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好工作难找,部分硕士变“硕蚁”
好工作难找,部分硕士变“硕蚁”
。此次考试全国报名人数约为180万,创历史新高,江西学子考研的热情也十分高涨。一方面,“考研热”持续升温,另一方面,硕士找工作难问题却日益凸显。记者了解到,随着研究生扩招力度的加大,“硕蚁”正成为一种带有趋势性的现象,我们不仅看到农村孩子读了硕士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回乡,最后成了“硕蚁”,也有不少城里学生拿到硕士文凭“高不成低不就”,变成啃老的“硕蚁”。
曾几何时,拿到硕士文凭就像拿到了一张就业“王牌”,而如今,有高学历也不见得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是什么导致“硕蚁”产生?硕士该如何调整心态适应社会变化?记者日前进行了一番调查。
求职实例
硕士在上海做蚁族
小赵是南昌县人,两年前毕业于南昌某高校,是法学硕士。毕业后他前往自己向往的城市上海,希望能在那里找到一份好工作。
“一开始我并不觉得这是难事,信心很足。”小赵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可简历一份份投出去了,却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小赵开始慌了。为了节省开支,他住进了上海郊区的群租房,“就是100平方米的房子隔成七八个单间,每个单间住一个人的那种”。小赵蜗居在厨房改成的“宿舍”里,继续自己的求职之路。
为了生存,小赵不得不降低要求,在一家私营公司干销售。由于在上海没有什么人脉,小赵的销售业绩不理想,每个月工资只有3000多元。他先后换了三四家公司,做的都是销售、文秘等与自己专业没有太大关系的工作。
如今,两年过去了,小赵还在上海漂着。他不敢告诉家人实情,只是含糊地说自己在一家外企上班。想当初,壮志满怀来到上海,希望能进入世界五百强或大型国有企业,现在却只能在小公司打工。巨大的落差让小赵心情低落,对于未来他十分迷茫。
“找到工作像做梦一样”
如今,杨睿已是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的一名客户经理,但提起当初找工作的经历,她仍然感慨不已。
杨睿本科就读于南昌大学中文系,2009年考取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今年6月毕业。从2011年10月起,她就开始找工作,第一次面试的单位是中国建设银行。“我怯生生地去了,发现教学楼的三层全挤满了人,很多应聘者像我一样拥有硕士学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面试,经验不足,杨睿被刷了。
之后,杨睿投了很多简历,也考过公务员,但都没有成功。“龙年春节过得很压抑,回到山东老家,个个都问我找到工作没有,心里很不是滋味。”
春节过后,杨睿回杭州继续找工作。在一次校园招聘中,她向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投了简历。很快,她接到了该公司的笔试通知,接着又进行了面试,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但offer迟迟没有下来。“我觉得可能没戏了,便打算回老家找工作。”正在收拾东西的时候,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打来电话,告知她成为了“第二批补录名单中的一员”。“就这样我被录用了,一切都跟做梦一样。”杨睿不禁叹道。
探讨原因
文科硕士就业压力较大
曾几何时,拿到硕士文凭就像拿到了一张就业“王牌”,而如今,有高学历也不见得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艺术专业研三学生英卫鹃坦言,她对毕业后立即找到一份理想工作没有太大把握:“想从事研究工作,现在高校都要博士;而企业招基础性岗位,又更青睐动手能力强的本科毕业生。我们硕士处在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找工作越来越难了。”英卫鹃告诉记者,她每次参加招聘会,都发现硕士特别多,还有很多“海归”也参与竞争,招聘会几乎成了学校牌子与学位等级的“比拼大赛”,
资料共享平台
《好工作难找,部分硕士变“硕蚁”》(https://www.unjs.com)。因为竞争激烈,一些硕士变成了“硕蚁”。文章开头提到的小赵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告诉记者,从未想过自己会变成蚁族,因为读了这么多年书,各方面条件也不错,总认为自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没有想到,现实如此残酷。
记者调查发现,行政管理、法学、哲学等专业的硕士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此外,一些同学反映,“工科院校所办文科专业”和“文科综合学校所办边缘学科”就业压力非常大。
研究生培养方式需变革
提到“硕蚁”,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骆承珷有话说:“现在找工作真的不容易,尤其是我们艺术专业,社会需求量本来就小,再加上竞争激烈,硕士变蚁族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骆承珷认为,对“硕蚁”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手握硕士文凭却游走在城市边缘,确实让人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另一方面,有些硕士是因为坚守梦想自愿变蚁族的,他们宁愿暂时忍受生活的艰辛,也不放弃梦想,这种像蚂蚁一样坚韧的精神值得称道。
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部的刘老师表示,“硕蚁”的出现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客观方面,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人数增多,就业岗位却没有明显增加,供需不平衡现象加剧,导致部分硕士找工作难。主观方面,一些学生对未来缺乏整体规划,读研过程中也没有尽全力,忽视自身能力的锻炼,导致在竞争中没有优势。
江西财大社会学MSW(社会工作硕士)中心副主任唐斌表示,“硕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理性,不像以前那样唯文凭是用,而更注重个人的才华与创新能力,这也给新时期的研究生培养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业不就”催生硕士蚁族
“硕蚁”现象让不少学生和家长忧心忡忡,但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的张主任却表示,没有必要对此过于忧虑。她给记者看了一组数据:“我省2012届高等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5.96%,其中,硕士和博士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且这样的高就业率保持了多年。”张主任告诉记者,全省2012届硕士共有7191名,约80%在省内工作,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
因为硕士人数相对较少,扩招人数也不多,江西没有出现大量硕士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当然,‘硕蚁’是肯定存在的,目前在‘北上广’等城市比较突出,那里的‘硕蚁’一定也有来自江西的,但这不在我们掌控的范围内。”张主任说。
张主任表示,“有业不就,无业可就”是高校就业的普遍现象,而“硕蚁”产生主要是因为“有业不就”。他们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所以宁愿艰辛地漂着,也不随意找一份工作做。
寻找出路
把自己定位成“有知识的劳动者”
这边厢,2013年考研报名人数再创新高,那边厢,硕士找不到工作变成“硕蚁”的现象日益突出,我们不禁要问,如何才能跳出这个怪圈?
张主任的建议是,硕士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把自己定位成“有知识的劳动者”,而不是专家学者;第二,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不应再给社会和家庭增加负担;第三,先择业再就业,有机会尝试创业。
南昌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王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硕士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其次,要尽快运用自己的知识,使自己融入到工作中去。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和技能,才能改变命运。
用“蚂蚁精神”
改变现状
而对于那些已经成为蚁族的硕士,也不应该气馁、自暴自弃。相关专家表示,“硕蚁”应看清现状,放低身段去适应现实。由于他们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接受过相对专业的训练,只要保持坚韧的奋斗精神,用心去寻找能发挥专长的机会,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在抱怨社会消磨“硕蚁”的壮志时,也要看到这份磨练对职业生涯的益处。
名词解释
硕蚁:即硕士蚁族,指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聚居在城乡结合部艰辛度日的人群。
【好工作难找,部分硕士变“硕蚁”】相关文章:
“说”出来的好工作09-19
好好工作保证书模板内容06-19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03-13
个人职业规划包含6个部分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