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时间:2024-02-19 10:42:02 秀雯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通用27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通用27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 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 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 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 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 甚至比肉体 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 漠、隔膜、敌视。

  《非暴力沟通》中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 式, 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 能使人们情意相通, 和谐相处, 这就是 “非 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 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 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马歇尔提出了 NVC。他指出, “NVC 的基础是一些沟通方式——即 使在逆境中,它们也有助于人保持人性。NVC 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 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们已有的知识 ——关于什么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以及帮助我们活出这一点。” 就像作者在书中写的:非暴力沟通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 都有悠久的历史。

  书里面没有学究式的细说这历史是如何传承的, 从作者书中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悟他的博大精深和厚积薄发。

  有些人对这种沟通方式有些人觉得不以为然,和那种强调推销, 强调话术,强调控制的理念比起来软绵绵的。那我想说,你好好用用 这种方式,再作比较。什么理论都要回归到实践的检验中。

  我觉得非暴力沟通很强大,这种沟通方式的观察,感受,需要, 请求这四个要素,不管是用于倾听,还是用于表达。这四个过程可以 概括为两大步,也是催眠中的两个大原则:跟随和引导。观察和感受 属于跟随,需要和请求属于引导。在这种方式下,我们的心就变得无 比的平静和顺从。

  很多厉害的沟通高手, 比如心理咨询师, 谈判专家, 催眠师日用而不知。书里讲到的这种沟通模式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有 哗然大悟的一种感觉。对于咨询过程中的问答,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指 导的书籍,看的有关书籍要不讲的事无巨细,显得杂乱无章,要不就 笼统的让人不着边际。而这本书让我醍醐灌顶,对以前的有关知识上 下贯通,把前两者系统起来了。

  这本书讲的'那种沟通方式,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客观冷静,让心 与心之间的距离更近。会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对方的需要,感受到 对方的爱。会让我们彼此消除误会,化解敌意,让我们相互包容和接 纳,互助和友爱。

  当初把《非暴力沟通》列在自己的阅读书单里的时候,是希望它能帮助自己更理性、更平静地和孩子沟通(熊孩子总会有让我们抓狂的时候,你懂的)。而在阅读品味的过程中,在和大家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或者说收获最大的部分,却是——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去倾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更深地和自己的内在联结。感谢远在深圳的旭欣(非暴力沟通分享者与实践者,CNVC认证培训师候选人)参与我们的线上读书会,带领我们对非暴力沟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感谢非暴力沟通,让我可以更好地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粗略翻看这本书的人,可能会觉得按照这四要素讲话,有点儿咬文嚼字的机械味儿。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书中提醒大家“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这四个要素中,我觉得发现自己感受背后的需要是最难的。我们之所以会有某种情绪感受,那是因为我们的某种需要没能得到满足,例如害怕是因为我们需要安全感,孤独是需要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愤怒是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去觉察自己情绪感受背后的需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些需要代表了我们心灵深处的价值观。而正是这些价值观,界定了你的人格!了解自己的需要,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也能通过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看到冰山一角之下隐藏得更深的我,这样我们就能够更诚实地表达自己,于是我们的需要才更有可能被满足。

  一边阅读,我也一边通过实践去体会。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我会试着去倾听自己身体的感受,然后试着去探寻这种感受背后的需要是什么。有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不过旭欣的引导,让我很受启发:“想想如果事情按照你希望的发展,会是怎样”,“奢侈一点儿,最美好的情况会是怎样”,“那样你会是怎样的感受”,“那样的感受是因为自己什么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那样做,那是在满足自己怎样的需要”……顺着这些问题,我一步一步走近自己的内在,和自己的感受、需要建立起联结,这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入,更清晰的认识,让我更加接纳自己的情绪,更加地平静和从容。

  不要奢望运用非暴力沟通去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结”。书里的这句话,时刻提醒着自己,去倾听让人抓狂的孩子对爱的渴求,去倾听指责的爱人对理解的需要,去倾听唠叨的父母心中的关切,同时也倾听自己内心的感受,去觉察自己内心的需求,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带评论、指责、强迫、威胁,看见真实的对方,也看见真实的自己,然后让彼此联结,让爱流动,这是唯一的目的。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发现一本好书,非常棒,是美国的马歇尔· 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看后感觉非常受用。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书里讲述的沟通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不舒服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说对方引起的。比方说,每次你看到孩子满地乱丢玩具或者老公不收拾家务,就会叨念他们,结果他们不但不改,屡屡让你忍不住自己收拾,最后惹得一肚子气,他们烦,你也烦。其实换一种方法,换一种说话方式就可以改变他们这些“屡教不改”的行为:

  第一句:当我看到你又把玩具乱丢在地上

  第二句:我觉得很不舒服

  第三句:因为我很不喜欢家里看起来凌乱

  第四句:可以请你捡起来吗?或是以后你可以玩耍后自己将玩具收进玩具箱里吗?这种沟通方法真的很棒,可以化解很多纠纷,尤其是对付青少年反叛期的孩子,特别管用。

  这本书很好的地方不只是光教你如何表达感受,与人沟通,它还从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们如何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懂得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学会观察内在的情绪和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等——学会懂得自己,就会懂得别人,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雨晴

  其实最早选择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有功利性的。功利的原因很简单—为了完成一篇关于人际交往的教案,而正好的是上网的时候,可爱的小何(值得说明的是她是我在漳州师院培训认识的心理学系的研究生)向我推荐了这样一本书,她只是说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对自己很有帮助的书。

  于是我就很认真的买了这本书,也很认真地给自己制定了读书的'计划。到今天为止,这本书也渐进尾声,于是又给自己一个目标---写个读后感吧。

  “非暴力沟通”---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的时候,估计都会给人一种很震惊的感觉,暴力?往往给人打架,造成身体伤害的一个攻击性强的名词,而这样的一个名词与“沟通”相联系,往往让人好奇而又觉得有些牵强。

  书中介绍了与人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然而看了书的大概,对“需要”和“感受”这两个词最为深刻。

  感受—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和忽略了别人的那一份呢?

  需要—多久以来我们都没有问问自己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晚上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陪伴自己的是一盏台灯,一杯水,一只笔,和这本《非暴力沟通》。忽然间很有感触,忽然间想到了今日上班时候和那“美好时光”冲影店老板的沟通。因为价格的问题,在电话中我明显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我想指责他的不是。其实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已经彻底地将不满和愤怒表现出来了,只是因为残留的一点礼貌而没有挂掉电话。我当时其实该冷静的,不是吗?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指责他的不是,虽然他比我客气地很多。为什么自己不能做到非暴力沟通?我很认真地分析着这整个事件的过程和当时的情况。

  在生气的四种选择中: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而我选择了第二种反应—指责那个老板,我认为他是错的,这个就是我生气的原因。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用心体会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我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在与人辩解中要处于胜利的地位。

  体会老板的感受和需要---许是注意力转移的原因,我就不会专注于指责了,愤怒也将不再存在了。

  其实自己也知道,这样的关注感受和需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外加上我所认为的每个人的自我防御机制造成的外归因。读这本书的时候,小何也曾经告诉我说,很多时候需要多加练习,让这样的思维注入你的潜意识,那么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在问题面前,你很容易关注关于你的,关于对方的需要和感受---这就是一种进步。

  好了,读罢书的感受也就这些些,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也是肯定自己,自己已经在迈步了。加油!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3

  在我读《非暴力沟通》之前,我一直认为暴力沟通就是大吼大叫吵架那才是,读了开头就知道我大错特错了,暴力沟通存在在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老公的沟通、老公和儿子的沟通、和客户的沟通、和同事的沟通等等,真的无处不在,我这样说你可能不太能理解,试想一个情景:老公一周每天都半夜回家还带着酒气,这个时候你沟通的时候第一句话是什么?我可能会说你还知道回来啊,你都不管儿子,只顾在外面喝酒。就是这样一句话其实就是暴力沟通,这句话里面除了指责还是带有情绪的在评判对方,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这句话讲出来起不到任何沟通的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

  非暴力沟通的定义就是爱的语言,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许我们自己不认为是暴力沟通,但是我们讲出来的话经常会引起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一般人都是条件反射式的暴力沟通,这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做情绪的奴隶,重塑自己对于冲突的认识,打开爱和理解,从而实现非暴力沟通。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暴力沟通以及它的表现形式,只有了解什么是暴力沟通,才能转换自己学会非暴力沟通,表现形式如下:

  1、评判。很多时候我们在沟通的时候都是评判大过于事实,比如老公把袜子丢在沙发上,你可能会说你怎么老是把袜子丢在沙发上,这就是一句评判,也许是偶尔的一次,也许是刚好脱了没有及时拿走,这是很明显的带有评判意味的话,职责他干嘛老是这么做,当这句话一出可能对方就会有情绪抵抗。我们经常会用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去主观评判一个人的行为;

  2、比较。比较是评判的其中一种形势,经常会听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进行比较,比如父母对孩子之间比较、老婆对老公之间比较、媳妇对婆婆之间的比较等等,比较只会蒙蔽了我们爱的双眼,只看到缺点看不到优点;

  3、回避责任。我们经常会说我不得不做某某事情,这个过程是对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进项回避,淡化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责任,一旦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是主人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推卸掉应承担的责任;

  4、强人所难。经常听到父母说:你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怎么怎么样,这也是我经常对我儿子说的一句话,这完全就是在威胁,强人所难,典型的暴力沟通,今天听完也让我陷入深深的后悔中;

  其次我们就需要了解实现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1、区分观察和评判。我们知道评判是一种暴力沟通,那我们要改善这一点,第一要素就是观察,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说出观察结果,也就是事实,当你说出事实的时候,对方听完的感受是没有抵触情绪的,因为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沟通中并没有带有评判或者个人主观的评价;

  2、体会和表达感受。我们要善于体会对方当时的真实感受,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更为真实的面对对方,这也是我的误区,我经常在沟通中会说:我觉得。其实在表达这句话的时候就是在表达自我评价的感受,并未考虑对方,未用同理心进行思考;

  3、感受的根源是需要。任何暴力沟通都是一种需要未被满足,从而造成冲突,批评、指责和评论往往暗示着我们的期待,间接在表达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反过来,如果我们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对方可能就会做出积极的相应。

  4、请求帮助。清楚的表达出自己需要的目标,具体到事项,告诉对方,这个时候就可以很好的实现,可以得到对方很好的.回应。比如丈夫天天不归家,我们可以像奇葩说的辩题那样说:希望你每周陪孩子12小时,这是对孩子成长最基本的陪伴,孩子需要爸爸的爱。这样的表达和对应的指责比较一下,或者用奇葩说的辩题方式就是如果你归家我就取消你爸爸的称号,这两者哪个听起来更舒服不言而喻。

  学会非暴力沟通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

  1、学会倾听。全身心的倾听,不急于给予对方建议,先倾听对方,全心全意体会对方的感受,结合当事人的感受给予反馈,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的方式给予反馈,有助于挖掘更深层次的需求;

  2、培养对自己的爱。有一句叫做懂得爱自己的人才懂得爱别人,我们要学会在不得不做的事情上我们都可以改成我选择做什么,我选择做是源自于我自己的需要,当你考虑我需要的时候就会找到你内心真正的价值取向;

  3、愤怒与感激。任何一次暴力沟通都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产生的冲突,我们不需要压抑和忽视自己的愤怒,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了解自己的愤怒,从而表达内心的渴望,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然后就是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发自内心的赞扬,表达感激之情,如果言不由衷反而会起逆反作用;

  非暴力沟通就是要尊重事实,了解感受,表达需求,最后给予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寻求帮助。我最深刻的理解就是真实且不失礼貌,我们可以真实的表达自己,但是也要注重体会他人的感受,双方是以解决冲突达到最好的结果为目的,不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为目的,如果都能学会非暴力沟通,这个世界上会少很多的悲剧。同时作为妈妈,我也呼吁大家利用非暴力沟通教育子女,语言暴力的伤害远远大过身体的伤害,因为我自己是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的产物,我深刻明白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子女成长有多么大的影响,希望看到此文的你可以减少暴力沟通并传递影响下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4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一身轻松,没有压力,那时候好像有些事情还是可以合作,直到上了小学,我是各种心累,考试不行回来伸手挨板子,我累孩子也累,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必须按照我给她的要求来,不可以也不允许做不到,然而到现在也没能达到我的要求。现在通过读书我学会了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面对面和她沟通,学会静下心来慢慢倾听,尽量减少逼迫。

  我们小时候是农村里放养的孩子,我的学习成绩父母很少过问,而有的父母从小就比较重视。从小父母陪伴的孩子和放养的孩子区别明显较大,他们现在过着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生,精神层次就更不一样。长大之后我还是觉得比较遗憾的,有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觉。现在我更喜欢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感觉,她成长我学习。孩子不是天生爱学习,我们父母需要关爱陪伴和正确的引导,让她打好基础,展望未来。

  现在我最看重的是家人身体健康,一家人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养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人类的繁衍一直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养儿防老是我们的传统思想,生孩子也就是我们必做的一件事情,一个家庭有了孩子才算完美,我们生下之后要更好的养育她,我们做父母的都是给她提供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都是尽可能的满足和付出。父母的爱都是无私的。和孩子互动的用意是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家长也能从中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更好的帮她解决问题,也可以提高亲子关系,让孩子和我们更亲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每天短短的互动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以前我总是烦她嫌弃她啰嗦,不怎么搭理她,觉得她渐渐和我疏远了,我立马改正和她套近乎,和她多互动,互动之后和我的关系进步了很多。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我要加倍努力付出,为自己加油!

  倾听孩子说的.每句话也是理解。我认为孩子和大人一样不但需要被理解还需要倾听,而父母恰恰就是她倾诉的对象。现在我们家长由于工作忙,家务忙,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比较烦,总会让她去一边玩去。其实孩子也是想让我们多关注她,孩子现在不理解的事情比较多,所以话题没完没了。如果她是遇到了难题或者是和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向我们诉说,我们应该倾听孩子的诉说,并正确的帮她疏导和解决问题。

  之前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首先把她骂一顿。现在觉得自己都在威胁她。因为她的天真无邪我吓她的都当真了,我反思。在这里向她说对不起,下次教育孩子不能这样了,要鼓励和引导。现在的我给孩子爱抚和拥抱较多,给她安全感,且经常和她多沟通,多讲解,好好鼓励她好好吃饭或安心做作业。之前她和我说什么意见我不予采纳,我认为我下达的命令她必须服从,现在想想这孩子心理得多委屈,遇上这么个妈。现在我学会多和孩子沟通,多给她安全感,让她知道妈妈要求你的是因为妈妈爱你,妈妈希望你上进。

  现在我们都是每个家庭一个孩子的多,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把孩子逼得太紧。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走,孩子能走的路都给她铺好了,父母对孩子太严格。我认为我们应该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和孩子多交流多互动。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希望她健康快乐的成长,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在成长和学习,只是每个人学习的内容不一样而已。我个人在结婚生孩子以后也在不断学习,从孩子呱呱坠地到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小学生一枚,自己的改变挺大的,以前的我不爱学习到现在能和孩子侃侃而谈,也可以为一道题目讨论半天。这也是一种成长吧!文中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特别喜欢。现实生活中我会让孩子知道,遇到困难没什么大不了,不能哭,我们要想办法解决,因为办法它比困难多的多。

  大家都知道长劲鹿站得高看得远,而豺狗我把它比作“井底之蛙”。看了这篇文章,对比了一下,书中的长劲鹿语言和豺狗语言,发现生活中我们往往倾向于豺狗语言居多,我们应该用“长劲鹿”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尚小,我们需要培养她认识和看待事物,有时候她对事物的了解不是很全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来和她好好沟通,让我们“丰富”的社会经验来满足她内心真实的需要,带一些有建议的忠告。

  昨天和孩子手拉手散步一起聊天,吕睿问我妈妈你现在大部分时间对我好温柔奥,但是有时候还是有点“暴力”。我问她你是喜欢“温柔的妈妈”还是喜欢“暴力的妈妈”。她说喜欢温柔的妈妈。以前总认为自己的方式是对的,因为我都是为她好为她着想,但是没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换一个温柔方式对待孩子,我认为孩子也听话多了,没有那种被迫学习的态度。孩子是需要我们父母轻声细语的呵护,她和同学之间的有趣的事情回来和我们分享,我们需要倾听,让她知道我们是很爱她。自从倾听她和我讲的每句话之后,现在的我很少和孩子有大吼大叫,有问题好好沟通讲解,态度很好马上认错并和我说一次不会了。

  现在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很满足,以前没考虑孩子的感受,对她打骂让她对我恐惧,现在老公说你成长了很多,还是要多读书。之前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散步都是主动牵着她爸爸手,我之前很失落,为什么孩子和我不亲。现在想想我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我改正,我反省,我成长。现在她都是牵着我的手,搂着我的腰,说话都是很幸福的看着我。我还需要努力!加油!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5

  学以致用,我就试着用这本书最后一章的“表达感激”三部曲来谈谈我此时想法

  1、我的心情如何:我很开心,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灵感和启发,它让我更加清楚的明白如何与爱人、与亲人、与朋友好好沟通。

  2、我的哪些需要得到满足:发现自己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尝试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沟通方式去化解人际冲突,学习建立和谐安宁的inner peace。

  3、这本书让我受益的地方:我学习到通过练习非暴力沟通的方式,真诚地表达自己,而非羞愧或者内疚的自责;关切的倾听他人,而非批评或者指责对方;专注于自己或者对方尚未满足的需要,并以此为寻求改变的动力和良性沟通的契机,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这本书让我思想上有了很深刻的感悟。我也决定,尝试改变自己以前某些不好的地方,让自己尝试更健康、积极的成长,希望自己各方面的成长速度能够走在同龄人的前面。

  首先给大家讲个日常小故事:一对结婚的小夫妇,男生对于家务活比较毛手毛脚,再加上工作繁忙,女生承担起家里的日常起居的打扫。男生会有一些女生不太喜欢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起床会不打开窗户,会将替换的.拖鞋随意丢放,用过的纸巾会随意置于桌面等。这样一来,家里便乱糟糟的。女生每次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后看到眼前的这一幕,爱干净爱整洁的她瞬间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于是,妻子会非常生气的冲着老公说:“你又不把东西收拾干净了“!”你的拖鞋怎么又不放好?“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能总结出“暴力沟通”的几个特点:指责、批评、评价。与此相反,“非暴力沟通”的特点则是“不指责、不批评、不评价,表达感受”。感受既包括我们要表达的信息、思想、情绪,还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即沟通目标。这本书中,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强制人们删除大脑自动生成的潜台词。这些潜台词让人们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想事,阻碍了有效的工作和沟通。与其指手画脚、谩骂指责,不如先冷静思考,然后把深思过的想法表达出来。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是,感谢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我们既可以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的想法。书的开头就说明了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根据这四个要素,我自己总结出,组成一个完整的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大概是这样的:“你今天批评了我三次,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想要得到你的肯定。下次你在指出我的错误之前,可不可以先肯定我对你的爱,告诉我你知道我这样做不是存心的,然后才告诉我哪里做的不好?”如果,尝试着这样与你的爱人交流,即便对方开始有情绪,也能够被你逐步软化下来。而当你提出具体的请求时,对方也会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的给你带来了伤害。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和成长环境的感染,我们总是习惯在别人身上找毛病、挑剔。喜欢给别人贴上这样或者那样的标签,要么抬高自己,要么给自己开脱。看起来我们给自己套上了厚厚的壳,保护自己,也给别人贴了一脸的即时贴。这不仅拉远了人的距离,也让自己学会了逃避,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需要,看不到自己的渴望,更看不到别人行为的原因和需求。可能是男生工作时间长、社会经验丰富的原因,有时候他对于女生问的问题或说的话,都会表现出一种很不屑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于女生来说,是很难说服自己冷静的去接受的。因为这种不屑,在某些程度上已经活生生的把夫妻间的亲切感抹杀了。结果,女生也完全没有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去表达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想法。

  这近半年的婚姻生活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夫妻关系不是亲子关系,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时刻以我们为中心,能给我们“无条件的爱”的父母型爱人,如果你是带着这样的奢望进入婚姻的,必将以失败而告终。爱人并不是你的心理咨询师。就像老公经常跟我说,他以前有很多心理问题。但是其实我只是听闻,我也没办法有能力真正去理解他的过往给他带来过的创伤。咨访关系的本身是要求咨询师放下自己来全身心关注你,但是婚姻中如果你要求对方放下自己,来关注你,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行为。所以,做自己喜欢、觉得是正确的事情,而并不是把对方当成你生活的全部,奢望你的另一半去关注你。我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这份感情的态度。我是一个比较独立有自己的想法的女孩,很多想法和行为也不会过于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婚后的我依然有自己喜欢的生活,也并没有过度的依附这份感情,太过于理想和饱满的期待值会导致在这段感情中失去一些东西,爱得太用力让对方呼吸困难,爱得太薄情也让对方屡屡受挫,得到的永远是负反馈。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欲望和需求,让爱更好的融入生活。

  你取之于我,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当你知道我因施于你而快乐,你明白我的给予不是让你欠我人情,而是因为我想活出对你的爱。欣然的接受或许是最佳的赏赐。我无法将二者分开。当你施与我,我给你我的接纳。当你取之于我,我感激你的赐予。

  我是梦婷,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加我的微信,我希望在茫茫人海中能够与你邂逅相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6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该书已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实践之父。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还可以作为自我人生追求方向的不断提醒。

  所谓的暴力沟通,并不是单纯地说通过人身攻击等方式进行沟通,迫使对方满足我们的需要。异化的沟通方式有:

  1.道德评判: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比如说:你太自私了。你太过分了。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然而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难得到满足。

  2.进行比较:在比较时,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活得很惨。

  3.回避责任: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然而,我们会使用类似于“不得不”、“你让我”比如说你让我伤透了心等词语。比如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痛苦,孩子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然而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类似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使用的是推脱责任的语言而不是负责任的语言。

  4.强人所难:对别人的要求里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而非暴力沟通倡导的是专注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是用异化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举文中的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个妈妈在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之后,看到儿子把家里弄的乱糟糟的.。异化的沟通方式,可能是把儿子骂了一顿。而非暴力沟通呢?小明,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观察),我不太高兴(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需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请求)。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关于非暴力沟通要素的注意点

  1.观察:我们需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观察: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评论:懒惰。观察: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评论:愚蠢。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2.感受: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我觉得不公平,我觉得他很负责任,等等。感受一般和以下词汇关联:兴奋,高兴,感激,害怕,沉重等等。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的言行的看法。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3.在请求帮助的时候,需要注意用具体的语言替代抽象的语言,区分请求和命令。例如,我们可以说:请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而不是说:请打开窗户。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自责自己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第二种是指责对方。就是反过来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样说,我一直很在乎你的感受。在争吵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感受到恼怒。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会想他伤心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和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是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关于以上四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自责,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陷于自我憎恨中无法自拔。而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面对挫折时,体会内心的渴望,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方法,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第二种表达方式指责对方。如果我们满脑子是非对错,把某些人看作是贪婪的人、不负责任的人、骗子或其他类型的坏人,我们就很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作者建议我们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未满足的需求,而不是情绪宣泄。作者在书中跟大家介绍了一种表达愤怒的方式: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在第三步和第四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运用非暴力沟通,进行有效地沟通及建立人际关系,同时平静内心,不断地提醒自我人生追求的方向。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7

  沟通是一门表达和倾听的艺术,与非暴力沟通所对立的是爱心缺失的”暴力沟通”,这种异化的沟通方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出于自义心的道德评判,出于虚荣心的比较,出于自私心的逃避责任以及缺乏同理心的强人所难,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不仅没有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而通过非暴力沟通,可以使我们心存爱意,增进关系,改善生活。

  非暴力沟通具备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我尝试将四方面展开,首先是观察,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纯粹的观察需要的只是眼睛和心灵,而不带评论的观察也被称为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还需要注意自身和对方感受,在此我们要避免将感受和想法混为一谈,正确地体会和传达感受并不容易,特别是在表达感受时:比如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很多被动的词语其实也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等等。我们也需要避免使用“很好”,“很差”这样的模糊词汇,每个人对好坏的标准不一,这很难让对方明白我们的实际情况。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来跟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流畅。

  真实的表达感受,常常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和弱点暴露给对方,这是一种积极的示弱,当然这并不是在说自己某方面能力或素质的缺乏,而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也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深层次的信任,是培养亲密感的关键。

  第三点是需要,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好像也导致着我们各式各样的感受,但我们需要明白,感受的根源是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我们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并不是我们产生感受的起因。我们需要勇敢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我们的文化并不鼓励我们揭示个人需要,因此我们常常会用一些错误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常常藏在对他人的指责,评判和评论中,而当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得到的并不是需要的满足,而是对方的申辩和攻击。人际交往中,直接的提出需要所当跨过的门槛是我们的面子和一些并不正确的旧观念,这是我们所当要去克服的。

  最后一点是请求,和描述感受有些类似之处,我们需要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是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当对方对我们的请求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则倾听他的感受和需求。

  前面四点主要是围绕当我们是一个表达者展开,那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呢?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与此同时,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要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有时,我们还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当我们做一个倾听者时,我们还需要评估自己的状态是否合宜,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先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有的时候,谈话的气氛很沉闷。我们体会不到说话的人有怎样的感受和需要,也不知道他对我们有什么期待,此时我们需要“打破僵局”,必要的打断说话者,比假装在听,更符合对方的愿望。所以人都希望自己的话对人有益,而不是被人当作负担。如何礼貌地打断?书中提到了两种方法:第一是尽量提醒别人留意自己的感受;第二次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以这两点为基础,打断的方式应该都可以。

  作为倾听者,常常还会遇到第三种情况,我们说了心里话,很想知道对方的反应,却发现对方一句话也不说。这时,我们也许会很不安,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在别人保持沉默时,我们一般会觉得有些别扭,而很难静下心来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或许我们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说错了什么,或许急着纠正回转,或许是引开话题转移注意力。但作者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我们的表达可能引起了对方的思考,不是针对我们的行为,而是联想到了其他的事情,从而做出了我们没有预想到的反应。此时我们需要耐心等候观察,通过提问来确认对方的想法再做出下一步反应。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工具,总的来说它通过两种方式来改善沟通,一个是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另一个是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爱是生命的真谛,爱也是非暴力沟通的发动机。在爱的推动下,通过非暴力这样一条管道,爱更好地融入生活,主导生活。

  最后回到前言所谈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真的必须不择手段吗?我的想法是大可不必,以拳头和武力,无休止的拼命来对待难关只会激化矛盾,而无法解决问题,这种狼文化所主导的世界丛林法则必然失败,就像《狼和冰刀》,狼最终死于自己的贪婪和野心。而书中所倡导的是温柔的羊文化,当然它并不意味着温顺听话,任人摆布,它更不是软、弱的代名词,而是怀着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以爱为武器,来和这个日渐冷漠的世界抗衡。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8

  原来合作是双向的,往往逼迫孩子去做我们想让他去做的事情,有时孩子很不情愿,遭到反抗,最后导致责骂,批评,这是我经常做的事情。应该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多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能够正确的辨别孩子的需要,给他足够的帮助和关心。家长也有需要,还身有体会,当工作很忙,没时间放松时,会产生很大的负向情绪,对他喊叫和斥责。孩子觉得委屈时,只有调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静心面对孩子。现在通过学习,渐渐的学会了尊重孩子,多沟通,亲子关系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很难陪孩子一起玩玩亲子游戏,畅所欲言,很多时候都是让他一个人玩,或是陪同的时候都是我捧着手机。孩子其实是需要大人一起相互的陪伴的。给孩子贴标签是自己最大的遗憾,往往会拿好的孩子和他对比,像好的学习什么,这其实是伤害他的自尊,时间长了会让他产生自卑。

  本章学习了养儿育女,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和孩子建立好合作关系,自己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才能帮孩子成长。孩子大了,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有时候我往往把自己的`想法硬逼给孩子,他有时候会反抗。现在学会了,要鼓励孩子做自己的选择,并从中学习经验。我们只要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他尝试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会帮我炒菜,有时候会帮我烧水。给孩子多点独立自主的能力。

  当孩子犯错时,正真需要的是倾听,接纳和理解他们。而不是去责骂他,这样他才会和你有更好的沟通。就像今天张一凡把新买的铅笔盒丢在了传达室,回到家才发现,他哭着很小声的跟我说,我先没有听清楚,我知道此时,他是很害怕的,我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耐心的听他说清楚,之后陪他一起去寻找。在路上,我就跟他说:如果找不到了,我们就继续用旧的。这个时候跟他说道理是最有效的。所以说,孩子犯错了,不要第一时间去责骂他、惩罚他,而是去学会倾听然后去分析事情的严重性给他指导,孩子也更愿意和你把心打开。了解孩子背后的真正需要所在,才能有好的解决方案。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你对他的尊重,倾听他内心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发现自己孩子的长处,扬长避短,鼓励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孩子建立真诚的联结,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感兴趣的事。很巧,昨天晚上老公给我们开第一次家庭会议,我觉得挺好的,一家人畅所欲言,互相监督,提出意见,共同学习和改正错误。还说每周举行一次家庭会议。

  日常中我往往对孩子物质上给予,觉得给他买了什么礼物就是对他的爱。而忽视了语言上的给予才是最重要的。常常忽视了孩子对我的给予,孩子的给予是单纯的,可能是一个拥抱和一个亲吻。这是给我最好的礼物,而我有时候却嫌弃他,觉得长大黏人,这是对他的奉献造成了伤害。跟孩子沟通,语言真的很重要。学会长颈鹿的语言,去表达和倾听。就像书上说的,当我在打电话的时候,孩子在旁边吵闹、捣乱。我会用斥责的语气对他说:你这小孩怎么这么没素质呢。而书上现在教会了我如何回答。可以提出“可执行的”请求。这样孩子也更愿意去改变。

  孩子在成长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成长。同时和孩子建立起合作关系,遇到问题一起做决定,一起解决问题,培养他的合作能力,增强他的自信心。在成长中学会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帮助孩子满足他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坏情绪就会减少,和孩子就更加的亲近。解决冲突最好办法是,先要学会冷静,不能冲动,和对孩子大声指责,谩骂。自己学会成长了,孩子也就学会了成长。

  在家庭中多用长颈鹿的语言,少些豺狗的语言,夫妻就会少了些争吵。对孩子才就会有更多的爱。很多时候人与人的之间,就是因为说话语气和方式不对,带来了不必要的争吵。要有宽大的胸怀和远见,并且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接受家庭中每个人对你的爱,用感恩的心对待别人,收获会更多。长颈鹿的文化全面细致的介绍了,如何更好的去经营好家庭中的关系和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受益匪浅。

  学习如何把评判解读成需要,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对方的需要,还有感受自己的需要,这样才会和对方联结,和平。本节把产生愤怒的想法说的那么的细,以后可以参考,自己是因为什么而愤怒,而适当的调节或让他人做改变,这样才会和平相处。明确7把钥匙,一个一个的学习。

  通过了学习这么多,我感觉用倾听建立联结,效果是特别好,孩子需要更多的是感受他的需要,不是对他喋喋不休的批判。这样他才会愿意把心打开沟通。以前总是用“应该……”“必须……”,孩子应该有自己适当的选择。自己冲动想发火时,学会跟自己的感受联结。非暴力沟通给了我具体的技能,坏脾气也越来越少了,即使有也要学会控制了,以后会慢慢把学到的加以运用。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9

  自认为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人,不轻易对人发脾气,周围的人对我的评价也是我是个随和的人,好相处。

  但自从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以后,我发现自己是一个经常使用暴力沟通的人,里面列举了的很多例子,好像主人公都是我。

  什时是暴力?暴力从哪儿来?暴力是因为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虽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忽视了人的感受和需要,最终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它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1、道德评判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

  我有一位同事,我给她的评判就是优柔寡断,做什么事都没有自己的主见。有一次我去办一件事,需要公司的委托书,我找她去开,她写完后说我需要让老板确认一下,我说这只是个委托书,委托我去办这件事情,是老板亲自告诉我让我去办的,没必要再多此一举吧!再说老板也不在啊,找他看的话那不就得多等一天。她说还是要看一下,我也是无语了。

  现在想来,我不应该给她贴这样的标签。从她的角度来看,和老板确认事情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至于什么时候办事情对她来说并不重要。从我的角度来看刚好是相反,所以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2、进行比较

  生活中有太多的比较,我最常做的比较就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家的孩子做比较,拿自己的爱人和别的人做比较。这种比较是不由自主,随口就能够说出来,好像是深入骨髓的那种。

  我家孩子对我的这种作比较就提出强烈抗议,她对我说,你为什么总是夸别人不夸我,在你面前我感觉什么都做不好,做什么都不对,我没有一点是好的,一点自信都没有。

  虽然孩子已经告诉我了,我也刻意尽量不让自己这样去做。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还是不由自主的去做比较。

  3、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

  但别人激怒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会生气,并且说,这是因为你这样,所以我才生气,岂不知我们这样做是回避了自己的责任,我们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可以选择生气,也可以选择不生气。

  记得我家孩子有一次字母听写考试得了64分,她很生气,因为她觉得是老师不公平判错了,别的同学这么写就对,她这么写就错。虽然事情是发生在孩子身上,但是我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同样一件事情对他这样,对我是那样,觉得老板不公平,我就很生气。但是想想这样生气对我们有意义吗?我们把生气的责任推在别人头上。难道我们需要让别人来负责我们的生气吗?别人只会觉得好笑。

  4、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藏着威胁,这意味着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我常常对孩子使用这种手段,让孩子穿衣服。当孩子就是不肯穿的时候,我就要对她说:“可以,你不穿就不穿,反正是你自己的事。你不穿我也不管了,你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冷了,生病了都不要来找我。

  这四种表现形式,每一项在生活当中我都经常使用,还能说自己是一个温柔随和的人吗?看来我就是一个喜欢用暴力暴力沟通的`人。

  那在生活中我应该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与人相处?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我现在以“孩子英语字母默写得64分”这个事情为例,学习如何采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进行沟通。

  观察:你英语字母默写得64分,我看你心情很不好,一来对自己考那么差很愧疚,二来担心我批评你,对吗?而且,当你得知有的同学和你写法一样,而他们是对的,你却是错的,就更生气了。

  感受:所以现在你的心情是担心,生气。担心妈妈骂你。生气老师不公平。

  需要:那你现在需要什么呢?你希望妈妈不要生气,虽然考得不好,但是不想受到批评或指责。你希望老师公平对待你,别人对的你也应该对。

  帮助:我想我应该抱抱孩子,对孩子说,我理解你的伤心难过生气,如果换成是我,我也会这样的。没关系,考试是一种测试,看看我们对学习掌握的怎么样?妈妈也不会因为你这次考试成绩不好批评你。通过这次考试,我们看到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努力。这样妈妈和你一起看看,到底是在哪方面没掌握好。

  哦,还有老师的不公平,没关系,我们也一起看看,如果确实是老师判错了,那我们也可以去找老师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你不敢去的话,看看是否需要妈妈帮你。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都是因为采用了暴力沟通的方式,所以要与别人有良好的沟通,就需要时时刻刻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感受别人的感受需要,愿我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0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家人的沟通方式,结合生活,我觉得非暴力沟通就是和家人好好说话。以下是我对《非暴力沟通》第九章以后的内容总结。

  一、走出“应该这样”或“应该那样”的误区

  当我们期待别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时,就觉得别人应该要那样做,如果没有那样做,我们或许会指责他人。事实上,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也是在思想上对别人施加了暴力。

  经常,我们对对别人不满时,我们都把问题指向别人。就像爸爸不想陪伴孩子,我就使用一些不中听的语言去指责爸爸,而没有考虑到他的感受和需求。因为我觉得孩子爸爸平时都在忙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难得周末不用上班,就应该好好陪陪孩子,如果他没有拿出100%的热情去陪伴孩子,那他就失职了,就是个没有责任心的爸爸……

  晚上回到家,我对自己白天和孩子爸爸说话的态度进行了反思,重新梳理了一遍思路,才发现自己一开始就掉进了“就应该……”的误区。其实爸爸忙了一个星期的工作,难得周末可以在家放松一下,他想好好睡一觉满足一下自身的需求再正常不过了。后来跟爸爸交谈了此事,认同了他自身的需求,因为白天和他说话的态度不太好,向他道歉,也表明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们相互理解了对方,因此我也放下了心中的内疚。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用苛责的态度对待他人,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只有走出“应该这样”或“应该那样”的误区,我们才能宽恕他人以及宽恕自己。

  二、用“我选择做……”代替“我不得不做……”

  曾经,我也抱怨过生活,因为我不得不要做一个全职妈妈,我每天不得不要做饭给家人吃,觉得现在的事情和生活都是不得已的,我好像别无选择。

  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学习,我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现在的事情和生活都是不得已的吗?

  如果我不想做全职妈妈,我会去找一份工作吗?我会请一个保姆来照顾孩子吗?如果我不想做饭,为了孩子不挨饿,我会叫外卖或者去外面吃饭吗?如果我不想做家务,我会请一个钟点工帮忙做家务吗?

  我选择做这些事情,为家人付出的同时,家人也给予了我爱的回馈,让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一家人相互扶持、相互陪伴的幸福;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生命的美好……

  三、用“我在意你……”表明自己的观点。

  一天下午,大宝放学回来跟我说,以后放学时让我在离学校不是太远的地方等她,她说想自己单独走一段路程,想像隔壁哥哥一样有一天能自己独立上下学,我心里知道,这是大宝渴望独立的表现。我跟她说这要征求老师的意见,如果妈妈不在等候区接你,老师会不会同意?

  我跟大宝说,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和个子都比较小,放学时人太多容易拥挤,年龄小的孩子更容易被挤摔跤发生安全事故。老师和妈妈都很在意你的安全问题,以后妈妈得继续在等候区接你放学,等你长成隔壁哥哥那个年龄,更加懂得保护自己了,再让你自己单独上学放学,好吗?

  大宝知道我和老师都是为了她的安全考虑,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拒绝她的`请求,所以她也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建议。

  四、亲子沟通中,用表达感受来代替指责,真诚接受孩子的感激之情。

  我停下手中的活过去跟大宝说:“看看起床计划清单上还有哪些事情没完成的?抓紧时间去准备,我们十分钟之后就要出门了。”

  这时大宝有些生气地冲着我喊:“你没有给我装好米糊,我喝什么呢?”这时我看出来了,大宝已经习惯了我帮她装米糊,而且把这件事当成是我理所当然要为她做的事。

  我走近跟大宝说:“妈妈听到你用这样的语气跟妈妈说话,妈妈感到有些难过,我觉得你在责怪妈妈没有帮你装米糊,还有平时妈妈帮你装好米糊,是妈妈在帮助你,但不是妈妈必须要做的事,今天妈妈因为忙忘记了给你装米糊,但是妈妈不想因为这样被你责怪,平时妈妈帮助了你也希望得到你的感谢……

  大多数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感激和赞扬,但平时我们对别人的感激或赞扬又感到羞涩,认为自己做得好是应该的,做不好也要接受相应的责备,即使别人不责备自己,自己也会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感到自责。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才发现自己这种不敢大胆接受别人感激和赞扬的心态其实也是不够真诚的表现。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和家人沟通时,经常不经意间就使用了暴力的语言。我想把书中的理论一点一点地运用到生活中,通过不断练习,和家人相处时,尽量选择有爱的沟通方式,我也是我们和家人沟通时必需要学会的爱的语言密码。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1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家长“必读书目”中的一本。当初选择读这本书的时候是有目的:自己在跟孩子和家人沟通的时候,经常会不耐烦,“简单暴力”,希望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当然,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也是有怀疑的:从书的名字和封面简介,这本书似乎有畅销书的通病:花哨、夸张、情景架构,有自封“万灵药”之嫌。带着这两种心态读这本书,一章章读下来,发现收获其实还是蛮大的。

  作为快餐文化时期的作品,作者直接给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定式;表达观察——说出感受——感知需要——提出请求。正本书也是围绕着这个定式逐一分析讲解。和一般通俗心理学书相似,每一个讲解都是由小故事和小案例组成,读起来不累。读完以后,我试着把这个方法应用到现实,确实会减少“面红耳赤”的几率。这本书确乎不是万灵药,它可以促进自我和对他人的理解,促进内心与外界的和谐。慢慢地又发现,最大的收获是,作者告诉我一个很重要也是经常被我们忽略的观点:不要评价,要不带任何评价的观察,然后说出自己的观察。

  那么,对这本书的推荐我也无法带有任何评价了。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让我们学着认真倾听和观察。全心全意地观察体会自己或别人的信息和感受,然后不带任何评价的说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这本书会知道我们练习这做这些不带任何评价的观察倾,慢慢地说出中肯的理解。对他人和自己的理解是沟通的第一步。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别人或自己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就认为是不道德的或者是邪恶的。鲁斯贝本梅尔说过,“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因为你可能无所谓,因为我说‘这只是我的意见’”。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每章有大量习题,让我们练习区分自己是否客观不带评价地观察了事实。这些练习恰到好处,非常有效果。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二:让我们学着充分表达感受。这是平等的沟通,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这本书指导我们练习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评价。表达评判的是语言。人类语言是我满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长将人类分类。牙牙学语的孩童已经开始把人称作“好人”“坏人”,然后又正常或不正常,负责人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勤劳或懒惰,等等。我们从小就学着用评价的语言表达自己。不幸的是,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即便对自己,屈服于评价的压力,很可能使我们心存怨恨,并厌恶自己。“爱”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正视并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将冲突归咎于哪一方。当我们不在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理解我们的感受,内心会变得平和。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三:让我们学着说出具体需求。我们要认识到自己和别人需要什么,并准确表达出自己和别人的需要。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经常无视自己的需求,甚至认为这是可耻的。我们长期的教育告诉我们要“牺牲和忍耐”,而表达自己的`需求是“放纵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也往往是痛苦的根源。 寻找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不带主观评价和自责的说出需求才能更好的实现和谐的自我和与他人的交流。这本书指导我们练习准确地表达需求,而不是抱怨。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四:让我们学着表达感激和欣赏。赞扬是表达欣赏和感激的一种常见方式 。短期成功学和社会生活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会提倡用赞扬来促进沟通和交流,所谓“再多表扬也不过”,“好下属和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其实,赞扬并不总是有助于深化彼此的关系 ,一旦下属和孩子意识到赞扬的目的是为了操控他们,他们对于由衷的感激和欣赏也会心存疑虑。虽然赞扬有时会让人感到不自在,但绝大多数的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感激。 换一个角度 ,不把自己放在裁判的位置来表达感激和欣赏会更容易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对此,我们可以练习说出对方做出的对我们有益的行为,进而说出我们的那些需求得到了满足,然后表达出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既不自大,也不谦虚。

  现在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年轻人与年长人之间有“代沟”,上级与下级有“阶层”,还有地域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宗教差异等等,等等。差异无处不在,沟通却不能逃避。每个人都是带有自己的背景来看待周围事物的。把既有的评价附加与和他人的沟通中,就很难完全理解别人。不评价不代表没主见,而恰恰是要充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需求,而让对方没有逼迫之感。

  确切的说,这不是一本解决问题的书,所以,很难把这本书推荐给希望在别人沟通中顺利实现目的的人,这也不是沟通。这更像一本引导我们体谅别人体谅自己,实现内心和外界和谐的书。这是一本提倡避免伤害的书,提倡在沟通中融入爱,体谅和平等。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2

  尊重和合作,我总是习惯性命令小褚,当她达不到我心里的期望时,我会觉得这孩子没出息,不合作,我觉得我自己是书中的“控制型育儿方式”,看完这一章节,我觉得自己是否该放下自己的脾气,多跟小褚沟通,不是命令而是合作,多关心她真正的需要,和她一起成长。自我的需要也很重要,我们不能装伟大,“我为了你放弃了自己,放弃了一切”,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有压力,自己也会暴躁易怒,学会尊重孩子,更要学会尊重自己,愿自己做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和小褚一起成长。

  这半年来因为自己的事已经很久没有和小褚深入聊天了,哪怕只是抱抱她,除了机械式地送她上学,上课,都自认为她长大了,可以独立了。看着身旁熟睡的孩子,思绪万千……不知道自己错过了这半年小褚的哪些成长的因素。

  贴标签,攀比,挑剔,我经常这样苛责小褚,“你真笨”,这是我老说她的,后来我发现当她和她妹妹在一起的时候,因为我的强化,她竟然真的觉得自己笨了,做事畏手畏脚的。我觉得我需要改变,从内心深处了解她真正的需要,和她好好交流沟通,趁她还小,多陪陪她,哪怕只是和她手拉手一起散个步……

  觉得自己应该每天花点时间明确自己的育儿目标,是替小褚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让她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把我认为对的东西不经沟通地强加给她,还是学会沟通,用行动去引导她健康成长?

  书中练习一中“我希望和孩子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我的回答是“朋友,愿意和我交心的朋友。”怎么能让她愿意呢?沟通,行动,鼓励孩子学会自己做选择,也许未必正确,但至少得有信心对自己做出选择。

  孩子需要倾听和理解,要看到行为背后的需要,有点羞愧。在小褚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比较苛责,和家里亲戚的孩子在一起,发生矛盾,无论对错,我都是训她,因为觉得她是自己的孩子,现在想想“她会不会以后及时是对的也不敢和他人争辩”。互相倾听与理解,是我在和我母亲的相处过程中缺失的,她总是强加她的想法给我,而不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在和小褚的相处中,只要不触及我的原则,我更希望我们是朋友,她可以把她最真实的感受与我分享,真正的需要告知于我。

  我们可能一直看重孩子身体上的安全感,别磕着碰着,别受伤,别生病,而忽略了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上个周末休息在家,把她学习的桌子上搞得全是玩具,没有收拾,我看见了,一头恼火,让她收拾,她嘀咕了一下,我一下就火了,把她桌上的玩具找个垃圾袋全扔了,她一下哭了,我也没管她,自己到客厅坐着了。等我情绪稳定下来了我就到房间看她,看她把垃圾袋里玩具都拿出来收拾好了,一个人战战兢兢得坐在书桌前,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失控了,我的粗暴让她害怕,让她对这世界没有安全感。看了这第三把钥匙,我要学会换到孩子角度去看问题,“也许她只是玩忘记收拾了呢?”“也许我好好和她沟通,她就会收拾干净呢?”我要努力创建一个安稳和谐的环境,让她身心放松,好好享受她这个年龄应该享受的。

  第四把钥匙,有时确实这样,孩子对我生活的引领甚至超出了我对她的,她会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抱抱我,给我写封信,给我不停地说话,有时我会觉得自己很幸福,有时我会觉得她很烦。我觉得我的孩子是个强有力的给予者,热情(我常打击她爱管闲事),我觉得理所当然的一些东西,看了这,我觉得我很惭愧,给予是相互的,我应该在坦然接受孩子的给予的同时反省自己,从中有所学习。

  第五把钥匙,使用尊重的语言,小褚长这么大,我用过最恶毒的语言刺激过她,讲完我就后悔,我是疯了吗?从那之后我就很注意,在我情绪失控的时候我就会保持沉默,或者冷静下来内心问问自己真正需要表达的是什么?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长颈鹿语言”我觉得是很必须的,和任何人沟通都这样,我不能强加我的主观判断在里面,我只陈述事实,然后再联结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样的沟通才平等有效。

  第六把钥匙,在成长中学习,孩子的成长是如此之快,我们确实无法什么事都做好应付的`准备,和孩子一起,沟通商量进而做出决定,这是一种互相尊重,更是共同成长。我们要学会做一些选择,不能惧怕,这样不行,别沮丧,至少它是一次经历,会为你的成功总结经验的。

  第七把钥匙,让你的家成为“无错区”,需要每个家庭成员换位思考,善意思考,互相照顾彼此的需要,学会表扬与赞美,而不是批评与指责,学会沟通合作,让家庭关系更和谐,让家真的成为孩子和家人心之向往的地方。

  觉得认识师傅认识晚了,也许早半年看这本书,我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我一直就是“豺狗语言”,用自己的选择来对待亲人,自认为的为所有人好,远离了彼此内心的联结,心与心的交流。这样做,自己累,也失去了很多,心里有很多感受,但却词穷……

  故事分享,分享的是故事,折射得不也是我们,如何和孩子共成长,让家庭更和睦,我想我得花很长时间去学习,去实践。看完这本书,我感触很深的几个词“纯粹”,“联结”,“倾听”,“控制”。纯粹得爱亲人,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学会联结,学会沟通,倾听别人,倾听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记住“暂停键”,记住长颈鹿语言,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改变自己,让孩子和自己更近。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3

  我的两个孩子我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教育着,老大是控制型育儿方式,“你一定的”,“你必须要”,“你应该要”,我对他总是以命令的口吻,孩子基乎没有选择的权利,更少有会被征询解决关于孩子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意见。记得十年前我送他去幼儿园,我一边骑车一边教他背着唐诗,我不厌其烦的教了他好几遍,他都背不熟,我气的停下自行车,把他抱下来,对他说这么笨我不要你了,还没等儿子缓过神来我就骑着车就跑,孩子抓起路边的草跟在我面边追边哭着喊坏妈妈,用草砸我。还有很多很多我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事,没有商量余地,就因我的强迫把原本倔犟、有个性的儿子被我折磨的没有主见,做事比较忧郁的小伙子。过去的无法挽回,希望自已能抓住小老大的青春期好好来一场赋权型方式的教育。师傅请给我力量吧!

  在亲子沟通中我的做法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倾听上做的不尽人意,一次次把孩子的能量挡了回去,还经常给孩子贴标签、责备和下命令,对孩子不信任。经常嘴里喊着爱孩子的口号,一切都为孩子好,但做出的事和说出来的话并非能让孩子接受,更多的是伤害,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多花点时间自我反省,用橡皮擦把我的过去擦掉,确定养儿育女的目标,与孩子多交流、多倾听孩子想法,多赞美,减少冲突,增强合作,给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家庭育儿就如马拉松,希望等孩子长大之后,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信心,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的人。

  丫头是个顺毛勒的孩子,在幼儿园就有了自己的目标,老师总喊她小精灵,丫头也很坚强自信,困难前面从不畏惧,总是对自己说我行的,我一定行。今天的丫头,离不开师大附幼的启蒙教育,激励孩子奉献的天性,给予孩子的欢声笑语,同时来自我们的小家庭,因有哥哥在前的摸路,所以我和先生基本上遇事会和孩子很好的沟通,尽量做到既不惩罚也不姑息,用充满尊重赏式的'养育方式,希望能让孩子获得最好的成长。

  以前经常听年长的人说“生儿容易、养儿难,”我对这个难字并非有太多的理解,但随着孩子逐渐成长才方知这个难的字的苦,它不仅是养儿的经济生活压力所带来难,更是来自教育孩子中的难,孩子是每个家庭的重心和希望,谁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特別读到“长劲鹿的语言、倾听、和没有评判的观察能力中,自我反省能做到的少知又少,这样怎么能让孩子有主动力和安全感呢?希望自己从我做起,第一步就是打开与孩子的对交流的心门

  以前对于老大,我总是带着情绪进入与孩子的“战区”,心烦意乱、生气或者高嗓门、争论、责骂以及冷战时有在发生着,一直以来的无效做法,换来得是孩子的惊慌、害怕,迷茫。我呢?为孩子也整天忙碌着,同时也为孩子这个没弄好,那个没弄好而经常失眠、发愁,心率焦脆也影响自己的心情,自从师傅把我引进了家庭教育的课堂,看书,写心得……渐渐地我感觉到在与孩子的交谈中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相互尊重理解后彼此也很愉悦,但有时还会有冲突时,希望自已再接再把“战区”慢慢形成“无错区”,使自己在进步的同时也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在长颈鹿语言与豺狗语言两者中,我时常会用豺狗语言方式对待我家小老大,拒绝选择:你非得……你不能……,下命令:你要是不按我说的做,你会后悔的!导致现在我家小老大的依赖思想比较重……是人做事都会有错,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长颈鹿语言打通了我的神精与血脉,就像师傅所说的那样,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处于地板位置,只要你想学,用心去学,肯定会一步步提升自己,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就如地板位置,我要把所学,所闻的用在实际生活中去以真诚、悲悯和相互尊重来面对小老大,只要自有颗上进的恒心,一切都不会晚。

  丰盈生命之体验,如何去化解家庭中与孩子的矛盾冲突的发生,特别是读到每日提醒中的“每日提醒纸条”受益匪浅,值得我去和孩子共同制定计划表格,然后贴在最显眼的地方,相互监督,同时也时刻提自己以身作则,想要改变孩子,得要自己先进步,关于书中所读家庭会议,我家以前也开过家庭会议,虽说民主制,结果还强制告知型,凡事都是我和先生说了算,望以后的家庭会议能做到真实的民主,给孩子一份真挚和自由的发言权,让孩子体会到家的相互尊重与理解,感受家庭的安全感。

  分享了“无错区”故事后,深感触动,今天我只是轻轻喊小老大帮我去店里拿下东西,原本带着不指望和小老大边做边不情愿的发唠叨的心理准备,但出乎意料回答“好的、妈妈”随即妹妹说哥哥我陪你一起去拿,兄妹俩手牵手地走了,望着俩个孩子的背景我心中美滋了好久,(以前喊小老大干活总要喊几遍,)感恩师傅把我领进了“觉然之家”之门,让我有机会学到了很多很多,非暴力沟通课程给了我具体的技能,虽然孩子现在只是微微的变化,而我已不在用贴标签和命令式的方式与孩子交谈了,希我能很好的利用全然接纳的力量和倾听式建立并深化跟孩子的联结,促使我的小家庭每位成员都有快乐成长的足迹。相信明天会更好!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4

  这周我们读的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五章到第八章,感受的根源、请求帮助、用全身心的倾听以及倾听的力量。当我看到难以承受的痛苦,感觉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着,特别是针对于我们女性朋友们,往往把照顾他人当做最高职责,却会忽视个人的需要。

  在讲解里面的案例时,不由的想到生活中的自己。小时候家里穷,想要的东西只要一开口便会遭到反对或者各种理由搪塞你,渐渐地就不再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包括现在结婚了,也是如此。看到情人节别人收到玫瑰花,回到家只会生闷气,没好气的针对老公,情绪就会波动。看到孩子没有达到自己心里想要的,也会莫名其妙的对孩子吼几声,所以让自己成为“情感的奴隶”。

  老公喜欢打游戏,即便孩子写作业,他只会沉浸在游戏中,把游戏声音放大。每次下班回到家看到这个现象,就会有无名火涌上头,不管孩子,不做家务,越想越气之下,便是大发雷霆的对他说:“天天只会打游戏,打游戏。”而他看到我这样,跟没看到一样,继续玩,所以这样的争吵就会变得越来越多。现在我看了《非暴力沟通》以后,说话的语气和情绪慢慢都会缓和一下,边试着表达内心的想法,让他知道我的需要。便会对他说:“我建议你把游戏声音关小点儿,这样宝宝注意力才会集中起来写作业,不容易跑神。”意想不到的是他真的会那样做,现在打游戏都会关掉声音,这真的让我感到意外,回到家后有种愉悦的心情!

  这让我明白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是多么的痛苦!直接说出来,还会获得对方的积极回应,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5

  书中说:“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好好爱自己,这真的很重要!

  记得去年有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线上的时间管理践行社群,每天有五项打卡项目,我要求自己必须每天完成,再加上自己每天要练字一小段,还要百词斩背单词,还有其他一些要学的课程,另外自己也要上班工作,每一天的生活都安排的满满当当,感觉做完这件事永远有下一件事在等着我!连女儿都说:“妈妈,你怎么每天忙的'一点娱乐的时间都没有?!”

  说实在话,看着自己好像每天都过的很充实,但其实忙忙碌碌下来,最后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我的内心依然很焦虑很迷茫,总觉得这个是我应该要做的,那个也是我必须去做的,结果把自己搞的好累,而且还看不到成果!静下心来,我好好反思: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自己这么忙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我是不是一直走在通往追求的路上?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多听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我发现有些事情我真的可以选择不做,做了也没有太大意义,有些也不是我的爱好,会让我觉得很有压力等等。思量再三,我最终决定退出坚持了三个多月的践行社群,平常只保留了两三项自己喜欢的来做。

  说真的,退出后我觉得自己松了一大口气,当我不再把想做的事情当成任务来完成时,我发现自己更容易享受其中,也得益于其中,比如运动,比如阅读,偶尔写写自己的心情日记。

  好好爱自己!不苛求,少自责,用心去了解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主动根据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我们想过的生活,生活终将越来越美好!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6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提升沟通能力的书籍。它的亮点在于:挖掘语言背后蕴含的情感和需要。最重要的是,作者让我明白了沟通的目的,是让爱融入生活。书中包含了非暴力沟通的意义、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技巧、如何学会倾听和如何表达愤怒和感激这4个方面。

  首先,要能够区分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明白暴力沟通的危害所在,进而了解非暴力沟通的益处。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提升沟通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它提醒我们关注彼此的感受和需要,鼓励倾听自己和他人,进而达到双赢的沟通效果。

  其次,非暴力沟通有四个技巧。使用基于观察结果的评论、体会和表达感受、找到对话双方需要和正确地表达请求,熟练运用这四个要素,就可以有效地提升沟通效率。

  此外,学会倾听也是非暴力沟通的`重要内容。倾听分为两方面,倾听他人和倾听自己。倾听他人要求我们放下成见,保持对说话者的关注,全心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在适当的时候给出反馈。倾听自己则有助于我们平息内心的冲突,给自己更多的关爱。

  最后,了解了如何表达愤怒和感激。在表达愤怒前,我们要先了解愤怒的根源。要明确愤怒的根源,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表达愤怒的时候,我们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再进一步理性地发觉自身需求,最后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而表达感激的时候,我们要摆正出发点,要表达真正的感激,而不是听起来别有用心的感激。在表达时,尽可能地突出一些细节,因为这样更有助于发挥感激的力量。

  希望这本书能给你带来启发。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7

  我已26岁,这样的人生,好像很好,又好像很糟糕。但没有关系越努力越幸运。曾经,这个城市的每一天都让我灰头土脸,所以今后的日子我想遇到一个能让沙漠里开出蔷薇花来的人。三观一致,能谈得来,能为对方着想,能在一起一辈子。祝福你,但我更祝福自己。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世上任何事摊开了讲都透着一股悲凉,就像生离比死别更可怕,就像想你这件事,躲得过昏暗的夜躲不过四下无人的街。啤酒瓶,黑眼圈,吐不圆的烟圈,甚至冰冷的半张床,让我无数次泣不成声。但清醒的时候我又质问自己,谁离了谁会过不了?并没有。所以,再见了,不是你不值得留恋,而是余生,我想要让自己活得精致一些,祝福你,但我更祝福自己。

  今晚的雨下的`很大很大,因为周围静得让人头皮发麻,昏暗的灯光微醺了我的眼,嘴里泛苦的冰啤酒让我更渴望遇到一个能给我打伞的人。摸索着手机放上几首老歌矫情一下,每句似懂非懂的歌词里,总觉得写的是我自己,即使不知道哪里相似,但每句歌词都像在刻画我的过去我好像有些醉,但又特别清醒。醉在小王子拿着玫瑰走向我,又清醒的知道盖世英雄架着七彩祥云远去。但这一次我没有很难过,因为闺蜜告诉我,我的齐天大圣还在后面,你是别人的齐天大圣。经过镜子的时候,给了自己一个由衷的笑,我想,我今晚才真的从心里释怀,你好好陪她,我四海为家,我这么一个开朗又酷酷的人。祝福你,但我更祝福自己。

  我爱的人不是我的爱人!后来我知道对的人就是,一个你和他在一起,可以舒舒服服做自己的人。我想遇上这么一个人,所以这次我要自私一点,我要用全部的幸运祝福自己。爱自己,爱生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8

  第一次捧起这本书是因为参加了后亭、民主、东唐和沙四这四个村委共同主办的读书会。也是因为我在育儿的路上遇到了困难,促使我捧起了这本书。

  在我没有读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语言也会存在暴力,由于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肤浅地认为只有行动才是暴力的行为,从来都不知道生活中我们的语言也存在暴力。

  捧起书抽空把它完整读完历经了一个月,可能是外国语言翻译过来的,自己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同时也跟着书友们在线上共读,每个参与共读的书友们都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还有线下课的交流,带读老师的耐心引导,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怎样把非暴力沟通运用到生活中去。

  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感受,是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前在教育小孩的时候只会指责、否定、说教甚至打骂,从来没有想过原来是自己的感受没有清楚地表达出来,更没有说出具体的请求,让他们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就是一种暴力的行为。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学会使用爱的语言、换位思考和有同理心,让自己平和地跟他们沟通,学会用语言表达我们的爱。

  倾听的力量也不可小看,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也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帮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变得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就是观察而非评论,表达自身的感受并善于说出内心最真实的需要,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而非命令。这只是我读后的一点点感想,当然想要将它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还是需要我们刻意地练习和多次细细品读。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书!(梁莲)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9

  这本书由老师推荐的,其实我也只是看了序言和一则故事,但是却觉得格外值得阅读。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写的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说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希望在与他人接触时受到伤害;同时当今的社会关系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常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他人做出评判以此来确认他人是否值得信任;另外出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缺陷,在沟通时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可能在沟通中改变甚至缺失。以上的原因导致与人有效的进行沟通常常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非暴力沟通是增加与人沟通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就拿我之前经历的一件事情来说吧:学校组织了研学旅行,要出发时发现名单上并未出现我的名字,我焦急的有点烦躁,负责人让我打电话联系老师,可我联系老师时,语气既不尊重又处处展现着“暴力”,可老师那时的声音听起来明显是被我吵醒,可我依旧得理不饶人,老师也依旧耐心指导我,帮助我。在我终于如愿以偿后,我才反应过来,自己当初的行为多么的不好,我就得老师和我说的一句话:“以后遇事要冷静点。”确实,我是个不太能冷静下来的人,我也后悔了,我为什么不能冷静坦然地去处理问题,为什么要对他人使用“语言暴力”,我很懊悔,倘若当时我可以理智一些,不使用“语言暴力”,那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

  《非暴力沟通》确实是一本值得我们仔细阅读的书,用非暴力来让爱融入世界。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0

  非暴力沟通专注于四个方面:观察、表达观察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告知具体的请求。很多时候我们的话语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十之八九是因为我们表达的方式不对。如果你从说第一句话开始就加上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情绪,对方很可能不愿意对你打开心扉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区分评论和观察。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很有可能获得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比较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

  学会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在安慰他人或提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需要的。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但是”“可是”这类的词。如果谈话偏离主题或者让很多人感到无聊,可以打断讲话人,因为讲话的人可能也感到非常无聊。没有人想自己讲的话被当作负担,比起假装在听直接打断更好。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尽量避免对自己说“应该”,对已经发生的事使用“应该”这个词,只会加重自责。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如果感到自责,就专注于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这样我们就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愤怒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一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A、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别做。

  B、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C、体会自己的需要。

  D、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合老师和新手妈妈读,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时,如何控制情绪理性沟通,需要慢慢学习。当然,也很适合用来处理人际关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1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沟通非常常见,人们经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进行评判,一味的比较,威胁他人,以不得不为幌子来回避责任,造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痛苦。

  最近读了一本书,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书中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教导我们如何避免出口成伤。

  第一步是观察,讲事实而非评论。“你根本不照顾这个家庭”比“你一周有五天都晚上十一点才回家”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反弹,让沟通失控。基于事实的沟通是尊重,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感受,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现在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们感受到生气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此时不该用责备自己或他人的形式来宣泄不满,这对解决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什么帮助。最后说出请求,明确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更利于直面解决问题。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在生气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将错误归结给他人,这种无谓的发泄并不利于解决问题,有时候发泄完还会有自责情绪,让生活更糟糕。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可以试试在今后的沟通中用到“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步法,在情绪爆发前给理智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通过对这《非暴力沟通》一书的.阅读,我在慢慢改善自己与其人的沟通方式,对于与其他人在沟通中出现的一些暴力沟通,也能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并且及时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和坚定,学会感恩,学会爱自己。非暴力沟通,需要时间来践行。要把非暴力沟通作为工作、生活中的一项修炼坚持下来,做一个平和的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2

  在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后,我经常会回忆起我初中阶段的生活,书中讲了有一些懂得“非暴力沟通”说话方式的老师,那些同学是幸运的。非常遗憾,我在初中时遇到的这位老师,他和同学们沟通的方式几乎都是暴力的,不光有语言暴力,还有肢体暴力。

  这位男老师脾气很暴躁,尤其喜欢体罚学生,男同学女同学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体罚,同学们犯的错,无外乎就是考试没考好或者上学迟到。记得一位男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被他拳打脚踢,口吐白沫,最后休学了。想想那时我们的小心灵得多害怕,得受到多大的摧残啊!记得有些同学大胆的和老师说,能不能体罚时不要让学生们看到,老师说:“不行,要不怎么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在我们小时候,家长都不大管我们的学习,也不会太关心我们在学校的情况,估计家长都想像不到我们在学校就是待宰的羔羊,这位男同学受到如此重的体罚也没见家长找到学校。女生体罚轻一些,考试达不到目标的被打手心是常有的事。

  同学中犯最大的错估计就是早恋了,而受到的`惩罚就带有侮辱性了。男同学被带到操场揍一顿,女同学被罚在学校跑操时让她站操场边,全校的师生都看见了,每个跑操的人都会问那个女生为什么站在那里,然后就会有人告诉他,因为早恋(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可想而知,最后两位同学双双退学了。

  感觉那时候同学们和老师之间是没有沟通的,每天努力学习不是因为爱学习,而是因为害怕老师。后来毕业以后,同学们交流起来,都说恨死了那位老师,那本该美好的少年时光就毁在这位老师的手里。那时我们都巴不得赶紧毕业,脱离魔掌。

  看了这本书后,真是浮想联翩。推己及人,希望自己对孩子对他人,都能做到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交流。学习,一直在路上。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3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听过让自己不舒服的耳语,也经历过让自己内心痛苦的沟通过程。在我看来,不一定是当面的谩骂以及嘲讽才算得上暴力,虽然那些难听的话语只是一瞬间的冲击,那些隐性的暴力语言,却给心灵带来长久的伤害。

  我想这些所谓的“暴力”在孩子心里会种下怎样的种子如果说我们阅读了很多关于暴力的书籍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辞,在交流过程中能感受到自己带给对方的舒适以及礼貌的话,但不妨回过头想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孩子因为老师或者家长在他年幼时对他的否定和批评而将他那颗面对世界好奇的心灵扼杀在摇篮里。

  很多时候成长只是一瞬间的事。在家庭成长中,我很感激他们,尽管我们曾经用多么令对方痛心的方式去证明我们对对方的爱,但是我从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理解与表达爱。在阅读完书中前两个章节时,我发现要不使用暴力,也要掌握一些方法的。例如:“你真的懂我吗?”“你不懂我”其实“懂”这个字眼,是需要双方的努力,若只有一方的'努力,那么所做的都是无用功。

  在东方父母的教育中,大多都是他律他制。父母制定了这个规则,孩子就要符合他们的规律,这叫做让孩子从小围着父母的意志转。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有隔阂,问题大多都是来源于父母本身。他们往往会觉得:“你是我的孩子,你什么事都要听我的,因为我是过来人,不会害你的。”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常常用命令的语气让我们去达到他们心里的那个预期。书中写到,一位母亲对正值青春期的儿子说:“你应该将电视机旁边的脏袜子洗了”若他把那句用命令的语气换成“我希望或者你愿意将电视机旁边的袜子洗了”这样会出乎意料的达到你所期待的有效沟通的结果。

  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刚开始以为这本书是讲说话的技巧,读完才意识到,沟通的本质不是在于如何去说,而是语言背后的思维,如何去想,如何去体会自己和对方的感受。简单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换位思考。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4

  这是一篇迟到了两天的心得,在这之前,我看了《非暴力沟通》的第十章,这之后我的脑子里一直在回忆,在思考,为什么人会用语言或者行为暴力来解决问题,发泄情绪?在一个人出于情绪的边缘时,什么才会遏制这种暴躁?暴力的情绪发泄方法有多大的危害?

  第十章,我记得提到一个人之所以会用暴力解决情绪问题是因为,发生事情之后总是从别人身上寻找原因,不去关心自己的内心需要。我忽然想起来,在家庭环境中,暴力的沟通对个人以及对孩子的影响。

  过去的半年,我们不大不小,置办了一套小房子,买了一辆低端车,而在这段时间我在忙着事业编考试,老公工作并不稳定,还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处处要钱,经济可想而知。这半年我们的信用卡几乎因为车贷,学费,装修……等等经济原因造成欠款好几万的现状。我们都不是心大的人,五六万早就让我们活得压力山大,不堪重负了,我们俩更是处于崩溃的边缘。后来,因为这些压力老公情绪很大,稍不顺心就会吼,我本来就是一直压抑的状态,根本受不了他的暴脾气,于是我们经常吵架,每次吵架不管孩子在不在身边,他也不考虑这些后果。我生气就是因为他不关注孩子的感受,不理解孩子的需要,不分场合的说摔就摔,说吼就吼。

  有一天我爆发了,在他过年返回公司的时候,我要求离婚,不让他走了,孩子我留给他,他只要不认错,我就把孩子扔给他妈妈或者我直接放家里,你不管我也不管,你觉得你厉害,我也不是一个没用的人,只要他出门一步,我也出门,直到他认识到,自己的暴脾气对我造成的伤害,以及这个家这个孩子失去妈妈之后他几乎一无所有。那一刻,我害了女儿,孩子哭,拉着妈妈不让妈妈走,可是我明明知道,如果我不这么做,她爸爸永远不清醒,要不然是她妈妈这辈子就这么忍受要不然就是以后我们俩动不动吵架影响她更深刻。与其让这些痛无限的`绵延不如让他此时就完全暴露。

  这种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是很深的,那天,我闺女听到一首歌歌词中有一句“爸爸和妈妈我们从来不吵架”她跑到洗手间告诉我,“妈妈,你听到了吗?人家爸爸妈妈从来不吵,你和爸爸也不能吵架……”一个五岁的孩子,脑子里总是装着当时爸爸妈妈吵架的画面,这是有多残忍。

  读了第十章,我内心不是考虑我每次情绪不佳时我的感受,而是我们身边的人,他们的感受,无缘无故却要为你的不开心买单,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感受,内心一直恐惧和不安。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5

  在我经历过很多次无法正常与人交流后,我看到了推荐《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视频,出于好奇,也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我开始阅读起了这本书。之后我便发现我出现了很多沟通误区,就如同发现了沟通的新大陆。原来沟通不是朋友诉苦难过时,盲目安慰,一味比惨等等、对于自己看到的事物进行自我认为的道德批判,回避责任等等。

  一开始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很好奇为什么叫非暴力沟通,了解后才知道导致暴力沟通的主要原因是:你的表达方式忽视了对方的感受,或者对方的表达方式忽视了你的感受。所以沟通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请求,同时聆听别人的需要和请求,而在表达之前是需要更多的观察,而表达时尽量要以具体事实为主。非暴力沟通其实就是四句话:第一,说出你观察到的事实;第二,表达出你的'感受;第三,说明你的需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第四,提出一个清晰明确的请求。

  举个例子:母亲对儿子说:“我发现这一周有五天你都是十一点以后到家,而且身上有一股酒味。我特别的难过,因为我希望你不用为了工作如此辛苦。我希望你以后能每周有三天的时候是八点之前回来和我一起吃晚饭的。”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确实一件麻烦事。因为我们很容易把想法和感受,请求和命令混为一谈,不知道怎么表达是最重要的问题。这本书拿出很多例子说明,甚至给出了一套合理的公式。对于练习非暴力沟通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例子是在我看来很难处理的问题上,作者通过不带情绪的聆听,说出认真观察到的事实,说明对方的需要,最后再提出请求,一步步的引导对方去表达,让自己更了解问题的源头,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而当自己情绪无法控制,别人又急切与自己交流,或者让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让自己处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或者直接告诉别人我们现在的情况,让别人知道了解,而不是一味地发火。

  我很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因为会说话不代表会沟通,不然怎么会有人聊着聊着就突然吵了起来,冷漠,猜疑,无止境的争吵……就成了人们交流的一堵墙,而非暴力沟通就能打破这种墙。对于我来说沟通不是口才好,而是从别人的语言、眼睛和肢体语言里,感受到他感受的东西。即使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做到知人所感。

  如果你也觉得沟通成了你生活中的障碍,不如试试看看这本书吧。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6

  由于时间紧迫,对于非暴力沟通只能做到浅尝辄止。虽然只是随机选读了一部分章节,也不乏有所收获。

  我耐性不好,在倾听这一方面表现差强人意,所以我选读的这部分就是关于倾听的。我赞同书上很多观点,也能理解,我们在倾听别人时,需要认真并放下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们对他人表现出的一份尊重和真诚,不然,我们将辜负了他人对我们倾诉的信任。

  用心倾听他人的苦痛不容易,如果我们内心不够强大,则受到他人负面情绪的影响。对此,我不禁想到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看来做一名心理咨询师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和素养,更需要一颗强大的宽容的心灵。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舒服。这句话浅显易懂,却是我们容易忽视和做的不恰当的一种行为。

  我想,大多数倾诉的人都会经历过这种感受吧,虽然得到了朋友的关怀,但是却感觉不到满足感,好像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挺苦闷的;对于倾听者来说,发觉自己的关怀没有起到作用,也会有或多或少的挫败感吧。在看到一些建议性的例句,我发现,那些话语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也不好意思说出口,更像是在影视上听到的台词,由此可见,我们是不善表达的。

  书中不仅阐述理论知识,更是举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例这些举例具有代表性又切实,便于人们的理论理解,也能与人们产生心灵的共鸣。在这些举例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则是一对关系紧张的夫妻之间对话,妻子指责丈夫不好好听她讲话,丈夫不以为然。

  他们两个人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考虑的问题重点不同,以至于交流目的没有达到,反而适得其反,造成双方失望关系紧张。通过作者在中调解,双方都意识到对方对自己的需要,两人都得到了理解和接纳,关系自然也得到了好转。文章中说这段是对他人反馈,我想到在管理学上学到的信息传递的反馈,反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时,我们无法顾及他人的感觉和需要,自然也不能给予倾诉者想要的东西,这时,为了不让双方都感觉不舒服,我们需要及时告诉他们我们也处于痛苦中。虽然不至于让他人反过来安慰自己,但自己一定要重视起来自己的感觉,自我调节,自我排解。

  我们继续读下去这本书,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7

  在老师的推荐下,通过闲暇时间阅读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非暴力沟通》

  这本书,作者本身也是一个极度敏锐又极度具有同理心的人。通过卢森堡博士独创的沟通交流模式,结合我的个人班级管理经验,深感认同,下面就交流模式中的观察和感受谈下看法。日常班级管理中,通过相互间的沟通,师生得以意见交流、才可以联络感情、化解误会、团结班级中的力量,进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发挥潜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森堡博士看来,有四个原因使我们的日常交流,容易演变成暴力行为,这四个原因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这就提醒我们在交流中如何避免暴力交流。

  首先,是观察,客观地说出观察到的事实。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提出: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重点是区分“观察”与“评论”,平时在表达我们对于学生的观察时,会不自主的带有评论性的词汇。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学生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第二,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清楚地向学生表达感受,从而是沟通交流变得顺畅。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想要了解一个学生的感受不容易,这常常是一个很艰苦的探索过程,中间还会有曲折。因此,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即使有较大的把握,话也不要说得太满,而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就立刻调整自己的想法,不可固执。有时候种种证据都能证明确实是这么回事,事后却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多次。世界是复杂的,学生的心灵是复杂的,万不可简单从事。这也说明了做研究型教师的`困难。你想研究问题,实际上就是给自己增添了问题,反倒是你不去研究,我横竖就这一套办法应对,反而比较省心省力,眼前成效可能倒更明显。学校里研究型教师较少,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如果坚持下去,几年以后就看出与其他老师的差别来了,不是眼前“业绩”的差别,而是素质的差别。

  我认为非暴力沟通给我们德育工作者的启发是: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作为班主任要倾向于倾听,培育对学生的尊重与爱,使师生情意相通,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通用2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相关文章:

非暴力沟通心得11-05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11-24

非暴力沟通心得(精选24篇)11-28

非暴力沟通心得15篇02-09

非暴力沟通心得体会09-15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03-22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4-28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1-23

非暴力沟通心得体会(精选12篇)11-03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精选20篇)08-31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通用27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通用27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 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 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 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 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 甚至比肉体 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 漠、隔膜、敌视。

  《非暴力沟通》中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 式, 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 能使人们情意相通, 和谐相处, 这就是 “非 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 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 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马歇尔提出了 NVC。他指出, “NVC 的基础是一些沟通方式——即 使在逆境中,它们也有助于人保持人性。NVC 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 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们已有的知识 ——关于什么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以及帮助我们活出这一点。” 就像作者在书中写的:非暴力沟通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 都有悠久的历史。

  书里面没有学究式的细说这历史是如何传承的, 从作者书中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悟他的博大精深和厚积薄发。

  有些人对这种沟通方式有些人觉得不以为然,和那种强调推销, 强调话术,强调控制的理念比起来软绵绵的。那我想说,你好好用用 这种方式,再作比较。什么理论都要回归到实践的检验中。

  我觉得非暴力沟通很强大,这种沟通方式的观察,感受,需要, 请求这四个要素,不管是用于倾听,还是用于表达。这四个过程可以 概括为两大步,也是催眠中的两个大原则:跟随和引导。观察和感受 属于跟随,需要和请求属于引导。在这种方式下,我们的心就变得无 比的平静和顺从。

  很多厉害的沟通高手, 比如心理咨询师, 谈判专家, 催眠师日用而不知。书里讲到的这种沟通模式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有 哗然大悟的一种感觉。对于咨询过程中的问答,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指 导的书籍,看的有关书籍要不讲的事无巨细,显得杂乱无章,要不就 笼统的让人不着边际。而这本书让我醍醐灌顶,对以前的有关知识上 下贯通,把前两者系统起来了。

  这本书讲的'那种沟通方式,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客观冷静,让心 与心之间的距离更近。会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对方的需要,感受到 对方的爱。会让我们彼此消除误会,化解敌意,让我们相互包容和接 纳,互助和友爱。

  当初把《非暴力沟通》列在自己的阅读书单里的时候,是希望它能帮助自己更理性、更平静地和孩子沟通(熊孩子总会有让我们抓狂的时候,你懂的)。而在阅读品味的过程中,在和大家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或者说收获最大的部分,却是——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去倾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更深地和自己的内在联结。感谢远在深圳的旭欣(非暴力沟通分享者与实践者,CNVC认证培训师候选人)参与我们的线上读书会,带领我们对非暴力沟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感谢非暴力沟通,让我可以更好地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粗略翻看这本书的人,可能会觉得按照这四要素讲话,有点儿咬文嚼字的机械味儿。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书中提醒大家“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这四个要素中,我觉得发现自己感受背后的需要是最难的。我们之所以会有某种情绪感受,那是因为我们的某种需要没能得到满足,例如害怕是因为我们需要安全感,孤独是需要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愤怒是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去觉察自己情绪感受背后的需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些需要代表了我们心灵深处的价值观。而正是这些价值观,界定了你的人格!了解自己的需要,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也能通过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看到冰山一角之下隐藏得更深的我,这样我们就能够更诚实地表达自己,于是我们的需要才更有可能被满足。

  一边阅读,我也一边通过实践去体会。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我会试着去倾听自己身体的感受,然后试着去探寻这种感受背后的需要是什么。有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不过旭欣的引导,让我很受启发:“想想如果事情按照你希望的发展,会是怎样”,“奢侈一点儿,最美好的情况会是怎样”,“那样你会是怎样的感受”,“那样的感受是因为自己什么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那样做,那是在满足自己怎样的需要”……顺着这些问题,我一步一步走近自己的内在,和自己的感受、需要建立起联结,这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入,更清晰的认识,让我更加接纳自己的情绪,更加地平静和从容。

  不要奢望运用非暴力沟通去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结”。书里的这句话,时刻提醒着自己,去倾听让人抓狂的孩子对爱的渴求,去倾听指责的爱人对理解的需要,去倾听唠叨的父母心中的关切,同时也倾听自己内心的感受,去觉察自己内心的需求,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带评论、指责、强迫、威胁,看见真实的对方,也看见真实的自己,然后让彼此联结,让爱流动,这是唯一的目的。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发现一本好书,非常棒,是美国的马歇尔· 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看后感觉非常受用。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书里讲述的沟通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不舒服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说对方引起的。比方说,每次你看到孩子满地乱丢玩具或者老公不收拾家务,就会叨念他们,结果他们不但不改,屡屡让你忍不住自己收拾,最后惹得一肚子气,他们烦,你也烦。其实换一种方法,换一种说话方式就可以改变他们这些“屡教不改”的行为:

  第一句:当我看到你又把玩具乱丢在地上

  第二句:我觉得很不舒服

  第三句:因为我很不喜欢家里看起来凌乱

  第四句:可以请你捡起来吗?或是以后你可以玩耍后自己将玩具收进玩具箱里吗?这种沟通方法真的很棒,可以化解很多纠纷,尤其是对付青少年反叛期的孩子,特别管用。

  这本书很好的地方不只是光教你如何表达感受,与人沟通,它还从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们如何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懂得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学会观察内在的情绪和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等——学会懂得自己,就会懂得别人,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雨晴

  其实最早选择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有功利性的。功利的原因很简单—为了完成一篇关于人际交往的教案,而正好的是上网的时候,可爱的小何(值得说明的是她是我在漳州师院培训认识的心理学系的研究生)向我推荐了这样一本书,她只是说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对自己很有帮助的书。

  于是我就很认真的买了这本书,也很认真地给自己制定了读书的'计划。到今天为止,这本书也渐进尾声,于是又给自己一个目标---写个读后感吧。

  “非暴力沟通”---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的时候,估计都会给人一种很震惊的感觉,暴力?往往给人打架,造成身体伤害的一个攻击性强的名词,而这样的一个名词与“沟通”相联系,往往让人好奇而又觉得有些牵强。

  书中介绍了与人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然而看了书的大概,对“需要”和“感受”这两个词最为深刻。

  感受—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和忽略了别人的那一份呢?

  需要—多久以来我们都没有问问自己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晚上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陪伴自己的是一盏台灯,一杯水,一只笔,和这本《非暴力沟通》。忽然间很有感触,忽然间想到了今日上班时候和那“美好时光”冲影店老板的沟通。因为价格的问题,在电话中我明显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我想指责他的不是。其实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已经彻底地将不满和愤怒表现出来了,只是因为残留的一点礼貌而没有挂掉电话。我当时其实该冷静的,不是吗?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指责他的不是,虽然他比我客气地很多。为什么自己不能做到非暴力沟通?我很认真地分析着这整个事件的过程和当时的情况。

  在生气的四种选择中: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而我选择了第二种反应—指责那个老板,我认为他是错的,这个就是我生气的原因。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用心体会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我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在与人辩解中要处于胜利的地位。

  体会老板的感受和需要---许是注意力转移的原因,我就不会专注于指责了,愤怒也将不再存在了。

  其实自己也知道,这样的关注感受和需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外加上我所认为的每个人的自我防御机制造成的外归因。读这本书的时候,小何也曾经告诉我说,很多时候需要多加练习,让这样的思维注入你的潜意识,那么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在问题面前,你很容易关注关于你的,关于对方的需要和感受---这就是一种进步。

  好了,读罢书的感受也就这些些,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也是肯定自己,自己已经在迈步了。加油!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3

  在我读《非暴力沟通》之前,我一直认为暴力沟通就是大吼大叫吵架那才是,读了开头就知道我大错特错了,暴力沟通存在在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老公的沟通、老公和儿子的沟通、和客户的沟通、和同事的沟通等等,真的无处不在,我这样说你可能不太能理解,试想一个情景:老公一周每天都半夜回家还带着酒气,这个时候你沟通的时候第一句话是什么?我可能会说你还知道回来啊,你都不管儿子,只顾在外面喝酒。就是这样一句话其实就是暴力沟通,这句话里面除了指责还是带有情绪的在评判对方,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这句话讲出来起不到任何沟通的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

  非暴力沟通的定义就是爱的语言,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许我们自己不认为是暴力沟通,但是我们讲出来的话经常会引起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一般人都是条件反射式的暴力沟通,这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做情绪的奴隶,重塑自己对于冲突的认识,打开爱和理解,从而实现非暴力沟通。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暴力沟通以及它的表现形式,只有了解什么是暴力沟通,才能转换自己学会非暴力沟通,表现形式如下:

  1、评判。很多时候我们在沟通的时候都是评判大过于事实,比如老公把袜子丢在沙发上,你可能会说你怎么老是把袜子丢在沙发上,这就是一句评判,也许是偶尔的一次,也许是刚好脱了没有及时拿走,这是很明显的带有评判意味的话,职责他干嘛老是这么做,当这句话一出可能对方就会有情绪抵抗。我们经常会用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去主观评判一个人的行为;

  2、比较。比较是评判的其中一种形势,经常会听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进行比较,比如父母对孩子之间比较、老婆对老公之间比较、媳妇对婆婆之间的比较等等,比较只会蒙蔽了我们爱的双眼,只看到缺点看不到优点;

  3、回避责任。我们经常会说我不得不做某某事情,这个过程是对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进项回避,淡化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责任,一旦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是主人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推卸掉应承担的责任;

  4、强人所难。经常听到父母说:你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怎么怎么样,这也是我经常对我儿子说的一句话,这完全就是在威胁,强人所难,典型的暴力沟通,今天听完也让我陷入深深的后悔中;

  其次我们就需要了解实现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1、区分观察和评判。我们知道评判是一种暴力沟通,那我们要改善这一点,第一要素就是观察,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说出观察结果,也就是事实,当你说出事实的时候,对方听完的感受是没有抵触情绪的,因为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沟通中并没有带有评判或者个人主观的评价;

  2、体会和表达感受。我们要善于体会对方当时的真实感受,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更为真实的面对对方,这也是我的误区,我经常在沟通中会说:我觉得。其实在表达这句话的时候就是在表达自我评价的感受,并未考虑对方,未用同理心进行思考;

  3、感受的根源是需要。任何暴力沟通都是一种需要未被满足,从而造成冲突,批评、指责和评论往往暗示着我们的期待,间接在表达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反过来,如果我们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对方可能就会做出积极的相应。

  4、请求帮助。清楚的表达出自己需要的目标,具体到事项,告诉对方,这个时候就可以很好的实现,可以得到对方很好的.回应。比如丈夫天天不归家,我们可以像奇葩说的辩题那样说:希望你每周陪孩子12小时,这是对孩子成长最基本的陪伴,孩子需要爸爸的爱。这样的表达和对应的指责比较一下,或者用奇葩说的辩题方式就是如果你归家我就取消你爸爸的称号,这两者哪个听起来更舒服不言而喻。

  学会非暴力沟通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

  1、学会倾听。全身心的倾听,不急于给予对方建议,先倾听对方,全心全意体会对方的感受,结合当事人的感受给予反馈,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的方式给予反馈,有助于挖掘更深层次的需求;

  2、培养对自己的爱。有一句叫做懂得爱自己的人才懂得爱别人,我们要学会在不得不做的事情上我们都可以改成我选择做什么,我选择做是源自于我自己的需要,当你考虑我需要的时候就会找到你内心真正的价值取向;

  3、愤怒与感激。任何一次暴力沟通都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产生的冲突,我们不需要压抑和忽视自己的愤怒,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了解自己的愤怒,从而表达内心的渴望,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然后就是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发自内心的赞扬,表达感激之情,如果言不由衷反而会起逆反作用;

  非暴力沟通就是要尊重事实,了解感受,表达需求,最后给予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寻求帮助。我最深刻的理解就是真实且不失礼貌,我们可以真实的表达自己,但是也要注重体会他人的感受,双方是以解决冲突达到最好的结果为目的,不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为目的,如果都能学会非暴力沟通,这个世界上会少很多的悲剧。同时作为妈妈,我也呼吁大家利用非暴力沟通教育子女,语言暴力的伤害远远大过身体的伤害,因为我自己是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的产物,我深刻明白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子女成长有多么大的影响,希望看到此文的你可以减少暴力沟通并传递影响下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4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一身轻松,没有压力,那时候好像有些事情还是可以合作,直到上了小学,我是各种心累,考试不行回来伸手挨板子,我累孩子也累,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必须按照我给她的要求来,不可以也不允许做不到,然而到现在也没能达到我的要求。现在通过读书我学会了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面对面和她沟通,学会静下心来慢慢倾听,尽量减少逼迫。

  我们小时候是农村里放养的孩子,我的学习成绩父母很少过问,而有的父母从小就比较重视。从小父母陪伴的孩子和放养的孩子区别明显较大,他们现在过着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生,精神层次就更不一样。长大之后我还是觉得比较遗憾的,有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觉。现在我更喜欢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感觉,她成长我学习。孩子不是天生爱学习,我们父母需要关爱陪伴和正确的引导,让她打好基础,展望未来。

  现在我最看重的是家人身体健康,一家人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养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人类的繁衍一直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养儿防老是我们的传统思想,生孩子也就是我们必做的一件事情,一个家庭有了孩子才算完美,我们生下之后要更好的养育她,我们做父母的都是给她提供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都是尽可能的满足和付出。父母的爱都是无私的。和孩子互动的用意是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家长也能从中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更好的帮她解决问题,也可以提高亲子关系,让孩子和我们更亲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每天短短的互动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以前我总是烦她嫌弃她啰嗦,不怎么搭理她,觉得她渐渐和我疏远了,我立马改正和她套近乎,和她多互动,互动之后和我的关系进步了很多。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我要加倍努力付出,为自己加油!

  倾听孩子说的.每句话也是理解。我认为孩子和大人一样不但需要被理解还需要倾听,而父母恰恰就是她倾诉的对象。现在我们家长由于工作忙,家务忙,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比较烦,总会让她去一边玩去。其实孩子也是想让我们多关注她,孩子现在不理解的事情比较多,所以话题没完没了。如果她是遇到了难题或者是和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向我们诉说,我们应该倾听孩子的诉说,并正确的帮她疏导和解决问题。

  之前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首先把她骂一顿。现在觉得自己都在威胁她。因为她的天真无邪我吓她的都当真了,我反思。在这里向她说对不起,下次教育孩子不能这样了,要鼓励和引导。现在的我给孩子爱抚和拥抱较多,给她安全感,且经常和她多沟通,多讲解,好好鼓励她好好吃饭或安心做作业。之前她和我说什么意见我不予采纳,我认为我下达的命令她必须服从,现在想想这孩子心理得多委屈,遇上这么个妈。现在我学会多和孩子沟通,多给她安全感,让她知道妈妈要求你的是因为妈妈爱你,妈妈希望你上进。

  现在我们都是每个家庭一个孩子的多,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把孩子逼得太紧。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走,孩子能走的路都给她铺好了,父母对孩子太严格。我认为我们应该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和孩子多交流多互动。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希望她健康快乐的成长,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在成长和学习,只是每个人学习的内容不一样而已。我个人在结婚生孩子以后也在不断学习,从孩子呱呱坠地到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小学生一枚,自己的改变挺大的,以前的我不爱学习到现在能和孩子侃侃而谈,也可以为一道题目讨论半天。这也是一种成长吧!文中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特别喜欢。现实生活中我会让孩子知道,遇到困难没什么大不了,不能哭,我们要想办法解决,因为办法它比困难多的多。

  大家都知道长劲鹿站得高看得远,而豺狗我把它比作“井底之蛙”。看了这篇文章,对比了一下,书中的长劲鹿语言和豺狗语言,发现生活中我们往往倾向于豺狗语言居多,我们应该用“长劲鹿”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尚小,我们需要培养她认识和看待事物,有时候她对事物的了解不是很全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来和她好好沟通,让我们“丰富”的社会经验来满足她内心真实的需要,带一些有建议的忠告。

  昨天和孩子手拉手散步一起聊天,吕睿问我妈妈你现在大部分时间对我好温柔奥,但是有时候还是有点“暴力”。我问她你是喜欢“温柔的妈妈”还是喜欢“暴力的妈妈”。她说喜欢温柔的妈妈。以前总认为自己的方式是对的,因为我都是为她好为她着想,但是没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换一个温柔方式对待孩子,我认为孩子也听话多了,没有那种被迫学习的态度。孩子是需要我们父母轻声细语的呵护,她和同学之间的有趣的事情回来和我们分享,我们需要倾听,让她知道我们是很爱她。自从倾听她和我讲的每句话之后,现在的我很少和孩子有大吼大叫,有问题好好沟通讲解,态度很好马上认错并和我说一次不会了。

  现在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很满足,以前没考虑孩子的感受,对她打骂让她对我恐惧,现在老公说你成长了很多,还是要多读书。之前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散步都是主动牵着她爸爸手,我之前很失落,为什么孩子和我不亲。现在想想我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我改正,我反省,我成长。现在她都是牵着我的手,搂着我的腰,说话都是很幸福的看着我。我还需要努力!加油!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5

  学以致用,我就试着用这本书最后一章的“表达感激”三部曲来谈谈我此时想法

  1、我的心情如何:我很开心,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灵感和启发,它让我更加清楚的明白如何与爱人、与亲人、与朋友好好沟通。

  2、我的哪些需要得到满足:发现自己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尝试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沟通方式去化解人际冲突,学习建立和谐安宁的inner peace。

  3、这本书让我受益的地方:我学习到通过练习非暴力沟通的方式,真诚地表达自己,而非羞愧或者内疚的自责;关切的倾听他人,而非批评或者指责对方;专注于自己或者对方尚未满足的需要,并以此为寻求改变的动力和良性沟通的契机,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这本书让我思想上有了很深刻的感悟。我也决定,尝试改变自己以前某些不好的地方,让自己尝试更健康、积极的成长,希望自己各方面的成长速度能够走在同龄人的前面。

  首先给大家讲个日常小故事:一对结婚的小夫妇,男生对于家务活比较毛手毛脚,再加上工作繁忙,女生承担起家里的日常起居的打扫。男生会有一些女生不太喜欢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起床会不打开窗户,会将替换的.拖鞋随意丢放,用过的纸巾会随意置于桌面等。这样一来,家里便乱糟糟的。女生每次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后看到眼前的这一幕,爱干净爱整洁的她瞬间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于是,妻子会非常生气的冲着老公说:“你又不把东西收拾干净了“!”你的拖鞋怎么又不放好?“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能总结出“暴力沟通”的几个特点:指责、批评、评价。与此相反,“非暴力沟通”的特点则是“不指责、不批评、不评价,表达感受”。感受既包括我们要表达的信息、思想、情绪,还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即沟通目标。这本书中,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强制人们删除大脑自动生成的潜台词。这些潜台词让人们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想事,阻碍了有效的工作和沟通。与其指手画脚、谩骂指责,不如先冷静思考,然后把深思过的想法表达出来。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是,感谢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我们既可以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的想法。书的开头就说明了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根据这四个要素,我自己总结出,组成一个完整的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大概是这样的:“你今天批评了我三次,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想要得到你的肯定。下次你在指出我的错误之前,可不可以先肯定我对你的爱,告诉我你知道我这样做不是存心的,然后才告诉我哪里做的不好?”如果,尝试着这样与你的爱人交流,即便对方开始有情绪,也能够被你逐步软化下来。而当你提出具体的请求时,对方也会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的给你带来了伤害。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和成长环境的感染,我们总是习惯在别人身上找毛病、挑剔。喜欢给别人贴上这样或者那样的标签,要么抬高自己,要么给自己开脱。看起来我们给自己套上了厚厚的壳,保护自己,也给别人贴了一脸的即时贴。这不仅拉远了人的距离,也让自己学会了逃避,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需要,看不到自己的渴望,更看不到别人行为的原因和需求。可能是男生工作时间长、社会经验丰富的原因,有时候他对于女生问的问题或说的话,都会表现出一种很不屑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于女生来说,是很难说服自己冷静的去接受的。因为这种不屑,在某些程度上已经活生生的把夫妻间的亲切感抹杀了。结果,女生也完全没有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去表达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想法。

  这近半年的婚姻生活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夫妻关系不是亲子关系,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时刻以我们为中心,能给我们“无条件的爱”的父母型爱人,如果你是带着这样的奢望进入婚姻的,必将以失败而告终。爱人并不是你的心理咨询师。就像老公经常跟我说,他以前有很多心理问题。但是其实我只是听闻,我也没办法有能力真正去理解他的过往给他带来过的创伤。咨访关系的本身是要求咨询师放下自己来全身心关注你,但是婚姻中如果你要求对方放下自己,来关注你,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行为。所以,做自己喜欢、觉得是正确的事情,而并不是把对方当成你生活的全部,奢望你的另一半去关注你。我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这份感情的态度。我是一个比较独立有自己的想法的女孩,很多想法和行为也不会过于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婚后的我依然有自己喜欢的生活,也并没有过度的依附这份感情,太过于理想和饱满的期待值会导致在这段感情中失去一些东西,爱得太用力让对方呼吸困难,爱得太薄情也让对方屡屡受挫,得到的永远是负反馈。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欲望和需求,让爱更好的融入生活。

  你取之于我,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当你知道我因施于你而快乐,你明白我的给予不是让你欠我人情,而是因为我想活出对你的爱。欣然的接受或许是最佳的赏赐。我无法将二者分开。当你施与我,我给你我的接纳。当你取之于我,我感激你的赐予。

  我是梦婷,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加我的微信,我希望在茫茫人海中能够与你邂逅相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6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该书已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实践之父。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还可以作为自我人生追求方向的不断提醒。

  所谓的暴力沟通,并不是单纯地说通过人身攻击等方式进行沟通,迫使对方满足我们的需要。异化的沟通方式有:

  1.道德评判: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比如说:你太自私了。你太过分了。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然而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难得到满足。

  2.进行比较:在比较时,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活得很惨。

  3.回避责任: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然而,我们会使用类似于“不得不”、“你让我”比如说你让我伤透了心等词语。比如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痛苦,孩子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然而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类似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使用的是推脱责任的语言而不是负责任的语言。

  4.强人所难:对别人的要求里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而非暴力沟通倡导的是专注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是用异化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举文中的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个妈妈在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之后,看到儿子把家里弄的乱糟糟的.。异化的沟通方式,可能是把儿子骂了一顿。而非暴力沟通呢?小明,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观察),我不太高兴(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需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请求)。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关于非暴力沟通要素的注意点

  1.观察:我们需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观察: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评论:懒惰。观察: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评论:愚蠢。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2.感受: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我觉得不公平,我觉得他很负责任,等等。感受一般和以下词汇关联:兴奋,高兴,感激,害怕,沉重等等。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的言行的看法。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3.在请求帮助的时候,需要注意用具体的语言替代抽象的语言,区分请求和命令。例如,我们可以说:请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而不是说:请打开窗户。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自责自己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第二种是指责对方。就是反过来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样说,我一直很在乎你的感受。在争吵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感受到恼怒。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会想他伤心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和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是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关于以上四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自责,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陷于自我憎恨中无法自拔。而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面对挫折时,体会内心的渴望,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方法,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第二种表达方式指责对方。如果我们满脑子是非对错,把某些人看作是贪婪的人、不负责任的人、骗子或其他类型的坏人,我们就很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作者建议我们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未满足的需求,而不是情绪宣泄。作者在书中跟大家介绍了一种表达愤怒的方式: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在第三步和第四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运用非暴力沟通,进行有效地沟通及建立人际关系,同时平静内心,不断地提醒自我人生追求的方向。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7

  沟通是一门表达和倾听的艺术,与非暴力沟通所对立的是爱心缺失的”暴力沟通”,这种异化的沟通方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出于自义心的道德评判,出于虚荣心的比较,出于自私心的逃避责任以及缺乏同理心的强人所难,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不仅没有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而通过非暴力沟通,可以使我们心存爱意,增进关系,改善生活。

  非暴力沟通具备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我尝试将四方面展开,首先是观察,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纯粹的观察需要的只是眼睛和心灵,而不带评论的观察也被称为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还需要注意自身和对方感受,在此我们要避免将感受和想法混为一谈,正确地体会和传达感受并不容易,特别是在表达感受时:比如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很多被动的词语其实也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等等。我们也需要避免使用“很好”,“很差”这样的模糊词汇,每个人对好坏的标准不一,这很难让对方明白我们的实际情况。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来跟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流畅。

  真实的表达感受,常常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和弱点暴露给对方,这是一种积极的示弱,当然这并不是在说自己某方面能力或素质的缺乏,而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也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深层次的信任,是培养亲密感的关键。

  第三点是需要,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好像也导致着我们各式各样的感受,但我们需要明白,感受的根源是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我们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并不是我们产生感受的起因。我们需要勇敢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我们的文化并不鼓励我们揭示个人需要,因此我们常常会用一些错误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常常藏在对他人的指责,评判和评论中,而当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得到的并不是需要的满足,而是对方的申辩和攻击。人际交往中,直接的提出需要所当跨过的门槛是我们的面子和一些并不正确的旧观念,这是我们所当要去克服的。

  最后一点是请求,和描述感受有些类似之处,我们需要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是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当对方对我们的请求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则倾听他的感受和需求。

  前面四点主要是围绕当我们是一个表达者展开,那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呢?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与此同时,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要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有时,我们还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当我们做一个倾听者时,我们还需要评估自己的状态是否合宜,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先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有的时候,谈话的气氛很沉闷。我们体会不到说话的人有怎样的感受和需要,也不知道他对我们有什么期待,此时我们需要“打破僵局”,必要的打断说话者,比假装在听,更符合对方的愿望。所以人都希望自己的话对人有益,而不是被人当作负担。如何礼貌地打断?书中提到了两种方法:第一是尽量提醒别人留意自己的感受;第二次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以这两点为基础,打断的方式应该都可以。

  作为倾听者,常常还会遇到第三种情况,我们说了心里话,很想知道对方的反应,却发现对方一句话也不说。这时,我们也许会很不安,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在别人保持沉默时,我们一般会觉得有些别扭,而很难静下心来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或许我们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说错了什么,或许急着纠正回转,或许是引开话题转移注意力。但作者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我们的表达可能引起了对方的思考,不是针对我们的行为,而是联想到了其他的事情,从而做出了我们没有预想到的反应。此时我们需要耐心等候观察,通过提问来确认对方的想法再做出下一步反应。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工具,总的来说它通过两种方式来改善沟通,一个是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另一个是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爱是生命的真谛,爱也是非暴力沟通的发动机。在爱的推动下,通过非暴力这样一条管道,爱更好地融入生活,主导生活。

  最后回到前言所谈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真的必须不择手段吗?我的想法是大可不必,以拳头和武力,无休止的拼命来对待难关只会激化矛盾,而无法解决问题,这种狼文化所主导的世界丛林法则必然失败,就像《狼和冰刀》,狼最终死于自己的贪婪和野心。而书中所倡导的是温柔的羊文化,当然它并不意味着温顺听话,任人摆布,它更不是软、弱的代名词,而是怀着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以爱为武器,来和这个日渐冷漠的世界抗衡。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8

  原来合作是双向的,往往逼迫孩子去做我们想让他去做的事情,有时孩子很不情愿,遭到反抗,最后导致责骂,批评,这是我经常做的事情。应该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多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能够正确的辨别孩子的需要,给他足够的帮助和关心。家长也有需要,还身有体会,当工作很忙,没时间放松时,会产生很大的负向情绪,对他喊叫和斥责。孩子觉得委屈时,只有调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静心面对孩子。现在通过学习,渐渐的学会了尊重孩子,多沟通,亲子关系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很难陪孩子一起玩玩亲子游戏,畅所欲言,很多时候都是让他一个人玩,或是陪同的时候都是我捧着手机。孩子其实是需要大人一起相互的陪伴的。给孩子贴标签是自己最大的遗憾,往往会拿好的孩子和他对比,像好的学习什么,这其实是伤害他的自尊,时间长了会让他产生自卑。

  本章学习了养儿育女,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和孩子建立好合作关系,自己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才能帮孩子成长。孩子大了,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有时候我往往把自己的`想法硬逼给孩子,他有时候会反抗。现在学会了,要鼓励孩子做自己的选择,并从中学习经验。我们只要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他尝试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会帮我炒菜,有时候会帮我烧水。给孩子多点独立自主的能力。

  当孩子犯错时,正真需要的是倾听,接纳和理解他们。而不是去责骂他,这样他才会和你有更好的沟通。就像今天张一凡把新买的铅笔盒丢在了传达室,回到家才发现,他哭着很小声的跟我说,我先没有听清楚,我知道此时,他是很害怕的,我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耐心的听他说清楚,之后陪他一起去寻找。在路上,我就跟他说:如果找不到了,我们就继续用旧的。这个时候跟他说道理是最有效的。所以说,孩子犯错了,不要第一时间去责骂他、惩罚他,而是去学会倾听然后去分析事情的严重性给他指导,孩子也更愿意和你把心打开。了解孩子背后的真正需要所在,才能有好的解决方案。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你对他的尊重,倾听他内心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发现自己孩子的长处,扬长避短,鼓励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孩子建立真诚的联结,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感兴趣的事。很巧,昨天晚上老公给我们开第一次家庭会议,我觉得挺好的,一家人畅所欲言,互相监督,提出意见,共同学习和改正错误。还说每周举行一次家庭会议。

  日常中我往往对孩子物质上给予,觉得给他买了什么礼物就是对他的爱。而忽视了语言上的给予才是最重要的。常常忽视了孩子对我的给予,孩子的给予是单纯的,可能是一个拥抱和一个亲吻。这是给我最好的礼物,而我有时候却嫌弃他,觉得长大黏人,这是对他的奉献造成了伤害。跟孩子沟通,语言真的很重要。学会长颈鹿的语言,去表达和倾听。就像书上说的,当我在打电话的时候,孩子在旁边吵闹、捣乱。我会用斥责的语气对他说:你这小孩怎么这么没素质呢。而书上现在教会了我如何回答。可以提出“可执行的”请求。这样孩子也更愿意去改变。

  孩子在成长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成长。同时和孩子建立起合作关系,遇到问题一起做决定,一起解决问题,培养他的合作能力,增强他的自信心。在成长中学会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帮助孩子满足他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坏情绪就会减少,和孩子就更加的亲近。解决冲突最好办法是,先要学会冷静,不能冲动,和对孩子大声指责,谩骂。自己学会成长了,孩子也就学会了成长。

  在家庭中多用长颈鹿的语言,少些豺狗的语言,夫妻就会少了些争吵。对孩子才就会有更多的爱。很多时候人与人的之间,就是因为说话语气和方式不对,带来了不必要的争吵。要有宽大的胸怀和远见,并且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接受家庭中每个人对你的爱,用感恩的心对待别人,收获会更多。长颈鹿的文化全面细致的介绍了,如何更好的去经营好家庭中的关系和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受益匪浅。

  学习如何把评判解读成需要,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对方的需要,还有感受自己的需要,这样才会和对方联结,和平。本节把产生愤怒的想法说的那么的细,以后可以参考,自己是因为什么而愤怒,而适当的调节或让他人做改变,这样才会和平相处。明确7把钥匙,一个一个的学习。

  通过了学习这么多,我感觉用倾听建立联结,效果是特别好,孩子需要更多的是感受他的需要,不是对他喋喋不休的批判。这样他才会愿意把心打开沟通。以前总是用“应该……”“必须……”,孩子应该有自己适当的选择。自己冲动想发火时,学会跟自己的感受联结。非暴力沟通给了我具体的技能,坏脾气也越来越少了,即使有也要学会控制了,以后会慢慢把学到的加以运用。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9

  自认为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人,不轻易对人发脾气,周围的人对我的评价也是我是个随和的人,好相处。

  但自从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以后,我发现自己是一个经常使用暴力沟通的人,里面列举了的很多例子,好像主人公都是我。

  什时是暴力?暴力从哪儿来?暴力是因为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虽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忽视了人的感受和需要,最终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它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1、道德评判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

  我有一位同事,我给她的评判就是优柔寡断,做什么事都没有自己的主见。有一次我去办一件事,需要公司的委托书,我找她去开,她写完后说我需要让老板确认一下,我说这只是个委托书,委托我去办这件事情,是老板亲自告诉我让我去办的,没必要再多此一举吧!再说老板也不在啊,找他看的话那不就得多等一天。她说还是要看一下,我也是无语了。

  现在想来,我不应该给她贴这样的标签。从她的角度来看,和老板确认事情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至于什么时候办事情对她来说并不重要。从我的角度来看刚好是相反,所以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2、进行比较

  生活中有太多的比较,我最常做的比较就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家的孩子做比较,拿自己的爱人和别的人做比较。这种比较是不由自主,随口就能够说出来,好像是深入骨髓的那种。

  我家孩子对我的这种作比较就提出强烈抗议,她对我说,你为什么总是夸别人不夸我,在你面前我感觉什么都做不好,做什么都不对,我没有一点是好的,一点自信都没有。

  虽然孩子已经告诉我了,我也刻意尽量不让自己这样去做。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还是不由自主的去做比较。

  3、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

  但别人激怒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会生气,并且说,这是因为你这样,所以我才生气,岂不知我们这样做是回避了自己的责任,我们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可以选择生气,也可以选择不生气。

  记得我家孩子有一次字母听写考试得了64分,她很生气,因为她觉得是老师不公平判错了,别的同学这么写就对,她这么写就错。虽然事情是发生在孩子身上,但是我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同样一件事情对他这样,对我是那样,觉得老板不公平,我就很生气。但是想想这样生气对我们有意义吗?我们把生气的责任推在别人头上。难道我们需要让别人来负责我们的生气吗?别人只会觉得好笑。

  4、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藏着威胁,这意味着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我常常对孩子使用这种手段,让孩子穿衣服。当孩子就是不肯穿的时候,我就要对她说:“可以,你不穿就不穿,反正是你自己的事。你不穿我也不管了,你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冷了,生病了都不要来找我。

  这四种表现形式,每一项在生活当中我都经常使用,还能说自己是一个温柔随和的人吗?看来我就是一个喜欢用暴力暴力沟通的`人。

  那在生活中我应该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与人相处?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我现在以“孩子英语字母默写得64分”这个事情为例,学习如何采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进行沟通。

  观察:你英语字母默写得64分,我看你心情很不好,一来对自己考那么差很愧疚,二来担心我批评你,对吗?而且,当你得知有的同学和你写法一样,而他们是对的,你却是错的,就更生气了。

  感受:所以现在你的心情是担心,生气。担心妈妈骂你。生气老师不公平。

  需要:那你现在需要什么呢?你希望妈妈不要生气,虽然考得不好,但是不想受到批评或指责。你希望老师公平对待你,别人对的你也应该对。

  帮助:我想我应该抱抱孩子,对孩子说,我理解你的伤心难过生气,如果换成是我,我也会这样的。没关系,考试是一种测试,看看我们对学习掌握的怎么样?妈妈也不会因为你这次考试成绩不好批评你。通过这次考试,我们看到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努力。这样妈妈和你一起看看,到底是在哪方面没掌握好。

  哦,还有老师的不公平,没关系,我们也一起看看,如果确实是老师判错了,那我们也可以去找老师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你不敢去的话,看看是否需要妈妈帮你。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都是因为采用了暴力沟通的方式,所以要与别人有良好的沟通,就需要时时刻刻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感受别人的感受需要,愿我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0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家人的沟通方式,结合生活,我觉得非暴力沟通就是和家人好好说话。以下是我对《非暴力沟通》第九章以后的内容总结。

  一、走出“应该这样”或“应该那样”的误区

  当我们期待别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时,就觉得别人应该要那样做,如果没有那样做,我们或许会指责他人。事实上,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也是在思想上对别人施加了暴力。

  经常,我们对对别人不满时,我们都把问题指向别人。就像爸爸不想陪伴孩子,我就使用一些不中听的语言去指责爸爸,而没有考虑到他的感受和需求。因为我觉得孩子爸爸平时都在忙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难得周末不用上班,就应该好好陪陪孩子,如果他没有拿出100%的热情去陪伴孩子,那他就失职了,就是个没有责任心的爸爸……

  晚上回到家,我对自己白天和孩子爸爸说话的态度进行了反思,重新梳理了一遍思路,才发现自己一开始就掉进了“就应该……”的误区。其实爸爸忙了一个星期的工作,难得周末可以在家放松一下,他想好好睡一觉满足一下自身的需求再正常不过了。后来跟爸爸交谈了此事,认同了他自身的需求,因为白天和他说话的态度不太好,向他道歉,也表明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们相互理解了对方,因此我也放下了心中的内疚。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用苛责的态度对待他人,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只有走出“应该这样”或“应该那样”的误区,我们才能宽恕他人以及宽恕自己。

  二、用“我选择做……”代替“我不得不做……”

  曾经,我也抱怨过生活,因为我不得不要做一个全职妈妈,我每天不得不要做饭给家人吃,觉得现在的事情和生活都是不得已的,我好像别无选择。

  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学习,我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现在的事情和生活都是不得已的吗?

  如果我不想做全职妈妈,我会去找一份工作吗?我会请一个保姆来照顾孩子吗?如果我不想做饭,为了孩子不挨饿,我会叫外卖或者去外面吃饭吗?如果我不想做家务,我会请一个钟点工帮忙做家务吗?

  我选择做这些事情,为家人付出的同时,家人也给予了我爱的回馈,让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一家人相互扶持、相互陪伴的幸福;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生命的美好……

  三、用“我在意你……”表明自己的观点。

  一天下午,大宝放学回来跟我说,以后放学时让我在离学校不是太远的地方等她,她说想自己单独走一段路程,想像隔壁哥哥一样有一天能自己独立上下学,我心里知道,这是大宝渴望独立的表现。我跟她说这要征求老师的意见,如果妈妈不在等候区接你,老师会不会同意?

  我跟大宝说,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和个子都比较小,放学时人太多容易拥挤,年龄小的孩子更容易被挤摔跤发生安全事故。老师和妈妈都很在意你的安全问题,以后妈妈得继续在等候区接你放学,等你长成隔壁哥哥那个年龄,更加懂得保护自己了,再让你自己单独上学放学,好吗?

  大宝知道我和老师都是为了她的安全考虑,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拒绝她的`请求,所以她也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建议。

  四、亲子沟通中,用表达感受来代替指责,真诚接受孩子的感激之情。

  我停下手中的活过去跟大宝说:“看看起床计划清单上还有哪些事情没完成的?抓紧时间去准备,我们十分钟之后就要出门了。”

  这时大宝有些生气地冲着我喊:“你没有给我装好米糊,我喝什么呢?”这时我看出来了,大宝已经习惯了我帮她装米糊,而且把这件事当成是我理所当然要为她做的事。

  我走近跟大宝说:“妈妈听到你用这样的语气跟妈妈说话,妈妈感到有些难过,我觉得你在责怪妈妈没有帮你装米糊,还有平时妈妈帮你装好米糊,是妈妈在帮助你,但不是妈妈必须要做的事,今天妈妈因为忙忘记了给你装米糊,但是妈妈不想因为这样被你责怪,平时妈妈帮助了你也希望得到你的感谢……

  大多数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感激和赞扬,但平时我们对别人的感激或赞扬又感到羞涩,认为自己做得好是应该的,做不好也要接受相应的责备,即使别人不责备自己,自己也会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感到自责。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才发现自己这种不敢大胆接受别人感激和赞扬的心态其实也是不够真诚的表现。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和家人沟通时,经常不经意间就使用了暴力的语言。我想把书中的理论一点一点地运用到生活中,通过不断练习,和家人相处时,尽量选择有爱的沟通方式,我也是我们和家人沟通时必需要学会的爱的语言密码。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1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家长“必读书目”中的一本。当初选择读这本书的时候是有目的:自己在跟孩子和家人沟通的时候,经常会不耐烦,“简单暴力”,希望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当然,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也是有怀疑的:从书的名字和封面简介,这本书似乎有畅销书的通病:花哨、夸张、情景架构,有自封“万灵药”之嫌。带着这两种心态读这本书,一章章读下来,发现收获其实还是蛮大的。

  作为快餐文化时期的作品,作者直接给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定式;表达观察——说出感受——感知需要——提出请求。正本书也是围绕着这个定式逐一分析讲解。和一般通俗心理学书相似,每一个讲解都是由小故事和小案例组成,读起来不累。读完以后,我试着把这个方法应用到现实,确实会减少“面红耳赤”的几率。这本书确乎不是万灵药,它可以促进自我和对他人的理解,促进内心与外界的和谐。慢慢地又发现,最大的收获是,作者告诉我一个很重要也是经常被我们忽略的观点:不要评价,要不带任何评价的观察,然后说出自己的观察。

  那么,对这本书的推荐我也无法带有任何评价了。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让我们学着认真倾听和观察。全心全意地观察体会自己或别人的信息和感受,然后不带任何评价的说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这本书会知道我们练习这做这些不带任何评价的观察倾,慢慢地说出中肯的理解。对他人和自己的理解是沟通的第一步。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别人或自己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就认为是不道德的或者是邪恶的。鲁斯贝本梅尔说过,“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因为你可能无所谓,因为我说‘这只是我的意见’”。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每章有大量习题,让我们练习区分自己是否客观不带评价地观察了事实。这些练习恰到好处,非常有效果。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二:让我们学着充分表达感受。这是平等的沟通,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这本书指导我们练习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评价。表达评判的是语言。人类语言是我满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长将人类分类。牙牙学语的孩童已经开始把人称作“好人”“坏人”,然后又正常或不正常,负责人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勤劳或懒惰,等等。我们从小就学着用评价的语言表达自己。不幸的是,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即便对自己,屈服于评价的压力,很可能使我们心存怨恨,并厌恶自己。“爱”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正视并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将冲突归咎于哪一方。当我们不在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理解我们的感受,内心会变得平和。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三:让我们学着说出具体需求。我们要认识到自己和别人需要什么,并准确表达出自己和别人的需要。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经常无视自己的需求,甚至认为这是可耻的。我们长期的教育告诉我们要“牺牲和忍耐”,而表达自己的`需求是“放纵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也往往是痛苦的根源。 寻找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不带主观评价和自责的说出需求才能更好的实现和谐的自我和与他人的交流。这本书指导我们练习准确地表达需求,而不是抱怨。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四:让我们学着表达感激和欣赏。赞扬是表达欣赏和感激的一种常见方式 。短期成功学和社会生活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会提倡用赞扬来促进沟通和交流,所谓“再多表扬也不过”,“好下属和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其实,赞扬并不总是有助于深化彼此的关系 ,一旦下属和孩子意识到赞扬的目的是为了操控他们,他们对于由衷的感激和欣赏也会心存疑虑。虽然赞扬有时会让人感到不自在,但绝大多数的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感激。 换一个角度 ,不把自己放在裁判的位置来表达感激和欣赏会更容易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对此,我们可以练习说出对方做出的对我们有益的行为,进而说出我们的那些需求得到了满足,然后表达出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既不自大,也不谦虚。

  现在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年轻人与年长人之间有“代沟”,上级与下级有“阶层”,还有地域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宗教差异等等,等等。差异无处不在,沟通却不能逃避。每个人都是带有自己的背景来看待周围事物的。把既有的评价附加与和他人的沟通中,就很难完全理解别人。不评价不代表没主见,而恰恰是要充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需求,而让对方没有逼迫之感。

  确切的说,这不是一本解决问题的书,所以,很难把这本书推荐给希望在别人沟通中顺利实现目的的人,这也不是沟通。这更像一本引导我们体谅别人体谅自己,实现内心和外界和谐的书。这是一本提倡避免伤害的书,提倡在沟通中融入爱,体谅和平等。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2

  尊重和合作,我总是习惯性命令小褚,当她达不到我心里的期望时,我会觉得这孩子没出息,不合作,我觉得我自己是书中的“控制型育儿方式”,看完这一章节,我觉得自己是否该放下自己的脾气,多跟小褚沟通,不是命令而是合作,多关心她真正的需要,和她一起成长。自我的需要也很重要,我们不能装伟大,“我为了你放弃了自己,放弃了一切”,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有压力,自己也会暴躁易怒,学会尊重孩子,更要学会尊重自己,愿自己做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和小褚一起成长。

  这半年来因为自己的事已经很久没有和小褚深入聊天了,哪怕只是抱抱她,除了机械式地送她上学,上课,都自认为她长大了,可以独立了。看着身旁熟睡的孩子,思绪万千……不知道自己错过了这半年小褚的哪些成长的因素。

  贴标签,攀比,挑剔,我经常这样苛责小褚,“你真笨”,这是我老说她的,后来我发现当她和她妹妹在一起的时候,因为我的强化,她竟然真的觉得自己笨了,做事畏手畏脚的。我觉得我需要改变,从内心深处了解她真正的需要,和她好好交流沟通,趁她还小,多陪陪她,哪怕只是和她手拉手一起散个步……

  觉得自己应该每天花点时间明确自己的育儿目标,是替小褚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让她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把我认为对的东西不经沟通地强加给她,还是学会沟通,用行动去引导她健康成长?

  书中练习一中“我希望和孩子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我的回答是“朋友,愿意和我交心的朋友。”怎么能让她愿意呢?沟通,行动,鼓励孩子学会自己做选择,也许未必正确,但至少得有信心对自己做出选择。

  孩子需要倾听和理解,要看到行为背后的需要,有点羞愧。在小褚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比较苛责,和家里亲戚的孩子在一起,发生矛盾,无论对错,我都是训她,因为觉得她是自己的孩子,现在想想“她会不会以后及时是对的也不敢和他人争辩”。互相倾听与理解,是我在和我母亲的相处过程中缺失的,她总是强加她的想法给我,而不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在和小褚的相处中,只要不触及我的原则,我更希望我们是朋友,她可以把她最真实的感受与我分享,真正的需要告知于我。

  我们可能一直看重孩子身体上的安全感,别磕着碰着,别受伤,别生病,而忽略了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上个周末休息在家,把她学习的桌子上搞得全是玩具,没有收拾,我看见了,一头恼火,让她收拾,她嘀咕了一下,我一下就火了,把她桌上的玩具找个垃圾袋全扔了,她一下哭了,我也没管她,自己到客厅坐着了。等我情绪稳定下来了我就到房间看她,看她把垃圾袋里玩具都拿出来收拾好了,一个人战战兢兢得坐在书桌前,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失控了,我的粗暴让她害怕,让她对这世界没有安全感。看了这第三把钥匙,我要学会换到孩子角度去看问题,“也许她只是玩忘记收拾了呢?”“也许我好好和她沟通,她就会收拾干净呢?”我要努力创建一个安稳和谐的环境,让她身心放松,好好享受她这个年龄应该享受的。

  第四把钥匙,有时确实这样,孩子对我生活的引领甚至超出了我对她的,她会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抱抱我,给我写封信,给我不停地说话,有时我会觉得自己很幸福,有时我会觉得她很烦。我觉得我的孩子是个强有力的给予者,热情(我常打击她爱管闲事),我觉得理所当然的一些东西,看了这,我觉得我很惭愧,给予是相互的,我应该在坦然接受孩子的给予的同时反省自己,从中有所学习。

  第五把钥匙,使用尊重的语言,小褚长这么大,我用过最恶毒的语言刺激过她,讲完我就后悔,我是疯了吗?从那之后我就很注意,在我情绪失控的时候我就会保持沉默,或者冷静下来内心问问自己真正需要表达的是什么?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长颈鹿语言”我觉得是很必须的,和任何人沟通都这样,我不能强加我的主观判断在里面,我只陈述事实,然后再联结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样的沟通才平等有效。

  第六把钥匙,在成长中学习,孩子的成长是如此之快,我们确实无法什么事都做好应付的`准备,和孩子一起,沟通商量进而做出决定,这是一种互相尊重,更是共同成长。我们要学会做一些选择,不能惧怕,这样不行,别沮丧,至少它是一次经历,会为你的成功总结经验的。

  第七把钥匙,让你的家成为“无错区”,需要每个家庭成员换位思考,善意思考,互相照顾彼此的需要,学会表扬与赞美,而不是批评与指责,学会沟通合作,让家庭关系更和谐,让家真的成为孩子和家人心之向往的地方。

  觉得认识师傅认识晚了,也许早半年看这本书,我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我一直就是“豺狗语言”,用自己的选择来对待亲人,自认为的为所有人好,远离了彼此内心的联结,心与心的交流。这样做,自己累,也失去了很多,心里有很多感受,但却词穷……

  故事分享,分享的是故事,折射得不也是我们,如何和孩子共成长,让家庭更和睦,我想我得花很长时间去学习,去实践。看完这本书,我感触很深的几个词“纯粹”,“联结”,“倾听”,“控制”。纯粹得爱亲人,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学会联结,学会沟通,倾听别人,倾听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记住“暂停键”,记住长颈鹿语言,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改变自己,让孩子和自己更近。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3

  我的两个孩子我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教育着,老大是控制型育儿方式,“你一定的”,“你必须要”,“你应该要”,我对他总是以命令的口吻,孩子基乎没有选择的权利,更少有会被征询解决关于孩子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意见。记得十年前我送他去幼儿园,我一边骑车一边教他背着唐诗,我不厌其烦的教了他好几遍,他都背不熟,我气的停下自行车,把他抱下来,对他说这么笨我不要你了,还没等儿子缓过神来我就骑着车就跑,孩子抓起路边的草跟在我面边追边哭着喊坏妈妈,用草砸我。还有很多很多我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事,没有商量余地,就因我的强迫把原本倔犟、有个性的儿子被我折磨的没有主见,做事比较忧郁的小伙子。过去的无法挽回,希望自已能抓住小老大的青春期好好来一场赋权型方式的教育。师傅请给我力量吧!

  在亲子沟通中我的做法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倾听上做的不尽人意,一次次把孩子的能量挡了回去,还经常给孩子贴标签、责备和下命令,对孩子不信任。经常嘴里喊着爱孩子的口号,一切都为孩子好,但做出的事和说出来的话并非能让孩子接受,更多的是伤害,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多花点时间自我反省,用橡皮擦把我的过去擦掉,确定养儿育女的目标,与孩子多交流、多倾听孩子想法,多赞美,减少冲突,增强合作,给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家庭育儿就如马拉松,希望等孩子长大之后,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信心,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的人。

  丫头是个顺毛勒的孩子,在幼儿园就有了自己的目标,老师总喊她小精灵,丫头也很坚强自信,困难前面从不畏惧,总是对自己说我行的,我一定行。今天的丫头,离不开师大附幼的启蒙教育,激励孩子奉献的天性,给予孩子的欢声笑语,同时来自我们的小家庭,因有哥哥在前的摸路,所以我和先生基本上遇事会和孩子很好的沟通,尽量做到既不惩罚也不姑息,用充满尊重赏式的'养育方式,希望能让孩子获得最好的成长。

  以前经常听年长的人说“生儿容易、养儿难,”我对这个难字并非有太多的理解,但随着孩子逐渐成长才方知这个难的字的苦,它不仅是养儿的经济生活压力所带来难,更是来自教育孩子中的难,孩子是每个家庭的重心和希望,谁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特別读到“长劲鹿的语言、倾听、和没有评判的观察能力中,自我反省能做到的少知又少,这样怎么能让孩子有主动力和安全感呢?希望自己从我做起,第一步就是打开与孩子的对交流的心门

  以前对于老大,我总是带着情绪进入与孩子的“战区”,心烦意乱、生气或者高嗓门、争论、责骂以及冷战时有在发生着,一直以来的无效做法,换来得是孩子的惊慌、害怕,迷茫。我呢?为孩子也整天忙碌着,同时也为孩子这个没弄好,那个没弄好而经常失眠、发愁,心率焦脆也影响自己的心情,自从师傅把我引进了家庭教育的课堂,看书,写心得……渐渐地我感觉到在与孩子的交谈中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相互尊重理解后彼此也很愉悦,但有时还会有冲突时,希望自已再接再把“战区”慢慢形成“无错区”,使自己在进步的同时也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在长颈鹿语言与豺狗语言两者中,我时常会用豺狗语言方式对待我家小老大,拒绝选择:你非得……你不能……,下命令:你要是不按我说的做,你会后悔的!导致现在我家小老大的依赖思想比较重……是人做事都会有错,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长颈鹿语言打通了我的神精与血脉,就像师傅所说的那样,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处于地板位置,只要你想学,用心去学,肯定会一步步提升自己,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就如地板位置,我要把所学,所闻的用在实际生活中去以真诚、悲悯和相互尊重来面对小老大,只要自有颗上进的恒心,一切都不会晚。

  丰盈生命之体验,如何去化解家庭中与孩子的矛盾冲突的发生,特别是读到每日提醒中的“每日提醒纸条”受益匪浅,值得我去和孩子共同制定计划表格,然后贴在最显眼的地方,相互监督,同时也时刻提自己以身作则,想要改变孩子,得要自己先进步,关于书中所读家庭会议,我家以前也开过家庭会议,虽说民主制,结果还强制告知型,凡事都是我和先生说了算,望以后的家庭会议能做到真实的民主,给孩子一份真挚和自由的发言权,让孩子体会到家的相互尊重与理解,感受家庭的安全感。

  分享了“无错区”故事后,深感触动,今天我只是轻轻喊小老大帮我去店里拿下东西,原本带着不指望和小老大边做边不情愿的发唠叨的心理准备,但出乎意料回答“好的、妈妈”随即妹妹说哥哥我陪你一起去拿,兄妹俩手牵手地走了,望着俩个孩子的背景我心中美滋了好久,(以前喊小老大干活总要喊几遍,)感恩师傅把我领进了“觉然之家”之门,让我有机会学到了很多很多,非暴力沟通课程给了我具体的技能,虽然孩子现在只是微微的变化,而我已不在用贴标签和命令式的方式与孩子交谈了,希我能很好的利用全然接纳的力量和倾听式建立并深化跟孩子的联结,促使我的小家庭每位成员都有快乐成长的足迹。相信明天会更好!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4

  这周我们读的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五章到第八章,感受的根源、请求帮助、用全身心的倾听以及倾听的力量。当我看到难以承受的痛苦,感觉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着,特别是针对于我们女性朋友们,往往把照顾他人当做最高职责,却会忽视个人的需要。

  在讲解里面的案例时,不由的想到生活中的自己。小时候家里穷,想要的东西只要一开口便会遭到反对或者各种理由搪塞你,渐渐地就不再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包括现在结婚了,也是如此。看到情人节别人收到玫瑰花,回到家只会生闷气,没好气的针对老公,情绪就会波动。看到孩子没有达到自己心里想要的,也会莫名其妙的对孩子吼几声,所以让自己成为“情感的奴隶”。

  老公喜欢打游戏,即便孩子写作业,他只会沉浸在游戏中,把游戏声音放大。每次下班回到家看到这个现象,就会有无名火涌上头,不管孩子,不做家务,越想越气之下,便是大发雷霆的对他说:“天天只会打游戏,打游戏。”而他看到我这样,跟没看到一样,继续玩,所以这样的争吵就会变得越来越多。现在我看了《非暴力沟通》以后,说话的语气和情绪慢慢都会缓和一下,边试着表达内心的想法,让他知道我的需要。便会对他说:“我建议你把游戏声音关小点儿,这样宝宝注意力才会集中起来写作业,不容易跑神。”意想不到的是他真的会那样做,现在打游戏都会关掉声音,这真的让我感到意外,回到家后有种愉悦的心情!

  这让我明白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是多么的痛苦!直接说出来,还会获得对方的积极回应,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5

  书中说:“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好好爱自己,这真的很重要!

  记得去年有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线上的时间管理践行社群,每天有五项打卡项目,我要求自己必须每天完成,再加上自己每天要练字一小段,还要百词斩背单词,还有其他一些要学的课程,另外自己也要上班工作,每一天的生活都安排的满满当当,感觉做完这件事永远有下一件事在等着我!连女儿都说:“妈妈,你怎么每天忙的'一点娱乐的时间都没有?!”

  说实在话,看着自己好像每天都过的很充实,但其实忙忙碌碌下来,最后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我的内心依然很焦虑很迷茫,总觉得这个是我应该要做的,那个也是我必须去做的,结果把自己搞的好累,而且还看不到成果!静下心来,我好好反思: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自己这么忙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我是不是一直走在通往追求的路上?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多听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我发现有些事情我真的可以选择不做,做了也没有太大意义,有些也不是我的爱好,会让我觉得很有压力等等。思量再三,我最终决定退出坚持了三个多月的践行社群,平常只保留了两三项自己喜欢的来做。

  说真的,退出后我觉得自己松了一大口气,当我不再把想做的事情当成任务来完成时,我发现自己更容易享受其中,也得益于其中,比如运动,比如阅读,偶尔写写自己的心情日记。

  好好爱自己!不苛求,少自责,用心去了解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主动根据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我们想过的生活,生活终将越来越美好!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6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提升沟通能力的书籍。它的亮点在于:挖掘语言背后蕴含的情感和需要。最重要的是,作者让我明白了沟通的目的,是让爱融入生活。书中包含了非暴力沟通的意义、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技巧、如何学会倾听和如何表达愤怒和感激这4个方面。

  首先,要能够区分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明白暴力沟通的危害所在,进而了解非暴力沟通的益处。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提升沟通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它提醒我们关注彼此的感受和需要,鼓励倾听自己和他人,进而达到双赢的沟通效果。

  其次,非暴力沟通有四个技巧。使用基于观察结果的评论、体会和表达感受、找到对话双方需要和正确地表达请求,熟练运用这四个要素,就可以有效地提升沟通效率。

  此外,学会倾听也是非暴力沟通的`重要内容。倾听分为两方面,倾听他人和倾听自己。倾听他人要求我们放下成见,保持对说话者的关注,全心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在适当的时候给出反馈。倾听自己则有助于我们平息内心的冲突,给自己更多的关爱。

  最后,了解了如何表达愤怒和感激。在表达愤怒前,我们要先了解愤怒的根源。要明确愤怒的根源,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表达愤怒的时候,我们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再进一步理性地发觉自身需求,最后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而表达感激的时候,我们要摆正出发点,要表达真正的感激,而不是听起来别有用心的感激。在表达时,尽可能地突出一些细节,因为这样更有助于发挥感激的力量。

  希望这本书能给你带来启发。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7

  我已26岁,这样的人生,好像很好,又好像很糟糕。但没有关系越努力越幸运。曾经,这个城市的每一天都让我灰头土脸,所以今后的日子我想遇到一个能让沙漠里开出蔷薇花来的人。三观一致,能谈得来,能为对方着想,能在一起一辈子。祝福你,但我更祝福自己。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世上任何事摊开了讲都透着一股悲凉,就像生离比死别更可怕,就像想你这件事,躲得过昏暗的夜躲不过四下无人的街。啤酒瓶,黑眼圈,吐不圆的烟圈,甚至冰冷的半张床,让我无数次泣不成声。但清醒的时候我又质问自己,谁离了谁会过不了?并没有。所以,再见了,不是你不值得留恋,而是余生,我想要让自己活得精致一些,祝福你,但我更祝福自己。

  今晚的雨下的`很大很大,因为周围静得让人头皮发麻,昏暗的灯光微醺了我的眼,嘴里泛苦的冰啤酒让我更渴望遇到一个能给我打伞的人。摸索着手机放上几首老歌矫情一下,每句似懂非懂的歌词里,总觉得写的是我自己,即使不知道哪里相似,但每句歌词都像在刻画我的过去我好像有些醉,但又特别清醒。醉在小王子拿着玫瑰走向我,又清醒的知道盖世英雄架着七彩祥云远去。但这一次我没有很难过,因为闺蜜告诉我,我的齐天大圣还在后面,你是别人的齐天大圣。经过镜子的时候,给了自己一个由衷的笑,我想,我今晚才真的从心里释怀,你好好陪她,我四海为家,我这么一个开朗又酷酷的人。祝福你,但我更祝福自己。

  我爱的人不是我的爱人!后来我知道对的人就是,一个你和他在一起,可以舒舒服服做自己的人。我想遇上这么一个人,所以这次我要自私一点,我要用全部的幸运祝福自己。爱自己,爱生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8

  第一次捧起这本书是因为参加了后亭、民主、东唐和沙四这四个村委共同主办的读书会。也是因为我在育儿的路上遇到了困难,促使我捧起了这本书。

  在我没有读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语言也会存在暴力,由于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肤浅地认为只有行动才是暴力的行为,从来都不知道生活中我们的语言也存在暴力。

  捧起书抽空把它完整读完历经了一个月,可能是外国语言翻译过来的,自己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同时也跟着书友们在线上共读,每个参与共读的书友们都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还有线下课的交流,带读老师的耐心引导,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怎样把非暴力沟通运用到生活中去。

  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感受,是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前在教育小孩的时候只会指责、否定、说教甚至打骂,从来没有想过原来是自己的感受没有清楚地表达出来,更没有说出具体的请求,让他们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就是一种暴力的行为。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学会使用爱的语言、换位思考和有同理心,让自己平和地跟他们沟通,学会用语言表达我们的爱。

  倾听的力量也不可小看,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也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帮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变得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就是观察而非评论,表达自身的感受并善于说出内心最真实的需要,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而非命令。这只是我读后的一点点感想,当然想要将它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还是需要我们刻意地练习和多次细细品读。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书!(梁莲)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9

  这本书由老师推荐的,其实我也只是看了序言和一则故事,但是却觉得格外值得阅读。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写的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说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希望在与他人接触时受到伤害;同时当今的社会关系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常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他人做出评判以此来确认他人是否值得信任;另外出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缺陷,在沟通时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可能在沟通中改变甚至缺失。以上的原因导致与人有效的进行沟通常常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非暴力沟通是增加与人沟通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就拿我之前经历的一件事情来说吧:学校组织了研学旅行,要出发时发现名单上并未出现我的名字,我焦急的有点烦躁,负责人让我打电话联系老师,可我联系老师时,语气既不尊重又处处展现着“暴力”,可老师那时的声音听起来明显是被我吵醒,可我依旧得理不饶人,老师也依旧耐心指导我,帮助我。在我终于如愿以偿后,我才反应过来,自己当初的行为多么的不好,我就得老师和我说的一句话:“以后遇事要冷静点。”确实,我是个不太能冷静下来的人,我也后悔了,我为什么不能冷静坦然地去处理问题,为什么要对他人使用“语言暴力”,我很懊悔,倘若当时我可以理智一些,不使用“语言暴力”,那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

  《非暴力沟通》确实是一本值得我们仔细阅读的书,用非暴力来让爱融入世界。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0

  非暴力沟通专注于四个方面:观察、表达观察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告知具体的请求。很多时候我们的话语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十之八九是因为我们表达的方式不对。如果你从说第一句话开始就加上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情绪,对方很可能不愿意对你打开心扉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区分评论和观察。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很有可能获得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比较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

  学会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在安慰他人或提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需要的。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但是”“可是”这类的词。如果谈话偏离主题或者让很多人感到无聊,可以打断讲话人,因为讲话的人可能也感到非常无聊。没有人想自己讲的话被当作负担,比起假装在听直接打断更好。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尽量避免对自己说“应该”,对已经发生的事使用“应该”这个词,只会加重自责。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如果感到自责,就专注于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这样我们就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愤怒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一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A、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别做。

  B、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C、体会自己的需要。

  D、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合老师和新手妈妈读,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时,如何控制情绪理性沟通,需要慢慢学习。当然,也很适合用来处理人际关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1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沟通非常常见,人们经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进行评判,一味的比较,威胁他人,以不得不为幌子来回避责任,造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痛苦。

  最近读了一本书,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书中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教导我们如何避免出口成伤。

  第一步是观察,讲事实而非评论。“你根本不照顾这个家庭”比“你一周有五天都晚上十一点才回家”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反弹,让沟通失控。基于事实的沟通是尊重,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感受,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现在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们感受到生气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此时不该用责备自己或他人的形式来宣泄不满,这对解决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什么帮助。最后说出请求,明确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更利于直面解决问题。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在生气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将错误归结给他人,这种无谓的发泄并不利于解决问题,有时候发泄完还会有自责情绪,让生活更糟糕。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可以试试在今后的沟通中用到“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步法,在情绪爆发前给理智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通过对这《非暴力沟通》一书的.阅读,我在慢慢改善自己与其人的沟通方式,对于与其他人在沟通中出现的一些暴力沟通,也能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并且及时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和坚定,学会感恩,学会爱自己。非暴力沟通,需要时间来践行。要把非暴力沟通作为工作、生活中的一项修炼坚持下来,做一个平和的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2

  在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后,我经常会回忆起我初中阶段的生活,书中讲了有一些懂得“非暴力沟通”说话方式的老师,那些同学是幸运的。非常遗憾,我在初中时遇到的这位老师,他和同学们沟通的方式几乎都是暴力的,不光有语言暴力,还有肢体暴力。

  这位男老师脾气很暴躁,尤其喜欢体罚学生,男同学女同学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体罚,同学们犯的错,无外乎就是考试没考好或者上学迟到。记得一位男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被他拳打脚踢,口吐白沫,最后休学了。想想那时我们的小心灵得多害怕,得受到多大的摧残啊!记得有些同学大胆的和老师说,能不能体罚时不要让学生们看到,老师说:“不行,要不怎么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在我们小时候,家长都不大管我们的学习,也不会太关心我们在学校的情况,估计家长都想像不到我们在学校就是待宰的羔羊,这位男同学受到如此重的体罚也没见家长找到学校。女生体罚轻一些,考试达不到目标的被打手心是常有的事。

  同学中犯最大的错估计就是早恋了,而受到的`惩罚就带有侮辱性了。男同学被带到操场揍一顿,女同学被罚在学校跑操时让她站操场边,全校的师生都看见了,每个跑操的人都会问那个女生为什么站在那里,然后就会有人告诉他,因为早恋(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可想而知,最后两位同学双双退学了。

  感觉那时候同学们和老师之间是没有沟通的,每天努力学习不是因为爱学习,而是因为害怕老师。后来毕业以后,同学们交流起来,都说恨死了那位老师,那本该美好的少年时光就毁在这位老师的手里。那时我们都巴不得赶紧毕业,脱离魔掌。

  看了这本书后,真是浮想联翩。推己及人,希望自己对孩子对他人,都能做到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交流。学习,一直在路上。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3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听过让自己不舒服的耳语,也经历过让自己内心痛苦的沟通过程。在我看来,不一定是当面的谩骂以及嘲讽才算得上暴力,虽然那些难听的话语只是一瞬间的冲击,那些隐性的暴力语言,却给心灵带来长久的伤害。

  我想这些所谓的“暴力”在孩子心里会种下怎样的种子如果说我们阅读了很多关于暴力的书籍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辞,在交流过程中能感受到自己带给对方的舒适以及礼貌的话,但不妨回过头想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孩子因为老师或者家长在他年幼时对他的否定和批评而将他那颗面对世界好奇的心灵扼杀在摇篮里。

  很多时候成长只是一瞬间的事。在家庭成长中,我很感激他们,尽管我们曾经用多么令对方痛心的方式去证明我们对对方的爱,但是我从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理解与表达爱。在阅读完书中前两个章节时,我发现要不使用暴力,也要掌握一些方法的。例如:“你真的懂我吗?”“你不懂我”其实“懂”这个字眼,是需要双方的努力,若只有一方的'努力,那么所做的都是无用功。

  在东方父母的教育中,大多都是他律他制。父母制定了这个规则,孩子就要符合他们的规律,这叫做让孩子从小围着父母的意志转。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有隔阂,问题大多都是来源于父母本身。他们往往会觉得:“你是我的孩子,你什么事都要听我的,因为我是过来人,不会害你的。”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常常用命令的语气让我们去达到他们心里的那个预期。书中写到,一位母亲对正值青春期的儿子说:“你应该将电视机旁边的脏袜子洗了”若他把那句用命令的语气换成“我希望或者你愿意将电视机旁边的袜子洗了”这样会出乎意料的达到你所期待的有效沟通的结果。

  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刚开始以为这本书是讲说话的技巧,读完才意识到,沟通的本质不是在于如何去说,而是语言背后的思维,如何去想,如何去体会自己和对方的感受。简单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换位思考。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4

  这是一篇迟到了两天的心得,在这之前,我看了《非暴力沟通》的第十章,这之后我的脑子里一直在回忆,在思考,为什么人会用语言或者行为暴力来解决问题,发泄情绪?在一个人出于情绪的边缘时,什么才会遏制这种暴躁?暴力的情绪发泄方法有多大的危害?

  第十章,我记得提到一个人之所以会用暴力解决情绪问题是因为,发生事情之后总是从别人身上寻找原因,不去关心自己的内心需要。我忽然想起来,在家庭环境中,暴力的沟通对个人以及对孩子的影响。

  过去的半年,我们不大不小,置办了一套小房子,买了一辆低端车,而在这段时间我在忙着事业编考试,老公工作并不稳定,还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处处要钱,经济可想而知。这半年我们的信用卡几乎因为车贷,学费,装修……等等经济原因造成欠款好几万的现状。我们都不是心大的人,五六万早就让我们活得压力山大,不堪重负了,我们俩更是处于崩溃的边缘。后来,因为这些压力老公情绪很大,稍不顺心就会吼,我本来就是一直压抑的状态,根本受不了他的暴脾气,于是我们经常吵架,每次吵架不管孩子在不在身边,他也不考虑这些后果。我生气就是因为他不关注孩子的感受,不理解孩子的需要,不分场合的说摔就摔,说吼就吼。

  有一天我爆发了,在他过年返回公司的时候,我要求离婚,不让他走了,孩子我留给他,他只要不认错,我就把孩子扔给他妈妈或者我直接放家里,你不管我也不管,你觉得你厉害,我也不是一个没用的人,只要他出门一步,我也出门,直到他认识到,自己的暴脾气对我造成的伤害,以及这个家这个孩子失去妈妈之后他几乎一无所有。那一刻,我害了女儿,孩子哭,拉着妈妈不让妈妈走,可是我明明知道,如果我不这么做,她爸爸永远不清醒,要不然是她妈妈这辈子就这么忍受要不然就是以后我们俩动不动吵架影响她更深刻。与其让这些痛无限的`绵延不如让他此时就完全暴露。

  这种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是很深的,那天,我闺女听到一首歌歌词中有一句“爸爸和妈妈我们从来不吵架”她跑到洗手间告诉我,“妈妈,你听到了吗?人家爸爸妈妈从来不吵,你和爸爸也不能吵架……”一个五岁的孩子,脑子里总是装着当时爸爸妈妈吵架的画面,这是有多残忍。

  读了第十章,我内心不是考虑我每次情绪不佳时我的感受,而是我们身边的人,他们的感受,无缘无故却要为你的不开心买单,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感受,内心一直恐惧和不安。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5

  在我经历过很多次无法正常与人交流后,我看到了推荐《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视频,出于好奇,也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我开始阅读起了这本书。之后我便发现我出现了很多沟通误区,就如同发现了沟通的新大陆。原来沟通不是朋友诉苦难过时,盲目安慰,一味比惨等等、对于自己看到的事物进行自我认为的道德批判,回避责任等等。

  一开始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很好奇为什么叫非暴力沟通,了解后才知道导致暴力沟通的主要原因是:你的表达方式忽视了对方的感受,或者对方的表达方式忽视了你的感受。所以沟通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请求,同时聆听别人的需要和请求,而在表达之前是需要更多的观察,而表达时尽量要以具体事实为主。非暴力沟通其实就是四句话:第一,说出你观察到的事实;第二,表达出你的'感受;第三,说明你的需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第四,提出一个清晰明确的请求。

  举个例子:母亲对儿子说:“我发现这一周有五天你都是十一点以后到家,而且身上有一股酒味。我特别的难过,因为我希望你不用为了工作如此辛苦。我希望你以后能每周有三天的时候是八点之前回来和我一起吃晚饭的。”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确实一件麻烦事。因为我们很容易把想法和感受,请求和命令混为一谈,不知道怎么表达是最重要的问题。这本书拿出很多例子说明,甚至给出了一套合理的公式。对于练习非暴力沟通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例子是在我看来很难处理的问题上,作者通过不带情绪的聆听,说出认真观察到的事实,说明对方的需要,最后再提出请求,一步步的引导对方去表达,让自己更了解问题的源头,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而当自己情绪无法控制,别人又急切与自己交流,或者让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让自己处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或者直接告诉别人我们现在的情况,让别人知道了解,而不是一味地发火。

  我很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因为会说话不代表会沟通,不然怎么会有人聊着聊着就突然吵了起来,冷漠,猜疑,无止境的争吵……就成了人们交流的一堵墙,而非暴力沟通就能打破这种墙。对于我来说沟通不是口才好,而是从别人的语言、眼睛和肢体语言里,感受到他感受的东西。即使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做到知人所感。

  如果你也觉得沟通成了你生活中的障碍,不如试试看看这本书吧。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6

  由于时间紧迫,对于非暴力沟通只能做到浅尝辄止。虽然只是随机选读了一部分章节,也不乏有所收获。

  我耐性不好,在倾听这一方面表现差强人意,所以我选读的这部分就是关于倾听的。我赞同书上很多观点,也能理解,我们在倾听别人时,需要认真并放下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们对他人表现出的一份尊重和真诚,不然,我们将辜负了他人对我们倾诉的信任。

  用心倾听他人的苦痛不容易,如果我们内心不够强大,则受到他人负面情绪的影响。对此,我不禁想到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看来做一名心理咨询师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和素养,更需要一颗强大的宽容的心灵。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舒服。这句话浅显易懂,却是我们容易忽视和做的不恰当的一种行为。

  我想,大多数倾诉的人都会经历过这种感受吧,虽然得到了朋友的关怀,但是却感觉不到满足感,好像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挺苦闷的;对于倾听者来说,发觉自己的关怀没有起到作用,也会有或多或少的挫败感吧。在看到一些建议性的例句,我发现,那些话语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也不好意思说出口,更像是在影视上听到的台词,由此可见,我们是不善表达的。

  书中不仅阐述理论知识,更是举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例这些举例具有代表性又切实,便于人们的理论理解,也能与人们产生心灵的共鸣。在这些举例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则是一对关系紧张的夫妻之间对话,妻子指责丈夫不好好听她讲话,丈夫不以为然。

  他们两个人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考虑的问题重点不同,以至于交流目的没有达到,反而适得其反,造成双方失望关系紧张。通过作者在中调解,双方都意识到对方对自己的需要,两人都得到了理解和接纳,关系自然也得到了好转。文章中说这段是对他人反馈,我想到在管理学上学到的信息传递的反馈,反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时,我们无法顾及他人的感觉和需要,自然也不能给予倾诉者想要的东西,这时,为了不让双方都感觉不舒服,我们需要及时告诉他们我们也处于痛苦中。虽然不至于让他人反过来安慰自己,但自己一定要重视起来自己的感觉,自我调节,自我排解。

  我们继续读下去这本书,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7

  在老师的推荐下,通过闲暇时间阅读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非暴力沟通》

  这本书,作者本身也是一个极度敏锐又极度具有同理心的人。通过卢森堡博士独创的沟通交流模式,结合我的个人班级管理经验,深感认同,下面就交流模式中的观察和感受谈下看法。日常班级管理中,通过相互间的沟通,师生得以意见交流、才可以联络感情、化解误会、团结班级中的力量,进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发挥潜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森堡博士看来,有四个原因使我们的日常交流,容易演变成暴力行为,这四个原因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这就提醒我们在交流中如何避免暴力交流。

  首先,是观察,客观地说出观察到的事实。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提出: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重点是区分“观察”与“评论”,平时在表达我们对于学生的观察时,会不自主的带有评论性的词汇。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学生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第二,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清楚地向学生表达感受,从而是沟通交流变得顺畅。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想要了解一个学生的感受不容易,这常常是一个很艰苦的探索过程,中间还会有曲折。因此,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即使有较大的把握,话也不要说得太满,而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就立刻调整自己的想法,不可固执。有时候种种证据都能证明确实是这么回事,事后却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多次。世界是复杂的,学生的心灵是复杂的,万不可简单从事。这也说明了做研究型教师的`困难。你想研究问题,实际上就是给自己增添了问题,反倒是你不去研究,我横竖就这一套办法应对,反而比较省心省力,眼前成效可能倒更明显。学校里研究型教师较少,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如果坚持下去,几年以后就看出与其他老师的差别来了,不是眼前“业绩”的差别,而是素质的差别。

  我认为非暴力沟通给我们德育工作者的启发是: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作为班主任要倾向于倾听,培育对学生的尊重与爱,使师生情意相通,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