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

时间:2023-07-20 15:14:2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精选5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精选5篇)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1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一词描绘的“家给人足、安居乐业”,一直是中国人民理想的社会图景。然而,纵观我国历史,贫困问题不仅长期存在,而且具有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特征,要解决这样一个国家的贫困问题,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是什么力量推动我们逆水行舟、迎难而上?是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一项史无前例的历史性工程,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成就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各地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配套措施,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产业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全国展开了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生产总值保持较快增长,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更多绿水青山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年均增幅29.2%。易地扶贫搬迁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脱贫道路,以乡村振兴接续脱贫攻坚,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减贫事业迈上新台阶。

  是什么力量确保我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是全党全国上下一鼓作气,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和决心。

  从苦瘠甲天下的“干沙滩”到山绿民富的“金沙滩”,从“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的赤贫无助到“匝道经济”“乡村跑腿”“后备厢经济”的创新探索,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个“走出沙滩”的现实版“马得福”,离不开每一位“问天要路”的当代愚公……“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扶贫干部余芬生前的日记,生动地诠释了扶贫干部以生命赴使命的勇气和担当。正是扎根在贫困地区的亿万党员干部,激活了贫困群众的圆梦之路,带动了更多力量参与扶贫,谱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回顾脱贫历程,我们走过了万水千山,克服了千难万险,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传递出“中国道路”的发展自信和治理智慧。如今,我们隆重召开大会,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新起点上再出发,如何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是我们即将面临的新的更大课题。未来,惟有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去实现更加辉煌的时代蓝图,书写更加壮阔的时代篇章。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2

  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正处于“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期,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助力乡村振兴这棵大树“枝繁叶茂”,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让政策“落地生根”,在抓紧抓实中顺利推进工作。俗话说,“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党中央制定出台的各项惠农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政策措施的最终成效。今天,我们迎来了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新发展阶段上,做好“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必须切实打牢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推动和实施功能,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活力,有力推动各项农业农村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为农村稳定和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让建设“遍地开花”,在协调发展中实现全面振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任务,必须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和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同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党的领导,锤炼干部队伍,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立足各地实际,充分发挥好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让振兴乡村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高效,乡村环境宜居宜业,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基础。

  让农民“丰衣足食”,在增收致富中迎来美好生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农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结合农民的实际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进一步激发农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必须推动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乡村振兴集聚人才,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机会,持续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有效地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建设乡村、发展经济,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大助力。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3

  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意味着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是千年未有的无限极成就,这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值得华夏子女为止无限极喝彩。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国取得的脱贫成就,离不开奋斗在脱贫一线的百姓。真实的一线生活离我们无限极遥远,但我们却可以在影视《山海情》中无限极感受到奋斗者的艰苦奋斗和砥砺前行。

  《山海情》演绎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从宁夏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搬迁到玉泉营地区的移民们,从无到有地建设着他们的新家园的故事。村干部马得福无限极操心着通电、灌溉用水等桩桩件件的问题,他无限极努力,却不自信未来什么时候来,直到国家新的扶贫政策出台,福建对宁夏的扶贫事业进行对口援助,并建立了合作样板闽宁村,这片土地才开始萌发出希望。

  陈金山、凌一农等一批优秀的福建干部、技术人员为闽宁镇洒下奋斗的汗水,帮助得福找到了未来的方向,白麦苗、马得宝、李水花等村里的.年轻人也通过劳务输入、发展庭院经济等无限极收获了自信。

  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寻根与断根等问题不断突显,对于马喊水、白校长、李大有这些上一辈的人们而言,挑战和转变也在无限极发生着。从西海固走出的人们没有忘记他们的初心,他们没有断根,而是把根扎在了这片更肥沃的地方,无限极互相扶持着走上了康庄大道。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斗争的历史。我们现有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前人的无限极辛勤付出,让我们怀感恩之心,苦干实干,让艰苦奋斗精神在华夏大地蔚然成风。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4

  第一句:“党员群众一起干”凝聚起脱贫“全民意志”

  “党员群众一起干”,不仅体现出我党牢固的群众基础,更彰显了全党上下在面对脱贫攻坚“大考”时凝聚的磅礴力量。事实向我们证明,只有党员干部冲在前、干在前,广大群众才能“一门心思跟党走”。“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八年脱贫攻坚,广大党员、扶贫干部想方设法搞产业、多方联络找销路、逐村逐社摸情况、挨家挨户做工作……他们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只为了扶贫产业早点看见“回头钱”;他们翻山越岭、不惧艰险,只为了贫困群众早点喝上放心水;他们苦口婆心、日日上门,只为了贫困群众早点住进安置房。“你与群众想在一起,群众就与你干在一起”,无数党员干部的坚守,让广大贫困群众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也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第二句:“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出攻坚“最大效能”

  “集中力量办大事”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性制度保障,更体现出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消除贫困的.必胜决心。“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从“宁肯少上几个大项目,也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到东西部协作开展帮扶;从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到专家教授手把手传授贫困群众产业技术,全党、全社会都在以必胜的信念向贫困宣战,形成了誓拔穷“根”的共同意志。脱贫攻坚八年来,我们见证了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的“绝壁”变通途;我们见证了1800余万元蒙古族刺绣产业的“从无到有”;我们见证了闽宁镇百万吊庄移民的脱贫致富,真正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转化成了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大效能。

  第三句:“敢于啃下硬骨头”打造出扶贫“钢铁军团”

  “敢于啃下硬骨头”彰显出全党上下一往无前的决战态度,更是全体扶贫干部对9899万贫困群众的实在承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八年来,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人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吃住在村、接续奋战,1800多名扶贫干部更是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的“战场”上。“同心戮力,就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看!雪域高原上整齐排列的移民安置房,戈壁沙漠中闪耀的葡萄园,大石山区盘绕的通组公路,贫困群众幸福的笑脸,那是全体扶贫干部给出的“满分答卷”。

  脱贫攻坚楷模站在人民大会堂上领奖的那一刻,不仅奏响了胜利的凯歌,更吹响了振兴的号角。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总结经验,时刻背靠人民,继续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继续带领我们的人民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昂首阔步,向下一个伟大胜利迈进!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5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巧合”的是,国家乡村振兴局也在同一天成立,这无疑释放了一个重要信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广大党员干部仍需铆足干劲,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继续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争当乡村振兴中的“奔涌后浪”。

  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使命担当,做迎难而上的“有为后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经过8年持续奋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8年来,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在脱贫攻坚各大战场打了漂亮的歼灭战,兑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的承诺。当前,乡村振兴正从谋篇布局的“写意图”阶段向深耕细作的“描摹画”阶段迈进,我们仍需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使命,继续奋斗、披荆斩棘,跨过万水千山,摈弃不干实事的夸夸奇谈,放弃无用的纸上谈兵,勇于担当责任,敢于干事创业,在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

  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艰苦奋斗,做百折不挠的“进取后浪”。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概,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再到孙中山“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近代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之后,广大扶贫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苦干实干,上山下乡察民情,走村串户解民忧,给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开方子”“指路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立下了汗马功劳。“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自当牢记嘱托,深明艰苦奋斗的意义,审视艰苦奋斗的方位,瞄准艰苦奋斗的目标,增添艰苦奋斗的动力,在乡村振兴中再创佳绩。

  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克难,做开拓创新的“拼搏后浪”。贫困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广大党员干部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克难精神,勇于开拓创新,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现在,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峭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幸福的“烟火气”走进了千家万户。展望未来,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作为党员干部,还需时刻保持“热度”,继续攻坚克难“不打烊”,奋勇开拓“不停歇”,在乡村振兴中再续华章。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矢志奉献,做心系群众的“初心后浪”。“将心比心为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为大义,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走田埂”“爬陡坡”“入深山”,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从用生命照亮扶贫路的黄文秀,到绝壁上用血肉之躯凿出“天路”的毛相林,从带领牧民过上好日子的“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到“把信仰种进石头里”的周永开……他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见诺言,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可敬的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广大党员干部当向楷模看齐,不忘初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为群众干实事,解决烦心事,甘当人民的“驮担马”,在乡村振兴中再谱新篇。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相关文章: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通用5篇)04-01

杨得操家的幸福个人心得(通用8篇)03-30

杨家溪10-26

续得大风即为家12-11

幸福的家10-06

幸福的家10-07

研修心得杨俊12-18

幸福的家作文03-03

幸福的家作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