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

时间:2023-08-28 11:12:4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1

  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自己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认真研读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深远的促进作用,以本次学经典活动中,我认真的温习了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在运用临床方面有了新的领悟与提高。

  首先我学习了四大经典的内容概括如下: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四大名著。还有学者认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四大名著。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的内经,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内经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第三,《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

  中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离开实践就失去了活力。 中医理论的发展正是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的结果,而中医理论的掌握亦在于临床实践中的总结和提高。著名医家无不是在临证中成长,并在临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经验,更好的提高了疗效。通过临证来验证理论,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医理论,也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支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2

  学习中医,正确掌握和运用中医知识与技能,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明医理。医理不明,纵然知道很多中医学的知识,但使用起来可能会不得要领,甚至动手便错。中医的医理并不是一大套高深玄妙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而是自然之道,就是人本来如此的、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了千万年来都没更变过的那些生命规律。比如人总是要吃喝拉撒睡,这吃喝拉撒睡的规律或机制,也就是最基本的医理。失眠、便秘、厌食、胃肠疾病等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问题,各种对治的药品或保健品经常在各式的广告中出现,似乎也能够说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和对治的乏效。我们如果不清楚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机制,就不知道如何调节以帮助身体回归到常态,也就无法断绝出现问题的原因。原因没有解决,只在业已出现的结果上大做文章,怎么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呢?就像一边在治理污染,一边无视污染源的继续活动一样,其治理当然是乏效的。并且这种无视根本的治理过程本身很可能也是一种污染方式,这样的话,这种所谓的治理也只是治理者一厢情愿地自以为是罢了,对于被治理的对象而言,其实是在承受着更加深重的污染。很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罕见,在医疗领域内可以说是时有发生,我们所能见到的辗转求医、久治乏效或病情反复的病人,大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治疗”名誉的“污染”。

  就像美国的一项研究所显示的一样:每年由于医生误诊、用药错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和手术失误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了225400人。临床医疗差错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死亡原因,仅仅排在癌症和心脏病之后。其中最重大的一类死亡原因是住院患者死于“药物的有害、意外或不良作用”,而且发生在用药剂量正常的情况下。尽管所使用的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药物,用药的程序也是严格无误的.,但是每年仍然有10万多患者死于这种药物意外反应。这篇报告总结分析了39项研究工作后,发现大约有7%的住院患者,即每1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曾经历过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住院,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死亡”。在此类病例中,患者都是按照医嘱用药的。上述数字并不包括那些给药或用药方式错误的受害者,也不包括“可能”属于不良药物反应的受害者,也不包括那些未能达到预期疗效的用药患者。换句话说,“每1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位患者经历过不良药物反应”还属于非常保守的估计数字。

  很显然,临床医生进行的是“完全正确”的治疗,但却导致了至少每1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曾经历过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住院,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死亡”,而且这种事情发生在被普遍认为医疗科技最为先进、现代医学最为发达的美国。这说明了什么呢?如此的治疗当然是在其医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那么,这样的事实是不是足以提醒我们反思作为指导医疗的理论的重要性呢?在当代,这样的事实并不是只发生在美国,如果指导医疗的理论、观念出现了偏差,类似的事件可以发生在任何方式的医疗活动中。所以中国有一句古语:“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是有病时不要盲目地求治,只靠着自身的调整与修复机能,自己会康复过来,不过可能会康复得慢一点或辛苦一些,但也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在给治疗了。言外之意是如果遇到了一个中等以下的医生,那就不如不治了。可见我们学医,最起码要当个“中等”以上的医生。很显然,中等以上的医生至少应当知道人体自身的功能及其机制,从而保护、帮助它而不是破坏、扰乱它。中等以下的医生往往是那些骄傲无知地干扰破坏人体的人,就像《灵枢》所说的“下工绝气危生”,等而下之的医生更是时常会做出灭绝人体正气,危害病人生机的事情。这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很坏,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明医理。我们学习和运用中医的人应该时刻谨慎地观察自己是不是沦为下工之列,观察的标准就是中医的医理。一个好的医生不仅在于他治好了多少病人,更在于他明了多少医理。那么,中医的医理是什么呢?就是中医对人体及人体生命规律的认识。我们学习中医也就是要如实地了解一直以来能够经得住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传统中医学对这些认识的描述,然后通过实践来验证我们的学习与理解是否正确。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07-08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04-21

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心得04-17

中医跟师学习心得04-21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4篇11-22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04-21

中医外科学习心得05-31

中医药学学习心得04-07

中医整体自然疗法学习心得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