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培训心得

时间:2023-04-10 13:16:4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新课改培训心得集锦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课改培训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改培训心得集锦15篇

新课改培训心得1

  近来,我对新修改的小学英语新课标进行了研读。学校教研组也对此进行了学习培训。我逐渐对新课标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相比20xx年出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不够突出,对小学英语的具体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得不够具体,小学阶段词汇表、语法项目没有分别列出;对小学英语教学和评价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和案例,等等问题,《英语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小学阶段主要体现如下特点:

  一、理念更先进

  1.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修订稿中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修订稿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不仅体现在基本理念的调整上,也体现在了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各级目标的描述中。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必然经历 8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深入过程。修订稿强调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二、目标更清晰

  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修订稿在对原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微调的基础上,在技能教学参考中,对各项技能教学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动都给予了分级描述,还明确了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列出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423个基本词汇,这些也是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比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这次课标的修订能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三、方法更具体

  课标对于一线老师而言,不仅是理念的引领,也是方法的指导,老师们看了后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如实施建议中对教学和评价都给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建议,同时评价方式与方法的举例非常详尽,不仅例举了各项技能不同级别的评价方案,还有对评价方案的评析,对老师们在教学中的评价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再如修订稿中的课堂教学用语更具体、更符合实际教学需要,语言也更具有时代气息。 总之,此次修订的新课标更贴近教学实际,目标更清晰,方法更具体,具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更大的指导作用。今后一定要继续深入研读,全面体会,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

  英语教学是能够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异国语言的魅力之所在,从精神上、从思想上丰富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充满乐趣。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目标明确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广泛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声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培养学生们语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来语的陌生的语音,特殊的语法,会使小学生感到与母语巨大的差异,从而在内心产生排斥。因此导致在记忆和理解上的多种学习困难。如果这种困难一点点的堆积到一起,就会挫伤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在教学中采用形体语言教学就能解决这些困难了。

  再者,我根据每个字母的形状,编了一个顺口溜。这种方法符合孩子学习的兴趣所在,又容易记忆。例如:学习字母ABCDE等时,我 10

  就让孩子唱出儿歌:“尖角A,双圆B,半圆C,馒头D,倒山E”。书写字母时,我教孩子们念着《字母书写有规律》,边认边读边写,通过几遍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就连平时不爱张嘴的个别学生也积极去和别的同学练习,充分调动了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外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更易于创造、模拟母语学习环境,使外语教学在科学而且正确的方向上施行。“情景教学”是指:在外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景。脱离了社会情景,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是一种情景化的互动活动,设计多元化的情景能使学生的心灵与心 11

  灵进行对话及撞击。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规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同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等弊端,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心理,按照他们喜爱的素材来练习词汇、句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认知的主导,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决定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教学中只有高度重视研究和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变化规律,才能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语言应简明易懂

  正确使用英语课堂用语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十分重视正确使用课堂用语,在备课时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课堂对话情景做好充分准备,充分发挥它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英语教学更有成效。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学课程的延续,课堂用语应循序渐进,我们应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组织教学,使孩子沉浸在一种自然的英语氛围中。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 12

  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实施小学英语有效性的教学还有许多的技巧,有待于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与探索。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广大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

新课改培训心得2

  8月22日至26日我参加了高中语文课改培训,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有了新的认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如在讲授《荔枝图序》一文时,鉴于学生对句子“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几只荔枝,然后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动手剥掉荔枝的皮。这时,他们会对“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一句有了视觉上的感受。最后再让他们动口尝一尝,这样,不仅加深对“浆液甘酸如醴酪”的品味,还掌握了荔枝核的形状。这样讲解,不仅使学生很快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比如,让我教《七根火柴》时,先播放《长征组歌》,音乐把学生带进了艰难的长征岁月,因势讲述此课文的背景,然后播放“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画面,最后定格在红军“过草地”上。然后设置两名红军相互依偎的情景,配以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高尚品质,感受到了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五.课改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发展。

  每个家长最关注的是:我的孩子最后得了多少分?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的领导认为,必须伴随相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习成果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用考试难于评价的成果。这种新的评估方式是纵向的,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而以前的评估是横向的,往往以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不好,就会让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抬不起头。因此,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在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说,一个人的人品无法考,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说因为做人的事情没法考,我们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反思的问题。许多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有很多方面是没法考的。实际上,考试应该伴随着课程而发展,而不是课程改革追随考试,绝不能本末倒置。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习。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这就要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新课改培训心得3

  本人通过参加这次新课改培训班的学习,使自己对高中新课改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学”。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的、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思想、有能力的有用人才,新课程改革将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现将自己参加此次培训学习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1、转变观念是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课程改革必须在观念方面有根本的变革。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因此本次物理学科培训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对教师进行“洗脑”,使教师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全面贯彻改革精神,不偏离改革宗旨和方向,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2、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走进新课程的动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会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予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讲座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3、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是走进新课程的不竭源泉

  在基础教育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学生在学习中能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不再是对于所学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半懂,学习内容比以前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查找资料…等等。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增多,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更喜欢上学,对学习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4、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是走进新课程的保证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总之,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新课改培训心得4

  20xx年xx月xx日,我参加了靖边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学数学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的学习活动,来自山西省太谷县五中的廉晓红老师给我们用新的教学方法上了生动的一堂课。这次的培训使我更加领悟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使我认识到了作为新教材的一名数学老师身上责任的重要性。不仅使我对新课标下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主讲人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课程充斥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使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通过参加这次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我对教材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我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变“双基”为“四基”

  《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即“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里的基本思想是指支撑数学科学发展的思想,核心在于数学推理、数学建模。如何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关键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这里的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而言,所谓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围绕特定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经历了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有关数学活动的直接感受、体验和个人感悟。经验的特征:具有数学目标的一种结果,是人们最贴近数学现实的部分。基本的数学操作的经验,基本的数学归纳的经验,类比的经验,思考的经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经验等等。学生操作未必就能获得经验,必须帮助学生归纳。基本活动经验在每个领域中表现不一样,就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化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数学直观。

  二、改变教学目标

  我们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把“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数学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带着思考,带着收获,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多关注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多倾听、鼓励、宽容,超越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多重视自主学习与价值引导相结合,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多着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三、改变数学教学方法

  1、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但不能替代学生探索、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导作用。

  2、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3、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4、合理使用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

  5、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怎样能使学生动起来?

  (1)激发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动起来,导学案的利用。

  (2)引导学生在导入新课阶段动起来。吸引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

  (3)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动起来。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在练习中我们不但要学生动口,而且还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交流,我受益匪浅,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了解决的方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有对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日趋成熟。

新课改培训心得5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从学生的作文中,能看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写作文,是个别学生最头疼的事,大多数学生感到无处下笔,无材料可写,针对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我近两年尝试把作文教学融入语文课堂中去,经过几学期的实施,效果很不错,学生不怕写作文了,愿意写作文了,作文水平明显的提高了。

  在课改的大潮之下,我虽从教二十多年,也不甘落后,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中新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们遇到了全新的挑战。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我尝试了把作文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当中去,语文课堂上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课堂练习本,学到课文的关键地方我就借机会,就让学生写几句话心得感悟,我们学过《七根火柴》和《凡卡》后,王栋同学写了一首小诗:

  几根火柴,反映了穷苦儿童的悲惨;几根火柴,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一封信,写出了凡卡的命运;一封信,写出了凡卡的痛苦生活。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辛勤的园丁教育我们,有慈爱的父母鼓励我们,有知心的朋友陪伴我们。我们何尝曾想到过生活在痛苦中的'卖火柴的姐姐和可怜的凡卡弟弟啊!晚上,我希望,梦儿赶快飞进我的被窝,我要把童年的快乐送给他们,我要把幸福送给他们!

  学过江口涣的《鹤群》中的一个情节两只大鹤救助伤鹤后,孟凯霞同学写了这样几句话:此时此刻,让人多么潸然泪下啊,为了一只伤鹤,两只大鹤用自己唯一的希望——翅膀来救助伤鹤,然后各自奋力扇动单翅飞回高空的队列,本来飞上空中是很容易的,但是对于又增加了一只伤鹤的重量后,飞上去就更加困难了,但是为了同伴,他们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同伴的性命,这正表现了鹤有正义,有感情。无论生命多么渺小,只要有一线希望,在困难的事也可以成功。在生命即将消失的那一刻,是同伴给了自己以希望,从而勇敢的活了下去。不仅让我想到生命因为朋友的帮助而精彩,生命因为小事而感动,生命因为快乐而多姿多彩,在生活中带给自己的往往是感动,往往是那永不忘怀的友谊和亲情。

  学过《游恒山记》,张新月写道:北岳恒山,奔腾起伏,莽莽苍苍,横自塞上,巍峨耸峙,气势汹涌,从文中可得,恒山的虎风口是多么险峻,但也写出了作者徐霞客勇于打破传统观念,不安于现状,大胆实践,不怕一切艰难困苦,勇高峰的精神。

  要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生动活跃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与学生的未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来关注学生的写作吧!

新课改培训心得6

  这次培训给我带来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与提升。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参加培训的全体老们通过观摩、评课和小组建设等实际操作,从发言的积极性到理论探究的层面,每一个人的心灵切切实实得到了洗礼,精神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老师们真正学到用得着、用得上、用得好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高效课堂培训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

  针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体育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二、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

  第一步,教学任务要明确,让学生感知本节课的中心任务。

  第二步,做好准备活动,让学生理解准备活动的必要性。

  第三步,老师示范讲解,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第四步,学生自己练习,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站在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示范讲解纠正都是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动作要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渗透,充分体现了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当然,对于难度大的动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

  课堂展示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技能、动作要领,熟练的一个过程,进行当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对课堂中所示范的动作以及在讲解上要简洁明了,学生易懂易掌握。不要练习太多太难或者枯燥乏味,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展示要有一定的技巧,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展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在一些动作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练再体会,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动作一致为止。

  总之,高效课堂所蕴含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所提倡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对课标理念的全面展示,是研究生成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阵地。

新课改培训心得7

  这学期,学校组织我们每个教师重点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正式版本。每周的教研活动,新课标的学习都是我们活动资料之一。新课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新课标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和资料标准,但具体的教学资料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自主选择,这更加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资料的选择上谨慎仔细,研究周全,使必学资料成为体育教学中身体锻炼、技能学习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载体,结合自我的经验扎扎实实的落实好教学资料,根据自我对教学理论、教材的理解重组教学资料,优化教学设计,把自我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渗透到教学中去,构成自我独特的教学风格。

  新课标的学习对我们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有必须影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资料或方法等的选择上都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重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不再是消极的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主角,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与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到达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体育课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不仅仅是对学生技能上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评价,树立平等、和谐的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在新课标的学习中,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帮忙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们需要的是经过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引导,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的一身造成深刻影响。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为自我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暑假中,在_教师的组织下,我们共同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过后,我收获颇多。这段时间的再读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这几年的中、高年级的教学工作经历,也使我对阅读教学该怎样教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想法。

  一、新课标、新定位

  谈到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总要思考“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这两个问题最终常常会回到一个共同的纠结点——“读就是为了写吗”固然读写结合很重要,读也能促进写,可是读就是为了写吗并且读了就能写吗显然,对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的位置摆放上,我们应当对这个问题提出新的考量了。阅读应当有它自我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解读新课标,我们不难理解。阅读,即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本事。这种本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本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本事。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经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提高阅读本事与构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重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为此设立了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所以,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责无旁贷要让我们的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本事。

  二、新定位、新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对生活的认知和个人知识建构都不一样,所以要鼓励学生对阅读资料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我异常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对自我认为异常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突发奇想”;将自我的感受与文本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资料及表达另行设计等。

  在教学《麦哨》、《乡下人家》时,文本中对乡村儿童生活乐趣以及农家生活描述的场面十分多,由于学生都是有着真实的农村生活经历,所以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比较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在文字中找到共鸣,更能真切的体会到草地上翻着跟头、吹着“麦哨”、露天吃着晚饭的乐趣。甚至学生在拓展中,能挖掘出更多的这种质朴而又独特的乡村生活场景。这种阅读方法,并不需要教师一味代替分析、概括,学生也并不是消极地理解、索取,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甚至创造意义。再如: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求学生能了解事件的梗概,能简单描述自我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我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逐渐构成自我一套也许还算不上完整、良好的价值观体系。可是教师在原有的价值体系上旁加引指导,学生会在阅读中加引内化并迁移运用。如《夜莺的歌声》、《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中,学生会逐渐对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有必须的认知,这种认知在对夜莺与德国军官的人物形象认同中会迁移运用到对五壮士与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的概述中。而这个基本的憎恶的价值观的体系构成正是教师与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一次的团体阅读交流、建构直至内化。

  三、新体验、新理念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我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些都证明,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阅读二三十篇文章,也仅仅是多收了几十条“鱼”而已。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链接”性阅读教学观,授给学生以“渔”。如:以作者为链接点,以《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林海音为纵向,拓展阅读林海音《城南旧事》。以体裁资料为链接点,以童话体裁横向链接国外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安徒生杯具童话《海的女儿》、《红鞋》以及国内童话作家张天翼的《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

  四、新理念、新策略

  教学中把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化成教学策略,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层面,转化成便于操作的具体方法,需要教师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这也给教师供给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要让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与阅读量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而琐碎的分析,以教给方法和培养本事为主,帮忙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感悟,将剩余的课时用于指导课外阅读。每周我们会把学生带入阅览室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会为自我选择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应的资料、积累资料,班级中也会成立班级读书角。这样保证了“阅读源”,在阅读的基础上,尽量培养阅读的反馈本事,学会交流,训练把读的资料用精炼的语言复述并尽可能的谈出自我的理解与看法。在阅读前,教师可作一些相应的关于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信息,读后能够开展读后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平。甚至能够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将阅读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学生最终能在教师有步骤有计划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阅读的量,也提高了阅读的质。

  这样的阅读,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不养成对教师的依靠。很多的有指导的阅读,并且是精品的阅读,必能提高学生综合的文学素养。所以阅读教学能否落到实处,决定了一个学生基本的语文水平。我们呼唤真正的有实效的阅读课,呼唤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带来的生活积累,仅有积累到必须程度,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实的体现出来。

  五、新策略、新原则

  几年语文教学工作,我总是不经意陷入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喧宾夺主”的教学情景中。但在学习新课标后,我能清楚的体会到,其实,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的探究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仅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构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新课程刚刚起步,而这次学习也让我体会到,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还要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提高!

新课改培训心得8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的我们急需做的是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以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在对比了新老教材以及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后,我有了一些的浅显的认识和感悟:

  1、把握鉴赏课的性质,更新教师观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感是一种智力,是现代教育观念。很长时间,旧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理性智力,忽视情感智力。如今,学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质又利于情感智力的培养。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我们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学校组织我们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

  2、多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我们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姐妹艺术”。例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以往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上课时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有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转变形象,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凸显美术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美术感觉很容易、有趣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西方有句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美术鉴赏课来讲,应该是“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你可以觉得她是忧郁的,也可以是快乐的,美丽的亦或平常,这都可以。教师在分析作品时留个空间给学生,而不是僵化于课本或自己认同了的一个观点,通过不断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既然是鉴赏课,鉴赏的过程中必然有争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形式的展现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这种模糊区域应该是存在的。

  我们教师应该尊重、保护、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自己的主张。例如:在分析抽象派作品时,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看不懂”,“非常棒,有意思”,“恐怖”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敢说,想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困惑,我们教师在一旁给予肯定,或是帮助,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就会主动参与,形成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实际上,学生由于知识积累,思维和想象力提高,情感丰富稳定,审美意识观念初步形成,表现在审美对象不断扩大,能够对抽象的形像所包含的情感,意识有较深层次的体验和把握。他们需要的就是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平台,当然这种平台是需建立在课前教师对步骤中的问题精心设计基础之上。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对于问题的难易巧妙地设疑,由易到难,需有一定的诱导性,使学生始终对问题保持兴趣,还需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思考中的阻塞现象及时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做准确评价。

  3、经过几日的学习,听了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而为了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爱好和不同发展要求的个体发展的多方面要求,新课程设置了六个模块供学生学习,对于新课程改革,我们学校也还在一步步的尝试当中,也许这些新课程我们还无法完全在学校开设,但我相信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深为我们所接受,并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得到逐一实践。

新课改培训心得9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阶段通识培训、教材培训、听课评课、教研讨论等,感到这一实验工作的迷惘,面对新的教科书,教学设计真感到无从下手。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实觉有些力不从心。通过与老师们的切磋、讨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就上学期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证明很有说服力!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3、尝试“做中学”(目前中、法合作的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己的成果→结论→学生能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优秀的考试成绩,而是学会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变革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就是要以《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新课标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针对过去学科教材内容表现的`“难、窄、旧”的特点,新课程提倡的是“新、活、宽“。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尊重“儿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强调的是问题解决,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内容综合而又需完善。

  与其他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课程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而无论是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在不断创新并日新月异地变化。

  2、个体实践而又需合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论上的许多知识,特别是软件的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通过亲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才会把概念理解的更好。

  信息技术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一系列信息资源和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去发现、分析、综合、评价和呈现信息,能够寻找和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分类、排序、比较和对比信息,分析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任务,学生间必须要有合作意识。

  信息技术教育应是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的缺失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已经开设多年了。这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各项任务,实现自己的创意。然而,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教学目标的实施及实现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特殊的、新兴的学科,在课程研究方面,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既没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也没有现行模式可供借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尚待开发和规范。这对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采取哪些教学方法增加了难度。

  2、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目前一些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就会严重窒息学生的创造精神。

  传统的教学已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因为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综合性和内容的待生成性,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时代性。无论信息技术怎样瞬息万变,我们将以新课程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不断创新出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新课改培训心得10

  20xx年3月14日—16日,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了,我在西华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五步三查”新教学模式的教师培训。现将培训心得汇报如下:

  一、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我教育教学的方式。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简单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结合学生实际,使用新的教学方式。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职责和爱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潜力。

  二、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教师务必首先从思想上转变自我的观念,观念变了,遇到的困难就不再是困难,观念新了,我们的动力也就足了。

  三、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此刻我们的眼前,教学采取了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总结整理导学案、达标检测五个步骤,又在独学时查、小展示时查、达标检测时查,所以也称五步三查教学法。

  在教学中,独学、对学、群学、小展示、班内大展示等都是新课程中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务必给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带给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四、五步三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潜力。

  因为五步三查教学法是分组进行的,每个小组的表现会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打分评比,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表现都与本组的.成果息息相关,所以,要想使本组的表此刻评比中优胜,就需要每个小组齐心协力,用心配合,这样就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潜力。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五、五步三查教学法要注重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把以上四种方法与五步三查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应有效果。

  六、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课堂教学的主角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引导学生的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生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潜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新课改不是不让教师讲,而是让教师注意讲授的方式方法。让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让我们与新课程一齐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新课改培训心得11

  近三年来,我参与了教育局组织的多次新课改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 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新课改培训心得12

  新课改在我省已开展了一年多,可这期间我一向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新教材,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些了解。透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恍然大悟,开始真正的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透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能够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拓宽知识结构。作为教师,不仅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仅自我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我的知识结构,使自我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用心探索,创新教法学法。新课改不仅仅体此刻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此刻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透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理解的关系,二者只透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构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证明,教育的过程就应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新课改培训心得13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透过教学实践,下方谈谈自我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发挥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二、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用心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用心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用心探求知识的渴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用心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状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用心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三、应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贴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潜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四、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潜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我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资料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我的深思熟虑构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创造性,为学生带给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六、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此刻,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务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资料务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我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我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决定。

新课改培训心得14

  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它是对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通过这一年多的课堂实践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新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进行探究式教学,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这一年多的课堂实践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

  1、落实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 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对中小学而言,大致 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 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

  3、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意识,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 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做到。

  (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谁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哪组希望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呀?”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预见,自信心与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也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教师结合学校运动会,设计了一个统计参加不同运动项目人数的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3)、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必然成为一种趋势。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材料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进行再审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表述、选择策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考虑如何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或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改培训心得15

  在今年暑假开始的新课堂培训中,我认真听取了山西太谷教研室主任张四保同志的讲座,对此我感触很深。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学生成长是学校生命力的所在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教师的成长是学校的根本,学生成长是学校生命力的所在。20xx年至今太谷中考高考能够飞速发展,尤其20xx年在已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还能再上一个台阶,这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发生了本质的改变,课堂模式发生了改变。

  二、课堂是师生的主要阵地

  课堂是师生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艺术提升的场所。课堂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能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课堂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场所。教师是有限的空间,而课堂可以不局限于教室,它可以是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更为个性化的学习与生活的方式。因此,只要是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存在方式的场所都可以是课堂,要让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在课堂上,要在课堂之外,要让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暂时的而是终身的。

  三、太谷的课堂模式

  太谷的课堂模式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为了学生学而教。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其实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出现了问题。不要说&“道理我都懂&”,若做不到就不算懂。或许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观念要转化成教育理念才行,理念才决定有效的行动,我们要经常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虽然我们不骄傲地宣称&“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也不张扬地自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我们非常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教育教育,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忘了目的要育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被动敬业地教书,一心一意地教书,其结果顶多就是一教书匠,永远成不了教育的行家,真正的教育行家。我们要把教育当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

  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重视合作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部学习的群体作用。要利用好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要让小组长督促组员学习,让组员帮衬组长,要学会兵教兵,兵带兵。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培训,我发现,教育的观注点是学生,所以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培养学生身上来,学生成材了,教师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学校才能健康才持续发展。

《新课改培训心得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课改培训心得】相关文章:

新课改培训心得06-26

新课改培训心得12-17

暑期语文新课改培训心得12-10

新课改培训心得(15篇)03-22

新课改培训心得15篇03-20

新课改培训学习心得03-22

新课改培训心得13篇04-11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2-14

新课改的培训心得体会04-02

新课改培训心得(集合15篇)04-10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新课改培训心得集锦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课改培训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改培训心得集锦15篇

新课改培训心得1

  近来,我对新修改的小学英语新课标进行了研读。学校教研组也对此进行了学习培训。我逐渐对新课标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相比20xx年出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不够突出,对小学英语的具体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得不够具体,小学阶段词汇表、语法项目没有分别列出;对小学英语教学和评价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和案例,等等问题,《英语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小学阶段主要体现如下特点:

  一、理念更先进

  1.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修订稿中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修订稿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不仅体现在基本理念的调整上,也体现在了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各级目标的描述中。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必然经历 8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深入过程。修订稿强调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二、目标更清晰

  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修订稿在对原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微调的基础上,在技能教学参考中,对各项技能教学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动都给予了分级描述,还明确了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列出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423个基本词汇,这些也是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比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这次课标的修订能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三、方法更具体

  课标对于一线老师而言,不仅是理念的引领,也是方法的指导,老师们看了后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如实施建议中对教学和评价都给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建议,同时评价方式与方法的举例非常详尽,不仅例举了各项技能不同级别的评价方案,还有对评价方案的评析,对老师们在教学中的评价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再如修订稿中的课堂教学用语更具体、更符合实际教学需要,语言也更具有时代气息。 总之,此次修订的新课标更贴近教学实际,目标更清晰,方法更具体,具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更大的指导作用。今后一定要继续深入研读,全面体会,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

  英语教学是能够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异国语言的魅力之所在,从精神上、从思想上丰富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充满乐趣。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目标明确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广泛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声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培养学生们语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来语的陌生的语音,特殊的语法,会使小学生感到与母语巨大的差异,从而在内心产生排斥。因此导致在记忆和理解上的多种学习困难。如果这种困难一点点的堆积到一起,就会挫伤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在教学中采用形体语言教学就能解决这些困难了。

  再者,我根据每个字母的形状,编了一个顺口溜。这种方法符合孩子学习的兴趣所在,又容易记忆。例如:学习字母ABCDE等时,我 10

  就让孩子唱出儿歌:“尖角A,双圆B,半圆C,馒头D,倒山E”。书写字母时,我教孩子们念着《字母书写有规律》,边认边读边写,通过几遍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就连平时不爱张嘴的个别学生也积极去和别的同学练习,充分调动了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外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更易于创造、模拟母语学习环境,使外语教学在科学而且正确的方向上施行。“情景教学”是指:在外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景。脱离了社会情景,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是一种情景化的互动活动,设计多元化的情景能使学生的心灵与心 11

  灵进行对话及撞击。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规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同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等弊端,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心理,按照他们喜爱的素材来练习词汇、句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认知的主导,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决定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教学中只有高度重视研究和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变化规律,才能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语言应简明易懂

  正确使用英语课堂用语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十分重视正确使用课堂用语,在备课时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课堂对话情景做好充分准备,充分发挥它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英语教学更有成效。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学课程的延续,课堂用语应循序渐进,我们应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组织教学,使孩子沉浸在一种自然的英语氛围中。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 12

  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实施小学英语有效性的教学还有许多的技巧,有待于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与探索。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广大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

新课改培训心得2

  8月22日至26日我参加了高中语文课改培训,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有了新的认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如在讲授《荔枝图序》一文时,鉴于学生对句子“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几只荔枝,然后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动手剥掉荔枝的皮。这时,他们会对“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一句有了视觉上的感受。最后再让他们动口尝一尝,这样,不仅加深对“浆液甘酸如醴酪”的品味,还掌握了荔枝核的形状。这样讲解,不仅使学生很快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比如,让我教《七根火柴》时,先播放《长征组歌》,音乐把学生带进了艰难的长征岁月,因势讲述此课文的背景,然后播放“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画面,最后定格在红军“过草地”上。然后设置两名红军相互依偎的情景,配以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高尚品质,感受到了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五.课改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发展。

  每个家长最关注的是:我的孩子最后得了多少分?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的领导认为,必须伴随相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习成果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用考试难于评价的成果。这种新的评估方式是纵向的,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而以前的评估是横向的,往往以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不好,就会让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抬不起头。因此,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在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说,一个人的人品无法考,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说因为做人的事情没法考,我们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反思的问题。许多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有很多方面是没法考的。实际上,考试应该伴随着课程而发展,而不是课程改革追随考试,绝不能本末倒置。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习。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这就要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新课改培训心得3

  本人通过参加这次新课改培训班的学习,使自己对高中新课改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学”。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的、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思想、有能力的有用人才,新课程改革将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现将自己参加此次培训学习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1、转变观念是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课程改革必须在观念方面有根本的变革。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因此本次物理学科培训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对教师进行“洗脑”,使教师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全面贯彻改革精神,不偏离改革宗旨和方向,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2、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走进新课程的动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会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予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讲座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3、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是走进新课程的不竭源泉

  在基础教育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学生在学习中能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不再是对于所学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半懂,学习内容比以前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查找资料…等等。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增多,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更喜欢上学,对学习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4、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是走进新课程的保证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总之,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新课改培训心得4

  20xx年xx月xx日,我参加了靖边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学数学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的学习活动,来自山西省太谷县五中的廉晓红老师给我们用新的教学方法上了生动的一堂课。这次的培训使我更加领悟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使我认识到了作为新教材的一名数学老师身上责任的重要性。不仅使我对新课标下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主讲人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课程充斥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使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通过参加这次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我对教材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我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变“双基”为“四基”

  《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即“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里的基本思想是指支撑数学科学发展的思想,核心在于数学推理、数学建模。如何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关键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这里的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而言,所谓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围绕特定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经历了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有关数学活动的直接感受、体验和个人感悟。经验的特征:具有数学目标的一种结果,是人们最贴近数学现实的部分。基本的数学操作的经验,基本的数学归纳的经验,类比的经验,思考的经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经验等等。学生操作未必就能获得经验,必须帮助学生归纳。基本活动经验在每个领域中表现不一样,就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化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数学直观。

  二、改变教学目标

  我们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把“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数学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带着思考,带着收获,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多关注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多倾听、鼓励、宽容,超越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多重视自主学习与价值引导相结合,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多着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三、改变数学教学方法

  1、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但不能替代学生探索、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导作用。

  2、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3、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4、合理使用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

  5、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怎样能使学生动起来?

  (1)激发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动起来,导学案的利用。

  (2)引导学生在导入新课阶段动起来。吸引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

  (3)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动起来。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在练习中我们不但要学生动口,而且还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交流,我受益匪浅,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了解决的方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有对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日趋成熟。

新课改培训心得5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从学生的作文中,能看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写作文,是个别学生最头疼的事,大多数学生感到无处下笔,无材料可写,针对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我近两年尝试把作文教学融入语文课堂中去,经过几学期的实施,效果很不错,学生不怕写作文了,愿意写作文了,作文水平明显的提高了。

  在课改的大潮之下,我虽从教二十多年,也不甘落后,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中新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们遇到了全新的挑战。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我尝试了把作文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当中去,语文课堂上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课堂练习本,学到课文的关键地方我就借机会,就让学生写几句话心得感悟,我们学过《七根火柴》和《凡卡》后,王栋同学写了一首小诗:

  几根火柴,反映了穷苦儿童的悲惨;几根火柴,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一封信,写出了凡卡的命运;一封信,写出了凡卡的痛苦生活。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辛勤的园丁教育我们,有慈爱的父母鼓励我们,有知心的朋友陪伴我们。我们何尝曾想到过生活在痛苦中的'卖火柴的姐姐和可怜的凡卡弟弟啊!晚上,我希望,梦儿赶快飞进我的被窝,我要把童年的快乐送给他们,我要把幸福送给他们!

  学过江口涣的《鹤群》中的一个情节两只大鹤救助伤鹤后,孟凯霞同学写了这样几句话:此时此刻,让人多么潸然泪下啊,为了一只伤鹤,两只大鹤用自己唯一的希望——翅膀来救助伤鹤,然后各自奋力扇动单翅飞回高空的队列,本来飞上空中是很容易的,但是对于又增加了一只伤鹤的重量后,飞上去就更加困难了,但是为了同伴,他们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同伴的性命,这正表现了鹤有正义,有感情。无论生命多么渺小,只要有一线希望,在困难的事也可以成功。在生命即将消失的那一刻,是同伴给了自己以希望,从而勇敢的活了下去。不仅让我想到生命因为朋友的帮助而精彩,生命因为小事而感动,生命因为快乐而多姿多彩,在生活中带给自己的往往是感动,往往是那永不忘怀的友谊和亲情。

  学过《游恒山记》,张新月写道:北岳恒山,奔腾起伏,莽莽苍苍,横自塞上,巍峨耸峙,气势汹涌,从文中可得,恒山的虎风口是多么险峻,但也写出了作者徐霞客勇于打破传统观念,不安于现状,大胆实践,不怕一切艰难困苦,勇高峰的精神。

  要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生动活跃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与学生的未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来关注学生的写作吧!

新课改培训心得6

  这次培训给我带来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与提升。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参加培训的全体老们通过观摩、评课和小组建设等实际操作,从发言的积极性到理论探究的层面,每一个人的心灵切切实实得到了洗礼,精神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老师们真正学到用得着、用得上、用得好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高效课堂培训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

  针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体育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二、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

  第一步,教学任务要明确,让学生感知本节课的中心任务。

  第二步,做好准备活动,让学生理解准备活动的必要性。

  第三步,老师示范讲解,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第四步,学生自己练习,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站在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示范讲解纠正都是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动作要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渗透,充分体现了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当然,对于难度大的动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

  课堂展示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技能、动作要领,熟练的一个过程,进行当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对课堂中所示范的动作以及在讲解上要简洁明了,学生易懂易掌握。不要练习太多太难或者枯燥乏味,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展示要有一定的技巧,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展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在一些动作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练再体会,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动作一致为止。

  总之,高效课堂所蕴含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所提倡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对课标理念的全面展示,是研究生成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阵地。

新课改培训心得7

  这学期,学校组织我们每个教师重点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正式版本。每周的教研活动,新课标的学习都是我们活动资料之一。新课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新课标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和资料标准,但具体的教学资料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自主选择,这更加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资料的选择上谨慎仔细,研究周全,使必学资料成为体育教学中身体锻炼、技能学习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载体,结合自我的经验扎扎实实的落实好教学资料,根据自我对教学理论、教材的理解重组教学资料,优化教学设计,把自我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渗透到教学中去,构成自我独特的教学风格。

  新课标的学习对我们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有必须影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资料或方法等的选择上都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重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不再是消极的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主角,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与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到达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体育课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不仅仅是对学生技能上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评价,树立平等、和谐的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在新课标的学习中,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帮忙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们需要的是经过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引导,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的一身造成深刻影响。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为自我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暑假中,在_教师的组织下,我们共同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过后,我收获颇多。这段时间的再读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这几年的中、高年级的教学工作经历,也使我对阅读教学该怎样教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想法。

  一、新课标、新定位

  谈到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总要思考“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这两个问题最终常常会回到一个共同的纠结点——“读就是为了写吗”固然读写结合很重要,读也能促进写,可是读就是为了写吗并且读了就能写吗显然,对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的位置摆放上,我们应当对这个问题提出新的考量了。阅读应当有它自我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解读新课标,我们不难理解。阅读,即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本事。这种本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本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本事。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经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提高阅读本事与构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重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为此设立了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所以,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责无旁贷要让我们的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本事。

  二、新定位、新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对生活的认知和个人知识建构都不一样,所以要鼓励学生对阅读资料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我异常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对自我认为异常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突发奇想”;将自我的感受与文本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资料及表达另行设计等。

  在教学《麦哨》、《乡下人家》时,文本中对乡村儿童生活乐趣以及农家生活描述的场面十分多,由于学生都是有着真实的农村生活经历,所以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比较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在文字中找到共鸣,更能真切的体会到草地上翻着跟头、吹着“麦哨”、露天吃着晚饭的乐趣。甚至学生在拓展中,能挖掘出更多的这种质朴而又独特的乡村生活场景。这种阅读方法,并不需要教师一味代替分析、概括,学生也并不是消极地理解、索取,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甚至创造意义。再如: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求学生能了解事件的梗概,能简单描述自我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我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逐渐构成自我一套也许还算不上完整、良好的价值观体系。可是教师在原有的价值体系上旁加引指导,学生会在阅读中加引内化并迁移运用。如《夜莺的歌声》、《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中,学生会逐渐对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有必须的认知,这种认知在对夜莺与德国军官的人物形象认同中会迁移运用到对五壮士与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的概述中。而这个基本的憎恶的价值观的体系构成正是教师与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一次的团体阅读交流、建构直至内化。

  三、新体验、新理念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我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些都证明,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阅读二三十篇文章,也仅仅是多收了几十条“鱼”而已。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链接”性阅读教学观,授给学生以“渔”。如:以作者为链接点,以《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林海音为纵向,拓展阅读林海音《城南旧事》。以体裁资料为链接点,以童话体裁横向链接国外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安徒生杯具童话《海的女儿》、《红鞋》以及国内童话作家张天翼的《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

  四、新理念、新策略

  教学中把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化成教学策略,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层面,转化成便于操作的具体方法,需要教师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这也给教师供给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要让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与阅读量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而琐碎的分析,以教给方法和培养本事为主,帮忙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感悟,将剩余的课时用于指导课外阅读。每周我们会把学生带入阅览室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会为自我选择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应的资料、积累资料,班级中也会成立班级读书角。这样保证了“阅读源”,在阅读的基础上,尽量培养阅读的反馈本事,学会交流,训练把读的资料用精炼的语言复述并尽可能的谈出自我的理解与看法。在阅读前,教师可作一些相应的关于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信息,读后能够开展读后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平。甚至能够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将阅读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学生最终能在教师有步骤有计划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阅读的量,也提高了阅读的质。

  这样的阅读,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不养成对教师的依靠。很多的有指导的阅读,并且是精品的阅读,必能提高学生综合的文学素养。所以阅读教学能否落到实处,决定了一个学生基本的语文水平。我们呼唤真正的有实效的阅读课,呼唤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带来的生活积累,仅有积累到必须程度,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实的体现出来。

  五、新策略、新原则

  几年语文教学工作,我总是不经意陷入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喧宾夺主”的教学情景中。但在学习新课标后,我能清楚的体会到,其实,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的探究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仅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构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新课程刚刚起步,而这次学习也让我体会到,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还要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提高!

新课改培训心得8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的我们急需做的是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以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在对比了新老教材以及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后,我有了一些的浅显的认识和感悟:

  1、把握鉴赏课的性质,更新教师观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感是一种智力,是现代教育观念。很长时间,旧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理性智力,忽视情感智力。如今,学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质又利于情感智力的培养。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我们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学校组织我们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

  2、多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我们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姐妹艺术”。例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以往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上课时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有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转变形象,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凸显美术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美术感觉很容易、有趣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西方有句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美术鉴赏课来讲,应该是“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你可以觉得她是忧郁的,也可以是快乐的,美丽的亦或平常,这都可以。教师在分析作品时留个空间给学生,而不是僵化于课本或自己认同了的一个观点,通过不断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既然是鉴赏课,鉴赏的过程中必然有争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形式的展现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这种模糊区域应该是存在的。

  我们教师应该尊重、保护、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自己的主张。例如:在分析抽象派作品时,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看不懂”,“非常棒,有意思”,“恐怖”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敢说,想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困惑,我们教师在一旁给予肯定,或是帮助,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就会主动参与,形成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实际上,学生由于知识积累,思维和想象力提高,情感丰富稳定,审美意识观念初步形成,表现在审美对象不断扩大,能够对抽象的形像所包含的情感,意识有较深层次的体验和把握。他们需要的就是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平台,当然这种平台是需建立在课前教师对步骤中的问题精心设计基础之上。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对于问题的难易巧妙地设疑,由易到难,需有一定的诱导性,使学生始终对问题保持兴趣,还需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思考中的阻塞现象及时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做准确评价。

  3、经过几日的学习,听了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而为了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爱好和不同发展要求的个体发展的多方面要求,新课程设置了六个模块供学生学习,对于新课程改革,我们学校也还在一步步的尝试当中,也许这些新课程我们还无法完全在学校开设,但我相信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深为我们所接受,并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得到逐一实践。

新课改培训心得9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阶段通识培训、教材培训、听课评课、教研讨论等,感到这一实验工作的迷惘,面对新的教科书,教学设计真感到无从下手。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实觉有些力不从心。通过与老师们的切磋、讨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就上学期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证明很有说服力!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3、尝试“做中学”(目前中、法合作的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己的成果→结论→学生能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优秀的考试成绩,而是学会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变革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就是要以《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新课标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针对过去学科教材内容表现的`“难、窄、旧”的特点,新课程提倡的是“新、活、宽“。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尊重“儿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强调的是问题解决,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内容综合而又需完善。

  与其他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课程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而无论是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在不断创新并日新月异地变化。

  2、个体实践而又需合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论上的许多知识,特别是软件的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通过亲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才会把概念理解的更好。

  信息技术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一系列信息资源和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去发现、分析、综合、评价和呈现信息,能够寻找和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分类、排序、比较和对比信息,分析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任务,学生间必须要有合作意识。

  信息技术教育应是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的缺失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已经开设多年了。这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各项任务,实现自己的创意。然而,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教学目标的实施及实现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特殊的、新兴的学科,在课程研究方面,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既没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也没有现行模式可供借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尚待开发和规范。这对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采取哪些教学方法增加了难度。

  2、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目前一些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就会严重窒息学生的创造精神。

  传统的教学已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因为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综合性和内容的待生成性,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时代性。无论信息技术怎样瞬息万变,我们将以新课程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不断创新出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新课改培训心得10

  20xx年3月14日—16日,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了,我在西华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五步三查”新教学模式的教师培训。现将培训心得汇报如下:

  一、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我教育教学的方式。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简单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结合学生实际,使用新的教学方式。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职责和爱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潜力。

  二、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教师务必首先从思想上转变自我的观念,观念变了,遇到的困难就不再是困难,观念新了,我们的动力也就足了。

  三、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此刻我们的眼前,教学采取了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总结整理导学案、达标检测五个步骤,又在独学时查、小展示时查、达标检测时查,所以也称五步三查教学法。

  在教学中,独学、对学、群学、小展示、班内大展示等都是新课程中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务必给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带给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四、五步三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潜力。

  因为五步三查教学法是分组进行的,每个小组的表现会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打分评比,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表现都与本组的.成果息息相关,所以,要想使本组的表此刻评比中优胜,就需要每个小组齐心协力,用心配合,这样就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潜力。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五、五步三查教学法要注重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把以上四种方法与五步三查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应有效果。

  六、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课堂教学的主角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引导学生的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生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潜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新课改不是不让教师讲,而是让教师注意讲授的方式方法。让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让我们与新课程一齐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新课改培训心得11

  近三年来,我参与了教育局组织的多次新课改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 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新课改培训心得12

  新课改在我省已开展了一年多,可这期间我一向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新教材,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些了解。透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恍然大悟,开始真正的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透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能够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拓宽知识结构。作为教师,不仅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仅自我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我的知识结构,使自我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用心探索,创新教法学法。新课改不仅仅体此刻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此刻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透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理解的关系,二者只透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构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证明,教育的过程就应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新课改培训心得13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透过教学实践,下方谈谈自我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发挥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二、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用心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用心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用心探求知识的渴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用心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状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用心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三、应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贴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潜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四、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潜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我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资料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我的深思熟虑构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创造性,为学生带给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六、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此刻,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务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资料务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我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我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决定。

新课改培训心得14

  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它是对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通过这一年多的课堂实践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新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进行探究式教学,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这一年多的课堂实践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

  1、落实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 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对中小学而言,大致 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 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

  3、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意识,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 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做到。

  (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谁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哪组希望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呀?”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预见,自信心与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也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教师结合学校运动会,设计了一个统计参加不同运动项目人数的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3)、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必然成为一种趋势。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材料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进行再审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表述、选择策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考虑如何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或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改培训心得15

  在今年暑假开始的新课堂培训中,我认真听取了山西太谷教研室主任张四保同志的讲座,对此我感触很深。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学生成长是学校生命力的所在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教师的成长是学校的根本,学生成长是学校生命力的所在。20xx年至今太谷中考高考能够飞速发展,尤其20xx年在已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还能再上一个台阶,这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发生了本质的改变,课堂模式发生了改变。

  二、课堂是师生的主要阵地

  课堂是师生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艺术提升的场所。课堂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能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课堂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场所。教师是有限的空间,而课堂可以不局限于教室,它可以是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更为个性化的学习与生活的方式。因此,只要是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存在方式的场所都可以是课堂,要让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在课堂上,要在课堂之外,要让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暂时的而是终身的。

  三、太谷的课堂模式

  太谷的课堂模式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为了学生学而教。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其实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出现了问题。不要说&“道理我都懂&”,若做不到就不算懂。或许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观念要转化成教育理念才行,理念才决定有效的行动,我们要经常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虽然我们不骄傲地宣称&“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也不张扬地自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我们非常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教育教育,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忘了目的要育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被动敬业地教书,一心一意地教书,其结果顶多就是一教书匠,永远成不了教育的行家,真正的教育行家。我们要把教育当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

  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重视合作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部学习的群体作用。要利用好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要让小组长督促组员学习,让组员帮衬组长,要学会兵教兵,兵带兵。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培训,我发现,教育的观注点是学生,所以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培养学生身上来,学生成材了,教师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学校才能健康才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