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典礼演讲稿(5篇)
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讲稿,你写演讲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生毕业典礼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
研究生毕业典礼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同学:
今天是你们的日子,你们是主角,所以我们全体研究生导师衷心地祝贺大家!同时也向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问一声下午好!
大学是知识与智慧的园林,学生如候鸟,定期飞来又飞去,而我们这些留守者却拥有一样的心情、一样的祝福与期待。在与你们共处的时光里,我们在努力给予你们思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得到了你们所回报的启迪与鼓励。你们即将远走高飞,作为导师,我们心中有教有所成的自豪,也有对你们美好未来的憧憬,还有淡淡的不舍,舍不得和大家共度的这段充实的时光。今天,有幸代表药大的老师们,在毕业典礼上说几句话,就说几句在课堂上没对你们讲过但又应该说的话,作为临别赠言。
首先,在药大你们重点考虑如何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从现在开始,你们要重点考虑自己的责任在哪,并如何完成好。在校期间,通过课堂学习、实验室工作和课外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你们所具有的责任感。而今天,你们身份的转变,所肩负的责任内容也随之转变,更重要的是责任的特点变了。学校对学生的责任有明确的指标,而社会给你们的责任范围弹性很大。你们要明确自己的基本责任是哪些,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责任在哪里。横向、纵向看看我们的校友,那些成为你们榜样的成功人士,成功的经验精彩纷呈,但总结起来有一条共性:他们比别人多思考、多受累、多担当。强烈的责任感能产生强烈的责任心,这是做好事业、赢得信任、获得良好工作平台的前提。
其次,在药大有人主动地教你们,走出校门你们要主动地寻找老师。学校向来以传播知识为第一要务,你们的学习是严格的组织行为。离开校园,情况截然相反,社会不再主动给你们上课、答疑解惑,而是需要你们的高水平的、创新性的劳动。在校所学的本领可以终身受用,但不能终身享用。不断地学习,才能让我们领着事业跑,而不是让事业牵着自己走。今后,你们成长的速度如何,取决于学习的主动性。要学习实际利用知识的能力、学习对各种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一切潜在的、隐性的机会提高自己。“三人行必有吾师”,但这其中很少有人会主动对你说:这件事,我来做你的老师。我们要用自己求知的`慧眼在其中寻找到合适的老师,并虚心地学习。
再次,在药大我们教给你们寻找“确定性”,离开药大你们要学会认识“不确定”性。我们的课本在努力教给大家确切的“真理”——如果这样,就会那样、那样。我们的科学研究也在努力寻找心中的目标:甲乙丙丁戊条件探索好、确定后,梦寐以求的结果就如期而至。从科学的层面认识,工作和生活是这样的。但作为个体,我们在社会中,能够感受到太多的不确定性,因为我们不可能清晰地认识每件事情背后的道理,所以尽管我们知道事情的发生都不是绝对偶然的,有其必然性,但身处其中的还会为太多突如其来的所兴奋或烦扰。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是意外的科学发现、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可能是疾病、战争、灾难或者背叛、陷害。我们真正要学习的知识是如何面对这些不确定性,顺不轻狂、逆不气馁。
总之,从我们熟悉的校门走出去,外面的世界需要你们的责任感、进取心和适应性。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同样的高度,但每个人都可以真诚的努力,我们相信社会因为你们的存在而更加精彩!
在这个庆典与话别的时刻,我用以上真诚的赠言祝福大家!
谢谢!
研究生毕业典礼演讲稿2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又有四千多名研究生同学圆满完成学业,获得博士、硕士学位。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即将毕业的各位研究生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全体导师,以及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贡献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注清华发展建设、全力支持研究生刻苦攻读的家长和亲属们,表示亲切的问候!特别要提出的是,今天参加典礼的毕业生中有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同学们,这生动地反映了我们在教育部、卫生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大力发展高层次医学教育的硕果。让我们对这些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清华学习和生活的这段时间里,同学们感受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相继升空的激动和振奋,经历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的斗争与震撼,感受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的自豪和鼓舞,也经历了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带来的冲击和思考。相信这些难忘的经历,一定会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热情,并成为大家一生中的宝贵记忆。
同学们的学习与成长,也伴随着学校向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逐步迈进。各位研究生在研究型学习和高水平科研中勤奋进取、锐意创新,在国际和国内多样化交流中碰撞思想、展现才华,创造了丰硕的学习和科研成果,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与成长的经验,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此惜别之际,我向大家提出几点期望:
第一,坚持矢志不渝的信念。温总理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专程来到我校与毕业生座谈。他指出:“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他也谈到“什么能够使你们的心灵永远明亮,而不至于后悔?那就是你们的理想、信念,把自己一生献给人民。”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我们成长和成才的基石。作为清华的毕业生,大家要继承我校的优良传统,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在奉献国家和民族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因为刚刚迈出校门,大家都会充满热情与期望,想要尽快做出一番事业。但道路往往是曲折的,加上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诱惑,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失望,甚至迷茫的时刻。希望你们在这种时刻能够认真清理自己的思绪,战胜自我,坚守自己献身人民、投身社会的理想,真正做到矢志不渝,走好自己无悔人生的.坚实步伐。
第二,保持勇于创新的精神。同学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培养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家在研究生阶段收获的宝贵财富。作为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同学们在今后的科研或其它工作中,很可能会面对许多从未遇到过的挑战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和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开展工作。创新需要敢于突破,大胆探索。大家要把在研究生阶段培养的批判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仅用于科学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也用于其它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用于对体制机制的思考和完善。创新同样需要敢于坚持、执著追求,因为创新有时不会被接受和理解,也常常具有不确定性、偶然性和一定的风险。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执著追求,才能支撑大家经受住考验和磨炼,做出开创性的成果。
第三,发扬脚踏实地的作风。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志向、开创性的思想和事业,需要付出脚踏实地的努力。脚踏实地,一方面意味着肯于从基层岗位或基础性工作做起,这也正是你们当中很多同学的选择。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具体工作往往是不起眼的,甚至是琐碎的,而且即使最基础的工作也可能碰到预想之外的情况和困难,对此必须要有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善于从小事做起,不断学习和实践,持续积累和提高;另一方面,脚踏实地还意味着保持严谨的作风,不浮躁、不急功近利,尊重科学、求真务实,一生做到“严谨为学、诚信为人”。希望同学们能够像刚刚发言的刘国治校友那样,从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做起,从所在工作单位的岗位做起,从所承担的任务做起,使理想信念和创新精神融入实际工作。
同学们,今天你们即将从这里扬帆起航,在新的环境中接受风浪的考验,在实践中砥砺人生。你们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各种艰难险阻,但在清华学习和生活的经历会使你们信念更加执著、本领更加过硬、心态更加平和、脚步更加坚定。衷心祝愿大家在今后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创造清华人新的辉煌,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过不到两年的时间,将迎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那时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又将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衷心期望和欢迎同学们届时回到学校,共庆母校百年华诞!
研究生毕业典礼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以及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张平。首先非常感谢母校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让我在庄严隆重的毕业典礼上代表硕士毕业生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感恩 记忆 责任”!
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代表本次毕业的全体研究生,向悉心培养我们的母校、向谆谆教导我们的老师、向默默为我们奉献的教职员工表达最真诚、最恳切的感激与敬意!感谢你们,带领我们走入专业研究的殿堂、帮助我们建立起知识的框架,更感谢你们教会我们“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兢兢业业做学问”的道理。同时,还要特别感谢我们的父母和亲人,因为有你们全方面的'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才使我们有勇气、有力量走到今天!最后,还要感谢我所有的兄弟姐妹们,因为有你们的存在,让我的世界充满色彩,因为有你们的陪伴,让枯燥的学习生活充满着激情和希望,感谢你们!
怀着满载的收获和感恩的心,我们即将离开母校,太多难忘的记忆烙印在我们心中。我们会记得课堂上老师们忘我的付出与传承,也会记得我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我们会记得汶川的颤抖和在食堂门前的募捐,也会记得刚买的自行车被偷时的气愤;我们会记得面对铁人雕像时重温入党誓词的心情澎湃,也会记得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偷偷烧一壶热水的“忐忑”;我们会记得实验室里深夜的灯光见证过我们奋斗的身影,也会记得食堂饭菜的“给力”;我们会记得别人成双成对时的“羡慕嫉妒恨”,也会记得自己被喜欢女孩拒绝时的“寂寞空虚冷”;我们会记得初入双选会场时仿佛“人在囧途”,也会记得“我爸虽然不是李刚”,但我们最终依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我们会记得平时聚会时的豪言壮语,也会记得散伙饭后大家静静地拥抱,只能哽咽地说句:“祝你一路顺风”!
但,我们最不能忘记,对于我们,母校什么都能理解,什么都能包容。根叔说过,“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这些,你们,都懂的!我亲爱的母校,您刚刚过完五十周年华诞,还记得我送给您的祝福吗?“栉风沐雨五十春秋铸巍峨学府,争奇斗妍十万栋梁写盛世华章”,这是一代代东油人艰苦创业的骄人业绩!五十年的峥嵘岁月,东油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校友。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用实际行动传唱着的那首老歌:
锦绣河山美如画
祖国建设跨骏马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
头戴铝盔走天涯
我为祖国献石油
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们的家
这首老歌,仍在传唱;这种精神,依然在延续。在基层起步,在实践中成长,在学习中创新,这是东北石油大学绝大多数毕业生的成长轨迹。我们将踏着学长的足迹,薪火相传,永远前行!
今天,是我们毕业的日子!
敬爱的师长们,请你们相信:我们虽然即将离开一百五十万平方米的校园,但我们将永远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胸怀!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东北石油大学”和“铁人精神”所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今天,是我们毕业的日子!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我们有理由相信:毕业将成为我们人生新征程的启点。前方路途漫漫,成功始于足下!将一生奉献给石油事业,这是我们每一代东油人的光荣使命!三十年评功论绩,当岁月褪尽铅华,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兑现了年轻时的承诺,祖国现代化事业的繁荣昌盛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今天,是我们毕业的日子!
让我们再次向母校致以我们诚挚的谢意!再次向母校送上我们深深的祝福!祝愿母校桃李芬芳,早日跻身国内、国际一流大学!祝愿师长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即将毕业的伙伴们人生精彩,勇攀高峰!!!
谢谢大家!
研究生毕业典礼演讲稿4
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又到了依依情深的“别离六月”,今天,我们又一次相聚在仲夏时分,集结在南湖之畔,举行x届研究生毕业盛典。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学成毕业的x届147名博士研究生和1553名硕士研究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关照你们学习生活的教职员工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向抚育你们健康成长的各位家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流年似水,转眼间,在座的研究生同学们成为了中南大又一批永远关注的焦点、永远期待的游子,而你们在校园里一千多个日夜里举手投足的'一颦一笑、寄语关情的一草一木,也永远地留存在了母校的历史记忆之中。我不会忘记博士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所给母校增添的荣耀;不会忘记硕士生捧回我校首座全国“挑战杯”竞赛金奖时的笑脸;不会忘记出现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上的同学们挥斥方遒的身影;不会忘记在贫困地区开展研究生支教的同学们在支教时留下的伤痕与汗水……你们以高洁的品行与出色的能力,成为了老师们最引以为豪的成就,成为了母校今夏最为宝贵的收获。
在这几年里,学校一直在努力,从建立研究生学术科研中心到成立研究生院,从升级研究生学术论坛到拓展研究生创新课题,从举办首届“博文汇”研究生学术活动到举办首届研究生学术节,从改革奖学金制度到改版研究生学报……多元平台的搭建、改革创新的推进,活跃了你们开展学术研究的氛围,拓展了你们的学术视野,提升了你们的综合实力。我们有行动,但是还很不够。
在这几年里,同学们一定没少抱怨饭菜太差、澡堂太远、宿舍太热、生活补助太少,领导讲话太多。本来,生活原来可以更美的,我们一直想做好,但行动还不够快。你们无端被等待,我们理应“被抱怨”。今天在这里,我要代表学校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们会努力地改进,为未来的学子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今天的典礼,是一个别离的仪式。师生话别,同窗分道,此去经年,杨柳依依。此刻的你们有太多理由去悄然感怀,去黯然神伤;今天的典礼,更是一个出征的仪式。厉兵秣马千余日,枕戈待旦数春秋,你们积累了足够的知识与本领去乘风破浪,去大展身手,这将是你们崭新人生篇章的起点。
站在这里,我不仅是你们的校长,也是你们的学长,我们同为中南大人。一届又一届的中南大人怀着青春激情走进这里,一届又一届的中南大人放飞理想,从这里启程。你们就要离去,我想说点什么作为临别赠言让你们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今天我要送给大家的,是三个“绝不”:一是“绝不弃本”,在个人事业的发展中,同学们要永远铭记忠于人民、报效祖国的社会担当;二是“绝不忘学”,在职业生涯中,同学们要永远铭记勤于进取、乐于学习的终身课业;三是“绝不流俗”,在世俗生活中,同学们要永远铭记作为知识精英、国民表率的角色使命。
最后,我想用一首小诗来结束我今天的讲话:
“人的一生只有三天,
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已经过去,
一去不再复返;
今天就在脚下,
分分秒秒在缩短;
明天就在前面,
是征帆、是号角,
在招手,在呼唤。”
未来属于你们!
谢谢大家!
研究生毕业典礼演讲稿5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注定是大家一生难忘的回忆和伤感的一天,历史上的今天,1982年6月16日,新中国首次举行博士论文答辩会,标志着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博士产生。70年前的1945年,是学校前身蚌埠工业职业学校建校元年。在学校建校70周年、在国家首批博士诞生纪念日之际,我们隆重举行xx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及学位授予仪式,意义非凡。值此激动人心时刻,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博士学位的21位博士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的641位硕士研究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和服务你们的员工表示诚挚的感谢!向你们的父母、亲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几年前,你们经过刻骨铭心的艰辛努力和付出,进入了xx深造,开始了与xx交相辉映的心路历程,你们增添的蓬勃生机和创新力量,付出的点点滴滴,时刻演绎着xx的故事,奏响着xx的音符,凝成了xx的精彩与光辉。
同学们,作为xx最为优秀的学子。你们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告诉我们,你们学的很用心;你们参加数学建模大赛或学科竞赛频频获奖,传递着你们勤学善思、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你们跟着导师在实验室做实验,开展科学研究,到现场测试数据,整理报告,撰写专利,展示了你们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的风貌。你们的努力和智慧让我钦佩,你们为学校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30年前国家召开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作为“中国第一号博士”的马中骐作为博士代表上台发言,题目叫《新的起点》。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苏步青提了个问题:“以后那么多博士怎么办?”很多人当时并不明白苏步青何有此问。这个问题在今日听来,更容易理解其中深意:中国研究生的数量与日俱增,研究生是否还能保证足够的“含金量”?在科研工作中是不是有相称的贡献?
有感于马中骐的发言和苏老之问,今天当此特殊场合我想对同学们说,将学习进行到底,终生与书为伴,这也是我的临别赠言。
将学习进行到底,你们或许认为这个话题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但我们都知道,做起来很难。因为将学习进行到底,就是古人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我们今天与其说在庆祝毕业,不如说是欢呼新的学习的开始。
将学习进行到底,喊喊口号容易,要想做到非常不容易。首先你得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我先让大家看看以色列和匈牙利国人是如何爱好读书的。
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而以色列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68本。犹太人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通过这一舔,让孩子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家里突然起火,你首先会抢救什么?”当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时,母亲会严肃地告诉他:“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应该抢救的是书!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因而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即使在乞讨,他们的身边总会带着每天必读的书,更别说衣食无忧的人了。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
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匈牙利平均每人每年购书20本,比同地区的西欧人要多得多,而我国上世纪90年代统计,平均每人每年购书只有5本,xx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提供的统计信息,人均4.3本,呈逐年下降趋势。
那么,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会得到什么呢?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时间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像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的粮食不够吃,还要以石油换食品,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而且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他们凭着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惊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人均读书为7本,我国人均水平远未到达。你们,是xx的精英,也是我们社会的精英,我希望你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做到手不释卷,将读书变成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读书要讲究方法。我国古时医圣李时珍读书方法有三点,一是涉猎面广,二是依类专功,三是勤做笔记。阅读时应全神贯注,不是一般地泛观博览,而是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问题,且务求有所心得,一旦有了心得,就随时笔记,决不轻易放过,更不能断章取义,囫囵吞枣。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博览群书,用心研读,广拜名师,勤为实践是李时珍成为科学巨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将学习进行到底,要将读书变成自己的生活。现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日本人还经常口袋里装着袖珍书,坐在地铁上拿出来阅读,看看我们的高铁地铁,大家都在低头看手机。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他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钱钟书是谁,他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绩。他一辈子钟情于书,读书是他最大的癖好。因他周岁“抓周”时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
考入清华后,他的第一个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终日泡在图书馆内,博览中西新旧书籍。在国外留学期间,为了博览群书,他竞日夜埋首在图书馆的书丛里,聚精会神,心无旁骛。
年过八旬以后,钱钟书每天依然孜孜读书,乐此不疲。对他而言,阅读就是生活。钱钟书从儿时的阅读启蒙中,逐渐确立了“满室书香、博学强记”的做读书笔记阅读习惯。读书笔记是钱钟书攀上学术高峰的重要阶梯。他写学术巨著《管锥编》时,所用的资料足有几麻袋。
钱钟书先生的读书生涯告诉我们,“对一个人生阅历有限的学生来说,阅读在丰富其人生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今天我想向同学们提议,你们毕业后每年能读20本以上的书,并保持下去。每读一本书都写读书笔记。当你完成100本书的阅读时,请你登上xx理工大学的大讲堂,让你的学弟学妹共同分享你读书的快乐!
同学们,你们就要离开,从此开始你们绚丽多姿的五彩人生,我希望你们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挫折遭遇,永远记住这句话:当你与书为伴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说一声再见,但让我们在心里永远不要告别。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研究生毕业典礼演讲稿】相关文章:
在研究生毕业典礼导师讲话10-21
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04-07
研究生毕业典礼校长讲话04-07
7月1日研究生毕业典礼04-27
研究生的毕业典礼演讲稿11-28
研究生毕业典礼演讲稿03-03
研究生毕业典礼致辞11-02
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演讲稿06-08
研究生毕业典礼致辞稿03-10
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致辞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