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心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14 19:05:3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7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7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7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7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1

  20xx年的11月至12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透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料,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我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透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好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资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潜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潜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构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好处。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我或者对自我一种用心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能够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一样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能够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状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那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用心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应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状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一样,能够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忙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我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到,学生在不一样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一样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忙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应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用心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一样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持续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就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用心、顺畅等上方,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群众,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构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就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能够根据本学科教学资料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这样就能够构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超多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光、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资料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齐,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我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我首先务必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我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应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我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我一向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到达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理解新知识,开拓自我的视野,也能使自我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好处。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构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格,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构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必须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7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2

  前几天,进修校组织我们听了方方教授和两位县优秀班主任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培训讲座,我获益匪浅!下面就自己的感受和查阅的资料谈谈体会: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我认为教师心理健康有以下益处。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7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3

  6月7日,我参加了王教授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感受极大。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感受。

  教育工作与其他职业相比性质、内容比较简单,但教师心理容易被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所困扰,当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就会造成教师心理状态失衡,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所以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

  一是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有意识对情绪的发生、发展加以调控,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如情绪转移、向朋友倾诉、适度发泄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新平衡。

  二是教师要保持正确的处事态度。正视现实,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既不能自高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待人处事既有自知之明又有容人之心。

  三是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主动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四是科学地正视自身的生理健康。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生理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生理方面发生某种病态,就会引起心理方面某些症状,教师要重视身体健康,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健体活动,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因此,教师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7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4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7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5

  20xx年的5月25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首届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尽管是短短四日的学习培训,但是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一、首先,改变了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1、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从来源上说,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卫生归结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把它纳入到教育的范畴,就等同于道德教育、学科教育。它应该是全面覆盖在学校教育中,是所有教师共同参与的,共同来呵护学生心灵的教育,是所有教师、行政领导者的职责,而不仅仅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是辅导室的一项工作。靠建立心理辅导室、聊天信箱、辅导活动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所有学科教育应该遵循的理念,应是学科教育必须渗透的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同于思想品德课。

  进入五中以来,我一直代思想品德课的,在代课的过程中,深深的感受到思想品德在学生德育中的重要性,以为思想品德课就是心理健康课。从这次学习中,我认识到这两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思想品德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健康课是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与心理进行评价。这就是它们最大的区别。

  二、其次,有几点新的认识。

  1、学生的心理要健康,教师的心理更要健康。

  十大不健康职业居于前三位的是警察(黑蛇)、医生(白蛇)和教师(眼镜蛇)。好的教师,除了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教师促进自身健康,还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的客观要求。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的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

  在现代社会,教师面临着各种压力,在这种压力中,教师免不了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举个例子,教师一进入课堂或教师里,老是看学生不顺眼,免不了批评学生;回到家里,又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也不好,那也没做好,免不了生气。这样,学生孩子会产生抵触情绪,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心理专家说;你不要想去改变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去宽容和接纳学生,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调整情绪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每个同学都有个体差异性,对待这种差异性如同对待一个感冒了的同学你还会对他发脾气吗?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做好,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1)心理辅导室教师的努力。

  在培训中,我认识了一位从事十年的心理辅导老师,她说:干这一行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如果,你感兴趣就去做,不感兴趣就不要做了。在面对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时,经历着学生的痛苦、自己的'无助、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等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心理辅导老师要想真正做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性格、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质,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选择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走下去”的态度。

  (2)学校的大力支持

  在这次培训中,金川一中的德育校长做了报告,他说“”

  (3)各任课教师以及班主任的团结协作。

  (4)家庭影响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7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6

  参加了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使我有幸与4位心理博士零距离接触。通过为期6天的培训学习,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4位博士分别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做出精彩的阐述,典型案例的剖析让我震惊。这些见解和宝贵经验使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当前,中小学生由于受个体发展,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一些心理异常现象。诸如懒惰、好动、打架骂人、偷摸说谎、迷恋游戏机,或因某些心理因素造成骄傲、自卑、倔强、厌学、无礼、散漫、孤僻等非正常现象。如果这些心理异常行为长时间得不到引导、矫正和教育,而个体主观上又难以自我调解,将会积习难改,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面对社会的变化,我们已逐渐意识到学生的有些问题并不全是思想品德问题,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即便是思想品德问题,其解决也有赖于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的配合。班主任只有掌握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的理论,并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才能卓有成效地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因此我认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以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要求,对于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这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它对于我的影响将会久远而绵长,如陈年老酒,将越酿越香。专家教授们用他们的智慧为我点燃了一盏明灯,激励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指引我将所学所感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上路,与同事、与学生、与家长的心相约,助学生自助!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7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7

  一般来说,青少年在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也就是逆反心理,希望自己独立行事。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此类特别的心理变化统称为“十五岁现象”。近来,心理学家发现:“十五岁现象”悄悄提前了,十二三岁是高峰期。这段时期,他们的情绪层面大于理智层面,做事不问后果,往往我行我素。

  由于中学的年龄特点,对事情有时有点偏激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任其发展,对事情所作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别人反对的事他却偏要赞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越是要做。这种叛逆心理,中学生一定要自我警惕。

  要避免逆反心理,首先要了解其成因: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1)具有强烈好奇心,对自己弄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去做的事情,有的中学生跃跃欲试或挺而冒险;(2)企图标新立异、寻找自我表现的`青少年容易产生躁动;(3)遇到失恋、挫折、受冤、父母失和的特异生活经历者容易产生逆反心。

  其次,在了解逆反心理成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加强自我防护。(1)对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做的事情有好奇心不是坏事,但不能贸然行事,要多想想为什么不能做,实在搞不懂,不妨请教一下老师或他人,弄清禁止做的道理。(2)对事情有好奇心,想标新立异也不是坏事,同样不能不假思索就行事,可以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跟同伴、家长或老师交流沟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再作决定,以免产生不好的后果。(3)遇上特异生活经历,自己可能是痛苦的,此时,找一个最信赖的人去倾诉一番,或者在信赖的朋友面前哭诉发泄一下,都能使自己心情舒畅许多。若碍于面子不便在旁人面前倾诉,找一个空旷地方喊叫渲泄一番,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04-26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1-05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05-19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12-01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04-14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07-29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1-17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02-28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