还不是的。只是叹这世间,神仙偶尔是有的,然而神仙眷侣,却还真的是不易有。

【《小团圆》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秋团圆诗词诗句190句10-11

《勇敢的小裁缝》读后感03-13

《聪明的小牧童》读后感(通用8篇)08-15

小木偶的故事原文05-30

校园安全小知识08-30

电话礼仪小知识03-05

人生感悟的小故事02-06

孔子的小故事范文03-16

关于李冰的小故事06-08

关于赵子龙的小故事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