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培训心得

时间:2023-03-20 13:49:3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新课改培训心得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改培训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改培训心得15篇

新课改培训心得1

  (1)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前的课堂,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安静、学生听讲聚精会神,就是好的课堂效果,而且每堂课有着固定的模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现在教师们的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能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知识竞赛、辩论会、动手做、故事会等等,教室里有笑声、有掌声,气氛活跃,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并快乐着”的思想。老师上课的共同特点主要有三:一是能够较好地把握课程标准,课堂上能很好地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二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定位转换快,教师将自己放到一个与学生平等、理解、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研究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三是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2)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相联系

  这次课改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由不爱学到爱学这些学科。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有四点,一是新教材增添了许多图表、图像、文字资料,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有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三是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四是知识点不断循环往复,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温故知新”。学生由初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接受,从不爱开口,到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结果表明,实验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学会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在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以提高新课改: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方略

  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同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样是课改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课改面临的问题

  1、相当多的教师教育观念不适应。面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进入到行动的“盲区”。有些人“旧瓶装新酒”,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2、发展水平不平衡。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如城市学校硬件好、师资强、信息灵、而偏远乡村学校设备差、师资弱、信息闭塞;年轻教师观念转变快,年龄较大的教师适应新教材便比较困难等。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与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但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了照搬教科书和教参书,很少读书学习与业务进修,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失去了既有的教参,不少人不知所从。搞好课改的应对方略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课程改革引向深入,是众多教师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为了在学生中重塑自己的形象,广大教师应当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进修培训,主动学习,不应是他律的强求,而应是自我心理的渴望。参加培训固然重要,而自我学习,而且是持之以恒地学习,则更为重要。

新课改培训心得2

  7月,酷暑炎炎,洛阳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培训在十九中圆满完成。通过如火如荼的培训工作,我更新了思想,刷新了“脚”,全面认识了要穿的“新鞋”,弄清了新课改要走的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习新路。结合本人学习实际,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思想,刷新了“脚”,较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依据,包括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等。新的课程标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是新课改的旗帜、方向。搞好新一轮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树立课标意识。

  二、全面认识了要穿的“新鞋”,较快地教好地认识了解了新教材,理清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方法策略及主要特点。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新教材具有较强的引领教学的功能。只有熟悉把握新教材,才能正确使用教材,发挥教材引领教学的功能。

  三、通过学习观摩新课程课堂实录,评课议课,揣摩、摸索出了新的`教学路子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引领学生走的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习新路,胸中有竹笋。在新课改实践的土壤中,胸中竹笋会茁壮成竹。

  总之,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走好新的课改之路,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系统把握课程标准;寓新理念于课堂教学中;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必须注重学习策略的研究。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体会,心得,确有不当之出,敬请批评教诲,不胜感激!

新课改培训心得3

  20xx年5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下,我有幸成为“榆阳区初中教师潍坊培训班”的一员,到山东潍坊培训。四天的学习考察,走访了五所学校,观摩了四堂语文示范课,听取了三场专题报告,时间虽短,但“271高效课堂”和广文中学的课程开发讲座,让我坚定了课改的信念,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我深感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一、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去潍坊前,我对课改一直抱有质疑,总认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任何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更何况教无定法,对于各种课改模式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层。但前往昌乐二中听第一节课时,我就被学生在课堂上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敏捷的才思所震惊。

  报告会上,发言人先进的教育理念阐述和“不惟模式惟高效”的课改原则,让我顿悟:“271模式”实则是借助课堂这一主阵地,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时间”的应试教育泥淖,同时开展海量阅读、大德育社会实践、学生自主管理等实践活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进取。当我们还将目光停留于抓成绩,当我们的思想还徘徊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冲突时,昌乐二中己高瞻远瞩,把目光转向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271模式”为我们如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践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做了很好的表率。

  二、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

  1、改理念。“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培养完整的人”;“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透过这些教育语录,回想潍坊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我们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慨:昌乐二中的教育理念着眼于人性,指向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虽然这里的孩子也有压力,但他们是快乐而主动进取的;虽然这里的老师也很辛劳,但他们懂得教育的真谛。潍坊的老师教学有法,教有所成;潍坊的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2、改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听讲座、与讲课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的几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重视阅读,课外活动丰富。昌乐二中给初一学生一周内安排6节阅读课,学生人手一本习作,一本作文,一本阅读摘录(均为16K方格本)。潍坊外国语学校的课文,一个单元只精讲一篇,其余均被结合课外教材重新整合。潍坊一中两周安排一次自由阅读,每次阅读固定为一个下午。为学生安排固定的时间、空间落实阅读,以读促学,以读促教。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还为学生人生的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确实,语文是读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有了阅读的厚度与深度,方可开拓人生的

  高度与气度。

  微笑的脸庞源于丰富的校园活动,除阅读被纳入学科课程外,这些学校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特色课程也丰富多彩且能借助多方外力如实展开。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相比我们只抱着教材不放的单一课程设置,不仅学生学得枯燥,老师也越教越乏味。

  课改,改课程比改课堂更重要。我们是否也应考虑将阅读纳入学科课程,在校内,给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同时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呢?

  3、改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

  改革需大环境。就昌乐二中的成功而言,考核评价体系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管理的自主性功不可没。潍坊对学生的.考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各占30%,参与各种活动和创新创意占40%。我们单以一纸成绩定优劣,潍坊学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潍坊能够串起脚踏实地的每一天,青春自然能无悔!潍坊在看似学生自主管理的背后,有着精细的类似企业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还有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条例层层牵引。当然,我们在借鉴这些管理条例时,还须考虑榆阳区的教育大环境,切不可只看片面。

  总之,这次潍坊之行,使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对课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我深深的体会到,践行“道(通“导”)而弗牵、关注内驱”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素质教育,其实真不是水中月与镜中花。感怀于齐鲁大地厚重的书香底蕴,钦佩潍坊教育同仁付诸素质教育的务实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定竭己所能,为榆阳课改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新课改培训心得4

  通过为期一天半的小学数学课改培训,我对于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更涌动起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因此,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应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众所周知,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强调,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生活空间。课改理念必须真正体现于课堂教学,必须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今天的`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而不是在学习中生活。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生活代替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替学生的生活经验"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老师,任重而道远!

新课改培训心得5

  这段时间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供给了新的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探究思索等心理本事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能够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能够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地方。如果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把“工具性”无限制的放大,那势必上成了自然科学,抹煞了语文文字的.深刻内涵,摒弃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再也谈不上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有些教师存在这种情景,结果造成了学生厌学,语文课堂索然无味。相反,如果单单着眼于“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里的思想情感,而不顾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本资料对学生的影响,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丢弃了“语文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这一基本理念。

  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来!它要培养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它也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本事。如阅读教学中,不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并且思想情感态度也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4月9日至13日,我们莱州市举行了语文优质课复赛,选手们分别讲授了散文、诗歌、文言文三种不一样的文体,教研员刘东方教师一向对评委和选手强调,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本事。这种对教师的引领、导向,是完全顺应新课标的精神的。同时,她也从新课标出发,指导教师们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经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在本次比赛中,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课例。凡是听过课的语文教师都说,这届语文优质课评比是最有语文味的。

  只要我们领悟了新课标的内涵、精髓、实质,然后在课堂中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那我们的语文课必须会上出语文味!

新课改培训心得6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專家课改研讨会。通过,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规定全面提高的语文素养,规定学生扩大知识面,规定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法又要转变学的方法,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法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法一转变,学的方法也随之转变。学的方法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法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思上的教与学方法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成长的学习办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现实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一样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遇,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办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办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新课改培训心得7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的我们急需做的是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以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在对比了新老教材以及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后,我有了一些的浅显的认识和感悟:

  1、把握鉴赏课的性质,更新教师观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感是一种智力,是现代教育观念。很长时间,旧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理性智力,忽视情感智力。如今,学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质又利于情感智力的培养。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我们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学校组织我们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

  2、多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我们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姐妹艺术”。例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以往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上课时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有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转变形象,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凸显美术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美术感觉很容易、有趣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西方有句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美术鉴赏课来讲,应该是“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你可以觉得她是忧郁的,也可以是快乐的,美丽的亦或平常,这都可以。教师在分析作品时留个空间给学生,而不是僵化于课本或自己认同了的一个观点,通过不断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既然是鉴赏课,鉴赏的过程中必然有争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形式的展现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这种模糊区域应该是存在的。

  我们教师应该尊重、保护、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自己的主张。例如:在分析抽象派作品时,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看不懂”,“非常棒,有意思”,“恐怖”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敢说,想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困惑,我们教师在一旁给予肯定,或是帮助,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就会主动参与,形成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实际上,学生由于知识积累,思维和想象力提高,情感丰富稳定,审美意识观念初步形成,表现在审美对象不断扩大,能够对抽象的形像所包含的情感,意识有较深层次的体验和把握。他们需要的就是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平台,当然这种平台是需建立在课前教师对步骤中的问题精心设计基础之上。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对于问题的难易巧妙地设疑,由易到难,需有一定的诱导性,使学生始终对问题保持兴趣,还需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思考中的阻塞现象及时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做准确评价。

  3、经过几日的学习,听了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而为了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爱好和不同发展要求的个体发展的多方面要求,新课程设置了六个模块供学生学习,对于新课程改革,我们学校也还在一步步的尝试当中,也许这些新课程我们还无法完全在学校开设,但我相信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深为我们所接受,并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得到逐一实践。

新课改培训心得8

  8月22日至26日我参加了高中语文课改培训,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有了新的认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如在讲授《荔枝图序》一文时,鉴于学生对句子“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几只荔枝,然后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动手剥掉荔枝的皮。这时,他们会对“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一句有了视觉上的感受。最后再让他们动口尝一尝,这样,不仅加深对“浆液甘酸如醴酪”的品味,还掌握了荔枝核的形状。这样讲解,不仅使学生很快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比如,让我教《七根火柴》时,先播放《长征组歌》,音乐把学生带进了艰难的长征岁月,因势讲述此课文的背景,然后播放“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画面,最后定格在红军“过草地”上。然后设置两名红军相互依偎的情景,配以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高尚品质,感受到了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五.课改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发展。

  每个家长最关注的是:我的孩子最后得了多少分?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的领导认为,必须伴随相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习成果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用考试难于评价的成果。这种新的评估方式是纵向的,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而以前的评估是横向的,往往以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不好,就会让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抬不起头。因此,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在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说,一个人的人品无法考,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说因为做人的事情没法考,我们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反思的问题。许多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有很多方面是没法考的。实际上,考试应该伴随着课程而发展,而不是课程改革追随考试,绝不能本末倒置。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习。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这就要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新课改培训心得9

  20xx年7月22—23日合肥市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培训在合肥新文采国际酒店(蜀山店)举行!两天的新课程改革专题培训,让人收获满满,归来整理笔记,梳理思路时,不禁感慨万千!

  感慨一: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就必须要引入“第三方”

  本次培训从培训考核全过程到后勤服务全过程,全部交由第三方运作进行,这样就能做到保障有力,服务到位,真实有效!

  我想,在未来的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也能否将改革过程的监管和改革结果的评估工作交给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这样可以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样就可以防止“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现象的发生!

  感慨二:要想“星空灿烂”,就必须“脚踏实地”

  本次培训的主讲专家都从不同侧面分析讲解新课程改革的步骤和过程,讲解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点,做到“理论条条新,落地都生根,坚持朝前走,桃李又芳芬!”

  我想,在未来的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只有敢于“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人,才能做到教学有广度、深度、力度,才能接地气,才会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各色各类人才!

  感慨三:创新才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第一动力

  本次培训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强调“创新”。从会场布置到管理方式,从后勤保障到培训流程,从互动方式到培训内容,都突出“变”,突出创新!正是这种创新,才赢得本次培训在高层次上的圆满成功!

  我想,中国的教育改革要想圆满成功,就必须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进行创新!唯有改革创新,才能彻底解决“钱学森之问”!唯有改革创新,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我想,第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想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新时代人才,就必须要不断进行涅槃再生,“华丽转身”!首先,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人才观。其次,摒弃过时的教育教学观,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观。再次,抛弃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方法论,运用贯彻“核心素养”的新型教育教学方式。最后,废除错误的考核标准,打破落后的“成绩观”,确立正确的考核标准,树立正确的“成绩观”!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教师才能成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才能成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国家和民族才能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以上感悟只是沧海一粟,仅作抛砖引玉!如有不妥,敬请斧正!

新课改培训心得10

  为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节奏,对高中课程进行了课改,现就高中化学课程的新课改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

  1.现行教材的特点

  现行教材与以前教材相比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因而体现出它的层次性。另外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还体现出了多样性,其表现为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八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必修1、必修2,这是两个必修模块,然后六个选修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怎样看待这一课程结构,

  首先,两个层次——必修和选修层次,必修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两个模块是严格按照从1到2的顺序依序开设。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上是并行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顺序问题,它们都是跟着化学2走。除此之外对于选修模块我们要关注它设计取向的不同,大体上可分成两大取向。一个是学术性取向,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大化学核心研究领域。另一类称为应用性取向,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每一个模块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都有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构成了整个高中化学的课程体系,它们是一个整体。

  其次,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变化,它是用学分来管理的,学生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模块,学习的模块数也可以不一样。高中化学课程方案的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必修有六个学分,其中四个是由化学1、化学2来完成,还有两个必修学分是要求学生在六个选修模块当中任意选修一个模块而获得。选修学分不是统一规定的,是指在完成了六个必修学分之后,鼓励学生多学选修模块。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选修学分还有一个高线限制,高考并不是把所有的选修模块都作为必考内容考。课程标准提出关于高考,将来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考一点,学一般理论课倾向的学生至少要考四个模块,对于文科倾向的学生则要取决于所在省的高考方案,至少要修满六个学分才能获准高中毕业。

  2.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建立有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 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

  二、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体会

  1.必须认识课程模块的教学功能

  化学

  →承上启下

  概括初中化学的知识规律

  引出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

  学习科学方法强化科学观念

  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探究过程

  为学习后续模块奠定基础

  化学与技术→技术素养

  理解化学与技术的关系

  运用化学概念和原理

  拓展化学实用性知识

  强化学生的技术意识

  2.学生学习方式将多样化

  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

  信息加工:从多种媒体和场所获取知识并整合

  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由排排坐改为团团坐

  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调查咨询: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

  反思评价: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

  三、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充实自我

  1.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

  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

  教师不是教教材科书,而是用教材教:在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

  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工具;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倾听学生发言。发问;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帮助和指导。

  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2.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挑战与机遇并存

  (1)树立新的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2)运用全新评价理念,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3)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4) 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5) 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人人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

  3. 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对STS的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

  四、对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课程改革会不会半途而废?

  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支持?

  考试评价能否作相应改革?

  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

新课改培训心得11

  8月20日这天,我和学校的其他几位数学教师一起到高平一中,参加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培训,通过学习,感觉收获颇多,现在就将自己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 适合我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总在学习别人,可是照搬别人的东西会不合适的,怎么改善才能适合我们的课堂和学生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究,灵活运用新方案,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自主参与,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升能力,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创新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应该以不同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评价学生,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动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帮助、鼓励, 这样学生才知道主动学习,学习成绩才会提高,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喜欢上自己的数学课。 准确恰当地评价学生。运用先进的评价理念,进步就是优秀,每天进步一点点,个个都有新变化,将学生的点滴变化充分体现在展板上,用以激励学生的学习。

  三、 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在教学中,运用新方案必须分成四人小组,各组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得到班集体的尊重和认可,各组组长要起到带头作用,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树立集体荣誉感,比如,对有困难的小朋友要有同情心并给与帮助。对于孤僻的孩子,要消除他和其他孩子的.疏远感,使之真正参加到孩子们中间去。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团队精神。

  今后,在教学中要灵活使用导学案,在小组组建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学生高质量的预习能力,培训展示点评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新课改培训心得12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專家语文课培训会。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规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规定学生扩大知识面,规定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法又要转变学的方法,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法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法一转变,学的方法也随之转变。学的'方法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法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思上的教与学方法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最全面的参考范文写作网站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成长的学习办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现实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一样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工作总结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遇,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办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办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新课改培训心得13

  新学期伊始我参加了新课改培训,受益匪浅。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就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教师要面对的学生,是富有时代气息的活生生的人。尤其是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新思想和新主张,他们善于思考,会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假如我们教师仍然死抱自己的传统,满足于现状,不愿意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势必跟不上形势。因此,教师的职后再教育再学习就显的尤为的重要。这次培训实际上是一次更新观念的活动。同时,我认识到新课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并使他们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养。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高中英语新课改的理念: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5)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我们了解到高中课程的总目标:高中英语课程包括五个维度的基本目标,即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它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知识和熟练的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要培养学生开放的、接纳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要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有了理论上的正确认识,我们的教学就有了依据,我们的教学就更有针对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在今后开展每项教学活动前,都要充分论证是否符合课改精神,是否有利于课程总目标的实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更不是“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搞高考”。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英语新课标理念,把我们的日常行为变成新课标新理念的具体体现,全力以赴地开展以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成为落实课程理念的战场。通过培训学习,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首先,在课堂组织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注定了英语课必然是参与型的课堂。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只有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才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必须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浓厚的英语气氛。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用英语授课,不能迁就学生。这也是一种听力训练。教师用,学生也会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去思维。不要怕学生听不懂。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欲,教师提供机会给学生,学生自然会热情投入。活学活用,效果就好。新的中学英语教学动向要求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每周拿出一节课去指导学生博览课外读物,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各种文化知识是大有帮助的。其次,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模拟交际,让语言有用武之地是优化教学内容的一个方面。作为高中教师则可抛开现成的表层理解的问题,设计掌握文脉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关系的问题,并提出深层次理解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策略。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新课程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掌握研究学问的方法。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负责介绍实用的东西给学生。教师应精选相应的内容推荐给水平不同的学生,让他们自学、探究。所选内容要有时代感或选自英文报纸等。学生通过自学,知识面扩大了,英语水平提高了,自学习惯也逐渐形成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开端。所以,我们要消除教学观念中的误区,不要把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局限在教材上,局限在教室里,局限在教师的水平之内,要有超越意识,才能有超越的`发展。

  三、重视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结构体系、难易程度与分量以及活动与任务的设计等方面,都力求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注重激发其兴趣,有较强的感染力。教材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文化信息量大;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改变单纯重视讲解与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安排语言材料,以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设置真实而生动的情景和“任务型”的活动,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其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提高其用英语做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和发展能力。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客观地评价传统教学法,让活动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拒绝做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不能夸大,但也绝不可抹杀,不能“不认可教师与文本对话对学生的启迪,不承认教师在课堂对话中具有的组织作用和支撑作用”(周仁良语)。只有教师必要的介入,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也才能将探讨引向深入。因此,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的教师要静下心来,理解课程标准,实践课程标准,发展课程标准。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更要注意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有义务进行正确、深入的点拨和指导,有义务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创新学习习惯的养成,而绝不仅仅只是学生意见的简单欣赏者、总结者,而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所以,仅仅改变座位的安排不是新课改,每堂课上都有几分钟的肤浅讨论也不是新课改,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法更不是新课改。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我们每周可以安排一组学生进行showandtell活动,学生自由结合,题目自定,分工协作,发挥所长,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新课改的课堂上并非是活动越多越好,学生活动在精而不是在多。传统教学法中也有大量值得借鉴的东西,不能全盘放弃。

  五、开展教育科研,实施课堂观察,倡导反思性教学。课堂是一个特殊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在与学生的频繁互动中,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生以及学科知识传授上,这使他们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行为是有效还是无效。课堂观察是教师从事课堂研究较好的起点。正是通过教师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增进了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促使其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发展其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职业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精心设计、打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适当的模式有利于新老教师的共同进步。我们提倡在模式基础上的个性张扬,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推陈出新,保持活力。因此,我们要集中全体英语教师的智慧,设计出不同课型的基本模式。如阅读课模式,词汇课模式,语法课模式,复习课模式等等。比如在阅读课上,我们应形成通过跳读、速读和精读由浅入深地获取信息,并通过不同的学生活动获得情感体验,以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发展,依托课文并超越课文的情景教学模式。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明白了新课改下教师职责的转变,明确了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于这一主体要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运用多种学习策略等。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贯彻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全面地推行,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课改培训心得14

  我参加县教育局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

新课改培训心得15

  经过一年的培训学习及教学实践,听取了学景专家们的指导和介绍,在课改的道路上我又成长了一步。学景专家们异彩纷呈、深入扎实的专题讲座,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讲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和课改新理念、新举措、新方法,总结了三点心得体会:

  第一,务必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第二,务必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第三,务必转变教师主角,做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包办者。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按以下方式进行操作: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设条件。在教学前,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实质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精心备课,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案。

  2、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情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3、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创新,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4、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创新。活动是学生学习乃至培养创新意识的最根本途径,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应对同一难题,有的学生采取独立探索的.方式,有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都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依据自我的潜力状况,选取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完全能够到达很好效果。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此刻的教学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我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追求惟一的正确答案。教学资料偏难、偏多,学生对书本知识关注比较多,而对情感、态度关注比较少。

  2、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教师不自觉地把每一个要教学的资料,分得很细很细。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能够采用“大步骤”提问方法,多留点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

  3、有时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有些讨论时间时间过少,学生在叽叽喳喳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课堂讨论效果有限。

  4、展示用心,但是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到达所有人都参与的效果,并且学生们还没有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每个教师都不期望自我的课堂规规矩矩、死气沉沉,而是期望还课堂一派生机与活力。努力改变我们教师自我,用心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所有教师应当努力去做的!

《新课改培训心得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课改培训心得】相关文章:

新课改培训心得06-26

新课改培训心得12-17

暑期语文新课改培训心得12-10

新课改培训心得(15篇)03-22

新课改培训学习心得03-22

新课改培训心得13篇04-11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2-14

新课改的培训心得体会04-02

新课改培训心得(集合15篇)04-10

新课改培训心得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改培训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改培训心得15篇

新课改培训心得1

  (1)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前的课堂,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安静、学生听讲聚精会神,就是好的课堂效果,而且每堂课有着固定的模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现在教师们的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能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知识竞赛、辩论会、动手做、故事会等等,教室里有笑声、有掌声,气氛活跃,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并快乐着”的思想。老师上课的共同特点主要有三:一是能够较好地把握课程标准,课堂上能很好地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二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定位转换快,教师将自己放到一个与学生平等、理解、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研究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三是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2)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相联系

  这次课改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由不爱学到爱学这些学科。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有四点,一是新教材增添了许多图表、图像、文字资料,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有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三是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四是知识点不断循环往复,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温故知新”。学生由初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接受,从不爱开口,到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结果表明,实验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学会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在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以提高新课改: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方略

  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同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样是课改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课改面临的问题

  1、相当多的教师教育观念不适应。面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进入到行动的“盲区”。有些人“旧瓶装新酒”,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2、发展水平不平衡。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如城市学校硬件好、师资强、信息灵、而偏远乡村学校设备差、师资弱、信息闭塞;年轻教师观念转变快,年龄较大的教师适应新教材便比较困难等。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与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但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了照搬教科书和教参书,很少读书学习与业务进修,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失去了既有的教参,不少人不知所从。搞好课改的应对方略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课程改革引向深入,是众多教师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为了在学生中重塑自己的形象,广大教师应当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进修培训,主动学习,不应是他律的强求,而应是自我心理的渴望。参加培训固然重要,而自我学习,而且是持之以恒地学习,则更为重要。

新课改培训心得2

  7月,酷暑炎炎,洛阳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培训在十九中圆满完成。通过如火如荼的培训工作,我更新了思想,刷新了“脚”,全面认识了要穿的“新鞋”,弄清了新课改要走的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习新路。结合本人学习实际,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思想,刷新了“脚”,较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依据,包括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等。新的课程标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是新课改的旗帜、方向。搞好新一轮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树立课标意识。

  二、全面认识了要穿的“新鞋”,较快地教好地认识了解了新教材,理清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方法策略及主要特点。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新教材具有较强的引领教学的功能。只有熟悉把握新教材,才能正确使用教材,发挥教材引领教学的功能。

  三、通过学习观摩新课程课堂实录,评课议课,揣摩、摸索出了新的`教学路子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引领学生走的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习新路,胸中有竹笋。在新课改实践的土壤中,胸中竹笋会茁壮成竹。

  总之,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走好新的课改之路,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系统把握课程标准;寓新理念于课堂教学中;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必须注重学习策略的研究。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体会,心得,确有不当之出,敬请批评教诲,不胜感激!

新课改培训心得3

  20xx年5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下,我有幸成为“榆阳区初中教师潍坊培训班”的一员,到山东潍坊培训。四天的学习考察,走访了五所学校,观摩了四堂语文示范课,听取了三场专题报告,时间虽短,但“271高效课堂”和广文中学的课程开发讲座,让我坚定了课改的信念,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我深感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一、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去潍坊前,我对课改一直抱有质疑,总认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任何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更何况教无定法,对于各种课改模式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层。但前往昌乐二中听第一节课时,我就被学生在课堂上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敏捷的才思所震惊。

  报告会上,发言人先进的教育理念阐述和“不惟模式惟高效”的课改原则,让我顿悟:“271模式”实则是借助课堂这一主阵地,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时间”的应试教育泥淖,同时开展海量阅读、大德育社会实践、学生自主管理等实践活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进取。当我们还将目光停留于抓成绩,当我们的思想还徘徊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冲突时,昌乐二中己高瞻远瞩,把目光转向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271模式”为我们如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践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做了很好的表率。

  二、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

  1、改理念。“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培养完整的人”;“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透过这些教育语录,回想潍坊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我们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慨:昌乐二中的教育理念着眼于人性,指向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虽然这里的孩子也有压力,但他们是快乐而主动进取的;虽然这里的老师也很辛劳,但他们懂得教育的真谛。潍坊的老师教学有法,教有所成;潍坊的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2、改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听讲座、与讲课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的几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重视阅读,课外活动丰富。昌乐二中给初一学生一周内安排6节阅读课,学生人手一本习作,一本作文,一本阅读摘录(均为16K方格本)。潍坊外国语学校的课文,一个单元只精讲一篇,其余均被结合课外教材重新整合。潍坊一中两周安排一次自由阅读,每次阅读固定为一个下午。为学生安排固定的时间、空间落实阅读,以读促学,以读促教。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还为学生人生的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确实,语文是读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有了阅读的厚度与深度,方可开拓人生的

  高度与气度。

  微笑的脸庞源于丰富的校园活动,除阅读被纳入学科课程外,这些学校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特色课程也丰富多彩且能借助多方外力如实展开。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相比我们只抱着教材不放的单一课程设置,不仅学生学得枯燥,老师也越教越乏味。

  课改,改课程比改课堂更重要。我们是否也应考虑将阅读纳入学科课程,在校内,给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同时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呢?

  3、改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

  改革需大环境。就昌乐二中的成功而言,考核评价体系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管理的自主性功不可没。潍坊对学生的.考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各占30%,参与各种活动和创新创意占40%。我们单以一纸成绩定优劣,潍坊学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潍坊能够串起脚踏实地的每一天,青春自然能无悔!潍坊在看似学生自主管理的背后,有着精细的类似企业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还有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条例层层牵引。当然,我们在借鉴这些管理条例时,还须考虑榆阳区的教育大环境,切不可只看片面。

  总之,这次潍坊之行,使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对课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我深深的体会到,践行“道(通“导”)而弗牵、关注内驱”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素质教育,其实真不是水中月与镜中花。感怀于齐鲁大地厚重的书香底蕴,钦佩潍坊教育同仁付诸素质教育的务实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定竭己所能,为榆阳课改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新课改培训心得4

  通过为期一天半的小学数学课改培训,我对于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更涌动起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因此,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应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众所周知,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强调,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生活空间。课改理念必须真正体现于课堂教学,必须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今天的`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而不是在学习中生活。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生活代替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替学生的生活经验"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老师,任重而道远!

新课改培训心得5

  这段时间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供给了新的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探究思索等心理本事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能够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能够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地方。如果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把“工具性”无限制的放大,那势必上成了自然科学,抹煞了语文文字的.深刻内涵,摒弃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再也谈不上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有些教师存在这种情景,结果造成了学生厌学,语文课堂索然无味。相反,如果单单着眼于“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里的思想情感,而不顾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本资料对学生的影响,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丢弃了“语文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这一基本理念。

  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来!它要培养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它也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本事。如阅读教学中,不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并且思想情感态度也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4月9日至13日,我们莱州市举行了语文优质课复赛,选手们分别讲授了散文、诗歌、文言文三种不一样的文体,教研员刘东方教师一向对评委和选手强调,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本事。这种对教师的引领、导向,是完全顺应新课标的精神的。同时,她也从新课标出发,指导教师们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经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在本次比赛中,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课例。凡是听过课的语文教师都说,这届语文优质课评比是最有语文味的。

  只要我们领悟了新课标的内涵、精髓、实质,然后在课堂中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那我们的语文课必须会上出语文味!

新课改培训心得6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專家课改研讨会。通过,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规定全面提高的语文素养,规定学生扩大知识面,规定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法又要转变学的方法,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法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法一转变,学的方法也随之转变。学的方法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法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思上的教与学方法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成长的学习办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现实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一样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遇,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办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办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新课改培训心得7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的我们急需做的是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以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在对比了新老教材以及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后,我有了一些的浅显的认识和感悟:

  1、把握鉴赏课的性质,更新教师观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感是一种智力,是现代教育观念。很长时间,旧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理性智力,忽视情感智力。如今,学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质又利于情感智力的培养。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我们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学校组织我们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

  2、多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我们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姐妹艺术”。例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以往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上课时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有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转变形象,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凸显美术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美术感觉很容易、有趣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西方有句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美术鉴赏课来讲,应该是“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你可以觉得她是忧郁的,也可以是快乐的,美丽的亦或平常,这都可以。教师在分析作品时留个空间给学生,而不是僵化于课本或自己认同了的一个观点,通过不断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既然是鉴赏课,鉴赏的过程中必然有争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形式的展现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这种模糊区域应该是存在的。

  我们教师应该尊重、保护、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自己的主张。例如:在分析抽象派作品时,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看不懂”,“非常棒,有意思”,“恐怖”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敢说,想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困惑,我们教师在一旁给予肯定,或是帮助,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就会主动参与,形成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实际上,学生由于知识积累,思维和想象力提高,情感丰富稳定,审美意识观念初步形成,表现在审美对象不断扩大,能够对抽象的形像所包含的情感,意识有较深层次的体验和把握。他们需要的就是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平台,当然这种平台是需建立在课前教师对步骤中的问题精心设计基础之上。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对于问题的难易巧妙地设疑,由易到难,需有一定的诱导性,使学生始终对问题保持兴趣,还需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思考中的阻塞现象及时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做准确评价。

  3、经过几日的学习,听了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而为了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爱好和不同发展要求的个体发展的多方面要求,新课程设置了六个模块供学生学习,对于新课程改革,我们学校也还在一步步的尝试当中,也许这些新课程我们还无法完全在学校开设,但我相信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深为我们所接受,并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得到逐一实践。

新课改培训心得8

  8月22日至26日我参加了高中语文课改培训,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有了新的认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如在讲授《荔枝图序》一文时,鉴于学生对句子“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几只荔枝,然后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动手剥掉荔枝的皮。这时,他们会对“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一句有了视觉上的感受。最后再让他们动口尝一尝,这样,不仅加深对“浆液甘酸如醴酪”的品味,还掌握了荔枝核的形状。这样讲解,不仅使学生很快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比如,让我教《七根火柴》时,先播放《长征组歌》,音乐把学生带进了艰难的长征岁月,因势讲述此课文的背景,然后播放“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画面,最后定格在红军“过草地”上。然后设置两名红军相互依偎的情景,配以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高尚品质,感受到了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五.课改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发展。

  每个家长最关注的是:我的孩子最后得了多少分?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的领导认为,必须伴随相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习成果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用考试难于评价的成果。这种新的评估方式是纵向的,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而以前的评估是横向的,往往以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不好,就会让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抬不起头。因此,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在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说,一个人的人品无法考,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说因为做人的事情没法考,我们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反思的问题。许多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有很多方面是没法考的。实际上,考试应该伴随着课程而发展,而不是课程改革追随考试,绝不能本末倒置。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习。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这就要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新课改培训心得9

  20xx年7月22—23日合肥市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培训在合肥新文采国际酒店(蜀山店)举行!两天的新课程改革专题培训,让人收获满满,归来整理笔记,梳理思路时,不禁感慨万千!

  感慨一: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就必须要引入“第三方”

  本次培训从培训考核全过程到后勤服务全过程,全部交由第三方运作进行,这样就能做到保障有力,服务到位,真实有效!

  我想,在未来的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也能否将改革过程的监管和改革结果的评估工作交给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这样可以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样就可以防止“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现象的发生!

  感慨二:要想“星空灿烂”,就必须“脚踏实地”

  本次培训的主讲专家都从不同侧面分析讲解新课程改革的步骤和过程,讲解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点,做到“理论条条新,落地都生根,坚持朝前走,桃李又芳芬!”

  我想,在未来的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只有敢于“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人,才能做到教学有广度、深度、力度,才能接地气,才会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各色各类人才!

  感慨三:创新才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第一动力

  本次培训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强调“创新”。从会场布置到管理方式,从后勤保障到培训流程,从互动方式到培训内容,都突出“变”,突出创新!正是这种创新,才赢得本次培训在高层次上的圆满成功!

  我想,中国的教育改革要想圆满成功,就必须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进行创新!唯有改革创新,才能彻底解决“钱学森之问”!唯有改革创新,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我想,第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想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新时代人才,就必须要不断进行涅槃再生,“华丽转身”!首先,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人才观。其次,摒弃过时的教育教学观,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观。再次,抛弃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方法论,运用贯彻“核心素养”的新型教育教学方式。最后,废除错误的考核标准,打破落后的“成绩观”,确立正确的考核标准,树立正确的“成绩观”!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教师才能成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才能成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国家和民族才能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以上感悟只是沧海一粟,仅作抛砖引玉!如有不妥,敬请斧正!

新课改培训心得10

  为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节奏,对高中课程进行了课改,现就高中化学课程的新课改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

  1.现行教材的特点

  现行教材与以前教材相比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因而体现出它的层次性。另外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还体现出了多样性,其表现为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八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必修1、必修2,这是两个必修模块,然后六个选修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怎样看待这一课程结构,

  首先,两个层次——必修和选修层次,必修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两个模块是严格按照从1到2的顺序依序开设。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上是并行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顺序问题,它们都是跟着化学2走。除此之外对于选修模块我们要关注它设计取向的不同,大体上可分成两大取向。一个是学术性取向,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大化学核心研究领域。另一类称为应用性取向,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每一个模块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都有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构成了整个高中化学的课程体系,它们是一个整体。

  其次,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变化,它是用学分来管理的,学生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模块,学习的模块数也可以不一样。高中化学课程方案的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必修有六个学分,其中四个是由化学1、化学2来完成,还有两个必修学分是要求学生在六个选修模块当中任意选修一个模块而获得。选修学分不是统一规定的,是指在完成了六个必修学分之后,鼓励学生多学选修模块。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选修学分还有一个高线限制,高考并不是把所有的选修模块都作为必考内容考。课程标准提出关于高考,将来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考一点,学一般理论课倾向的学生至少要考四个模块,对于文科倾向的学生则要取决于所在省的高考方案,至少要修满六个学分才能获准高中毕业。

  2.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建立有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 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

  二、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体会

  1.必须认识课程模块的教学功能

  化学

  →承上启下

  概括初中化学的知识规律

  引出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

  学习科学方法强化科学观念

  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探究过程

  为学习后续模块奠定基础

  化学与技术→技术素养

  理解化学与技术的关系

  运用化学概念和原理

  拓展化学实用性知识

  强化学生的技术意识

  2.学生学习方式将多样化

  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

  信息加工:从多种媒体和场所获取知识并整合

  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由排排坐改为团团坐

  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调查咨询: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

  反思评价: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

  三、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充实自我

  1.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

  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

  教师不是教教材科书,而是用教材教:在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

  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工具;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倾听学生发言。发问;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帮助和指导。

  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2.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挑战与机遇并存

  (1)树立新的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2)运用全新评价理念,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3)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4) 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5) 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人人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

  3. 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对STS的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

  四、对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课程改革会不会半途而废?

  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支持?

  考试评价能否作相应改革?

  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

新课改培训心得11

  8月20日这天,我和学校的其他几位数学教师一起到高平一中,参加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培训,通过学习,感觉收获颇多,现在就将自己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 适合我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总在学习别人,可是照搬别人的东西会不合适的,怎么改善才能适合我们的课堂和学生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究,灵活运用新方案,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自主参与,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升能力,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创新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应该以不同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评价学生,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动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帮助、鼓励, 这样学生才知道主动学习,学习成绩才会提高,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喜欢上自己的数学课。 准确恰当地评价学生。运用先进的评价理念,进步就是优秀,每天进步一点点,个个都有新变化,将学生的点滴变化充分体现在展板上,用以激励学生的学习。

  三、 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在教学中,运用新方案必须分成四人小组,各组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得到班集体的尊重和认可,各组组长要起到带头作用,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树立集体荣誉感,比如,对有困难的小朋友要有同情心并给与帮助。对于孤僻的孩子,要消除他和其他孩子的.疏远感,使之真正参加到孩子们中间去。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团队精神。

  今后,在教学中要灵活使用导学案,在小组组建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学生高质量的预习能力,培训展示点评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新课改培训心得12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專家语文课培训会。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规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规定学生扩大知识面,规定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法又要转变学的方法,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法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法一转变,学的方法也随之转变。学的'方法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法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思上的教与学方法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最全面的参考范文写作网站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成长的学习办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现实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一样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工作总结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遇,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办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办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新课改培训心得13

  新学期伊始我参加了新课改培训,受益匪浅。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就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教师要面对的学生,是富有时代气息的活生生的人。尤其是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新思想和新主张,他们善于思考,会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假如我们教师仍然死抱自己的传统,满足于现状,不愿意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势必跟不上形势。因此,教师的职后再教育再学习就显的尤为的重要。这次培训实际上是一次更新观念的活动。同时,我认识到新课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并使他们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养。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高中英语新课改的理念: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5)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我们了解到高中课程的总目标:高中英语课程包括五个维度的基本目标,即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它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知识和熟练的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要培养学生开放的、接纳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要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有了理论上的正确认识,我们的教学就有了依据,我们的教学就更有针对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在今后开展每项教学活动前,都要充分论证是否符合课改精神,是否有利于课程总目标的实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更不是“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搞高考”。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英语新课标理念,把我们的日常行为变成新课标新理念的具体体现,全力以赴地开展以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成为落实课程理念的战场。通过培训学习,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首先,在课堂组织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注定了英语课必然是参与型的课堂。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只有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才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必须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浓厚的英语气氛。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用英语授课,不能迁就学生。这也是一种听力训练。教师用,学生也会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去思维。不要怕学生听不懂。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欲,教师提供机会给学生,学生自然会热情投入。活学活用,效果就好。新的中学英语教学动向要求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每周拿出一节课去指导学生博览课外读物,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各种文化知识是大有帮助的。其次,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模拟交际,让语言有用武之地是优化教学内容的一个方面。作为高中教师则可抛开现成的表层理解的问题,设计掌握文脉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关系的问题,并提出深层次理解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策略。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新课程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掌握研究学问的方法。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负责介绍实用的东西给学生。教师应精选相应的内容推荐给水平不同的学生,让他们自学、探究。所选内容要有时代感或选自英文报纸等。学生通过自学,知识面扩大了,英语水平提高了,自学习惯也逐渐形成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开端。所以,我们要消除教学观念中的误区,不要把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局限在教材上,局限在教室里,局限在教师的水平之内,要有超越意识,才能有超越的`发展。

  三、重视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结构体系、难易程度与分量以及活动与任务的设计等方面,都力求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注重激发其兴趣,有较强的感染力。教材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文化信息量大;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改变单纯重视讲解与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安排语言材料,以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设置真实而生动的情景和“任务型”的活动,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其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提高其用英语做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和发展能力。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客观地评价传统教学法,让活动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拒绝做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不能夸大,但也绝不可抹杀,不能“不认可教师与文本对话对学生的启迪,不承认教师在课堂对话中具有的组织作用和支撑作用”(周仁良语)。只有教师必要的介入,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也才能将探讨引向深入。因此,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的教师要静下心来,理解课程标准,实践课程标准,发展课程标准。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更要注意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有义务进行正确、深入的点拨和指导,有义务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创新学习习惯的养成,而绝不仅仅只是学生意见的简单欣赏者、总结者,而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所以,仅仅改变座位的安排不是新课改,每堂课上都有几分钟的肤浅讨论也不是新课改,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法更不是新课改。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我们每周可以安排一组学生进行showandtell活动,学生自由结合,题目自定,分工协作,发挥所长,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新课改的课堂上并非是活动越多越好,学生活动在精而不是在多。传统教学法中也有大量值得借鉴的东西,不能全盘放弃。

  五、开展教育科研,实施课堂观察,倡导反思性教学。课堂是一个特殊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在与学生的频繁互动中,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生以及学科知识传授上,这使他们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行为是有效还是无效。课堂观察是教师从事课堂研究较好的起点。正是通过教师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增进了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促使其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发展其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职业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精心设计、打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适当的模式有利于新老教师的共同进步。我们提倡在模式基础上的个性张扬,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推陈出新,保持活力。因此,我们要集中全体英语教师的智慧,设计出不同课型的基本模式。如阅读课模式,词汇课模式,语法课模式,复习课模式等等。比如在阅读课上,我们应形成通过跳读、速读和精读由浅入深地获取信息,并通过不同的学生活动获得情感体验,以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发展,依托课文并超越课文的情景教学模式。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明白了新课改下教师职责的转变,明确了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于这一主体要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运用多种学习策略等。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贯彻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全面地推行,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课改培训心得14

  我参加县教育局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

新课改培训心得15

  经过一年的培训学习及教学实践,听取了学景专家们的指导和介绍,在课改的道路上我又成长了一步。学景专家们异彩纷呈、深入扎实的专题讲座,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讲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和课改新理念、新举措、新方法,总结了三点心得体会:

  第一,务必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第二,务必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第三,务必转变教师主角,做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包办者。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按以下方式进行操作: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设条件。在教学前,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实质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精心备课,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案。

  2、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情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3、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创新,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4、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创新。活动是学生学习乃至培养创新意识的最根本途径,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应对同一难题,有的学生采取独立探索的.方式,有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都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依据自我的潜力状况,选取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完全能够到达很好效果。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此刻的教学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我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追求惟一的正确答案。教学资料偏难、偏多,学生对书本知识关注比较多,而对情感、态度关注比较少。

  2、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教师不自觉地把每一个要教学的资料,分得很细很细。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能够采用“大步骤”提问方法,多留点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

  3、有时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有些讨论时间时间过少,学生在叽叽喳喳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课堂讨论效果有限。

  4、展示用心,但是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到达所有人都参与的效果,并且学生们还没有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每个教师都不期望自我的课堂规规矩矩、死气沉沉,而是期望还课堂一派生机与活力。努力改变我们教师自我,用心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所有教师应当努力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