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新大班观察记录心得
最新大班观察记录心得1
探索纸的属性(了解纸易碎、易折、易糅、易湿等特点)
1、幼儿自由玩纸,集中讨论。
幼儿知道纸的种类之后,上课时,我提供幼儿各式各样的纸,你可以用这些纸做什么呢?让幼儿去摸一摸,看一看,动一动,并问你发现什么?分组讨论,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轻声交流实验结果。
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多看多学,多多尝试探索纸的特性,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在讨论中,幼儿表现的兴趣就很浓厚,交流的很热烈,纸易撕碎、易折这两个特性,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幼儿也知道薄的纸容易碎,厚的纸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撕碎,拿到纸就是折飞机、折轮船等。但是对纸遇到水和火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幼儿的答案不统一。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纸的特性,我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获得知识。
2、了解纸易吸水的特点,并了解一些防水的纸制品。
于是,大家带着各种疑惑,把幼儿分成两组开始实验,老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纸进行折轮船(白纸、卡纸、报纸、宣纸、卫生纸、彩色广告纸等),并带领孩子们水池里《玩轮船比赛》,各组成员选择好了纸张,纷纷开始了新的探索任务。
过了一会儿,小朋友用各种材料的纸制作出了一只只小船,大家纷纷在水池里玩起来,亮亮把小船放入水中,就大声叫起来:“老师,纸(纸币)船遇到水就湿了,没法用了,好象有点烂了,拿不起来了。”明明说:“我的纸(报纸)会吸水,有点变黑了哦!”老师接着说:“那么纸船遇到水会怎样呢?”(会烂,会吸水)那怎么样才能使不会湿呢?小朋友很快就想到了各种办法,有的纸船外面用上了透明胶带,还涂上厚厚的一层蜡笔色,想让他防水,圆圆却与众不同的选择了宣纸来折小船,他整齐的折叠了一艘小船,我问他,你这艘船能顺利过关吗?他说能行,我说那你试一试,结果他刚放进水中宣纸就湿透了,他没有放弃,又用透明胶带修补,但是还是没有成功,这时他看到别的孩子拿了一张塑料薄膜的纸一点也不漏水,也选择了这样的纸进行折小船,结果成功了,他非常的高兴。
我知道了,对于科学活动来说,孩子感兴趣、孩子愿意做的,能让孩子真正体验到探索的活动就是成功的科学活动,也许最终孩子探索没有成功,但是至少他去尝试了,他学会了如何去探索,如何去用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才是科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即萌发幼儿的科学意识,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探究能力。
在这次活动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孩子的那种探索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看到孩子那专注的神情,那种成功后的欣喜,我的心里也特别地开心。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纸遇到水都会变湿,但是有的纸湿的慢,有的湿的快,我告诉幼儿这是因为有的`纸吸水,有的纸不吸水;
老师(出示纸杯)说:“你们看,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用来干什么的?”
教师小结:纸杯是用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做成的,它既硬又不容易吸水,用它喝水,喝茶都很方便。 中国孩子们通过这个玩纸船比赛活动,亲身体验了哪些纸会吸水,哪些不容易吸水,并学会了遇到问题,能面对现实且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其中老师只是引导孩子,并不提供任何意见,让幼儿大胆尝试实验的结果
3、教师与幼儿一起做火的实验。纸遇到火会怎样呢?纸遇到火会燃烧,所以,我们小朋友看书,玩纸的时候,都不能靠近火,要注意安全。
孩子感兴趣,孩子的投入,给了我信心,我相信只要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一定会最终成功的。
四、纸的用途
(一)寻找生活中的纸制品,并要家长配合,利用纸制品执行任务一幅作品。
由于教师给幼儿出示了教师平时工作中和幼儿区角活动中常用的纸(只是幼儿平时不知道这些也是纸),幼儿便开始观察教室的环境,于是我便发动幼儿去找一找,我们的活动室里都有什么纸?有哪些东西是用纸做成的?幼儿找的积极性非常大,我看幼儿找的意由未尽,并在家园联系中写到:“请动员每位家长上网查有关纸资料和利用纸可以做什么等活动,后来,还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了一次利用“纸的废旧物”,我和妈妈共同制作活动”,我又请幼儿回家去找,家里有什么是用纸做好的作品,能带来的带来给老师和同伴们看一看进行评比。
第二天,教室里热闹极了,孩子各自带来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作品都带来了,有的,用一次性可口可乐的纸杯制作一条“飞龙”;有的,用旧报纸制作了一件时尚的“衣服”服装;有的孩子牙膏壳制作一张形象化的家具(沙发、桌子、椅子、电视机等);还有的孩子用旧挂历纸制作了一幅幅美丽的壁画和相筐,有的用各式各样、长短不一的环保笔(报纸做的)制作了一幅万里长城呢!
随着幼儿对纸的认识更加深入,结合家园同步一起来探讨纸,并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和二次利用以及要爱惜纸张和书本,与家长共同创造新的的作品,对于幼儿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探索主题。
最新大班观察记录心得2
衔接新思路,承启展成效
——谈“幼小衔接”指导的新策略
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进入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使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老师通常会开展一些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给予孩子在心理上、能力上、经验上的多方面准备。结合教师的了解,以及和家长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往往有以下几种担忧: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动作慢,做事拖沓,效率低缺乏时间观念没有紧迫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依恋性强自理能力差懒散的生活习惯无法适应相对紧张的小学生活,也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等等。针对以上几种现象,我在教学活动上尝试跳出常规教学的框架,开展了“我上小学了”这一主题活动,从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自我服务能力及学习习惯出发,为孩子能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案例描述与分析:
改进策略一:遵循作息时间,培养幼儿时间观念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现经过了一个寒假的孩子们由于假期生活的宽松,变得有些懒散和拖沓。很多孩子还没有从假期的生活作息中调整过来,变得爱睡懒觉。孩子的来园时间从7:30到9:30,参差不齐,这缭乱了幼儿的正常作息时间,也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更不利于适应将来的小学生活。如何鼓励孩子早起来园,积极参加晨间活动成为教师尝试解决的问题之一。
常规的做法及存在的弊端:
很多教师会采取一些激励性的手段和措施,如通过早上按时来园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吸引孩子都能早起来园。但是这种靠精神激励的做法往往难以达到长久的效果。没过多久孩子们还是遵照自己的生活习惯,早到幼儿园的还是那批孩子们,而“小懒猫们”还是姗姗来迟,促使活动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效果。
我们的新思路:
要改变“小懒猫们”的生活作息,仅仅凭借教师权威的发号施令,或是外界的简单激励都不够,真正能产生影响的做法是使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从内心体验到时间观念,知道要遵循幼儿园作息时间表。通过开展的教学活动《我有一个小闹钟》,让孩子学会看懂时间,并将时间与图片配对。如:早上8点入园,8点10分晨间活动,9点做操等,让孩子渐渐了解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活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前一阶段是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待幼儿都能遵守作息时间表了以后,后一阶段我们与小学老师取得联系,让孩子通过调查,询问等手段,向小学老师和小学生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预先知道小学的作息时间表。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孩子对小学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未来的小学生活有了充分的心里准备,还在调查、询问中增强了孩子的时间观念,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
案例分析: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的意义理解和时间的长短的体验教少,“认识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和家中备一个小闹钟,让孩子自觉地遵守作息时间。在家时,家长也可以发挥小闹钟的叫醒功能,及结合小学的生活和孩子一起制定在家的作息时间表,适当调整孩子学习、休息、游玩的时间。家长要引导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整理衣物、学习用品,每天早上独立洗漱、穿戴、吃早餐,培养孩子按时早起的习惯,让孩子从容面对每天上学的第一个困难,通过《我有一个小闹钟》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良好习惯,增强了时间观念,还让孩子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同时,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满足幼儿需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如:时间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贴近生活,我们并没有采用说教的方式,如讲个《龟兔赛跑》之类的故事来教导孩子好好珍惜时间,而是将关注点深入到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去,从孩子身边问题情境入手,“早上起不来,睡懒觉、吃饭拖拉”等等,这些问题的一一解决,对孩子来说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内容才能引发幼儿的意义学习,促进幼儿的'主动建构。
改进策略二:遵循规则意识,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
在幼儿园里,家长培养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往往停留在自己吃饭、穿衣、叠被、洗手绢上。从小幼衔接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服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上小学,要自己上学、鞋带松了自己系,下雨要自己用、收雨具,自己削铅笔,自己收拾书包,天热了自己知道脱衣服,可见培养自我服务能力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需要加强。
常规的做法及存在的弊端:
我们通过看图讲述等活动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要上小学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并在谈话中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应该学会做一些事情,如:整理书包,收拾玩具等。家长要求孩子克服依赖性,让孩子对那些自己应该关心的事有自己的想法、态度、主张,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幼儿被动的接受任务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孩子形成言行不一致的行为习惯。往往会让教学模式犹如“纸上谈兵”,没有落到孩子行为的实处。
我们的新思路:
开展主题活动,让孩子和同伴思维的碰撞中自主地获取一些有关于上小学的规则,并萌发遵守规则意识,杜绝单一乏味的说教。我们的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其中辩论赛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如:通过《小小辩论赛》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辩方,确定自己的立场。幼儿分成正方、反方两队,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各自以理服人的方式去说服对方。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我们收集了孩子的很多问题,最后我们经过了筛选和梳理,确定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供幼儿辩论。问题一:上小学后能不能带玩具?问题二: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先做什么?问题三:上小学后能不能随意喝水、小便?
案例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的辩论,孩子们各抒己见,让我相信孩子们是在问题的交织中成长和提升的。在活动中,孩子议论的场面是热烈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争论中,达成共识,接受了同伴的观点,最后形成与入小学相关的认知经验。针对问题一,有些孩子并不完全理解这种变化,有些孩子认为,小学不是有课间休息的吗?我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把玩具拿出来玩,并不影响上课啊!通过辩论使孩子共同关注这个问题,最后孩子们一致认为:上小学后可以带一些体育玩具,但是不能带其它玩具,并愿意在未来的小学生活中遵守这一规则。针对问题二孩子形成了这样的观点:上小学后,放学回家稍休息后,应尽快完成作业,不能只顾着玩,将作业留到很迟才完成。通过问题三,孩子更明确地了解了幼儿园的生活较为自由、松散,小学较为严格,有规律。孩子也都表示上学后上课尽量不要随意喝水,或去小便,这样会影响老师和同学们上课,应在课间十分钟做好这些课前准备工作。
除此之外“利用幼儿的已有的认知经验学看功课表,并尝试整理书包”是为孩子入学之所急。在孩子们参观了小学之后,孩子们对功课表上写着什么、书包里该放些什么、每天怎样整理书包等问题产生了兴趣。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并生成了《整理小书包》这一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讨论“小学生每天要带什么书?怎么才能知道?”这个关键性问题的提出,引出功课表,接着让幼儿学看功课表,最后学习按课程表整理书包。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的方法,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会了物品的分类,和整理幼儿园教室里的玩具、图书的方法,平时我们看到教室里凌乱的物品时便会及时提醒孩子去整理。这样有利于发展了孩子的坚持性和责任感,加快他们适应小学生活的步伐。
改进策略三:遵循生活习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主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必须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不仅要学习自己有兴趣的知识,而且要学习虽不感兴趣,但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习和游戏比较起来,不但具有更大的社会性、目的性和系统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不够自觉,导致孩子们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学习。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成了在家长的压力下被动地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孩子吃力,大人更吃力。所以我们应该在幼儿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提高幼儿学习的自觉性。
常规的做法及存在的弊端:
为了让孩子入学后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教师会将幼儿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的老师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幼儿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我们的新思路: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中着手。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才可以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学会认真倾听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在语言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言游戏活动,使幼儿获得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最佳机会。时常布置一些口头作业给孩子,如:要求孩子第二天带植物角的东西,并鼓励表扬及时完成作业的孩子。为了培养孩子回家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我有时会布置孩子完成一副美术作品,要求孩子一回家先画画,等画好了再出去玩。这样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及时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
案例分析: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将孩子的学习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环节中,并有针对性地、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和培养。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和监督,逐步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案例反思:
当今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时代的发展,富于了教师全新的角色,教师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中课程的实施者而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在“幼小衔接”主题活动的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设计方面有以下的思考:
一、内容的选择——满足需要、贴近生活
“幼小衔接”内容的选择其关键就在于要处理好幼儿发展需要和兴趣经验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时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同时能敏感的判断教育内容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在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之间架起桥梁,在尊重幼儿兴趣需要、经验背景的基础上,优选出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对幼儿的一生发展具有长远、持久的积极影响的课程内容。。
二、活动的设计——吸引幼儿、富于挑战
“幼小衔接”课程设计的适宜性需要教师强调脉络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去理解幼儿,关注幼儿的身心特点,努力去了解什么是孩子感兴趣的,乐于尝试的。真正使课程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中介。如:活动《整理小书包》在孩子们参观了小学之后,孩子们对功课表上写着什么、书包里该放些什么、每天怎样整理书包等问题产生了兴趣。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根据时间的适宜性开展了本次活动,让活动深深吸引着幼儿,在幼儿的探索活动中发展了孩子的坚持性和责任感,加快他们适应小学生活的步伐。
幼小衔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长期的任务,需要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共同来完成。在教育观念上能形成共识,在教育行为上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对儿童实施良好地小幼衔接教育,只有当我们能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个别差异,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对话的精神,才能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最新大班观察记录心得3
幼儿园课堂评价《以学论教》案例分析
[课堂评价的意义]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显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既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幼儿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幼儿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该看孩子有无进步或发展,而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设计的环节多么的花哨。如果幼儿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环节在花哨,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
关注幼儿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孩子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幼儿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幼儿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既关注教师的行为,也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幼儿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幼儿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幼儿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以此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课堂评价的开展]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深入的开展课堂评价教学。在教学研讨课和平时教学上都展开了课堂评价。
[案例分析一]
在刚开展教学研讨时,我们语言组的老师针对一次教学研讨课进行了课堂评价。那是一节语言活动题目是《数小鸡》,这是一首很老的儿歌课,它的目标是学习儿歌感受儿歌的音律美。以前的方法是老师教受儿歌幼儿集体学习,那么幼儿就是被动的在学习。老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就会忽略掉一些幼儿的表现。如何让教师关注每一位幼儿在上课时候的表现呢?我们语言组的老师对这首儿歌的教案进行了大胆的设计,让幼儿主动的学习。首先先进行游戏找小鸡,让每位幼儿参加情景表演,让幼儿融入到教师设计的情景中去。然后在让小朋友学念儿歌,在学会的基础上在让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儿歌,体验学念儿歌的快乐。我们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选择了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会儿歌,从以前幼儿被动学习到幼儿很感兴趣的主动学习体现了在课堂上幼儿“学”的价值。
[案例分析二]
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是一堂我的随堂音乐课《办家家》。我们班级有很丰富的区角内容,孩子们对办娃娃家都很有兴趣,所以在上这节课是我的引题就是问他们:“你们喜欢玩过家家吗?你们平时都是怎么玩的?”因为是从孩子兴趣出发的,当他们一听到这个问题是都争着回答。所以在学这首歌的时候仿佛找到了情感的共鸣处,不用太花哨的环节设计他们就唱的津津有味。
[反思]
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课堂教学评价视角的转变直接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往大家在评课的时候都是关注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设计的环节,而忽视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大家在上课以及评课的观念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更加注重了课堂评价要从孩子的“学”出发。
在本次活动中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反思了教师教育行为的适宜性和教学有效性。在量性的表格和质性对话评价中,展现幼儿能力和思维形成过程,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发展。同时,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评价观,发挥开放性评价功能,进一步培养教师的评价能力,促进教师课堂技艺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大
最新大班观察记录心得4
京剧脸谱展
活动背景:
开学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开展“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在此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很多表现表达的机会。在进行到“了不起的中国人”的站点时,孩子们对“京剧脸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对京歌情有独钟,而且也非常愿意在纸上画脸谱,涂脸谱。渐渐地,孩子们已不满足现状,很多孩子都会主动地来问我:“席老师,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做京剧脸谱呢?”于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我想到了我们的陶艺活动,它不仅是我园的民族特色活动,而且也是孩子们很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那何不把京剧脸谱融入到陶艺活动中去呢?于是,我努力去寻找各种和陶艺活动相关的材料,并把这些丰富的材料投放到孩子们操作的环境中,我想,这样的话,孩子们不仅能主动地参与进来,而且能在自己的发现、选择、探索中,与老师投放的暗示材料的互动中,使京剧脸谱的表现方式更加地多样化。相信,孩子们的情绪情感也会得到较好地体验。
观察对象:大一班
观察实录:
今天的陶艺活动,我们引进了电脑,并且在大的黑板上布置了各种颜色的京剧脸谱的图片。孩子们进入陶艺室后,立刻被这些图片吸引了,在充分的欣赏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工作”起来。
片段一:
部分孩子来到了长桌边,被长桌上的陶泥吸引了,聪明的沈逸辰说:“陶泥什么都好做,我们一起来做京剧脸谱。”于是,好多小朋友围在一起,拿起了手中的泥,认认真真地埋头苦干起来,只见孩子们在沈逸辰小老师的带领下,各把泥分成了一块大、一块小,大泥变成了京剧脸谱的脸,小泥搓成了长长的泥条,绕在了大泥变成的脸上,一会儿工夫,京剧脸谱已经初具规模了。葛辰添好奇地问:“京剧脸谱应该是彩色的啊,象这样才好看,而我们的确是泥巴的颜色,好象不是很好看。”沈逸辰看了看四周说:“那儿不是有颜料吗?我们再加工一下,不是可以了吗?”于是,孩子们搬来了颜料和毛笔,开始在泥巴上涂色,没过多久,用泥巴做成的京剧脸谱都变了样,沈逸辰的京剧脸谱变成了黄脸,葛辰添的京剧脸谱变成了红脸,……大家相互欣赏起来。
片段二:
金旖陈和部分好朋友在欣赏完电脑里的京剧脸谱图片后,寻找起陶艺室里的其他京剧脸谱作品,并且纷纷赞叹起来:“哇,挂在墙上的真好看呀。”“你们看,在花瓶上也可以用京剧脸谱装饰。”“还可以在瓷盘上打扮呢。”“还可以在鹅卵石上画呢。”……孩子们越说越兴奋,这时,眼睛亮亮的张铭君发现了墙边的长桌上放着很多空空的,光光的,什么也没有装饰的瓦片、瓷盘、鹅卵石、花瓶等,她马上把好朋友拉了过来,在一阵切磋后,各自拿着要装扮的东西“操作”起来,张铭君、徐思奕等在瓷盘、鹅卵石、瓦片上用颜料进行装扮,聪聪、潘绿吟等找来了刚才小朋友用陶泥制作好的京剧脸谱,在背面涡上了泥浆,把它绕在了花瓶上,……没过多久,一件件精致的作品纷纷出台,展示台上的京剧脸谱琳琅满目起来。
片段三:
孩子们围在了展示台的边上,欣赏起了自己和同伴制作的京剧脸谱,非常地骄傲。这时,我放起了我们学过的京歌“我是一个中国人。”孩子们神气地班门弄斧起来,有的做起了有力的动作,有的唱得小头直晃……完全陶醉在其中,粗粗一看,还真有那么回事!
分析:
不难看出,此次活动是非常成功的,非常精彩的,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和活动中,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有关。
首先:老师在此活动中投放的各种京剧脸谱的电脑图片、黑板上的展示图片、墙壁上的欣赏作品等都对孩子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也是孩子们的最近热点话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所以,使孩子们有动手操作的愿望及主动参与的兴趣。并能专注地进行陶艺活动。这也是孩子们的一种表现表达的需要。
其次,老师也在此活动中投放了多样的'操作材料(陶泥、花瓶、瓷盘、瓦片、鹅卵石等)和相应的辅助材料(各种颜料),这些暗示材料的提供,给了孩子们极大的表现表达的空间,发展了孩子们的思维,满足了孩子们探索创造的需求。使孩子们在材料中得到启发,得到灵感,各寻所需,分别制作。这不仅拓展了对“京剧脸谱”表达表现的方式,使它的表达表现方式更加地多样化,而且,也使原本非常平面的制作、操作活动变得立体起来,生动起来。
再次,老师在此活动中,始终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仅为孩子创设一个相应的大环境,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些相应的操作材料即可。同时,把更多的表现表达的机会留给聪明的孩子们,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较完美地表达表现出了京剧脸谱的基本特征,也使大部分孩子在制作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经验。所以,当最后,“我是一个中国人”的京歌响起时,孩子们又大胆、投入地表现起来,使孩子们的情绪情感得到了升华。
最新大班观察记录心得5
长颈鹿到底有没有棕毛?
背景:
最近,我们正在开展“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活动,我们通过高结构和低结构的活动,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着各种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对动物的了解远远超过我们教师,我们在和孩子的互动中一同汲取经验和养份。今天,我要讲述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探索“长颈鹿”的故事。
实录一:
今天的集体活动主要是画长颈鹿,由于前不久刚刚画过斑马,于是,活动开始时我就请孩子们一起比较斑马和长颈鹿的不同之处,孩子们的兴致很高,讲出了许多不同之处:长颈鹿的脖子比斑马长;长颈鹿有触角;长颈鹿的花纹是一块一块的,斑马的花纹是一条一条的;花纹的颜色也不一样……
在孩子们尽情地讨论后,我出示了我的范例——长颈鹿的一家,正当孩子们大叫:“好漂亮!”时,金天又一边举手一边说:“我又发现不一样了,斑马有棕毛,长颈鹿没有的!”
“哦,你又发现了……”
还没等我讲完,奔奔又叫起来:“长颈鹿有棕毛的!”
“没有的!”孩子们都叫了起来。
“到底有没有?你们仔细看过长颈鹿吗?”
“没有的!”“有的!”这时,孩子们出现了不同的观点。
一时间,我自己也不能确定长颈鹿到底有没有棕毛,但活动又没有结束,所以,我就告诉孩子:“现在,我们不能确定长颈鹿到底有没有棕毛,那我们先别画棕毛,等活动结束了,我们再一起去找找资料,如果有,我们再添上去,好吗?”
孩子们也同意我的提议,于是,活动就继续进行下去,孩子们暂时画的就是没有棕毛的长颈鹿。
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对矛盾的综合体。两者间存在着相互制约、自动调节的动态平衡关系。教师教的越多越满,幼儿的学必然越被动,在这种状态下,幼儿的学习空间从何而来?反之,如果教师退一步,被动一点,幼儿则进一步,主动一些。在“动物园里的动物”中,孩子们对长颈鹿的特征有过初步的讨论,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一开始,我没有直接将长颈鹿的特征重复给幼儿听,而是借助幼儿对斑马和长颈鹿的已有经验,先请孩子进行比较、讨论,调动了幼儿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比较和发现中,孩子们对长颈鹿的基本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所以,我认为前面的环节,我和孩子的互动是成功的。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才可能在实际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发展,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虽然,在出示范例时,我的意图是让孩子发现不同的动态以及画面上事物之间的重叠,但是,金天小朋友却从我的画上看出了“长颈鹿没有棕毛”并引起了孩子的争论。当时,我自己也觉得一愣,因为自己在画范例时,根本没有考虑长颈鹿有没有棕毛,而是凭自己的印象画了出来,所以,我本身对长颈鹿就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是,我没有急于把孩子拉回到我的预设中,因为我觉得孩子的争论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在没有正确答案的情况下,我也没有权威地要求孩子服从老师的范例,而是鼓励孩子回去收集资料,留给孩子继续探索的空间。
实录二:
第二天早上,棋棋和小刚各自从家里带来了长颈鹿的玩具,看到我,两人都急着去拿自己的玩具来给我看。
棋棋一边拿,一边就已经说着:“长颈鹿是有棕毛的,不过是短的!”
可是,当小刚的玩具拿来时,他却说:“没有棕毛的!”
棋棋马上急了:“肯定你的做错了!”
“没有”
两人开始争论,旁边的小朋友也围了很多,跟着一起争论着!这时,奔奔也急匆匆地找到自己的动物书来了,“老师,你看,书上的长颈鹿是有棕毛的,这里还写的‘长颈鹿的.脖子上有棕毛……’”
现在是2比1,不过,小刚显然还不服气,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在等待我的答案。
“你们都比老师记性好,回家查了资料,老师倒忘记了,应该给老师批评!哎呀,你们玩具也有了,书也有了,我该到哪里查资料呢?”
“上网!”有位孩子叫了起来。
“好,那我们一起到科普网上查查资料!”
于是,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围到电脑旁边,看我查资料,最后,孩子们从长颈鹿照片和文字介绍中找到了答案。
分析:
孩子收集资料以及争论的过程说明他们对昨天出现的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这个活动是幼儿自己需要的活动,所探索的问题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所以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途径都是各不相同的。当幼儿通过自己收集资料,问题还是无法得到解决,但他们又急需一个答案时,我又考验孩子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收集资料,在这个小小的互动中,又拓展了孩子收集资料的途径。
反思: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渐渐领悟到,教师要关注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与幼儿共同合作学习。教师应追随幼儿,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纲要》中也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师幼只有在共同参与探索,共同提出设想,共同寻找材料,共同寻求答案的互动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情感的交流。在这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是一种滋润式的哺育而不再是倾泻式的灌入。
由此可见,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否达成,仅仅依靠教师的权威是难以实现的,和谐默契的师幼关系在其中起着桥梁作用。在与孩子们一起活动的历程中,我时时为幼儿的创造潜能而感动,它在平平淡淡的真实生活中自然地沉淀着、积累着。当然,在师幼互动中,不仅幼儿得到了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可以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这正是每一个教育者所期望的
【最新大班观察记录心得】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05-01
观察记录04-29
个别观察记录04-27
有趣的蚂蚁观察记录04-20
蒙氏观察记录05-01
蜗牛的观察记录作文04-30
绿豆的生长观察记录04-28
观察记录与评价幼儿的方法05-08
中班角色游戏观察记录05-02
中学小猫观察记录日记12-06